(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四 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15
板块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1讲 俄国十月革命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二月革命后面临的问题1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更迭频繁的原因2《四月提纲》的内容3十月革命的影响4《土地法令》制定的目的和影响5俄国十月革命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对苏联史学界评价十月革命的影响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广东梅州一模)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解析:B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不再是要求推翻专制统治,而是“和平”与“面包”,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故B 项正确。
2.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时间(俄历)机构(政府)3月2日第一届临时政府5月6日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7月24日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9月25日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党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C 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替频繁,说明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得不到苏维埃的支持,苏维埃代表人民的利益,C项正确,A项错误。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主张和平夺权,B项错误。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下台的原因是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广泛支持,没有十月革命,照样会下台,D 项错误。
第1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2)政治: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导火线: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2.进程(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
(2)《四月提纲》①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3)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武装起义①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②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结果(1)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2)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4.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俄国十月革命的创举十月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现代化严重受阻和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尝试。
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措施(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俄国十月革命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河北衡水摸底)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己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
这次革命(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C.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D.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答案 A解析由材料“革命的气氛……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可知所述的革命是二月革命,此次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2.(2019·重庆区县高二期末)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布《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号召人民:推翻沙皇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皇室和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
这表明二月革命( )A.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B.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C.已转向社会主义革命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答案 B解析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目标集中反映了二月革命中俄国工农大众反对封建专制压迫、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故选B项。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转向社会主义革命说法有误,排除A、C两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斗争目标不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排除D项。
3.(2019·江苏省四星级学校高三第一次调研)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1917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俄国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的口号。
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
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
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次革命使俄国(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D.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答案 D解析根据“打倒沙皇!打倒战争!”可知,这是二月革命的背景。
板块十四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广东梅州一模)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解析:B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不再是要求推翻专制统治,而是“和平”与“面包”,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故B项正确。
2.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党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C 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替频繁,说明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得不到苏维埃的支持,苏维埃代表人民的利益,C项正确,A项错误。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主张和平夺权,B项错误。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下台的原因是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广泛支持,没有十月革命,照样会下台,D项错误。
3.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解析:B 材料反映了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任务要求的转变,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B项正确。
2019年高三一轮历史复习: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国月革命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预计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而革命前的俄国经济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本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并不具备,但由于战争的因素,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2、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还在于有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正确领导。
列宁依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及时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领导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从而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俄国月革命有何显著特点?
1、革命道路: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
这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是和俄国特殊国情相适应的。
2、革命方式: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革命性质: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这也是由俄国特殊国情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