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审计基本原理

01审计基本原理

01审计基本原理
01审计基本原理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

第一章审计概述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

一、审计的定义

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传统核心业务。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是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二是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三是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当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时,就获取了合理保证。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而非结论性的,因此,审计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四是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五是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予以传达。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形成这样的意见。

二、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

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业务分为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两类。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包括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相关服务包括税务代理、代编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审计属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将审计业务风险降至审计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审计意见的基础。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计后的财务报表提供高水平保证(合理保证),在审计报告中对财务报表采用积极方式

提出结论。审阅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将审阅业务风险降至审阅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审阅结论的基础。在财务报表审阅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阅风险降至审阅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高于财务报表审计中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阅后的财务报表提供低于高水平的保证(有限保证),在审阅报告中对财务报表采用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表1-1列示了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的区别。

第二节审计要素

审计旨在增进某一鉴证对象信息的可信性。注册会计师通过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来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会计准则,并出具审计报告,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因此,审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一、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三方关系人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注册会计师对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负责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由于财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负责的,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主要是向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的。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例如,某公司同时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监事会需要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负责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监督。

由于审计意见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有可能对管理层有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也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例如,管理层是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之一,但同时预期使用者还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因

此,是否存在三方关系是判断某项业务是否属于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某项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那么,该业务不构成一项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

(一)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通常是指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为履行这一职责,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如果审计业务涉及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超出了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专家协助执行审计业务。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确信包括专家在内的项目组整体已具备执行该项审计业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充分参与该项审计业务和了解专家所承担的工作。

(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

责任方是指对财务报表负责的组织或人员,即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在某些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包括部分或全部的治理层成员,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的业主(以下简称业主兼经理)。治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治理层的责任包括监督财务报告过程。在某些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可能包括管理层,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业主兼经理。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相关的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以下简称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财务报表审计并不减轻管理层的责任。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表审计是财务信息生成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两者各司其职。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同时,在某些方面,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和治理层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因此,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尽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协助,但管理层仍然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

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三)预期使用者

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组织或人员。如果审计业务服务于特定的使用者或具有特殊目的,注册会计师可以很容易地识别预期使用者。例如,企业向银行贷款,银行要求企业提供一份反映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那么,银行就是该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

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识别使用审计报告的所有组织和人员,尤其在各种可能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时。此时,预期使用者主要是指那些与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例如,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中,预期使用者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与委托人签订的协议识别预期使用者。

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应当尽可能地明确为所有的预期使用者,但在实务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有时审计报告并不向某些特定组织或人员提供,但这些组织或人员也有可能使用审计报告。例如,注册会计师为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其审计报告的收件人为“XX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但除了股东之外,公司债权人、证券监管机构等显然也是预期使用者。

二、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

鉴证对象是否适当,是注册会计师能否将一项业务作为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予以承接的前提条件。适当的鉴证对象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鉴证对象可以识别;(2)不同的组织或人员对鉴证对象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评价或计量的结果合理一致;(3)注册会计师能够收集与鉴证对象有关的信息,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提出适当的鉴证结论。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鉴证对象是历史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信息即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指依据某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被审计单位历史财务信息作出的结构性表述,包括相关附注,旨在反映某一时点的经济资源或义务或者某一时期经济资源或义务的变化。相关附注通常包括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财务报表通常是指整套财务报表,有时也指单一财务报表。整套财务报表的构成应当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确定。

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2)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3)在财务报表中对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作出恰当的说明。编制财务报表要求管理层更具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运用判断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某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旨在满足下列需求之一:(1)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即通用目的财务报表的目标);(2)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即特殊目的财务报表的目标)。

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也决定了整套财务报表的构成。就许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而言,财务报表旨在提供有关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对这些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整套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相关附注。对另外一些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单一财务报表和相关附注也可能构成整套财务报表:(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或经营状况表;(3)留存收益表;(4)现金流量表;(5)不包括所有者权益的资产和负债表;(6)所有者权益变动表;(7)收入和费用表;(8)产品线经营状况表。

三、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标准是审计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要素。运用职业判断对鉴证对象作出评价或计量,离不开适当的标准。如果没有适当的标准提供指引,任何个人的解释甚至误解都可能对结论产生影响,这样一来,结论必然缺乏可信性。也就是说,标准是对所要发表意见的鉴证对象进行“度量”的“尺子”,责任方和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这把“尺子”对鉴证对象进行“度量”。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职业判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时,需要有适当的标准。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1)相关性:相关的标准有助于得出结论,便于预期使用者作出决策;(2)完整性:完整的标准不应忽略业务环境中可能影响得出结论的相关因素,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3)可靠性:可靠的标准能够使能力相近的注册会计师在相似的业务环境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4)中立性:中立的标准有助于得出无偏向的结论;(5)可理解性:可理解的标准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会产生重大歧义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基于自身的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鉴证对象进行的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是标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或者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被审计单位性质和财务报表目标而言,采用的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编制基础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通用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在满足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特殊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在满足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包括计税核算基础、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和合同的约定等。

四、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是建立在获取充分、适当证据的基础上的。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是用的必要信息。

审计证据在性质上具有累积性,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然而,审计证据还可能包括从其他来源获取的信息,如以前审计中获取的信息(前提是注册会计师已确定自上次审计后是否已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影响这些信息对本期审计的相关性)或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或业务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除从被审

计单位内部其他来源和外部来源获取的信息外,会计记录也是重要的审计证据来源。同样,被审计单位雇佣或聘请的专家编制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既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信息的缺乏(如管理层拒绝提供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声明)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可以被注册会计师利用。在形成审计意见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大部分工作是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互关联。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并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然而,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由于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证据可以证明同一项认定,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仅以获取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程序。在评价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支持鉴证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并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五、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当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发表能够提供合理保证程度的意见。

如果对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意见中使用“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如企业会计准则等)】编制,公允反映了……”的措辞。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表清楚地发表恰当的非无保留意见:(1)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2)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不能得出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

除审计准则规定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责任外,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对注册会计师设计了其他报告责任。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对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履行其他报告责任,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将其单独作为一部分,并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报告的事项”为标题。

第三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总体目标

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曲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

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不能获取合理保证,并且在审计报告中发表保留意见也不足以实现向预期使用者报告的目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终止审计业务或解除业务约定。

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在具体情况下实施的审计程序,由此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及根据总体目标和对审计证据的评价结果而出具审计报告的恰当性。

审计准则作为一个整体,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以实现总体目标提供了标准。审计准侧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一般责任以及在具体方面履行这些责任时的进一步考虑。每项审计准则都明确了规范的内容、适用的范围和生效的日期。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除遵守审计准则外,注册会计师可能还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每项审计准则通常包括总则、定义、目标、要求(在审计准则中,对注册会计师提出的要求以“应当”来表述)和附则。总则提供了与理解审计准则相关的背景资料。每项审计准则还配有应用指南。每项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中的所有内容都与理解该项准则中表述的目标和恰当应用该准则的要求相关。应用指南提供了审计准则所涉及事项的背景资料,更为清楚地解释审计准则要求的确切含义或所针对的情形,并举例说明适合具体情况的程序。应用指南本身并不对注册会计师提出要求,但与恰当执行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提出的要求是相关的。

审计准则的总则可能对下列事项进行说明:(1)审计准则的目的和范围,包括与其他审计准则的关系;(2)审计准则涉及的审计事项;(3)就审计准则涉及的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和其他人员各自的责任;(4)审计准则的制定背景。

审计准则以“定义”为标题单设一章,用来说明审计准则中某些术语的含义。提供这些定义有助于保持审计准则应用和理解的一致性,而非旨在超越法律法规为其他目的对相关术语给出定义。

每项审计准则均包含一个或多个目标,这些目标将审计准则的要求与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联系起来。每项审计准则规定目标的作用在于,使注册会计师关注每项审计准则预期实现的结果。这些目标足够具体,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1)理解所需完成的工作,以及在必要时为完成这些工作使用的恰当手段;(2)确定在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下是否需要完成更多的工作以实现目标。注册会计师需要将每项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与总体目标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运用“目标”决定是否需要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审计准则的要求,旨在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进而实现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因此,注册会计师恰当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预期会为其实现目标提供充分基础。然而,由于各项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审计准则不可能预想到所有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有责任确定必要的审计程序,以满足准则的要求和实现目标。针对某项业务的具体情况,可能存在一些特定事项,需要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准则要求之外的审计程序,以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

在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下,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以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根据评价的结果认为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那么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1)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已经获取或将会获取进一步的相关审计证据;(2)在执行一项或多项审计准则的要求时,扩大审计工作的范围;(3)实施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如果上述措施在具体情况下均不可行或无法实施,注册会计师将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对审计报告或完成该项业务的能力的影响。

二、认定

(一)认定的含义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通过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注册会计师运用认定评估风险,并据此审计审计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风险。

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以及相关的披露作出了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意味着作出下列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同时,管理层也作出下列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对于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作出的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

(二)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三)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四)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正确只是为列报正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财务报表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误解有关列报的规定或舞弊等而产生错报。另外,还可能因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一些专门的披露要求而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即使注册会计师审计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认定,实现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也不意味着获取了足以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相关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正确性实施审计。

基于此,注册会计师对列报和披露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注册会计师可以按照上述分类运用认定,也可按其他方式表述认定,但应涵盖上述所有方面。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将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与有关账户余额的认定综合运用。又如,当发生和完整性认定包含了对交易是否记录于正确会计期间的恰当考虑时,就可能不存在与交易和事项截止相关的单独认定。

三、具体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了解认定后,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审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例如,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例如,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但没有在销售明细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

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时按正确金额反映的。例如,如果在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或是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或是在销售明细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则违反了该目标。

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例如,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如发出的商品是寄销商品),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再

如,若已入账的销售交易是对正确发出商品的记录,但金额计算错误,则违反了准确性目标,但没有违反发生目标。在完整性与准确性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例如,如果本期交易推到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到本期,均违反了截止目标。

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例如,如果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误,违反了分类的目标。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例如,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存在目标。

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例如,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目标;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记入账内,违反了义务目标。

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例如,如果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没有列入,则违反了完整性目标。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例如,复核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是否记载了股东资产抵押等事项,询问管理层固定资产是否被抵押,即是对列报的权利认定的运用。如果被审计单位拥有被抵押的固定资产,则需要将其在财务报表中列报,并说明与之相关的权利受到限制。

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该目标。例如,检查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以验证其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充分披露,即是对列报的完整性认定的运用。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例如,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的运用。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例如,检查财务报表附注是否分别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成本核算方法做了恰当说明,即是对列报的准确性和计价认定的运用。

通过上面介绍可知,认定是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的基础。注册会计师通常将认定转化为能够通过审计程序予以实现的审计目标。针对财务报表每一项目所表现出的各项认定,注册会计师相应地确定一项或多项审计目标,然后通过执行一系列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实现审计目标。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举例如表1-2所示。

第四节审计基本要求

一、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注册会计师受到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包括与独立性相关的要求)的约束。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通常是指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以下简称职业道德守则)中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规定。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1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2号——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规定了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并提供了应用这些原则的概念框架。根据职业道德守则,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1)诚信;(2)独立性;(3)客观和公正;(4)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5)保密;(6)良好职业行为。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3号——提供专业服务的具体要求》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4号——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说明了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和审阅业务时如何在具体情形下应用概念框架。

就审计业务而言,注册会计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是符合公众利益的,因此,职业道德守则对独立性作出要求。职业道德守则规定,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护其形成审计意见的能力,使其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免受不当影响。独立性能够增强注册会计师诚信行事、保持客观和公正以及职业怀疑的能力。

《质通控制准则第5101号——会计师事务所对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实施的质量控制》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和保持有关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制度的责任,同时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以合现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包括与独立性相关的要求)的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规定了项目合伙人与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有关的责任。这些责任包括通过观察和必要的询问,对项目组成员违反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迹象保持警觉;如果注意到项目组成员违反相关职业道德

要求,确定采取的适当措施;就适用于审计业务的独立性要求的遵守情况形成结论。该准则还规定,在实施适用于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程序时,项目组可以依赖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除非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机构或人员提供的信息表明其不可信赖。

二、保持职业怀疑

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迹象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职业怀疑应当从下列方面理解:

1.职业怀疑在本质上要求秉持一种质疑的理念。这种理念促使注册会计师在考虑获取的相关信息和得出结论时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在这种理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摒弃“存在即合理”的逻辑思维,寻求事物的真实情况。同时,职业怀疑与客观和公正、独立性两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密切相关。保持独立性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保持客观和公正、职业怀疑的能力。

2.职业怀疑要求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引起对文件记录和对询问的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

3.职业怀疑要求审慎评价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包括支持和印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管理层认定相互矛盾的信息。审慎评价审计证据是指质疑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在怀疑信息的可靠性或存在舞弊迹象时(例如,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注册会计师认为文件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中某些信息已被篡改),注册会计师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查,并确定需要修改哪些审计程序或实施哪些追加的审计程序。应当指出的是,虽然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成本与信息的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但是,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4.职业怀疑要求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由于管理层和治理层为实现预期利润或趋势结果而承受内部或外部压力,即使以前正直、诚信的管理层和治理层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应依赖以往对管理层和治理层诚信形成的判断。即使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和治理层是正直、诚实的,也不能降低保持职业怀疑的要求,不允许在获取合理保证的过程中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

职业怀疑是注册会计师综合技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恰当运用职业判断,提高审计程序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的作用包括:

1.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设计恰当的风险评估程序,有针对性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助于使注册会计师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充分考虑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和重大程序,有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时,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恰当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降

低选取不恰当的审计程序的风险;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已获取的审计证据表明可能存在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形保持警觉,并作出进一步调查。

3.在评价审计证据时,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审慎评价审计证据,纠正仅获取最容易获取的审计证据,忽视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的偏向。

此外,保持职业怀疑对于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防止审计失败至关重要。原因是舞弊可能是精心策划、蓄意实施予以隐瞒的,只有保持充分的职业怀疑,注册会计师才能对舞弊风险因素保持警觉,进而有效地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使注册会计师认识到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不会受到以前对管理层、治理层正直和诚信形成的判断的影响;使注册会计师对获取的信息和审计证据是否表明可能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始终保持警惕;使注册会计师在怀疑文件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中的某些条款发生变动时,作出进一步调查。

三、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职业判断,是指在审计准则、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作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

职业判断对于适当地执行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其理由是,如果没有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具体的事实和情况,就不可能理解相关职业道德要求和审计准则的规定,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作出有依据的决策。

职业判断对于作出下列决策尤为必要:(1)确定重要性和评估审计风险;(2)为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的需要,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3)为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和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4)评价管理层在应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时作出的判断;(5)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如评估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出的估计的合理性。

社会公众期望的职业判断是由具有胜任能力的注册会计师作出的。注册会计师具有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形成必要的胜任能力以作出合理的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各种特定情况下作出的职业判断都是基于其知悉的事实和情况。在审计过程中,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的规定,在项目组内部,或者项目组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的其他适当人员之间就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的咨询,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作出有依据和合理的判断。

评价职业判断是否适当可以基于下列两个方面:(1)作出的判断是否反映了对审计和会计原则的适当运用;(2)根据截至审计报告日注册会计师知悉的事实和情况,作出的判断是否适当,是否与这些事实和情况相一致。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并作出适当记录。对此,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了解在对重大事项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如果有关决策不被该业务的具体事实和情况所支持或者缺乏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职业判断并不能成为作出决策的正当理由。

第五节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一个与审计过程相关的技术术语,并不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的法律后果,如因诉讼、负面宣传或其他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事项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注册会计师如何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一)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

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对注册会计师如何应对评估的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高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

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单独进行评估,本教材通常不再单独提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只是将这两者合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可以单独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相反,注册会计师既可以对两者进行单独评估,也可以对两者进行合并评估。具体采用的评估方法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偏好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及实务上的考虑。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项目组成员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三、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就越高。这两种风险的关系可以用图1-1表示。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方向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ⅹ检查风险

这个模型也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假设针对某一认定,注册会计师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设定为5%,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后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25%,则根据这一模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20%。当然,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不一定用绝对数量表达这些风险水平,而是选用“高”、“中”、“低”等文字进行定性描述。

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上例中,注册会计师根据确定的可接受检查风险(20%),审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审计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而展开。

图1-1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误风险的反向关系

四、审计的固有限制

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将审计风险降至零,因此不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这是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导致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1)财务报告的性质;(2)审计程序的性质;(3)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

(一)财务报告的性质

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事实和情况运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作出判断。此外,许多财务报表项目涉及主观决策、评估或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并且可能存在一系列可接受的解释或判断。因此,某些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变动幅度,这种变动幅度不能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来消除。例如,某些会计估计通常如此。即便如此,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会计估计是否合理,相关披露是否充分,会计实务的质量是否良好(包括管理层判断是否可能存在偏向)。

(二)审计程序的性质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能力受到实务和法律上的限制。例如:(1)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不提供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或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全部信息。因此,即使实施了旨在保证获取所有相关信息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也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舞弊可能涉及精心策划和蓄意实施以进行隐瞒。因此,用以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可能对于发现舞弊是无效的、例如,舞弊导致的错报涉及串通伪造文件,使得注册会计师误以为有效的证据实际上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没有接受文件真伪鉴定方面的培训,不应被期望成为鉴定文件真伪的专家;(3)审计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因此,注册会计师没有被授予特定的法律权力(如搜查权)、而这种权力对调査是必要的。

(三)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正当理由。制定适当的审计计划有助于保证执行审计工作需要的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尽管如此,信息的相关性及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低,所以需在信息的可靠性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这在某些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中得到认可。要求注册会计师处理所有可能存在的信息是不切实际的,基于信息存在错误或舞弊除非能够提供反证的假设而竭尽可能地追查每一个事项也是不切实际的。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期望是,注册会计师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有必要:(1)计划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2)将审计资源投向最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并相应地在其他领域减少审计资源;(3)运用测试和其他方法检查总体中存在的错报。

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即使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适当地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财务报表的某些重大错报时可能未被发现的风险。相应地,完成审计工作后发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其本身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尽管如此,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在具体情况下实施的审计程序,由此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及根据总体目标和对审计证据的评价结果而出具审计报告的恰当性。

第六节审计过程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工作主线。相应地,审计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接受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新客户的业务前,或决定是否保持现有业务或考虑接受现有客户的新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执行有关客户接受与保持的程序,以获取如下信息:(1)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2)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3)能够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客户接受与保持的程序的目的,旨在识别和评估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潜在客户正面临财务困难,或者发现现有客户曾作出虚假陈述,那么可以认为接受或保持该客户的风险非常高,甚至是不可接受的。会计师事务所除考虑客户的风险外,还需要考虑自身执行业务的能力,如当工作需要时能否获得合适的具有相应资格的员工;能否获得专业化协助;是否存在任何利益冲突;能否对客户保持独立性等。

注册会计师需要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就是接受和保持客户。一项低质量的决策会导致不能准确确定计酬的时间或未被支付的费用,增加项目合伙人和员工的额外压力,使会计师事务所声誉遭受损失,或者涉及潜在的诉讼。

一旦决定接受业务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客户就审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对于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修改业务约定条款,以及是否需要提醒客户注意现有的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详细内容,将在本教材第二章介绍。

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如果没有恰当的审计计划,不仅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需要指出的是,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计划审计工作的详细内容,将在本教材第二章介绍。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该错报由于舞弊或者错误导致)而实施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一般来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风险评估程序的详细内容,将在本教材第七章介绍。同时,本教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将介绍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

四、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有关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内容,将在本教材第八章介绍。同时,本教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介绍对各业务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第四章“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展开讨论。

五、编制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

第十八章、第十九章将对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展开讨论。

《审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54)《审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第一、二章) 2:第二次作业(第三、四章) 3:第三次作业(第五、六章) 4:第四次作业(第七、八章) 5:第五次作业(九、十、十一章) 6:第六次作业(第十二、十三、十四章) 1:[多选题]10.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 A:真实性 B:效益性 C:合法性 D: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 参考答案:ACD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 2:[单选题]1、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按其组织形式和领导关系,属于()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 A:议会 B:行业协会 C:政府 D:财政部 参考答案:C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 3:[单选题]2、我国最早的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督制度是()。 A:上计制度 B: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C:均田制 D:青苗法 参考答案:A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 4:[单选题]3、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投入资本进行验资后出具验资报告,体现了审计的()职能。 A:经济监督

B:经济评价 C:经济预测 D:经济鉴证 参考答案:D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 5:[单选题]4、审计按( )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A:审计内容 B:执行审计的地点 C:审计主体 D:审计范围 参考答案:C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 6:[单选题]5、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其具体内容和审计目的都是由()决定。A:委托人的委托 B:国家颁布的法律 C:注册会计师 D: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执业规范 参考答案:A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 7:[多选题]6、审计的具体作用包括()。 A:制约作用 B:评价作用 C:促进作用 D:证明作用 E:规范作用 参考答案:ACD应补印花税额=650000×0.5‰-35=290(元) 8:[多选题]7、社会审计有如下的特点()。 A:强制性 B:独立性

审计实务在线作业完整版

审计实务在线作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东财《审计实务》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是审计职能是( )。 A. 经济监督 B. 经济鉴证 C. 经济评价 D. 经济管理 满分:4?分 2.甲公司将2007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2006年的财务报表,则其2006年度财务报表存在错误的认定是()。 A. 截止 B. 准确性 C. 发生 D. 完整性 满分:4?分 3.注册会计师应抽取一定期间的()进行审查,以证实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日记账及总帐记录的正确性。 A. 内部控制流程图 B. 收款凭证 C. 付款凭证 D.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满分:4?分 4.内部控制的总评主要是指() A. 评价企业会计监督系统 B. 可依赖程度评价 C.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D. 风险程度评价 满分:4?分 5.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效果等进行的审计称为( ) A. 财政财务审计 B. 经济效益审计 C. 财经法纪审计 D. 经济责任审计 满分:4?分 6.采取下列哪种方法获得的审计证据品质低,证据力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 A. 询问法 B. 盘存法 C. 函证法 D. 分析法

满分:4?分 7.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足的迹象是()。 A. 经常发生大额的固定资产清理损失 B. 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比率较大 C. 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庞大 D. 固定资产保险额大于其账面价值 满分:4?分 8.注册会计师为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无效的审计证据是()。 A. 审计业务约定书 B. 管理当局声明书 C. 律师声明书 D. 管理建议书 满分:4?分 9.审计报告的标题统一规范为()。 A. 审计意见 B. 审计报告 C. 审计记录 D. 审计工作底稿 满分:4?分 10.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重大差错的风险是()。 A. 固有风险 B. 控制风险 C. 检查风险 D. 经营风险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对于特定被审计单位而言,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 期望的审计风险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就越多 B. 评估的固有风险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就越少 C. 评估的控制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就越多 D. 要求的检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就越多 满分:4?分 2.下列有关审计工作底稿格式、要素和范围的表述中,恰当的有()。 A. 由于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不同,其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可能也会不同 B.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使用的工具不同,会导致审计工作底稿在格式、要素和范围上有所不同 C. 对于询问程序,注册会计师应以询问的时间作为识别特征 D. 对于观察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观察的对象作为识别特征 满分:4?分 3.注册会计师对股本的审查一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 审阅公司章程及实施细则

1什么是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简答题 1.什么是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民间审计人员对同行有何责任? 答: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对审计人员思想意识、品德修养等方面规定的基本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了五个方面职业道德具体的内容: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 民间审计人员对同行的责任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配合同行工作。第二;不得损害同行利益。第三,不得雇佣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第四,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 2.简述内部控制及其所包含的要素。 答:内部控制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部为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及本组织经营决策,实现既定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性、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真实性、正确性以及保障经济运作的效益性而进行的驾驭和支配。 内部控制包含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估价、控制活动、信息交流、监督。 3.简要说明经济业务处理过程分工的要点。 答:经济业务处理过程分工的要点是:①经济业务的授权及其执行必须分工。②经济业务的执行及其审核必须分工。 ③经济业务的执行及其记录必须分工。④经济业务的记录及其审核必须分工。 4.注册会计师在何种情况下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答: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是认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下述情况之一:(1)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严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被审计单位拒绝进行调整。(2)会计报表严重扭曲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资金变动情况,被审计单位拒绝进行调整。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应于意见段之前另设说明段,说明所持否定意见的理由,并在意见段中使用“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等专业术语,并指出会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问题。 5、什么是审计证据?有何特点? 答: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真实证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合法性、一惯性的一切资料。特点:相关性、重要性、客观性、可靠性、足够性。 6.为什么要对经济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分工?并简要说明其分工的要点。 答:经济业务处理过程分工的核心在于事务分管。它要求业务职能部门、财务记录部门、财物保管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一种分管体制,使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必须经过至少两个部门或人员。该做法首先是为了检查单纯的错误;其次,是为了避免在某一职位上的人通过修改记录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以期达到相互制约、防止错弊的作用。 经济业务处理过程分工的要点是:①经济业务的授权及其执行必须分工。②经济业务的执行及其审核必须分工。③经济业务的执行及其记录必须分工。④经济业务的记录及其审核必须分工:。 7、审计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各职能之间存在何种联系?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经济监督是存在于各种审计形式之中的一种固有职能,也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与督促。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事项进行监督。民间审计的经济监督是代审计委托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经济评价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测、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评价应该力求准确、实事求是。经济鉴证是指导通过审查鉴定,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合法和合理,是否可以信赖,并作出书面证明。审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经济监督是基础,经济评价和经济鉴定是经济监督的演进和发展。 8、注册会计师在何种条件下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是认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恰当的,但存在以下不足:1)个别重要财务会计事项的处理或个别重要会计报表项目的编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被审单位拒绝调整。2)因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限制,无法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取得应有的审计证据。3)个别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 9、简述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内容和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的区别。 审计按不同主体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并形成了三类审计组织结构,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国这审计和民间审计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都是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的独立性,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1)审计方式不同。国家审计是强制审计,民间审计是受托审计。2)审计对象不同。国家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民间审计的对象包括一切营利及非营利单位;3)审计监督的性质不同。4)审计实施手段不同。国家审计是无偿审计,而民间审计是有偿审计。5)审计的独立性不同。国家审计体现为单项独立,而民间审计体现为双向独立。6)所依据的审计准则不同。国家审计所依据的是审计署制定的国家审计准则,而民间审计则依据的是

计算传热学-传热基本原理及其有限元应用

1. 传热学的发展概述 18世纪3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热学这一门学科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成长起来的。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热量传递方式早为人们所认识,第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则是在1803年发现了红外线才确认的,它就是热辐射方式。在批判“热素说”确认热是一种运动的过程中,科学史上的两个著名实验起着关键作用。其一是1798年伦福特(B .T .Rumford)钻炮筒大量发热的实验,其二是 1799年戴维(H .Davy)两块冰块摩擦生热化为水的实验。确认热来源于物体本身内部的运动开辟了探求导热规律的途径。1804年毕渥根据实验提出了一个公式,认为每单位时间通过每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量正比例于两侧表面温差,反比例于壁厚,比例系数是材料的物理性质。傅里叶于1822年发表了他的著名论著“热的解析理论”,成功地完成了创建导热理论的任务。他提出的导热定律正确概括了导热实验的结果,现称为傅里叶定律,奠定了导热理论的基础。他从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推出的导热微分方程是导热问题正确的数学描写,成为求解大多数工程导热问题的出发点。他所提出的采用无穷级数表示理论解的方法开辟了数学求解的新途径。傅里叶被公认为导热理论的奠基人。在傅里叶之后,导热理论求解的领域不断扩大。同样,自1823年M. Navier 提出流动方程以来,通过1845 年 G.G. Stokes 的改进,完成了流体流动基本方程的创建任务。流体流动理论是更加复杂的对流换热理论的必要前提,1909和1915年W. Nusselt 开辟了在无量纲数原则关系正确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对流换热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1904 年,L. Prandtl 提出的对流边界层理论使流动微分方程得到了简化,1921年 E. Pohlhausen 基于流动边界层理论引进了热边界层的概念,为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的理论求解建立了基础。在辐射传热研究方面,19世纪J. Stefan 根据实验确定了黑体辐射力正比于它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的规律,1900年M.Planck 提出的量子假说奠定了热辐射传热理论基础。上述传热理论为传热分析解析、数值以及实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还要特别提到的是,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用数值方法对传热问题的分析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形成一个新兴分支—数值传热学。近年来,数值传热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4]。 2. 传热分析计算理论 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传递形式,分别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导是指两个相互接触良好的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或一个物体由于其自身温度梯度而 引起的内部能量的传递。其遵循傅里叶定律[5]:dT q dx λ=-,其中λ是热导率, dT dx 是温度梯度,q 是热流密度。热对流是指在物体与其周围介质之间发生的热量交换。热对流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用牛顿冷却方程描述为()w f q h t t =-,其中h 为表面传热系数,w t 为物体表面的温度,f t 为物体周围流体的温度。一个 物体或两个物体之间通过电磁波形式进行的能量传递交换称为热辐射,通常由斯

审计学第三次网上作业第二题

答: 如果财务报表中其他项目的审计均没有发现重大错误,ABC会计事务所不对存货进行全面盘点(或者公司总经理阻挠不同意对存货盘点)就不能签发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签发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 1.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 (2010年11月1日修订)中第十二条规定如果不能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充分适当审计证据,注册会师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所以ABC会计事务所必须对存货进行判断并进行抽样审计另外追溯到年初存货的准确性。 2.该公司12月31日存货金额1300万元,与公司总资产2700万元的相差,对 存货的数量和金额的认定的正确性及重大错误风险,将会给财务报表层次带来重大错报风险。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的规定,必须对存货进行盘点。 3.对存货计量的审计,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对存货等特 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的规定中第一部分第(3)点“被审计单位是否一贯采用永续盘存制”。其中,如果存在由于存货的性质或位置较为特殊无法实施监盘程序,或者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无法在预定日期实施存货监盘等情况,审计人员应当考虑是否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还应当实施以下一项或多项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本期期初存货余额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查阅前任审计人员工作底稿,复核上期存货盘点记录及文件,检查上期存货交易记录,运用毛利百分比法等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监盘程序主要是对存货的数量予以确认,它不能证实被审计单位对存货拥有所有权。 存货的监盘(1)存货监盘的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规定,存货监盘是指审计人员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盘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可见,存货监盘有两层含义:一是审计人员应亲临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二是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应根

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的灵魂

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的灵魂 ——学习武杰局长文章的启示之一 近日,笔者反复拜读了阜阳市审计局武局长《善于学习,勤廉兼备,做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的文章,文章内容朴实,感情丰富,内涵深刻,尤其是武局长从公道正派、胸襟广阔、谦虚谨慎等方面阐述了审计人员应当坚守的职业道德,挚朴的语言处处体现着审计职业道德的精髓,读后深受感触,浮想联翩。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社会的浮尘不断扬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者大有抬头趋势;没有利的事不做、不给钱的事不干时有发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事屡见不鲜;老人摔倒无人搀扶现象不断暴露等等。“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充分暴露了一部分人良知的泯灭和灵魂的扭曲。这些不和谐的现象在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的道德底线,重重地敲打着人类的灵魂,深深地考问着人性的良知,沉重地撞击着这个社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高瞻远瞩,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特别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将干部道德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公务员局近日也制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明确指出把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

期的战略任务,要求“十二五”时期对全体公务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轮训,并将职业道德作为公务员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监督约束的重要手段,培训大纲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也将职业道德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旨在增强政府和公务员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审计机关是政府重要组成部门,在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方面发挥着治理国家的重要职能,因此审计人员更应该深刻理解审计工作的职能内涵,勇于担当,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徇私、不枉法,才能彰显审计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古人云“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生,修生先养性,养性必修德,德高才众望”,因此“德”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根”,是对自然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具有影响力、号召力,才有威信。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素质就不具备,那么何谈为人类、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作贡献,他生活在社会上,也只有向别人不断的索取来维系自己的生存。审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因此作为审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官德”、职业道德的职业特点和要求,而且还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国家审计准则把“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作为审计人员应当恪守的基本职业道德,

《审计学》第三次作业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2011级 《审计学》第三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的最本质特征是(B)。 A.公正性 B.独立性 C.权威性 D.真实性 2.税务机关的财务收支业务应当由(A)来进行审计。 A.国家审计 B.财政局 C.民间审计 D.监事会 3.政府审计的重要特点( C )。 A.强制性 B.独立性 C.广泛性 D.无偿性 4.( D )不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 A.验资 B.审计业务 C.会计咨询业务 D.会计监督 5.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A)中进行。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后续阶段 6.审计人员对存货盘点进行监督,取得盘点记录是证明实物的(B)。 A.外部证据 B.直接证据 C.间接证据 D.环境证据 7.(D)是指从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来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A. 环境证据 B.加工证据 C.书面证据 D.实物证据 8.(A)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会计和审计 B.推销员和销售科长 C.技术员和车间主任 D.门卫和保卫科长 9.下列项目中,需要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才能提供审计服务的是(B) A.政府审计 B.注册会计师审计 C.内部审计 D.内部审核 10.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D A.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B.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C.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检查风险 D.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1.(A)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的审计方法 A.制度基础审计 B.账项基础审计 C.风险基础审计 D.注册会计师审计 12.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下列不能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费依据的是(A ) A.审计结果的大小 B.服务性质 C.工作量大小 D.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 13一般来讲,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是(C )。 A.审计人员 B.审计机关的项目负责人 C.企业管理人员 D.被委托的第三人 14.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审批阶段 15、如果应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出现借方余额,审计人员应提请在资产负债表的(D)项目列示。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C.应付账款 D.预付账款 16、下列对于内部控制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A)。 A.保护财产物资的完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B.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的绝对可靠性和正确性 C.保证企业盈利 D.杜绝串通舞弊

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

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 一、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分析 1.审计人员的道德失范 多年来,中国人一直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在工作中寻求个人利益被视为可耻的个人主义而加以批评,人们实际上不存在贫富差异,商业道德也并未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效率机制推动下,个人利益得到承认,勤劳致富受到鼓励,经济社会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审计人员对道德与非道德行为的界限认识不清,执业过程中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偏差。此外,竞争加剧和市场无序容易使注册会计师忽视职业道德。 2.政府部门的干预和保护使审计独立性遭到严重破坏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时,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都是由政府部门出资合办,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应该讲,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初期,由政府部门帮助发起会计师事务所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注册会计师的个人才产十分有限,很难完全承担起法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单薄”的会计师事务所挂靠于政府部门,让“挂靠”单位起到“保障”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会计师职业的较快发展。但由于挂靠单位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另一方面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投资者,会影响事务所的决策,分亨事务所的财务成果,因此,这种运作的结果,势必会损及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独立性。在实践中,各挂靠单位如财务部门、税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通常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指定企业到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做出审计判断、出具审计报告时,会受到主管部门意愿的左右,审计的独立性便受到严重破坏。影e向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地位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的自律性组织,它的地位、权威和独立性会直接影响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 3.以“公正”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审计机构正在遭受前所未有挑战 随着管理层对银广夏事件进一步调查,业界对银广夏反思深入,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首的中介机构已成为证券市场“黑幕”的新的关注点。投资者已明显对审计机构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以“独立、客观、公正”为自己行业基本原则的审计师行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性将不再是局部问题。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因为给银广夏提供了中介服务而成为本次打假焦点,但可以肯定地说,它并不是第一家造假也不是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曾经为证券市场红级一时的绩优股湖北兴化、康赛集团、活力28、兴发集团和幸福实业编制‘绩优神话’的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证券市场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应比中天勤大多了,深圳中天勤会师事务所之所以敢于造假,在于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在连续给五家上市公司出具虚假业绩报表并未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仍然照样领取证券持业许可证。有此先例,会计师事务所敢于知法犯法的事情才会屡禁不止。人们此次将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当作向该行业展开讨伐的主攻对象,是因为它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与银广夏一起制造了这个“神话”,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背职业道德,公然造假的行为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专业服务,目前已进入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应是审计师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离开了诚信、公正,谁还敢相信上市司公司的业绩报告,谁还敢真正地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这种混乱继续下去,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必将难以制止。 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敢于同上市公司沆瀣一气,为其出示虚假会计报表,一方面是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者会计师协会本来监管的重心就是查假、打假,但协会没有必要的手段确保其监管职能的落实;另一方面在行业规范上,我们过多的强调了行业自律和道德约束,而没有将其引入司法监控。

审计实务_第三次作业

本次作业共分三部分: 1、单项选择题(共10题)1 A 2 A 3 C 4 C 5 A 6 D 7 D 8 C 9 B 10 C 2、多项选择题(共10题)1BCD 2 ABCD 3 AC 4 BCD 5ABCD 6 AB 7 ABCD 8 ACD 9 ABCD 10BC 3、简答题(共3题) 《审计原理与实务》第三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审查应收账款的最重要的实质性程序是( A ) A.询问 B. 函证 C. 观察 D. 计算 2、为证实所有销售业务均已发生,注册会计师应选择的最有效的具体审计程序是(A) A.抽查销售明细单 B. 抽查销售发票 C.抽查银行对账单 D. 抽查应收账款明细账 3、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销售业务的记录是否及时,注册会计师将下列哪两个日期相核对,看二者是否相近是最有效的( C ) A.发运凭证与销售发票 B. 销售订单与发运凭证 C.发运凭证与营业收入明细账 D. 销售订单与营业收入明细账 4、函证应付账款时,下列对象中最不应该考虑的是(C) A.较大金额的债权人B.企业重要供货人 C.较小金额的债权人D.上年度的债权人及不送对账单的债权人 5、函证银行存款不能证明的是(A) A.确定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使用的合法性B.了解银行存款的存在 C.了解被审单位欠银行的债务C.发现被审单位未登记的银行存款6、检查被审单位销售截止时,最可能发现的问题是(D) A.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正确B.销售退回的产品未入库 C.超额的销售折扣D.当年未入账的销售业务 7、以下有关收款交易的内部控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企业应当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 B.企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C.企业注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 D.企业的票据的取得和贴现由保管票据的人执行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对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人员只能介绍 审计的职能就是监督,具体表现可概述为:制约、促进、鉴证、信息反馈。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来讲,主要就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来制约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不正确、不真实、不合规和违反法纪的行为,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益,并将真实的审计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当局,以便作出正确、合理、有效的经济决策。而达到审计监督的上述目的,必须要求内审人员有着高度的政府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原则,敢于揭露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实事的态度,不认真、不细致、走过场,甚至徇私情,人为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瞒报重要违纪事实,谎报成绩。为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和企业依法、规范、高效进行经营运作能实现,必须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探究。 二、审计人员现状 近年来审计人员越来越重要,审计人员事实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将审计定位于: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及效益的提高。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国家、对企业、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是审计部门务必做到的。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协调社会经济关系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中起着重要作用。审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着我国的审计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审计道德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审计法律制度的支持和监督,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体系、评价、监督,更需要审计人员自身廉洁奉公,努力学习还有社会各界的紧密配合,来净化审计大环境。 三、审计人员探究 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探究,是第一步,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适应各种职业的特殊业务需求而必然产生的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体现社会一般道德要求和与职业相关的特殊要求的,比较稳定的职业观念及理想、职业行为规范和个人心性修养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使审计工作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最新审计学(专)第三次在线作业

单选题 1.在考虑会计报表审计方面的内部控制时,审计师在以下方面并无责 任: ? A 调查内部控制运行方面的重大缺陷 ? B 理解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 ? C 思考与审计计划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是否已经执行 ? D 执行相应流程以便理解内部控制设计 单选题 2.恰当的部门职责划分需要以下职责有效分离: ? A 授权、执行、支付 ?

B 授权、记录、保管 ? C 保管、执行、报告 ? D 授权、支付、记录 单选题 3.企业董事会持有的态度和认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影响通常通过以 下哪个方面反映: ? A 计算机控制 ? B 职责划分系统 ? C 控制环境 ? D 对资产接触设置的防范措施

单选题 4.当考虑内部控制时,审计师应该持有合理保证的观念,合理保证意味 着: ? A 由于判断及个人疏忽的原因,内部控制可能是无效的。 ? B 对资产和会计记录的接触设置足够的防范措施,允许实体承担合理的责任。 ? C 建立并保持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一项重要责任。 ? D 实体内部控制成本不应超过预期的收益。 单选题 5.下列哪一项不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 A 控制风险 ?

B 控制活动 ? C 监控 ? D 控制环境 单选题 6.控制风险应该根据下列何种情况进行评估: ? A 特殊控制 ? B 潜在欺诈的类型 ? C 会计报表认定 ? D 控制环境因素 单选题

7.下列哪些程序最有可能为审计师提供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恰 当设计以预防或发现重大错报的证据: ? A 重新执行部分交易活动 ? B 采用较高水平的合计数据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 ? C 证明与活动直接相关的一部分交易样本 ? D 观察实体职员在活动中的表现 单选题 8.在评估控制风险中,审计师通常会从一系列技术方法中进行选择,包 括: ? A 询问和分析性复核程序 ? B 重新执行及观察

浅析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浅析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摘要: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于今年一月一日开始施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审计工作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彰显重要。修订后的《审计准则》专门强调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审计职业道德。独立性要和审计职业道德结合,才能使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审计人员受到的干扰实在太多了。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 关键词: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准则,公共会计业务,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审计职业道德体系。 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在规范公共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揭露违法违纪事件、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实行和对国家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成为当前国家审计中亟待解决的之一。而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风险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和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真实报告审计查证事项的意愿。其中,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受制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审计程序、审计技术等,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真实报告审计查证事项的意愿则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正确认识审计职业道德内涵,不断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是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必然要求。当前审计机关必须着力抓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优秀的品质和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审计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审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审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等所作的基本要求。按照审计组织体系的不同,审计职业道德一般分为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社会审计职业道德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本文围绕审计职业道德展开讨论。 世界著名的审计学家罗伯特。H。蒙哥马利在谈到审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时候说:“这些规范确定了公众根据自己的权利,对这些人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公众对专业服务的信心。”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向公众表明审计人员应该有的道德品质和专业品质,要求审计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是希望能以此博得公众的信任与认可。如果审计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客户的信任和认可,就必将失去客户,丧失为公众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因此对审计人员来说,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一、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定义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审计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的总和。它是对审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工

[审计学原理平时作业(3)]审计学原理平时作业

[审计学原理平时作业(3)]审计学原理平时作业 审计学原理平时作业 第三次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 A、鉴定法 B、流程图法 C、逆查法 D、抽查法 2、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经理和董事长 B、采购员和购销科长 C、保管员和车间主任 D、记录日记账和记录总账 3、易于判断选择。 A、文字描述法 B、流程图法 C、绘图法 D、调查表法 4、功能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的有效性。 A、控制

B、程序 C、控制程序 D、强化控制 5、不相容业务分工即禁止经济业务。 A、一机构承办 B、一组人承办 C、一人包办 D、包办 6、内部控制源于。 A、会计 B、审计 C、统计 D、控制 7、总分类账与日记账的记录分工。 A、必须 B、无须 C、可酌情 D、无须认真 、8、按发放内部控制制度调查表。 A、部门 B、单位 C、班组

D、人 9、法人重组可促使发生转化。 A、控制 B、风险 C、人员 D、行为 10、是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的一种内部控制措施。 A、经济效益控制 B、财务程序控制 C、财产管理控制 D、内部会计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审计证据按形式分类,可分为。 A、直接证据 B、实物证据 C、书面证据 D、口头证据 E、环境证据 2、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要求是。 A、充分性 B、成本效益性 C、独立性 D、重要性 E、相关性

3、审计工作底稿按类别划分,可分为。 A、表格 B、流程图 C、综合类工作底稿 D、业务类工作底稿 E、备查类工作底稿 4、为内部控制的要素。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交流 E、监督 5、内部会计控制包括 A、会计凭证控制 B、会计账簿控制 C、会计报表控制 D、会计分析控制 6、流程图法的优点有。 A、直观 B、省事省力 C、深入 D、灵活 7、流程图法的局限性是。 A、专业素质要求高

《审计学》第三次作业

《审计学》第三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的最本质特征是( B )。 A. 公正性 B.独立性 C.权威性 2?税务机关的财务收支业务应当由( A A.国家审计 B.财政局 C.民间审计 3?政府审计的重要特点( C )。 A.强制性 B.独立性 C. 广泛性 D.无偿性 4.( D )不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 A.验资 B.审计业务 C.会计咨询业务 D.会计监督 5?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 A )中进行。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后续阶段 6?审计人员对存货盘点进行监督,取得盘点记录是证明实物的( B )。 A.外部证据 B.直接证据 C.间接证据 D.环境证据 7. ( D )是指从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来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A.环境证据 B.加工证据 C.书面证据 D.实物证据 8. ( A )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 ?会计和审计 B ?推销员和销售科长 C ?技术员和车间主任 D ?门卫和保卫科长 9?下列项目中,需要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才能提供审计服务的是( B ) A.政府审计 B.注册会计师审计 C.内部审计 D.内部审核 10?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 D A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B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C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检查风险 D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1. ( A )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的审计方法 A.制度基础审计 B.账项基础审计 C.风险基础审计 D.注册会计师审计 12. 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下列不能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费依据的是( A ) A.审计结果的大小 B.服务性质 C.工作量大小 D.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 13 一般来讲,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是( C )。 A.审计人员 B.审计机关的项目负责人 C.企业管理人员 D.被委托的第三人 14?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审批阶段 15、 如果应 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出现借方余额,审计人员应提请在资产负债表的( D ) 项目列示。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预付账款 16、 下列对于内部控制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A )。 A. 保护财产物资的完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B. 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的绝对可靠性和正确性 D.真实性 )来进行审计。 D.监事会

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摘要 “独立、客观、公正”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他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安排体系内,法律和道德共同起作用。应强化责任意识,减少道德风险;坚持独立原则,减少外界干扰;倡导清廉奉献,抑制“利己”倾向;坚决依法审计,提高判断力和认知理性;培养审计人员品质、精神境界和处理审计关系应恪守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审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独立客观 目录

1 前言 (1) 2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1) 2.1 热爱本职、献身审计的职业定向 (1) 2.2 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精神 (2) 2.3 努力学习、开拓创新的职业责任 (2) 2.4 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纪律 (3) 3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 (3) 3.1 抓根本,找准立足点 (3) 3.2 抓载体,选准切入点 (3) 3.3 抓关键,拿准突破点 (4) 4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 人与人之间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受的程度不同,使得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而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事原则和工作效果,能创造奇迹也能导致失败。为使广大审计人员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思想引领,刘家义审计长在今年的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并作出了阐释。而如何践行审计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笔者认为应在审计人员充分认识核心价值观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上,让他们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多管齐下地寻求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构建路径,最终才能转化成审计人员的职业信念和自觉行为,使每个审计人成为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中居于统治地位的、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对其成员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曾看过这么一段寓言,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有一天把弟子们叫到床边,他用手指着自己的口里面,问弟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弟子都答不出来。老子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虽硬,但它的寿命有限;舌头虽软,但它的生命力更强。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软实力更具生命力,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最大的软实力。“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这十二个字高度概括了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来源于多年的审计实践积累。笔者认为它为我们今后的审计工作提出了以下具体的要求。 以为国为民为已任,充分履职。常言道:责任重于泰山。法律赋予审计神圣的监督职责,作为审计干部要以立审为公,执审为民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责任胜于能力,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意味着能够主动地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热忱地为事业作出贡献。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曾说过: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当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担负起责任,而不是为赢得别人的夸赞去做,不是刻意的去做。 审计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审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审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等所作的基本要求。按照审计组织体系的不同,审计职业道德一般分为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社会审计职业道德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本文围绕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展开讨论。 2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审计核心价值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也随之发生着变革。纵观其历史走向,可以分为原初型、技术型和人本型三个发展阶段。马亚男、周洪杰认为,原初型审计文化模式伴随着审计的诞生而产生,技术型审计文化模式是以弘民主、讲公开、求高效、重规范为主导价值,但过分执着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今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 进联组成员时,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八荣、八耻”的讲话,为广大公民、特别是广大党政官员以及执纪执法 人员设置了一个道德底线。现结合本职工作,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若 干问题作一点探讨。 一、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 动紧密联系的、具有审计人员职业特征并反映自身特殊要求的道德准 则和规范。其主要内容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者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的立国 之本。因此,广大审计人员必须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 和党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必须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2、遵纪守法。法律法规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审计人员在审 计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制度,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认真履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依法增强财政、财务收支的监 督管理,旗帜鲜明地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维护财经法纪的严 肃性,切实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3、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办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业务时,应当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确保审计结果合法、真实、完整;提 倡积极奉献精神,坚持认认真真审计、清清白白做人。二是准确处理 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其正当、合法的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