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届晋冀豫三省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届晋冀豫三省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届晋冀豫三省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届晋冀豫三省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晋冀豫三省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2016.8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材料“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表明扩大了统治范围,故A项正确;材料“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表明无法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故B项错误;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A

2.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臣兼功于君”表明君臣关系的相互性,故A项错误;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表明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的相互性,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C项正确;董仲舒君辩证地看待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故D项错误。

【答案】C

3.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B.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

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孙思邈的医学思想

【解析】《备急千金要方》是医学书籍,不是法律法规,故A项错误;对待病人良好的态度能够培养医生的责任感,故B项正确;对待病人的态度不能体现当时的医学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对病人的态度不能体现医生高超的医术,故D项错误。

【答案】B

4.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

5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生态环境

【解析】明清时期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和频率和以前相比显著增加,不能表明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低,因为随着社会发展,政府的治灾防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对环境的破坏有一定的影响,不是自然灾害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明清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故C项正确;农业生态治理环境应该是逐步好转而不是逐步恶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6.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B.在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

C.蚕业受到工业文明冲击D.改变了盲目自大的认知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中国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日本向西方学习养蚕之法,材料没有涉及到当时中国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故B项错误;“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表明日本学习西方的养蚕技术对中国的蚕业形成了冲击,故C项正确;杭州知府林启只是对日本的蚕业进步有清醒的认识,但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故D项错误。

【答案】C

7.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义和团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外来文明的排斥,故A项错误;“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清王朝没有放松警惕,故B项正确;转移了斗争矛头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放弃“扶清灭洋”初衷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

误。

【答案】B

8.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考点】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

【解析】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 项错误;材料“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表明康有为关注边疆危机,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

【答案】D

9.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

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影业

【解析】材料“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表明中国电影业为时代服务,故A项正确;“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表明电影业之间的竞争,没有体现以联合发展为主,故B项错误;引导社会舆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A

10.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

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

C.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表明军事工业的进步,故B项正确;军事工业上的进步,表明当时中国已经做了一些战争方面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故C项错误;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B

11.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解析】把三民主义丢开说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在反帝反封建方面相一致,故B项错误;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不存在革命领导权之争问题,故C项错误;把孙中山丢开,表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

【答案】D

12.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解析】《我的丈夫》体现的是家庭生活,不是政治问题,故A项错误;中共中央对《我的丈夫》的态度是“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表明在文艺创作的内容上不应限制太多,故B项正确;艺术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B

13.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但在1970年最终与新中国建交。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

C.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D.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与加拿大建交进程

【解析】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中加建交在1970年,故A 项错误;欧美对华政策影响中加建交,但不是决定因素,中加建交在欧美对华政策变化之前,故B项错误;1970年中加建交是两国的共同需要,故C项正确;1970年意识形态对抗没有淡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4.1978年9月,中央指出:“(国有)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如用人多少,要增加点什么,减少点什么,应该有权处理。企业应该有点外汇,自己可以订货。”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C.降低国有企业的经济比重D.引进西方的自由竞争机制

15.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这反映出古希腊() A.直接民主的弊端已充分暴露B.美德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

C.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D.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暴露是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黄金时代,权力被滥用和误用,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是直接民主,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故B项错误;“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表明人的道德品质对民主政治的好坏有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C

16.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表明薄伽丘反对封建特权,不是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故A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反对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君主制,君主制立宪制也是君主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理想色彩比较浓的是启蒙思想家,故C项错误;“《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表明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的不满,故D项正确。【答案】D

17)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英国人费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时间是16世纪,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受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英国大败西班牙舰队,并没有大败西班牙殖民帝国,故B项错误;英国产生早期启蒙思想在17世纪,故C 项错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A

18.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B.君主立宪体制尚有待于完善

C.权力制衡机制卓有成效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表明议会权力至上,国王不拥有立法权,故A项错误;“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表明国王还拥有行政权,还没有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国王和女王依照法律规定管理事务,表明议会权力至上,国王和议会之间不是权力制衡关系,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是扩大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与材料的内容相符,发挥了真正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B

19.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

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是在二月革命的前夕,资产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表明二月革命前夕工人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说明当时的沙皇统治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在二月革命后形成的,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是在二月革命后建立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是在十月革命前夕,故D项错误。

【答案】A

20.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派绘画

【解析】材料“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表明作品的风格是印象派,A选项是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B选项是现实主义,故B项错误;C选项是印象派,故C项正确;D选项是现代主义立体派,故D项错误。

【答案】C

21.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左右。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以解决就业为主要目的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

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D.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罗斯福心中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经济发展,不是解决就业,故A项错误;失业率的降低表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失业率的降低不能表明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B

22.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苏联农业发展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表明工业的发展是靠牺牲农业,

故B项正确;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B

23.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

A.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

C.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析】为了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英美两国推出了不同的计划,是为了争夺战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故A项正确;二战结束前,英国实力下降,美国实力急剧膨胀,故B项错误;英美两国的措施都是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是为了阻碍经济秩序的建立,故C项错误;英美两国在自由贸易上的看法有分歧,与两国的经济实力有关,并不是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故D项错误。

【答案】A

24.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A.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B.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C.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解析】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与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不是为了进一步融入欧共体,故A项错误;英国没有退出欧共体,因此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伏笔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与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即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保障,故C项正确;“孤立主义”是对全球事务和欧洲大陆事务漠不关心,与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出发点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第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夏禹时期以后,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材料二梁启超对中国人口发展史进行初步的重新研究后,提出历史上人口发生增减源于治与乱的重要见解。他估计当时中国人口虽然有八亿,但并不存在人满之患。一是“中国今日,动忧人满。然以地方之积,计其每里所有人数,与欧洲英、法、德、哒(意)、比诸国相比,其繁盛未若彼也”。二是无论边疆腹地,“以余所闻见,其荒而不治之地,所在皆是,乌在其为人满也!”。三是“己治之地,或淤其沟恤,芜其瞩岸,溉粪无术,择种不良,地中应有之利,仍十不得五,又乌在其为人满也!”

——陈江明《民国生育节制运动与人口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有关人口思想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人口“并不存在人满之患”的理由。(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定人口政策的认识。(4分)

【考点】(1)古代中国的人口思想

(2)梁启超的人口思想

(3)对制定人口政策的认识

【解析】(1)据材料一“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得出中国较早开始注意人口问题;据材料一“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得出出现重男轻女思想;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得出人口思想十分丰富;据材料一“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得出主张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

(2)据材料二“然以地方之积,计其每里所有人数,与欧洲英、法、德、哒(意)、比诸国相比,其繁盛未若彼也”得出中国人口密度不如西方国家;据材料二“以余所闻见,其荒而不治之地,所在皆是,乌在其为人满也”得出我国边疆地区大部分尚未开发;据材料二“己治之地,或淤其沟恤,芜其瞩岸,溉粪无术,择种不良,地中应有之利,仍十不得五,又乌在其为人满也!”得出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量较低,尚有较大增长空间。

(3)结合材料一、二,制定人口政策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结合本国国情,不可盲目照搬照抄别国;中国历来重男轻女和民族众多说明制定人口政策要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

【答案】(1)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历史悠久);出现重男轻女思想;人口思想十分丰富;主张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3分,答出三点即可)

(2)理由;人口密度不如西方国家;边疆地区大部分尚未开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量较低,尚有较大增长空间。(6分)

(3)认识;制定人口政策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玉拿《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解析】以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主题,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结合史实进行论证,例如在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又反过来推动社会进步,要明确论点,史论结合,有条理地进行论证。

【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人文精神向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

阐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为顺应自由主义而进行的改革,也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浪漫主义流派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中,对人性的挖掘,对社会现象的揭露,这些都推动了社会进步。(9分)

示例二:论题: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3分)

阐述: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后,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要求以人为中心,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人文主义产生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仅仅对人性的尊重而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启蒙运动在这时兴起;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阶段。随着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些都表明在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近代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9分)

评分参考:

27

材料一封建时代的国王可以任意剥夺工商业者的私有财产,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后来,资产阶级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于是越来越重视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及其补偿问题,1793年,法国宪法的前言这样表述:“除非经合法认定的公共利益所需要,而且在公平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的最小部分在未得其同意之前,不得受到剥夺。”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可以通过“有关企业国有化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转为私人所有”的法律规定。

——摘编自《中外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之比较——兼议我国“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入宪》

材料二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公民财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有何相同之处,并加以简要评价。(6分)

【考点】法国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态度的变化;现代中国在公民财产权保护方面的规定【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后来,资产阶级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于是越来越重视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及其补偿问题”得出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封建时代的国王可以任意剥夺工商业者的私有财产,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得出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的不满;据材料一“所以法国《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得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据材料一“资产阶级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单凭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得出资产阶级对国家力量有限性的认识;据材料一“1793年,法国宪法的前言这样表述:‘除非经合法认定的公共利益所需要,而且在公平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的最小部分在未得其同意之前,不得受到剥夺’”得出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据材料一“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可以通过‘有关企业国有化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转为私人所有’的法律规定”得出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2)第一小问相同点,结合材料一、二得出相同点是都是通过法律来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征用私有财产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并给予补偿;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答案】(1)变化;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2分)原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强烈不满;启蒙思想的影响。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资产阶级对国家力量有限性的认识;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4分)

(2)相同:都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征用私有财产须有法律依据。(2分)评价:尽管中法两国法律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它们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调动了人们劳动致富的积极性。(4分)

请考生从4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

——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教育改革的影响。(6分)

【考点】王安石变法

【解析】(1)据材料“(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得出宋时官学因战祸而衰败,造成国家建设人才的匮乏;据材料“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得出北宋的经济发展对实用性人才提出了要求;据材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得出太学教育不能满足北宋社会现实的要求。

(2)据材料“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太学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据材料“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得出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据材料“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得出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的人群,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公平。

【答案】(1)背景:北宋时官学因战祸而衰败,造成国家建设人才的匮乏;北宋经济发展也对实用型人才提出了要求;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矛盾突出,这一现实不能适应北宋社会的发展。(9分)

(2)影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后世教育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6分)

29.[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民主制既是一种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义上的民主,它虽然在理论上设定了“人民的统治”的政治理想,但在实践中又往往与这一理想大相径庭。对此,马克思不无讽刺地指出:“正如基督教在天国一律平等,而在人世不平等一样,人民的单个成员在他们的政治世界的天国是平等的,而在人世的存在中,在他们的社会中却不平等。”

——王国宏《马克思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不同的哲学观决定着不同的民主观。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批

判颠覆了以往国家决定社会的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马克思认为社会决定国家,社会控制和制约国家的各种权力,社会才是国家的主人。社会决定国家论打破了对“国家的迷信”和“国家崇拜”,破除了“为民做主”的思想藩篱,从根本上否定了英雄史观,为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社会决定国家的哲学观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理解马克思民主思想的一把金钥匙。

——蔡国兵、葛恒云《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理论体系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克思的民主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9分)

【考点】马克思的民主思想

【解析】(1)据材料一“民主制既是一种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得出民主既是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据材料一“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义上的民主,它虽然在理论上设定了‘人民的统治’的政治理想,但在实践中又往往与这一理想大相径庭”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存在弊端;据材料二“马克思认为社会决定国家,社会控制和制约国家的各种权力,社会才是国家的主人”得出社会对国家权力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社会决定国家的哲学观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理解马克思民主思想的一把金钥匙”得出具有哲学基础,据材料一“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义上的民主,它虽然在理论上设定了‘人民的统治’的政治理想,但在实践中又往往与这一理想大相径庭”得出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得出:一是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二是对资本阶级民主的深刻认识;三是马克思本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1)思想:民主既是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资产阶级民主存在弊端;社会对国家权力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6分)

(2)特点:具有哲学基础;具有广泛性;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3分)

原因: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基于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深刻分析;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6分)

30.[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根据四大国商定,所有提案在提交大会或各委员会前,必须先经四大国审查批准。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旧金山会议历时两个月,6月25日,全体大会通过《联合国宪章》,为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次日,大会举行宪章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在四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四个月后,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

——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影响。(9分)

【考点】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根据时间得出旧金山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第二小问内容,据材料“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

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得出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2)据材料“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得出中国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据材料“中国代表团在四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是中国一次成功的外交实践,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也有一定的贡献。【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2分)

内容: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4分)

(2)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表现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9分)

3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必须了解,民主政权既不可能举借外债,也没有强大工商业基础来积累资金,我们要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的力量,来繁荣解放区经济。特别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农民富裕之后,有计划地组织和利用农民积累而结余的财力,去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因此,发展农业经济,仍然是发展解放区经济的最主要环节。在解放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如何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合作,来与外国资本或中国官僚买办资本进行斗争。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政策,主要是保障私人资本企业在解放区能够获得不少于国民党区私人企业所得的利润。

——1946年任弼时《解放区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贸易的基本方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弼时关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观点,并指出此观点产生的国内政治形势。(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任弼时的经济建设观点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意义。(5分)

【考点】任弼时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必须了解,民主政权既不可能举借外债,也没有强大工商业基础来积累资金,我们要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的力量,来繁荣解放区经济”得出没有外援要自力更生,鼓励私人资本发展,据材料一“特别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农民富裕之后,有计划地组织和利用农民积累而结余的财力,去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得出利用农民的资金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据材料一“在解放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如何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合作,来与外国资本或中国官僚买办资本进行斗争”得出团结资产阶级;第二小问形势,结合时代背景,一方面国民政府搞和平的假象,另一方面暗中准备积极发动内战。

(2)任弼时的经济观点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自力更生在今天就是要坚持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在今天就是鼓励民营经济及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在今天就是要吸引外资来华投资。

【答案】(1)观点:没有外援要自力更生;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利用农民的资金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团结民族资产阶级。(8分)

形势: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一方面迫于国内压力采取假和平策略,另一方面暗中积极准备发动内战。(2分)

(2)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坚持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同时鼓励民营经济及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这种经济政策与任弼时的观点有高度相似之处。(5分,言之有理即可)

晋冀豫三省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第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13分)

(1)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历史悠久);出现重男轻女思想;人口思想十分丰富;主张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3分,答出三点即可)

(2)理由;人口密度不如西方国家;边疆地区大部分尚未开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产量较低,尚有较大增长空间。(6分)

(3)认识;制定人口政策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4分)

26.(12分)

示例一:论题:近代人文精神向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阐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为顺应自由主义而进行的改革,也反映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浪漫主义流派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中,对人性的挖掘,对社会现象的揭露,这些都推动了社会进步。(9分)示例二:论题: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3分)

阐述: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后,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要求以人为中心,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人文主义产生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满足于仅仅对人性的尊重而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启蒙运动在这时兴起;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阶段。随着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些都表明在社会进步的推动下,近代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9分)

评分参考:

27.(12分)

(1)变化;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2分)原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强烈不满;启蒙思想的影响。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资产阶级对国家力量有限性的认识;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4分)

(2)相同:都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征用私有财产须有法律依据。(2分)评价:尽管中法两国法律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它们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调动了人们劳动致富的积极性。(4分)

28.(15分)

(1)背景:北宋时官学因战祸而衰败,造成国家建设人才的匮乏;北宋经济发展也对实用型人才提出了要求;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矛盾突出,这一现实不能适应北宋社会的发展。(9分)

(2)影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后世教育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6分)

29.(15分)

(1)思想:民主既是理想,也是理解现存国家的原则;资产阶级民主存在弊端;社会对国家权力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6分)

(2)特点:具有哲学基础;具有广泛性;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3分)

原因: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基于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深刻分析;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6分)

30.(15分)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2分)

内容: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4分)

(2)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表现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9分)

31.(15分)

(1)观点:没有外援要自力更生;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利用农民的资金发展解放区的工商业;团结民族资产阶级。(8分)

形势: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一方面迫于国内压力采取假和平策略,另一方面暗中积极准备发动内战。(2分)

(2)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坚持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同时鼓励民营经济及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这种经济政策与任弼时的观点有高度相似之处。(5分,言之有理即可)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 (共12题;共48分) 1. (4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期中)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又说“贵贱有序”。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 . 所处时代不同 B . 代表的阶级不同 C . 学术思想不同 D . 谈论的问题不同 2. (4分) (2017高一下·玉溪期末)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3. (4分) (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 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唐朝设节度使导致地方膨胀 B . 唐朝城市管理严格规范 C . 北宋吸取教训“制其钱谷” D . 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4. (4分) (2017高三上·河南月考)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中国市镇展开了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可能有() ①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 ②唐朝后期,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③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2题;共64分) 1. (2分) (2020高一上·泸县月考) 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但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A . 禹 B . 启 C . 商 D . 汤 2. (2分)(2020·南宁模拟) 西周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较之商代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君统宗法化、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下列叙述可印证“君统宗法化”的是() A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D . “王后无嫡,则择立长” 3. (2分) (2020高一上·泸县月考)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 .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 . 丞相制度的实行不合时宜 D .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4.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5. (2分)(2020·天津模拟) 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 . 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 B . 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C . 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 D . 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 6. (2分)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得到玄宗认可。这反映当时() A .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B . 决策权审议权分离 C . 制度变革提高效率 D . 中枢体制发生质变 7. (2分)金庸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虚构了主角郭靖大侠在南宋末年一直坚守襄阳(今湖北)抵御外族进攻。郭靖所抵抗的“外族”是() A . 契丹 B . 女真 C . 党项 D . 蒙古 8. (2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A . 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 B . 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C . 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 . 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 9. (2分) (2017高一上·梁山月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1—6单选,7—10多选,共40分) 1. 如图所示,A、B两质点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质点沿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B. B质点沿正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C. 经过4s,A质点的位移小于B质点的位移 D. 0~4s内,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2. 测速仪上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固定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670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和B相距710m.已知声速为340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0m/s2 B. 10m/s2 C. 5m/s2 D. 无法计算 3. 在t=0时,A、B两物体在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A物体 的v-t图象如图,B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运动的时间可能等于A B. 在途中B始终在A的前方 C. 在途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不可能相同 D. 在途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不可能相同 4. “竹蜻蜓”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传统儿童玩具,是中国古代一个很 精妙的小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外形如图所示,呈T字形,横的一片是由木片经切削制成的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用两手搓转这根竹棍,竹蜻蜓的桨叶便会旋转获得升力飞上天,随着升力减弱而最终又落回地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下列关于“竹蜻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竹蜻蜓”从手中飞出直至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始终在加速上升 B. “竹蜻蜓”从手中飞出直至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始终在减速上升 C. 为使“竹蜻蜓”能以图示方向旋转上升,其桨叶前缘应比后缘略高 D. 为使“竹蜻蜓”能以图示方向旋转上升,其桨叶前缘应比后缘略低 5. 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 体m,且M、m相对静止,则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A. 3 B. 4 C. 5 D. 6 6.如图所示,一个“V”型槽的左侧挡板A竖直,右侧挡板B为斜面,槽内嵌有一个质量 为m的光滑球C,“V”型槽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直线运动的一小段时间内,设 挡板A、B对球的弹力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7高一上·汕头期中)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A . 贵族政治渐趋瓦解 B . 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 . 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 . 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 (2分) (2020高一下·深圳月考)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的是() A . 耧车 B . 翻车 C . 曲辕犁 D . 水排 3. (2分) (2018高二上·马关月考)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A . 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 . 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 .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4. (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仅占8%左右,而消费资料占90%上,其中直接消费资料又占80%左右,这种结构,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并无根本改变。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中,农业原料在1893年占1 5.6%,以后迅速增长,到20世纪30年代占45%左右,而制成品反由占56%退居34%。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 . 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列强侵略 B . 中国外贸的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C . 民族工业未涉足重工业 D . 近代农业有了一定发展 5. (2分) (2019高一下·雅安期中) 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这一举措客观上() A . 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学段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传说。如禹为治水,化身为熊,三过家门而不入。对于这些历史传说,我们的态度是( ) A.全不可信 B.完全相信 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 2.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辅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 ) A.召公长子 B.周公长子 C.微子 D.周成王 4.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 A.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B.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 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解析 6.明代后期,宦官专权,甚至控制内阁,当时的宦官魏忠贤人称“九千岁”,控制着朝中的一切大权,其爪牙遍布全国,是明代后期统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个封建社会宦官专权屡见不鲜,造成宦官参政控制政权的根本原因是( ) A.皇权至上制度 B.皇帝昏庸无能 C.监察措施不到位D.废除丞相造成的 7.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一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 8.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常发生变动,下图是元朝的行政区域图。通过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与现在的行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 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 , 看似牢不可破 , 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 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 , 就有‘ 国’ 与‘ 家’ 的对立 , 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 家’, 只知效忠于‘ 家’, 而不知效忠于‘ 国’ 。” 材料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产 生的根源是 A .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3.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军机处

4.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 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 之为虚,不亦宜乎?” 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A .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 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5. 明中叶起,松江“ 布被天下” 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 A .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 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 6.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 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 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7.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 “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 (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 “ 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 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 “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这

江西省2020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目前,在山东、四川、陕西、安徽、河南等地出土汉代普通百姓墓葬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上 均发现有“射雀射猴”画像。如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树下两人持弓仰射,树上共计有20多只雀与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汉代民间形成了浓厚的尚武风气 B. 麻雀与猴类对小农经济破坏最大 C. 汉代的仕途开阔权力向下层开放 D. 黄河下游逐渐成为政治经济重心 2. 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慰问留守后方的丞相萧何。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为君 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这反映了当时 A.丞相职权范围宽广B.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 C.君主权力受到制约D.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 3.《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B.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4.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看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 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制度上。”宋代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实行节度使制度B.任命文官做知州 C.创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二府三司制 6.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2017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文综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 B. 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 C.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 D. 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25.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由于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前后雅典政治腐败,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完全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26.《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请问此一时期黄河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27.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根据以上所述,请问孙权要吕蒙读什么书? A.《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基础典籍,属于学者必读 B.《孙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培养见识与能力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2017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 A.20岁、30岁B.30岁、40岁C.40岁、50岁D.50岁、60岁 2.大禹治水是否确有其事,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在一件青铜器 ——遂公簋上,刻有大禹治水传说事迹的铭文(如右图),首 句是“天命向敷土,随山浚川。”它能否证明大禹治水确有其 事() A.能,因为出土文物有证明力 B.不能,因为此物非大禹遗留 C.能,因为与传说完全吻合 D.不能,因为还缺乏相关其他证据 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心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 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 5.《陈杞世家》革:“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用复求舜后……封之于陈……”周武王这样做的意图是()A.利用舜的名望,统治陈地B.拉拢商朝旧势力,分化敌人 C.论功行赏,激励手下勇敢杀敌D.培植自己的亲信 6.《国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一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7.先秦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兴盛的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对比以下两幅青铜器的纹饰,其变化反映了()

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称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does the man say the lecture will begin? A.At 7:30 B.At 8:00 C.At 7:40 2.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At the post office B.At the airport C.At the hospital 3.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big travel company B. A job opportunity C.An inexperienced salesman 4.What does the man mean? A.Bill isn’t ready to help others B.Bill doesn’t want to listen to him C.Bill is actually in need of help himself 5.What does John think of his holiday? A.Wonderful B.Awful C.Bor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y didn’t the woman show up for class? A.She met a traffic accident B.She talked with the man C.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car 7.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A.Have her car repaired B.Rent a car C.Buy a new car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卷Ⅰ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4.卷Ⅱ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氏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井田制瓦解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2.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 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3.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C.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5.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半塔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 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 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 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5.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判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7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 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5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2021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 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 B. 儒家思想逐渐成大宗 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 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礼制传承的影响。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礼”的传承使得文明得以延续,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两者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并未体现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儒家思想并未成为大宗;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 选项。 2.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从以上材料可以知中书和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A. 正确决策 B. 限制皇权 C. 分权制衡 D. 推翻旧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可知,唐朝设立中书和门下两省有利于正确决策的实行,故A正确;B项表述错误,不是限制了皇权,而是加强了皇权;C项不符合题意;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

绝密★启用前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英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白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亳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在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而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下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The man can't smoke at all. B.The man can smoke? C?Neither of them can smoke here? 2?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B.The Art Museum.

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卷

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C.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3.孝廉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梁武帝向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据此可知() A.当时已建立了考试选官制度B.寒门人士成为了入仕主流 C.察举成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D.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 4.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5.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分权制衡的原则不断遭到破坏B.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 C.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D.以程序分权的三省制名存实亡 6.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B.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D.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