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YZ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 Z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0704-2007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二○○七年十月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号)文件的要求,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本指南共分11章,主要由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急救援技术、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事故调查等内容组成,其中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救援技术是本预案指南的技术基础。本指南较为详尽地叙述了企业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如何建立企业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

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于基层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项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

本指南由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人员有梅水麟、黄文和、阮海雷、戴行刚、戴必锋、沈炽铭、李启耘。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

由于应急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者水平所限,本指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

1 总则

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适用范围

工作原则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使用单位的概况分析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全状况分析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危险源分析

外部环境影响

应急救援资源分析

4 预警和预防机制

预警

预防机制

5 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应急救援

6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急救援技术

注意事项

操作程序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应急救援方法(举例)7 保障措施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

经费保障

培训和演练

其他保障

8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应急预案的审定与发布程序预案的演练和持续改进要求预案上报

监督检查

9 事故调查

现场保护

调查程序

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事故调查报告归档

10 附则

名词术语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制定与解释

11 附件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相关的图表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

附录A单位应急组织通讯录附录B社会救援力量联系表附录C应急救援记录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

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乘客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积极应对,立足自救。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4.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在指挥长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使用单位应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设置应急救援办公(值班)室,专家技术组,事故状态时应设现场指挥部,其下设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机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通常单位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见图1。

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1)组织制定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批准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3)负责人员和资源的配备,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动和指挥。

(4)确定现场总指挥人员。

(5)当事态严重时,负责向事故发生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报告,向事故现场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6)做好本单位的事故调查,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事故调查。

(7)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2.3.1应急救援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应急救援办公室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须有专人负责和24小时值守,配有专用直线电话,该办公室可以设在单位的某个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为: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2)督察各应急救援组资源配备和装备处于完好状态;

(3)事故报告和记录;

(4)应急状态下接受现场总指挥的指令;

(5)负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2.3.2 现场总指挥的主要职责

现场总指挥应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应急救援经验和现场指挥能力的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为:

(1)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工作;

(2)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灾和救援的行为;

(3)负责查明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及预测可能继续发展所造成的后果,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4)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5)保护事故现场。

2.3.3 警戒保卫组的主要职责

警戒保卫组应由单位有关警戒保卫等人员组成,并接受现场总指挥的领导,必要时服从和协助公安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1)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设立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

(2)疏散警戒区内无关人员;

(3)维持治安、交通秩序、协助保护好事故现场,使之不受到破坏;

(4)协助医疗救护组转移由于事故造成跌落、挤压、晕厥、肢体伤害等的受伤人员。

2.3.4 抢险救灾组的主要职责

抢险救灾组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消防、检测人员、维修操作等作业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现场救火、抽水、环境动态检测;

(2)根据事故情况,制定出如进行盘车救人、就近开门、机械装备辅助救人等抢险的技术方案;

(3)实施经现场总指挥批准的抢险技术方案,排除险情;

(4)实施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援和物资转移。

2.3.5医疗救护组的主要职责

医疗救护组可由单位的医疗卫生、事故发生地的急救中心医疗等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制定挤压受伤、肢体骨折、晕厥、心脏病和外表创伤的医疗救治方案;

(2)并负责现场挤压受伤、肢体骨折、晕厥、心脏病和外表创伤人员的初期救治;

(3)联系医院并将受伤人员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2.3.6 通信联络组的主要职责

(1)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提供在危险区域内的防爆型通信器材;

(2)提供单位内和对外的联络方式,保障救援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

2.3.7 后勤保障组的主要职责

(1)提供应急救援用物资装备或这些装备的来源明细表和联系人、联系方式;

(2)执行指挥长的指令,调用所需的应急物资和救援用车辆;

(3)应急救援用资金。

2.3.8 善后工作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和理赔等工作;

(2)设备、厂房、建筑物受损后保险理赔及恢复工作。

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使用单位的概况分析

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单位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对于服务业的单位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单位性质、乘用自动扶梯人数

等内容。概况还应该包括单位周边重要设施、自动扶梯布局情况和应急通道情况,必要时可以附平面图加以说明。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全状况分析

主要包括本单位使用的自动扶梯型号和类型、生产厂商、使用年限、频繁程度、乘用环境、乘用人群、维修保养单位的能力(资质、应急能力、服务评价)、以往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主要故障情况、年度检查的一次合格率情况等。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主参数为:

理论输送能力(每小时理论输送的人数)人/小时;

额定速度 m/s;

倾斜角;

梯级宽度;

控制方式(形式)。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危险源分析

应当根据各种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特性,分析潜在的挤压、坠落、剪切、跌倒、停电、水淹、火灾、地震等危险源,并对由此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和严重程度进行风险预测,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危险特性影响的波及范围。可以将这些后果分类为事故等级进行管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危险状况有:

(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裙板和梯级之间、梯级与梯级之间出现超出标准的间隙,将造成乘客肢体被夹持,或者乘客站立位置不当导致肢体被夹持。

(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传动链断裂、制动器失效、安全装置失效,将导致乘客跌倒造成伤害。

(3)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梯级塌陷且安全装置失效,将导致乘客肢体被挤入设备造成伤害。

(4)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扶手带与梯级不同步将会导致乘客跌倒。

(5)火灾、水淹、突发地震造成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突然停止或者乘用人员沿无动力梯级奔走造成人员跌落、跌倒。

外部环境影响

应当考虑周边区域情况对本单位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使用因素的影响,如社区情况、建筑设施、道路交通、供电和通信线路等因素可能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产生的影响或者对应急救援工作的影响,应当考虑这些因素可能对本单位那些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使用是否构成影响,或者本单位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存在的可能事故,是否构成对上述的外部环境影响。

应急救援资源分析

应急人员、装备和物资状况在本单位配置情况,有效状况应当予以分析。当存在不足时应当由协议方式由其他单位进行提供或支援。

3.5.1应急救援队伍

本单位的自动扶梯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是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岗位的干部,还应当包括参加事故应急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自动扶梯专业持证维修人员、自动扶梯驾驶员、警戒保卫人员、相关联络善后处置等人员组成。这些岗位人员的配置、能力和技术的熟练状况应当予以分析和确认。

如果本单位的应急能力不足,如没有自动扶梯专业持证人员时应当落实自动扶梯专业生产单位(制造、安装、维修保养),尤其是承担本单位自动扶梯安装、维修保养单位承担应急救援与其签订救援协议。还应考虑发生重大事故时,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19、110、120机构)联系方式。

3.5.2 液压自动扶梯的应急专用设备一般有下列设备和物资

(1)厅门机械钥匙;

(2)手拉葫芦或提升带和登高工具(梯子);

(3)曳引绳夹、导轨夹具等提升工具,机械式扩张器等;

(4)照明和通信工具;

(5)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垫等);

(6)设备存放地点和数量,使用方法等。

这些物资可以由本单位储存和准备,也可以明确部分由承担应急救援的队伍如维修保养单位准备,但在协议中应当明确。

4 预警和预防机制

预警

根据当地政府应急管理要求,结合设备所在企业应急预案的规定与程序,在编写本专项应急预案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预防机制

自动扶梯的使用单位应当按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安全责任制,预防自动扶梯事故发生,保证自动扶梯安全使用。这些要求应当包括:

(1)自动扶梯安全管理制度;

(2)聘有专业有资格符合能级的维修保养单位进行日常维修保养;

(3)自动扶梯安全操作规程;

(4)定期分析自动扶梯安全状况制度;

(5)自动扶梯故障和事故报告制度;

(6)经常(定期)进行对维修保养单位的检查制度并督促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7)必须确保自动扶梯轿厢与楼宇的管理机构之间的有效通话畅通;

(8)配置必要的预警装备(如无线网络远程监控设备等)或建立应急通信网络。

5 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5.1.1当管理人员或者值班人员接到自动扶梯困人或伤害等事故信息后,应立即向当天值班最高负责人报告并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置。

5.1.2事故现场负责人按照救援程序迅速采取正确的救援方法进行人员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同时立即报告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室。

5.1.3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确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任命现场总指挥,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5.1.4 报告内容(至少有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2)设备名称和事故类型(如坠落、挤压等);

(3)受困人数及伤亡情况;

(4)事故有无扩大趋势;

(5)周围环境情况(如有无易燃易爆危险品);

(6)报告人姓名。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5.2.1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发生经常性故障,维修保养单位屡次不能修复,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运行有异常时,由设备管理人员向单位的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办公室应当要求设备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督促承担维修保养单位立即整改并排除设备隐患,在排故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协调,防止出现伤害事件。

5.2.2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发生一人轻伤事故,且事态在处可控状态时。管理单位接警后立即由值班室通知设备(物业)和安全部门负责人(经理)到场,通知和督促应急救援单位进行救援,如果承担应急的单位出现意外不能在30分钟内赶到,则应当联系119进行救援,并做好善后工作。

5.2.3 管理区域内发生意外事件(如大面积停电等),造成有(2~3)人受伤事故的情况发生且事态处在可控状态时。管理单位接警后,单位负责人立即到场,单位各级应急岗位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协议单位)按照预案的职责展开工作。如确认需要向119、110、120请求支持时,单位负责人应当及时联系,并向当地政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当事态失控如在救助过程中发生新的伤害事故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请求支持,并服从政府的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全力进行应急救援和做好善后工作。

5.2.4 突发事件导致管理区域内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出现伤及3人以上,或有人员死亡事件发生,或多台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造成伤人且事态向着失控场面发展时。单位负责人立即到场,单位各级应急岗位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协议单位)按照预案的职责展开工作。单位负责人应当立即报告119、110、120等机构,请求支持并全力协助应急救援。还必须立即向当地政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报告,说明事态状况和请求支持,并服从政府的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全力进行应急救援和做好善后工作。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5.3.1报告程序

设置全天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和内部和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当发生影响较大的人员伤害事故时,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当地质监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直至质检总局和国家有关部门。

5.3.2 报告内容

事故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地点及时间(年、月、日、时、分);设备名称;事故特征;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根据事故发展情况,还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做好交通、医疗、通信、气象、物资、环保、治安等工作。

应急救援

5.4.1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应当是在应急预案规定的组织框架内进行有序的救援活动。要求明确指挥长、现场指挥、各应急小组的职能和负责人,通信联系、救援技术、工具,必要的特邀参加人员等。

5.4.2 救援:应急救援应当包括对被伤害人员的安抚、慰问,救助方法、技术措施、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等。其中,救助方法和救援技术应当遵守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制造厂救援程序的规定,在确认事故状态的情况下用最安全、最迅速的方法解决被困和被伤害人员,并使这些人员得到妥善帮助。

5.4.3 应急结束:在人员得到有效救治,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处理,环境符合有关安全要求,导致的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各种状况基本恢复常态后,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批准,应急工作结束。但以下事项必须得到落实:(1)事故情况上报工作;

(2)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事项;

(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5.4.4信息发布:在预案中应当明确规定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并注意不同等级的应急救援情况时,信息发布应在相应等级的应急机构同意

下,及时准确的将事故信息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及时准确的向新闻媒体沟通。

6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急救援技术

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设备、工具:机械钥匙、常用五金工具、曳引钢丝绳夹板、手动葫芦、搬手、铁锤、撬杠、切割设备和机械式扩张器等。

操作程序

(1)切断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主电源。

(2)确认自动扶梯全行程之内没有无关人员或其他杂物。

(3)确认在扶梯上(下)入口处已有维修人员进行监护,并设置了安全警示牌。严禁其他人员上(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4)确认救援行动需要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行的方向。

(5)打开上(下)机房盖板,放到安全处。

(6)装好盘车手轮(固定盘车轮除外)。

(7)一名维修人员将抱闸打开,另外一人将扶梯盘车轮上的盘车运动方向标志与救援行动需要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行的方向进行对照,缓慢转动盘车手轮,使梯级向救援行动需要的方向运行,直到满足救援需要或决定放弃手动操作扶梯运行方法。

(8)关闭抱闸装置。

(9)若确认有乘客受伤或有可能有乘客会受伤等情况,则应立即同时通报120急救中心,以使急救中心做出相应行动。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应急救援方法(举例)

6.3.1 人员被夹持的应急救援方法(梯级与裙板、扶手带、梳齿板)

6.3.1.1梯级与围裙板发生夹持

(1)如果围裙板开关(安全装置)起作用:可通过反方向盘车方法或者采用扩张器方法救援。

(2)如果围裙板开关(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应以最快的速度对内侧盖板、围裙板进行拆除或切割或者采用扩张器方法,救出受困人员。

(3)请求支援:当上述救援方法不能完成救援活动时,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向本单位应急指挥部报告,请求应急指挥部支援。

6.3.1.2乘客被扶手带夹持

(1)扶手带入口处夹持乘客,可拆掉扶手带入口保护装置,即可放出夹持乘客。

(2)扶手带夹伤乘客,可用工具撬开扶手带放出受伤乘客。

(3)对夹持乘客的部件进行拆除或切割,救出受困人员。

6.3.1.3乘客被梳齿板夹持

(1)拆除梳齿板或通过反方向盘车方法救援。

(2)对梳齿板、楼层板进行拆除或切割或者采用扩张器方法完成救援工作。

6.3.2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梯级断裂、梯级链断裂、制动器失灵

按下“急停按钮”或切断自动扶梯总电源、在扶梯/人行道上下端站设置警示牌、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扶助和保护措施。

6.3.2.1 梯级发生断裂

(1)确定盘车方向,在确保盘车过程中不会加重或增加伤害的情况下,可通过反方向盘车方法救援。

(2)可对梯级和桁架进行拆除或切割作业,完成救援活动。

(3)请求支援:当上述救援方法不能完成救援活动时,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向本单位应急指挥部报告,请求应急指挥部支援。

6.3.2.2 驱动链断链

(1)确定盘车方向,在确保盘车过程中不会加重或增加伤害的情况下,可通过反方向盘车方法救援,也可以参照下列方法进行救援。

(2)可对梯级和桁架进行拆除或切割作业,完成救援活动。

(3)请求支援。当上述救援方法不能完成救援活动时,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向本单位应急指挥部报告,请求应急指挥部支援。

6.3.2.3制动器失灵

制动器失灵造成扶梯及人行道向下滑车的现象,人多时会发生人员挤压事故,此时应立即封锁上端站,防止人员再次进入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并立即疏导底端站的乘梯人员。

7 保障措施

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通信系统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在预案编制时应当明确参与应急活动的所有部门通信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和通讯录。确保应急所需的联系畅通。

应急队伍保障

(1)确定单位内的应急人员,在应急救援中统一指挥;

(2)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专业生产单位(制造、安装、维修保养单位)作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尤其是承担本单位自动扶梯维修保养的单位,应当与其建立应急救援的责任协议,并对其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技术装备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和考核,以此落实应急救援责任制。

(3)与110、119、120、环境、化救等专业救援队伍联系方式和联系人的落实。

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

7.3.1 应急专用设备和物资

(1)盘车轮或盘车装置

(2)手拉葫芦或提升带和手砂轮和切割设备、撬杠及机械扩张器;

(3)开闸搬手、常用五金工具、照明器材;

(4)登高工具(梯子);

(5)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垫等)和警示牌等;

(6)设备存放地点和数量,使用方法等

7.3.2 以上装备的存放位置、类型、数量、性能、管理责任人、提取方式和联系方式在预案中应当明确。当遇到火灾、水淹情况,需要外部设备支持时,应当有联系方式和备用方案。

经费保障

在编制预案时应当明确应急所需专项经费来源,规定使用范围和管理监

督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

培训与演练

7.5.1 培训

应当明确应急预案培训计划。通过对应急救援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单位应急救援能力。通过对单位员工或者社区居民、住客的应急知识的宣传和告知,提高单位的应急效果。在预案中应当明确单位内的执行部门和检查部门。

7.5.2 演练

应当明确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责任人。明确本单位进行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规模、范围、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通过演练发现预案实施程序的缺陷,应急资源不足等问题,达到改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和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其他保障

7.6.1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电梯、起重机械、机电等相关行业的专家信息。

7.6.2 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

7.6.3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确定相关的医疗救护措施,如包括相关医院的详细地址、联络途径,现场紧急抢救点的选择;线路,如被救人员的疏散途径;当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事故波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还应当进一步采取环境保护和现场监测及人群疏散、撤离的防化救护措施;事故现场的警戒措施,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定和附近道路管制范围。

8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8.1.1编制准备

(1)成立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其组长有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并制定编制计划。

(2)收集资料,主要是收集预案编制所需的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资料和相关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同行业的事故案例分析的技术资料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