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2.单位:

①常用单位:摄氏度(℃)

②SI单位:开尔文(K)

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

教师讲述:温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地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使人们看到环境的污染导致“温室效应”;“SARS”传播期间,发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温升高;许多食品、药品的保鲜、保质都要在一定的冷藏、冷冻温度范围内;气温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的许多都要在一定温度环境下进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有关温度和温度测量的知识。

教师讲述: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读出图各种物体温度值,要求大家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说明:引导学生参与探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讲述: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说明:一名同学上前面来操作,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两手指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

教师讲述: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温度计测量过温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实物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让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引导同学们思考温度计的原理。

提问: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并回答,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板书。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观察过温度计的实物和挂图,都知道温度计上都标有刻度,你们知道温度计是怎样刻度的吗?

(引导学生找到温度计刻度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多少?

学生讨论后回答。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讲述:摄氏温度就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1℃如何刻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后汇报,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板书

2.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温度计是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教师让学生再仔细看一看桌上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有何不同,想想温度计中的液体有何不同。

(提示: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常使用。根据用途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参考值:实验室用的温度计:-20℃~110C;寒暑表:-20℃~50℃;体温计:35℃~42℃;固态汞熔点:-39℃;液态汞沸点:357℃;固态煤油熔点:低于-30℃;液态煤油沸点:150℃;固态酒精熔点:-117℃;液态酒精沸点:78℃。)

※工作液体的选择原则:一是液体存在的温度范围要宽,即凝固点要低,沸点要高;二是液体的膨胀系数要大;三是液体要纯净,不沾污玻璃,不侵润玻璃。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1)实验室温度计

(2)寒暑表

(3)体温表

①特殊结构:缩口

教师讲述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普通温度计不能甩)。

②液体—水银量程:35℃~42℃分度值:0.1℃

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①不能用常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火焰的温度,原因之一是火焰的温度超过了常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另外火焰还可能使玻璃熔化或使温度计中的液体沸腾;

②寒暑表的测量范围的上限不会超过50℃,而沸腾的水面上,水蒸气的温度会达到近100℃,所以不能用寒暑表测量沸水及沸水面上的温度;

③测量液体温度时,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放在液体的中间部分,而是靠在了容器的侧壁,而侧壁因液体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其温度会低于或高于液体平均温度,使

测量不准确。容器的底部也会因为加热,温度高于中间部位的液体温度。所以,应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液体的中间部位进行测量。

请同学们在综合第十一章有关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常用温度计。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

说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正确的予以肯定。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投影出示。(小黑板展示)

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温度计前:①选择量程合格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③确定零刻线。

(2)使用温度计时: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

学生实验:测出半杯冷水的温度,并不断向冷水中加热水后分别测出其温度的情况。

教师巡视并予以适当的指导。

教师讲述:温度计的种类很多,下面再向大家介绍几种温度计。

数字式温度计:根据物质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制成。感温元件将所测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通过数字电路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温度值。

双金属片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是由两种不同膨胀系数彼此牢固结合的金属作为感温组件的温度计。感温组件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其自由端带动指针旋转,从而测得被测介质的温度,并直接通过表盘显示。

彩色温度表:根据高温物体的颜色与温度的关系用对照的方法估测出物体的温度。

告诉学生除了书上介绍的温度温度计外,在生产和科研中用到的温度还有很多种,例如:

气体温度计(gas thermometer)利用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或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前者称为定容温度计,后者称为定压温度计。常用的气体有氢、氦、氮、氖、氧和空气等。用接近理想气体的氢气(或氦气)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高,且测量范围较广,所以常用于精密测量。

辐射高温计(radiation pyrometer)利用高温物体的热辐射来测量其温度的一种高温测量仪器。这种温度计可以不直接和被测物体接触而在远距离测量,所以可以用来测量星体温度。辐射高温计实际测量范围约为500~1600℃。

光测高温计(optical pyrometer)利用炽热物体发的光测量其温度的一种高温测量仪器。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生活与生产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的原理工作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____。

3.读出图中,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上时刻的气温。

2时_________℃

8时_________℃

14时________℃

20时________℃

4.用体温表测得某人的体温是38.5℃,用后没有甩过就又接着测第二个人,示数可能会怎么样?

【布置作业】

1.认真看书复习本节课的知识,预习下部分内容。

2.书上作业第3题

【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温度》精品教案

《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理这门功课是初中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声现象,第三章带领大家认识热现象。《温度》是热现象的基础知识,它主要涉及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温度计不仅是初中物理中学生接触的第一测量仪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自制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量程、分度值,亲手测量温度,比较体温计的不同之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增强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熟悉温度计的使用 (四)教法、学法 说教法,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主动探索知识的乐趣。

说学法,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通过探究分析、自主观察、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小烧瓶、细管、红水),实验室温度计20支,开水1壶,冷水1壶,250烧杯24个,大烧杯2个(能成开自制温度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上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结合实际思考一年四季的不同。它们是由于什么会存在以这样的变化。从而引入课题——温度。 二、探究新知 1.温度定义 温度定义在前面新课引入的基础上直接给出。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且亲身感受冷暖,用“温度”描述物体冷热。 2.常用温度计原理、结构及分类 (1)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教科书中想想做做,两名学生到前面做,说感受,使学生认识到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 (2)演示自制温度计判断水的冷热,学生观察,说现象,讨论,分析原因,得出温度计原理。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认识温度计的结构,玻璃泡、液体、外壳、刻度等。 (4)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常用的三种温度计以及其量程和分度值。从而注意温度的单位如何 3.摄氏温度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5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研究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简单机械,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所以在本章一些探究实验可完全放手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本章教学内容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其来解决简单计算、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机械效率的测量和相关计算。 单元学习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利用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利用本章公式进行计算。 本单元划分为三个专题:认识杠杠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和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报告单、一份“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报告单;学习收集数据,学习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杠及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 轮组 5(能运用滑轮组用力规律公式进行计算。 6(了解其他简单机械。 7(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8(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温度和温度计教案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材料:温度计毛巾水杯 教学流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冬天冷,夏天热。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①、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②、玻璃管上有数字、刻度、单位。符号℃表示摄氏度,表示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随机学习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③、每小格刻度表示1摄氏度…… 5、探究小实验:刚才同学们很仔细,有了很多发现,那么还想不想在研究一下温度计啊?老师给你出个主意,请同学们用双手捂住温度计中的的玻璃泡,看看有什么新发现?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 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 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 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 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 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可编辑修改版)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4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

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温度和温度计教案

教学内容:浙江版教材快乐生活——生活数 学《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了解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准备:自制温度计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温度。 师:同学们,讲台上有两杯水,谁愿意上台来伸手去摸摸,告诉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这杯水热,那杯水冷(冰) 师:这两杯水的感受不一样,说明了什么?(它们的温度不一样) 师:这两杯水的温度相差多少呢?我们不能精确的感知到,要想精确的测定、比较物体的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温度和温度计。

二、了解温度概念,认识各种温度计。 1、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课件。 生说感受。 师:这两幅图又说明了什么?(它们的温度不一样)什么是温度呢?师归纳:这杯水热,那杯水冷,夏天热,冬天冷,这些都是描述的温度,温度就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师:要想精确的测量、比较物体的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各种温度计。(PPT展示) 3、小结:温度计的种类很多,用途也不同。 三、角色扮演,读写温度。 1、我们认识了各种温度计,可是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怎么读,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天气预报,注意天气预报中是怎么读,怎么写的。(课件展示) 2、谁来当第一个天气预报员? (各位观众,吉州今天的气温是4——13℃……) 3、根据播报员的信息了解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4、增加难度:北京-2——5℃ 5、从这条信息中知道什么?最高温度是5℃,最低温度是-2℃。像这样一个符号和一个数连在一起,再加上单位℃,就是-2℃,-2是一个负数,零下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2℃可以读作零下2摄氏温度,还可以读作负2摄氏温度。-2℃是什么意思?对-2℃有什么感觉?(下雪时的感觉,有点冷。)

温度与温度计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1)、试验: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 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45℃读作; 0℃读作。 5、体温计: 结构、量程、分度值、使用。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五、教学板书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定义: 单位: 温度计:

小学科学_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首先,我请学生想想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季又比冬季周围环境有哪些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指出像气温这种冷热程度不一样的物体,也可以说它们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从而引出了温度的概念。最后强调温度的单位和单位写法。 (二)、比较水的温度 我将请两位学生上台协助我演示一个实验。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请一位学生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结果是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结果是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这位同学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结果答案就不一样了,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再指名另一位学生重复以上实验。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这个新奇有趣的实验说明用手摸这种方法测温度是不行的,从而引出应用温度计测温度。这个实验还能迅速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三)、观察温度计 我先通过问学生知道温度计的哪些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再介绍并展示不同种类的温度计。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上第43页的指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温度计,解决书上的问题。在分发温度计前,我还会强调观察温度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如轻拿轻放,不要争抢,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观察好后,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 (四)、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然后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学生将发现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然后师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先询问学生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回顾所学内容,再请学生在课后思考一下如何用

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 《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们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我们就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测量。 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刻度的识读,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零下刻度的识读可能容易出错。怎样正确识读零下温度,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因为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活动,要以这样的技能作为基础。 设计思路 本课从学生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冷水和热水时的感觉(或经验)引出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然后,通过学生用手触摸感觉比较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引出使用温度计才能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问题。最后指导学生观察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体验,对温度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还认识到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出统一规定的重要性,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力(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 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课前准备:感受温差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用你们的手摸摸你们的额头,再摸摸桌面,你有什么发现(感觉)? 生:我发现桌面冷,额头热。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说也表示“桌面冷,额头热”?(用温度这个词语会说吗?)生:桌面温度低,额头温度高。 师:同意吗?真聪明! 一、导入:比较水的冷热 师:老师这有两杯水,你们猜猜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1号杯,2号杯)生:(3-4名)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生:用手摸、用眼睛看、用嘴尝…… 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你来。 生:*号杯是热水,*号杯是冷水 师:热水的温度……高,冷水的温度……低。 师: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就是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板书:温度)二、观察温度计 师:如果老师想要知道热水的温度是多少,冷水的温度又是多少?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可以用什么工具帮助我们?) 生:温度计。(板书:温度计) 师:见过温度计吗?在哪里见过? 生:我在医院见过体温计。(医院里的叫体温计,是温度计中的一种。当时那温度计在做什么?你还记得当时的温度大概是多少吗?人体正常口腔温度为36.5~37 .2 ℃高于40℃就可能会有危险,大于42℃很可能就会死亡。)可注意“度”和“摄氏度”的纠正。 师:还有哪里我们也见过温度计? 生:我在家里见过气温计。那是挂在室内测室内温度的。 ……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温度计?想看吗?那可以看仔细了!(出示)它有什

人教版初中物理《温度》教案、教学设计

3.1《温度》教学设计

题引导 温度计: 其次, 利用问 思考 1、自制温度计放在热水和冷水中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况? 2、你能否知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展示构造】小瓶太大,可缩小为玻璃 泡;液体可选用酒精、煤油 和水银等。 认识桌面上的各种温度 计,进行观察比较, 认识温度计的构造。行比较,使学生形象认识温度计的测温原理。该环节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再通过动画展示,形象认识温度计的具体改进方法。 二、摄氏温度 (活动三)1、摄氏温度的规定提出问题引导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常用 温度计,自学教材“摄氏温度”这部分 内容。 思考:1、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 是什么? 2、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课件展示】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学生自学,完成思考题。 初步认识摄氏度以及摄氏度 的规定。 观看动画形象认识1℃ 的规定。 摄氏度的规 定这一教学 环节,利用 多媒体动画 进行演示, 生动直观,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冰水混合物 等分100份 1份为1摄 氏度 100 沸水 记作1℃

绍估测温度的方法。 1【知识迁移】结合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教材,了解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并思考被测温度能否超过所选的温度计的量程? 课件播放视频: 温度过高而使温度计被胀破 简单介 【想一想】展示使用温度计测水温的 一些做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

1 2 以小组 认真读数 填入实验 下面几种做法,哪种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 3 4 【媒体展示】展示读数时的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哪个视线是正确的。 俯视 【提问引导】除了读数仰时,视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我们能不能在温 度计放入后,就立刻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读数?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温的方法。 估、认、浸、等、读、记 【学以致用】实验: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小组讨论交流: 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正 确的方法。 认真观察,比较总结:平视是正确的。 讨论交流: 要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且仍留在被测液体中读数,否则测温不准确。 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学 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实验中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幻灯片展示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及读数方法更直观,比 手 指 估 测 感 觉 温 度 凉水温水热水 实验温度 较得出正确 为单位,动手实验, ,并将实验数据 使用方法。 表格。 教师巡视,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示纠正。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1.温度和温度计教案 教科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 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 学生试读 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 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 37℃—5℃—10℃ (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重点难点 1.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温度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2.单位: ①常用单位:摄氏度(℃) ②SI单位:开尔文(K)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与光 要点提纲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特征 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 离有关; 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 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 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N:法线 入射线 反射线 θθ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 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 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音色

温度和温度计教案(三年级科学下册)

课题: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方法】辩论法,谈话法,实验法,暗示法,列表法。 【教学准备】 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

初中物理《温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温度》教学设计 第一节《温度》课题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温度计”学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对比教学教具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设计思路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我认为物理教学需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将生活、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分类归纳,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后,又被人们利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在本节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 1、1利用生活、自然中的现象,引导学生研究温度的科学内涵。 2、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测量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的兴趣。 3、3通过自制温度计,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 4、4通过阅读使用说明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体温计的基本性能和使用须知。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 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 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 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 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 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人教版初中物理《温度(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1“温度”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 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各1 支、演示寒暑表1 支、烧杯(3 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3 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各1 只)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冷热程度不同,这是我们的感觉(幻灯片3); 不同的环境,我们对冷热的感觉不同(幻灯片4)。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不是。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只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可靠吗?(幻灯片5) 我们用实验,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每个小组前面有三杯水,左边是热水,右边是冷水,中间是温水,将两个食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稍等一会儿;把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两个食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生:不同,一冷一热。 师:温度相同,感觉不同,说明只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常见温度计的类型(幻灯片6):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展示。 温度计是怎样测量温度的呢? 我们通过自制温度计的演示来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演示:自制温度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