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浅谈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首先来看国际关系的定义: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的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等关系。再说当今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雅尔塔会议为始,国际关系便进入了开始了新的演变和发展,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冷战时期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再到如今的“一超多强”的特殊局面,国际关系逐步复杂化,各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更为的敏感和微妙。

国际政治格局必将走向多极化。目前世界上的国家越来越互相的依赖,彼此都对其他的国家有所责任和依赖。各国之间有对抗走向合作,加强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国家在破坏这个主流,所以说国际关系正处于深度的调整期,美国外交向强化单边主义调整,这是对国际关系最大的冲击,然而其他大国积极的调整,总体趋于改善和稳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多极化趋势将逐渐胜出。第一,尽管美国至今在全球力量对比中仍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其单极霸权战略的连连受挫,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其中“软”实力衰退的迹象更是十分明显。从美国自身的状况来看,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来自海外的投资逐年减少,目前已从当年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在国际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难以做到独行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比如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近就公开承认:美国无法单独战胜全球恐怖主义。而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美国同样离不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合作。从全局来看,美国的战略地位离其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第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在两极时代即已孕育发展的全球多个力量中心兴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欧洲的统合以及近来俄罗斯的强劲复苏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一方面是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在这个经济是王道的时代,所以国际政治必将经济化,经济为上。在当前国际关系的现实中,经济已成为最大的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化的表现十分明显:第一,国家间实力竞争的重心从军事转移到经济和科技领域,从一种外在的占有,如二次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领土与资源的战争和两极时代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转向内在的参与,如对以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掌握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与能力等。第二,经济交往包括经济上的合作与摩擦,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趋增强,也不允许一个国家关起门来单独发展。因此,经济交往越来越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中心内容,过去是根据国际政治利益的需要来调节国际经济交往,现在是根据国家经济利益来调整国家间政治交往。第三,各个国家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一个国家能否保持政局的稳定,一个政党能否赢得人民的信任,关键是看能否把经济搞上去。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经济是最大的政治。

再说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关系,必将走向多样化。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的变化。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明确意识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以及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问题方面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国关系中“合”风劲吹,掀起了一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热潮。大国之间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竞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简单地用“合作”、“竞争”或“对抗”这样的概念来说明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恐怕都不够全面。这在中美关系中表现尤为明显。从美国的对华战略来

看,它一方面意识到与中国存在着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因此需要与中国建立一种“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由于担心中国的崛起而要把中国看作“未来竞争对手”加以防范与遏制。可以说,中美关系的演变典型地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多样化这样一种新的特点。

再论国际体系,必将走向多元化。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几乎惟一和最基本的行为体,因为很难设想还存在组织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其他形式。然而事实上这样的形式不仅存在,而且其作用也越来越大。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大体上,活跃于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国际组织。从性质上,它们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IGO)和非政府组织(NGO);从层次上又可以分为全球性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地区性组织(北约、欧盟、东盟)。另一种类型是跨国公司。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和作用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也更为重大。第三种类型情况比较复杂,很难明确划分。各类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分裂势力,当然还有国际恐怖主义组织都可以划入这个类型。新的非国家行为体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大体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个方面是如全球性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地区性组织(北约、东盟)这样一些非国家行为体,它们从“上层”限制和影响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主权国家,比如政府间国际组织(IGO)在某种条件下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一般政府职能。另一个方面是许多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甚至包括恐怖主义和各种极端势力,它们则从“下层”或“侧面”与国家竞争,形成新的挑战甚至威胁。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及其活动。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它明显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显然,新的非国家行为体的大量出现和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的现实,需要人们以一种新的多维视角重新审视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方式。

以上便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简述,接下来便是我对当代的中国外交的一些看法。

首先看中国外交的发展史。一、中国当代外交的性质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从长期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处境中由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和新生的国家。中国的外交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又是刚摆脱被压迫民族地位的国家的外交。从80年代起,中国的外交又是一个按照中国特色建设着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个国家的外交。新中国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奉行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外交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下展开的。但是,外交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外交关系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同对方打交道。任何一方如果单纯地突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展开外交关系根本不可能。因此,中国当代外交史充满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它们又是符合外交特点,即按照外交所允许的形式表现出来。新中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所展开的外交在性质上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诞生,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品格。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热爱和平是其本性。新中国遵循马列主义“革命不能输出”的基本原理,明确以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为基本指导思想。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历史的必然,是国家性质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要求。二、中国当代外交的立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大,政治上有革命传统,新中国的诞生鼓舞了亚非等地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削弱了帝国主义,使战后初期世界社会主义和民族民主进步力量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反动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大大有利于前者的变化。新中国的诞生有力地打击给了帝国主义战争力量。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站在被压迫民族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新中国的诞生使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阶段。国际关系中存在有三大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同社会主

义国家的矛盾。在新中国诞生时所面对的国际矛盾关系中,需要认识帝国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带有根本的性质,这一对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国际上的反映。在1947年出现美苏冷战和对峙之后,这对矛盾集中地以美苏矛盾表现出来。新中国没有忽视这种根本性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强调要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称之为“一边倒”。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属于“十月革命”之后一个较长时期里国际上的最根本矛盾,也是长时期里的最主要矛盾。1989至1991年,东欧转轨和苏联解体,世界上的社会主义阵营极大地削弱,标志着战后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的结束和进入另一个大的时期。三、中国当代外交以和平与进步为根本目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在序言中载明:“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中国外交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使自己的维护世界和平的行为,包含了某种促进人类进步的意义。新中国诞生时,帝国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并竭力企图遏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的进步潮流,为此进行殖民战争、侵略战争,并喧嚣着要对苏联进行大战。当时中国人民投入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中去,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并对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给予坚决的支持。这说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事业,必须反帝并壮大社会主义力量和支持被压迫民族,而这符合人类进步的要求。此外,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着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和平等互利等项重要内容,这在中国是一种自律,对于侵略和战争势力则是一种断然的否定,这也符合进步的要求。

而中国外交的着重点又在和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几个大国和国际组织上。

其中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尤为重要。⒈在政治外交领域,两国进行频繁的首脑会晤、高层对话、工作磋商。对话、交流、合作走向机制化。美国对华战略日益重视中国的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司法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等深层次问题。中国对美外交也注重从政府到国会,从联邦到地方,从官员到学者和普通群众。

⒉经贸关系方面。

⑴互利的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双方已形成机制齐全、互补共赢和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双方经贸关系有很大互补性、互利性。

⑵逆差、汇率、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也正在加剧,冲击两国关系的稳定性,经济问题政治化上升。

①美对华逆差问题。中美经贸关系包括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贸易逆差只是指商品贸易的逆差,而美国对华经贸的优势恰恰在后面三项。

②人民币汇率问题。美一些行业协会一再声称,中国的汇率政策是使美国的产业蒙受巨大损失,一再要求美政府对中国施压,要中国人民币大幅升值。然而,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是美国自身的因素,不是人民币升值所能改变的。

③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美指责中国企业全面侵犯美国知识产权,损害美国经济利益,应该说中国政府为保护知识产权作了艰苦努力,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侵权行为还相当严重。

⒊军事安全方面。中美两国在综合安全上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在增多,这是两国合作共处的战略基础,双方的共同利益逐步从双边安全问题向多边安全问题拓展;但美国冷战思维的幽灵总是存在,总是担心崛起的中国会对美构成威胁,因此在加强与中国的协调与合作的同时,对中国的防范和威慑也在升级。

⒋关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也是两国唯一可能导致直接对抗的因素。一方面,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实现战略合作和增加互信的严重障碍;

另一方面,中美在共同遏制“台独”和稳定台海局势上又加强了合作和协调,两国对“台独”

的危害性和稳定台海局势重要性的共识在增加。

在这里便不得不提一下中国的外交宗旨。(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都决定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首先,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是个遭受帝国主义欺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饱经战乱和穷困之苦。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终于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人民从自己的悲惨遭遇中深刻体会到,和平是十分珍贵的。这样的经历和认识促使中国外交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目标。其次,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绝不会发动战争去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也绝不愿像过去那样受别国维护的奴役促进和压迫、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外交的宗旨和首要目标必须是和平与发展。第三,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需要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为保证,和平是中国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前提。这是中国外交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宗旨和首要目标的重要原因。最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从优化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出发,也要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无论是在与苏联结盟时期,还是联美抗苏时期,中国都没有放弃独立自主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赋予独立自主以新的内容,实行真正不结盟政策,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从而更好地维护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在冷战后的新时期,中国与一些世界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这只是协作友好关系,不是结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目的是加强与该国的合作和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也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根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首先提出来的。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阐述了五项原则和平共处的设想。1954年6月,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先后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和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比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的法律原则更全面、更合理,是国际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原则;它是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是由多极化趋势和多样化世界的现实所决定的,是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的,最能反映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最符合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完全是可行的。

(4).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政府主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互相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这个复杂敏感而且多变的国际关系里,中国要做到独善其身,注重自身发展,实力才是王道,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需要韬光养晦也要适当展现实力

震慑诸国,如此才能在国际关系里如鱼得水,才能使国际迅速发展起来。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

美国俄罗斯战略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一、总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轰然倒塌,苏联成为昨日黄花,而美国一国独大,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到当今之时,已形成一超多强之势,一超自然是美国,而多强则包括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等。要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一则离不开美国,二则绕不开俄罗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异同与相互关系。 二、美国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在世界上均拥有他国不可撼动的优势,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美军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美国科技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正因为美国的这种独特的巨大的优势,导致其国家战略的独特性。而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又具有时代性,美国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谈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初建之时,美国推行的是“孤立主义”战略,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上互通往来而政治上保持距离。到了十九末世纪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发展与逐渐强大,其外交战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从门罗的“门罗主义”到威尔逊的“文明扩展论”,再到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美国逐步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大洗牌,美国正式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成为其称霸路上最大绊脚石,因而美苏不可避免的进入冷战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在冷战前期,美国的战略主要是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和“尼克松主义”;而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优势逐渐向美国方面倾斜,美国的战略也逐渐变得富有侵略性,从卡特的“世界

形势与政策(论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时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攀升,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各国观点不一,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支持中国不断发展的国家,也有畏惧中国发展的国家。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出于不断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级化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这种美国一级化得国际格局逐渐出现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级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统,但奥巴马却改变了这一惯例,自上台之后就不断向北京释出善意,强调中美合作的必要,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出现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从上海到北京,不论是与青年学生互动,还是和中国领导人会晤,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旅尽显和平与谨慎。除了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不愿多做让步之外,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展现出别样柔情,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我国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以及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各方面对我国借重与合作的一面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国际上过高估计中国的发展水平,要求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的声音也在升高,有的还有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 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总体稳定。一批发展中国家加快崛起,推动世界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我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我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改革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在准确把握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挑战。既要正视我国全球性影响日益增大的事实,同时又要坚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基本定位,要坚持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当前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结合当前国际局势,阐述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

浅析新时代外交政策 摘要: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3已经走过大半,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外交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外交政策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解析当前国际形势,把握国家对外政策关键 网络工程0912班 2009811057 摘要:以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以及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体会当前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主要从世界经济复苏与风险、世界局部性战争、美霸权主义以及防恐新形势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看清国际形势。当面对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时候,我国将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主要从开展峰会外交、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以及积极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展开外交。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复苏防恐新形势外交政策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首先,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越发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相对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国家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世界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首都突尼斯市14日晚至15日晨发生暴力事件,军队进入市区,维持秩序。本?阿里1987年接任突尼斯总统,于1989年4月正式当选。此后,他四次连选连任突尼斯总统,执政至今。这起戏剧性事件的导火索,是突尼斯城管“粗暴执法”,逼一名小贩自焚身亡,引发全国骚乱。,其多米诺骨牌效应更是波及到了北非、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从本次风波事件来看,北非、中东国家将进入内部纷争加剧的多事之秋,目前整个动荡局势还在延续,尤其是利比亚还在采取武力镇压,从而爆发了内战,国际

中美外交战略和中美关系

XXXX学院XX111 吴相稷XXXXXXXX 中美外交战略及中美关系 ——讲座观后感 在XX大会堂有幸观看“中美外交战略及中美关系“后,感受良多,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美外交战略及中美关系及其演变、历史。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演变轨迹 中美关系如何发展首先取决于两国的对外战略。从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对美战略发生主动的、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美国对华战略的变化就成了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探究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未来走势,首先必须考察美国对华战略的演变轨迹。 美国的对华战略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冷战结束使美国处于空前的优势地位,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随着国力和世界地位的改变,美国适时调整了全球战略,其核心内容由遏制苏联、与苏争霸转为维护和巩固其“一超独霸”的地位。 维护美国及盟友的安全、扩展美国的经济、在世界上推进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两届克林顿政府对外战略的三大支柱。为此美国调整了对华战略,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成分,另一方面又从全球战略考虑,与中国交往、接触与合作。 接下来的布什政府在全球战略上则突出安全这根支柱,在维护安全上,突出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在潜在竞争对手上,将中国排在俄罗斯之前,作为最主要的对手。在这样的战略框架下,尽管美国仍然称中国为经济上的伙伴,表示要继续同中国接触,但总体上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而非“战略伙伴”。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进一步提升维护安全地位的同时,将反恐作为全球战略的首要任务,积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改造伊斯兰世界。在这个战略框架下,美国强调要同世界大国合作,所以对华战略中的合作成分明显增加,中国被定位为“建设性合作者”。 目前中美关系不仅有经贸这根支柱,还有安全这根支柱,即在反恐防扩上的合作以及地区安全上的合作。然而,恐怖主义的威胁并未迫切到生死存亡的地步,而美国自己也拥有超强的实力,所以对中国进行反恐合作的重视程度要打折扣。此外美国朝野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抱有不同程度的敌意和防范意识。但是美国防范中国发展的心态,与冷战时期遏制前苏联的心态有所不同,冷战时的美国是担心前苏联随时会消灭美国。而美国对中国最担心的,是中国未来发展威胁到美国的世界超霸地位,因此对潜在的中国发展态势的警惕超过了现实性的冲突。 二、中美关系波动的原因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浅谈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首先来看国际关系的定义: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的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等关系。再说当今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雅尔塔会议为始,国际关系便进入了开始了新的演变和发展,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冷战时期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再到如今的“一超多强”的特殊局面,国际关系逐步复杂化,各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更为的敏感和微妙。 国际政治格局必将走向多极化。目前世界上的国家越来越互相的依赖,彼此都对其他的国家有所责任和依赖。各国之间有对抗走向合作,加强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国家在破坏这个主流,所以说国际关系正处于深度的调整期,美国外交向强化单边主义调整,这是对国际关系最大的冲击,然而其他大国积极的调整,总体趋于改善和稳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多极化趋势将逐渐胜出。第一,尽管美国至今在全球力量对比中仍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其单极霸权战略的连连受挫,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其中“软”实力衰退的迹象更是十分明显。从美国自身的状况来看,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来自海外的投资逐年减少,目前已从当年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在国际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难以做到独行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比如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近就公开承认:美国无法单独战胜全球恐怖主义。而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美国同样离不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合作。从全局来看,美国的战略地位离其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第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在两极时代即已孕育发展的全球多个力量中心兴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欧洲的统合以及近来俄罗斯的强劲复苏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一方面是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在这个经济是王道的时代,所以国际政治必将经济化,经济为上。在当前国际关系的现实中,经济已成为最大的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化的表现十分明显:第一,国家间实力竞争的重心从军事转移到经济和科技领域,从一种外在的占有,如二次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领土与资源的战争和两极时代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转向内在的参与,如对以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掌握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与能力等。第二,经济交往包括经济上的合作与摩擦,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趋增强,也不允许一个国家关起门来单独发展。因此,经济交往越来越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中心内容,过去是根据国际政治利益的需要来调节国际经济交往,现在是根据国家经济利益来调整国家间政治交往。第三,各个国家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一个国家能否保持政局的稳定,一个政党能否赢得人民的信任,关键是看能否把经济搞上去。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经济是最大的政治。 再说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关系,必将走向多样化。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的变化。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明确意识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以及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问题方面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国关系中“合”风劲吹,掀起了一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热潮。大国之间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竞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简单地用“合作”、“竞争”或“对抗”这样的概念来说明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恐怕都不够全面。这在中美关系中表现尤为明显。从美国的对华战略来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摘要】: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了大幅提高,中国的国际形势及外交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中美关系是如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是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华民族智慧的考验,也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一个良好国际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中美关系;国际局势;外交政策;影响问题;外交特点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就中美目前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1]。 纵观长期以来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对美政策,尽管尖锐的对立时有发生,但也不乏真诚的合作。中美关系出过现多次起伏和危机,但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担负着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就会长期友好发展。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下,国际局势变化微妙,当下的国际是以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为主轴的,各国都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着竞争与合作。在利益之间的竞争中,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经济实力的强大,在利益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攻势地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守势地位。在当下的国际局势下要想在国际潮流中站稳脚就必须发展强大的经济实体,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才能使自立于强国之林。 关键词:国际局势;中国外交;和平发展 一、当前国际形势 世界政治对多极化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格局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旧秩序的运行机制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美国想构建单级世界,谋取世界霸权,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化条件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利益呈分化态势,在国际舞台上合力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还将有一个长期的过程。[1] 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当前国际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

大主题,国际形势在总体上是和平的,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世界仍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对世界和平存在一定威胁,地区之间特别是中东地区局部动乱频繁爆发,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核危机的存在这一切都造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 同时,国际多边军控谈判停滞不前,军备竞争有增无减,主要大国启动核武库更新换代,太空争夺已现端倪。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核裁军、防扩散问题依然困难重重。另外,频繁发生的海盗活动、国际贩毒等事件也严重国际社会的安全。目前的国际热点不少,而且有增多之势,如非洲之角形势、伊朗—美国关系、俄罗斯—格鲁吉亚关系、乌克兰危机、美国在东欧几个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等。 大国关系的调整 近年来,大国之间的磋商与合作大大加强了,共识和利益汇合点增多了,共同利益也相应拓宽了。各大国通过一系列的高层互访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大国关系的发展,建立了各种不同内涵的“战略关系”、“伙伴关系”。大国之间关系的调整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表现,同时还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使经济外交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国外交的首要内容。因此,大国关系的调整的主

CATTI 笔译常用词汇(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CATTI 笔译常用词汇(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概述General Terms 安全考虑security consideration 傲慢行为arrogant behavior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impose one’s own will on others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资源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national resources 边界谈判boundary negotiation 边界现状status quo of the boundary 不附带任何条件never to attach any conditions 不结盟国家/政策non-aligned countries / policy 不受欢迎的人persona non grata 采取惩罚行动take punitive actions 采取高姿态show magnanimity 采取协调行动take concerted steps 常驻代表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弹性外交elastic diplomacy 邓小平外交思想Deng Xiaoping’s diplomatic thoughts 低调low keyed (a metaphor for taking a cautious and slow approach) 电话协商telephone negotiations 独联体国家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渡假外交” holiday-making diplomacy 对无核区承担义务undertake obligations in respect of the nuclear-free zone 发展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的关系develop relations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and prolonged stability 附庸国dependency 高层次、全方位的对话high-level and all-directional dialogue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战略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战略 “阿拉伯之春”的启示 “阿拉伯之春”,指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 这场运动的第一个导火索是2010年12月17日,发生在突尼斯中西部一个小城镇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失业,26岁,叫布瓦基斯,他自己摆摊卖水果、蔬菜,他的摊子被城管没收,他愤而点火自焚,他的自焚通过新型网络媒体迅速传播,引起了突尼斯国内的骚动,这个骚动席卷得很快,到2011元旦之后,迅速蔓延到全国,特别是2011年1月4日布瓦基斯自焚后,也出现过类似的自焚的事。布瓦基斯1月4日这一天不治身亡,他死亡消息传出后,全国群情激奋,突尼斯全国性的骚乱,到1月14日,突尼斯的前总统本阿里仓皇出逃,本阿里倒台,从第一个自焚到本阿里倒台前后只有29天时间。 由这个事件折射出这场运动的实质:和平演变、民主输出、人权与主权之争、石油利益、反对恐怖主义、文明冲突、粮食危机与饥饿革命、经济危机与人口失控、失业严重。 综合分析,当前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经济问题的长期存在。除了资金富余的海湾产油国外,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近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突出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转变缓慢,工业化程度低;文盲比例高;贫富分化严重;失业率高;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程度较低;原料在外贸出口中继续占据重要地位;吸收外资少。这都导致民生凋敝、百姓贫穷,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更使百姓心存不满。 2.政治民主化进展迟缓。官员贪腐严重,上层建筑已经腐朽,是引起社会不满的又一主因。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的家族都有巨贪之嫌。阿拉伯世界普遍存在这威权主义政治,不论是共和国制国家还是君主制国家。尽管一些国家已实现多党制,但权力仍高度集中于个别政党、君主,存在着克里斯玛式的个人统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也门总统萨利赫在任均已超过20年,甚至达到30年,叙利亚、埃及、利比亚等国还出现政权家族化倾向。 3.经济危机与人口失控、失业严重。阿拉伯地区人口的年轻化,而且失业率攀升,使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属于世界最高之列,因此30岁以下人口约占埃及总人口的65%。年轻人往往不安于现状,思想活跃,他们对老一代民族主义领袖的业绩所知不多,对生活的要求更高,但却无法得到满足,而他们的失业率也最高(埃及15~29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为25%),并且无法参与政治。他们是这一场政治地震的主力军。 4.公民社会的发展。即受教育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公民的权利、民主意识强化,素质提高,组织性增强,这突出表现在突尼斯和埃及动荡过程的相对顺利和非暴力特征,保证了政权较为和平的过渡。两国的军队也采取了中立立场。类似情况也存在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约旦、也门、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家。部落社会的利比亚和也门则是两个相反的例子,公民社会发展的落后使两国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5.全球化时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经济问题的进一步凸显。由于世袭制的传承令国家发展思想意识严重滞后,体制僵化、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近年来,一些第三世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返回 信息:欢迎学员参加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 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 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 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本讲提到,中美关系()进入停滞期。 A.1970—1971年 B.1971—1974年 C.1974—1977年 D.1977—1979年 2. 中美两国在探索初期时把()作为中美建立关系的 一个公开渠道。 A.罗马尼亚渠道 B.中美大使级会谈 C.巴基斯坦渠道 D.巴黎渠道 3. 中美建交谈判过程中,()问题因谈不拢被暂时搁 置。

A.一个中国原则 B.对台军售 C.联合抗日 D.联合抗苏 4. 1971年()被看做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A.尼克松秘密访华 B.尼克松正式访华 C.基辛格秘密访华 D.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 5. 中美关系从破冰到建交历经了()年时间。 A.7 B.8 C.9 D.10 6. 中美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 A.台湾问题 B.澳门问题 C.常规武器问题 D.钓鱼岛问题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1970年到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 A.探索期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1、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展问题进一步突出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失业和贫困人口数量上升。由于全球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初见成效,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向好迹象。尽管如此,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引发危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进程。这场危机不但是经济危机,也是思想危机、体制危机,其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体系改革和大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2、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 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中俄印三国、中俄印巴“金砖四国”、中印巴墨南五国对话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强了新兴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总体实力仍然占先,在国际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北强南弱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改变。 3、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国际经济体系进入转型和构建的重要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弊端暴露无遗,改革成为

普遍共识,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已提上日程。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危机中异军突起,已经走上机制化道路,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G20要成为真正权威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的看,国际经济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4、各大国加紧调整内外政策,牵动大国关系发展演变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大国深刻反思,各方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只有同舟共济,加强合作,才能共渡难关。与此同时,各方围绕后危机时代的竞争也在加剧。各主要力量都怀有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竞相加快和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围绕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分歧和矛盾摩擦不会消失。 5、亚洲总体保持崛起势头,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地区政治、安全形势进入矛盾多发期 亚洲地区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各方普遍加大对本地区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亚洲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各种地区合作倡议层出不穷,东盟、10+1、10+3、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进展活跃。同时,朝核、南亚等地区热点问题时起时伏,金融危机增加了域内一些国家维护国内稳定发展的难度,地区形势存在一些变数。 6、中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上升,成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和国际体系变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国际社

新时期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中美关系 (2)

新时期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中美关系 ---兼论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崔天凯、庞含兆 一、 在中国的外交全局中,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占有特殊重要位臵。维护和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优先重点之一。 中国的对美政策在目标上与国家对外战略相一致。如果说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一个总体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战略核心目标,那么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如果说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领导集体、执政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做出的战略抉择,那么在中美之间探索出一种合作而非对立、双赢而非“零和”、良性竞争而非恶意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就是中国和平发展必须解答好的重大命题。 中国致力于与美国探索新型大国关系道路的政治意愿是清晰和明确的。胡锦涛主席在今年5月出席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阐明了中美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强调要“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途径”。习近平副主席2月访美期间明确提出,中美应努力塑造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建设积极合作关系树立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典范”。戴秉国国务委员同美方多轮战略对话的中心议题始终是中美如何建立和发展新型关系,而且,随着对话的深入,这一主线越来越鲜明和突出。

中方的战略姿态和政治信号已得到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呼应。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克林顿国务卿多次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和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终结”,“美中正为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共同寻找“一个守成大国与一个新兴大国相遇时会出现何种局面”这个古老问题的新答案。 事实上,中国与美国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早在4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领导人共同推开中美重新交往大门之时就已起步。这种努力体现于邓小平同志23年前所作“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的重要论断,体现于江泽民主席1993年会晤克林顿总统时提出的“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16字方针,体现于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期间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共识,也体现于若干年来双方为培育互信进行的对话、为管控分歧开展的沟通、为维护共同利益推进的合作。 当前,国际格局、世界经济、人类社会都发生着复杂、深刻变化。中国要坚持既定方向,秉持和平、合作理念,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大国复兴图强的新路来;中美要打破所谓历史宿命,走出一条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新路来;世界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潮流,走出一条多元包容、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路来。中美关系走势对这三方面的摸索实践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关乎两国和世界的前途命运。 二、 今天的中美关系同4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33年前两国建交时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再悲观的人也需要承认,双方积累了一定的战略共识、深厚的合作基础以及彼此打交道的丰富经验。这些决定了,双方确立一个更加稳定、可靠的良性互动架构,开创一种新型大国关系模式,是可能和可行的。 首先,两国已经认识到,合作共赢是两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彼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最基本的战略共识,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认识的升华,为双方在未来交往中形成更高层面的战略共识或者默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摘要: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 各种矛盾交错发展, 挑战纷呈, 世界局势错综复杂, 变化剧烈。这种状况将继续延续并影响到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的背景下,我国外交战略也发展了变化。谈及中国外交的“战略转型”,中国过去三十年外交的成功经验就是在不同身份间保持了平衡。中国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多边国际对话机制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把这多种关系细腻地缝合在一起。中国外交从经济角度追求双赢,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维护稳定,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全球化进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实现的,它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加强了美国及西方的国际地位,同时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要想顺利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在21世纪初期必须在顶住“西化”和“遏制”压力的同时,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机遇蕴含在挑战中,只有成功应对挑战,才能抓住机遇。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科技、中国外交 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但有别于内政。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学贯东西;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而绝不可以一厢情愿、以己度人、或单纯地“以德报怨”。无论是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抑或更为广阔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实质上是各国在实力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国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实力是决定格局的基础,格局反过来又加强或削弱一国的实力。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对手国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相应的外交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形势 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层面,正如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说的,“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是一种文化与政治的全球化过程”。不过,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

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常用词汇

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常用词汇 概述 General Terms 多极化 multipolarity 国家主权 national sovereignty 维持外交关系 maintain diplomatic relations 维护世界和平 safeguard world peace 武装冲突 armed conflict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impose one’s own will on others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资源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national resources 边界现状 status quo of the boundary 不附带任何条件 never to attach any conditions,with no strings attached 不结盟国家/政策 non-aligned countries / policy 采取协调行动 take concerted steps 常驻代表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独联体国家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发展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的关系 develop relations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 and prolonged stability 高层次,全方位的对话 high-level and all-directional dialogue 公认的国际关系原则 generally-accepted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 fair and rational new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 国际关系的准则 norm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中最起码的准则 rudimentary cod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惯例 international common practice 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All countries , big or small , should be equal 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 territorial integrity , and national dignity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互谅互让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accommodation 互通有无 exchange of needed goods 抗美援朝战争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联络处 liaison office 领土管辖权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领土毗连 territorial contiguity 流血冲突 bloody conflict 民间外交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南北对话 South-North dialogue 南南合作 South-South cooperation 贫穷国家 impoverished nation 全方位外交 multi-faceted diplomacy 伸正义,主持公道 adhere to principles and uphold justice

浅谈国际形势政治和中国的外交策略

浅谈国际形势政治和中国的外交策略 摘要: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治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形势政治中国外交策略 形势与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让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在他的讲课中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是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之间这种软硬势力的相对此消彼长,表明多边主义是一种客观现实,无疑将对单边主义的行经形成不同程度的遏止,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 (1)一方面,中国通过改革开放30年持续地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增大,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关联;(2)中国持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势力与各国平等互利合作,不单追求中方利益,而是立主双赢,并积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不断为促进全球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3)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原则,伸张正义,更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和支援其他国家,充分发挥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