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横断面测量说明

横断面测量说明

横断面测量说明
横断面测量说明

横断面测量说明书

一、使用简介

1.1 编码说明:采用全站仪8位编码外业采集,前2位是备注(外业带备注对照表出去);第3位为起始点标识符“1”或“0”和加点符“2”或“3”,其中起始点为“1”,其它点为“0”,遇到不好到达的或要估算的点第3位输“2”(前)或“3”(后),分别表示内业表格上、下空一行,以便于内业处理;第4-8位是桩号(+号不要,0必须输)。例:17001550表示第1+550条横断面上的点,备注为“河滩”。

1.2 作业流程:全站仪导出数据后,首先运行断面程序,选择对应的数据格式,生成带有编码的点坐标数据文件(南方数据格式);经检查数据无误之后,即可转换成标准的断面成果表。

二、运行环境及安装

2.1 WIN98、ME、2000、XP平台上要装有WORD表格(最好有AUTOCAD2000或AUTO2002)。

2.1 把“横断面程序”文件夹安放在D盘下,并在“安装断面程序”文件夹下点击setup.exe,进入安装过程。(可以装在任何一个目录下)

三、外业操作

1、使用仪器包括索加2110、2010,拓普康206,徕卡905、70

2、405。其中徕卡仪器如果测不用改编码的点时,编码将存贮不到内存中,内业时可以根据上一点编码来进行下几个测点的复制和粘贴。

2、外业人数为2-3人,1人观镜,1-2人跑尺,手工只记录估算的、测不到的点号以及测站点号和转点点号备注,记录方式:上一个点号+(-)距离+(-)高差以及备注,同时对测错的点或不想要的点要做点号记录,内业时把其删除。

3、(1)当全站仪内存有已知坐标数据时,而且也需要展绘测点坐标时,按数字形化地形测量方法进行设站、定向。设站点(X1,Y1,Z1),定向点(X2,Y2,Z2)。

(2)当无已知中桩坐标时,那么事先预输好假定的两个坐标,测站点号可以开头加一字母以区分其它测点,设站坐标都为(10000,10000,0)或(0,0,0),例如a1(0,0,0)(注:点号不要超过4位),测站点一般不输编码,只作手工记录断面桩号及备注。可以不定向或做任意定向,定向点可以预编例如a2(0,1,0)。转点设站时,一定要严格设站和定向。

4、测量时,不做另外反占,但是每条断面的中桩一定要测(除非不做中桩高程赋值),另外横断面的起始点编码第三位要输“1”,其它都为“0”。如果起点实在测不到,只能把最接近于起点的点作为起点,内业时另外导出电子表格进行手工处理。

5、不统计的点编码为“”、“0”或在8位编码中前两位输90-99。

四、外业注意事项

1、对于部分不好输8位编码的仪器,如徕卡905,索加2110,南方三台仪器,只需在

每条断面的第一个点输8位,其余点都只输8位中的前3位即可。

2、对于徕卡905仪器,测断面时编码不要输“”和“00”,而是输“0”和“89”与之

对应。

3、索加仪器设站点如有必要可以输编码,但定向点不要输编码或只输为“0”或以“9”

字开头的编码。对于拓普康仪器,测站想输都没法输。如想要此点,只能内业时在

“过渡文件1”中加上去。

4、每条断面只能出现一个“01中心桩”,而“10反占点”一般不输,除非遇到个别断面测不到或找不到中心桩时,要用其它中心桩或已知点反占时才输“10反占点”(此点不会

显示在“断面成果表”中)。例:横断面0+100无中心桩时,反占点编码输10000100。

5、如果高程点需要展绘,最好先做控制输入绝对坐标,可以严格定向,也可以大概定向。当然也可以输任意坐标且不定向(只是多一步量角度和输角度的内业工作量)。

五、内业操作

仪器导出数据保存后,启动刚安装的横断面程序。如果外业测点时中桩高程是假定的,就应该输好中桩高程文件;如果有需要求出每一个测点的坐标,那么还要输好中桩坐标文件。两种文件的格式如下:

a、中桩高程文件:

点号(五位桩号),中桩高程

。。。。。。

。。。。。。

b、中桩坐标文件:

点号(五位桩号),方位角,X,Y,Z

。。。。。。

。。。。。。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文件和DA T文件(索加2010也是TXT文件)进行赋值时,是靠点号作标识符的,因此中桩高程、坐标文件的点号要与DA T文件的桩号(即后5位编码)保持一致,例00050。

注:方位角要从图上去量出,量方位角时必须要以外业测断面时的起始点为起点。1、运行程序。

2.1、首先从菜单中找到对应的仪器类型,选择仪器通讯出来的原始文件格式,如徕卡GSI 或IDX格式,拓普康的测量数据格式(有两种分别*和**)和坐标数据格式,索加2010或2110的SDR格式。现在以拓普康为例进行说明。

2.2、从“拓普康仪器”下拉菜单中“拓普康原始观测数据”中选择对应的原始观测数据类型,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文本框中出现了点号,编码的格式。

2.3、再从“拓普康仪器”—“拓普康原始坐标数据”打开对应的原始坐标数据,我们从文本框中可以看到加了编码之后的DA T数据,如图1所示。这时可以根据外业记录来修改最新文本框中的DA T文件。同时也可以手工追加需要的设站数据(中桩坐标和编码),确认无误后按保存即可。(注:文件会自动在D盘导出一个文件“过渡文件1”,以后只要对此文件做修改即可。)

图1 图2

2.4.1、菜单“断面格式转换”——“直接转换WORD”是指测点数据由全站仪按实地坐标设站及严密定向之后获得的,不需要加中桩高程的,按此按钮可直接转换成断面成果表,而且仪器导出的数据经过本程序转换直接就可展点。如图2所示。

2.4.2、菜单“断面格式转换”——“高程赋值”是指选择好1中预编好的中桩高程文件,再点击“转换WORD”进行测点高程赋值。如上图2所示。

2.4.3、菜单“断面格式转换”——“换算点坐标”和2.4.2类似打开预编好的中桩坐标文件,再点击“转换”计算碎部点坐标。

3、需检查数据外业的正确性也可打开文件d:\检查文件2(包含点号),在WORD表格中编

辑,主要是加估计点,检查的是水面高程以及中桩距离。如果有较多问题可以修改“过渡文件1.dat”,然后重新运行程序。

4、以上讲的是生成横断面表格的过程,接下来程序的两个功能是读WORD文档来生成断

面图和土石方计算。

4.1首先打开AUTOCAD2000,再从程序上打开刚生成的横断面表格(WORD格式),然后再点击“AUTOCAD显绘”按钮即可看到如图3所示画面。分别输入断面最低点的高程以及横断面线最长的距离(最好是10的整数倍)。按下来确定即可生成如图4的CAD界面。

图3 图4

路线纵横断面测量实习

实验 路线纵横断面测量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路线横断面测量方法,每组测定一个成果。 二、仪器和工具 水准仪1,水准尺一对。 三、方法与步骤 ⒈选定线路,量距打桩 ①在有坡度变化的地区选定线路位置。 ②在选定线路上用标杆定线,用卷尺量距每十米打一桩,按规定的编号方法编号,并在坡度变化处打加桩。 ⒉基平测量 ①在线路适当位置选定水准点,本实习规定在线路起点和终点附近各选一点。 ②用往、返测法,测定两水准点的高差,精度要求 ③始点的高程可以假设,要注意防止其他点高程出现负值。 ⒊中平测量 ①在第一个水准点上立水准尺,并在线路前进方向上适当位置选择一个转点,在转点位置上放尺垫,在尺垫上立水准点。 ②在两水准尺之间,安置水准仪。 ③在两水准尺上读数,分别记在后视前视栏内。 ④将后尺依次立在0+000,0+010……各桩上,读数记在中间视栏内。 ⑤仪器移至下一站,原前尺变为后视尺,后视尺变为前视尺,立在下一个适当位置的转点上,按上述继续向前观测,直至闭合到下一水准点上。 ⑥当场计算两水准点间的高差,与基平测量结果相比较,其差值 ⒋横断面测量 ①横断面测量,就是测定中桩两侧正交于中线方向地面变坡点间的距离和高差,并绘成横断面图,供路基、边坡、特殊构造物的设计,土石方计算和施工样之用, ②横断面测量的宽度,应根据中桩填挖高度,边坡大小以及有并工程的特殊要求而定,一般自中线两侧各测10~50米。横断面测绘的密度,除各桩应施测()为测站数毫米n n 8± 毫米不得大于n 12±

外,在大、中桥头、隧道口挡土墙等重点工程地段,可根据需要加密,横断面测 =0.1+h/20(m)。 量的限差一般为:高差容许误差Δ h 式中:h为测点至中桩间的高差;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为1/50。 四、注意事项 ⒈无论是基平测量、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按照精度要求衡量,在精度要求的之内说明测量精度符合,否则重测一直达要求为止。

纵断面实验报告

实验16 路线纵断面测量 本实验通过基平测量、中平测量、纵断面图的绘制,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桩地面标高的测量方法及施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高程控制测量(基平测量) 2.中桩高程测量(中平测量) 3.绘制纵断面图 三、实验步骤简要 1.高程控制测量(基平测量) ①路线水准点的布设。选一约2000米长的路线,沿线路每400米左右在一侧布设水准点,用木桩标定或选在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标记。 ②施测。用DS3自动安平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仪器高法测量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每组测量一段),并求得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③精度要求。每组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观测高差不符值mm(式中L以km计)。 2.中桩高程测量(中平测量) ①在路线和已知水准点附近安置水准仪,后视已知水准点(如BM1),读取后视读数至毫米并记录,计算仪器视线高程(仪器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②分别在各中桩桩点处立尺,读取相应的标尺读数(称中视读数)至厘米,记录各中桩桩号和其相应的标尺读数,计算各中桩的高程(中桩高程=仪器视线高程-中视读数)。 ③当中桩距仪器较远或高差较大,无法继续测定其它中桩高程时,可在适当位置选定转点,如ZD1,用尺垫或固定点标志,在转点上立尺,读取前视读数,计算前视点即转点的高程(转点的高程=仪器视线高程-前视读数)。 ④将仪器移到下一站,重复上述步骤,后视转点ZD1,读取新的后视读数,计算新一站的仪器视线高程,测量其它中桩的高程……。 ⑤依此方法继续施测,直至附合到另一个已知高程点(如BM2)上。 ⑥计算闭合差?h,当(式中L为相应测段路线长度,以公里计)时,则成果合格,且不分配闭合差。 ⑦如此法完成整个路线中桩高程测量。 3.纵断面图的绘制 以中桩桩号为横坐标(比例为1:1000),中桩高程为纵坐标(比例为1:100),在厘米格纸上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四、仪器工具: 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2把、尺垫2个、记录板1块 自备:铅笔、橡皮、小刀。 五、注意事项: 1.水准点要设置稳定、便于保存、方便施测的地方。 2.施测前需抄写各中桩桩号,以免漏测。施测中立尺员要报告桩号,以便核对。 3.转点设置必须牢靠,若有碰动、改变一定要重测。 4.个别中桩点因过低,无法读取中视读数时,可以将尺子抬高一段距离后读数,量取抬高的距离值,加到中视读数中,但此种情况不宜过多。

道路工程测量记录计算表格

表1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表 工程名称仪器型号天气日期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校核者 测站测 回 竖盘 位置 目 标 水平度 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 均角值°′″°′″°′″°′″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表2 导线距离丈量记录计算表 工程名称仪器型号天气日期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校核者 起点终点平距 /m 平均平距 /m 相对误差备注 计算公式 /2 D D D =+ 返 均往 ()D D D ?=- 返 往 1D K D ? = 均

表3 坐标计算表 日期计算者校核者 点名 观测 角值 °′″ 方位角 °′″ 边 长 /m 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 增量 坐标 △X △Y △X △Y X Y 辅助 计算 = f f β β = 允 x y D f f f = = = 1 d f K D == ∑

表4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表 仪器型号天气日期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校核者测 站编号点 号 后 尺 下丝前 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减红 (mm) 高差 中数 (m) 备注上丝上丝 后视距前视距 黑面 (mm) 红面 (mm) 视距差d (m) 累计差 ∑d(m)

表5 高差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日期计算者校核者 点号视距/ 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 高差/m 高程/ m 备注 计算 公式 = h h f f = 允 h i i f v L L =-? ∑

表6 道路中桩纵断面测量外业记录表工程名称仪器型号天气日期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校核者 测点及桩号 水准尺读数(m) 视高线 (m) 高程 (m)后视中视前视 计算与检核:

道路纵横断面的实测方法

线路纵、横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 目的:测定线路中桩处的高程,绘制纵横断面图,为线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工作步骤:"先基平、后中平" 基平就是控制测量,中平就是碎步测量 一、基平测量 1.水准点的设置 (1)横向位置,不易破坏且方便之处,一般离中线50~100m (2)纵向密度 山区:相隔0.5km ~1km ; 平原区:相隔1km ~2km 每5km 、线路起终点、重要工程处,设永久性水准点。 2.基平测量的方法 50-100m 水准点 道路中线 BM1 BM2BM3 山区:0.5~km 平原:1~km

(1)路线 符合水准路线(2)仪器 不低于DS3精度的水准仪或全站仪(3)测量要求:水准测量 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往返测,闭合差不超过20√L 或6√n (mm)(L 为长度(km)n 为测站数。)三角高程测量 一般按全站仪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四等)规范进行。 用全站仪测高程和水准仪测量高差是不同的,全站仪是在要测量的两点分别架仪器和立棱 镜,水准仪是在两点中间架仪器。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首先在BM1点架仪器,BM2架棱镜,精确的测量两点 之间的高差。D ·tan α+BM1仪器高-BM2棱镜高,就 可以得到BM2的高程,把两点的高程相减就得到两 点之间的高差,再吧仪器搬到BM2,后视BM1,把两 个高差取平均值,这种方法叫做“对向观测或双向 观测”用同样的方法测BM3。 二、中平测量 1.定义:在基平测量后提供的水准点高程的基础上,测定各个中桩的高程。 2.方法: (1)水准仪法 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普通水准测量的要求,用“视线高法”测出该测段内所有中桩地面高程最后附合到另一个水准点上。 TP 点就是转点(一般情况下是先测设转点再测其它的点) 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高速、一级公路±30√L 。二级及以下公路±50√L BM1 BM3 BM2 三角高程测量 BM1 TP1 TP2 图形:水准仪中平测量

路线纵断面测量技术指导书

路线纵断面测量技术指导书 一:目的 路线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测定中线上各里程桩(简称“中桩”)的地面高程,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二:所需仪器 仪器名称内部编号仪器数量 水准仪结-211 1台 标尺结-15-1,结-15-2 1套(2个) 三:人员 总计5人,执水准仪1人,执标尺2人,绘图记录1人。 四:测绘工作程序 1:选好高程起算点及工作基点,做好点之计; 2:测量; 3:内业计算; 4:绘制成图; 5:测绘成果表及最终报告。 五:测绘方法 1;选点 1)基准点:根据用户委托提供的点作为基准点,如果没有提供,则假设一特征点作为基准点。 2)基准点数据:根据用户提供点的数据作为起算数据。如没有提供,则假设特征点对其进行联测。如没法和国家水准点联测时,即

假设任意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但必须在成果表中加以说明,该系统的地面高程点为假定高程(或相对高程)。 3)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的布设密度,应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和工程需要而定。在丘陵和山区,每隔0.5km埋设一个;在平原地区,每隔1~2km埋设一个。此外,在中、小桥、涵洞以及停车场等工程集中的地段,在较短的路线上,一般没隔300~500m布设一点作为纵断面测量分段闭合和施工时引测的依据。 2: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不是直接测定地面点的高程,而是测出两点间的高差。即在两个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利用水准测量的仪器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瞄准并在水准尺上读数,求得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点高程。 3:绘制成图 利用cass画道路的纵断面图,所需数据位个里程桩的高程数据。 以中桩桩号为横坐标(比例为1:1000),中桩高程为纵坐标(比例为1:100),在cass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4:测绘步骤 1.高程控制测量(基平测量) ①路线水准点的布设。选一约2000米长的路线,沿线路每400米左右在一侧布设水准点,用木桩标定或选在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标记。

路线纵断面测量

路线纵断面测量(route profile survey) 目的——测定线路中桩处的高程,绘制纵断面图(profile),为线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工作步骤——“先基平(principal leveling)后中平(profile leveling)” 一、基平测量(principal leveling) 1.水准点(bench mark)的设置。 (1)位置:埋设在距中线50~100m,且不易破坏之处。 (2)设置密度:相隔0.5km~1km——山区 相隔1km~2km——平原区 每隔5km、路线起终点、重要工程处,设永久性水准点。2.基平测量的方法 (1)路线——附合水准路线。 (2)仪器 水准仪——不低于DS3精度 全站仪——竖直角观测精度不大于2'',标称精度不低于(5+5×10-6D)mm (3)测量要求 水准测量——一般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如:要进行往返测,闭合差不超过L ±mm 20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按全站仪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四等)规范进行。二、中平测量(profile leveling) 1.定义: 在基平测量后提供的水准点高程的基础上,测定各个中桩的高程。 2.方法: (1)水准仪法 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普通水准测量的要求,用“视线高法”测出该测段内所有中桩地面高程,最后附合到另一个水准点上。

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L 50 ±。 ±;二级及以下公路:L 30 其记录格式见表。 (2)全站仪法 先在BM1上测定各转点TP1 、TP2的高程,再在TP1、TP2上测定各桩点的高程。其原理即为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三、纵断面图的绘制 以横坐标为里程,纵坐标为高程。(见图)

线路纵断面(竖曲线)测量设计

线路纵断面测量设计 第一节基平测量与中平测量 线路的纵断面测量设计就是把线路的各点中桩的高程测量出来,并绘制到一定比例尺的图上进行纵断面的拉坡设计、竖曲线设计、设计高程计算等。 一、基平测量 当线路较长时,为保证测量中桩各点高程的准确性,通常需要把已知的高程点引测到整条线路的附近,每隔一定的距离引测一点,作为线路的基平点。在此点附近的线路中桩高程都可以用此点作为基础高程进行测量。这个引测得过程就称为基平测量。如下图: 图2-1 实线为线路中心线,虚线为水准仪测量的路线。 BM0为已知水准高程点,BM1、BM2、……为线路基本点。 1、2、3、……为水准仪的测站点。 L1、L2、L3、……为高程传递点。 注意事项: 1、水准仪在摆站时要注意整平,点位尽量落在与前视后视距离相近的位置,确保消除仪器的内部误差。 2、瞄准后视读数后,立即转向瞄准前视,这时还必须保持整平状态,若此时精

平水准泡错开,则瞄准前视后,还必须在此状态下进行精平,然后再读数。 3、为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要求往返测量,精度在普通测量学的要求以内,读数方可使用。也可以用双面尺的方法进行校核,在测量中尽量每站进行校核。 4、基平测量的数据应进行平差处理后方可使用。具体平差方法见普通测量知识。 5、测量时,水准尺应该垂直,读数时应首先消除视差,司仪者读中丝卡位的最小数据,以保证读数最准确。 6、立尺的测量员必须保证尺的底端不带泥土,用塔尺时要注意尺间不脱节。 二、中平测量 中平测量就是在基平测量的基础上,基平时引测的高程点作为基准高程,用水准仪测出每个中桩的地面高程,又称中桩抄平。 图2-2 三、记录 记录时应该注意的是要保证填写准确,判断哪些是前视,哪些是中视,哪些是后视。传递高程的点应该既有前视也有后视,只有中视的点没有传递高程。 例题:按下图填写表格,并计算高程,1点高程100.00。 图2-3

横断面测量记录表

横断面测量记录表 k0+000.00 k0+020.00 k0+038.98 k0+059.97 k0+080.95 k0+100.00 k0+120.00 k0+140.00 k0+160.00 k0+180.00 k0+200.00 k0+220.00 k0+240.00 k0+260.00 k0+280.00

k0+300.00 k0+320.00 k0+345.34 k0+362.20 k0+379.05 k0+395.90 k0+412.76 k0+430.68 k0+448.59 k0+466.52 k0+484.41 k0+500.00 k0+517.50 k0+534.99 k0+550.54 k0+566.09

k0+582.50 k0+599.00 k0+618.50 k0+638.26 k0+658.00 k0+677.53 k0+692.70 k0+707.78 k0+723.39 k0+739.00 k0+755.70 k0+772.39 k0+792.34 k0+812.30 k0+830.00 k0+847.95

k0+868.04 k0+888.12 k0+908.08 k0+928.04 k0+952.26 k0+972.03 k0+991.81 k1+008.00 k1+024.00 k1+038.87 k1+053.73 k1+069.70 k1+085.72 k1+100.69 k1+115.67 k1+138.20

k1+160.74 k1+179.20 k1+197.60 k1+215.99 k1+230.00 k1+250.00 k1+270.00 k1+290.00 k1+310.00 k1+330.00 k1+345.56 k1+364.00 k1+382.50 k1+400.85 k1+419.42 k1+437.98

公路工程测量监理抽检统一用表

测量抽检资料样本 施工准备阶段测量用表 一、施工准备阶段测量监理主要工作及报审要求: 1、督促项目部报审测量组人员情况和测量仪器检定证书,采用承包人报告单[浙公路(JL)047)]上报;附件内容包括测量人员一览表、学历证、职称证、身份证、工作简历、测量仪器一览表、仪器检定证书;

2、督促项目部进行控制点复测,并报控制点复测报告,采用导线及水准控制点复测结果审批表[浙公路(JL)028)]上报,附件内容包括复测说明、测量成果汇总表、测量成果对照表、测量成果计算表、原始测量数据、控制点布置图、仪器检定证书、控制点设计坐标和高程一览表,并对项目部所上报控制点平行复测对比后审批; 3、原地面复测报告采用承包人报告单[浙公路(JL)047)]上报,表格要进行修改,增加设计单位审批栏,附件内容包括复测说明、土石方汇总与设计量对比表、土石方计算表、断面图、原始横断面测量数据、仪器检定证书;监理办按监理规范抽检比例复测一般不低于20%; 4、建立测量仪器台账,采用试验仪器周期检定表,表头改为测量仪器; 5、主要结构物桩位坐标及高程复核验算,采用承包人报告单[浙公路(JL)047)]上报; 二、施工阶段测量监理抽检资料

浙公路(JL)028 项目名称工程项目 导线及水准控制点复测结果审批表 施工单位:中标企业名称合同号: 监理单位:浙江公路水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号:

浙公路(JL)029项目名称工程项目

施工放样报验单 施工单位:中标企业名称合同号: 监理单位:浙江公路水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号: 注:从基准点引出的工程控制桩的重点桩位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复测,并附测量资料。

横断面测量报告

我部依据已上报的《施工控制点放样及横、纵断面复测计划》,并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于2007年6月2日开始进行主坝、副坝及溢洪道施工区的施工控制点的放样和原始横、纵断面的复测工作,至2007年6月11日完成上述测量外业工作。 1、施工控制点的放样经过和结果: 依照计划用全站仪架立在已复核过的控制基准点上,按照已上报计划中的施工控制点坐标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直接在主坝、副坝及溢洪道施工区内施放出分布在坝轴线上、横断面上、轴线拐点等处能起到控制施工的控制点(以在木桩上的钢钉作为标记);施放出的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测量成果已复核无误,可以作为开挖边线的放样依据。(各控制点的坐标及平面分布图见附件1、2) 2、原始横断面的实测经过和结果: A、主坝、副坝原始横断面的复测经过和结果:依据计划并根据主坝、副坝轴线处的实际地形对计划中的断面位置做了个别调整,按照计划中的方法,用全站仪测出每个横断面上地形变化处各点的地面高程及相对于主、副坝坝轴线的水平距离。然后根据测量原始记录,在CAD上绘出相应横断面的实测地面线,再根据设计大坝横断面尺寸、坝轴线位置及坝顶高程绘出大坝横断面图,将大坝横断面图套进各个断面上的实测地面线上,即可得到各个断面上的大坝横断面图。 B、溢洪道原始横断面的复测经过和结果:依据计划并根据溢洪道轴线处的实际地形在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对计划中的断面进行了加密,仍按照计划中的方法,用全站仪测出每个横断面上地形变化处各点的地面高程及相对于溢洪道轴线的水平距离。然后根据测量原始记录,在CAD上绘出相应桩号横断面的实测地面线,再根据现场会议中统一的溢洪道断面尺寸、坡降绘出各个桩号的溢洪道横断面图,将各个桩号的溢洪道横断面图套进相应断面上的实测地面线上,即可得到该断面上的溢洪道横断面图。同时直接用CAD的面积查询功能计算出该断面的开挖及填方面积。依此方法得出每个横断面的开挖及填方面积,然后计算出相邻两断面的平均面积,再根据各断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用“平均断面法”求出相邻两断面间的开挖及填方量;依此方法逐段进行计算,最后将各段方量累积得出开挖及填方量挖方量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