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合成氨项目安全评价常用资料

最新合成氨项目安全评价常用资料

最新合成氨项目安全评价常用资料
最新合成氨项目安全评价常用资料

合成氨项目安全评价

常用资料

合成氨项目安全评价常用资料

一、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8)《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通知》(安监管办字[2001]39号文件)

(10)《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安监局联合下发的发改投资[2003]1346号)

(1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令)

(12)《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办字[2005]48号)

(1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第1号)

(14)《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1.3评价规范、标准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l6-2006)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l04-2005)

(5)《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6)《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J87–85)

(7)《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

(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16–98)

(10)《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

(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

(1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3)《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95)

(14)《石油化工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3004-1999)(1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1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17)《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1999)

(1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1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2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

(21)《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范》(HGJ28–90)

(2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

(2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24)《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89)

(25)《常用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26)《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603–95)

(27)《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99)

(2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29)《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1999)

(30)《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版)

(31)《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

(32)《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查规程》

(33)《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

(34)《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设计规范》(SY0007-1999)

(35)《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HG/T20660-2000)

(36)《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Z06-1999 (37)《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

(38)《安全色》(GB 2893–88)

(39)《安全标志》(GB2894–96)

(4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91

(4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5803–85)

(42)《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SY 6186–96)

(4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 2–2002)

(44)《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

(45)《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柔性设计规范》(SHJ41—91)

(46)《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4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雨、地质灾害、高气温及寒冷等不良气象条件。

1.1 地震

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构)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造成反应设备、储存设备及管道中的甲烷、氢气、一氧化碳、氨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进而引燃烧爆炸、中毒等灾害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1.2 雷击

项目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高大贮罐、塔、反应器、高空排气管和金属管道、电气线路、控制网络、设备及建、构筑物等,遭受雷击时,易引发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事故。

1.3 洪水

当雨量过大、引发山洪时,可能对生产产区造成一定威胁。

1.4 高气温、低温危害

在高气温和烈日爆晒下,一些贮罐容器内的低沸点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易于挥发泄漏,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工作易出现失误。严寒气象条件有可能导致设备和管线破裂,并造成人员冻伤。

1.5 不良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条件易造成地表塌陷,影响地面建(构)筑物及生产设备安全。

1.6 风的影响

风对本工程投产运营过程中安全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事故情况下。系统所用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等大多为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泄漏后遇到明火源或者带压泄漏本身产生静电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因此,有关易产生明火、高热、电火花等设施的布置,应在风向方面加以考虑。

2主要物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和副产品主要为: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氨、氧气、液氯、羰基镍等,它们大多属于易燃、易爆且有毒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蒸发、易扩散、受热易膨胀性和腐蚀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窒息性,能对人体构成危害、对设备设施进行腐蚀、并且可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因而要注意防护。下面是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特性:

(1)甲烷

危规号:21007

分子式:CH4

分子量:16.04。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182.5 ℃。

沸点:-161.5 ℃。

相对密度(水=1):0.42(-164 ℃)。

相对密度(空气=1):0.55。

饱和蒸汽压:53.32 kPa(-168.8 ℃)。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临界温度:-82.6 ℃。

临界压力:4.59 MPa。

燃烧热:889.5 kJ/mol。

最小引燃能量:0.28 mJ。

燃烧性:易燃。

火灾危险性分级:甲。

闪点:<-188 ℃。

爆炸下限:5.3 %(体积比)。

爆炸下限:15 %(体积比)。

自燃温度:538 ℃。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解)。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将容器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可选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存储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