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 奥数考试

有关 奥数考试

有关 奥数考试
有关 奥数考试

奥数考试

一、奥数发展简介

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它原是关于体能的竞赛。数学奥林匹克与体育奥林匹克相类似,它是青少年智能的竞赛,智能和体能都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必要条件,所以前苏联人首创了“数学奥林匹克”这个名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s,IMO),是一项以数学为内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竞赛活动,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

世界上真正有组织的数学竞赛开始于1894年,当时匈牙利数学界为了纪念著名数学家、匈牙利数学会主席埃特沃斯荣任匈牙利教育部长而组织了第一届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学生通过做这些试题,不但可以检查自己对初等数学掌握的程度,提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还可以接触到一些高等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对于以后学习高等数学有很大帮助。

自此,世界出现了一个举办中学数学竞赛的高潮。1956年罗马尼亚教授罗曼(Roman)发起了第一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逐步扩大到西欧及美洲,发展成真正全球性的中学生数学竞赛。现在,IMO已成为一项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同时也是公认水平最高的中学生数学竞赛。

我国的数学竞赛始于1956年。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等人的倡导下,由中国数学理事会发起。1985年,我国派出两名选手参加第26届IMO以了解情况,投石问路,结果只获得一枚铜牌,与各国选手相比成绩处于中下。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状况,提高我国在IMO中的成绩,加速培养数学人才,中国数学会决定:自1986年起,每年一月份由中国数学会和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的一所大学联合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冬令营邀请各省、市、自治区头一年全国高中联赛的优胜者参加。自1991年起,冬令营定名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简称CMO)。

邓小平名言“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出现之后。就有人宣称数学竞赛也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最终没能“逃过一劫”。1991年6月,中国数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开赛。报名人数仅四川就达到40万人,最后不得不将全国名额限制在20万以内。

20世纪90年代末,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重点初中往往名额有限,于是“特长”成为了进入重点中学的重要条件。上海业余数学学校负责人熊斌说,曾有中学校长向他抱怨,2000个学生报名他们只能选200个,怎么选?不按特长,难道按照身高体重来选?而在特长生中,因为大学择优录取奥数特长生,拉动着高中择优录取奥数特长生,这最终使得重点初中对小学奥数生也尤为青睐。小学生的奥数成绩,一下成为一个硬指标,奥数的分量陡然加重。

二、主要的全国性数学竞赛

1、“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2、小学“我爱数学”夏令营——“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总决赛(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3、全国小学“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华罗庚实验室、《数理天地》杂志社、《中青在线》网站)

4、“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华罗庚实验室、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等)

5、“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6、初中“我爱数学”夏令营——“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的总决赛(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7、“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8、全国初中“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华罗庚实验室、《数理天地》杂志社、《中青在线》网站)

9、“五羊杯”初中数学竞赛(《中学数学研究》杂志社)

10、“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11、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冬令营(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

12、全国高中“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华罗庚实验室、《数理天地》杂志社、《中青在线》网站)

13、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CGMO)(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

14、中国西部数学奥林匹克(CWMO)(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

15、中国东南数学奥林匹克(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闽浙赣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

16、中国北方数学奥林匹克(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

三、沪上热门杯赛

在上海,小学阶段学生尚有余暇,加之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心态严重,于是奥

数的功用便集中为了小升初的“敲门砖”,也因此造就了上海数学竞赛的几大热门杯赛。

1、华罗庚杯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是为了纪念我国杰出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于1986年始创的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华杯赛堪称国内初小阶段规模最大、最正式、也是难度最高的比赛。就小升初考试的角度来说,华杯参考范围也就相对小了很多。但华杯赛获奖对小升初作用非常大,只是获奖难度较大、人数较少而已。所以事实上只要孩子奥数够强,华杯赛将是其证明奥数能力的最优途径。

竞赛特色:设置主观题,第十一届以前初赛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进行考核,从十一届开始开始采取试卷答题。

参加对象:五、六、七年级学生。

赛程时间:初赛:每年3月中、下旬;复赛:每年4月中、下旬;全国总决赛:一般每年七月份在广东省举行。

2、希望杯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自1990年以来,已经连续举行了二十一届。21年来,主办单位始终坚持比赛面向多数学校、多数学生,从命题、评奖到组织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围绕着一个宗旨: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这一活动只涉及小学四、五年级及预初、初一、初二、高一、高二七个年级,不涉及初三、高三,不与奥赛重复,不与中考、高考挂钩,不增加师生负担,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数理天地》杂志社、中青在线、华罗庚实验室。

>>>参加对象:预初、初、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和小学四、五年级学生。

>>>赛程时间:每年举行一次,是为一届。每次举行两试,三月中旬第1试,四月中旬第2试。第1试进行1.5小时,第2试进行2小时。

3、走美杯

“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简称“走美杯”)是中国少年科学院创新素质教育的品牌活动。始创于2003年(第一届没有笔试),现在已举行过7届,“走美”作为数学竞赛中的后起之

秀,凭借其新颖的考试形式以及较高的竞赛难度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近年来在重点中学选拔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客观地说“走美”一、二等奖对小升初作用非常大,三等奖作用不大。

主办单位:中国少年科学院、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组委会。

竞赛特色:科技论文、走美棋、个人益智游戏比赛、科技创新成果比赛。

参加对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学生。

赛程时间:初赛:每年3月中、上旬;决赛:7月中、下旬。

4、中环杯

“上海中环杯数学思维能力竞赛”(简称“中环杯”)是一项难度比较高的思维能力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主要考察奥数水平,复赛考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实力。主办单位是上海市青少年金钥匙科技活动组委会。历年的中环杯一、二等奖获得者,绝大部分在小升初时都被重点中学实验班录取,而中环杯的获奖证书,也成为进入上海中学、延安中学等知名学校的通行证,在上海地区受到重点中学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

竞赛特色:中环杯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中小学数学竞赛,在江浙和上海受到广泛认可。

参加对象:三年级至八年级,爱好科学、数学的学生。

赛程时间:初赛:12月左右(三、四、五年级);市决赛:3月左右。

5、小机灵杯

上海市“小机灵杯”小学生数学邀请赛,是一项难度比较高的思维能力竞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难度较大,与中环杯相比,题目难度更深,但是灵活性没有中环杯大,中环杯的题目更具独创性,尤其是最后的图形的切拼割,更是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机灵杯的考试的题型来说,相对比较集中不零散,历年题目的类型都不会怎么改变,都是填空题型,不会对图形的切拼割进行考察。小机灵杯的复习主要还是分板块进行,不宜过高的难度,也不能太简单,主要还是要学生自己能够比较好的举一反三。

竞赛特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难度较大,按照规定,25%的胜出者将进入决赛。这个比例相对于中环杯与希望杯等其他一些杯赛说来要略微高一些。也因此,其获奖证书的含金量更高。

参加对象:全市各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分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三个组别。

赛程时间:初赛:每年12月;决赛:次年2月。

6、春蕾杯

自2001年起举办第一届,每年一届;由上海市“春蕾杯”竞赛组委会和《小学生阅读》联合主办,指导单位是《课堂内外》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竞赛涵盖语、数、英三科,学生可自行选择参赛科目。所有报名学生均参加初赛,其中15%成绩优秀的选手参加决赛。

竞赛特色:按年级统一出卷,同时增加部分能力题、综合题、创新题。分二、三、四、五年级,选择相应的语、数、英科目。

参加对象:全市各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分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四个组别。

赛程时间:初赛:每年12月;决赛:次年1、2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