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划分现代诗的节奏

如何划分现代诗的节奏

如何划分现代诗的节奏
如何划分现代诗的节奏

如何划分现代诗的节奏.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诗歌中的节奏,指的是朗读时短暂的停顿,以便把诗人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平时的考试中,同学们会遇到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试题。不少同学由于没有掌握划分节奏的方法,只好凭感觉来划分,以至于划分后的答案是对还是错,心中没底。这里我们结合教材实例介绍划分节奏的常用方法。

1.根据词或词组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如: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王家新《在山的那一边》

上句中,“于是”一词,后面有逗号,本身就表示停顿,也即一个节奏,所以不必再划分;“怀”和“着”分别是动词和助词,但它们意思联系紧密,表示一种状态,不能拆开,应看作一个整体,构成一个节奏;“一种”是一个数量词组,也是一个节奏。“隐秘的”是由形容词“隐秘”和助词“的”构成的意思紧密的词组,不便拆开,应看作一个整体,构成一个节奏。“想望”是一个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是一个节奏。

下句中,“有一天”是一个意思紧密的词组,构成一个节奏;“我”“终于”分别是代词和时间副词,它们分别表示一个节奏;“爬上”是一个动词,和它后面的助词“了”意思紧密,表示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构成一个节奏;代词“那个”和名词“山顶”也各自表示一个节奏。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结构助词“的”“地”“得”和动态助词“着”“了”“过”,应和它们前面的词看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大的节奏。

2.根据意思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如: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流沙河《理想》)

这里的“饥寒的”、“年代里”分别是意思相对独立的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构成一个节奏。“理想”、“是”和“温饱”是单个的词,也都分别表示是一个相对的独立意思,构成一个节奏。

3.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

这种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也最实用。因为在具体的诗句中,各种情形都会碰到,因此,只有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划分节奏才能得心应手。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上面的例子,是不是觉得容易多了。

4.朗读划分。

在划分完节奏后,读一读,体会一下根据你划分的节奏读下来,意思有没有读破,即我们常说的读破句,检验的方法是根据你划的节奏读下来,揣摩一下别人能否听懂(或者干脆读给他人听一下),如果能听懂就是正确的,反之则有误。

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再来练练,练完后,参考一下后面的答案,定会有收获。

①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流沙河《理想》)

②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臧克家《老马》)

③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江河《星星变奏曲》)

参考答案:

①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流沙河《理想》)

②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臧克家《老马》)

③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江河《星星变奏曲》)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可/以一战。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句首语气词或连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 .“者”“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 余闻之也/久。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肉食者∕鄙 5. “而” 做转折..连词,“则”在句中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而” “则”在句首则划分其后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6.主谓之间应加停顿。 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7.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8.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9.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10.修饰语过长,与中心语之间需停顿 仲尼/之文 闾里间/见之 【课内练习】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2)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余得遍观群书 (5)然则何时而乐也 (6)今齐地方千里 (7)盖竹柏影也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下车引之 (11)生亦我所欲 (12)而乡邻之生日蹙 (13) 其一犬坐于前 (1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5)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16)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1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8)是吾剑之所从坠 【课外练习】 1、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逸而知人之劳 3、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4、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5、时邕才学显著 6、惜学术不足尔 7、此张公谓我矣 8、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9、闻者皆惮之 10、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11、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12、恐劝令留金也 13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14、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15、此其过人也远矣 16、寄一箱于畏斋 17、会诏百官言事 18、则清泠之状与目谋 19、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20、而不能见吾之面 21、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22、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3、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24、此非公叔之悖也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1)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下面提供一些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供参考: 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主谓之间应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四、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例如:1、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这句话朗读时的节奏为:其一/犬坐/于前。 类似的还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五、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我的祖国诗朗诵词(拼音版)

我的祖国诗朗诵词 ( ):我w ǒ 的de 祖国z ǔgu ?,高山g āosh ān 巍峨w ēi ? ,雄伟xi ?ngw ěi 的de 山峰sh ānf ēng 俯瞰f ǔk àn 历史l ìsh ǐ 的de 风f ēng 狂雨ku ángy ǔ落lu ? , 暮色苍茫m ùs ac āngm áng ,任凭r anp íng 风云f ēngy ún 掠过l ?tgu ? ,坚实ji ünsh í 的de 脊背j ǐb ai 顶住d ǐngzh ù 了le 亿万年y ìw ànni án 的de 沧桑c üngs üng 从容不迫c ?ngr ?ngb úp ? 。 ( ):我w ǒ 的de 祖国z ǔgu ?,大河d àh ? 奔腾b ynt ?ng ,浩荡h àod àng 的de 洪流h ?ngli ú 冲ch ōng 过gu ? 历史l ìsh ǐ 翻卷f ünju ǎn 的de 漩涡xu ánw ō , 激流j ?li ú 勇y ǒng 进j ìn ,洗刷x ǐshu ü 百年b ǎini án 污浊w ūzhu ? ,惊涛骇浪j ?ngt üoh àil àng 拍击p üij ? 峡谷xi ág ǔ 涌起y ǒngq ǐ 过gu ? 多少du ōsh ǎo 命运m ìngy ùn 的de 颠簸di ünb ǒ 。 ( ):我w ǒ 的de 祖国z ǔgu ? ,地大物博d ìd àw ùb ? ,风 光f ynggu üng 秀美xi ùm ti 孕育y ùny ù 了le 瑰丽gu ?l ì 的de 传统chu ánt ǒng 文化w ?nhu à , 大漠d àm ? 收sh ōu 残阳c ány áng ,明月m íngyu a 醉zu ì 荷花h ?hu ü,广袤gu ǎngm ào 大地d àd ì 上sh àng 多少du ōsh ǎo 璀璨cu ǐc àn 的de 文明w ?nm íng 还h ái 在z ài 熠熠y ìy ì 闪烁sh ǎnshu ? 。 ( ):我w ǒ 的de 祖国z ǔgu ? ,人民r ?nm ín 勤劳q ínl áo ,五十六w ǔsh íli ù个g a 民族m ínz ú 相濡以沫xi üngr úy ǐm ? ,东方d ōngf üng 神韵sh ?ny ùn 的de 精彩j ?ngc ǎi ,人文r ?nw ?n 风貌f yngm ào 的de 风流f yngli ú,千古qi üng ǔ 流传li úchu án 着zh áo 多少du ōsh ǎo 美丽m til ì 动人d ?ngr ?n 的de 传说chu ánshu ō 。 ( ):这zh a 就是ji ùsh ì 我w ǒ 的de 祖国z ǔgu ? ,这zh a 就是ji ùsh ì 我w ǒ 深深sh ynsh yn 爱恋àili àn 的de 祖国z ǔgu ? 。 ( ):我w ǒ 爱ài 你n ǐ 源远流长yu ányu ǎnli úch áng 灿烂c ànl àn 的de 历史l ìsh ǐ , ( ):我w ǒ 爱ài 你n ǐ 每m ti 一y ?寸土c ùnt ǔ地上d ìsh àng 的de 花朵hu üdu ǒ , ( ):我w ǒ 爱ài 你n ǐ 风光旖旎f ynggu üngy ǐn ǐ 壮丽zhu àngl ì 的de 河山h ?sh ün , ( ):我w ǒ 爱ài 你n ǐ 人民r ?nm ín 的de 性格x ìngg ? 坚韧ji ünr an 执着zh ízhu ? 。 ( ):我w ǒ 的de 祖国z ǔgu ? ,我w ǒ 深深sh ynsh yn 爱恋àili àn 的de 祖国z ǔgu ? 。 ( ):你n ǐ 是sh ì 昂首ángsh ǒu 高g üo 亢k àng 的de 雄鸡xi ?ngj ?-----唤醒hu ànx ǐng 拂晓f úxi ǎo 的de 沉默ch ?nm ?, ( ):你n ǐ 是sh ì 冲 天ch ōngti ün 腾飞t ?ngf yi 的de 巨龙j ùl ?ng -----叱咤ch ìzh à 时代sh íd ài 的de 风云f yngy ún , ( ):你n ǐ 是sh ì 威风凛凛w yif yngl ǐnl ǐn 的de 雄狮xi ?ngsh ?-----舞动w ǔd ?ng 神州sh ?nzh ōu 的de 雄 风xi ?ngf yng , ( ):你n ǐ 是sh ì 人类r ?nl ai 智慧zh ìhu ì 的de 起源q ǐyu án -----点燃di ǎnr án 文明w ?nm íng 的de 星火x ?nghu ǒ。 ( ):你n ǐ 有y ǒu 一y ? 个g a 神 圣sh ?nsh ang 的de 名字m íngz ì ,那n à 就是ji ùsh ì 中国zh ōnggu ? ! 那n à 就是ji ùsh ì 中国zh ōnggu ? 啊ü ,我w ǒ 的de 祖国z ǔgu ? 。我w ǒ 深深sh ynsh yn 爱恋àili àn 的de 祖国z ǔgu ? 。

统编要求背诵现代诗文10篇

统编要求背诵现代诗文10篇 一、《春》(朱自清,2019、2018、2016、2012、2010)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的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

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向前去。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节选,12年未考)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三、《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节选,12年未考)

我的祖国朗诵节奏划分

《我的祖国》 三(1)班诗歌朗诵 女领:我的祖国,高山巍峨,↑ 男领:雄伟的山峰/俯瞰[fǔ kàn]历史的/风狂雨落, 女领: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 男领:坚实的脊背/顶起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女合:我的祖国,大河奔腾,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xuán wō],↓ 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wū zhuó],↓ 惊涛骇[hài]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 簸[diān bǒ]。↓ 男合:我的祖国,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guī]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cuǐ càn]的文明/还在/熠[y ì]熠闪烁。↓ 女合:我的祖国,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rú]以沫, 男合: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齐合: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女合: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 男合:我爱你/风光旖旎(yǐnǐ)/壮丽的河山, 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rèn]执着。↑ 齐:啊!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女合:你是昂首高吭[háng]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男合: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chìzhà]时代的风云,→女合:你是威风凛[lǐn]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男合: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 点燃文明的星火。↑→齐: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ya),↑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男女领: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女领:我自豪/你的悠久,↓ 合: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男领:我自豪/你的坚强, 合: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cuō tuó]。↑ 女领:我自豪/你的光明, 合: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 男领:我自豪/你的精神, 合: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páng bó]。↑ 男女领:可爱的祖国啊(ya),无论我走到哪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bì bó] ,↑ 女领: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男领:可爱的祖国啊(ya),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duò],女合: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男合: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tuò] !↑ 合:祖国啊(ya),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 祖国啊(ya),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

现代诗歌的特点

篇一: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一、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1. 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二、古典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第五,意美、语美、音美、形美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三、古代词的特点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三、新闻的基本特征: 公开性真实性时效性新颖性 四、散文总体的主要特点: 1. 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4富于文采 . 现代散文的特点: 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 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 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 不可谈。 4、富有幽默的味道。 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现代散文的作者处 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6、由于现代散文受外国散文, 特别是英国的随笔影响 很深, 因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欧化的倾向。 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

划分朗读节奏

划分朗读节奏 诗的节奏主要是由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造成的。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大体整齐的字数;二是大体整齐的句式;三是朗诵或歌唱时。 停顿的次数也是大体整齐的。或者说是有一定规律的。 我国古代诗歌可分为齐言诗、杂言诗两类,应当说其形式都是大致整齐的。但又略有不同。先来看齐言诗。例如在四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两顿,二二句式: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而在七言诗中,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以上是自先秦至汉魏六朝古诗节奏句式的一般特点。南朝齐梁之后,随着汉字四声的发现,诗人注意到平上去入按照一定的规律交错互用,会产生一种特别悦耳的音调效果,于是反复试验,结果就形成了字数、句式、音韵等皆有严格要求的近体诗——格律诗。常见的格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等。五言或七言格律诗的句式与古体诗节奏句式基本相同,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但为保持意义单位的完整,句式不一定这样细分,而可以采取比较粗略的方式,即五言为二三句式,七言为四三或二五句式,如: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转自徐世奎-语文世界 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确。例如 1、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其一/犬坐于前。(《狼》) 4、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 6、恐/前后受其敌。(《狼》) 7、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9、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 二、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有些文言句子句首是假设、转折、递进等关联词,则关联词后要停顿。如“且”、“虽”、“因”、“惟”、“故”等。例如 1、故/为之说。(《捕蛇者说》) 2、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4、且/ 欲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5、然/得而腊之/ 以为饵。(《捕蛇者说》) 6、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三、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及至全文,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的作用的虚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 “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例如 1、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 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四、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例如 1、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4、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五、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六、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例如 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七、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先”、“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核舟记》)

小学音乐《我的祖国》教案1

《我的祖国》 指导思想: 本单元选择了一组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歌曲。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歌唱祖国、歌颂友谊。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理念: “爱祖国”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从《我的祖国》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学生通过了解电影《上甘岭》的创作背景,来体验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内容: 聆听欣赏《我的祖国》。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等设备。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作品表达的主题;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体验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在于欣赏《我的祖国》并熟记旋律,简要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B两段的对比。教学难点: 分辨作品的乐段及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作品主题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有看伦敦奥运会吗? 师:当我国的奥运健儿拿到了金牌,在颁奖仪式上升国旗奏国歌,同学们看到此场景, 内心是怎样的心情? 师:说明我们同学也一样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是热爱祖国不是抽

象的,而是具体的。在音乐课上,我们主要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三、授新课 师: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怎样的画面? 师: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聆听《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看看它是怎样描绘的。(播放视频——歌曲《我的祖国》) 师:我要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出示课件)《我的祖国》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作于1955年。影片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 师:提到了上甘岭战斗,它是源于“抗美援朝”的历史事件。 (出示课件“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师:(出示课件)这首歌是影片中战士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歌曲。电影插曲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它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和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坚强信念。 师:刚才所听的歌曲可以分几部分? 师: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师: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 师:(出示课件)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 师:听A乐段歌曲思考问题: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生:优美抒情婉转流畅。 师:聆听B乐段思考问题:和A乐段相比音乐的情绪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的?生:充满激情的、气势磅礴的…… 师:此歌曲中的合唱起什么作用? 师:因为B乐段的混声合唱,女高音绚丽的富有穿透力的、女中音柔和甜美的、男高音高亢的明亮的、男低音低沉浑厚的,四种不同的音色分别演唱四个声部不同的旋律——这种多声部旋律形成的和声织体,它的音响效果是立体的重叠交织在一起同时呈现给听众的,音响上给人一种庞大恢宏的感觉——厚重感,再加上宽广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的行进,把气势磅礴的情绪渲染出来,使我们产生了激情澎湃的感觉,也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决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四、结束部分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歌曲《我的祖国》这首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经典音乐作品。在建国将近60年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祖国不再是残垣断壁,不再是

十项诗歌点评标准

十项诗歌点评标准 谭笑(2015-10-3) 一、项目设计说明 1.本标准所说诗歌,仅指在任何地方,多数人会认为是诗歌,或认为可能是诗歌的诗歌,不包括某些特定场合被称为是诗歌的诗歌。 如诗人北岛的诗歌《生活》,正文仅一个字“网”。一个字“网”若不是诗人北岛以诗歌名义发表在诗集或诗刊里,通常没人认为是诗歌。而以诗人名义发表在诗集或诗刊中,从某种角度说才可以认为是一首诗歌,因为《生活》一诗被一种特定的行为艺术诗歌化了。 2.本标准设定10项诗歌点评项目,综合考虑了各类诗歌的一般特点和显著特点,有些显著特点被单独提出列项,所以,各项并不完全同层次并列,点评时需尽量平衡考虑。 例如,秀词锦句与情绪项目就有交叉,是从不同角度罗列的点评项目,往往优秀的秀词锦句会加强情绪感受。 3.10项标准各项分值设定为多少,点评人可根据自己偏好来确定。 4.各个项目分值可根据其在诗歌中的作用程度不同来进行设定,最好10项目设定分值合计为100分。若分值设定实施中不够理想,本标准设置了加权系数一项,可再设加权系数进行调整。 二、点评项目 1.语义顺畅合理(语义) 指从题与文、段与段、句与句等角度着眼,整体语义顺畅、合理,符合逻辑;从语句字词着眼,符合诗歌语法、修辞等特点,一般人能够认可其顺畅、合理。 由于诗歌有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篇章布局、语法修辞,如语句移位、语序倒装、省略主谓宾、词性活用等,所以,理解诗歌不能按一般文章要求理解。但是,诗歌因不只是自己看,要分享给他人,所以,仍需他人能够看懂,哪怕他人以为看懂。 例如,许多低劣现代诗歌,往往意象堆砌,省略过多,语义跳跃过大,结果,对于多数人来说,晦涩难懂,就属于语言不顺畅、不合理。 语义顺畅合理不是诗歌特有点评项目,任何文体都需根据其自身特点,做到语义顺畅合理。 2.声韵、节拍和谐(语音) 声韵和谐,指声母、韵母、四声(平仄)等语音组合和谐。 诗歌是非常注意声韵的文体,多数诗歌都有声韵要求。具体到某些类型诗歌,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格律诗需遵循平仄对仗,宋词需遵循各类词牌原理等,而现代诗歌声韵变化极其丰富乃至没有要求等等。 注意,一些现代诗歌可以声韵不够和谐,声韵和谐项就该按0分记。没有声韵和谐的现代诗歌,若其他项目很好,可其他项目分值很高。 节拍和谐,指汉语诗歌中诗句自身以及和各诗句间的音节节拍彼此和谐。 音节节拍,指由一个到几个汉字组构成的节拍。往往一个诗句由一到多个节拍单位构成。 例如,李白《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可认为由“床前”和“明月光”两个节拍单位构成,整句可写为23节拍; 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可认为两句各由两到三个节拍单位构成,两句可写为33、331节拍。 诗句节拍单位无论多少,诗句自己与诗句之间,都需要和谐搭配。

《我的祖国》结构分析

《我的祖国》结构分析 舞编181 林童憧 段落分布: A:00:15-00:39 展示三人的身份军人 00:15-00:29段落三人群舞,以军人挺拔、刚硬的直线动作作为编创的出发点,来体现军人的气质,结合开头的枪声转变到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从而将军人的形象树立起来,将观众带入了舞者创造的世界。 00:33-00:36段落女孩被托举向上抛,两个男生向两边扑倒,有种蚂蚁抱团离开火海,有牺牲也有幸存的,来体现军人的牺牲精神 00:38 01:05的造型三人扭曲缠绕在一起,似拧成一股麻绳,体现军人团聚团结的力量 B:00:39-01:31 在军营中训练生活 00:43-01:30这一段的三人舞从铿锵有力转变到刚柔并济,音乐舒缓,能想象出这是军人们在军营中的训练生活。采用升国旗这一件事情作为编创的出发点,国旗代表着国家利益,而军人们则是国家利益的守护者,三人运用了旋转的元素,用曲线的动作形式将三人串联起来,有分有合,但三人始终是有关联有联系的,也运用了焦点变换法,当三人分开时,动的一组为焦点,这时在旁边的人会设计一个有意义的动作,弱化自己的存在,但又不至于在台上会出现多余的情况,三人配合地游刃有余,将一幅军营生活的日常画卷刻画的生动形象。 C:01:32-03:22 开始战争 音乐开始变化,由放松悠扬转变为节奏紧张较为壮阔的音乐,灯光由黄转深红,使观众明白这个时候场景转换成了战场。三人从后互相搀扶着向前走去时,进一步加深场景转变的预示,然后紧跟着三人便分开来了一段群舞。这段群舞的编排是前面三人刚出场时(00:15-00:29)的群舞发展变化,这一次的群舞所展示的是战场上的场景,结束后接了一段重复的动作段落(00:32-00:36)加深了观众对这一动作的熟悉,而这一次的动作重现所起的是军人们对维护国家利益会冲锋打头仗,高于自身利益的作用。 02:34-03:00三人面对8点方向轮番上阵,从第一个人冲上前后,三人分别进行了一小段的solo,体现军人宁愿战死也不愿做躲在战场后方的缩头乌龟,而后三人分散面对不同的方向,体现三人在战场上的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一块领域,都会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努力抗争。 03:00-03:11又再现了三人的群舞片段,与之前的(00:15-00:29 01:49-02:01)两段群舞又发生了变化发展,这时候的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所展现的群舞片段难度加大,音乐节奏更加紧张,将作品推向高潮。 D:03:23-04:28 战友战死(死变化发展了两次) 音乐节奏突然从紧张到放大最后一个音并拉长进行音乐间的转换,专程悲怆的音乐,场灯由暗红转亮白的一瞬间演员定格,形成造型,高中低的空间分布,战死的战友分别靠在幸存的战友身上,揪住观众的心,传达战友战死后的不可置信,悲伤,不舍的一系列情感。动作节奏也开始明显放慢,与前面的高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演员由前到后的位置变化,男演员们在同一个区域上不动,暗示三位战友天人相隔,一边是永远留在战场的壮烈的战魂,一边

怎样写现代诗

怎样写现代诗 一、现代诗的定义 现代诗要求诗人以饱和激情的想象创造出赋予典型化的意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不讲究格律,诗的分段建行、每行的字数没有固定要求。主要以诗意和语言的内在音乐动感取胜。 二、现代诗的形式和要求 诗是诗人灵魂的剖白,呈现着诗人的全部心灵感受、内心独白。 就其意识归属分析:有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人生的……就其情绪状态看:有愉悦的、哀伤的、昂奋的、低调的、爱的、憎的、愤怒的、恬适的、抑郁的…… 一首诗的最佳动情点在哪里?从艺术欣赏看:在你的认同里;以创作实践论,在你的体验里。就上面两点,现代诗要求:①使用日常口语,务求准确,扬弃藻饰。②创造新的节奏。③要求绝对自由取材。④推陈意象、摈除含糊的泛论,把握具体的细节。⑤追求诗的坚定与清晰、放逐混淆与笼统。⑥诗的本质要求高度集中。 三、感知 先谈谈灵感。所谓灵感是诗人、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创作者在丰富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由于某种事物的启示,思想豁然开朗,捕捉住富有创造性的构思,伴之而来的是创造力和创作激情的爆发。诗人艾青认为:“灵感是诗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协调、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事物的禁闭之门的开启。灵感是诗的受孕。“可见诗的灵感的产生,虽然具有很大的偶尔性,但归根结底是诗人、艺术家长期生活积累和艺术准备的结果。 感知即直接、间接的生活感受与认识,是诗歌写作活动的基础,也是写作过程的起点。没有对生活的感知,绝不可能进入诗歌写作过程和进行诗歌写作活动。即如一个从未见过葡萄尤其是没有吃过葡萄的人,绝不可能向人们道出葡萄的甜美或酸涩。严格地说,一切诗歌写作,成败得失的关键在对于生活感知的广狭、深浅、新旧、精粗。作家赵树理说:“有了生活,就有了主题和人物。”不过那有了生活的“有”就颇值得人们玩味与研究。说透了就是感知生活的广博、深厚、新颖、精神。毫无疑问,感知生活,是诗歌写作的第一道铁门槛。是有志于写作的人必须用心地去跨越的基础。 四、提炼 提炼包含动笔之前的得意、凝意、立意的完整过程。它是继感知之后接踵而来的第二步工作。尽管对于“提炼”这一术语,诗歌界尚无规范性的界定,但基本含义是明确的,它就是把来自直接、间接的生活的意,经过凝炼与加工,使之升华为诗的主旨。写诗最要紧的是立意。立意贯穿在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思索以及命笔行文的全过程中,也反映诗人对生活的加工、改造的匠心与意趣。“意义高低决定诗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所以许多诗人都熬费苦心地在“意”上下功夫;同时诗的意在诗行中的体现,应是隐蔽而寓于形象中,多运用暗示、曲笔、远距离比喻、没有规定性的象征手法。卞之琳的《断章》是一首优美难懂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由于诗中象征意义的正确定性和诗人主观感觉的个体性,给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五、组合 写诗除了要认真遣词用语,讲究文辞外,还必须十分讲究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结合方式。诗是内视力特别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求诗人用高度艺术的语言,抒发他在某种境遇里对某些事物的所见、所感、所思,用诗来袒露自己的心灵,传达自己的心灵信息,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而感受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对审美客体的直接把握。所

朗读节奏的划分

朗读节奏的划分 语文新课标中规定“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除了弄清字词的含义、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通假字,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也是重要的一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能准确划分朗读节奏,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考查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直接划分节奏,分值一般为2分。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小视。 那么,如何确定文言诗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常见文言诗文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权作引玉之砖,求教方家。 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1)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三、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2)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翻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 朗读中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五、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例(1)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2)的意思是“处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xx: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说的是朗读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只知死读,不明文句结构(分不清句读或朗读节奏),终究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鉴于此,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出现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题目,如: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xx/人也 (B)所以/动心忍性,xx所/不能 (C)人xx/过,然后/能改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00年盐城卷) (2)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002年苏州卷)如何确定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常见文言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3)予/尝求/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6)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 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8)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9)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10)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11)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2)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13)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