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规范

急救规范

急救规范
急救规范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

及诊疗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

第一章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

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

第二章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急危重伤病种类

一、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二、常见急危重伤病种类

(一)急症疾病种类

(二)危重症疾病种类

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休克

(二)胸痛

(三)腹痛

(四)呼吸困难

(五)气道异物

(六)呕血

(七)咯血

(八)意识障碍

(九)小儿高热惊厥

二、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循环系统

1.心脏骤停

2.急性冠脉综合征

3.急性左心衰竭

4.恶性心律失常

5.高血压危象

(二)呼吸系统

1.重症支气管哮喘

2.呼吸衰竭

(三)消化系统

(四)内分泌系统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五)神经系统

1.急性脑血管病

2.癫痫大发作

(六)意外伤害

1.坠落伤

2.爆炸伤

3.枪伤

4.电击伤

5.溺水

6.中暑

7.急性中毒

8.急性过敏性反应

9.动物性伤害(七)外科危重症

1.创伤

2.颅脑损伤

3.胸部损伤

4.四肢损伤

5.烧(烫)伤(八)妇产科危重症

1.阴道出血

2.胎膜早破

3.急产

4.宫外孕破裂

第二部分医院急诊科

第一章医院急诊科救治范围及流程

一、医院急诊科救治病种范围

二、急诊处理流程

三、急诊处置分级

第二章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

一、急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

(一)休克

(二)胸痛

(三)腹痛

(四)呼吸困难

(五)呕血

(六)大咯血

(七)昏迷

(八)小儿热性惊厥

二、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

(一)循环系统

1.心脏骤停

2.急性冠脉综合征

3.急性左心衰竭

4.心律失常

5.高血压危象

6.急性心包压塞

(二)呼吸系统

1.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

2.呼吸衰竭

3.重症肺炎

4.肺栓塞

(三)消化系统

1.上消化道出血

2.急性重症胰腺炎

3.急腹症

(四)内分泌系统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3.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4.甲亢危象

5.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

6.垂体危象

7.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五)神经系统

1.急性脑血管病

2.癫痫大发作

3.重症肌无力危象(六)意外伤害

1.坠落伤

2.爆炸伤

3.电击

4.溺水

5.中暑

6.急性中毒

7.过敏反应

8.动物性伤害(七)创伤和烧伤

1.多发性创伤

2.颅脑损伤

3.胸部损伤

4.腹部损伤

5.脊柱/脊髓损伤

6.四肢损伤

7.骨盆骨折

8.烧(烫)伤(八)妇产科危重症

1.阴道出血

2.产后出血

3.胎膜早破

4.急产

5.宫外孕破裂出血

第三部分重症医学科

第一章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

第二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原则

一、休克

二、急性呼吸衰竭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

四、急性肝脏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出凝血功能障碍

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一、休克

(一)低容量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

(四)梗阻性休克

二、循环系统

(一)心脏骤停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

(三)急性左心衰竭

(四)恶性心律失常

(五)高血压危象

三、呼吸系统

(一)重症哮喘

(二)AECOPD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四、消化系统

(一)消化道出血

(二)急性肝脏衰竭

(三)急性重症胰腺炎

五、内分泌系统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二)低血糖昏迷

(三)高渗性昏迷

(四)甲亢危象

六、急性肾损伤和血液净化(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二)肾脏替代的指征

七、妇产科急症

(一)妊高症

(二)产后大出血

(三)羊水栓塞

八、出凝血功能障碍

(一)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二)DIC

九、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重度颅脑创伤(二)急性脑血管病(三)癫痫持续状态

十、严重多发创伤

十一、外科大手术术后

十二、突发高热

第一部分 院前医疗急救

第一章 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

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

急危重伤病指各种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急危重伤病标准。

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上述急危重伤病患者实施急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救治。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

1.

指挥调度中心受理急救呼叫电话。

2.接受指挥调度中心指令,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

在途中,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 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

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

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者告知病情,联动“110”确定转送医院)。

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

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

7. 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保途中安全。

到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臵进行交接。

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第二章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急危重伤病种类

一、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心率 <50次/分或心率 >130次/分。

(二)呼吸 <10次/分或呼吸 >30次/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四)血压:收缩压<85mmHg 舒张压<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 舒张压>120mmHg。

二、常见急危重伤病种类

(一)急症疾病种类

1.休克

2.胸痛

3.腹痛

4.呼吸困难

5.气道异物

6.呕血

7.咯血

8.意识障碍

9.小儿高热惊厥

(二)危重症疾病种类

1.循环系统

(1)心脏骤停

(2)急性冠脉综合征(3)急性左心衰竭(4)恶性心律失常(5)高血压危象

2.呼吸系统

(1)重症支气管哮喘(2)呼吸衰竭

3.消化系统

4.内分泌系统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糖尿病低血糖昏迷5.神经系统

(1)急性脑血管病(2)癫痫大发作

6.意外伤害

(1)坠落伤

(2)爆炸伤

(3)枪伤

(4)电击

(5)溺水

(6)中暑

(7)急性中毒

(8)急性过敏性反应(9)动物性伤害

7.外科危重症

(1)创伤

(2)颅脑损伤

(3)胸部损伤

(4)四肢损伤

(5)烧(烫)伤

8.妇产科危重症(1)阴道出血

(2)产后出血

(3)胎膜早破

(4)急产

(5)宫外孕

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休克。

1.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伴有急性肺水肿的休克患者可臵半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通气与吸氧。

4.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畅通。

5.可开展相应检查(血糖、心电图等)。

6.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

7.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二)胸痛。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安静卧床休息。

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D-二聚体、心肌酶等)。

3.建立静脉通道,对症用药。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三)腹痛。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心肌酶等)。

3.建立静脉通道,对症用药。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四)呼吸困难。

1.取半卧位或坐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通气与吸氧。

4.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畅通。

5.可开展相应检查(血糖、心电图、血气分析等)。

6.能明确原因者,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如对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危及生命的心脏压塞紧急减压、气道异物梗阻紧急解除。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五)气道异物。

1.尽快解除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等其他手段。有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刻心肺复苏。

2.通气与吸氧。

3.监测生命体征。

4.必要时开放静脉通道,对症处理。

(六)呕血。

1.保持患者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引起误吸或窒息。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补液,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

3.通气与吸氧。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七)咯血。

1.取侧卧位,防止咯血引起误吸或窒息。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补液,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

3.通气与吸氧。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八)意识障碍。

1.采取正确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通气与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

4.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血糖等)。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6.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九)小儿高热惊厥。

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

2.通气与吸氧。

3.控制体温(或物理降温)。

4.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抗惊厥药物。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二、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循环系统。

1.心脏骤停。

包括心室颤动、无脉搏室速、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

(1)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①胸外按压。

②手法开放气道,或采用口咽通气管、喉罩或气管插管。

③人工通气或球囊面罩通气。

④有条件的应当尽快监测心电情况,如有可除颤心律(室颤或无脉室速)应当立即除颤。

(2)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3)开放静脉通道。

(4)根据条件酌情应用复苏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2.急性冠脉综合征。

(1)保持正确体位稳定患者情绪。

(2)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与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

(4)酌情给予镇痛剂。

(5)酌情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心衰、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等)。

(6)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3.急性左心衰竭。

(1)保持患者呈坐位或半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行人工辅助通气或机械通气。

(3)开放静脉通道。

(4)酌情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甙等药物治疗。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4.恶性心律失常。

(1)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与吸氧。

(2)开放静脉通道。

(3)必要时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4)酌情使用刺激迷走神经、电复律、临时体外起搏等治疗。

(5)如为心室纤维颤动/心室扑动,立即电除颤并心肺复苏。

(6)持续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

5.高血压危象。

(1)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与吸氧。

(2)开放静脉通道。

(3)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4)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脑水肿、心衰等)。

急诊抢救工作规范与流程

急诊抢救工作规范与流程 一、急诊抢救工作规范 (一)预检 1、预检应有急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必须做到: (1)用语文明,礼貌待人,态度和蔼,热情接待。 (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与病员及其家属争吵,要耐心解释,满足病员的合理要求,一时做不到的要说明情况。 2、分类时询问耐心,观察仔细,分类准确、迅速。 3、合理安排就诊秩序,既照顾到先后次序,又要分清轻重缓急。要求: (1)对急、危、重病员先抢救,后挂号。 (2)对直接送到各诊察室、抢救室的急、重、危及老年病员要主动到诊察室、抢救室查对、分类、挂号。 4、救护车送诊伤病员,预检护士或其他指定人员应到救护车前迎接。 5、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护士长、总值班、医务科。并通知有关科室领导: (1)遇有大批伤员、中毒病员时; (2)高干、离休老干部、英雄模范、知名人士来就诊时; (3)涉及法律问题时; (4)遇有外籍,港澳病员等涉外事项时。 6、在预检中遇有困难时,应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分诊解决,以提高预检质量。 7、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预检质量,防止误检、漏检、严防差错事故。 (二)值班要求 1、急诊医师在急诊科主任领导下工作。 2、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值班期间不得自行换班或请人代班,有特殊情况需换班或请人代班时,必须经急诊医生 组长批准(护士须经护士长批准)。在落实好代班人员后才可离开。 4、8小时值班制医师夜间不得睡觉,12小时、24小时值班制医师在处理完病员后可到指定地点休息,有急诊病员时,必须随叫随到。 5、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应指派急诊值班人员,认真工作,坚守岗位,如需其他科室配合者,应召科室在接到急诊室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赶至现场;医技科室接到急诊通知,应优先予以检查,迅速报告检查结果。 (三)急危重伤病员抢救 1、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 2、一般抢救由急诊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3、危重病员抢救应叫急诊二级医师和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士到场组织抢救。 4、遇有大批伤病员、严重复合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5、急诊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遇有危重病员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6、急诊医生应在5分钟内对伤病员接诊,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在10分钟内赶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7、当班医师在抢救患者时,对后续急诊患者预检护士应通知二线班医生,在30分钟内另行安排医生接诊。遇突发事件批量伤员,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8、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必须注明执行时间和签名。

院前急救四项技能操作标准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

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设定为15/400模式。 (十三)检查复苏器运转情况. 观察3组通气。 (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检查颈动脉搏动,确认意识丧失,无颈动脉搏动。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120急诊急救管理规范

急诊紧急突发事件处理制度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1)抢救流程 24h开通急救绿色通道: ①急危重症:复苏室抢救病情稳定后ICU、专科病房、抢救室、观察病房等 ②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急诊手术室,手术后ICU、创伤外科病房;或观察室清创处理后留观、创伤外科病房、输液室等 ③一般急症:处理后专科病房、观察病房、输液室等 (2)发生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反应: 急诊值班医师、护士应立即向医院总值班、医务处以及急诊科科主任汇报,必要时直接向分管院长汇报,抢救工作按原医院规定以及急诊工作制度执行,急诊科科主任负责二线值班会诊抢救。急诊科的医疗抢救工作服从医务处以及医院抢救小组的指导。 (3)院外紧急外派抢救医务人员: ①急诊科服从医务处或总值班(夜间)以及院级领导紧急外派抢救指令。 ②急诊抢救人员常规组成:急诊内、外科值班医师、急诊科值班护士各一名。额外人员指派由医务处或总值班临时决定。具体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定,服从医院统一按排。 ③急诊抢救人员派出时间内值班替代由医务处调配。 ④急诊科应准备好紧急外派所需要的急救药品、抢救器械。 (4)其他部门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备足各类救灾物资。救灾物资的使用,根据灾情,由领导小组统一调拨和安排。掌握各病区、病床、常用药品、可动用医疗队人员的数量,协调好应急通信设备、紧急供电设备及应急交通工具的紧急调用。

(5)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及事后总结工作。 急救医疗管理制度 1.急救医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急救指挥调度,坚守岗位,严格交接班制度,未经科室同意,不得私自调班。 2.出诊医务人员在接到调度中心指令后,应在五分钟内出车。 3.急救医务人员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佩戴胸卡,对病人或家属要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4.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的病情需及时告知家属,并请病人家属签字。 5.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急救医疗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处理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6.接送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不动手或坐在驾驶室接送病人,如遇危急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7.加强查对制度,如药名、给药剂量、给药方法、配伍禁忌等,及时书写院前急救病历。 8.保管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当班用完,当班补充,使仪器设备处良好状态。 9.如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特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洪水等),接到急救指令,争分夺秒,参与急救。

院前急救工作规范

烟台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 一、上班前准备 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应提前15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带工作牌,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 (一)值班员负责检查指挥终端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点击测试铃声是否正常;检查打印机是否有纸,确保打印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医护人员负责检查当班救护车按规定配置的药品器械及各种表单等。 (三)驾驶员负责检查待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站内待命”状态;检查车辆性能、警报器、警灯及车载终端设备,发现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并启用备用车辆开启车载终端设备登记上班,确保车辆为“站内待命”状态。 (四)担架员负责检查担架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无专职担架员的,由医护人员负责检查)。 二、接受任务 值班时间内,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等人员应保持高度待命状态,指挥终端必须保证24小时有专人值守,确保随时接受院前急救出诊指令。因故不能出诊的,应提前向指挥中心报告,以免延误出车时间;当不能出诊情况解除时,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恢复对车辆调度。 (一)值班员 值班员接到指挥中心出车指令后,应立即认真查看派车单相关信息,并迅速通知派车单指派车辆驾驶员、相关专科医师、护士及担架员在规定时间内(早7:00至晚21:00在3分钟内、晚21:00至早7:00在5分钟内)出车,因故不能出车的,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我市实行统一调度后,各入网医院不再受理急救呼救,如遇病人求救的情况,应告知其立即拨打120求救,由指挥中心统一安排急救。 (二)驾驶员 驾驶员接出车任务后立即发动车辆,待医护人员上车后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驶向现场”并立即出车,如发现车辆故障不能出车,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 (三)医师、护士、担架员 医师、护士、担架员接到出诊通知后携派车单,立即跑步上车。 三、行车途中 (一)驾驶员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以最快的行驶速度、最近的行车路线到达派车单注明的接车地点。如若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同时迅速检查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如无法立刻修复,立即请求指挥中心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 发生行车事故时,应按道路交通有关法规程序处理,并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同时报122。 (二)医师、护士、担架员 1、医护人员上车后应立即与呼救者联系,进一步核实接车地址、了解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指导,并告知大约到达时间及相关事宜。 2、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协助驾驶员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遇有伤人事故,应及时做好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护工作,同时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原急救任务。 3、急救途中原则上不得擅自改变指派的救护对象,如路遇非指派对象拦车时,随车医护人员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确定是否更改救护对象。若确定改变救护对象,应立即请示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完成原急救任务。若不需要改变救护对象,医务人员应在现场做好解释工作,在对伤病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后立即执行原急救任务,同时请求指挥中心另派车辆增援。 四、到达现场 (一)驾驶员 救护车到达现场,尽量停靠伤病员位置,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到达现场”;遇重大事故,应协助医护人员反馈现场情况。现场无呼救者或伤病员亲属等候时,立即向指挥中心进一步核实现场地址和联系电话,再次与呼救者联系,若伤病员已确定离开(即车到人走),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由指挥中心再次核实报警者,待接到指挥中心电话通知并且车载指挥终端收到中止或空车指令后,方可返回。 (二)医师、护士 到达现场后,根据伤病员病情立即从救护车携带相关急救药品器械到伤病员身边。现场无呼救者或伤病员家属等候,要立即下车积极寻找。若伤病员已确定离开(即车到人走),设法请伤病员亲属或目击者在派车单上签字证明,无人签字时,要在派车单上注明,同时报告指挥中心。 现场情况复杂或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如需另派车辆支援要及时请求指挥中心派车。 (三)担架员 .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讲学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 合肥市红十字会 救护培训部王仰扩 合肥市红十字会开展现场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普及现场救护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需要大家积极参与。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维护全体公民健康,提高各族人民健康水平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兴旺,国家已把健康看做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为此,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66条)。在66条中,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此外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的救助中,也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多需要掌握健康知识和现场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培训和社会群众接受培训的重要性。 在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66条)中,现场救护知识是公民健康素养重要内容。第20条指出,遇到呼吸、心跳骤停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第25条指出,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止血、包扎、固定骨折,慎重搬动。第48条指出,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第60条指出,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是一种基本技能。第65条指出,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第66条指出,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 。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救助现场,救助人员在紧急救助时,需要规范的救护技能,北京宣武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教授,依据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要求编了脍炙人口的现场救护知识常识口诀:发现生命先送水,未能饮水快补液;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式原则;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这易记易懂的救护知识口诀,必将在大地震中现场救护中发挥重要的救人并保障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可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突发灾害事件时,人们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合肥市红十字会在上级红十字会领导下,致力于卫生救护培训的目的所在。 第一部分现代救护基础理论 一、救护新概念 1、新概念: ?现代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模式结构更新; ?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现场,与医疗机构存在距离; ?需要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救护理论和技能,成为能够在现场及时、有效地

急诊科基本规则制度

急诊科基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二章.急诊首诊负责制 第三章.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第四章.急诊会诊制度 第五章.急诊抢救制度 第六章.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第七章.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八章.急诊交接班制度 第九章.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第十章.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第十一章.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第十二章.急诊收住院制度 第十三章.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第十五章.医患沟通制度 第十六章.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第十七章.急危重症优先处置制度

第一章急诊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是医院医疗前沿和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之一,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主动热情、及时迅速、准确 无误的处理每一个急诊人。 二、各科急诊接诊实行24小时负责负责制,未设置日常急诊接诊室的其他科室有医疗任务时由急诊分诊台传呼应诊,随叫随到。 三、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由分诊台护士指定就诊科室,各科医师 不得拒诊。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和医务科行使决定权。 四、派往急诊科的医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在急诊科工作至少固定二个月以上,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及实习护士不得派到急诊科单独值班。 五、不在急诊室做班的其他各科急诊医师及各科担任急诊二线班的 医师应在急诊科留有联系电话等。 六、凡遇有下列情况急救时急诊值班医师应向急诊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院总值班或医院领导报告: (一)接诊大批外伤、中毒或传染病患者; (二)重大抢救,需前往现场实施; (三)有涉及法律问题或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伤病员;

(四)经费不足但需立即抢救、住院或手术的病人。 七、凡急诊科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均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着 重讨论对患者的诊断、抢救经过及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做 好详细记录。 八、各种抢救药品、器材、设备应当定人、定位、定量保管、配备 齐全,每日检查,使之处于齐备和功能完好的状态。急诊科的急救器材、设备和药品. 等一律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征得主管院长的签字同意。 九、病人在急诊抢救室留置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在急诊观察室一般不得超过72小时,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 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师向病人或其家属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 十、各临床科室每天必须留出1~2个床位优先收治急诊病人,急诊科医师及在急诊科值班的医师有权按规定签收急诊病人,任何科室不得拒收。当病情涉及多个学科,收治去向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以上咨询医师决定,必要时由医务科裁决。 十一、病情危重的病人在离开急诊科前,经管医生或当班护士要通知病房做好接收及抢救准备后再行转送。急诊科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派医师或护士携带氧气袋等抢救仪器将病情危重的病人护送至病房, 护送人员将病人送达病房后,必须与病房医护人员交待完病情后,方可离开。

院前急救担架工工作规范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担架工工作规范 为加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担架工的工作行为,特制订本规范。 一、规范用语 (一)您好,我们是120/999的担架员,我们负责抬担架,请您配合。 (二)请您躺好,双手交叉在胸前,伸直双腿,我们给您系好安全带。 (三)抬担架时您有什么不舒服,请直接告诉大夫。 二、禁用语 (一)你躺好了,别乱动。 (二)摔下来,我们可不负责。 (三)这人真重,都抬不动了。 三、仪表着装规范 (一)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二)按要求穿着工作服上岗,着装整洁规范。 (三)佩戴工号牌上岗(工号牌必须挂在前胸左上方)。 四、行为规范 (一)遵纪守法,执行院前医疗急救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语言文明,仪表端庄,规范服务, 不说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话,无论何种原因,不得与病人及家属发生争执。

(三)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与医生、护士和司机互尊互敬,团结协作。 (四)在医疗人员进行现场医疗处置时,得到医生指示时方可进入现场。平稳搬抬病人,系好约束带。 (五)加强责任心,无条件服从现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安全搬运病人。不得参与任何医疗行为。 (六)注意个人卫生,班前班上不得饮酒,车上载有患者时禁止聊天及大声喧哗。 (七)严禁索要、接受病人及家属的钱物,对难以拒绝的馈赠要上缴主管负责人。 五、工作流程规范 (一)提前到岗,上岗前按规定检查担架(车)及约束带是否按规定配置,能否正常使用和是否有损坏;保证担架的清洁。如发现担架有损坏或不能正常使用,应及时报告并使用备用物品。 (二)上班后在值班室待命,不擅自离岗。接到出车任务后,在2分钟内出车。 (三)负责拿担架, 患者搬抬上担架后负责系好约束带。在医生指导下和司机、护士的协助下安全搬抬患者。 (四)完成任务后及时清理担架上的污物,并用消毒水进行擦拭。 (五)下班后负责打扫车厢卫生。

急救技能大全

“第五届急救技能”培训资料 一、中暑 1、轻微中暑:若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时,或体温略有升高,这很可能就是中暑了。我们应将患者迅速带离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为其扇风,用风油精擦其额部或太阳穴,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十滴水,人丹、解暑片(每次1~4片)或藿香正气丸(每次1粒)等解暑药物。这就是轻微中暑病人,一般在短时间内中暑症状可消失。 2、高热型中暑: (1)发病原因:乃人体受高温及阳光之直接照射,使体温调节机能失常而发生排汗困难,因而体温急剧上升。如长时间曝露于高温之日光下,可引起脑膜高度充血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了体温调节作用。发生症状患者感觉闷热难受,体温升高(往往超过四十度)。皮肤潮红但干燥无汗,继而意识模糊、头晕虚弱、畏光、恶心呕吐、血压降低、脉搏快而弱、终至昏迷(可于数小时内致死)。 (2)处理方法:1)迅速将患者移往荫凉而通风之处所,放低头部,抬高双腿。2)解除其负荷,松开衣服,使其平卧且垫高头部(晕眩则抬高下肢)。在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当身体出现高热时,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用40%的酒精擦身。亦可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冷湿毛巾或冰袋。3)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按压人中、合谷等穴刺激其苏醒并迅速送院处理。 4)如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5)患者清醒后,应请医生或送至附近医疗机构检诊以利作进一步之治疗。 6)供给水份(患者意识清醒才可经口给予水份,否则应经由点滴给予)。 3.痉挛型中暑 ⑴发病原因因暴露于热环境下,身体所散发汗液使体内盐份损耗过多所致。(这是比较常出现的中暑问题,由于军训时排汗过多,身体的微量元素大量流失所致.) ⑵发生症状主要为各部骨骼肌肉发生疼痛性收缩、皮肤潮湿寒冷、全身抽搐、体温正常或稍增高。 ⑶处理方法1. 立即给予适量的盐水。 2. 不能饮用水的患者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可进行生理食盐水静脉灌注(亦可用消毒棉签润湿后将食盐水沿口唇滴入)。 3. 其它与高热型中暑相同。 二、急救时如何按压人中、合谷穴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平掐或针刺该穴位,可用于救治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的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在实际操作中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以每分钟揿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连续0.5-1秒为佳。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取穴: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合谷穴。按压方法:右手拇指弯曲成90度,垂直按在合谷穴上,用力向下按压,然后松开,这样有节奏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一次。为使按压效果更好,按下后并左右揉一揉,就可以断定最敏感的正确位置。 三、晕厥 定义:晕厥是由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 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意识丧失,摔倒。 生活中常见的晕厥病因有以下3种:①单纯性晕厥:疲劳、空腹、失眠、情绪紧张、疼痛等诱因,引起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导致脑供血不足。②体位性低血压:由于体位改变,如从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引起血压下降。③由于血糖明显降低而导致大脑能量供应减少。 晕厥是一过性的,而休克则可危及生命,所以,对这两种情况须加以区别。 方法:压迫指甲背部,如果按压3秒后放松,未见到血色恢复,则提示为休克。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关于印发《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试行)的通知 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工作,规范急救医疗行为,细化急救操作标准,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试行)印发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0年月日 主题词:院前急救工作流程通知 抄送: 办公室 2013年月日印发 共印份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一、各急救(车组)医护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进行交接班 二、各急救医护人员(车组)必须服从急诊调度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三、值班调度必须做到“铃响三声 立即接警”,并在1分30秒内受理完毕,及时向相关分中心下达出诊指令,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坚持报告制度 四、各急救医护人员(车组)接到出诊指令后,应在3分钟内出车

五、抵达现场后,急救医师应严格按照急救医疗操作规程对病人实施救治,并将处理情况及相关信息及时向调度室报告。 六、坚持就近、就急、尊重家属意愿的原则转送病人 七、抵达医院后,急救医师必须随病人进入急诊科(室),负责向接诊医生介绍病人病情及处理情况 八、(车组)急救任务结束,返回中心(信息上报) 待命

院前急救电话受理工作流程 1、值班人员(各急救医护人员及车组)要提前15分钟上班,做好上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铃响三声有应答。 3、“您好,急诊科”起始语。 4、症状询问并迅速判断病情,询问详细地址并确定接车地址(有三字段信息的电话需要重新核对地址)。 5、受理时间控制在1分30秒。 6、登录信息并按急救调度派车。 7、确认出车信息确保车辆任务状态。 8、接到医院周边的求救电话,在派出急救车辆出诊的同时,立即打电话通知医院急诊室或医务科派人外出参与急救,并做好院内抢救准备。 9、接到一线人员要求进行急、危重病人病情转报时立即告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并做好转报登记。 10、凡接到涉及被打伤、交通事故的求救电话,应告知求救者需拨打110求救,同时通知出诊到现场抢救。 11、准确判读骚扰电话,对于辨别不清楚的电话不要随意锁定,以免错过真实的求救信息。 12、凡接到市卫生局下达的重大突发灾害事故救护任务,调动人员应立即按要求调度车辆、人员,并立即向医院领导报告。 13、如遇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事故,要及时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并详细询问现场情况及伤亡人数,合理调配,以便随时增减车辆,通知接受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同时,上报医院领导和卫生

急诊急救规范及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阴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一般治疗。 (2)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胎膜早破。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CRP,了解有无感染征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即刻引产以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2)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监测有无感染征象。 a.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c.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36周,顺其自然: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产术。 ④孕周33~35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33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滴抗生素7天,后若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肌注每12小时一次共4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的动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内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超监测残余羊水量明显减少,最大羊水深度≤2cm,胎儿生长迟滞时应考虑胎儿宫

_院前急救管理规定

2011年改善医疗服务具体措施 一、改善门诊服务 1、规范窗口服务。落实《江苏省医疗机构主要窗口服务规范》,三级和县级综合医院以及门诊量较大的专科医院实行挂号、检验、“一站式”服务台等窗口工作人员提前30分钟以上挂牌上岗。挂号、取药等候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2、改革服务流程。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开设简易门诊。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分层分科分区挂号、收费、候诊。三级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要全面实行电子排队、叫号。注意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实时传输门诊和入院患者相关信息,提前做好服务,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时间。鼓励开展门诊适宜手术、开设日间病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3、推进预约诊疗。建设省、市级区域预约诊疗服务信息平台。各医院积极推进窗口、诊间、出院、电话、短信、网络、社区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预约。2011年,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率分别达20%、50%以上。其他医院也要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加强预约诊疗管理,确保预约成功率。 4、方便患者检查。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进一步减少预约检查,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对需要空腹检查等特殊项目,在人员和时间上要尽可能从患者角度考虑,努力节省患者等候时间。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能即时出结果的,即时发放;能当天出结果的,当天发放。继续完善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方式,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通过自助打印、手机短信、电话或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方便患者。

5、实行专家门诊“全日制”。方便农村和外地患者就医,合理安排专家门诊,积极推行专家门诊“全日制”和专家门诊“中心制”。专家门诊要确保诊疗时间,确保诊疗质量,对疑难杂症要以专家诊疗中心为平台,及时组织相关专科的专家会诊,让患者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紧缺专家门诊号的管理,想方设法杜绝“炒号”牟利行为。 6、安排好节假日服务。认真执行我厅下发的《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节假日正常开诊的通知》(苏卫办医…2008?11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黄金周”休假方式的通知》(…2007?14号),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安排好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确保医疗安全。 7、改善服务设施和环境。坚持一切从方便患者出发,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门诊实行分科候诊,并保证各医疗区域有足够的候诊空间,保持安静、舒适。有条件的医院要开设自动取款机、小卖部、休闲区等服务设施。加强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为患者创造安静、有序、安全的诊疗环境。 8、强化患者身份识别。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对患者的身份识别。对首次就诊患者,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对重复就诊的患者,及时查阅相关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及时识别患者,以便于及时、详细了解病史和治疗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建立患者就诊信息交流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二、改善急救医疗服务 9、强化院前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调度指挥,接到呼救信息后,无特殊情况下,农村30分钟内、城市(含县城区)10—15分钟内救护车赶到现场规范开展救治、转运。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的

医疗机构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CPR全员培训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心肺复苏考题 一、选择题 1.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B (A)80-100次/分;(B)100次/分;(C)120次/分;(D) 60-80次/分2.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人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A (A)30:2;(B)15:2;(C)30:1;(D)15:1 3.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B)心尖部;(C)胸骨中段;(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4.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C (A)胸廓前后径的一半;(B)2-3 cm;(C)4-5 cm;(D)6-7cm 5.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A (A)500-600ml;(B)600-700ml;(C)400-500ml;(D)800-1000ml 6.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A (A)大于1秒;(B)小于1秒;(C)与呼气时间等同;(D)快速用力吹气 7.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频率为:B (A)6-8次/分;(B)8-10次/分;(C)10-12次/分;(D)12-15次/分8.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D (A)5分钟;(B)3分钟;(C)10分钟;(D)2分钟 9.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200J;(B)300J;(C)360J;(D)150J 10. 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100J;(B)100-150J;(C)150-200J;(D)300J 11.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仰头举颏法;(B)双手推举下颌法;(D)托颏法;(D)环状软骨压迫法 12.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A (A)1次;(B)3次;(C)2次;(D)4次 13.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C (A)心脏停搏;(B)无脉性室颤;(C)室颤;(D)电-机械分离 14. 对被目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的最佳处理措施为:D (A)胸外按压;(B)静脉推注利多卡因;(C)静脉推注胺碘酮;(D)立即除颤 15. 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A (A)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B)呼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C)马上寻找自动除颤仪;(D)先开始生命体征评估,再进行心肺复苏 16.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救援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应:B (A)心前区叩击;(B)先行约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再行除颤;(C)不需要其他处理,立即进行电除颤;(D)先给予静脉推注胺碘酮再除颤17.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之间应:A (A)先给予约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B)行12导心电图检查;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一、急诊绿色通道定义 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而设臵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范围 各种危重症需立即抢救患者;“三无”人员(患者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 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6小时)内危及病人生命。分类如下:(一)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重度休克、急性颅脑损伤。 (二)心脑血管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各种昏迷。 (三)妇产科绿色通道: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四)其他危及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三、急诊绿色通道工作程序

(一)院前急救 急诊科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询问病员数量及病情,如为成批病人,立刻报告急诊科主任协调全科力量做好抢救准备,急诊科力量不足时汇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启动成批病员抢救预案。 急诊科接电话后立即(3分钟内)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医务人员初步判断病情,予现场急救,必要时转总医院院内处理。转运前应先与急诊科电话联系,做好绿色通道启动准备工作。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 1.急诊科与“120”患者转接流程: 急诊科接市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做好接诊准备→双方交接(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受伤经过、诊断、处臵情况、目前病情)并签字→交接完毕。 2.如为患者自行入急诊科,接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需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时,上报所在专业二线班及急诊科主任,如为工伤需同时上报医务部(非上班时间报总值班)。 3.接诊科室遇成批患者时,应立即汇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主管院长,动员全院力量抢救,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医院指挥和安排。 4.急诊科处理患者 (1)接诊护士负责5分钟内完成患者体位摆放、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

急诊科建设和管理规范指南规范.doc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规范培训提高急诊护士急救能力(一)

规范培训提高急诊护士急救能力(一) 急诊就诊病人多,急、危、重症患者多,突发事件多,工作繁忙,同时还担负院前急救工作。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本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护士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急诊核心技能、应急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制定了一系列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计划与措施,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体位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

急救常识以及急救技能普及宣传材料1

现场急救技术 1、快速联系: 当突发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发生时,原则上在接受专业医师治疗之前,一定要依照正确的医学理论,采用准确的医疗方法,给予伤者适当的应急处置。才能达到赢得时间,减少伤残,挽救生命的目的。人微言轻普通大众,在各种紧急场合下,虽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但是在理论,器械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但是在理论,器械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尽快地与医生取得联系接受正确的治疗指导,在现场急救中极为重要。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得到及时救助,请务必记住下列电话号码: 火警台:119报警台:110医疗急救台:120 邻居电话号码,辖区内派出所的电话号码,附近医院的电话号码,熟悉的医生的电话号码当打电话呼救时,首先应镇静准确地向救护者说明患者所在地的具 体街道和主要标志;其次要说清疾病或损伤是怎样发生的?何时发生的?病人目前的伤病情况?以及在救护人员未到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准确客观地描述一切,不要过多加入自己的主观预想或意见。使救护人员可以马上明白您的地点和处境。以便通过电话指导你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 如果意外的伤害发生在旷野,夜晚,倒塌的房屋内等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受伤后立即争取得到人人的帮助是自救的重要的措施之一。大声呼叫是最拼音易 行的办法。如果伤者被困在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塌方后的矿井、隧道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可用砖头,石块按照国际通用呼救信号“ SOS”的规律,有节奏地敲击自来水管,暖气管,钢轨发出声响吸引外部救护者的注意。但是这种敲击不宜过重,这样即可节省体力也可防止因敲击震动过大引起更大的塌方。在野外发生交通事故时,受伤者被困在翻入沟内的汽车中,可按照国际通用的呼救信号“SOS”的规律鸣笛,闪动车灯吸引经过车辆的救援。如果独自一人在野外受伤,白天可用晃动的衣物,或用手表表盘对阳光的反射呼叫救援。夜晚可用手电筒,打火机,BP机的光亮和声响吸引救援。 2、观察判断病情: 在意外伤害的事故现场,作为参与救护的人员不要被当时混乱的场面和危急的情况所干扰。沉着镇静地观察伤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作出伤情判断,本着先抢救生命后减少伤残的急救原则首先对伤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判断,它包括神志,呼吸,脉搏,心跳,瞳孔,血压,但在急救现场一般无条件测量。然后再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其具体检查顺序如下: (1)神志:神志是否清醒是指伤员对外界的刺激是否有反应。如伤员对问话,推动等外界刺激毫无反应称为神志不清或消失,预示着病情严重。如伤员神志清醒应尽量记下伤员的姓名,住址,受伤时间和经过等情况。 (2)呼吸:正常呼吸运动是通过神经中枢调节规律的运动。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5?20次。观察病人胸口的起伏,可了解有无呼吸。症情危重时出现鼻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