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蝇实验基础

果蝇实验基础

果蝇实验基础
果蝇实验基础

果蝇实验基础

实验时间2016.11.8晚

摘要:在模式生物中,最著名、“服役时间”最长、研究最深入与广泛的当属果蝇(Drosophila),其中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种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通过观察不同种类果蝇的雌雄个体,找出雌雄个体之间的差异,掌握辨别不同种类果蝇雌雄的方法,便于后期对处女蝇的挑选与雌雄果蝇的筛选和辨别。了解果蝇几种典型突变体黑檀体、残翅、三隐等个体的性状和表型,并与野生型之间进行仔细比较观察,准确地对突变体的性状进行识别,为进一步的杂交实验观察打下基础。学习和掌握果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

1引言

在模式生物中,最著名、“服役时间”最长、研究最深入与广泛的当属果蝇(Drosophila),其中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种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是遗传学及生物学其他学科使用最广泛的模式生物,并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果蝇作为遗传学或或生物学的研究材料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1)果蝇染色体数目少,D.melanogaster仅有四对染色体,基因组约180Mb,约120Mb常染色质,其他为异染色质。对143.726Mb序列进行注释发现了17215个基因[1]。基因数目相对少。

(2)雌雄蝇易于区分。(3)具有许多自发的或诱发的可遗传性突变性状。果蝇突变量巨大,Lindsley和Zimm详细描述了4000余种基因突变,9000余种染色体重排[2]。(4)世代周期短。25℃下约10天一代;个体小易于饲养,繁殖能力强,培养费用低廉。(5)具有巨大的多线染色体。(6)雄果蝇完全连锁。(7)有丰富的人造遗传工具。(8)遗传背景清楚。2000年完成了对D.melanogaster全基因组约120Mb常染色质的测序工作[3]。通过观察不同种类果蝇的雌雄个体,找出雌雄个体之间的差异,掌握辨别不同种类果蝇雌雄的方法,便于后期对处女蝇的挑选与雌雄果蝇的筛选和辨别。了解果蝇几种典型突变体黑檀体、残翅、三隐等个体的性状和表型,并与野生型之间进行仔细比较观察,准确地对突变体的性状进行识别,为进一步的杂交实验观察打下基础。学习和掌握果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

2实验材料

2.1实验材料

2.1.1每一个学生

体视显微镜一台;

白色塑料板或硬纸板一张;

小毛笔一只,杨氏解剖针一只,不锈钢尖头镊子一只,麻醉瓶(60ml广口瓶)一个,培养皿一个;

移蝇塞2与移蝇漏斗各一个;吹气球或洗耳球一个;

400ml或500ml冰袋两个。

2.1.2每小组

野生型果蝇(D.melanogaster)及突变体原种一套(装在一个塑料筐里);

滤纸条若干;

2.1.3整个实验班

培养瓶;海绵塞;

配置培养基所需的药品;量杯;定量移液枪(量程1~5ml)及吸头;玻璃棒,小烧杯。

2.2实验步骤

2.2.1果蝇麻醉及其观察的方法

选择亲蝇进行杂交或观察果蝇的性状,都要先将果蝇麻醉,使之处于不活动状态。采用冰袋麻醉法麻醉果蝇。

在冰袋上放置麻醉瓶,轻拍麻醉瓶壁使果蝇掉落在麻醉瓶底部,等待果蝇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倒出到垫有滤纸的另一个冰袋上,滤纸可以沾少许水使其不到处移动。

2.2.2果蝇的生活周期

果蝇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完整生活周期可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明显的时期。约10天即可产生一代。25℃时成蝇一般在交配一、两天后即开始产卵。雌蝇一天产卵可达100枚,一生可产约2000枚卵,卵长约0.5mm,白色椭圆形,前端背面有一对触丝使卵能覆在食物或瓶壁上。受精卵24小时内就可孵化成成幼虫,幼虫经两次蜕皮成为三龄幼虫。三龄期幼虫体长可达4~5mm,用肉眼观察可见其一端稍尖,上有一黑色勾状口器,幼虫生活4天左右开始化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进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逐渐形成一个菱形的蛹。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约12小时后即可交配[4], 交配后精子可在雌蝇的受精囊中贮存一段时间,然后逐渐释放到输卵管中。所以,在杂交实验中母本必须选用未交配的雌蝇(处女蝇)。

了解果蝇生活史可帮助我们有效控制果蝇杂交实验进程。例如,在杂交实验中亲蝇在培养瓶中培养的时间不得超过10天,否则将导致亲子蝇混杂。

2.2.3雌雄果蝇鉴别

黑腹果蝇的一个优势是雌雄蝇的一些表型特征区别明显,雌雄二态易于区分,对于实验者非常便利。雌雄蝇的辨别方法如下:

大小雌体通常比雄体大。

形态雌体腹部稍尖,较宽厚呈卵圆形;雄体腹部钝圆,相对于窄小呈柱状。

条纹雌体腹部背面有宽窄相近的5条黑色条纹;雄体腹背第5(A5)及A6上布满黑色素,与A4上的条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宽条纹,因此腹背看起来是上部两条窄下部一条宽且延伸至腹面的3条纹。

性梳果蝇腹足跗节共有5亚节。雌蝇第一对胸足跗节的第一二压节基部有一性梳妆黑色鬃毛结构即为性梳。放大100倍左右可看清这一结构。雌蝇没有性梳,不同种的性梳形态不同。性梳对雌蝇的成功交配起重要作用。雄蝇在交尾前用性梳抓牢雌性的腹部及生殖器,并展开翅膀[2]。性梳是鉴别雌雄蝇的可靠标志。

外生殖器形态结构这是本次实验重点观察内容之一。根据腹部腹面末端外生殖器结构来分辨雌雄已经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尤其是当果蝇刚孵化,性梳等特征不是特别明显时,外生殖器结构就成了十分有用的识别手段。因此同学们在观察时务必将蝇的外生殖器结构看清楚,这在收集处女蝇时非常有帮助,同时一些体色较深的果蝇(如黑檀体),利用背部条纹识别较为困难,此时用外生殖器结构进行识别是一个较容易的方法。简单来说,雄鹰色深,雌蝇外生殖器色浅。需要注意的是,刚孵化的雌蝇外生殖器的颜色较图示的浅。

2.2.4突变性状的观察

基因及染色体的改变引起表型性状的改变。从表型上说,果蝇的突变性状主要集中在眼睛(颜色、大小、性状),翅(形状,翅脉的无有及形态),刚毛(有无、颜色、形态;刚毛是果蝇体表上较粗的毛),体色,平衡棒(大小、形态),触角这些方面,这也是本次实验观察的重点。辨明各种突变性状,有利于我们正确选择亲本,准确地识别杂交后代中的不同子蝇的表型。

残翅果蝇对温度敏感,其翅会随着温度升高逐步伸长,30℃下能发育出与野生型一样的翅,25℃下有些个体翅也会伸长,不像典型的残翅了,不要误当成新突变或混杂。

2.2.5果蝇的培养

制备适合果蝇生长的培养基。在25℃时进行培养,2~4周换一次培养基,每一原种至少保留两瓶,每瓶接5~10对种蝇。培养瓶上注明原种名称、接种日期。过约一星期确认新接种的果蝇无污染、生长发育正常后再清洁原培养瓶。

2.2.6处女蝇的收集

黑腹果蝇接种后25℃下10天左右开始孵化,大约在第13~16天羽化的果蝇数目最多,此后数量迅速减少。

选择生长良好、含有较多即将羽化的蛹的培养瓶,清楚瓶中所有成蝇后放回培养箱,8小时内从瓶中收集到的雌蝇即为处女蝇。8小时内果蝇不会交配,可据此特性灵活安排收集的时间。一个杂交实验有5~10只处女蝇即可。处女蝇单独存放在一新的培养瓶内3~5天以检验其“处女性”,如瓶中出现幼虫则说明收集失败,需重新收集。

刚孵化的幼蝇,体色很浅,体节上黑色条纹不明显,翅很短且卷曲,这种幼蝇据其腹尖腹面外生殖器形态可以清楚识别[5]。

3结果与讨论

3.1突变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型表示方式

表 1果蝇突变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型表示方式

突变性状黑檀体残翅小翅白眼焦刚毛

表示方式ebony body,

ee vestigial wing,

vgvg

miniature wing,

mm

white eye,

ww

singed bristle,

sn3sn3

显隐性显性隐性隐性隐性隐性表 2表示了实验中所选果蝇的性状的显隐性及其基因型表示方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残翅果蝇,这个性状是温度敏感的,其翅会随着温度升高逐步伸长,30℃下能发育出与野生型一样的翅,25℃下有些个体翅也会伸长。

3.2果蝇雌雄的辨别

图 1为几种辨别果蝇雌雄的方法。图 2A为雌蝇的腹部图片,雌蝇腹部稍尖,较宽厚呈卵圆形,腹部背面有宽窄相近的5条黑色条纹;图3B为雄蝇的腹部图片,雄蝇的腹部钝圆,相对窄小呈柱状,雄体腹面A5(黑色箭头所指)及A6(红色箭头所指)上布满黑色素,与A4上的条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宽条纹,腹面看起来像上部两条窄下部一条宽且延伸至腹部腹面的3条纹。图4C为雌蝇胸足图片,雌蝇没有性梳,即第一对腹足跗节的第一亚节基部没有黑色状结构;图5D为雄蝇胸足图片,雄蝇有性梳,即第一对腹足跗节的第一亚节基部有一梳状黑色鬃毛结构(图6D红圈所示结构)。图7E、图8F分别为雌、雄蝇外生殖器结构(图中黄框所示),雌蝇外生殖器较雄蝇外生殖器颜色较浅,雌蝇外生殖器较为光滑,而雄蝇外生殖器有很多毛状结构。

A C E

B D F

图 9雌雄果蝇的辨别

3.3突变性状的观察

图10A为残翅个体(图示为雌蝇),残翅个体的翅相对野生型(图11E)个体(图示为雄蝇)完整的翅,翅有残缺,基本只能看见翅基部。图 12B黑檀体个体(图示为雄蝇),相对于野生型(图13E)个体,黑檀体的体色为黑檀色。图 14C三隐个体(图示为雌蝇),三隐个体眼睛颜色(黑色箭头所示)不同于野生型(图 15D)红眼,为明显的白色;体表刚毛(红色箭头所示)类型为焦刚毛,而野生型为直刚毛;翅相对野生型有所卷曲(黄色箭头所示),表现为小翅。表2对突变体及野生型的性状进行了汇总比较。

A B

C D

E

图 16突变体及野生型性状

表 2突变体及野生型性状比较

野生型红眼正常翅直刚毛正常

残翅红眼残翅直刚毛正常

黑檀体红眼正常翅直刚毛黑檀

三隐性白眼小翅焦刚毛正常

参考文献

[1] ?.

[2] Lindsley DL, Zimm GG. 1992. The genome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Inc.

[3]Adams MD, Celniker SE, Holt RA, Evans CA. et al. 2000. The genome sequence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cience, 287(5461), 2185-2195.

[4] Ashburner M, Golic KG, Hawley RS. 2004. Drosophila: A laboratory handbook. 2nd ed.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5]杨大祥. 遗传学实验. 第三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143-155.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4、果蝇饲料的配制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班级:生物技术实验者:王茜同组人员:谢京合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练习分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学习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3. 观察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果蝇培养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1. 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2. 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3. 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 (第二天)(第零天) 第一次蜕皮幼虫 (第一天)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现列表如下: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焦刚毛的基因座为sn3, 本文简写为sn。 2.果蝇杂交原理 (1)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与这些性状对应的突变性状很多,其中灰身(+)与黑身(b)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灰身对黑身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2)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果蝇另一突变性状为焦刚毛(sn),与之对应的野生型性状为直刚毛(+),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一号染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38154

果蝇杂交实验正式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年月日

果蝇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2、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 3、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完全显性。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 三、实验材料和器具 野生型雌蝇雄蝇,突变型雌蝇雄蝇、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四、实验流程 配培养基→选处女蝇→杂交(正交,反交)→观察F1 五、实验步骤 1、配培养基 2、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 3、杂交 (1)正交取红眼雌蝇5个和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红眼(+ +x x w) x)×(♂)白眼(y (2)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和白眼雄蝇4个,(♀)白眼(w w x x)×(♂)红眼(y x+) 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 4、观察并记录 分别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正交实验中,F1代雌雄硬都是红眼;在反交实验中,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但也出现了个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分析:在伴性遗传中,也有个别例外产生,这是由于2条X不分离造成的,F1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但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七、注意事项 要经常观察,如果培养瓶内有生霉的,必须将果蝇转移到干净的培养瓶中 F1代幼虫出现即可将亲本放出或处死 要严格控制温度,偏高的温度或者偏低的温度都可能引起果蝇的死亡 亲本必须是处女蝇,其原因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的卵受精。在杂交时若不是处女蝇,其体内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的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在F1代羽化前,一定要将亲本全部清除干净并处死,以免出现回交现象,影响结果 果蝇的麻醉要适当,掌握好麻醉时间,麻醉过度会使果蝇直接死亡 取果蝇的时候用毛笔,避免用其他锋利的器具,避免戳伤果蝇,影响生长繁育 八、个人总结 第一次饲养果蝇,开始时感觉这么复杂和漫长的实验是一个很大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六、实验结果 1、三隐形个体的观察

果蝇杂交综合实验方案

果蝇杂交实验——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 1 实验目的: 1.1 通过对果蝇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观察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在后代中的 分离现象,验证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1.2 通过对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1.3 通过位于果蝇性染色体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遗传学第三个规律:连锁遗传。并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以及掌握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2 实验原理 2.1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 (第二天)(第零天) 第一次蜕皮幼虫 (第一天)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2.2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

(Sex combs)。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现列表如下: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2.3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 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2.4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 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残翅(Vg)与野生型的正常翅果蝇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残翅对正常翅为完全显性。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5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3 实验材料 3.1 四种类型的果蝇: 野生型果蝇(+);残翅型果蝇Vg;黑檀体果蝇e;白眼型果蝇w 3.2 实验用具、药品 双筒解剖镜,镊子,解剖针,毛笔,白瓷板,吸水纸,培养箱,灭菌锅饲养瓶(指管),麻醉瓶,棉花,培养基等。 3、3试剂:乙醚,酒精,丙酸,琼脂,玉米粉,酵母粉,蔗糖,蒸馏水 4 实验步骤 4.1制作果蝇培养基 1)玉米饲料: i)取100ml水,加入1.5g琼脂,煮沸,使充分溶解,加蔗糖13g,煮沸溶解。 ii)取100ml水混和17g玉米粉,加热,调成糊状。 iii)将上述两者混和,煮沸。以上操作都要搅拌,以免沉积物烧焦。 iv)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1.4g及丙酸1ml,充分调匀,分装。按附表用量配制,可得饲料200毫升左右。 丙酸的作用是抑制霉菌污染,用量参照附表,每200毫升饲料约加1毫升左右。如无酵母粉,也可用酵母液代替,但用法不同。若用酵母菌液则在饲料分装到培养瓶中以后再加入,每瓶加数滴。

2.2“摩尔根果蝇实验教学中四种假设”教学 素材(人教版必修2).ppt

“摩尔根果蝇实验教学中四种假设”教学 摩尔根的实验:1910年,摩尔根从野生型的红眼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的雄果蝇,这只例外的白眼雄果蝇特别引起了他的重视,他抓住这个例外不放,用它作了一系列设计精巧的实验。 摩尔根用白眼雄果蝇作了果蝇杂交实验并发现后代的特点之后,提出问题: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目比例是3:1,这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毫无疑问,3:1的特点是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但是发现这种性状的遗传还跟性别有关,于是能推想到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先展示实验一,学生回答出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眼色的性状符合孟德尔定律。但我又提示:细心的摩尔根在实验结果中又有了新的发现:眼色性状与性别有关,而分离定律不能解释性别问题。你认为控制红、白眼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学生想到有可能是在性染色体上。学生想到有可能是在性染色体上。我再次提示:果蝇有两种性染色体,分别是X和Y,且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 你认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是在哪条染色体上?这时让同学讨论交流,并鼓励学生进行假设。) 摩尔根当年按照这个思维过程思考,当他想到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之后,他会一下子就做出这个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假设吗?应该不会吧!如果考虑周全的话,他应该会做出那些假设呢?按常理应该会有三种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可能在:(1)X染色体上(2)在Y染色体上(3)在XY染色体上都有。 (1) 若仅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白眼雄蝇表示为XYb红眼雌蝇表示为XX P XX × XYb ↓

↓雌雄交配 F2 XX 、 XYb ①雌果蝇没有红、白眼色这一对相对性状。 ②摩尔根实验中的雄果蝇无论F1还是F2均为白眼。 与客观事实和实验事实均不符,此假说不成立。 (2) 若仅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白眼雄蝇表示为XbY,红眼雌蝇表示为XBXB, 摩尔根的实验可表示为下图: P XBXB × ↓ F1 XBXb × XBY ↓雌雄交配 F2 XBXB、XBXb、XBY、XbY 按此假设推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 (3) 若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白眼雄蝇表示为XbYb,红眼雌蝇表示为XBXB,摩尔根的实验可表示为下图: P XBXB × ↓

果蝇综合实验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名称遗传学实验实验名称果蝇综合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 姓名王大锤实验报告系列年级学号组别时间温度 实验原理及目的 实验目的 1、掌握果蝇采集和饲养方法,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雌雄果蝇成虫的特征及性别鉴定方法; 3、掌握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方法,熟悉其结构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 实验原理 1、生物学特征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2n=2x=8 果蝇雌雄异体,幼虫期区分较难,成虫区别容易。 雄性的腹部环纹5节,末端钝而圆,颜色深。第一对跗节前端表面有性梳。 雌虫腹部环纹7节,末端尖,附节前端无性梳。 生活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2、唾腺染色体的特征 双翅目类昆虫(摇蚊、果蝇等)幼虫形成后,唾腺细胞数目不变,但染色体进行核内有丝分裂,染色单体数量增加,幼虫越大增加的量越大,最多一条染色体有5000条染色单体,所以称为多线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处于间期,未高度螺旋化,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同、密疏各异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仪器: 广口瓶(带棉塞、一个含有果蝇玉米粉饲料),解剖针,镊子,载玻片及盖坡片若干、显微境 材料: 用于采集果蝇的水果(皮),采集后、自己饲养的果蝇 试剂及其他: 乙醚,1%醋酸洋红,生理盐水,果蝇玉米粉饲料 实验步骤 (一)果蝇的采集 将腐烂的香蕉皮或其他含糖量高的水果装在广口瓶内,用一层白纸封口,在纸上开几个小洞,吸引果蝇进入。若将广口瓶置水果摊附近,更易采到果蝇。 (二)果蝇的饲养 将采集到的果蝇转入含有玉米粉饲料的广口瓶内(注意雌雄果蝇至少3对),室温下培养,观察并记录果蝇的生活史。 (三)果蝇的雌雄识别 1、果蝇麻醉:将果蝇成虫转至一个新的广口瓶内,在棉塞上滴几滴乙醚后迅速盖上,注意摇动广口瓶使乙醚在瓶内充分扩散。果蝇对乙醚很敏感,易麻醉。麻醉程度因需要而异,当翅膀外展45°表示已死亡。 2、成虫观察:腹部特征肉眼即可看到,性梳(♂)可在低倍境下观察。 (四)果蝇的杂交 目的:验证孟德尔定律(一、二)和伴性遗传规律。 过程:1、原种选择—纯合亲本,处女蝇挑选(成虫8h内) 2、杂交:麻醉,3~5对,20℃~25℃培养 3、根据生活史计算F1、F2的性状的数量,统计分析。 (五)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 1、取一头三龄幼虫至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若虫体带有少量培养基则将其洗净。幼虫具一钝尾和带黑色口器的尖头端。 三龄幼虫是最大的幼虫,行动迟缓,贴壁,或在培养基表面爬行。 2、两手各握一把解剖针,左手的解剖针压住幼虫的后端1/3-1/2处,固定幼虫。右手的解剖针按住幼虫的头部,用力向右拉,把头部从身体拉开,唾腺随之而出,唾腺是1对透明的棒状腺体。 显微镜下,唾腺呈透明状态,由几十个单层细胞构成,细胞形状不规则,轮廓清晰,细胞核大。与脂肪体伴生存在。 3、在载玻片上除去幼虫其他组织部分,最好把唾腺周围的白色脂肪体剥离干净。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 果蝇的杂交 果蝇的雌雄识别 果蝇的饲养 果蝇的采集 图1雌雄果蝇对比

果蝇杂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果蝇的杂交 姓名:许哲同组者:李永久 班级:生科08级学号:200805140167 实验时间:周二下午 摘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规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本次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方法,从而证明这三大定律。 1.引言 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孟德尔最早选用豌豆,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之后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其表现在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进行杂交,F1代全部表现显性个体的性状,F1代自交,F2代出现隐性个体的性状。并且,在理论上,F2代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孟德尔最初使用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来验证)。理论如图所示: 图一:分离定律图示 自由组合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决定不同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不干扰,其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最初由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绿色,圆粒和绉粒)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如图所示)

果蝇系列实验

果蝇系列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摘要:用于果蝇的生殖周期短,培养方便,所以在遗传学实验中,有许多遗传规律的验证需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本次实验主要以验证单因子遗传、双因子遗传、三点测交和伴性遗传为主,从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完成孟德尔遗传定律后,所剩下的果蝇的三龄幼虫可以进行唾腺染色体的制备。 关键词:果蝇;孟德尔;遗传定律;果蝇唾腺染色体; 本学期在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中,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常常是一个杂交组合,只能验证一个规律,过程较为复杂,统计较为繁琐。我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采用一次杂交设计来完成验证多个遗传规律。 1 实验设计方案 1.1 实验原理 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多对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交子二代中呈现的,所以一次杂交实验所涉及到的基因很多,则可以通过一次实验将基因及其分离、组合与连锁情况体现出。 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致的。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组合;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重组值的大小跟基因间距离有关,据此可确定有关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排列顺序,从而作出基因连锁图。分离规律是讲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法则;自山组合规律是位于n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对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法则;连锁与互换规律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的连锁基因间的遗传法则;性连锁则是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法则。配子的形成都是以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分离为基础的。这些规律在杂交试验中不是孤立表现的,而是同时存在的。即多基因决定的许多性状在杂交后代要同时表现,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几个相应的遗传规律。 双翅类昆虫幼虫期的唾腺细胞间期核中,发现的一类多线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比普通的染色体大得多,宽约为5μm,长约400μm,是普通染色体的100—200倍。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不分开,所以染色后会出现深

果蝇综合大实验

果蝇综合大实验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 实 验 报 告 组员: 杨朝雄 () 张晓旭 () 赵慧佳()杨明月() 徐聪()吴燕 () 张玮() 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的遗传规律。 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遗传学图、双交换、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的理解。 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材料: 6号果蝇(灰体白眼短翅卷刚毛)和26号果蝇(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 2、试剂:乙醇、乙醚、果蝇培养基等 3、器具:麻醉瓶、酒精灯、白瓷板、毛笔、镊子、培养管、棉球等 三、实验原理: 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染色体数目少(2n=8)和突变性状多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利用果蝇进行一系列的遗传学验证实验和染色体基因相对顺序和距离的测定。 1、双因子杂交: 果蝇的灰体基因(E )与黑檀体基因(e )为一对相对性状,而长翅与短翅为另一对相对性状。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可以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若显性完全, 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3:3:1:1。 双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 双因子杂交正交 6♀×26♂ 2、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 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当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 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灰长 黑短 F1 灰长 F2: 灰长:灰短:黑长:黑短=3:3:1:1 X w X w X +Y ♂白眼 ♀红眼

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14级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42班 姓名陈子禧学号1414300004实验地点:广州大学生化楼 指导教师汪珍春老师

1、前言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Morgan(1909)利用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发现了连锁与互换定律。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生长繁殖要求较低, 在常温下, 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长迅速,12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 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1],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3)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故本研究采用黑腹果蝇e#和6#为研究材料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对果蝇的性状(眼色、体色和翅型)进行观察记录并结合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并尝试培养和分析小量的F2代数据观察连锁交换现象。 关键词:黑腹果蝇;遗传学;正交;统计学;遗传学三大定律;连锁交换 2、实验材料 品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品系:突变型(e#):长翅、黑檀体、红眼;突变型(6#):小翅、灰身、白眼工具:显微镜、电子天平、培养瓶、棉塞、量筒、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解剖针、毛笔、解剖剪、镊子、恒温恒湿培养箱、电炉药品及材料:燕麦、玉米粉、蔗糖、琼脂粉、酵母粉、丙酸、乙醚等 3、实验方法 3.1、果蝇的饲养 3.1.1培养基的配制:①称量100ml水+0.85g琼脂+7g蔗糖,将上述三份材 料倒入白瓷杯,保留约30ml的水待用,将电炉打开,搅拌至80°C煮溶②将称量的8g燕麦玉米粉干燥混合物与上述保留的30ml冷水混匀成浆糊,搅匀并加入白瓷杯中③不断搅拌体系约5min直至煮沸(此时应成糊状),关火④等待体系自然降温,温度计测温至80°C,倒入1g干性酵母粉和0.4ml丙酸 ⑤冷却至70°C,趁热将白瓷杯的混合物转移至大烧杯,并分装到各个培养 瓶。⑥待水珠或水雾散去后,封上纱布并写上制作日期和品系信息及使用者姓名,待24小时或至少隔一夜后使用。⑦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效使用期最长为7天,超过7天的培养基水分不足易与瓶壁分离且滋生霉菌,影响实验结果质量。 3.1.2 生活周期: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四 个发育阶段,本实验中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9至10天(因交配到产卵的时间未能准确观察,故仅能推算为9至10天)。 3.1.3 培养条件:25°C恒温、60%相对湿度恒湿的培养箱中培养。

果蝇性状性别观察实验报告(20201223115317)

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重要的实验材料和模式生物,属双翅目果蝇科。因为其易于饲养,染色体数目少,具有许多天然的或诱发的可遗传突变性状等优点而受到全世界遗传学家学家的广泛关注和使用,并且利用果蝇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遗传学问题。我们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重走经典科学研究之路,也能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已发现1000 多种果蝇,果蝇以酵母菌为主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果蝇具有以下特征:生活史短,每12 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 个左右;突变型多, 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材料:各种形态的果蝇。 实验试剂: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实验仪器:培养瓶、麻醉瓶、瓶塞、冰袋、体视显微镜一台、解剖针、滤纸、毛笔、白瓷板、酒精棉球、玻璃板、小烧杯。 四、实验方法 1、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2、麻醉方法 取一麻醉瓶,瓶口应与培养瓶大小相仿,使两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用手拍击培养瓶, 使果蝇落入麻醉瓶内,迅速盖上棉塞,滴加 3 滴乙醚于小管口中的棉花上,约一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注意:过度麻醉将导致果蝇死亡。如果果蝇的翅膀与身体呈45 度角翘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 3、观察、计数 取白瓷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瓷板上,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将雌雄果蝇分开放置。 接种观察过的果蝇(2-3 对)到新配置的培养瓶中,为避免麻醉的果蝇直接掉落于培养基表面而粘着于培养基表面致死,先将培养瓶横放,将麻醉的果蝇用毛笔转移到瓶壁,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正立。

果蝇实验方案

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组员:周能、朱晋恒、万若男、李政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果蝇单因子、二因子的杂交实验,理解孟德尔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内 容;掌握基本的遗传结果记录及统计分析方法。 2、通过果蝇野生型和白眼突变型杂交实验,了解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 规律,以及伴性遗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3、要求能独立查阅相关资料。 4、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原理 遗传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联锁交换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 正交: 性状长翅残翅 P ++(♀) × vgvg(♂) ↓ F1 +vg ↓? F2 ++ :+vg : vgvg 性状比 1 : 2 : 1 2、两对相对性状: 正交: 性状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 P: ee++(♀) × ++vgvg(♂) ↓ F1: +e+vg ↓? F2: +_+_ :+_ vgvg :ee+_ : eevgvg 性状比: 9 : 3 : 3 : 1 (3)、伴性遗传: 正交:反交: 性状红眼雌白眼雄白眼雌红眼雄 P: X+X+ × X w Y X w X w × X+Y ↓↓ F1: X+X w :X+ Y X+X w :X w Y 性状比: 1 : 1 1 : 1 三、实验用品 1、材料:六种果蝇类型:野生型(+)、黑体(e)、残翅(vg)、白眼(w)

2、仪器:显微镜、双筒解剖镜或放大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培养瓶、麻醉 瓶、白磁板、毛笔、石棉网、棉花、纱布、吸水纸、滤纸片、牛皮纸、小镊 子等。 3、试剂:乙醚、玉米粉、糖、酵母粉、琼脂、丙酸 四、实验操作流程 1、培养基的配制:果蝇培养基成份(200ml) 蒸馏水160ml 玉米粉17g 糖13g 丙酸(苯甲酸) 2.0g 酵母粉少许 琼脂1ml 2、分取长翅、残翅、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红眼雌、白眼雄、白眼雌、红眼雄 3、收集处女蝇。雌蝇羽化后6~8h不交配。亲本和F1雌蝇都必需是处女蝇。 4、按组合收集雌雄蝇杂交,贴上标签(组合名称、杂交日期、小组名称)。 5、6~7d后,幼虫出现后,放去成蝇(记日期),种蝇要放干净。 6、3~4d后,连续观察记录F1性状,并统计数字(麻醉后倒在白瓷板上进行统计)。 F1 性状若不符合设计要求,终止实验。 7、选出5-6对F1雌雄蝇自交。 8、 6~7d后放飞F1代亲本(记录日期)。 9、 3~4d后,F2代成蝇出现,连续观察统计各种性状,F3代出来后停止记录。 五、预期实验结果 (1)、一对相对性状: F1代为杂合体,产生两种相同数量的配子,F2代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例为3:1,正反交结果相同。 正交: 性状长翅残翅 P ++(♀) × vgvg(♂) ↓ F1 +vg ↓⊕ F2 +_ : vgvg 性状比 3 : 1 (2)、两对相对性状: F1代的表现型全部为野生型,F2代的表现型为野生型、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比例为9 : 3 : 3 : 1。正反交得结果相同。 正交: 性状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 P: ee++(♀) × ++vgvg(♂) ↓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果蝇杂交实验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11月15日 教务处制 1前言 1.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

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2 实验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果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

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前言 果蝇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 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不完全连锁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交换,产生一定频度的重组型配子,在子代中表现一定比例的重组性状。 通过观察和统计测交子代各种表型的个体数,可估算出连锁基因间的交换率。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6#雌果蝇:灰体白眼小翅 e#雄果蝇:黑体红眼长翅 1.2实验用品 双目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培养瓶;麻醉瓶;载玻片;镊子;纱布;橡皮筋;电磁炉;白瓷杯;电子天平;称量纸;玻璃棒;大烧杯;量筒;麦片;蔗糖;琼脂粉;丙酸;乙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