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oogle企业文化

google企业文化

 1月20日,Google公司中国总裁李开复宣布,他拟招收的50名关门弟子已经找到43人,也就是在这一天,Google中国公司举行的首次中国编程挑战赛进行了决赛,50名从800所高校脱颖而出的选手汇聚北京一决高下争夺价值25万元的奖品,而此前,业界也在猜测,Google中国公司要通过这样一场比赛网罗一批人才。

43名关门弟子、50名获得编程挑战赛决赛门票的程序员聚集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度假村。在李开复看来,他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进入 Google视线的人,李开复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他们传授Google公司的核心文化———一批Google公司的老员工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从美国飞抵北京,悄悄混入了这近百名年轻人中间,他们将在一场场游戏和团队比赛中以潜移默化和讲故事的方式揭秘他们所知道的Google。

这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个研究生在大学宿舍里酝酿成立、现在也只有七八年历史的公司,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吸引了大批世界顶级计算机人才,并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具成长力的公司,又有着怎样的公司文化,这些对中国青年人来说似乎都是难以知晓的秘密,尽管大家的眼球一次次被李开复的几十场高校巡讲所吸引。

被Google公司排在最前面的公司文化是平等互敬。在老员工沈先生看来,似乎没有比Google更重视平等这个字眼的公司了,因为,这家公司没有一个人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室,就连CEO也是这样。

沈先生说,当时公司新聘了CEO,高层还就要不要给新CEO专门的办公室有过讨论。创业从这开始(https://www.doczj.com/doc/122877581.html,)消息:有人认为,要是给他专门的办公室就破坏了公司的规矩,但也有人认为CEO怎能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讨论的结果是给CEO布置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间,尽量不要让别人注意到。

结果,还是有“好事者”跑到CEO那儿说,希望和他共用那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办公室。CEO的态度是“没有问题”,于是,CEO就和一名普通员工共用了一间办公室,这让所有参观者大跌眼镜。

另一个故事还是关于CEO的。一名新聘的秘书第一天上班,但怎么也搞不定复印机,排在她后面等待复印的一位先生耐心地教她怎样使用。学会以后,这位新秘书才发现教她的人居然是公司的CEO,而过了几天后她才明白,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必须自己复印,因为公司文化的说法是,职位不同只能代表你决定的事情不同,不代表你就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

员工赵明可感受到的平等文化是,公司每个人的意见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Google招聘人才中有个著名的环节是,应聘的人必须经过四五名资深工程师的面试,最后大家开会讨论决定是否录用,

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反对,应聘者就不能通过。

在这次Google中国招聘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事件。有一个年轻人赢得了几乎所有考官的青睐,只有一名考官坚决反对,他认为这名年轻人身上有不符合公司文化的缺点。大家开会争论了很长时间,尽管李开复本人也比较中意这名年轻人,但他并没有拍板说一定要录用,大家讨论的结果是,让这位反对的考官再去面试一次这位应聘者,专门就他所担心的缺点进行谈话,看看有没有改造的可能。

说到公司的透明,赵明可说,他感受最深的是,每个员工都可以看到老板或是其他同事的工作计划,这样员工既能知道公司既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又能监督老板是否完成了目标。这种透明不仅有利于员工明确公司的方向,更是年终大家相互考评的重要依据。Google公司年终的考核与是否升职,是否加薪有关,而这个考核结果不是由某个上级领导说的,而是要同事间相互打分。Google公司员工的解释是,你干得好不好其实合作者最清楚。

Google公司可以不给老板专门的办公室,但却有给钢琴爱好者专门设立的钢琴房。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人曾提出公司应该提供游泳的环境,但实际上公司的地盘不大,怎么解决呢,终于有人发现有一种健身仪器叫游泳机,澡盆那么大,人可以趴在里面,水动,人不动。

员工认为,在短短的七八年时间里,Google公司就从一个小打小闹的在线搜索引擎公司成长为一个在所有领域都插上一脚的技术巨鳄,其中的秘密大概就是平等、透明、以人为本。


到过谷歌中国办公室的人,都会对它不拘一格的“自由式”办公区留下很深印象。

办公区沙发随处可见,员工可以随意喝咖啡聊天,甚至分不清哪里是办公区,哪里是休闲区。“我们的每间办公室都有独特的名字,比如‘立秋’、‘秋分’,这都是我们员工自己的创意。谷歌的工作模式就是平等和倾听每一位员工的声音,我喜欢这样无为而治的文化。”李开复说。

虽然谷歌与其他许多跨国公司一样追求着“本土化”,但在企业文化上,李开复一直延续着“美国化”的管理模式。

记者从谷歌员工中了解到,在其他公司为了应付老板发现自己不务正业的“老板键”,在谷歌中国是派不上用场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被老板发现,更不担心因此而遭到批评。

过去十多年来,谷歌的花钱速度在硅谷堪称奇迹。对于员工,谷歌有着较为完善的福利制度,包括免费三餐、免费医疗、滑雪旅游以及洗衣服务等,同时还为员工个人培训提供补贴。此外,谷歌还允

许工程师们将20%的工作时间用于自己喜欢的项目,此举是为了鼓励员工开发新产品,以减少公司对互联网搜索广告业务的过度依赖。难怪很多到过谷歌中国的访客总能看到一些员工在工作时间“明目张胆”地玩游戏。

意图是好的,但问题是,公司如何保证员工能把握好这20%的自由时间?

“其实,自由时间比例多少并不重要。谷歌20%自由时间制度的背后,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则,我们信任员工。我们放权给员工,并不会真的去衡量这个 20%,我们觉得员工会自行调整。打个比方,如果员工觉得自己正在做的某个程序非常重要,那么,这个月他可以只做这个程序;如果员工觉得公司交给他的任务更重要,那么,他可能花三个月来做,而根本不会去碰这个20%。”李开复告诉记者,正是这样,除了公司布置工作之外,很多员工还能拿出额外的、让公司意想不到的新产品。其中,大部分小创意都出自那20%的自由时间,比如Gmail、谷歌NEWS等产品。“你可以质疑,也许这个制度的回报只有10%,也有可能是20%,甚至是30%,这个我没有办法做出确切的回答。但是,我们不能用数字来进行衡量,这个制度所代表的,是公司的一种自由的风气,这种风气也是吸引人的一种途径。”

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曾经说过:“我们公司的创造力就是我们的员工。我们以后如果遇到瓶颈,那一定是我们没能以足够快的速度雇到最聪明、最能干的员工。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员工负责,让他们长期留在公司,为公司服务。”

Google 企业文化

尽管自 1998 年创立以来,Google 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很多,但我们仍坚持营造一种小公司的氛围。午餐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公司的餐厅随意就座用餐,与各个不同部门的同事一起愉快地畅谈。 Google 秉承一贯的创新理念,而这有赖于每位员工都能够毫无顾忌地交流想法和观点。这就意味着每个员工都是功不可没的贡献者,而且每个人都要在公司身兼数职。由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对于 Google 的成功同等重要,因此在周五例会 (TGIF) 上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向拉里或塞吉提出尖锐的问题,在排球场上也会毫不犹豫地战胜公司高管。

我们聘用员工的准则非常包容,注重能力胜于经验。我们在全球各地均设有办事处,Google 员工使用的语言高达数十种,从土耳其语到泰卢固语,包罗甚广。这样形成的团队反映了 Google 为全球用户服务的理念。工作之余,Google 员工会投身于各种趣味活动中,比如自行车越野、品酒、飞行以及飞盘游戏等。

随着我们的不断发展,我们一直在寻找有志于和 Google 一起完善搜索体验并乐此不疲

的人才。


Google 企业文化

尽管自 1998 年创立以来,Google 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很多,但我们仍坚持营造一种小公司的氛围。午餐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公司的餐厅随意就座用餐,与各个不同部门的同事一起愉快地畅谈。 Google 秉承一贯的创新理念,而这有赖于每位员工都能够毫无顾忌地交流想法和观点。这就意味着每个员工都是功不可没的贡献者,而且每个人都要在公司身兼数职。由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对于 Google 的成功同等重要,因此在周五例会 (TGIF) 上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向拉里或塞吉提出尖锐的问题,在排球场上也会毫不犹豫地战胜公司高管。

我们聘用员工的准则非常包容,注重能力胜于经验。我们在全球各地均设有办事处,Google 员工使用的语言高达数十种,从土耳其语到泰卢固语,包罗甚广。这样形成的团队反映了 Google 为全球用户服务的理念。工作之余,Google 员工会投身于各种趣味活动中,比如自行车越野、品酒、飞行以及飞盘游戏等。

随着我们的不断发展,我们一直在寻找有志于和 Google 一起完善搜索体验并乐此不疲的人才。
关于我们的办事处

Google 的总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Googleplex,坐落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如今,它只是我们在全球的众多办事处之一。虽然各地的办事处不尽相同,但这些工作场所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点:

*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壁画到苏黎世的滑雪缆车,每个办事处里面都洋溢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本土特色与个性。
* 往返会场的自行车或踏板车、小狗、熔岩灯、按摩椅、巨大的充气气球。
* Google 员工都是多人共用一个工作区隔断或工作间,公司里面几乎没有单人办公室。
* Google 为每位员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供他们随时随地进行编程、收发邮件或记录突如其来的灵感。
* 桌上足球、台球桌、排球场、各式各样的视频游戏、钢琴、乒乓球桌,还有健身房(提供瑜伽和舞蹈训练)。
* Google 公司内部有员工自发形成的各种组织,比如冥想班、电影俱乐部、品酒一族,以及莎莎舞俱乐部等。
* 公司设有各种风味的餐厅,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到营养的午餐和晚餐。
* 各楼层的茶水间摆放了各种零食和饮料,可让 Google 员工一整天都保持精力充沛。
发生在Google公司的幽默,就像Google公司的标志一样,斑斓多彩。
第一,CEO教秘书使用传真机。

一位刚到公司上班的秘书在一台传真机面前看上去很困惑,这时候来了另一位准备发传真的同事,他就耐心地帮助这位秘书发了传真,并教她如何使用这个复杂玩意。这位秘书十分感谢此兄,就

问他怎么称呼,他说自己叫施密特。

施密特是Google公司的CEO。在Google公司,每个人的所有事情都得自己做,包括CEO。

第二,Google牌的颜色汽水。

每年4月1日愚人节,Google公司的天才们都会想出一些怪招来幽大家一默,其中一个是Google牌的颜色汽水,据说有人还把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拿到eBay上去拍卖!

在月球上建立研发中心是另一个愚人玩笑,还真有人上当了,要申请加入Google未来的月球研发中心。

第三,愚人节后遗症波及Gmail。

愚人节玩笑开多了,真的都被当成了假的。Gmail正好在4月1日发布,很多人以为这又是Google这帮聪明家伙的玩笑,而且,那时候并没有企业曾经免费提供如此大容量(1GB,现在超过了2GB)的邮箱。

最初,这个消息甚至被不少内部员工也认为是假消息,可见愚人节玩笑后遗症之“流毒”深远矣。

第四,足不出户轻松度过一个月。

一位刚加入Google的新员工,由于尚未租到房子,就在公司生活了一个月。他的生活远比汤姆汉克斯在机场(一部电影的情节,记不得名字了)的生活爽得多。一日三餐自然不用愁,到处都是可以睡觉的舒服的沙发,洗澡可以在十分高级的洗手间完成,锻炼身体可以去折腾游泳机和跑步机,偶尔还可以在钢琴室里活动活动手腕,比在自己家里还悠哉。据说他居然做到了一个月足不出户!

第五,一百英尺之内必有食物。

一百英尺之内必有食物!这是Google内部一条规矩。一位工程师觉得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就量了一下他与最近的食物之间的距离,果真发现超过了 100英尺,距离是120英尺。于是他幽默地要求后勤部门改进自己的服务,对方的回答十分经典:你的头顶就是餐厅,距离你绝对没有超过100英尺!

第六、超乎想像的招聘技巧。

如果你是互联网上的名人或技术高手,那么你很有可能已经被Google的HR盯上了。他们会使用一个小伎俩:每当你用Google搜索自己的名字时,就可能在搜索结果页面上出现一个小提示――“你愿意加入Google吗”(Do you want to join Google)。

Google曾经在通往硅谷的高速公路上打了一个巨幅广告牌,上面只有一个简单的题目,很多路过的工程师可能比较好奇,就会试图解答出这个题目。等解答出这个题目后,将其答案输入浏览器地址栏,就进入了Google公司的招聘页面。

第七,CEO与工程师共享办公室。

CEO施密特刚刚加入Google时,Google所有员工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但员工们还是觉得有必要给他老人家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场所,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十分小的独立办

公室。

施密特不久就发现了自己的“特殊化”,于是他坚决要“跟群众打成一片”,在他的坚持下,于是他跟另外一个工程师共享了一个小办公室。所以,迄今为止,Google依然没有一个员工拥有独立办公室。

第八,万圣节上的奶牛和麦当娜。

Google公司的创始人与其他所有年轻人一样,都十分喜欢万圣节,并身体力行地在公司内部组织的万圣节上扮演千奇百怪的形象。其中最经典的两次是奶牛和麦当娜。

这两次扮相都很夸张,那对母性的标志十分突出,以至于不少同事纷纷好奇地拽这对标志,情形十分好玩。

第九,节约空间的游泳机。

Google有不少游泳爱好者,但苦于公司已无地方建筑游泳池,于是一位Google员工根据跑步机的原理构想了一套游泳机方案:这个机器的一侧不停地涌入循环水流,游泳者朝水流的相反方向去游,只要控制好水的流速,你永远游不到尽头。而恰好,居然有公司能够提供类似产品,于是Google就定制了一套。

第十,“跑腿”公司大行其道。

王朔在《顽主》中描述的“三替公司”(好像是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铲事?呵呵),绝对在Google这里能够揽到足够多的生意。 Google公司花钱找了很多“跑腿”的公司和个人,帮助员工办理一些个人事务,如车辆维修、上牌照等,当然,这些对员工都是免费的。
可以说,谷歌(Google)取得的成功源于其创办人——当时还是学生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非凡的想象力,时至11年后的今天,谷歌已然发展成为拥有2万名员工、市值高达200亿美元的全球搜索引擎霸主,其成功的秘诀还在于以创新为依归的企业文化。

谷歌企业事业部总裁戴夫-基勒德(Dave Girouard)在出席与APEC中小企业峰会同步举行的环球企都新加坡大会时谈道:“谷歌的特别之处是其创新氛围由创立至今没有丝毫减弱,这对每一位年轻人都充满了吸引力。我想这是它与其他很多科技企业的不同之处。”

无疑,谷歌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创新”文化。谷歌的创新之路打破陈规,推崇自由的工作空间。“基勒德介绍说,谷歌已不是新建企业,但公司刻意营造新建企业的气氛,以激励员工们自我创新意识的迸发。

“因此,对每一个新点子我们都持赞许态度。谷歌没有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员工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他们可以在工作时间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没有时间限制,也无须征求上司意见。这种工作模式对很多公司来说是一个大胆的挑战。不过,谷歌的成功恰恰归功于弹性工作制度所调动的员

工工作激情以及由此激发的自主创新。”

“拉里和谢尔盖认为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一个人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如果被动地执行上司布置的工作,就很难发挥个人最大潜力。这是谷歌的核心创新宗旨,”他补充说。

基勒德介绍道,为了鼓励创新,谷歌员工可以利用20%的工作时间做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这可以理解成一个星期一天或是每五个星期一个星期,总之,谷歌鼓励员工在上班时间尝试不同的事情,他们的上司也不会过问。“这一点很特别,公司很多产品就是在这20%的时间里开发出来的,比如谷歌新闻(Google News)和谷歌电邮(Gmail)。”

基勒德在接受采访时说,谷歌新闻就是其中一名工程师的创意。这位工程师的想法是能够很快地浏览和比较不同网站的头条新闻。“老实说,这个想法很简单,即便到了今天,这样的想法还是非常简单,但简单是美正是它的特别之处。”

基勒德承认并非所有的创意都能结出硕果,不过他说公司内部有一个评估新创意点子的“公式”。“70/20/10是布林几年前提出的模式,也就是说70%的精力应该放在核心业务,20%放在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创新业务,而10%可以放在开发较为‘疯狂’的创意。这些创意有的可能发展成为广受欢迎的产品,有的则可能是不太现实而被暂时搁置。”

为了保持谷歌全球搜索引擎的霸主地位,基勒德表示,公司的研发基地遍及全球几十个城市,包括东京、悉尼和北京。

“我们希望全世界最好最聪明的计算机科学人才都汇聚谷歌,我们当然清楚研发和创新不能单靠硅谷。因此我们在建立分布式的产品研发基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我们的目标是精彩的创新来自四面八方,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专家遍及世界各地。”

不过,在谈到谷歌的未来发展蓝图时,基勒德并没有肯定的答案。“在谷歌,我们不为未来10年设下愿景计划。我们更专注于业务的发展,对我们来说,大胆的创新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让全球民众能够便捷地从网上获取信息是谷歌的宗旨所在。基勒德称:“我们开始着手几个项目:能就世界上任何两种语言进行对译的翻译器;普及宽带;行动装置成为上网主要设备,和桌面电脑一样好用甚至更好用。除此之外,坦率地说,我们知道的并不比其他人多。我们只是对未来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并为创造这样的一个美好世界注入活力。”


美食体验+创新秘密武器—google文化

最近一期的中企内部培训是在GOOGLE中国,李开复主讲“GOOGLE式创新”。培训之前,先到GOOGLE的食堂体验了一

把,GOOGEL食堂的确不错,应该是星级酒店自助餐的标准。这源于GOOGLE的一个理念,让员工更愿意呆在办公室,而不是回家。

我跟李开复多次聊过创新话题,但这次是非正式沟通,所以,话题很广泛,不少话题我也是第一次听到,比如,关于GOOGLE创新的秘密武器,李开复做了一个更内部化的总结。因为这是次非正式沟通,所以,有关内容,请勿转载。



1、李开复经历过几大创新大拿公司,苹果、微软等,GOOGLE给他的最大震撼却是“价值观”,“我为什么对GOOGLE的价值观感到震撼,我们真正的是非常严格地在执行,我们每做一个产品功能,都会考虑到价值观的问题。有些产品没有推出,就是因为某个地方会牵涉到价值观。真正的价值观不是口号,而是以身作则的文化。当你把民主化当作价值观,看你怎么执行。你到我们的餐厅看,没有专门的贵宾厅,任何人都是平等的,都要排队。”



2、GOOGLE式创新和微软式创新的最大区别是,一个是造航空母舰的模式,一个是造快艇的模式。很奇特的是,这两种模式都是源自斯坦福。微软式创新的缔造者是WORD之父西蒙尼,西蒙尼的核心理念是,一个天才工程师带领一群一般的工程师可以造成一个巨大的软件,西蒙尼到微软后,做了两件影响微软的大事:一是把自己的伟大作品BRAVO改成了WORD,二是让微软如何在一个天才带领下,制造航空母舰,所以微软可以调动3万人做一个大的操作系统。而 GOOGLE的管理则是看起来混乱无序,强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一小批天才带领一小批工程师来做创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造航空母舰不如造快艇”。这是两种创新模式的PK,也是两种思维模式的PK。



3、GOOGLE还有一个最大的秘密武器是GOOGLE的并行计算。并行计算的核心是,你用其他公司的软件,控制百台以上的机器就很难,GOOGLE做了一个软件,可以并行计算3万台机器,几秒钟就算出来了,它可以做无限制的后台支持。说起来,这个并行计算的发明也跟微软有关系,当年,传奇的DIGTAL的解散了西部实验室,大的科学家到了微软,那些小科学家到了GOOGLE,在西部实验室,那些小科学家才是真正编写程序的人,大科学家负责管理,这些小科学家到了GOOGLE后编写出了并行计算软件。



4、运气很重要。对GOOGEL而言,有些运气不得不提,一是2000年左右,很多天才到了硅谷,却碰到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当时只有GOOGLE是好的雇主,那些天才都到了GOOGLE。其次,GOOGLE很有运气撞到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Google(谷歌)员工如何调换座位

我会以尽量平静的心情来描写如何在谷歌公司调换座位,因为这个事情

真的是很难让人平静,起码对于上周的 AdSense 部门来说,是这样。

我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同学们就纷纷表达了“怨恨”之情,说大家很早就喊着要调位置了,就是因为你没有回来才一直等着拖着,我错了,大家多吃我带回来的巧克力。

后来我的老板安妮(名称全部使用化名,我现起的)忍不住了,在周三的时候跑到了这次负责换位置的小安前面,说你本周五之前必须搞定,不然……

小安是个广东银,我们部门的技术大拿,很快他就出炉了他的座位调整方案,偶滴神啊,做技术的果然是很好很强大,大家请看:

————————————————————–
尊敬的领导、同仁及同学,

非常抱歉拖了这么久都没有换位置,但是现在终于要换了,这次位置调整采取的是大家曾经非常熟悉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法。

方案如下:

大家根据喜好,填报座位志愿。但是为了保证能达到让同事互相了解,不要产生扎堆的现象。故我将所有座位划分成了 4 个区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请你们务必在每个区都挑一个位置。

如果有出现在同一个区域挑 2 个或以上位置的,该项志愿无效。

请访问 http:/*************,按一下那个抽签的按钮,系统会生成一个随机数,这个就是你的成绩,将决定你那个志愿可能录取。

将你选好的座位号和你的成绩,填写到下列的表格中即刻提交。

最后座位的安排是综合根据你填报的志愿优先顺序和你的成绩决定。先看志愿,如果有多个人选择同样的位置,再根据成绩决定。如果你运气不佳,4 个志愿都没轮上,只能服从组织分配了。不填写表格的,默认为服从分配。

PS:

附件是座位的分区表和座位编号,请在表格中填写座位编号。

目前实习生的位置是不可选的,还有 trakken admin 的位置也是不可选的(我打不过 robot )。

如果你发现下面的表格无法使用,你可以使用以下链接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122877581.html,/viewform?key=*************************

最后,本次活动不禁止使用线下的力量,如果你可以利用你的人格魅力,让全团队的人都不选择你喜欢的位置,那么你即可顺利获得该座位。
——————————————————————–

这个邮件发出来以后,真的是激起了 AdSense 大院的千层浪,群众沸腾了,我不得不再次平复一下我那砰砰乱跳的小鹿,用平静的语气再次真实的还原那个现场:

1. 首先是随机生成分数。这个分数的区间是从 0 到 1000,同样是广东籍的加拿大帅哥“有劲”首先让我们叹为观止,人家直接拿了一个 970 多分,然后很低调地说,读个 MBA 看来还是有一些作用的。最低的是海先生,

居然只有 68 分,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鄙视一下……

2. 随着分数的陆续出来,大家首先对分数是否代表人品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而友好的讨论,最后这个问题被我和王姐所代表的 200 分俱乐部不了了之,当然,海先生也是我们的坚定的支持者之一。(题外话,小安的分数生成页面完全是他的风格,上面巨大的字写着“不至于吧,换座位而已!” 而且那个分数和你的电脑 IP 相连,你不管这么刷新都是那个可怜的 235 分,我当时脑中回响的就是那熟悉的广东腔调普通话,后来大家表示均有同感,此处按下不表)。

3. 蛇有蛇路,鳖有鳖路。分数高的肯定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像“有劲”同学就基本不用考虑什么战略和战术的问题,爷想坐哪里就是哪里,其他的高分俱乐部成员也是经过了友好的协商,看来高考报考留下的经验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大家不要抢同一个座位就好了。比较可怜的是我们这些低分的兄弟姐妹,一边怒骂小安的这个机制不合理,说要加上第一和第二志愿的加权影响,另外还要低眉顺眼的去打探“有劲”之流选的位置,同时还要暗中斗智斗勇,因为你只要确保大家第一志愿都不选你要的那个位置,你也可以低分读上一流的大学啦。像王姐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地选到自己的座位,我就只能拍着桌子虚张声势的大喊谁抢我的位置我跟谁急了。(这个过程之激烈啊,我只能不停摇着扇子要自己冷静下来了)。

4. 分数不同的众生相。和我一样的低分低能的小颗粒同学也是到处协商沟通,这几天随时都能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估计又是谁答应不坐他的破位置了(后来得知,人家傍上了 trakken robot 这颗大树,说生是 robot 的人,死是 robot 的鬼,就贴着那台电脑坐,别人不要妄想了);须臾同学更绝,700 多分的高分拿出来当作选秀权进行交换,不停的引诱我拿点东西跟他交换,可怜我囊中羞涩实在是不能多贡献一包奶粉给他的大胖小子啊;人品一直没话说的 SK 同学也只有 100 多分,每天对着电脑百思不得其解。

5. 老板选位置。在谷歌当老板很惨,开复也就分了一个电话亭大小的房间。我们的老板罗伊也是,一直坐在路边,人来人往打扰不说,还东冷夏热,这几年一到夏天就打开一个小的电风扇不停地吹,我们也不敢在他面前抱怨公司空调太大了,这个电风扇当年 Facility 几次要借去给开复,堪称谷歌第一抢手电风扇。其实我们也不是虐待老板,当年也分了一个大的会议室给他当办公室,但是老板说还是要和群众在一起,于是我们就分了一个大家都不要的位置给他了,还说是抓阄剩下的……其实也就是抓阄剩下的,因为那

个位置没有参与我们之前抓阄的过程……

6. 机关算尽的我。鉴于我桌上的东西太多太乱,我的第一目标就是保住这个位置,不停的进行外交活动,详细介绍我的位置的种种不好,说我边上虽然就是山景(抬头可见海淀的山景),但是这里的空调有问题,冬天热夏天冷,整个让你四季失调。这番游说很成功,人民群众都很给我面子没有去选这个位置。但是很不成功的地方在于,我的老板们都不在场,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两个老板都选了我背后的位置,从此以后我后面就有了两大护法,左罗伊,右安妮,一般的牛鬼蛇神估计是不敢过来捣乱的了。大家对此的一致评论是:从此以后我们将看见一个无比勤奋的小廖……

谷歌内部对人对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一个事情办的好不好,还要看这个人或者这个事情是不是 “Googley”,对于这个公司内部的评价标准,我想这次的换座位事件应该能算有 “Googley”。

以上为个人感受,感谢观赏。

转自:google黑板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