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体系整理汇总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体系整理汇总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体系整理汇总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体系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整理 第一部分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整理 一、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和思想: 1、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出实现学生学习三大语文能力: (1)应用能力 (2)审美能力 (3)探究能力(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人的发展。 二、教材教学内容模块化: 高中语文必修共5册,每册都由4个模块构成,分别为: 1、阅读鉴赏(侧重于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 2、表达交流(侧重于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3、梳理探究(侧重于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知识积淀) 4、名著导读(侧重于开阔视野及丰富阅读经历) 三、各模块结构体系具体内容: 1、阅读鉴赏 2、表达与交流--写作 表达交流——口语交际 四、高中语文四大教学重点: (一)强化文体意识 1、阅读——文学类(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 实用类(新闻传记人物访谈报告文学) 2、作文——正确运用各类文体进行写作,要求人文性和学科性(写作基本要求和人本) (二)建立人本意识——人的发展 (三)坚持阅读和写作 (四)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提高素质——文史哲、古今中外 五、文体教学体系 (一)诗词 现代诗歌 文体意识 文学常识 1、诗歌 朗读背诵 理解内容和体悟情感 品鉴赏析 语言、技法、形象 古代诗词 知识迁移(归类整理) 2、诗歌课程 现代诗歌

第1册一单元(毛泽东戴望舒徐志摩) 古典诗词: 第2册二单元(先秦 南北朝,诗骚孔雀古诗三首) 第3册二单元(盛唐气象唐末余音李杜白 李商隐) 第4册二单元(宋词 柳 苏辛李清照) 第5册二单元(古代韵文陶渊明王勃庄子 李密) 3、古典诗词教学: 先秦——南北朝 氓——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婚变曲 采薇——西周时代的边塞诗 离骚——爱国主义诗篇的源头 孔雀东南飞(并序)——坚贞爱情的悲喜剧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 盛唐气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日抒怀 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朦胧诗派李商隐——此情岂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宋词——别是一宗 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婉约派宗主)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豪放派始祖)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多面手) 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以歌当哭的婉约词人)(二)散文 叙事性散文 现代散文 抒情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1、散文 文学常识积累 古典散文 文章内容理解、情感概括、线索把握 文章字词句品味鉴赏,人物形象分析 2、散文课程: 现代散文 写景抒情 荷塘月色朱自清(流淌的诗情)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精简版)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精简版)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 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 MnO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 △2 MnO 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Zn FeSnPb(H),CuHg AgP t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 O5、CaO、NaOH、Ca(OH)2、KClO3、KC 2 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固体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 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空气、稀有气体▲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 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生石灰CaO: 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溶解,物质的三态(固液气)之间的变化,如熔化等,形状改变,位置改变等。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4、常见的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酿酒,炼铁,去垢等。 三、注意事项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 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 四、例子(只要看开始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即可,即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如果你都会做,明白为什么,说明这部分你懂了哦!) 1、蜡烛融化(物) 2、蜡烛燃烧(化) 3、酒精挥发(物) 4、火树银花(化) 5、沙里淘金(物) 6、 杯水车薪(化) 7、卫生球消失(物)8、 活性炭净水(物) 9、百炼成钢(化)10、 液氮医疗麻醉(物)11、 海水晒盐(物)

12、锅炉爆炸(物)13、米饭烧焦(化) 14、蜡炬成灰(化) 15、木已成舟(物)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 二、化学性质 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 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 2、氧气(O 2)和二氧化碳(CO 2 )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 2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方法二:二氧化碳(CO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小学数学理论归纳(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理论归纳(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3) 一概念 (3) (一)整数 (3) (二)小数 (4) (三)分数 (5) 二方法 (6)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6) (二)数的改写 (6) (三)数的互化 (7) (四)数的整除 (7) (五)约分和通分 (7) 三性质和规律 (8) (一)商不变的规律 (8) (二)小数的性质 (8)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8)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8)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8) 四运算的意义 (8) (一)整数四则运算 (8) (二)小数四则运算 (9) (三)分数四则运算 (9) (四)运算定律 (9) (五)运算法则 (10) (六)运算顺序 (10) 五应用 (10)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1)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7) 第二章度量衡 (19) 一长度 (19) 二面积 (19)

三体积和容积 (19) 四质量 (19) 五时间 (19) 六货币 (20) 第三章代数初步知识 (20) 一、用字母表示数 (20) 二、简易方程 (21) 三、解方程 (21)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21) 五比和比例 (22) 第四章几何的初步知识 (24) 一线和角 (24) 二平面图形 (24) 三立体图形 (26) -第五章简单的统计 (27) 一统计表 (27) 二统计图 (27)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 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 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1、准确、生动而深刻的词语: ⑴能否将“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中“认识的”三个字去掉呢? 不行。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一位艺术家被“造反派”批斗,毒打,游街示众,变得“半死不活”,这时候,稍有人性的人都会怜悯,救治他,更不用说“认识的”人了。现在连“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揭示了“*”已将人的心灵扭曲,或者说人们慑于“造反派”的淫威,不敢救治艺术家。而就在此时,艺术家邻居的小狗却奔了过来,“亲热地叫”“扑”“闻”“舔”“抚摸”,是非颠倒的岁月,人的良知竟不如狗。所以“认识的”三个字万万不可去掉。 ⑵说说这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好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都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每次”和“都”说明了行为次数多,频繁,无一例外。“讨”,说明了行为者要付出尊严的代价,作者的夫人萧珊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向服务员“讨”骨头是需要勇气的。这三个词合在一起,表现了萧珊对小狗包弟的爱,表达了人与狗之间关系的融洽。 ⑶“……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我”为什么“暗暗地”流泪呢? 因为红卫兵抄“四旧”,要杀狗,包弟变成了“包袱”,

有人建议将它送医院作解剖实验用。包弟的命运未卜,它却浑然不知,而“我”作为它的主人,自身难保,又怎样能救下包弟?所以“我”很伤感,但又不愿让包弟看出,所以只得“暗暗地”流泪。另外,“我”当时处于“半靠边”状态,言行受监视,不能明确地流露出对“宠物”的感情,也只能“暗暗地”流泪。 2、含义隽永的句子: 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分析这句话,要抓住“解剖”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专制者“解剖”。其二,这是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解剖”,正是作者自己深刻的反思。 ⑵“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用意呢? 第一句话是说“我”将包弟送上了解剖桌,十几年来一直内疚,一直在煎熬,为了“赎罪”,“我”必须给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欠债,”而“这绝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与过去的十年相比,这“不好过”又算得了什么,那“十年”都挺过来了,还怕别的困难吗?第二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话表明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 2 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 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 2的量减少,CO 2 和H 2 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 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称量物质的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游码先归O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内(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盖。(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离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只需1——2mL。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记住操作示意图。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

最新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

最新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生命之源——水 一、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题、填空题常考句子 1. 水污染:(1)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2. 水污染的防治:(1)加强对水质的监测(2)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3)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4)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3. 保护水资源的途径:(1)节约用水(方法:工业用水循环使用、使用节水龙头、使用节水马桶、使用喷灌、滴管设施、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2)防止水污染。

4. 水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5.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加肥皂水。 6. 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煮沸。 7. 电解水时通的是直流电,给水中加少量NaOH或硫酸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8. 电解水实验要点: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氧八氢一。 9. 电解水:2H2O2H2↑+O2↑ 10. 电解水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1. 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变化中,原子总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2.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要选择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如果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需在密

闭容器内进行。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燃料 一、实验题、填空题常考句子 1. 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氢气。 2. 氢气燃烧:2H2+O2==2H2O 现象: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珠产生。 3. 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验纯。 4. 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1)来源广泛(2)热值高(3)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5. 碳单质常考物理性质: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能导电,活性炭有吸附性。 6.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学习高一语文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一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若不阙(quē) 秦逢(páng)孙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 “了” 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意: “把??当做”,今意: 认为。“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 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行李“古意: 出使的人,今意: 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乏困”古意: 缺少的东西,今意: 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意: 那个人,今意: 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去”古意: 离开,今意: 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 2(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烛之武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doc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 ( 根 ) :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 --OH NO 3 2- CO 3 2-+ SO4NH 4 2、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常见原子团 ( 根 ) 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单质 C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石墨做铅笔芯、电极 干冰二氧化碳固体CO 人工降雨,致冷剂 2 水水H2O 最常见溶剂 铁锈氧化铁Fe2O3 生石灰氧化钙CaO 食品干燥剂 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碳酸钙CaCO 建筑材料、工业制取 CO 3 2 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清洁剂 盐酸( 氯化氢 ) HCl 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碳酸钠 23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 Na CO 碳酸氢钠 小苏打 3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NaHCO 天然气、沼气、瓦斯甲烷CH4 燃料 酒精乙醇C2H5OH 燃料、乙醇汽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 2O2 ===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 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 2SO4==ZnSO4+H2↑ Zn + 2HCl = ZnCl 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 2O===2H↑ +O2↑ (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 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 价铁离子)(9)熟灰水 [Ca(OH) 2 ] 的制取方法: CaO+H2O==Ca(OH)2 (10)生石灰 ( 氧化钙 ) 制取方法: 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按 5 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 、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 MnO2、 Fe3O4 2、红色固体: Cu、 Fe2O 3、红磷▲硫磺:淡黄色▲ 绿色:碱式碳酸铜( 铜锈,俗称铜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梳理] 考点1 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考点2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考点3: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如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电灯通电发光,轮胎爆炸、汽油挥发、冰雪融化、木炭、活性炭的吸附等,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如:物质燃烧、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变质、风化等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4 物质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除此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会剧烈燃烧。 考点5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 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⑴观察蜡烛的颜 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 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 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 水 ⒊点燃蜡烛⑴用火柴点燃蜡 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 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 层,第二层(内焰)最亮,最 内层(焰心)最暗,外焰温度 最高 ⑵取一根火柴,迅 速平放在火焰中, 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 黑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外 焰 ⑶用一冷而干燥烧 杯,罩在火焰上方, 片刻,取下火焰上 方的烧杯,迅速向 烧杯内倒入少量石 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 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 碳 ⒋ 熄灭蜡烛⑴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 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 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 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 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 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 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 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 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 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 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 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 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供参考)

2013学年九年级化学章节知识点系统汇总(最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5、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6、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整理按年级整理

知识体系整理 一上 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评卷 【知识梳理】 【考点复习】 0~10的数的认识: 1.基数的含义:当一个数表示个数的时候是基数。如:2个人,2张桌子。 2.数数的方法:○1数数量较少的物品时,按一定顺序,有条理的观察,有秩序的数数。 ○2数数量较多或排列杂乱的物品时,边做标记边数。 ○3数数时不遗漏不重复。 3.数的写法:在“日”字格中要求笔顺、结构正确。 4.数的顺序:0,1,2,3,4,5,6,7,8,9,10。 5.大小比较:按照数的顺序,排在后面的数比排在前面的数大。 6.序数的含义:当一个数表示所排位置时是序数。如:第1个,第2个。 7.数的组成:一个数(0和1除外)都是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11~20的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十个一表示一个十。 2.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3.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4.数的顺序:11,12,13,14,15,16,17,18,19,20。 5.大小比较: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排在后面的数比排在前面的数大,也可以根据数的组成去比较。11<12<13<14<<15<16<17<18<19<20。 6.数的组成: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或十几个一组成,二十是由2个十组成的或20个一组成。 二、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归纳复习测评卷 【知识梳理】 【考点复习】 比多少的方法:(1)用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起来,如果有多余,那么有多余的物体多,没有多余的物体少。 (3)如果两种图形排列的长度相同,但是排列的疏密程度不相同时,可以判断,排列疏松的图形较少,排列紧密的图形较多。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合并在一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