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篇一:年高三生物复习精品教案】

绪论

考纲要求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2.教学难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3.教学疑点:植物也具有应激性吗,有反射活动吗?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物工程方面

绪论生态学方面

目的要求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学习方法

【注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

(一)共同的基础

1.物质(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

2.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二)新陈代谢

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2.实质: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

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应激性

1.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2.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

3.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反应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即使刺激

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

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

决定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例析】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这一现象被称为?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决定含羞草具有这一现象是因为?

(四)生长、发育和生殖

1.生长:生物体由小?大结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原因代谢: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2.发育: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成熟个体

3.生殖:成熟个体?产生后代

使种族得以延续。该特征对种族有重要意义,而对生物个体而言

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

(五)遗传和变异

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相对)

2.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绝对)

(六)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1.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

2.生物影响环境

二、生物科学的发展(a)

细胞学说

物种起源

(用实验手段和理化

遗传定律知识分析生命活动过

程和生命活动规律)

集中研究蛋白质和核酸

(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

1.微观方面: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举例:生物工程成果

(1)医药方面: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2.5-3万)

(2)农业生产:转基因生物、两系法杂交水稻

(3)能源开发:石油草

(4)环境保护:超级菌(有益菌)

【例析】

.试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正负两方面,超级菌是正面例子,另外注意范围,不要把“克隆”也引入。)

2.宏观方面:生态学

举例:生态学方面的成果

生态农业: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

(一)学习方法

1.学习知识要重理解、勤思考

2.重视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3.重视观察和实验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二)学习要求

1.获取知识

精简和网络化,因此强调课堂笔记的记载和完善。)

形成深刻的记忆。(对自己做题时把握不定的知识,书上一定要留下记号,或者记在笔记本上。)

【针对训练】

a.基础训练

1.当前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使生物科学的研究集中在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上,以下所列物质不属此类的是()

a.蛋白质 b.核酸 c.单糖d.酶

2.细胞是生物体()

a.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b.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c.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陈代谢()

a.病毒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 b.绿色植物将外界的co2和h2o合成淀粉

c.铁棒利用外界氧气形成铁锈d.动物将外界淀粉消化后形成糖元 4.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

a.具有严整的结构 b.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对刺激发生反应

c.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自我更新d.具有生殖发育和产生后代的特性 5.对生命的维持和延续最重要的是()

a.细胞结构和代谢 b.遗传和变异 c.生长发育和应激性 d.新陈代谢和繁殖

6.生物体生长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分裂 b.物质代谢大于能量代谢

c.细胞生长 d.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7.生物体不会由于个体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灭绝,是因为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生殖作用c.遗传性 d.适应性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a.应激性和适应性 b.新陈代谢c.生殖和生长现象d.遗传和变异

9.在生物的基本特征中,哪一项不是维持生物个体生存所必需的()

a.应激性 b.适应性 c.新陈代谢d.生殖作用

10.一般不说,生物共同具有的生命活动是()

a.细胞分裂 b.组织分化c.反射 d.生殖现象

11.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够其他生物得病b.具有细胞结构 c.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d.能产生后代

12.从地层里挖出来的千年古莲种子,种在泥塘里仍能长叶开花,

但其花色与现代莲稍有不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a.适应性 b.遗传性 c.生长和应激性 d.遗传和变异

13.1831年至1836年达尔文环球航行考察时,在南美洲发现的巨

大动物化石与现在生存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说明

生物具有()

a.适应性 b.遗传性 c.变异性 d.遗传和变异性

14.我国种植水稻已有五千年历史,从古至今水稻仍然是水稻,但

在品种上有新的发展,这说明了生物体有什么特征()

a.生殖和发育 b.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

c.遗传和变异 d.生物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5.下面的例子中哪项不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生产实践()

a.由腐烂植物体产生混合肥料b.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

培育转基因鲤鱼

c.利用细菌生产干扰素d.用哺乳动物的细胞生产预防乙型肝炎的

疫苗

b.提高训练

1.农民常在夜间使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这主要是利用害虫的

()

a.适应性 b.应激性 c.遗传性 d.变异性

2.某些植物的叶子白天展开,夜晚闭合,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

()

a.生长和发育b.新陈代谢c.遗传和变异 d.应激性

3.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下生长,和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此现象反映了植物根的()

a.适应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d.向化性

4.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可使自己的部分肋骨延长,保证身体扁平,并使其躯体与太阳光成直角,该种特性及其意义是()

a.应激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b.适应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c.适应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 d.应激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

5.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6.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上午季节里长出蓬松的长羽饰。下列各项中,能决定这种性状出现的是()

a.遗传性 b.变异性 c.应激性 d.多样性

7.生活在海洋里的乌贼具墨囊,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遁。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a.适应性 b.遗传变异的特性c.应激性 d.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的能力

8.窃衣的种子、果实上有刺,响尾蛇尾部能发出响声,蝙蝠有“翅膀”、指猴有“手指”,

这些现象说明()

a.生物具有变异性 b.生存斗争c.生物的适应性 d.地理隔离

9.原产于干旱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而茎膨大成柱状或厚“叶状”,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a.应激性 b.生长现象c.遗传性 d.适应性

10.澳洲大陆原来没有仙人掌植物,当地人曾从美洲引种作篱笆用,结果仙人掌大量繁殖,侵吞农田。这一实例突出地说明生物的哪一

特征()

a.遗传和变异 b.生殖发育

c.生长和发育 d.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11.陆生植物若长期水淹会造成死亡,但莲和水稻等却可以生长在

水中,这是生物的()

a.适应性 b.遗传性 c.应激性 d.多样性

12.水稻的茎里具有气腔,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这些现象说明

生物体都具有()

a.应激性 b.多样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

13.分布在较高纬度的动物个体一般较大,分布在较低纬度的动物

个体一般较小,例如:东北虎比华南虎大。个体大有利于保温,个

体小有利于散热,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抗寒性 b.适应性 c.应激性 d.遗传性

14.在环境没有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物种一般不会自行绝灭,

其原因是生物体都具有()

a.遗传性 b.适应性 c.新陈代谢d.生殖作用

c.能力训练.

1. 生命活动的本质是()

a. 应激性

b.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c. 新陈代谢

d. 遗传性

2.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

a. 各种化合物

b. 各种化学元素

c.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4. 某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若目镜不变,物镜由10倍换成20倍,

从目镜观察,下列正确的是()

a. 细胞面积增大一倍

b. 细胞长度和宽度增大一倍

c. 细胞数量减少一半

d. 细胞的亮度增大

5. 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向光生长,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a. 多样性

b. 遗传性

c. 变异性

d. 应激性

6.利用磁场处理种子或用磁化水浸泡种子,都能促进种子萌发,提

高种子发芽率,并有利于种子生根,促进作物早熟,最终使作物增产。该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a.生殖和遗传 b.应激性 c.稳态 d.新陈代谢

d.奥赛一瞥

1.新陈代谢是指()

a.生物体内的同化作用

b.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

c.生物体内的异化作用

d.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篇二:高三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1、内容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实验题型也由实

验分析题逐渐向实验设计题的方向发展,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材料、

实验器具,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设计的题型常见的主要有:补充型实验、改错型实验、验证型

实验、探究型实验等。

题目考察的知识对象往往是中学生物学的主干知识,知识要求是低的,但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极高,涉及到实验探究能力、综合分析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结,并能在此基础上根据题意构建一个解释方案或一个模型,而且能够

对证据的权衡和对逻辑的检查,决定哪种解释和模型是最佳的。这

与考试大纲关于“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

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

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相一致。这类试题是

提高试题区分度的重要考点,赋分比重大,但学生对实验设计的有

关理论知识理解不深,遇到这类试题,常感茫然,无所适从,往往

答非所问,得分率不高。如何解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提高答题准

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在详细分析考纲要求后,根据学

生实际,先对实验设计中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分析讲解。然后

以一道典型例题为载体,与学生下起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

结做设计类试题的方法与思路,并板书。最后对每种题型结合典型

例题训练,从学生讨论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每类题型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结合课后针对训练,达到触类

旁通。

3、教学目标及重点与难点:

知识目标:1、实验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2、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3、不同类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

能力目标:1、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2、能够根据要求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情感目标:1、求变、求异、求真思维的发展

2、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生

物科学研究的素养

重点:1、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不同类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4、教学过程:

4.1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通过“生物学家与跳蚤”的故事引入教学。课件中展示出一只欲跃的

跳蚤,科学家一声令下,跳蚤跳走了,从学生的视野中消失了。这

当然是课件动作设置的结果,学生明知是假的,但在老师渲染的情

境下,还是急于知道下文。随后科学家将该只跳蚤的后肢剪掉,再

发令,跳蚤不动了。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这位科学家,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在学生各抒己见时用醒目的文字展示该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当剪掉跳蚤的后肢后,跳蚤就变成了聋子。学生们面面相觑,随后

哄堂大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荒唐的结论引起学生大笑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设计科学

的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魅力,有了极强的

科学探究的欲望,更提高了科学思维的能力。

借机适时告诉学生实验设计类试题是近年高考的一种重要题型,考

纲中对此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很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同时利用

课件展示考纲要求,对考纲进行详细解读,做到有的放矢。

4.2 把握理论,少走弯路

设计类实验是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生物学原理设计的研究过程,包括

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等。主要是考查学

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在不同情境下迁

移知识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时,学生必须首先明确试题的性质是探

究性还是验证性的,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合理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

变量,在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科学性、等量性、对照性、单因子性等

原则。

4.2.1探究性和验证性

4.2.2变量是指与实验有关且可测评的可变因素或条件.以验证酶的高

效性实验为例,让学生自主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学生体

会到自变量是因,因变量是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自变量

和因变量这种前因后果,再对实验没有出现预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

析时,进一步明确实验时还需防止无关变量的影响。

4.2.3实验设计原则

科学性原则的含义是实验目的明确,原理正确,材料和手段选择恰当,设计思路和方法不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

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对照性原则,通过设置实验对照,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

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

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

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

通常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三种类型,举例分析三种类

型的对照。

单一变量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即不

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

反应变量;二是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即实验操作中要尽可

能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例如添加试剂时要考虑等量。

5.掌握方法,减少失误

5.1 明确解题思路

课件呈现典型例题1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和实

验步骤的书写模式,将分析过程呈现在黑板上,作为分析其他题目

的依据。

[典例1]新收获的稻米煮出的饭香气诱人,但是不法商贩也可以用陈

稻米抛光增白、上油后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新稻米过氧化氢酶

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h2o2)存在下能把某些酚类化合物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简单表

示为:愈创木酚红褐色物质,其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请

你帮助食品卫生质检员设计一个检测稻米新鲜程度的简易实验

5.1.1 了解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在题目中标记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类型是验证性还是探究

性的。确定做题的方向,此题的要求是检测稻米新鲜程度,属于检

测类实验。

5.1.2明确目的原理:

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

的这个核心来进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有些题目有明确说明

而有些是课本知识的提炼。同样要求学生在题目中标记实验的目的,找出实验原理或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原理。此题的原理是题干中划

线部分。

5.1.3 确定设计思路:

【篇三: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29—31(定

稿)】

射阳县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29)

编写:陈昌俊审核:韩海荣2012-10-6

【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基础知识梳理】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

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一)基因突变

1、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谷氨酸

→缬氨酸)根本原因: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发生改变(ctt→cat)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5、时间:主要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6、应用——诱变

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②原理:基因突变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

体少。 7、意义: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

了原始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

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

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

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

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重组dna技术

(注: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应该用一分为二

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4、应用(育种):杂交育种

5、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

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重难点分析】

1.生物变异的种类和来源

2.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比较

【例题分析】

()1.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

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

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致染色体结构变异()2.

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

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敬交为

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

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

c替换为a—t

1

()3.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

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序列 c.细胞的含量 d.细

胞的含量

4.(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

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

成幼苗。(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获得纯合,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

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杂交,如果,表明抗性是

隐性性状。自交,若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

步推测。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体内下列哪种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最容易传递给下一

a.骨骼肌细胞 b.性原细胞c.皮肤的表皮细胞 d.造血干细胞()2.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

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3.下列实例中,能够说明突变对生物本身的利与害具有相对性的是a.玉米绿色苗中出现白化苗 b.晚熟水稻中出现早熟植株 c.高秆作物

中出现矮秆植株 d.高梁作物中出现雄性不育株()4.下列有关基因

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可以发生重组

()5.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某基因模板链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

的影响是

a.一定是有害的?

b.一定是有利的?

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

d.既无利也无害? ()6.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ⅹ绿皱

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7.下图表

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 c.如含红宝

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8. (多选)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异分可遗传的变异和

不可遗传的变异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随机组合是基因重组的细胞

学基础

c. 变异全部是有害的

d. 基因突变的原因是指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

()9.(多选)巴西人喜欢晒“日光浴”,个别人会引发皮肤癌,主

要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细胞

a.基因突变B.自然突变C.诱发突变D.染色体变异 10、填

空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

种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______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2)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具有期望

的优点,则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它原因是f1

在______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______基因通过自由组合,或者位

于____ __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

(3)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____ __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______种,杂合基

因共有__ ____种。

(4)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我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

_____;选择的作用是__ ____。 4.答案(1)单倍体(2)诱发基

因突变抗该除草剂的能力(3)加倍二倍体

(4)(纯合)敏感型植株都是敏感型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

生了突变 10.答案(1)优良性状(或优良基因)

(2)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3)22 3?2

(4)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保留所需的类型(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n

n

nn

2

射阳县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30)

编写:陈昌俊审核:韩海荣2012-10-6

【课题】染色体变异【课标要求】

1.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 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基础知识梳理】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图并理解)..p43.......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

色体) ?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

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

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3)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例1:以下各图中,各

有几个染色体组?

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

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原理: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2.右

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

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

体结构变异的是

b.②

d.④

()1.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

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

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a.① c.③

()3.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d.六倍体()4.下列关于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3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5.一个色盲女子与一个正常男子结婚,生下一个染色体为xxy 色觉正常的儿子。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 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

a.精子、卵子、不确定 b.精子、不确定、卵子 c.卵子、精子、不确定 d.卵子、不确定、精子()6.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巩固练习】

()3.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4.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5.下

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有一个

染色体组 b.花粉粒发育成的花粉植株是单倍体 c.卵细胞直接发育

成的雄蜂是单倍体

d.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7.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

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物的染

色体组成应是 a.18+xx b.18+xy

c.18+xx或18+yyd.18+xx或18+xy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表示一些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根据此图回答:

a bc d

1)图a表示的是含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每个染色体组有条染色体。(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图c所示的生物是倍体,其中含有对同源

染色体。

(3)图d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内含个染色体组。

(4)图b若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由该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

条染色体。

13.(09江苏卷)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

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

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

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

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

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

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突变。

(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

说明变异具有。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不变。

(4)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

法有、。(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

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

12.(1)2,2 (2)二 3(3)二 1(4)六单3 13.(1)生殖隔离;(2)d b; 野生二粒小麦 c; 普通小麦 a(3)aabbddee染色体加倍 4

射阳县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31)

编写:陈昌俊审核:韩海荣2012-10-6

【课题】人类遗传病【课标要求】

1.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3. 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

4.进行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基础知识梳理】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区别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

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病

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3. (多选)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进行

的检测手段 a.b超检查 b.羊水检查 c.孕妇血细胞检查 d.绒毛细胞检

查 4.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人群中,有若干

种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导致的,例如,苯丙氨酸的

代谢产物之一苯丙酮酸在脑中积累可阻碍脑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请分析:

【规律总结】遗传病遗传方式判定方法:

1、遗传方式判定顺序: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是否患者全为男性)→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是否为母系遗传)→确定是显、隐性→

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2、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1)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为伴x隐性遗传。(2)若

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在已

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伴x显性遗传。②若男患者

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如果系谱中

无上述特征,就只能从可能性大小上判断: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是显性遗传病。(2)若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率相当,则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3)若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几率相关很大,则该病极有可能是伴性遗传。【例题选讲】

()1.(09江苏卷)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⑴缺乏酶可导致病人又“白(白化病)”又“痴”?⑵缺乏酶可导致病人只“白”不“痴”?

⑶缺乏酶时,婴儿使用过的尿布留有黑色污迹(尿黑酸)?⑷出现上述各种代谢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⑸从上述实例中可以证明遗传物质的哪一特点?

5.(09山东卷)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5

高中生物糖类小专题(精选.)

“糖类”小专题知识归纳 1.糖类的化学组成、种类和结构 (1)化学组成和种类 (2)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的结构简式,可联系的内容有: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元的化学式,单糖、二糖、多糖的分布和功能。 2.几种糖的性质 (1)葡萄糖的化学性质。①还原性,可联系的内容有:银镜反应,用班氏试剂进行尿糖的测定,用斐林试剂进行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测定;②能跟酸起酯化反应;③氧化反应,可联系的内容有:动、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的比较,厌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 (2)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性质。①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而麦芽糖具有还原性,可联系的内容有:还原性糖(还有果糖)与非还原性糖的鉴定;②水解反应,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可联系的内容有: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而它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3)淀粉的化学性质。①跟碘作用呈现蓝色,可联系的内容有:用碘液检验淀粉;②水解反应,可联系的内容有:食物中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过程,工业上用硫酸等无机酸作催化剂水解制葡萄糖。 (4)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3.糖类的功能: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绿色植物体内糖类的代谢 可联系的内容有: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过程,叶片遮光实验,适当提高温室内CO2的浓 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过程, 中耕松土,种子的储藏,蔬菜的保鲜。 5.人和动物体内糖类的代谢 可联系的内容有:糖类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及 部位,葡萄糖被吸收的方式、途径,葡萄糖在细 胞内的代谢,血糖的正常值,低血糖症、高血糖症和 糖尿病血糖浓度的范围,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 时细胞呼吸的产物、能量,北京鸭等饲养动物的肥育 过程,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的关系。 6.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 可联系的内容有: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参与血 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及其作用,参与血糖平衡的神 经——激素调节的具体过程,低血糖的病症、病因及 其防治,糖尿病的诊断、病症、病因及其防治。 7.生物学意义 ①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 要能源物质;②淀粉和糖元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中 储藏能量的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word.

(新)高中生物复习教案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高中生物复习教 案 问: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答: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问: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答: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问:急需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新课标} 答: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下载下载:153 推荐程度:『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观摩课教案基因的表达·高中观摩课教案课题:基因的表达一、复习目标(一)知识性。 问:谁有北师大版的高中必修三生物复习资料? 答: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 问:高中生物习题课教案怎么写 答:帮助学生找准题突破口,并分析错误原因,同时要求学生对照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复习。第。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方法。把握这五点,写出的习题课教案一定是适用型教案。而且。 问:高中必修一生物总复习提纲 答: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 问:高中生物总复习哪本教辅书比较好? 要求准确概括基础知识点,。 答:五年高考我现在就在用全是真题概念很全还附加了十年高考题光盘 问:谁有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资料 答: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 问:求高中生物复习资料(高一至高三书中的基本知识,综合考用) 答:到文库中搜索”高中生物各章复习要点新人教版必修 2 “ 我这还有一个文件,整理的知识点、结论,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复习教案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优化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高三生物组袁庆军2011.1 每一个老师都知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实际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的讲解和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占据着整个教学,教师把教学内容详详细细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只有被动地抄、写、听,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余地,没有反馈,没有校正,教学效果比较差。一轮复习课应该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深化和内化知识为载体,以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教师在过程中适当引导和总结,一定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进行以学生为课堂探索者的教学活动过程。鉴于此,结合我校课改要求,我探索实践了师生互动的“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师指导”高效课堂模式,使学生在现有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课前定时小测: 形式:学生上黑板展示或用小页试卷检查,不提倡采取提问形式 内容:做一道小题或默写公式或者默写上节课课堂笔记等,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而定。 目的:落实上节课听讲的主要知识点或巩固练习典型题 (二)学案导学+分组讨论+学生黑板展示+教师点评指导 (1)学案教学:学案主要有三个环节:小测、专题、综合练习,出题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而定。 学案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不仅要备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定时小测,批改作业、考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情,出适合学生的题目。出题时要注意题目的“精”和“准”。“精”就是不求量多,强调数量适中,学生受能力水平的限制,量多不但没有能力完成,而且对其它知识点造成干扰,得不偿失。“准”就是所选题目应是典型题,重点题,适合学生的高考题,有针对性,不应是难题。 高三一轮复习中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一题多解,相互研讨,精做题,少做题,使学生能在相互探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中“学案”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强化重点,热点,抓住主干知识;三轮复习,在研究高考考纲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最近三年山东理综高考题考查的热点,难点,关注省内外各地高考题,有针对性地出题,包括7个选择题小专题,实验题专题、计算题专题、选修模块专题等和综合练习。 (2)分组讨论: 高三课主要以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为主,不同于新授课,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是要让学生获得更多。主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采取分组学习的办法,学生以学案的形式形成问题,大多数问题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解决。 1.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学习好的学生可在小组内起到榜样作用,激发组内其它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2019届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5)

2019届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5) (生物技术实践) 1.(2018·江苏,31)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下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______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___________灭菌。 (2)取步骤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________(填“25 ℃”“50 ℃”或“80 ℃”)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 (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___________。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的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 (4)步骤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_______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 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______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___,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答案(1)pH 高压蒸汽(湿热) (2)50 ℃(3)a、b、d (4)氧气无30 解析(1)配制培养基时,进行计算、称量、溶解、定容后,需先调节pH再分装到锥形瓶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2)倒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约为50 ℃,冷凝后倒置培养。(3)平板划线时,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和每次划线后都需要进行灼烧灭菌,以免造成杂菌污染,a正确;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表面,否则不能形成正常菌落,b正确;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不同的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蛋白质含量,c错误;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能筛选出其中的耐受菌,获得甲醇高耐受菌株,d正确。(4)酵母是兼性厌氧型真菌,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实验与探究(第二课时) (检测与验证类) 二、重、难点技能归类、整理 1、比色法(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比色法是利用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2、研磨、过滤技术(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 的粗提取) 研磨过程中加入SiO 2提为了研磨充分。色素的提取时加CaCO 3是为了避免色素被破坏,其原因是叶绿体基质呈弱碱性,细胞液呈弱酸性,加入CaCO 3是为了让弱碱性的CaCO 3中和细胞液的弱酸性,使色素分子在叶绿体破裂后仍处于弱碱性环境中,使色素的结构和性质维持稳定。 3、纸层析法(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具体方法:①制样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点样液;④层析,观察实验结果。 4、同位素示踪技术: 用示踪元素标记化合物,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或变化进行追踪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 2和14CO 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转移途径等。 5、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一一碘液 ②还原性糖一一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 ③CO 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 试纸 ⑤O 2——余烬复燃 ⑥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双缩脲试剂 三、实验案例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还原糖 砖红色 脂肪 红色 橘黄色 苏丹Ⅲ染液 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蛋白质紫色方法步骤: ②脂肪的鉴定

③蛋白质的鉴定 2.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原理: 鸟类血液中红细胞有细胞核,细胞核内DNA 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利用DNA 在0.14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蛋白质此时的溶解度高的特点,可使DNA 与蛋白质分离,形成沉淀析出,通过过滤,得到初提取的滤出物DNA 。再利用DNA 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其他物质可溶于酒精的特点,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 实验方法步骤: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目的: 提取细胞核物质:利用细胞吸水破裂,细胞核内物质释放出来,后用纱布过滤取其滤溶解核内DNA :在滤液中加2mol/L 的NaCl 溶液并搅拌,使染色质中DNA 与蛋白质分离, 析出DNA :向烧杯中加蒸馏水并搅拌,由于DNA 溶解度下降而析出白色丝状黏稠DNA 黏稠物再溶解:在烧杯中用2mol/L 的NaCl 溶液溶解DNA 。 滤取DNA 黏稠物:用多层纱布过过滤含DNA 的NaCl 溶液:用两层纱布过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2007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山一中肖建富 高三第一课前的话 ⒈新教材第一年高考如何备考? 5个版本教材:人教版、山东版、江苏版、河北版、北师大版 最重要的一点:备考纲! 教材和资料是学习的素材, 教材有而考纲没有的稍微了解即可, 考纲有而教材无的需要补充。 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上学期,迎接市统考,《走向高考》 第二轮复习:下学期三月下旬完成,迎接市一模 知识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四—六月,查漏补缺,题型精练。 考点主次注意:必修一、二、三,占70% 选修一和选修三,占30% ⒉如何进行高考第一轮复习? 教材+《走向高考》 ⑴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⑵《走向高考》综合总结+应用练习 ⑶找出有关错题,理解它!再次错的记录在错题本上! 复习专题: 第一单元分子与细胞 第二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 第三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四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六单元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 第七单元实验与实验设计 高考命题趋向:P2 突出对能力的考查,特别注重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命题由知识立意变为能力立意。

考查能力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使用恰当的生物学术语,准确阐述生物学事实或方法或概念; ⑵理解图表含义,会用文字、数据、图形等多种形式描述生物学现象; ⑶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高考命题趋向——实验部分:P358 ⒈题型与范围: ⑴基础题:教材实验的原理、程序、现象、结论 ⑵中等题:以新技术为背景设计的实验, 如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转基因育种等 ⑶较难题:设计实验程序、预计结果、分析整理等 ⒉方向: ⑴增加开放性 ⑵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新旧考纲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区别: 旧考纲:知道、识记、理解和应用四个层次; 新考纲:Ⅰ:对所列知识点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第一讲走近细胞 一、考纲分析: 新考纲没有单列《走近细胞》这一章。 相关考纲知识点:(请记在P3标题后) ⑴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知道、识记) ⑵多种多样的细胞(Ⅱ理解和应用) ⑶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二、知识网络分析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⒈生命有哪些特征?⒉Why?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⒊What?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⒋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⒌种类与区别 ●细胞学说的建立⒍内容、建立过程及思考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篇一:年高三生物复习精品教案】 绪论 考纲要求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2.教学难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3.教学疑点:植物也具有应激性吗,有反射活动吗?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物工程方面 绪论生态学方面 目的要求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学习方法 【注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 (一)共同的基础 1.物质(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 2.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二)新陈代谢

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2.实质: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 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应激性 1.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2.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 3.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反应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即使刺激 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 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 决定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例析】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这一现象被称为?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决定含羞草具有这一现象是因为? (四)生长、发育和生殖 1.生长:生物体由小?大结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原因代谢: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2.发育: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成熟个体 3.生殖:成熟个体?产生后代 使种族得以延续。该特征对种族有重要意义,而对生物个体而言 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 (五)遗传和变异 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相对) 2.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绝对) (六)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1.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 2.生物影响环境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三轮复习中,一轮复习历时最长,覆盖面最广,担负着强化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的双重使命,是后两轮复习的基础。我组研讨出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一、回归教材、夯基固本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高考出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认真仔细通读教材,包括注释以及书两侧的小资料、问题、课外读物等等,力求做到不遗漏,把课本的陈述句换成疑问句,设计若干问题来读课文;注意教材中实例的迁移和延伸、实验探究的拓展变化,有的高考题就是对课本中实验的改造,或一个研究性课题的具体化;学会思考课文中的每一个生物学结论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验证;要求学生阅读后把复习课导学案上的知识体系梳理清楚并填写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相关性,把教材前后相关的知识归纳复习,如:在讲解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时,结合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起讲解。在讲“酶作用条件较温和”时把选修教材实验《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联系起来。另外适当选择有助于学生形成感知认识的教学手段(图表、模型、动画等),把知识、知识框架和知识的拓展应用,认真落实到位。 二、明确考向,研析考点 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我们在课前小组备课时,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考试大纲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把握高考的要求和动态,准确掌握考试内容。课堂上强调考纲,明确重难点,建议学生课下科学分配时间,攻克重难点。 针对重难点知识,选择合适的例题课堂练习,在例题精讲过程中指导学生:(1)学会辨别试题指向;(2)学会找出题设中的关键词句;(3)学会分析有效信息、干扰信息、无关信息:(4)学会找出隐含条件,用全已知条件;(5)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6)学会选择最佳答题方案;(7)学会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等,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灵活地运用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创新设计第40页【典例2】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石移 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 正确答案:C 例题讲解: 1、审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酶不改变反应平衡点。尤其强调学生要注意“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即最适pH值),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很多学生没有选出正确答案,就是忽视了这个条件。 2、曲线分析。分析图甲乙横纵坐标意义,与横坐标交点、最高点、转折点意义,曲线变化趋势代表的含义。

高三生物专题训练

2006届木格高中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测试 2006.04.05 考号:姓名: 1.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某同学设计的做法是,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做如下处理:①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号花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 A.①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 B.②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2.为了考察影响腹足类动物在泥质海滩潮间分布的最低限的因素,需要将其迁移到较低的海滩。设计迁移实验时的对照组应该是:①迁移到较低海滩的腹足类动物②较低海滩的所有软体动物③没有经过迁移,留在原地的腹足类动物 ④按同样方法选取保管并放回原地的腹足类动物 A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液 B.无染色体形成 C.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D.显微镜倍率不够 4.向含有DNA 的浓度较高的氯化钠溶液中加人蒸馏水会使( ) A. DNA的溶解度下降 B. DNA 的溶解度上升 C.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 D. DNA和蛋白质充分溶解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中出现的颜色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B.向盛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加人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C.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黄绿色、橙黄色、蓝绿色和黄色 6.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将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将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7.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人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2019届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3).doc

2019届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3) (稳态与调节) 1.(2018·江苏,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

能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解析(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由图中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激素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乙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寒战”有助于增加产热,可使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由图可知,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收缩和皮肤血管收缩,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3)因体温调定点已上调,故高温持续期体温可一直维持在38.5 ℃,这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此阶段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从而使尿量减少。(4)体温下降期,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皮肤分泌汗液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从而增加散热。(5)体温上升期,心率加快,使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但同时外周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从而导致血压轻度升高。

高三生物教师的工作总结

高三生物教师的工作总结 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多想方法,多找出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狠抓基础和落实,加强能力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风林网络小编整理了“高三生物教师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篇一:高三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此我对高三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生物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 2005年高考,我市取得了较好成绩,这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奋力拚搏的结果,其中也有我们上届高三生物教师的贡献,2005年高考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06年高三教学即将全面启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也将随之展开。一轮复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扎扎实实抓好一轮复习是巩固05年高考成果,推进我市06年生物高考成绩的关键。现就06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提出如下建议,供各学校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三.时间安排:至06年3月底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各学校高三生物备课组在新学期开始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教学大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教学大纲,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学生吃透课本,教师吃透教参,这是近两年江苏高考的方向。 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点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尽管高考试题正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化,但基础知识教学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公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要舍得花费时间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强化了“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从中可以体会到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高考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 【主要知识点梳理】 【习题巩固】 1.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e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 H、O、N B.f1、f2、f3……f n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 有多样性 C.①②⑤分别指:糖原、淀粉、蛋白质 D.③和④的单体是核苷酸

2.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到50~65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方法不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3.关于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B.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内膜、外膜和基质,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4.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与其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面内质网上有酶的分布 B.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任何一层都是生物膜 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D.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糖脂和胆固醇等 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膜 B.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要跨过0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 D.乙醇和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6.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 7.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的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呈现蓝色.上述实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豆浆和马铃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B.糖类、蛋白质、淀粉、脂肪 C.淀粉、脂肪、蛋白质、淀粉D.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B.糖原、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都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有机物 C.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终产物 D.在豌豆根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9.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 C、H、0;C、H、O、N;C、H、O、N、P B.葡萄糖、蛋白质、DNA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碱基 10.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1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