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文本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文本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文本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文本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

第6课鸿门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中华文化,哺育着后人。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的成败得失还启示着后人:自古成败多少事,千秋功过后人说。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少时随父司马谈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乎遍及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司马迁耗尽一生心血完成《史记》,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2.背景探寻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函谷关)中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3.文体知识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大约3 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52万余字。“本纪”写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政治事件,“表”是按世代、年、月写成的简明大事记,“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记贵族、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重要的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开我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先河,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群像。鲁迅对其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名言警句

一、文本名句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二、有关项羽的名句

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文白对读

沛公 军霸上,未得 与项羽相见。沛公 左司马曹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

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 王关中,使 子婴为相,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做相,

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珍宝全都占有了。”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败

军!”沛公的军队!”???

沛公: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号称“沛公”。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霸上:地名,在今

陕西西安东。左司马:官名。王(wàn ɡ):称王,动词,省略了介词“于”(在)。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

一带。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天。当时已投降刘邦。有:被动词,被占有。之:复指珍宝。旦日:明日。

?

??飨(xiǎn ɡ):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为(wèi ):介词,替、给。后省宾语“我”(项羽自称)。 当是时,项羽 兵 四十万, 在 新丰鸿门;沛公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

兵 十万, 在 霸上。范增 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

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道:“沛公在山东时,

贪于财货,好 美 姬。今 入 关,财物无 所 取,贪图财货,喜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不掠取任何财物,

妇 女无所幸,此 其 志不在小。吾 令人望 其 气, 皆

也不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我(曾)派人观察他的‘云气’,都呈

为龙 虎,成五 采,此 天子 气也。 急 击勿现出龙虎的形状,五彩斑斓,这是天子的云气啊。赶紧攻打他吧,不要

失!”失去时机!”??? 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说(shuì):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可译作“劝告”。山东:崤山以东,也

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于:介词,表对象。财货:都指钱财,与今义有别。姬(jī):美女。无所:动宾结构,没什么。幸:封建君

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望其气:这是迷信,说是“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云气,会望气的人能够看出来。

???五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天子:皇帝,天帝之子。失:失去时机。 楚 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 善留侯 张良。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

张良是时 从 沛公,项伯乃 夜驰 之 沛公张良这时正跟随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

军, 私 见张良,具 告 以 事,军营,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

欲呼张良与 俱 去,曰:“毋从 俱 死也。”

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说:“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

???

左尹(yǐn ):官名。项伯:名缠,字伯。季父:叔父。素:向来。善:友善、交好。留侯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

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乃:副词,就。之:动词,到。具:副词,全,

???

都。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之”。与:后边省略了宾语“之”(代项伯)。从:跟随,后边省略宾语“之”(代刘邦)。 张良曰:“臣为韩 王送 沛公,沛公今事有急,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到这里),沛公如今有急难,

亡 去 不 义, 不 可 不 语。” 良 乃

我逃离了他,是不守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于是

入, 具 告 沛公。进入(中军帐),把全部情况告诉了沛公。???

臣:张良对项伯称臣。称臣,表谦。为(wèi ): 替。张良本是韩国人,后跟随刘邦。为韩王送沛公:张良

曾劝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后来张良就做了韩王的申

徒(相当于国相)。刘邦从洛阳南行,张良率兵随之。刘邦让

韩王成留守,自己就同张良西入武关。这里张良托辞说“为韩

王送沛公”,是向项伯表示他和刘邦的关系。急:形容词作名词,急难。义:合宜的道德行为及道理,封建道德观念之一。

???语(yù):告诉。沛公大 惊, 曰:“为之奈 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沛公大吃一惊,说:“这怎么办呢?”张良说:“谁替大王

为此 计 者?” 曰:“鲰 生 说 我曰:‘距 关,献闭关这条计策的?”沛公说:“有个浅陋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

毋 内 诸 侯,秦地 可 尽 王也。’ 故听 之。”

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所以听了他的。”

???

为之奈何:怎样对付这件事。奈何,如何、怎样。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wèi ),介词,替。第二个为(wéi ),

动词,献,出。者,句末语助词,表疑问语气。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诸侯”的计策。鲰(zōu )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距:通“拒”,把守的意思。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内,通“纳”,接纳。诸侯,指其他

???率兵攻秦的人。尽:全部。王(wàn ɡ):称王,统治。 良 曰: “料大王 士卒足以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

当项王 乎?” 沛公 默 然,曰:“固 不如也。

跟项王抗衡吗?”沛公沉默了一会,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

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

不敢背项王 也。” 沛公曰:“君安与 项 伯有 故?”

不敢违背项王(意旨)的。”沛公说:“你怎么跟项伯有交情呢?”

张良曰:“秦 时 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 活

张良说:“秦朝的时候,他与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活了

之;今事有急, 故幸 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 长?”

他;如今有急难,幸亏他来告诉我。”沛公说:“你跟他谁大谁小?”

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 得 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对待兄 事 之。”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料:估计。当(dān ɡ):对等,比得上。往:到……去。谓:告诉,后边不直

接接引语,这一点与“曰”不同。安:疑问副词,怎么。故:旧交。游:在这里指交往。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幸:幸亏,幸而。孰与:文言惯用格式,即“跟……比,谁……”。少长:偏义复词,义在“长”。呼入:即“呼之

???入”。兄:名词作状语,表对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侍奉。张良出, 要张良出去,邀请

项伯。 项伯即入 见沛公。沛公奉 卮 酒为 寿,项伯。项伯就进来见沛公。沛公捧上一杯酒,祝项伯

约 为 婚 姻,曰:“吾入关, 秋

健康,(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入关后,财物丝

毫不敢有所 近, 籍 吏 民,封 府库,而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等

待 将军。 所以遣 将 守 关 者, 备

待项将军来(处理)。之所以派军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日夜 望将军 至,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故。我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

岂 敢反 乎!愿伯 具 言 臣之不敢倍 德 也。”

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向项王)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的。”

??? 要:通“邀”,邀请。奉:献,进。卮(zhī):酒器。为寿:即“为之

寿”。寿,动词,特指敬酒或赠礼物向人祝健康。敬酒时献祝

颂之词都可叫“寿”。约:约定。为:结为。婚姻:亲(qìn ɡ)家,

女方父亲叫婚,男方父亲叫姻。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

比喻细小的东西。有所:动宾结构,有什么。近:接触、沾染。

籍:簿籍,即今天的户口册。在这里用作动词,给……登记户

口。府库:这里指财物仓库。所以:表原因的固定格式,译为

“……的原因”。者:表提顿的语气词,用在因果复句中的原因

分句之后,常与“所以”配合,构成“所以……者”的格式,表示提

起下文和句间停顿。盗:这里指农民起义队伍。之:结构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出入:偏义复词,意在“入”。非常:意外的

变故。伯:项伯的字,刘邦称项伯的字,表尊敬,自称臣,表谦称。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倍:通“背”。项伯许 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

项伯答应了,对沛公说:“明天不可不早些亲自来

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 夜 去,

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

至 军 中,具 以沛公言 报 项王。因 言 曰:“沛公不

回到自己军营后,将刘邦的话全都转告项王。趁机说道:“沛公不

先破 关中,公岂 敢入 乎? 今人 有大功 而击 之,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入关呢?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却去进攻他,

不 义也。不如因 善 遇 之。”项王

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他来拜会时好好款待他。”项王

许诺。答应了。??????

蚤:通“早”。谢:道歉。因:趁着。公:尊称项羽。敢:能。善:好好地。遇:款待。

沛公旦日 从 百余 骑来见 项王,至 鸿门,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到了鸿门,

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 战 河 北,臣 战

道歉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

河 南,然不 自 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 复 见河以南作战,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

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 言,令将军与臣 有 郤。”

次见到您。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使您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 之。不然,

项王说:“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

籍何以 至 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与饮。

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王当天就留沛公一道喝酒。

??? 从:使动词,使……跟从。戮(lù)力:合力。河北、河南: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意:料想。郤:通“隙”,隔阂,嫌怨。

言之:之,音节助词无义。籍:项羽的名,对人自称名,表谦恭。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

???置。因:于是,就。与饮:即“与之饮”。 项王、项伯东向 坐;亚父 南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 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 西向 侍。南坐,——亚父就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

??东向、南向、北向、西向:即向东、向南、向北、向西。东向为主座,余类推。侍:这里是陪坐的意思。 范增 数 目项王, 举 所 佩 玉玦以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接连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

示 之 者三, 项王 默然 不 应。范增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却)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

起,出, 召 项庄,谓 曰:“君王为人不 忍。若入前起身,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

为 寿,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沛公 于 坐,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借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

杀之。不 者,若 属 皆 且 为所 虏!”杀掉他。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将来都将为他所俘虏!”

??? 数(shuò):多次。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玉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

要下决心杀刘邦。者:句中语气助词,表提顿。召:喊到

眼前。项庄:项羽的堂弟。若:同“汝”,你。前:方位名词

作动词,上前。以剑舞:用剑舞。因:趁便。坐:通“座”。不:通“否”。属:类,用在人称代词后表复数。且:将要。

???为所虏:即

“为之所虏”。 庄则 入为 寿。 寿 毕,曰:“君王与项庄于是进去祝酒。祝过酒,说:“君王跟 沛公 饮, 军中无以 为 乐 ,请 以剑 舞。”沛公一起喝酒,军中没有什么用来娱乐的,让我来舞剑吧。”

项王曰:“诺。”项庄拔 剑 起舞。项伯亦拔剑 起舞,常

项王说:“好。”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剑舞起来,时时

以 身 翼 蔽 沛公,庄 不 得击。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得手。

????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请:请允许我,动词。翼:像翅膀一样。 于是张良至 军门 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

于是张良赶往军营门口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

如?” 良曰:“甚 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

么样?”张良说:“危急得很!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

公也。”哙 曰:“此 迫 矣!臣请 入,与之同

是针对沛公。”樊哙说:“这太紧迫了!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

命。”哙 即带剑 拥 盾 入军 门。生共死。”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了军营大门。???

樊哙(kuài ):刘邦的部下。 ???请:副词,谦语。与之同命:跟他同生共死。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之,指刘邦。交 戟之交叉举戟的

卫士欲 止不 内。樊哙侧其 盾 以撞,卫士仆卫兵想拦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他的盾一撞,卫兵们

地。哙 遂 入,披 帷 西向立,跌倒在地。樊哙终于进了中军帐,揭开帷幕,向西站定,

瞋 目 视项王,头发上 指,目眦 尽 裂。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竖起来,眼眶都快裂开了。

???

交戟之卫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止:使动词,使……止。后面省略宾语“之”。披帷:掀开帷幕。

???瞋(chēn )目:瞪眼。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目眦(zì):眼眶。项王 按 剑 而 跽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问 曰:“客何为 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道:“来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 卮 酒。

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杯酒。”于是(有人)给了他一大杯酒。

哙 拜 谢, 起, 立而 饮 之。 项王曰:“ 赐之

樊哙下拜称谢后,起身,站着一饮而尽。项王说:“赏给他

彘肩。”则与 一生 彘肩。樊哙覆其盾猪腿。”于是(有人)送给他一只生猪腿。樊哙(先)把

于地, 加 彘 肩 上,拔剑 切而啖之。

盾牌扣在地上,(再)把猪腿放在它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吃。

???

按剑而跽(jì):握着剑,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何为者:干什么 的人。参乘(shèn ɡ):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

卫的人。斗卮:大酒杯。彘(zhì)肩:猪的前腿。覆:翻过来。

???加彘肩上:把猪腿放(在盾)上。啖(dàn ):吃。项王曰:“壮士!能复饮 乎?”樊哙项王说:“壮士!能再喝酒吗?”樊哙

曰:“臣 死 且不 避, 卮酒安 足 辞!夫秦王说:“我连死尚且都不畏避,一杯酒哪里用得着推辞!秦王有

有 虎狼之心,杀人如 不能 举,刑人 如恐不 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

胜,天 下 皆 叛之。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

且:语气副词,尚且。足:值得。夫:发语 ???词,无义。刑:名词活用为动词,以刀割刺。举、胜(shēn ɡ):都有“尽”的意思。怀王 与 诸楚怀王曾跟各路

将 约曰:‘先 破 秦 入咸阳 者 王 之。’今将军约定:‘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封他做关中王。’如

沛公 先 破秦 入咸阳,毫 毛 不 敢有所今沛公最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去碰

近, 封闭宫 室, 还军 霸上,以待大王

一碰,(又)把皇宫封闭起来,(然后)将部队带回霸上,等待大王

来。故 遣 将守关者, 备他盗出入与

到来。特意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

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 有 封 侯 之

意外事故。(沛公)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您)没有

赏, 而 听 细 说,欲诛 有功之人,此亡给他封侯的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不

秦 之 续 耳。 窃 为大王不 取 也!”过是走秦国灭亡的老路子罢了。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

???

怀王:名心,是战国时楚怀王之孙。项梁起兵,立他为王,也称楚怀王,破秦后,项羽尊他为义帝,后来项羽

又令人把他杀了。王(wàn ɡ)之:做关中王。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还(huán ):返回。故:特意。细说:小人

?

??的谗言。亡秦之续: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意思是蹈秦朝灭亡的覆辙。耳:“而已”的合音,罢了。为:动词,认为。 项王 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 良 坐。项王一时无话可答,说:“坐下。”樊哙挨着张良坐了下来。

坐须 臾,沛公起 如厕,因 招樊哙 出。坐了一会,沛公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也叫了出去。

????

??有以:有什么可以用来。以,介词,用来。须臾:一会儿。如:往。 沛公 已 出,项王使都尉陈平 召 沛公。沛公沛公出去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召回沛公。沛公

曰:“今者 出, 未 辞 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

说:“现在是出来了,可还没有告辞,这怎么办?”樊哙说:“干

行 不 顾细谨, 大礼不辞 小 让。如今人方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

为刀 俎,我 为鱼 肉,何 辞 为?”于是遂 去。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说完就离开了。

???

陈平:原为项羽的部下,后来为刘邦的谋士,官至丞相。大行(xín ɡ):大的事业。谨:行为。大礼:大的礼节。辞:争, ?

??计较。让:谦让,礼貌。方为:正是。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何:疑问副词,为什么。为:句末语气助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乃令 张良 留 谢。良问曰:“大王来何 操?”(沛公)于是叫张良留下辞谢。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

曰:“我持 白璧一双, 欲献项王,

(礼品)?”沛公说:“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会 其 怒,不敢献。公为我一对玉杯,打算给亚父。正碰上他们生气,不敢献。你替我

献 之。”张良曰:“谨 诺。”献给他们吧。”张良说:“一定遵命。”???

操:拿,这里是携带。何操: ?

??即“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与:给。玉斗:玉杯。会:副词,恰巧。谨:表恭敬语气的副词。 当是时,项王军 在 鸿门下,沛公军 在 霸上,这时候,项羽的部队驻扎在鸿门下,沛公的部队驻扎在霸上,

相去四十里。沛公则 置 车 骑,脱身独骑,

(两军)相距四十里。沛公就丢下车马、随从,独自骑马,

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 盾步走,

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个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跟随),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 张良曰:“从此

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走。沛公(临走)对张良说:“从这

道 至吾 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我 至军 中,公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路。估计我回到军营后,你乃 入。”再进去(辞谢)。”????

??置:放弃,丢下。道:取道。间(jiàn ):名词作状语,从小道。度(duó):估计。乃:才。 沛公已 去,间 至军 中。张良 入 谢,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谢罪,

曰:“沛公不胜 杯杓,不能 辞。谨使臣良奉白璧

说:“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

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 大将军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足下,一对玉杯,敬献给范大将军

足下。”项王曰:“沛公 安在?”良 曰:“闻大王有意督

足下。”项王问:“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您有责备

过之, 脱身 独 去, 已 至 军 矣。”

他的意思,已抽身独自离去,(这会儿)已经回到军营了。”

???

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杓,酒器。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奉:义同“捧”,引申为献。 ?

??安在:即“在安”。督过:责备。项王则受 璧,置之坐 上。亚父项王就收了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 受 玉斗,置 之地,拔 剑撞 而破之,曰:“唉!竖 子接过玉杯,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把它砸碎,说:“唉!这小子

不足 与 谋! 夺 项王天下者 必沛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

公也。吾 属 今 为 之 虏矣!”沛公。我们这些人都将会成为他的俘虏!”???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 ?

??于“小子”,这里指项羽。与谋:即“与之谋”。今:时间副词,将。为:被。 沛公 至 军,立 诛杀 曹无伤。沛公回到军营,立即将曹无伤处死。????

??立:立即。诛杀:杀死。 深度阅读

情节·人物·语言

——《史记·鸿门宴》赏析

1.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在情节的设计上,司马迁善于安排故事发展的一张一弛,使故事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首先是宴前造势,项羽的咄咄逼人和刘邦的惊慌虚伪,一开始就把双方推向矛盾的浪尖。形势急转而下,由起义军与秦王朝之间的斗争转为项刘之间争夺天下的斗争。项强刘弱,外有范增极力怂恿,内有曹无伤告密,刘邦虽有防备,却根本无力抵挡挟势而来的项羽大军,情势危急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紧张的当口,项伯感念旧恩,欲救张良,反而被张良引见给刘邦,替刘邦缓解了危机。这是故事由张到弛的一个回合,也留下悬念:项伯能说服项羽打消进攻刘邦的计划吗?宴会斗争,表面上的平静和暗中的较量平行交错,下决心要杀掉刘邦的范增,使宴会气氛再趋紧张。项伯拔剑与项庄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使气氛更趋严峻。情节进一步趋向高潮,紧张而生动的场面波涛汹涌,骤起狂澜。刘邦此时即便有项伯的袒护,但若项庄的剑“误杀”了他,恐怕项羽也不会为他而伤自家人的和气,更何况项羽至此还没有完全相信他。项庄舞剑是范增的主意,却是项羽同意的,也许项羽不好意思背弃承诺,也想借机让别人杀了他呢。看来依赖于别人,自己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樊哙撞倒守门卫士,闯宴怒视项羽,项羽“按剑而跽”,使紧张的气氛达到高潮。如果项羽发怒,如果项羽身边的人与樊哙动起手来,或者项羽拔剑冲向樊哙,鸿门宴不止会演变成流血冲突,更可能会改变历史。但故事在高潮中回落了,项羽不怪樊哙,反而英雄相惜称其为壮士,赐酒赐座,让紧张的气氛逐步下缓。坐不安席的刘邦趁机托辞离宴,紧急策划脱身之计都没引起项羽的怀疑,等到刘邦轻骑简从,抄小路回营,张良代表刘邦献礼,项羽相信刘邦正如张良所说,所以“受璧,置之坐上”。宴会结束,刘项冲突转为平缓,刘邦暂时听命于项羽,接受项羽的分封,去做汉王。整个宴会,作者善于抓住事件突出的方面,张弛有度,波澜起伏,对宴会的场景着墨不多,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

《史记·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饱满,生动鲜明,不仅得力于司马迁对材料的取舍和安排,而且也得力于他使用了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鸿门宴中,繁琐礼仪,推杯换盏都舍去不写,而专抓住范增的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宴,刘邦私逃几个环节加以渲染,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和弱点,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在鸿门宴中,盖世英雄项羽的表现坦率而少谋略,既没有巨鹿之战的豪气,也缺少后来垓下被围,乌江自刎时的悲壮,显得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3.通俗而凝练的语言特色

《鸿门宴》的语言也富有特色。从叙述语言来说,言简意赅,使用当时通俗的书面语言,就是今人读起来也不十分费劲,比较容易读懂。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寥寥几笔,就展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时挥毫泼墨,极尽渲染之能,大气磅礴,声势撼天动地。比如鸿门宴的席次安排:“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中国先秦礼仪,宴会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刘邦是客人,中国传统礼仪,客人都是被让在最尊贵的席位的,而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这个细节之所以写得这么详细,除了人们如睹其中场面外,重要的是它表现出双方力

量的悬殊,反映了项羽的自高自大及刘邦的委曲求全。再比如樊哙出场,“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寥寥几笔,就把樊哙忠心刘邦,挺身救主,临危不惧,勇猛异常的个性突出表现出来。

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非常中肯的。在写作方法、文章风格等方面,自汉以来的许多作家作品都从《史记》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史记》的人物传记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简练生动,绘声绘色,千百年来在人民中间流传,为广大人民所熟悉,这都为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鸿门宴》就是《史记》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之一。

(1)题目“错位”含义是什么?类文品悟

错位

①太史公的一管狼毫,让项羽悲剧英雄的形象永垂青史,“力能扛鼎”的力气,“彼可取而代之也”的气魄,还有那垓下之刎的悲壮!命运像是开了个玩笑,铸造了这悲壮的错误,然而真正错误的不是人生本身,而是人生的定位!

②在群雄逐鹿之时,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以一当十,成就霸业,诸侯作壁上观因受惊惧而膝行臣服;在壮志踌躇之时,却四面楚歌,惜别美人,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2)作者给项羽的人生定位是什么?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再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拔剑自刎而终为鬼雄。

③历史的记忆中,古老的墨迹中沉淀着“英雄”二字,然而抹不去的却是英雄前面的悲壮,挥之不去的是震撼人心(3)鸿门宴上,为什么说是“演绎了一场错位的戏剧,铸成了错位的人生”?的悲剧结局。读史使人明智。尽观其一生,若以巨鹿之战为高峰,垓下之围为低谷,那么鸿门宴应是转折点。也正是在鸿门宴上,演绎了一场错位的戏剧,铸成了错位的人生。

④想当年,刘邦称王心切,“距关,毋内诸侯”,这留给了霸王兴兵讨伐的理由。然而面对即将来临的大军压境,阅历丰富的刘邦马上以弱者的姿态,在鸿门宴上美言自保“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这话的确动人。而霸王年仅27岁,意气风发,见白发英雄潦倒低下如此,尽释前嫌,并揪出了小人曹无伤,对于亚父范增的示意更是置之不理。为君谋霸业本是范增的本分,但是“君王为人不忍”,他只好让项庄舞剑。

⑤当是时,琴急弦紧,刀光剑影,龙虎奔腾,一击一挡,或自得或自危。然而,项王端坐其中,真可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他漠然得像一个旁观者。何况自古英雄相惜,所以当他见到樊哙这粗犷豪放的勇士时,更是艳羡不已,因为从樊哙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进而赏酒赐座,使刘邦有机会脱身而去。也正是如此的襟怀令其谋士忍无可忍,大骂“竖子(4)画线

句子中认为“仁者”“惜才者”“心胸博大”不是王者应该有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不足与谋”。整个宴会,项羽是一个仁者,惜才者,心胸博大,他的这些做法本身并没有错,再加上他的勇猛善战,至死他都是英雄,是勇士,是壮士!然而这样的评价是不是有失历史的公允?历史中他是位王者而不是勇士!鸿门宴上他把自己当成勇士,给了自己一个错误的位置。但是他要对江东父老负责,要建立一个帝国,就必须知才善用!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他少主帅之谋,乏果敢之略,更不用才甚至嫉才!正是这定位的错误使他的人生偏离了轨道,逐走了忠心的谋士,垓下自刎。他不是勾践,不是魏武帝,更不是一个真正的对百姓负责的王者。

⑥是错位,是错误的定位,让一份自然朴素的生命被咀嚼到百味丛生!

诗词赏析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问题小思:

这两首诗对项羽乌江自刎持怎样的态度?

答:

点击素材

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

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咸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

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取其首级。

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沛公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自己的主公,把自己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杀了也罢。项

羽的揭发,恰恰是项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

运用方向“诚信”“英雄”“心计”“性格”“换个角度看问题”等。

运用示例

对项羽,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项羽在《鸿门宴》中因遵守承诺不杀刘邦,这既是性格使然,也是诚信的体现,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自己的真英雄形象。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他们重大义、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

附“文外悦读”——问题提示

类文品悟(1)定错了人生的位置。(2)悲剧英雄。(3)①丧失了有力的形势,被刘邦的假象迷惑,泄露了内线的姓名,放弃了谋士忠谏,把给自己定位为仁者、勇士。②从历史角度看:项羽少主帅之谋,乏果断之略,不用人才甚至嫉妒人才,不具备真正王者应有的条件。(4)说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诗词赏析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再回江东招兵买马,定能东山再起。对项羽的惜叹之意溢于言表。王安石则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难以挽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