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The datong word Cultural Media Co., Ltd? 文化传媒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的良知是文明的根基,我们的一切精神果实和智慧花朵,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的。今天,在经济与科技空前发展,生活日趋富裕的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令人忧虑的问题就是道德危机,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指出一条路径:人类要在21世纪美好的生活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汲取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来实施人格教育,培养普遍的伦理道德。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环境、氛围、气味等等一切细微的感知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世界观,而同时孩子超强的感悟能力又往往被家长或老师所忽略,总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认为孩子太小,他们不懂。其实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比大人强很多倍,他们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方式更无邪更接近于生命的本源。

俗话说的好“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就是说人在3-8岁的

幼儿时期,是形成一个人性品格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毋庸质疑,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使他终身难忘。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实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等,无一不打上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对孩子从小灌输一些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我认为并不过时,恰恰相反,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好如一剂镇静剂,能让人以平静而自信的心态来看待当今社会。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困难和坎坷。

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品行、礼仪、道德、气质、风度等各方面的塑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幼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引起重视的事情.特别是对人生起步阶段的幼儿而言,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1)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理解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我们民族本身。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人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持续拓展,“地球村”越来越“小”。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地球村”的合作与竞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真切把握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较之把握诸如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之类体质特征要困难得多。不过,任何民族,其文化形态即使纷繁多彩,但都能够寻觅到该民族文化的主色调、主旋律。唯其如此,才有英国人绅士风度说,德国人精确高效率说;美国人自由开放说,日本人善采异邦说,等等。我们之所以能够从芸芸众生中大致辨识各民族的特征,是因为每一个民族内部,固然存有着繁复多样的阶级、阶层、集团、党派及个人教养和性格的差别,但同时也深藏着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便是所谓民族精神。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我们理解自己,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可靠途径。 第二,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我们当前的国情。跨世纪一代中国人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这个千秋伟业的理解前提是切实认清中国的国情。国情不是空洞物,其实质就是文化的历史及其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水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数千年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同时也带来因袭的重负。外来资本主义文化的积极因素,我们吸取得还很不充分,但其负面影响已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忧虑。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今日中国的影响,总结我们走过的道路,是认清国情的必要工作。 第三,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影响中国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传统。传统是社会的一种生存机制和创造机制。借助于它,历史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社会的精神成就和物质成就才得以保存和实现。正因为如此,文化传统并非仅滞留于博物馆的陈列品和图书馆的线装书之间,它还活跃在今人和未来人的实践当中,并在这种实践中持续改变自己。每一个有志于为民族的未来贡献心智和汗水的中国人,都应该努力熟悉传统,分析传统,变革传统,而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培育这种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的最好课堂之一。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The datong word Cultural Media Co., Ltd? 文化传媒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的良知是文明的根基,我们的一切精神果实和智慧花朵,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的。今天,在经济与科技空前发展,生活日趋富裕的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令人忧虑的问题就是道德危机,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指出一条路径:人类要在21世纪美好的生活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汲取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来实施人格教育,培养普遍的伦理道德。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环境、氛围、气味等等一切细微的感知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世界观,而同时孩子超强的感悟能力又往往被家长或老师所忽略,总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认为孩子太小,他们不懂。其实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比大人强很多倍,他们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方式更无邪更接近于生命的本源。 俗话说的好“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就是说人在3-8岁的

幼儿时期,是形成一个人性品格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毋庸质疑,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使他终身难忘。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实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等,无一不打上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对孩子从小灌输一些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我认为并不过时,恰恰相反,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好如一剂镇静剂,能让人以平静而自信的心态来看待当今社会。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困难和坎坷。 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品行、礼仪、道德、气质、风度等各方面的塑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幼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引起重视的事情.特别是对人生起步阶段的幼儿而言,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说明报告

德源小学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的说明报告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校活动开展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成立了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组长李友梅,副组长周娜,成员为全体行政。 (二)活动实施要求及开展情况汇报 学校通过定内容、定要求、定负责人、定检查时间、纳入学校评价等方式,全面推进经典诵读、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项目,具体做法如下: 1.每天一次“经典诵读”。 (1)诵读内容: 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中华成语千字文》、五年级《大学》、六年级《论语》。 (2)诵读要求: 一准备:值班老师组织学生每天学习一定的内容,提前将当天学习内容书写在黑板边角(黑板上要求有三天的内容:昨天、今天、明天,便于每节课前诵读一次)。 二学习:老师为学生正音、释义、解疑,或结合实际讲解,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三练习:采取跟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对读——站着全年级齐读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 四巩固:每天语文课预备铃响,各班安排学生诵读当天昨天、今天两天的内容,或是指导上台背诵。此项活动可以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管理。 (3)诵读时间及负责人安排:上期:每天第一节课前设置10分钟的诵读课(铃声提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由语文教师负责管理;下期每天早读课前设置10分钟的诵读课(铃声提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由科任教师负责管理。 (4)督查评价: 分单、双周分别由值日行政和周娜老师督查德雅楼诵读情况;单周、双周分别由周娜和值日行政督查德馨楼诵读情况。

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钱相街道基础教育管理办公室郭大江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例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廉洁奉公,重民爱民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 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下面本人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同仁指教。 一、传统文化重视启蒙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优良传统,启蒙教育思想极为丰富。继承这一笔可贵的遗产,对现阶段我们中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孩子不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如朱熹强调,在孩子知识、性情未定时,要及早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这样方能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效果。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会借口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进行的错误观念,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含义不言而喻。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只有“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这些传统文化都说明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孔子的一生为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珍贵遗产,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认为如果择邻不到风俗仁厚的地方去,就非明智之举。“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注重环境对孩子品德形成作用的典范。注重养成的思想,启迪我们在中小学生道德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教化与践行的统一。少年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可塑性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因而品德蒙养教育决不宜简单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而要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并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从行为的养成着眼,从生活常规、日常小事入手,进行指导,逐渐反复强化,形成习惯,进而促成孩子良好品德“雏形”的建构。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字:大学生传统文化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调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都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如果是外国人那就另当别论了。。),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大学生若能够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前途之路更加平坦。 (二)传统文化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 传统哲学重视调解人际关系,推崇以诚待人,孜孜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营造安定的局面有积极作用。所谓“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都是推崇“忠恕之道”,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其中“释”(即佛)、“道”都属于宗教文化,其繁荣发展都与河南息息相关。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被奉为鼻祖的老子李聃是河南鹿邑人。登封中岳庙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济源的王屋山为道教“十二洞天”之一,是唐代著名道长司马承祯携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地方.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就在河南洛阳。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推动佛教信仰大众化的净土宗祖庭就在开封相国寺。标志着佛教文化中国化初步完成的“禅宗”,其祖庭就在嵩山少林寺。在佛教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鼎鼎大名的玄奘法师,是河南偃师人,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也在登封嵩山脚下. 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并且日益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设立孔子学院、兴起汉语热就是明证)。人们正在研究,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惟独中华文明得以五千年不断地延续下来。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为祖国文化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浅薄。作为教育者,如何让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尤其是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在青少年心中形成积淀,去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有一段明确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见党和政府已经把传统文化列入了中小学课程范围,不是可有可无、可缓可急之事,而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富创造性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极其丰富,诸如文、史、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和极深的内涵.作为中小学课程,我们只能因地制宜,除正式课程外,有选择地开展一些活动课和选修课来进行这项开发工作。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精髓,在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语文课本身的主要任务是字、词、句、读、写、练,如要更好地涉及传统技艺,则还需语文活动课和艺术选修课来承担。 从艺术选修的角度,大家首选了剪纸欣赏和创作的学习。剪纸艺术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最普遍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所用的工具和材料简单而普遍,表达的形象简练而生动,极富装饰效果。它取材广泛,如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令人喜爱的动植物、富有喜庆寓意的题材和戏曲人物、传说故事等。这些题材生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古诗词欣赏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古诗词欣赏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 古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揭示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人类,只不过是万物之灵而已,但毕竟是大自然的一个分子,应归属于大自然。美丽的大自然不仅生长了万物,哺育了人类,而且是人类思想和智慧之源。在古代,大自然是神秘的,是让人敬畏的。可是,伴随着古代文明的消逝,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当代的人们越来越轻视和脱离大自然,而且多数人总是作为大自然的局外人,傲视和破坏大自然。于是大自然被破坏,美好的山山水水不复存在,多数人与大自然的感情亦显得陌生,而无归宿感。特别是当代中学生,包括农村中学生,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加上当代教育课堂的封闭性,试问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有多少学生见过类似如诗如画的美景呢?即使能联想,亦只是海市蜃楼而已,无法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谁还会爱护大自然,谁还会敬畏大自然,以至最终让自己丧失了大自然的纯朴和灵性,甚至导致乡土情结的丧失,让自己成为思想和精神上无归宿的流浪汉。同时,因为丧失美的具体体会,丧失对美的抽象感悟,语文课堂的美育功能亦容易丢失。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难度亦加大了。因此,利用传统文化中描写美丽大自然的相关篇目对中学生进行爱山爱水的教育,有其独特的时代意义。 就现在高中语文课本而言,有将近20篇古诗词和散文涉及到对大自然的描写,或讴歌山水,或抒发作者感情。其景壮美绮丽险峻,读了让人流连忘返。这些作品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是对大自然的亲近,是与大自然的和谐,利用山水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可见其意义深远。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大然的美 当代中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在生活中无法体会大自然的美,因此通过课文去感悟、去联想、去品味大自然的魅力,不失为一种对学生热爱山水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清水急流,多么美丽的山水;万木欣欣,泉水涓涓,初春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怎不让人羡慕;晚霞与野鸭共翔,秋水与蓝天一色,意境深邃,美景引人入胜。滚滚长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雄浑,更显作者的万丈豪情;清风徐来是多么让人心旷神怡;风光秀丽的边远小城,谁不羡慕不向往?这种感悟和想象,似是乌托邦式的,但却是现实的,让这种美深深根植于学生心灵,并去体味大自然的魅力,最终热爱山水,对大自然敬畏,并回归大自然。 (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给学生大语文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山水文化教学,更易把学生引出学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去亲身体验大自然之美。通过

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题目: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姓名(学号):王雁(120307Z147) 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外国语学院2010级商务英语 (职师)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2012年11月25日

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阐述了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二、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首先,从层面来看,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一方面,许多影视、小说在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的是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另一方面,在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大学生很难有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一方面,日益商品经济化的今天,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更注重的是快捷的实用性,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养,致使许多大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误区,有些高校虽然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大多是照本宣科,这使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发挥主动性,加之有些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理论水平不高,且没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是片面地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授,忽略对传统文化的内化,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者,从学生个体层面来看,学生对待相关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社会大的影响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很多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

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说明报告

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的说明报告 我校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对学行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具体措施: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 二、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拔河、跳绳等活动陆续的开展,并举办了趣味运动会,还给成绩优异的学生颁发了奖品。 三、加强传统经典诵读教育。利用每天晨读等时间,以《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千字文》、《论语》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进行读书交流、撰写心得、举办主题班会。

四、开展“戏曲进校园”课程。弘扬和传承我国的国粹,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开展“汉字书听写比赛”,推进汉字规范化书写。 六、开展“学经典、写人生”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寓教于赛,以赛促学,同时遴选优秀作品,相互文流。 七、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同时利用教室墙壁、橱窗等宣传窗口,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张贴和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图像、名言警句、诗词歌赋。 取得成效: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了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的实践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缔造了和谐校园,带动和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优质校园。

小学关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及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说明报告

小学关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及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 说明报告 学校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文化在培育校园精神,涵养学生身心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体系,大力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学校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阵地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内化为师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格,精神气质,成效显著。现将我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 1.学校在教学楼旁开辟20平米的”校园种植园”,”种植园”提供各年级学生进行种植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管理,和同学一起发现、一起探究,重视种植的实践过程。 2.组织安排学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到科技馆参观学习,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家长陪同参观,既培养了同学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又增强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3.开展“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体育活动。 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红领巾小书虫”活动,培养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 2.弘扬民族文化,展现国粹艺术、感受戏曲风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市艺术团的演员们为小学全体师生表演了经典戏曲选段,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演员们还给同学们介绍了很多戏曲小知识。 三、取得的成效 一年来我校的校园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丰富,成果丰硕,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容逐步深化拓展,校园人文环境持续有效改善,师生人文素养显著提高,有力助推了我校文明校园的创建。

传统文化说明报告

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深化广大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进广大师生爱党、爱国情感,尊重中华传统,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二、活动目标 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三、活动要求 (一)开展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充分运用校园宣传阵地和网络载体宣传“我国的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节日来历、传统习俗和风土特色,引导学生继承传统,弘扬文化。 (二)借助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诗词大赛、书法、绘画、传统文化大搜索比赛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丰富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学生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各负其责、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运用校报、橱窗、广播等阵地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大队部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三)家校结合,挖掘和整理家谱、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 (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主题内容,建立优良传统传承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礼敬守护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法治环境。 (五)党员干部发挥先进模范的表率,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好家风好家训开展说明报告

说明报告 III-11-① 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 家风、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家规,是一个家庭或民族的传统风尚;家风、家训也是一个家族代代传承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质内涵,临沂河东工业园实验学校开展了寻找家风、家训,家风家训伴我成长的活动,这次开展的“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收集家教故事,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活动,使同学们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学生们从各自家中挖掘、总结优秀家风、家训,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我校全体师生在以高向国校长为首的行政领导的带领下,特别成立“家风家训伴我行”,收集家教故事,学习优秀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领导小组,深入贯彻上级各项活动的通知精神,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在全校深入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学校通过高向国校长和辅导员在国旗下讲话,开展主题班会,收集家教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奋发向上,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了解、弘扬和践行家风校训。她们分别讲述了有关“家风、家训”的故事,让大广师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并且让广大师生明确我们需要的家风是: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等。注重道德自律的家庭成员,才能够在家庭中享有威信,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有了良好的家风,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和谐。各年级还利用班会课,开展“家风正国风清”、“我的班级我的家”、“我的家风”、“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班会课的开展,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共同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班队会课上,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你说你的家风,我说我的家训,有的同学还对自家的家风、家训做了具体的说明。有的同学说:“我家的家风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有的同学说“我家的家风是孝敬老人,关心他人”;还有的说:“我家的家风是勤俭节约”。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争相展示、分享这些优秀的家风家训、家教故事;会后,一起整合将它们誊写或打印出来,在班级学习园地张贴展出。同学们一致表示:今后将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家风、家训。组织学生开展家训、家教故事收集。由学生抄写整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家训或写父母等长辈对自己在家庭教育的各种经历和故事,传承文明家风、校训,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家风家训传统文化,培育了文明家教新风尚,在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钱相街道基础教育管理办公室郭大江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例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廉洁奉公,重民爱民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 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下面本人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同仁指教。 一、传统文化重视启蒙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优良传统,启蒙教育思想极为丰富。继承这一笔可贵的遗产,对现阶段我们中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孩子不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如朱熹强调,在孩子知识、性情未定时,要及早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这样方能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效果。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会借口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进行的错误观念,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含义不言而喻。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只有“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这些传统文化都说明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孔子的一生为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珍贵遗产,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认为如果择邻不到风俗仁厚的地方去,就非明智之举。“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注重环境对孩子品德形成作用的典范。注重养成的思想,启迪我们在中小学生道德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教化与践行的统一。少年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可塑性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因而品德蒙养教育决不宜简单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而要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并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从行为的养成着眼,从生活常规、日常小事入手,进行指导,逐渐反复强化,形成习惯,进而促成孩子良好品德“雏形”的建构。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应贯穿当代青少年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的介绍,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阐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少年文化认同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精神缺失的现状,而这样的一种缺失所影响到的又不仅仅是年轻的一代,而是整个社会。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沦丧也罢缺失也罢,归根结底还是文化认同和归属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能使我们重树民族精神。我们时常说要爱国,但这爱国主义是源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如果一个民族连传统的文化都已经流失,我们何来的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前两年超级女声是最流行的一个娱乐节目。是什么造成那样一种无数青少年男女为之疯狂的景象呢?那自然是看到了一夜成名的可能与随之而来的名利,名利与金钱在青年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这又是什么造成的呢?是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当金钱与名利成了这个社会最主要追逐的东西的时候,社会上的青年们又怎么能不受这个影响呢?所以说,我们现在说教育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而造成社会这样一种状况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传统文化的流失。 虽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一些比较陈腐的东西,但更多的却是可以继承也需要继承的。因为那是几千年汇聚起来的民族底蕴与民族的精神。试想下,如果我们现代人的思想里有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的理念,何至于会空虚到一个娱乐的人物就可以占据了大多数人精神的全部?又假使我们的脑子里有传统文化中的善恶概念,我们的社会何至于如此的冷漠?再假使我们批判的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又何至于有那么多的道德败坏的事情发生? 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主题文化传承教育说明报告

中心小学结合重要传统节日 主题文化传承教育说明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春节、元宵节、清明、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传统节日都是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而它在今天正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对诱惑与挑战,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其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势渲染德育教育氛围,烘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德育工作适时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一个师生的心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风俗,众多的民族节日,都是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而传统节日是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而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不知道中国节日的由来,记不清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那就真的忘本了,也就枉做了一名中国人了。鉴于以上想法,我校成立了节日中重大活动领导小组并立即付诸于行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每-个传统节日无一不是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世界,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使我校德育工作有的放失地渗透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今年以来,我们学校统一部署,借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和革命纪念日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精心策划、用心引导,把传统节庆活动和革命纪念日的纪念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交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使节庆活动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1我们赋予每个节日以主题,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之前,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如春节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分别开展了活动;元宵节以“游戏”为主题,各班举行元宵灯谜会,形成了班级特有的灯谜文化,学生们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学校举行了优秀手抄报展评;清明节以“缅怀”为主题,开展了民族精神内涵大讨论、诗歌朗诵比赛、歌曲传唱等活动;端午节以“爱国”为主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做端午香囊,包粽子,通过班会了解屈原事迹,吟诵爱国诗词,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于是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利用假期、双休日的时间,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挖掘、收集相应传统节日的有关材料。通过板报手抄报开展了传统节日文化集中宣传活动,通过班级节日文化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民族传统节化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介绍,让全体学生由点及面、由片面到系统地了解了传统节日文化,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3、由于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学生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学校以此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作者:————————————————————————————————日期: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西风劲吹,大众文化愈来愈向自私化、娱乐化、庸俗化等方向发展,这时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因为文化传统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具有现实的精神生命和文化范式,富有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关键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收获现代意义 一、前言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威武不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刚健和自强的思想激励着中国人不畏强暴、壮怀激越、无畏进取、为光明而奋斗。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的今天,并行不悖的是文化寻根。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是许多人的回答: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一)文化体系 当我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常常骄傲地论及这么一个现象,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我们暂且不论形成这种“一枝独秀”的现象是由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或是地理气候等因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说明报告---副本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 说明报告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深入落实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活动实施方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XXX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明确职责分工,由教务处和少先队共同完成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的学习践行活动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早自习语文教师安排学生进行10分钟的经典诗文朗读。每周每班开设一节阅读课;每月安排一次诵读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这样系列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优秀品质。除此之外,学校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讲座,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树立好好学习的志向。 <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我校多次举行了“经典诗文诵读比

赛”活动,学生们通过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并结合舞蹈、音乐、美术等不同形式,多角度演绎了中华经典国学,沉浸在自编自演、声情并茂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里。诵读比赛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学生们学经典、诵经典、用经典的热情,让学生享受了读书的快乐,感悟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我校还积极开展多种社团活动,活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展出了绘画、硬软笔书法、剪纸等优秀作品,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我校还将经典诵读与大阅读特色活动相结合,通过一月一主题、作文比赛、文学社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特色寒假作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为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使同学们能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寒假和春节,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新寒假作业,特色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业内容包括剪纸、年画、实践活动等。作业既有“亲情”味实足的“我是父母的小帮手”,又有包涵“书香”的“我是诵读小能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推行孝信雅行的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