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有效落实课后练习的实践研究-3页word资料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有效落实课后练习的实践研究-3页word资料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有效落实课后练习的实践研究-3页word资料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有效落实课后练习的实践研究-3页word资料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有效落实课后练习实践研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朱家珑教授说:“课后习题或点明了应掌握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重点,或渗透了教法与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载体。”确,课后练习在教材文本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是教师进行教学宝贵资源,如果能够用好,会提高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第二学段课后练习与第一学段教学相比,主要增加了阅读理解、表达运用方面练习,体现了学段训练重点。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些习题资源呢?

一、自主性地整理课后练习,科学设计预案

1.依据练习,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方向与预期达成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出发点与最终归宿,确定准确、合理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首要工作。制定恰当教学目标,教师除了要依据课文内容、学生特点,更要理清教材本身价值。而课后练习是教材编者意图直接反映,提示了训练重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目标与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对照课后练习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笔者对第二学段每篇课文后面习题进行细致地整理归类,发现练习主要分为“读、思、想(写)”三个部分。

如三年级上册课文《燕子》课后练习:“课文写得像一首诗,我要多读读,再背下来。”“我们讨论讨论:课文写了燕子哪些特点?”“‘横掠过湖面’‘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找找这样词语体会体会。”依据这些练习题,结合文本内容及本班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笔者设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段落。(2)抓住描写燕子语句,感悟燕子活泼可爱。(3)通过体会“横掠过湖面”“掠”字用得巧妙之处,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事物方法与课文运用一些表达方式。

2.依据练习,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极具主观、个性色彩,是教师教学理念、思维水平、实践智慧直接反映。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应紧紧围绕课后练习,从整体入手,根据这些练习题提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课后练习有选择地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块状结构,板块明朗。设计要突现课后练习重点要求,使第二学段语文基本功训练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教师应摒弃不必要讲解剖析、繁琐提问与多余讨论、重结果轻思维训练,保证学生在课内有比较充裕时间进行理解、运用、思维训练。

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句,揣摩人物矛盾复杂内心活动。笔者教学《她是我朋友》时,就紧紧围绕“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句子,并说一说当时他是怎么想。”这一习题设计教学方案,抓住阮恒献血前、献血时动作、神情语句,层层剥笋,引领学生主动走进文本,走进阮恒内心,体会人物丰富情感世界。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几个板块:(1)复习旧知,铺垫情感。(2)重点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人物矛盾复杂心情。(3)重点研读第8—11自然段,感受阮恒勇敢、善良品格。(4)与主人公对话,直抒内心情感。

二、艺术性地运用课后练习,开展有效教学

1.以统领全文重点题目为向导,掌握主旨

第二学段每篇精读课文后都会有统领全文重点题目,大部分以问题形式出现,如“从陶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等。这些贯穿全文主线问题是集理解、组织、概括与语言表达于一体综合性题目,它就像隐藏在课文中一条暗线。教师在教学中应从这个关键性问题着手,细读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运用课文中语言来综合表达。这种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在走进文本、理解内涵基础上去解答。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解题方法与思路,那就是“带着问题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组织并概括出问题答案。”整个指导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语言进行有序表达。教师在教学时紧扣这类练习,也就抓住了课文

主脉落,层层深入,学生在解决问题,深入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过程中,理解了文本内涵与主旨。

如三年级下册课文《一个小村庄故事》课后习题二:“我们讨论讨论: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在展开教学当中,笔者就以这个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去细读文本,从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对这些关键性语句进行反复品读推敲,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理解小村庄消失原因,以及带给我们思考。

2.以理解词句意练习为载体,提升思维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那片绿绿爬山虎》中课后练习第二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语句,例如,‘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交流一下学习体会,再抄下来。”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了前两处描写爬山虎句子之后,再出示这个重点句,一步步深入,适时地点拨,学生由心存疑惑到似懂非懂到最后恍然大悟,并由此也解决了他们在预习当中提出问题:“这篇课文明明是回忆叶圣陶老人故事,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爬山虎为题呢?”起到了点题作用,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到课文写法——“借景抒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方法指导。 3.以想象说话、写话练习为契机,促进表达

第二学段课后练习中有许多富有创意题目,主要以说话练习与小练笔形式出现。这些富有个性题目既扣住了教学重点,又适度地向外延伸,需要教师巧妙设计运用,将学生语言形式运用与课文内容理解有机结合,提高他们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中两个课后练习:“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小练笔: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花。”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除了让他们感悟到白荷花美,更要使他们逐步理清文章是如何把白荷花美表达出来,进而让学生关注到写法,为后面小练笔作铺垫。然后让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想象如果你也是池中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使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像身穿白衣裳翩翩起舞荷花,在与蜻蜓、小鱼交谈情景,从中受到启发,从看到、听到、想到等方面引发想象,之后让他们把想象内容进行口头交流。学生情绪被感染了,思绪被打开了,一句句话就像是插上了想象翅膀,在教室这个舞台上畅游。大家都陶醉在这美好情境当中,教师再升华文本情感:这一池白荷花太美了,让作者沉醉其中,深深地爱上这一池荷花。最后再让学生迁移到自己喜欢一种花,学着课文写法(观察、想象再结合作者感受)写一写,进行段落作文训练,提高他们写作能力。

三、创造性地开发课后练习,辅助拓展外延

1.依据教学目标,适当改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课后练习进行科学地处理,取其精华。笔者在梳理第二学段课后练习时,发现有些课后练习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语言文字表达没有实质性意义,因此对待这类习题,或是舍弃不要,或将其进行改编。要遵循一个宗旨,一切都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为了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能运用,学会表达。

如三年级下册课文《她是我朋友》课后第三个练习中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医生用轻轻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刻停止了哭声,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再把医生说话写下来。”笔者在备课时候,觉得这个练笔意义不大,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能很快地得出结论:医生会告诉阮恒抽血不会失去性命,让他不要害怕。大部分学生想法如出一辙,没有个性想法,意义不大。因此笔者对小练笔进行了改动——“针扎进了阮恒血管,他一次又一次地哭泣,但他一直在掩盖着自己害怕与痛苦,此时此刻,他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写到:“阮恒想:我就要死了,再也见不到这个美丽可爱世界了,可是为了我朋友,我一定要坚持。”“阮恒想:我真很害怕,但我不能表露出来,不然话,医生就不会救我朋友了,我一定要咬紧牙关,撑到最后。”一句句充满童真童趣情感流露说明学生已经走进了阮恒内心,与他一起害怕,一起勇敢地坚持。阮恒善良、勇敢、无私等高大形象跃然于纸上,很好地达成了本文情感目标。

2.依据学生实际,科学处理

有课后练习中提出问题并不难,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能自己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针对学生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应提出来让学生讨论交流。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白鹅》中课后练习:“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回答。因此,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在回答时候,适当地转化文中语言即可。如四年级上册课文《长城》课后练习:“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奇迹?”这是本文难点,学生细读文本后,还是很难结合文中句子有条理地说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结合文本讨论交流。

为了增强教材适应性,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师要通过组织交流、表扬交流,激发学生做选做题兴趣,但不能做硬性规定,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要做统一要求。

四、针对性地切入课后练习,促进巩固提升

1.随机抽查,巩固运用

课后练习往往是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所在,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完全掌握,需要教师运用恰当方法不断强化巩固,更好地保证每位学生学习效果,例如交流、抽查就是较为有效反馈方式。

对于做题,笔者会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同伴互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自觉性。如“我要把喜欢词语抄下来”“把最喜欢部分背下来”等,虽然这类练习不作统一要求,但笔者会通过课堂抽查,家庭作业检查,看看学生是不是真完成了。

2.突出重点,提升素养

每组课文都有学习重点,课后习题中也会有紧紧围绕单元重点设立练习。如关注写法:联系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培养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意思;提升表达运用:体会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紧扣学习重点这类习题,就要在教学中如影随形,不断再现,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并运用,或根据这类习题设计相关检测练习进行巩固与提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总之,利用好课后习题资源,能有效落实课文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增强阅读教学针对性与实践性,提高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把课后练习有机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摒弃繁琐提问、多余讨论与不必要讲解,这是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效途径,有助于扩大语文学习容量与空间,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