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古诗背诵(含赏析、释义)

三年级古诗背诵(含赏析、释义)

三年级古诗背诵(含赏析、释义)
三年级古诗背诵(含赏析、释义)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āo)萧梧(wú)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促(cù)

织,夜深篱(lí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挑:挑弄、引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ū)

少一人。

萸(y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

避灾克邪。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开,碧(bì)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中断楚(ǔ)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

博望山)。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

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fān)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

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àn)滟(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

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

迷人神韵。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yù)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mù)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深树鸣。

独怜幽草涧(àn)边生,上有黄鹂(lí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无人舟自横。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dù)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春潮:春天的潮汐。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塞下曲(一)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ān)。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塞下曲(二)

作者: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中。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lé)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边角。将军——指的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意恐迟迟归。

n)行密密缝(fé)

临(lí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临:将要。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ī)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踏歌声一作:唱歌声)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一作:还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è)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城阙(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

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

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

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àn)游人。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同:一作“俱”。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天涯: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在歧(qí)路,儿女共沾巾。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三字经(经子通—终于献)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小学三年级上必背古诗

三年级必背古诗 1.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5.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3.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4.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笠翁对韵》节选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

三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

三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唐)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①,征路②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③? 夕阳千万峰。 【注释】①全句意思:指与故人一别十年。 ②征路:在奔波的征途上。 ③全句意思:马儿又要向哪里走? 喜见外弟又言别(节选) (唐)李益 别来沧海事①,语罢暮天钟②。 明日巴陵道③,秋山又几重。 【注释】①全句意思:分别以后,自己、亲友和社会经历了种种变化。 ②暮天钟:傍晚寺院传出的钟声。 ③巴陵道:通往巴陵郡的道路。 【提示】分别了很多年的亲友突然见面了,是多么令人惊喜啊!可是见面后不久,却叉要面对新的离别,这又怎能不让人伤心呢?相逢匆匆,离别也匆匆,朋友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面呢?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②直须折,莫待③无花空折枝! 【注释】①莫:不要。惜:爱惜。金缕衣:用金线织成的华丽衣裳。 ②堪折:可以折。 ③莫待:不要等待。 【提示】小朋友,时间是宝贵的,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这两首诗都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你读懂了吗? 清平乐 (唐)李白 云想①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 若非群玉山③头见,会向瑶台④月下逢。 【注释】①想:像,似。 ②槛:栏杆。露华:露水的光华。 ③群玉山:玉山,相传是仙人相聚的场所。 ④瑶台:也叫瑶池,相传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①,山顶千门次第开②。 一骑红尘妃子笑③,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绣成堆:指宫殿装饰得华丽、繁复。 ②次第开:一道一道打开。 ③骑:一人一马为一骑。妃子:这里指杨贵妃。 【提示】这两首诗都是和杨贵妃有关的:《清平乐》是大诗人李白奉唐玄宗之命所写的一首新词,赞美了杨贵妃国色天香的美丽容貌;杜牧写的《过华清宫》一诗却讽刺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而让飞骑运送,日夜兼程,不惜耗费人力物力的荒唐行为。 采莲曲①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②一色裁,芙蓉向脸③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④有人来。 【注释】①采莲曲:乐府诗的一种,具有民歌色彩。 ②罗裙:女子裙子的统称。 劝导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①,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②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③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五更天公鸡打鸣。 ②黑发:头发黑的时候,也就是年少的时候。 ③白首:头发白了,指年老了。方:才。悔:后悔。 题都城南庄①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②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③。 【注释】①都城南庄:长安城南的一座村庄。 ②人面:代指姑娘。 ③笑春风:在春风中含笑绽放。 【提示】姑娘像花朵一样艳丽。你看,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又与盛开的荷花相映,使人难以分清,《采莲曲》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泼美妙的采莲图画;而崔护笔下的那位少女则艳若桃花,让人久久怀念。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完整版)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 鸟鸣涧春兴三衢道中 唐代王维南宋 人闲桂花落,杨柳阴阴细雨晴,梅子黄时日日晴,夜静春山空。残花落尽见流莺。小溪泛尽却山行。月出惊山鸟,春风一夜吹乡梦,绿阴不减来时路,时鸣春涧中。又逐春风到洛城。添得黄鹂四五声。 江畔独步寻花咏月江南春 唐代杜甫唐朝李建枢唐杜牧 黄四娘家花满蹊,昨夜圆非今夜圆,千里莺啼绿映红,千朵万朵压枝低。却疑圆处减婵娟。水村山郭酒旗风。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年十二度圆缺,南朝四百八十寺,自在娇莺恰恰啼。能得几多时少年。多少楼台烟雨中。 乌衣巷采莲曲惠崇春江晚景 唐刘禹锡唐王昌龄宋苏轼 朱雀桥边野草花,荷叶罗裙一色裁,竹外桃花三两枝,乌衣巷口夕阳斜。芙蓉向脸两边开。春江水暖鸭先知。旧时王谢堂前燕,乱入池中看不见,蒌蒿满地芦芽短,飞入寻常百姓家。闻歌始觉有人来。正是河豚欲上时。 四时田园杂兴枫桥夜泊暮江吟 南宋范成大唐张继唐白居易 梅子金黄杏子肥,月落乌啼霜满天,一道残阳铺水中,麦花雪白菜花稀。江枫渔火对愁眠。半江瑟瑟半江红。

日长篱落无人过,姑苏城外寒山寺,可怜九月初三夜, 唯有蜻蜓蛱蝶飞。夜半钟声到客船。露似真珠月似弓。 塞下曲秋夕江上渔者 唐卢纶唐杜牧宋范仲淹 月黑雁飞高,银烛秋光冷画屏,江上往来人, 单于夜遁逃。轻罗小扇扑流萤。但爱鲈鱼美。 欲将轻骑逐,天阶夜色凉如水,君看一叶舟, 大雪满弓刀。坐看牵牛织女星。出没风波里。 凉州词山居秋暝 唐王翰唐王维 葡萄美酒夜光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欲饮琵琶马上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醉卧沙场君莫笑,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古来征战几人回。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月下独酌明日歌 唐李白明钱鹤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百年明日能几何?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请君听我《明日歌》。 望岳 唐杜甫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赏析】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作者: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乡村四月(宋)翁卷[juàn]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huái]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观书有感(宋)朱熹[xī]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雨后(唐)元稹[zhěn] 倦[juàn]寝[qǐn]数残更,孤灯暗又明。竹梢馀[yú]雨重[zhòng],时复拂帘惊。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liáo]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xù],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及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及解析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作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望天门山 朝代:唐代作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1、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江楼感旧【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9、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7、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8、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9、初晴游沧浪亭 [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20、云【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江楼感旧【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9、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7、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8、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9、初晴游沧浪亭 [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20、云【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三年级下课外必背古诗词

三年级下册课外必背古诗词1.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8.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0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11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2破阵子·春景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3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4春日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5过华清宫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6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7采桑子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8明日歌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19寒食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0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背诵

2018长春版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背诵 1.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译文: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1.“朗月行”,是乐府古题 2.呼作:称为。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3.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4团团:圆圆的样子。 5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2.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3.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1.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2.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3.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 4.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藉(jiè):凭借、依赖。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40首.doc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胜日,天气晴朗、春光明媚的日子。一时新,焕然一新。等闲,随便,到处都可以的意思。识得,看到、感觉到。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白满川:河里涨满了水,看上去白茫茫一片。子规,杜鹃。了,结束。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屐齿( ji chi),木底鞋。 怜,爱惜。柴扉( fei ), 篱笆门。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黄梅时节,江南立夏后进入阴雨连绵季节,约 40 天,叫黄梅花。灯花,灯心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墨梅,水墨画的梅花,不着色。乾坤,天地、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朝天子 . 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 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恃( shi ), 依靠。喑( an),哑,无声无息。 不拘,不拘泥于成规。 登幽州台歌 (唐五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今北京市。悠悠,无穷无尽的样子。 涕,眼泪。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清平乐 . 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过故人庄 (唐五代)孟浩然

小学三年级要背诵的古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日寻李九庄 唐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春行寄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唐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渡桑干 唐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瑶瑟怨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出塞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溪流何处边?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月寻李九庄 唐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完整)三年级必背古诗40首

三年级必背古诗40首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风(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guàn)雀楼(唐)王之焕(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11、芙(fú)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15、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录)(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20首

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20首 (一)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二)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三)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四)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五)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六)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三首—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三首】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部编版一到三年级语文古诗词背诵内容

部编版一到三年级语 文古诗背诵内容

一年级(21首)一上(6首)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01咏鹅一下(7首)[唐]骆宾王07春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唐]孟浩然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02江南汉乐府歌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08赠汪伦鱼戏莲叶间:[唐]李白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03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04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05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 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09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06、风[唐]李峤11池上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6古朗月行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李白 12小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宋杨万里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泉眼无声惜细流,17画鸡 树荫照水爱晴柔。[明]唐寅 小荷才露尖尖角,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 早有蜻蜓立上头。来。 13画鸡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 [明]唐寅开。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18所见 来。[清]袁枚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开。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标》推荐的(8首):19牧竖 14鸟鸣涧[唐]崔道融 [唐]王维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0绝句 15惜时【唐】杜甫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天。

三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

元yu án 日r ì 宋s òng ·王w áng 安ān 石s h í 爆b ào 竹zh ú声 sh ēng 中zh ōng 一y ī岁su ì除ch ú , 春ch ūn 风f ēng 送s òng 暖nu ǎn 入r ù屠t ú苏s ū 。 千qi ān 门m én 万w àn 户h ù曈t óng 曈t óng 日r ì , 总z ǒng 把b ǎ新x īn 桃t áo 换hu àn 旧ji ù符f ú 。 【大家来欣赏】: 新年来到了,万象更新,第一缕阳光照见一派欢乐景象,千家万户到处响起了爆竹声,热闹得春风也不由得换上了笑脸,新桃换旧符,迎新除旧,这样喜气洋洋的节日,自然要痛饮一番,同这春风一起醉倒门外。 这是一首欢庆春节的诗。通过对春节到来时一些美好景物的描写,呈现了一幅春风送暖、喜气洋洋、万户更新的迎春图,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千古绝唱。 【相关链接】: 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这都是过春节的习俗。屠苏是古时过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成的酒。桃符是桃木板,上面写有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用来驱鬼压邪。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搜集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增长这方面的知识。 早z ǎo 春ch ūn 呈ch éng 水shu ǐ部b ù张zh āng 十sh í八b ā员yu án 外w ài 唐t áng ·韩h án 愈y ù 天ti ān 街ji ē小xi ǎo 雨y ǔ润r ùn 如r ú酥s ū , 草c ǎo 色s è遥y áo 看k àn 近j ìn 却qu è无w ú 。 最zu ì是sh ì一y ī年ni án 春ch ūn 好h ǎo 处ch ù , 绝ju é胜sh èng 烟y ān 柳li ǔ满m ǎn 皇hu áng 都d ōu 。 【大家来欣赏】: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晚春。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是否让你有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的美感? 【相关链接】: 《晚春》也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同学们可以参照着来读一读。

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

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第三、四句重在问路。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