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李大钊的新闻历史观

论李大钊的新闻历史观

论李大钊的新闻历史观
论李大钊的新闻历史观

史学要论

读书笔记 ——李大钊《史学要论》 <正>李大钊(1889—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早年留学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法律和经济。在那里,他接触到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也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16年回国后,先后担任《新青年》、《少年周报》、《每周评论》及《晨钟报》的编辑。1918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有机会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原著和大量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论著,并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自己的写作。1920年任北大教授,曾在史学、经济、法律等系,以及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院校讲授“唯物史观研究”、“女权运动史”、“史学思想史”、“社会学”和“图书馆学”等课程。同年,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遇害。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 李大钊,字守常,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学术上,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北大讲学期间,他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初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点。《史学要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李大钊在唯物史学方面的观点,它分为“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史学与其相关学问间的关系”、“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六个专题,涉及近代西方史学家、思想家的史学观念。也正是因为有了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才有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首次公开而正式的传播。 一,明确了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李大钊认为:“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因为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是进步的,发展的,经常变动的,所以换一句话,亦可以说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因此,“历史学就是研究社会变革的学问,即是研究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

论李大钊

论李大钊:从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了解与研究。在其人生的早期,他本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后来,在留日期间和五四前后受到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想潮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基于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激进的民主主义,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李大钊、爱国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转变 1889年10月,李大钊同志在河北省乐亭县出生。而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因为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残忍侵略,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涌起,五四运动的发生,使得中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风云涌起的历史背景下,李大钊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3年,李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的期望,踏上东渡日本求学的道路。李大钊留学的日子虽然不长,但是对他的影响非常之深。近两年半的留学生活,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914年9月8日,因早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资格使得李大钊获得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认可,未经预科考试直接进入了该校的政治经济学部学习。早稻田大学对学生要求相当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的科目也比较多。这些这些严格的学习与训练,为李大钊以后的思想变迁和政治活动打下了基础。留学期间,李大钊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他阅读各种书刊,了解世界上各种新学说、新思想,并且开始接触日本学者翻译的一些社会主义论著。在他阅读的书籍中,日本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幸德秋水的一些著作对他的思想转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留学期间,李大钊不仅勤于学习,而且积极参加与领导留学生的爱国活动。他在日本结识了很多进步人士,并时常与他们一起讨论国际形势和中国前途问题。1915年2月,为反对袁世凯政府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李大钊参与组织了中国留学生总会。他任总会文书一职,并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的爱国志士。虽然这个组织在反动政府的压迫下解散了,但在护国战争爆发后,李大钊等人重新组织了总会,他被推选为文事委员会编辑主任。1916

李大钊论述摘录

李大钊论述摘录 一、论救亡图存 万一横逆之来,迫我于绝境,则当率我四万万忠义勇健之同胞,出其丹心碧血,染吾黄帝以降列祖列宗光荣历史之末页。事亟寇深,危险万状,谨陈斯义,布于有众,皇天后土,实式凭之。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民国肇造,邦基未安,方期举我全国刚毅强固之人心,尝胆卧薪之志气,艰难缔造,补苴弥缝。内之巩我邦家于金瓯磐石之安,外之与世界各友邦共臻和平康泰之盛运。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吾国民今日救国之责维何?曰:首须认定中国者为吾四万万国民之中国,苟吾四万万国民不甘于亡者,任何强敌,亦不能亡吾中国于吾四万万国民未死以前。必欲亡之,惟有与国同尽耳。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智者竭其智,勇者奋其勇,富者输其财,举国一致,众志成城。胜则此锦绣之江山可保,而吾祖宗袭传之光荣历史,从此益可进展于无穷。败则锦绣之江山虽失,而吾祖宗袭传之光荣历史,遂结束于此。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正为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之因缘,惟国民勿灰心,勿短气,勿轻狂躁进,困心衡虑,蕴蓄其智勇深沉刚毅果敢之精神,磨炼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之志气,前途正自辽远。光明缉熙之运,惟待吾民之意志造之,惟赖吾民之实力辟之。 ——摘自《国民之薪胆》 数年研究之结果,深知中国今日扰乱之本原,全由于欧洲现代工业勃兴,形成帝国主义,而以其经济势力压迫吾产业落后之国家,用种种不平等条约束制吾法权税权之独立与自主。而吾之国民经济,遂以江河日下之势而趋于破产。今欲挽此危局,非将束制吾民族生机之不平等条约废止不可。 ——摘自《狱中自述》

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摘自《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 ——摘自《庶民的胜利》 二、论社会主义 自科学社会主义发生以后,于是立在人类历史之必然行程上,有具有绝大势力的历史为其支撑者,则社会主义之来临,乃如夜之继日,地球绕日之一样确实。 ——摘自《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阶级斗争的新生机,原动力就是社会主义。推翻资本制度的力量,完全在资本主义的积威之下,随着进化的程序自然而然养成的。这是我们要承认进化论的地方。但到了时机成熟,新生命已经发育完全,就是资本家势力发达

毛概: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陕西科技大学2011-2012-1期末课程考核?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题目:我心目中李大钊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话: 电邮: 教师: 得分: 2011年11 月26 日完成 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摘要:2009年,李大钊被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恰逢现在正在进行党课学习,看到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10月28日发表了题为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响应党课中学习党史的号召,同时基于各类文献,在我个人心底对李大钊同志的印象有一定的形成,并且就其个人,思想,与其社会影响展开讨论。并阐述人物印象形成的依据,过程和感想。 关键词:我心目中;李大钊 若要认真地说起来,我只能说,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李大钊同志和他的思想,当然这其实仅与时代有关,没有那种环境,没有那种压力,所以不会迸发出那样的爱国之心,不会有改革的激情。这种隔阂应该是十分正常的了,就如同生在现代化的人永远想象不到古代点煤油灯

的生活。作为一个正在申请入党的团员,我真的正在试图去理解那些先辈,我清楚地知道,只有理解才能珍惜。只有理解才不会遗忘。 一、他是一个父亲 他是一个严格,慈爱的父亲。 一开始知道李大钊是小学时的一篇语文课文《我的父亲李大钊》,每当想起,眼前总是隐约浮现一个身材魁梧,表情严肃的男子,弹着风琴教儿女唱国际歌的场景。 那时他的儿女们还还很小,他们学习的歌曲总是带着那个年代的一点点浮夸,都是赞扬目前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多美好,生活多美好,实际是,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最屈辱的时候,改良总是不见效果,李大钊同志直接见证了中国改良的失败,并且由唯心主义进行了巨大的转变,支持了共产主义。他这样的举动,无疑教会了他的孩子们从小就对政治放长目光,从小就忧国忧民,从小就爱国。 “我在父亲李大钊身边生活的岁月并不长。但是,父亲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革命信念,炽烈的政治热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刻苦学习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鞭策、教育着我。”[1]——李葆华由此可见,李大钊是让儿女又敬又爱的,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 二、他是一个爱国者 他是一个执着,冷静,有责任和担当的爱国者。 习近平这样说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 我不禁想多了解李大钊同志一些,根据人民网李大钊的生平简介和生平年表,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3]。不得不说李大钊同志的思想觉悟是一种天赋,有一种执着的勇气,因为我在那样的环境里,或许我会有救国的思想,但我必然不会有救国的勇气,也正是这一点,我明白这就是伟人和无知的差距。我或许是思想的巨人,但我无疑是行动的矮子,我们需要这样的李大钊,带领我们走进新的时代,带领那时候思想没有觉悟的人们。 当然很难想象,李大钊同志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拥护者,由唯心论者转变为唯物论者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如果不是热烈的爱国情怀,不是执着的救国信念,怎么能达到“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的思想呢? 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钊同志的老师、滦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白亚雨在起义中 壮烈牺牲,但他不怕。[5] 1915年,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不悔。 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他奋不顾身、英勇战斗 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三、他是一个领导者 他是一个有远见,能变通,成功的领导者。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

李大钊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近代史纲要作业oc

铁肩担道义 ——李大钊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 引言: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刻都在思考救国之路。阅读近中国近代史,人们总会产生困惑:为什么中国有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否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不断经受挫折后所做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本文将以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为例,探讨他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李大钊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生前写的一副对联,他的一生实践了这两句名言,真正是:铁肩担共产主义思想道义,妙手著马列主义文章。 李大钊出生于和成长于中华民族外忧内患的年代。1907年夏,李大钊有感于国势危殆,怀着挽救民族、振奋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考进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使他初具革命思想的倾向有了美好期望,但李大钊很快发现,时局的发展“固犹在惶恐滩中”。1912年的6 月和1913年的4月,他先后写下《隐忧篇》和《大哀篇》,既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尖锐地抨击了军阀政治。1913年冬,在他寄深望的讨袁“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他东渡日本。 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的留学生活中,他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李大钊阅读了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14年11月他发表《国情》一文,揭露袁世凯正与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袁世凯公布的“新约法”是正准备称帝的阴谋,指斥它“一人意志之所专恣,所能容与斟酌于国情者之量几何?”这一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先声,发表于袁世凯称帝一年之前,彰显李大钊在政治上的高度敏锐。 作为支持袁世凯称帝条件,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向袁世凯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起草通电,写下《警告全国父老书》,泣血陈辞“创痕犹在,前事未忘”,呼吁一致反抗“大欲难填,野心不死”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祖国危亡,“宁非千载一时,睡狮决起之机”。然而,一心做着皇帝梦的袁世凯,竟在5月9日几乎将“二十一条”要求照单全收。李大钊痛心疾首,编印《国耻纪念录》,撰写《国民之薪胆》,历述甲午战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揭露侵吞中国的“二十一条”内容,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号召国人奋起反抗。 此时,袁世凯逆命谋危共和,终于称帝,将1916年改为洪宪元年。李大钊起而掷言:“逆贼稽征讨,机势今已熟”。留学生总会奋起支持云南“护国军”反袁。1916年1月底,李大钊去上海联系反袁。两周后返东京,写下《青春》

中国近代史论文-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 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

论李大钊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

论文关键词:李大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摘要:李大钊非常重视中国青年的健康成长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重视向青年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并积极倡导青年走与x-农相结合的实践观,强调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国主义观,形成了其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青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五四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李大钊的身边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他是青年的良师益友,对青年教育问题特别关注,并对青年寄予无限希望。他认为青年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未来,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件关系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大事。因此,研究李大钊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论述,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构建现代和谐教育体系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关于青年的地位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青年是人类生命中最旺盛的阶段,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是人类历史的继承者和传递者。同时,“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17aa}是社会革新和进步的一个最积极的因素。李大钊非常重视青年一代的革命作用,他始终关注着青年的健康成长,始终把救亡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身上。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原因就在于缺少有勇气、有胆略、有新思想的青年。李大钊把青年看成是“国家之魂”,认为“中华白身无所谓命运也,而以青年之运命为运命”,“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27z}s。此外,李大钊还从青年的特点出发,明确指出“青年人的精神是进步的,发展的,……那末‘人’的未来事实,完全为我们青年的责任。进一步说,我们青年的群众运动,就是社会革命的先锋。;}s)s}s 由于李大钊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寄望之殷切,他非常重视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中,就痛感当时负有教育培养青年一代的“老辈之不解青年心理,不与青年同情”,也就是不能成为青年的良师益友,因此当时的许多青年犹在睡梦之中,仍未从“老辈社会”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不敢与“老辈”宣战,不敢与“老辈”格斗,缺乏“慷慨悲壮之精神,起死回天之气力”,这样的青年肯定是担当不起社会革命的先锋、再造青春中华的重任的。他大声疾呼:“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a]na而青年之觉醒与否,就在于是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对青年的教育得法。同时,他还指出青年的历史使命是“冲决历史之侄桔,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换回民族之青春固莫不惟其青年是望”[4]z00。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中还提出“有精神、有血气、有魂、有胆之青年”,要“厚青年之修养,畅青年之精神,壮青年之意志,砺青年之气节”,也可以看出他对教育青年的要求是希望青年成为革命的一代,能以国家民族的兴亡为己任,敢于斗争,勇于创造,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他更加肯定青年在革命和社会改造中所负有的重大历史使命。由此可知,李大钊关于青年的地位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正确论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运动理论的重要内容。二、关于青年的政治观教育 1917年,正当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候,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先进的的中国人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决心“走俄国人的路”,开始积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又是中共创立时期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杰出代表。因此,李大钊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运动包括青年运动的指导思想。他于1916年8月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指出袁世凯已被“护国义军穷迫以死,强调“青春中华之创造,实已肇基于此”。9月1日在《新青年》上又发表了《青春》一文,指出“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眼眼辨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5]01917年10月在《太平洋》杂志发表《此日》一文,恳切地指出:“吾人仔肩所负之责任,愈益繁重”,为了创建青春中华,希望人们克服困难,奋发图强,“期予必达,勿稍怠荒,&r(6]。强烈的爱国心,驱使李大钊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苦苦探索,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终于从俄国人的身上找到了希望和出路[[2]0

李大钊精神与新时代

李大钊精神与新时代 作者:朱金娜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第10期 [摘要]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任务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的很多思想对当下新时代各项任务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打破过去“思想——运用”的写作思路,而是在夹叙夹议中理解李大钊精神,并结合时代发展进行解读和深化。即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深邃的批判意识、科学的唯物史观、个性解放意识和马列主义研究法,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实现新时代伟大历史和时代任务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李大钊;十九大;学习精神;新时代;唯物史观 近代中国在探求恢复民族主权、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随着辛亥革命爆发和新文化运动涌起,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李大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作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接收者和传播者,最早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李大钊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前瞻性、批判性、宏观性。 李大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李大钊积极宣传进化论的发展观,新的一定战胜旧的,新陈代替不仅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运用进化论的观点写成了《国耻纪念录》《国民之薪胆》《警告全国父老书》等文章,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在《民彝与政治》文章中,痛斥君主专制政治的反动性,阐明代议政治是不可抗拒的时代需求。他运用进化论的观点激励人民,号召人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从李大钊时代到当下新时代,爱国意识始终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十九大精神依然坚定不移的确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让我们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聚合全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是李大钊精神在新时代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国家意识的体现。 李大钊具有强烈的批判落后文化,积极宣传先进文化的意识。在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中,形成强烈的批判封建落后文化的意识。李大钊提倡要有大胆否定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陈旧观念,他批评北洋统治者把孔孟思想写进宪法,使之成为专制之护符,而提倡符合全体民意之宪法精神。他从十月革命的精神中看到世界革命的潮流,并将这种民主潮流迅速的引入中国,广泛介绍,从而引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这种精神是极其宝贵的,我们要积极学习李大钊强烈的批判意识,对落后的文化进行有原则的批判和纠正,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清扫道路。像李大钊那样以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对优秀文化的大力提倡精神,助力我们当前实施的伟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复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内容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的传播做一些介绍,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三个方面来阐述。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在其于1967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序言中,阐述李大钊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时说:“现在,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真正的领导人和最伟大的烈士受到尊敬。他不是中国的列宁,因为这个荣誉已属于毛泽东。但是李大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象征着老一辈东方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9)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在后者当中,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脱颖而出,出现了新一辈年轻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1927年后,他们掌握了党的领导权。在中国共产主义者试图把中国历史前进的这个连续完整的链条中,李大钊正好是毛泽东之前的一环。”他又说:“向为北京大学的历史教授和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是第一个声明拥护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的中国知识分子,他还以中国共产党两主要创立者之一、以不幸的国共合作的主要设计者的身份著称于世。然而,就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说,与其说他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政治领袖,还不如说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解释者。李大钊最先承担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使它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他不仅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而且还对未来即将发生的变化作出预言。他的著作代表着我们时代最易引起争议的革命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唯意志论解释与好战的民族主义的结合。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深深地影响着未来整整一代中国共产主义领导人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中最杰出的一个人是1918年冬至1919年春这段关键的日子里,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年轻助手——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于1924年11月12日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上的演讲《布尔什维克化的十二条》中评价李大钊:“没有中国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那时候的宣传共产主义、唯物史观,那不是马列主义是什么主义?它不是基督教主义,也不是孔教主义,,是马列主义,实实在在,有书为证。”这段话对李大钊最早传播和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周恩来对李大钊的评价是:“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合作。我们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中国共产党就是带着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伟大气概开始的。虽然当时只有50多个人,其中李大钊同志英勇壮烈,血洒北平。但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枝线粒体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不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 下面对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简要的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为反搞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战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直到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前仆后继的,但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的悲惨境地。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却又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乖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也没有受到削弱;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灵丹妙药。

李大钊转

《李大钊转》读书报告既然这次我的读书报告的内容是《李大钊转》,那么我们就先来说说李大钊这个人吧! 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1907年至1913年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在学期间即主持编译革命书刊,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谛。十月革命胜利后,已经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予以了极大的关注。1918年,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发表在母校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言治》杂志上。文章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的道路,从而在天津乃至全国点燃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炬。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监狱中,在法庭上,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惨遭奉系军阀杀害。 李大钊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和自己的同志们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伟大的革命事业。他殚精竭虑传播、捍卫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为天津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青年。他坚定的信念、崇高的风范和为追求真理不惧牺牲的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敬仰和怀念。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李大钊转》吧! 《李大钊传》朱志敏著 本书是“五四”风云人物书系之一,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人。他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作者力求通过自己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在历史情境中还原李大钊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发展和最终成形的历程,在书中注重人物的人性化和史学材料研究相结合的有效运用,增加了文学性,可读性。 最近,我简单阅读了一下《李大钊传》这本书,它让我有所感触。 这本书主要讲了李大钊是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共产主义,坚持自己的信念,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共产主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大钊是为了人民的事业而死的。他在临刑前还高喊着:“共产党万岁!”他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李大钊传》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是一次难得理想信念教育。他遇害了,但他那英勇形象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目中,闪耀在史册上。 全书共九章,系统阐述了李大钊同志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包括他的少年时代,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五四运动领导者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

李大钊的故事8篇

《李大钊的故事》 李大钊的故事(一): 专心学习 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但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之后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但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回国后,用心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的故事(二): 四岁认字 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开始,每一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之后发展到一二十个字。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 李大钊的故事(三):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在李大钊故居,悬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这副对联最早出自明代杨继盛之手。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慷慨地写下这副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请大家注意,杨继盛当初的原作,是辣手着文章。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只是在这副对联中,李大钊地将辣字改成妙字。一字之差,李大钊为人谨慎和为文严谨的特点,就都表现了出来。 我十分喜欢李大钊的一句名言:人生最搞笑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虽然被反动派杀害了,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他的业绩,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李大钊的故事(四): 李大钊从容就义

论李大钊的民彝史观

第32卷第1期唐山学院学报V o l .32N o .12019年01月J o u r n a l o fT a n g s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J a n .2019 一一作者简介:崔卫真(1978-),男,河南鲁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论李大钊的民彝史观 崔卫真 (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 民彝 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李大钊;民彝;民彝史观;民彝与政治 中图分类号:B 261一文献标志码:A一文章编号:1672349X (2019)01001006 D O I :10.16160/j .c n k i .t s x y x b .2019.01.003O nL iD a z h a o sH i s t o r i c a lV i e wo f M i nY i C U IW e i Gz h e n (F a c u l t y o f P h i l o s o p h y ,N a n k a i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30035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h i sw o r k M i nY ia n d P o l i t i c s ,L iD a z h a oa n a l y z e dt h ed e m o c r a t i c t h o u g h t i n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e n d o w i n g M i nY i w i t h a n e wc o n n o t a t i o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Go r i e n t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a n d t h em o d e r n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 t h o u g h t ,h e p u t f o r w a r d h i s h i s t o r i c a l v i e wo n M i nY i ,w h i c h c a p t u r e d t h e e s s e n c e o fm o d e r nw e s t Ge r nd e m o c r a c y a n d h a d a p o l i t i c a l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t o t h e p e o p l e .H i s t o r i c a l v i e wo f M i nY i i s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L i D a z h a o s e a r l y d e m o c r a t i c p o l i t i c a l t h o u g h t s a n d i t i s a l s o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u m m a r y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o d e r nC h i n a sd e m o c r a t i c p o l i t i c s .T h e s e p r e Gp a r e dL iD a z h a o f o r t h e c h a n g e t o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K e y W o r d s :L i D a z h a o ; M i nY i t h o u g h t ;h i s t o r i c a l v i e wo f M i nY i ;M i n Y i a n dP o l i t i c s 一一?民彝?杂志是留日学生总会的机关报, 1916年5月创刊于东京,中国留日学生以该报 为阵地解读时局,宣传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 裁统治.李大钊留日期间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 义者,向往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他在?民彝?创 刊号上发表?民彝与政治?一文,阐发民主政治 思想. 民彝 是李大钊政治哲学中的核心概念, 它是一种人民固有的二不可剥夺的意志,是人民 权利的象征.民彝史观是李大钊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是区分古代政治与现代政治的标志.一二李大钊对 民彝 的解释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首次明确提出 民彝 思想,这一思想成为李大钊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核心. 民彝 的本意是风俗二伦常等,李大钊赋予 民彝 概念以近代民主政治意义,用它指代人民的意志,说它是 众意总积 ,民彝代表了一种群体意识,一种普遍的人性.古代社会皇帝一家一姓的意志超越人民的意志,是

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216094134.html, 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何亚娟张丽霞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年第09期 [摘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致思于世界与人类发展,并为之实践奋斗。其设计勾画的由“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新亚细亚”(区域共同体)到“世界联邦”(人类共同体)的共同体发展图式,体现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李大钊;共同体;青春中华;新亚细亚;世界联邦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9-002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已经先后100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先进理念被不断充实、认同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绝非耦合为之,它既是人类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现实诉求,也有着厚实的历史渊源。如果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视角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我们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有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是共同体理论内涵的先行构建者之一。学术界对于李大钊的思想研究颇丰,但对于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注意不够。基于世界情势和中国现实的考量,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吸纳西方民主政治、内化马克思主义,勾画了由“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新亚细亚”(区域共同体)再到“世界联邦”(人类共同体)的共同体发展图式。其由小到大的联合共同体图式,体现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 民族国家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典型的政治共同体。追求民族解放,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李大钊的夙愿。如其《狱中自述》中所写:“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1]“青春中华”是李大钊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青春》《“少年中国”之“少年运动”》等文中,李大钊阐发了青春中华之创造思想。 (一)青春中华须扬弃“白首之中华”。近代中国国势衰落。李大钊痛惜历史悠久而又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对帝国主义散布的中華民族“衰老之民族”“濒灭之民族”等谬论予以驳斥。他指出,白首中华是青春中华之胚孕,青春中华者乃白首中华之再生。倡导建立“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实现中华民族“投胎复活”。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之创造、中华民族之复兴是

李大钊史学理论蕴含的几个观念_纪念_史学要论_问世80周年

李大钊史学理论蕴含的几个观念 ———纪念《史学要论》问世80周年 李小树 【提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的史学理论,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一理论中,蕴含着革新的观念、开放的观念、科学的观念和现实的观念。这些观念使初创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呈现出一种基本态势,即坚持史学革新而形成的先进性、坚持开放的态度而形成的包容性、坚持科学追求而形成的正确性以及密切关注社会而形成的现实性。 【关键词】 李大钊 史学理论 观念 1924年5月,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作为商务印书馆《百科小丛书》第51种著作正式出版,这是李大钊有关史学的理论研究的总结性著作。通过这部著作,李大钊对史学与客观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史学的起源、目的、对象、性质、特征、系统、功能、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它的出版,标志着李大钊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而作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它为此后影响日广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阅读这部著作的时候,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睿智,被体现这种睿智的观念所吸引。正是这些观念,促成了李大钊史学理论的最终形成。 一、革新的观念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史界革命”、“史学革新”的呼声不断①,学界的关注与回应,引发了中国史学的革新思潮。但也应当看到,这些呼声大都停留于口头呼吁的阶段,理论上的研究十分鲜见,这使史学革新的进展因缺乏坚实的理论依托而受到影响。一些史学革新的最初倡导者未能将其主张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并付诸史学实践,理论探讨上的缺失无疑是重要的原因。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李大钊从理论上对史学革新所进行的深入探讨便显得尤为重要。 ①如梁启超在《新史学》一文中急呼:“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饮冰室合集?文集 之九》,第6页,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中华书局1989年3月影印)。邓实在《史学通论》中也提出:“中国史界革命之风潮不起,则中国永无史矣,无史则无国矣”(《政艺通报》1902年8月18日);也请参见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新史学思潮初考》(《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3、4期,1983年第2期。)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纲要 一、名词解释 1、有道之世 2、至德之世 3、小国寡民 4、王道 5、天命不常 6、大同 7、小康 8、利出一孔 9、化性起伪10、隆礼重法11、尚同12、督责之术13、天谴说14、中庸之道15、贾谊16、王安石17、龚自珍18、林则徐19、洪秀全20、李鸿章 二、简答题 1、试述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2、概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思想精华。 3、简述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方式及其特点。 4、简述商代王权至上观念的主要内容。 5、简述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6、试述孔子“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7、老子“道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8、试述孟子的社会理想及其理论依据。 9、简述荀子礼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10、概述韩非子法、术、势兼用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11、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12、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论所体现的政治智慧是什么? 13、简述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4、韩愈的道统论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15、简述柳宗元政治革新主张的主要内容 16、怎样看待罗隐明君论的政治意义 17、宋代理学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8、简述王阳明德治亲民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渊源 19、试述黄宗羲反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政治价值 20、试述魏源经世致用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21、简述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22、试述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23、简评孙中山的革命方略 24、简述李大钊的“民彝”政治观。 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古代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及其理论意义 2、如何认识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3、简评墨家的“尚贤”思想。 4、试述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5、试论商鞅法治思想的启示 6、如何认识孔儒一脉平衡调节的政治理念 7、试析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中的“中体西用”论。 8、试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根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