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语 20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1234

北语 20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1234

北语 20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1234
北语 20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1234

20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孔子名丘,字___,春秋鲁国人。()。

A. 仲尼

B. 老聃

C. 子舆

答:A 131、9666、2906

2.“国”的本义是()。

A. 国家

B. 天子统治的地方

C. 诸侯统治的地方

D. 国都

答:C

3.下列句子中的“烈”,表示“火势猛”的是()。

A. 一之曰觱发,二之曰栗烈

B. 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

C. 益烈山泽而焚之

D.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答:D

4.“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乏”的意思是()。

A. 疲倦

B. 困乏

C. 缺乏

D. 乏味

答:C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 错措

B. 睹覩

C. 置寘

D. 沽酤

答:A

6.下列句子中的“府”,专指官府的是()。

A. 天府之国

B.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 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D.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答:D

7.“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是许慎给()所下的含义。

B. 形声

C. 假借

D. 转注

答:B

8.下列各句中的“质”,当“正直”讲的是()。

A. 其质非不美也

B. 质直而好义

C. 燕太子丹质于秦

D.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答:B

9.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

B.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

C.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

D.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

答:D

10.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 响:回声-声音

B. 色:脸色-颜色

C. 狱:案件-监狱

D. 坟:土堆-坟墓

答:D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

1.指出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B.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C.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答:AB

2.《郑伯克段于鄢》中出现的人物有()。

A. 郑武公

B. 姜氏

C. 公叔段

D. 子产

3.古代的“共”可与下列哪些字相通?()。

A. 拱

B. 供

D. 肱

4.下列句子中的“反”字表示“回来”的意思的是()。

A. 反不讨贼

B. 辗转反侧

C. 自反而不缩

D.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5.下列对“舍”解释正确的是。

A. 招待所

B. 住宿

C. 放弃

D. 不要

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南冥者,天池也”是判断句。

答:正确

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这句话出自《孟子》。

3.姜氏欲之,焉辟害?的“辟”子后来写作“避”。

4.《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其所记录的都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5.轻煖不足于体与?该句中的“煖”通“暖”。

6.“齐其闻之矣”中的“其”是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

7.“德高望重”中的“望”表示“名誉,声望”。

8.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该句中的“或”通“惑”。

9.古代的期年指一年。

10.“会天大雨”的意思是“聚会的时候赶上了大雨”。

20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2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中的“厌”可以解释为()。

A. 满足

B. 厌恶

D. 讨厌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C.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夏者也

D.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3.“子路从而后”句中“从”的意思是()。

A. 跟随

B. 归顺

C. 参与

D. 侍从

4.“而明德以荐馨香”中“以”的词性是()。

A. 介词

B. 连词

C. 动词

D. 名词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善莫大焉”正确的翻译是()。

A. 没有任何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B. 善良总是最要紧的事情

C.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善良的

6.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叫做()。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词类活用

D. 词类借用

7.“寡人是徵”属于()。

A. 介词宾语前置

B. 动词宾语前置

C. 介宾词组前置

8.《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说”字应当解释为“悦”,二者的关系是()。

A. 通假

B. 古今

C. 异体

D. 繁简

9.下列句子中的“行”,当动词“走路”讲的是()。

A. 遵彼微行

B.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C. 奉读书,五行并下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句中“信”的意思是()。

A. 言语真实,不虚伪

B. 相信

C. 可靠

D. 的确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

1.下列字中包含有“包”这个声符的是()。

A. 咆和泡

B. 饱和跑

C. 庖和炮

D. 胞和保

2.在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常见的有?()。

A. 名词用如动词

B. 形容词用如动词

C. 名词用作状语

D. 动词用作状语

3.下列属于音译词的是()。

A. 吐蕃

B. 葡萄

C. 可汗

D. 罗汉

4.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字的是()。

A. 厚敛以雕墙

B. 而观其辟丸也

C. 宰夫胹熊蹯不孰

D. 三进及溜

5.下列句子中“乱”字当没有秩序讲的是()。

A. 以乱易整,不武

B.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C. 欲洁其身乱大伦

D. 关雎之乱

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治”和“理”在古代汉语里意思不完全一致,“治”指“治水”,“理”指“治愈”。

2.“赴”除“奔向”的意思外,还当“奔告丧事”讲。

3.“屈完及诸侯盟。”中的“盟”是订立盟约的意思

4.“阳货欲见孔子”中的“见”是“见面”的意思。

5.“何爱于虞”属于宾语前置句。

6.“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句中“哀”是“悲伤”的意思。

7.“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的正确翻译是“在我还没有跌进沟里的时候想把他托付给你”。

8.“乏”的意思只有一个,指疲倦。

9.“崩”的最初的意思是“山塌下来”。

10.“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中的“王”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20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3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中的“烹醢”是()。

A. 食物

B. 一种刑法

C. 上供的礼品

D. 无具体含义

2.“驱而之薛”中的“之”可以理解为()。

A. 指示代词

B. 疑问代词

C. 人称代词

D. 到某地区

3.下列各句中,介词“以”的意思是“凭着、依靠”的是()。

A. 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侯,位列侯

B. 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

C.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D. 武以始元年春至京师

4.下列各组字中,不属于古今关系的是()。

A. 故和固

B. 然和燃

C. 辟和譬

D. 坐和座

5.下列句子中,名词用如动词的是()。

A. 从左右,皆肘之

B. 尔三人大当父事丞相

C. 射之,豕人立而啼

D. 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6.下列句子中的“同”,表示“统一”的是()。

A.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 鸟兽不可与同群

C. 六曰同衣服

D. 同重体合类

7.《左传》是我国什么时候的历史著作?()。

A. 春秋

B. 战国

C. 汉

8.“稽首而对曰”中“稽首”是表示()。

A. 很快的叩头

B. 古代最恭敬的礼节,动作比较缓慢

C. 见面打招呼的方式

9.《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句中的“乘”意为()。

A. 依靠

B. 登上

C. 乖着

D. 欺凌

10.“友直,友谅,友多闻”中“谅”的意思是()。

A. 固执

B. 原谅

C. 谅解

D. 诚实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

1.“见”在古代有哪些意义?()。

A. 看见

B. 拜见

C. 出现

D. 被

2.下列句子中的“孰”,表示“谁,哪个人,哪些人”的是。

A. 孰不可忍也

B. 人非生而行之者,孰能无惑

C.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 吾与徐公孰美

3.下列各句,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是()。

A. 邻国未吾亲也

B. 有事而不告我

C. 不我者,谓我士也骄

D.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4.下列各字属于会意字的是()。

A. 政

B. 采

C. 伐

D. 躬

5.下列各句中,“与”作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的句子是()。

A.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B. 吾与徐公孰美

C.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D. 汉王与义帝发丧

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出自《论语》。

2.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和大政治家。

3.“治亦进,乱亦进”句中“进”的意思是献纳。

4.“无乃尔是过与”中的“过”是动词,表示“责备”的意思。

5.吾请为君责而归之的“归”是意动用法。

6.“决”的意项有“判定,决定”。

7.“坟”的词义由“土堆”演变成“坟墓”,属于词义的缩小。

8.《论语》本没有篇名,后人摘取每篇第一句的两个字作为篇名。

9.“吾请为君责而归之”的“归”是意动用法。

10.公入而赋……姜出而赋中的“出”和“入”是互文见义。

20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4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句中“客”的用法是()。

A. 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

B. 名词作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C. 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或者工具

D. 名词的意动用法

2.“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中的“乘”表示的意思是()。

A. 登

B. 趁着

C. 古一乘四马

D. 指马

3.“虢,虞之表也”中“表”正确的注释是()。

A. 表示

B. 外面

C. 表达

D. 表里

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然”表示的意思是()。

A. 然后

B. 然而

C. 可是

D. 如果

5.下列代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A. 吾日三省吾身

B. 往之女家

C. 管仲以其君霸

D.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6.“冬,晋文公卒”中“卒”理解正确的是()。

A. 没

B. 兵

C. 死

D. 走

7.“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中的“间”字表示的意思是()。

A. 偷偷地进入

B. 中间

C. 间隔

D. 偷袭

8.对下面各字的本义分析正确的是()。

A. 秒,本义指禾穗的芒尖

B. 烈,本义为猛烈、强烈

C. 臭,本义为难闻的气味

D. 蜡,本义为动植物或矿物质所产生的某种油质

9.孟尝君曰:“客何好?”中的“客何好”的意思是()。

A. 你还好吗

B. 他爱好什么

C. 客人们都好吗

D. 客人们有什么爱好吗

10.甲骨文通行的年代是()。

A. 周代

B. 夏代

C. 商代

D. 秦代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

1.下列解释属于“好”的意项的是。

A. 貌美

B. 美好

C. 良好

D. 友好

2.“害”的意项有。

A. 伤害

B. 害怕

C. 祸害

D. 害处

3.指出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

A. 反——返

B. 归——馈

C. 塗——途

D. 知——智

4.下列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 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将虢是灭

B. 姜氏何厌之有

C. 胡不见我于王

D.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论语》通行的注本有()。

A. 《论语注释》

B. 《论语集注》

C. 《论语正义》

D. 《论语译注》

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思”和“殆”是同一个意思。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中的两个使字,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

4.“臣奉使使威后”,此句中的两个使意义不同。

5.不义不暱的“暱”通“黏”。

6.“辗转”在古汉语里属于合成词。

7.“宗庙”二字连用等于一个单词,分开是也基本一致。

8.年少无父曰孤,年老无子曰独。

9.兵车一乘有甲士十人,步卒三十人。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孟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