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ΔH1=-393.5kJ·mol-1,ΔH2=-395.4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B.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kJ·mol-1

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断裂1mol石墨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

2、相同条件下,下列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其中ΔH最小的是()

A.2A(l)+B(l)===2C(g) ΔH1

B.2A(g)+B(g)===2C(g) ΔH2

C.2A(g)+B(g)===2C(l) ΔH3

D.2A(l)+B(l)===2C(l) ΔH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H原子形成1mol H—H键要吸收热量

B.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C.N2性质非常稳定,是因为N2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要破坏氮氮三键需吸收更多的能量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4、中华商务网讯:2011年中国将超北美成为全球液晶显示器第二大市场。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

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

C.反应N2(g)+3F2(g)→2NF3(g)的ΔH>0

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条件下的热效应都是焓变

B.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若不标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是在0℃、101kPa条件下的反应热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导致的

D.吸热反应的ΔH<0,放热反应的ΔH>0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 ΔH=+131.3kJ/mol和H(g)+H(g)===H2(g) ΔH=-435.7kJ/mol表示()

A.氢原子的能量比氢分子的能量低

B.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结合生成1个氢分子,且放出435.7kJ的能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固态碳和液态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kJ能量

7、假定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它们之间变化如图所示:S 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ΔH1<0,则ΔH2>0

B.若ΔH1<0,则ΔH2<0

C.ΔH1和ΔH2的绝对值相等

D.ΔH1+ΔH2=0

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1<0,则关于2H2O(l)===2H2(g)+O2(g) ΔH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的ΔH2应大于零

C.该反应的ΔH2=-ΔH1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液态水完全分解生成气态氢气和氧气的热效应

9、N2(g)+2O2(g)===2NO2(g) ΔH1=+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2=-534 kJ·mol-1,则2N2H4(g)+2NO2(g)===3N2(g)+4H2O(g)的ΔH是()

A.-1 135.7 kJ·mol-1

B.601.7 kJ·mol-1

C.-466.3 kJ·mol-1

D.1 000.3 kJ·mol-1

10、已知: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又知,常温下:

4Al(s)+3O2(g)===2Al2O3(s) ΔH1

4Fe(s)+3O2(g)===2Fe2O3(s) ΔH2

下面关于ΔH1、ΔH2的比较正确的是()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计算

11、已知在298 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2(g)===CO(g) ΔH1=-110.5 kJ/mol;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则C(s)+CO2(g)===2CO(g)的ΔH()

A.+283.5 kJ/mol B.+172.5 kJ/mol C.-172.5 kJ/mol D.-504 kJ/mol

12、已知:①2C(s)+O2(g)===2CO(g) ΔH1,②2CO(g)+O2(g)===2O2(g) Δ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为0.5ΔH1 kJ/mol

B.②能表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C.碳的燃烧热ΔH=0.5(ΔH1+ΔH2)

D.碳的燃烧热小于CO的燃烧热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水合肼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及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用途。用尿素法制备水合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温氯化阶段,第二阶段为高温水解阶段,总反应方程式为:(NH2)2CO +NaClO+2NaOH → H2N—NH2·H2O+NaCl+Na2CO3。

主要副反应:N2H4+2NaClO= N2↑+2H2O+2NaCl △H<0

3NaClO= 2NaCl +NaClO3 △H>0

CO(NH2)2 +2NaOH= 2NH3↑+Na2CO3 △H>0

【深度氧化】:(NH2)2CO+3NaClO= N2↑+3NaCl+CO2↑+2H2O △H<0

实验步骤:

步骤1.向30%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保持温度在30℃以下,至溶液显浅黄绿色停止通Cl2。步骤2.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检测NaClO的浓度。

步骤3.倾出上层清液,配制所需浓度的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

步骤4.称取一定质量尿素配成溶液,置于冰水浴。将一定体积步骤3配得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到尿素溶液中,0.5h左右滴完后,继续搅拌0.5h。

步骤5.将步骤4所得溶液,加入5g KMnO4作催化剂,转移到三口烧瓶(装置见图),边拌边急速升温,在108℃回流5 min。

步骤6.将回流管换成冷凝管,蒸馏,收集( 108~114℃)馏分,得产品。

(1)步骤1温度需要在30℃以下,其主要目的是。

(2)步骤2检测NaClO浓度的目的是。

a.确定步骤3中需NaClO溶液体积及NaOH质量

b.确定步骤4中冰水浴的温度范围

c.确定步骤4中称量尿素的质量及所取次氯酸钠溶液体积关系

d.确定步骤5所需的回流时间

(3)尿素法制备水合肼,第一阶段为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

(4)步骤5必须急速升温,严格控制回流时间,其目的是。

(5)已知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如:N2H4+2I2=N2+4HI)。测定水合肼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下列步骤:

a.准确称取2.000g试样,经溶解、转移、定容等步骤,配制250mL溶液。

b.移取l0.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20mL水,摇匀.

c.用0.l000 mol/L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黄色且Imin内不消失,计录消耗碘的标准

液的体积。

d.进一步操作与数据处理

①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滴定管中(选填:“酸式”或“碱式”)。

②若本次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为18.00mL,可测算出产品中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③为获得更可靠的滴定结果,步骤d中进一步操作主要是:

14、铅及其化合物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1)瓦纽科夫法熔炼铅,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PbS(s)+3O 2(g)=2PbO(s)+2SO2(g) = a kJ/mol

PbS(s)+2PbO(s)=3Pb(s)+SO 2(g) = b kJ·mol-1

PbS(s)+PbSO 4(s)=2Pb(s)+2SO2(g) = c kJ·mol-1

反应3PbS(s) + 6O2(g) = 3PbSO4(s) = kJ ·mol-1(用含a,b ,c的代数式表示)。

(2)还原法炼铅,包含反应PbO(s)+CO(g) Pb(s) + CO 2(g)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①该还原反应的△H 0(选填:“>”“<”“=”)。

②当IgK=1且起始时只通入CO(PbO足量),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

(3) PbI2:可用于人工降雨。取一定量的PbI2固体,用蒸馏水配制成t℃饱和溶液,准确移

取25.OOmLPbI2饱和溶液分次加入阳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2RH++PbI2=R2Pb +2H++2I-),用250ml洁净的锥形瓶接收流出液,最后用蒸馏水淋洗树脂至流出液呈中性,将洗涤液一并盛放到锥形瓶中(如图11)。加入酚酞指示剂,用0.0025mol·L-1NaOH溶液滴定,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氢氧化钠溶液20.00mL。可计算出t℃时PbI2 Ksp为。

(4)铅易造成环境污染,水溶液中的铅存在形态主要有6种,它们与pH关系如图12所示,含铅废水用活性炭进行处理,铅的去除率与pH关系如图13所示。

①常温下,pH=6→7时,铅形态间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用活性炭处理,铅的去除率较高时,铅主要应该处于 (填铅的一种形态的化学式)形态。

15、二硫化亚铁是Li/FeS2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用水热法合成。FeSO4、Na2S2O3、S及H2O 在200℃连续反应24小时,四种物质以等物质的量反应,再依次用CS2、H2O洗涤、干燥及晶化后得到。

(1)合成FeS2离子方程式为。

(2)用水洗涤时,如何证明S042-己除尽。

(3)己知1.20gFeS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Fe2O3和SO2气体放出8.52kJ热量,FeS2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取上述制得的正极材料1.1200g (假定只含FeS一种杂质),在足量的氧气流中充分加热,最后得0.8000g红棕色固体,则该正极材料中FeS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6、按要求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也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表示强酸和强碱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火箭推进器常以气态联氨(N2H4)为燃料、液态过氧化氢为助燃剂进行热能提供.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可参与大气循环.测得当反应过程中有1mol水蒸气生成时放出161kJ的热量.试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热化学方程式:.

(3)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5kJ,则反应H2(g)+O2(g)=H2O(l)的△H= kJ·mol﹣1,H2的燃烧热为kJ·mol﹣1

(4)已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A+B═C+3D+4E.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A气体mg和足量B气体充入一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有少量液滴生成.在相同

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6.06×105Pa和 1.01×106Pa,又测得反应共放出QkJ热量.试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B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据图可知:

C(s、石墨)+O2(g)===CO2(g) ΔH1=-393.5kJ·mol-1,C(s、金刚石)+O2(g)===CO2(g) ΔH=-395.4kJ·mol-1,结合盖斯定律得出,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kJ·mol-1,B正确;因为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所以石墨更稳定,断裂1mol 石墨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多,故C、D错误。

2.C

题中所给四个选项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对应相等,但聚集状态各不相同。由于同种物质气态时的能量高于液态时的能量,故B、C项反应的能量最高,C、D项生成物的能量最低,故C项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差值最大,由于反应放热,ΔH3为负值,故ΔH3最小。

3.C

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A错误;中和热的标准是“生成1mol H2O”,B错误;正是因为N2分子中氮氮三键非常牢固,要破坏需吸收较多的能量,所以N2性质非常稳定,C正确;有许多放热反应需“加热”或“点燃”才能发生,D错误。

4.B

断键的过程,吸收能量,A错;成键的过程,放出能量,B正确;选项C中反应的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一生成物的键能之和=941.7kJ·mol-1+3×154.8kJ·mol-1-6×283.0kJ·mol-1=-291.9kJ·mol-1,因此C错;若NF3吸收能量后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则是物理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必有键的断裂与生成,所以D错。

5.C

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是焓变,A错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若不标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是在25℃、101kPa条件下的反应热,B错误;吸热反应的ΔH>0,放热反应的ΔH<0,D错误。

6.C

据已知中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氢原子比氢分子的能量高,A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代表物质的量,不代表分子数,B错误、C正确;D项未指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错误。

7.B

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8.A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A项错误;题干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是相反的两个变化过程,热效应符号相反,而数值相等,B、C项正确;D 项描述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D项正确。由盖斯定律可知:对于两个逆向的化学反应方程,其反应热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9.A

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ΔH=ΔH2×2-ΔH1=-1 135.7 kJ·mol-1。

10.B

第一个方程式减去第二个方程式,得4Al(s)+2Fe2O3(s)===2Al2O3(s)+4Fe(s) ΔHΔH=ΔH1-ΔH2,因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则ΔH<0即ΔH1-ΔH2<0,ΔH1<ΔH2。

11.B

第一个方程式乘以2,然后减去第2个方程式,ΔH=2×(-110.5 kJ·mol-1)-(-393.5 kJ·mol-1)=+172.5 kJ·mol-1。

12.C

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3.(1)防止NaClO(歧化)分解为氯酸钠和氯化钠

(2) ac (3)放热

(4)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水合肼的产率

(5)①酸式②56.25%

③重复步骤b和c2~3次,依据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

14.(1)2a+2b-3c

(2)①<;②9.09%

(3)4×10-9

(4)①Pb2+ + H2O Pb(OH)+ + H+②Pb2+

15.(1)Fe2+ + S2O32-+S+H2O 200℃ FeS2↓+2H+ + SO42-

(2)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先用足量盐酸酸化,再向上述清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浑浊,表示已洗涤干净

(3)4FeS2(s) +11O2(g) = 2Fe2O3(s) + 8SO2(g) △H=-3408kJ·mol-1

[或FeS2(s) +11/4O2(g) = 1/2Fe2O3(s) + 2SO2(g) △H=-852kJ·mol-1]

(4)解:120n(FeS2)+88n(FeS) =1.1200

n(FeS2)+ n(FeS) =2×0.8000g/160g·mol-1

n(FeS2)=0.0075mol

ω(FeS2)= 0.0075mol×120g·mol-1/1.1200g≈0.8036

(1)由题中信息可写出四种反应物,再由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产物,Na2S2O3中一个S 显+6价,一个S显-2价,其中-2的S与单质S发生归中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出反应。(2)检验SO42 -,需要先用HCl去除干扰离子,以防生成除BaSO4以外的钡盐沉淀。(3)0.01mol FeS2完全燃烧放出8.52KJ的热量。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标注物质的状态,同时?H 应与化学计量系数成比例。(4)由质量关系,列出120n(FeS2)+88n(FeS) =1.1200,由铁守恒列出n(FeS2)+ n(FeS) =2×0.8000g/160,联合解得FeS2的量,进而求出含量。

16. (1)H+(aq)+OH﹣(aq)=H2O(l)△H=﹣57.3kJ·mol﹣1

(2)N2H4(g)+2H2O2(l)=N2(g)+4H2O(g)△H=﹣644kJ·mol﹣1

(3)H2(g)+1/2O2(g)=H2O(g)△H=﹣241.8kJ·mol﹣1

或2H2(g)+O2(g)=2H2O(g)△H=﹣483.6kJ·mol﹣1

﹣286.8 kJ·mol﹣1286.8 kJ·mol﹣1

(4)2A(g)+B(g)═C(g)+3D(l)+4E(g)△H=﹣kJ/mol

2020高一化学全一-册课时作业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答案))

2020高一化学全一册课时作业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答案) 1.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他于1840年提出盖斯定律,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以下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B.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C.可以直接测量任意反应的反应热 D.可以用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无法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解析:盖斯定律可以用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无法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故C错。 答案:C 2.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甲所示:ΔH1=ΔH2+ΔH3。根据上述原理和图乙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A→F ΔH=-ΔH6 B.A→D ΔH=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D.ΔH1+ΔH6=ΔH2+ΔH3+ΔH4+ΔH5 解析:A→F与F→A互为逆反应,则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A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C正确。 答案:D 3.已知: 2H2(g)+O2(g)===2H2O(g) ΔH1 3H2(g)+Fe2O3(s)===2Fe(s)+3H2O(g) ΔH2

2Fe(s)+O 2(g)===Fe 2O 3(s) ΔH 3 322Al(s)+O 2(g)===Al 2O 3(s) ΔH 4 322Al(s)+Fe 2O 3(s)===Al 2O 3(s)+2Fe(s) Δ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ΔH 1<0,ΔH 3>0 B .ΔH 5<0,ΔH 4<ΔH 3 C .ΔH 1=ΔH 2+ΔH 3 D .ΔH 3=ΔH 4+ΔH 5 解析: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ΔH 3<0,A 错误;将上述反应分别编号为 ①②③④⑤,反应⑤是铝热反应,显然是放热反应,ΔH 5<0,将反应④-反应③可得反应 ⑤,即ΔH 5=ΔH 4-ΔH 3<0,B 正确,D 错误;将反应②+反应③可得反应3H 2(g)+O 2(g) 32===3H 2O(g),故ΔH 1=(ΔH 2+ΔH 3),C 错误。 23答案:B 4.已知1 mol 红磷转化为1 mol 白磷,吸收18.39 kJ 热量。 ①4P(红,s)+5O 2(g)===2P 2O 5(s);ΔH 1 ②P 4(白,s)+5O 2(g)===2P 2O 5(s);ΔH 2 则ΔH 1与ΔH 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 1=ΔH 2 B .ΔH 1>ΔH 2 C .ΔH 1<ΔH 2 D .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题供信息,由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可得,4P(红,s)===P 4(白,s); ΔH =ΔH 1-ΔH 2=+18.39 kJ/mol×4=+73.56 kJ/mol >0,故ΔH 1>ΔH 2,B 正确。 答案:B 5.用H 2O 2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 Cu(s)+2H +(aq)===Cu 2+(aq)+H 2(g) ΔH =+64.39 kJ·mol -1 2H 2O 2(l)===2H 2O(l)+O 2(g) ΔH =-196.46 kJ·mol -1 H 2(g)+O 2(g)===H 2O(l) 1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试题与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练习与解析 1.(2006山东潍坊高三模拟,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 -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Ba(OH)2·8H 2O(s)+2NH 4Cl(s) ====BaCl 2(s)+2NH 3(g)+10H 2O(l) ΔH <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 ·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思路解析:硫磺变成硫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a(OH)2·8H 2O 固体与NH 4Cl 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0;H 2SO 4的浓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时要放热。 答案:D 2.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N 2(g )+3H 2(g) ====2NH 3(g) ΔH=-92.0 kJ ·mol -1,将此温度下的0.1 mol N 2和0.3 mol H 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大于92.0 kJ C.一定等于92.0 kJ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反应热是指反应完全进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逆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因此可逆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一定小于反应热。 答案:A 3.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 31体积,CO 2占32体积,且C(s)+ 21O 2(g)====CO(g) ΔH=-110.35 kJ ·mol -1,CO(g)+ 21O 2(g)====CO 2(g) ΔH=-282.57 kJ ·mol -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2 489.44 kJ C.784.92 kJ D.3 274.3 kJ 思路解析: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为3 1121001??-mol g g ,这些物质的量CO 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为31121001??-mol g g ×282.57 kJ · mol -1=784.92 kJ 。 答案:C 4.氢气(H 2)、一氧化碳(CO)、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 2(g)+ 2 1O 2(g)====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O(g)+ 2 1O 2(g) ====CO 2(g) ΔH =-283.0 kJ ·mol -1 C 8H 18(l)+ 225O 2(g) ====8CO 2(g)+9H 2O(l) ΔH=-5 518 kJ ·mol -1 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3 kJ ·mol -1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 2(g) B.CO(g) C.C 8H 18(l) D.CH 4(g)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ΔH=-2 kJ/mol (2)4Al(s)+2O3(g)===2Al2O3(s)ΔH=-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3(g)===3O2(g)ΔH=-kJ/mol,可知等质量的O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ΔH=-kJ/mol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天然气,理论上所获得的热值,前者大约是后者的多少倍() | A.B. C.D.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得1 mol H2、CO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283 kJ~kJ;1 mol 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两者之比约为,故答案为D。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ΔH 3-ΔH 2ΔH 3-ΔH 1 B.ΔH 2-ΔH 3ΔH 3-ΔH 1 C.ΔH 2-ΔH 3ΔH 1-ΔH 3 D.ΔH 3-ΔH 1ΔH 2-ΔH 3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284.2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主备人:陈丽辅备人:高二化学备课组 Ⅰ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2.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3.以“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4.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Ⅱ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Ⅲ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Ⅳ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例,引出定律盖斯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问题研究经过讨论、交流,设计合理的“路径”,根据盖斯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1、什么叫做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三环节: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各小组派出代表上黑板展示: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环节: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一)盖斯定律 讲解: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 1 mol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燃烧可放出566 kJ热量,则1 mol CO完全燃烧释放283 kJ热量,同理3 mol CH4释放3×890 kJ=2 670 kJ热量,所以1 mol CO和3 mol CH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答案:B 2.已知A(g)+B(g)===C(g)ΔH1,D(g)+B(g)===E(g)ΔH2,且 ΔH1<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设1 mol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 kJ/mol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年原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就越大 B、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ΔH=-571.6 kJ·mol-1的含义是指每摩尔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571.6KJ C、如果用E表示破坏(或生成)1 mol化学键所消耗(或释放)的能量,则求2H2(g)+O2(g)===2H2O(g)的反应热时,可用下式表示:ΔH1=2E(H—H)+E(O===O)-2E(H—O)。 D、同温同压下,氢气和氯气分别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时的ΔH不同。 答案:B 2、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甲,中间态为乙,终态为丙,它们之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ΔH2| B.|ΔH1|<|ΔH3| C.ΔH1+ΔH2+ΔH3=0 D.甲→丙的ΔH=ΔH1+ΔH2 答案 A 3、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 O3+Cl===ClO+O2ΔH1 ClO+O===Cl+O2ΔH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O3+O===2O2的ΔH=E1-E3 B.O3+O===2O2是吸热反应 C.ΔH=ΔH1+ΔH2

D .ΔH = E 3-E 2>0 答案 C 4、已知在298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 C(s)+12 O 2(g)===CO(g) ΔH 1=-110.5kJ·mol - 1 C(s)+O 2(g)===CO 2(g) ΔH 2=-393.5kJ·mol -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 A .+283.5kJ·mol - 1 B .+172.5kJ·mol - 1 C .-172.5kJ·mol -1 D .-504kJ·mol - 1 答案 B 5、已知反应: H 2(g)+1 2O 2(g)===H 2O(g) ΔH 1 1 2N 2 (g)+O 2(g)===NO 2(g) ΔH 2 12N 2(g)+3 2 H 2(g)===NH 3(g) ΔH 3 则反应2NH 3(g)+7 2O 2(g)===2NO 2(g)+3H 2O(g)的ΔH 为( ) A .2ΔH 1+2ΔH 2-2ΔH 3 B .ΔH 1+ΔH 2-ΔH 3 C .3ΔH 1+2ΔH 2+2ΔH 3 D .3ΔH 1+2ΔH 2-2ΔH 3 答案 D 6已知:①C(s)+H 2O(g)===CO(g)+H 2(g) ΔH 1=a kJ·mol - 1 ②2C(s)+O 2(g)===2CO(g) ΔH 2=-220kJ·mol - 1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已知H —H 、O==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 - 1、496kJ·mol -1 和462kJ·mol - 1,则a 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答案 D 7发射火箭时使用的燃料可以是液氢和液氧,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 2(g)+12O 2(g)===H 2O(l)ΔH 1=-285.8kJ·mol -1 ②H 2(g)===H 2(l) ΔH 2=-0.92kJ·mol - 1 ③O 2(g)===O 2(l) ΔH 3=-6.84kJ·mol -1 ④H 2O(l)===H 2O(g) ΔH 4=+44.0kJ·mol -1 则反应H 2(l)+1 2 O 2(l)===H 2O(g)的反应热ΔH 为( )

(技巧)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计算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计算反应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首先需要熟练掌握盖斯定律,其次,平时积累起来的计算机巧在反应热的计算中基本适用。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盖斯定律。 【方法一】方程式加合法: 根据可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间接计算难以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需要应用盖斯定律来分析问题。解题时,常用已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相互加合(加、减等数学计算),得到未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则相应的反应热做相同的加合即为所求的反应热。 例1.已知298K时下列两个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 反应1: C(s)+O2(g)====CO2(g)ΔH1=-393.5 kJ·mol-1 反应2: CO(g)+1/2 O2(g)====CO2(g)ΔH2=-283.0 kJ·mol-1计算在此温度下反应3: C (s)+1/2 O2(g)====CO(g)的反应焓变ΔH3 解读: 根据反应3找起点:C(s),找终点:CO(g);找出中间产物CO2(g);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1-反应2=反应3;列式ΔH1-ΔH2=ΔH3=-110.5kJ·mol-1 【方法二】平均值法:平均值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计算。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总存在一个平均值,解题时只要抓住平均值,就能避繁就简,迅速解题。平均值法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平均分子式法、平均体积法、平均原子法和平均反应热法等。平均反应热法是利用两种混合物中每摩尔物质在反应中的反应热的平均值推断混合物质组成的解题方法,常用于有两种物质反应热的计算。

例2: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ΔH =-889.5kJ ·mol -1 C 2H 6(g )+2 7O 2(g )==2CO 2(g )+3H 2O (l )ΔH =-1583.4kJ ·mol -1 C 2H 4(g )+3O 2(g )==2CO 2(g )+2H 2O (l )ΔH =-1409.6kJ ·mol -1 C 2H 2(g )+2 5O 2(g )==2CO 2(g )+H 2O (l )ΔH =-1298.4kJ ·mol -1 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l )ΔH =-2217.8kJ ·mol -1 如果1mol 上述烃中的两种混合物完全燃烧后放出1518.8的热量,则下列组合不可能是( ) A. CH 4和C 2H 4 B.CH 4和C 2H 6 C.C 3H 8和C 2H 6 D.C 3H 8和C 2H 2 解读: 混合烃的平均燃烧热为1518.8kJ ,则混合烃中,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大于1518.8kJ 另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小于1518.8kJ ,代入各项进行比较,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答案:AC 【方法四】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设计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4.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mol ·L -1的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 2Cr 2O 7溶液25.00ml 。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一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 计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已知:H2(g)=2H (g)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H2= +244.3kJ/mol 2H (g)+ O (g)= H2O (g);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H4= -44.0 kJ/mol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在101 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专题讲解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理解 (1)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始态和终态相同反应的途径有如下三种: ΔH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 2.盖斯定律的应用 根据如下两个反应 Ⅰ.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Ⅱ.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 选用两种方法,计算出C(s)+12O 2(g)===CO(g)的反应热ΔH 。 (1)虚拟路径法 反应C(s)+O 2(g)===CO 2(g)的途径可设计如下: 则ΔH =-110.5 kJ·mol -1。 (2)加合法 利用“加合法”求C(s)+12O 2(g)===CO(g) ΔH 的步骤: ①写出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在各反应中的位置, C(s)+12O 2(g)===CO(g)。 ②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变形,得反应Ⅲ, CO 2(g)===CO(g)+12O 2(g) ΔH 3=283.0 kJ·mol -1Ⅲ; ③将热化学方程式相加,ΔH 也相加:Ⅰ+Ⅲ得, C(s)+12O 2(g)===CO(g) ΔH =ΔH 1+ΔH 3,

则ΔH =-110.5 kJ·mol -1。 例1 已知: ①Zn(s)+12O 2(g)===ZnO(s) ΔH =-348.3 kJ·mol -1 ②2Ag(s)+12O 2(g)===Ag 2O(s) ΔH =-31.0 kJ·mol -1 则Zn(s)+Ag 2O(s)===ZnO(s)+2Ag(s)的ΔH 等于________。 特别提醒 (1)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加倍,ΔH 也相应加倍。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同种物质之间可加减,反应热也相应加减。 (3)将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 的正负必须随之改变。 例2 已知P 4(白磷,s)+5O 2(g)===P 4O 10(s) ΔH 1=-2 983.2 kJ·mol - 1①P(红磷,s)+54O 2(g)===14P 4O 10(s) ΔH 2=-738.5 kJ·mol -1② 试用两种方法求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1)“虚拟路径”法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虚拟如下过程: 根据盖斯定律 ΔH =ΔH 1+(-ΔH 2)×4=-2 983.2 kJ·mol -1+738.5 kJ·mol -1×4=-29.2 kJ·mol -1热化学方程式为P 4(白磷,s)===4P(红磷,s) ΔH =-29.2 kJ·mol -1 (2)“加合”法 P 4(白磷,s)+5O 2(g)===P 4O 10(s) ΔH 1=-2 983.2 kJ·mol -1 P 4O 10(s)===5O 2(g)+4P(红磷,s) ΔH 2′=+2 954 kJ·mol -1 上述两式相加得: P 4(白磷,s)===4P(红磷,s) ΔH =-29.2 kJ·mol -1 二、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例3 已知:C(s)+12O 2(g)===CO(g) ΔH =-110 kJ·mol -1,6 g 炭不完 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例4 已知下列反应: ①SO 2(g)+2OH -(aq)===SO 2-3(aq)+H 2O(l) ΔH 1 ② ClO -(aq)+SO 2-3(aq)===SO 2-4 (aq)+Cl -(aq) ΔH 2 ③CaSO 4(s)===Ca 2+(aq)+SO 2-4(aq) ΔH 3 则反应SO 2(g)+Ca 2+(aq)+ClO -(aq)+2OH -(aq)===CaSO 4(s)+H 2O(l)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练习题 带答案

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单选题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 (2)C(s)+O2(g)=CO2(g)△H2=?393.5kJ?mol?1 O2(g)=H2O(l)△H3=?285.8kJ?mol?1 (3)H2(g)+1 2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H为()kJ?mol?1. A. +488.3 B. ?244.15 C. ?488.3 D. +244.15 2.已知:H2O(g)=H2O(l)△H1=?Q1kJ?mol?1(Q1>0) C2H5OH(g)=C2H5OH(l)△H2=?Q2kJ?mol?1(Q2>0)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Q3>0) 依据盖斯定律,若使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A. Q1+Q2+Q3 B. 0.5(Q1+Q2+Q3) C. 0.5Q1?1.5Q2+0.5Q3 D. 1.5Q1?0.5Q2+0.5Q3 3.已知: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H1 ②C(s)+O2(g)=CO2(g)△H2 ③2H2(g)+O2(g)=2H2O(l)△H3 ④2CO2(g)+4H2(g)=CH3COOH(l)+2H2O(l)△H4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的焓变判断正确的是() A. H2的燃烧热为△H3 B. 2C(s)+2H2(g)+O2(g)=CH3COOH(l)△H=2△H2+△H3?△H1 C. △H4?△H1+2△H3=0 D. 2molH2(g)燃烧生成水蒸气的△H<△H3 4.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H1 Cl2(g)+H2(g)=2HCl(g)△H2 2Cl2(g)+2H2O(g)=4HCl(g)+O2(g)△H3 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

第3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理解盖斯定律的本质并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 2.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了解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1.盖斯定律 (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或①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②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③始态和④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⑤途径无关。 (2)意义:对于进行得很慢的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的反应、产品不纯(即有副反应发生)的反应,⑥测定反应热有困难,如果应用⑦盖斯定律,就可以⑧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3)举例:下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则ΔH=⑨ΔH1+ΔH2=⑩ΔH3+ΔH4+ΔH5 2.反应热计算的主要依据是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 1.物质相互转化过程中,经历的过程越多,损失的能量越大,正确吗? 2.相同质量的H2分别与O2完全反应时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哪一个放出的能量多? 3.燃烧热的数据的绝对值越大,表明该物质在相同物质的量的情况下,放出的能量越多,正确吗?

探究1:盖斯定律 在298 K、100 kPa时,已知: ①2H2O(g)O2(g)+2H2(g) ΔH1 ②Cl2(g)+H2(g)2HCl(g) ΔH2 ③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ΔH2 1.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归纳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解题步骤。 探究2:反应热的计算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下),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3 C.1∶4 D.2∶3 1.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与反应中实际放出的热量有何关系? 2.本题的计算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1.已知:①2C(s)+O2(g) 2CO(g)ΔH=-221.0 kJ·mol-1;②2H2(g)+O2(g) 2H2O(g)ΔH=-483.6 kJ·mol-1。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ΔH为( )。 A.+262.6 kJ·mol-1 B.-131.3 kJ·mol-1 C.-352.3 kJ·mol-1 D.+131.3 kJ·mol-1 2.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最全版

教案

[讲]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 [讲]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 [活动]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 [板书]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科学探究]对于反应:C(s)+ O2(g)=CO(g)因为C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CO,总有一部分CO2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ΔH无法直接测得,请同学们自己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方案反应的ΔH。 [师生共同分析]我们可以测得C与O2反应生成CO2以及CO与O2反应生成CO2的反应热:C(s)+O2(g) =CO2(g);ΔH=-393.5 kJ/mol CO(g)+ O2(g)=CO2(g);ΔH=-283.0 kJ/mol [投影]

[讲]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很容易求算出C(s)+ O2(g)=CO(g)的ΔH。∵ΔH1=ΔH2+ΔH3∴ΔH2=ΔH1-ΔH3=-393.5kJ/mol-(-283.0kJ/mol)=-110.5 kJ/mol即:C(s)+ O2(g)=CO(g)的ΔH=-110.5 kJ/mol [投影] [点击试题]例1、通过计算求的氢气的燃烧热: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如上图表: 已知:H2(g)+O2(g)=H2O(g);△H1=-mol H2O(g)=H2O(l);△H2=-mol 根据盖斯定律,则 △H=△H1+△H2=-mol+(-mol)=-mol [点击试题]例2、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但可测出CH4燃烧反应的ΔH1,根据盖斯定律求ΔH4 CH4(g)+2O2(g)=CO2(g)+2H2O(l);ΔH1=·mol-1 (1) C(石墨)+O2(g)=CO2(g);ΔH2=-393·5kJ·mol-1 (2) H2(g)+O2(g)=H2O(l);ΔH3=·mol-1 (3) C(石墨)+2H2(g)=CH4(g);ΔH4(4) [投影] [讲]利用盖斯定律时,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经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得到所求反应,以此来算得所求反应的热效应。也可以设计一个途径,使反应物经过一些中间步骤最后回复到产物:因为反应式(1),(2),(3)和(4)之间有以下关系: (2)+(3)×2-(1)=(4)所以ΔH4=ΔH2+2ΔH3-ΔH1= kJ·mol-1+2 kJ·mol-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已知: 1222 (1)()()H g O g +===2()H O g ?H 1=a 1kJ mol -? 22(2)2()()H g O g +===22()H O g ?H 2=b 1kJ mol -? 122 2(3)()()H g O g +===2()H O l ?H 3=c 1kJ mol -? 22(4)2()()H g O g +===22()H O l ?H 4=d 1kJ mol -?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ad>0 C.2a=b<0 D.2c=d>0 解析:2H 在2O 中燃烧为放热反应,所以,a 、b 、c 、d 都小于0。所以B 、D 均不正确。(1)、(3)比较,(1)生成2()H O g ,(3)生成2()H O l ,故a>c,A 项不正确。根据盖斯定律,比较(1)和(2)两个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知b=2a,C 项正确。 答案:C 2.已知25 ℃、101 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s,石墨2)()O g +===2()CO g ?H=-393.51 1kJ mol -? C(s,金刚石2)()O g +===2()CO g ?H=-395.41 1kJ mol -?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解析:由题中第1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2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 ?H=+1.9 1kJ mol -?,则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相比金刚石能量高,A 项 正确 。 答案:A 4.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第三子级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和液氧,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1222 ()()H g O g +===2()H O l ?H 1285=-.8 1kJ mol -? ②2()H g ===2()H l ?H 20=-.92 1kJ mol -? ③2()O g ===2()O l ?H 36=-.84 1kJ mol -? ④2()H O l ===2()H O g ?H 444=+.0 1kJ mol -? 则反应1222()() H l O l +===2()H O g 的反应热?H 为… ( ) A.+237.46 1kJ mol -? B.-474.92 1kJ mol -? C.-118.73 1kJ mol -? D.-237.46 1 kJ mol -?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③1 2?+④可得目标反应方程式,其反应热?H =?H 1-?H 2-?H 13?+ ?H 4=-237.46 1kJ mol -?。 答案:D 5.100 g 碳燃烧所得一定体积的气体中,CO 占1/3、2CO 占2/3,且已知 1 22()()C s O g +===CO(g) ?H=-110.35 1kJ mol -? 1 22()()CO g O g +===2()CO g ?H=-282.57 1kJ mol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优化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优化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A.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 = -57.3kJ/mol,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C.由一定条件下石墨合成金刚石吸热,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 = –285.8kJ/mol 2.实验室测得4molSO 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1,当放出236.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60% B.50% C.40% D.90% 3.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联产氢气、硫磺是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根据下图所给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反应若使用催化剂,既可以改变反应路径,也可以改变其 H B.图2中若H2O的状态为气态,则能量变化曲线可能为① C.图3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D.由图1、图2和图3可知,H2S(g)= H2(g) + S (s) ΔH = + 20 kJ·mol -1

4.铍是高效率的火箭燃料,已知:2Be(s)+O2(g)=2BeO(s)△H=-1087.2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用粉碎后的Be做原料,该反应的△H会减小C.当消耗3.2g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Be(s)的燃烧热△H=-543.6kJ·mol-1 5.2mol氢气和1mol氧气化合生成2mol液态水,放出571.6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g)+QkJ,其中Q() A.等于571.6kJ B.大于571.6kJ C.小于571.6kJ D.不能确定 6.嫦娥二号卫星采用“长三丙火箭”进行发射,其第三级推进器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已知在25℃时,2 g H2(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H2O(g)时放热241.8KJ。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是-241.8KJ/mol B.25℃时,H2(g)+1 2 O2(g)=H2O(l) ΔH<-241.8KJ/mol C.25℃时,22.4L H2 完全燃烧生成H2O(g)放出的热量为241.8KJ D.已知H2O(g)=H2O(l) ΔH=-44KJ/mol,则H2O(l)=H2(g)+1 2 O2(g) ΔH=+241.8KJ/mol 7.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相对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不同的卤素单质(X2)的能量是相同的 B.稳定性:MgF2>MgCl2>MgBr2>MgI2 C.离子键的牢固程度MgF2>MgCl2 D.此温度下氟置换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Cl2(s)+F2(g)═MgF2(s)+Cl2(g)△H=-483kJ/mo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