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2009年研究生招生导师信息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2009年研究生招生导师信息表

地学院2009年研究生招生导师信息表

导师编导师姓名硕士招生专业 博士招生专业 出生日期职称 学位 电子邮件 备注

001 薛重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感194501 教授 学士 chshxue@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2李长安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生态地质195601 教授博士chanli@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3曾克峰地理学 195701 教授硕士 dxy2006@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4张志地理学、地图制图学与196402 教授博士 3slab@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5龙昱 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195308 教授博士

006张旺生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195512 教授博士

007彭红霞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197311 副教授博士 penghongxia@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8张时忠地理学、地图制图学与195512 教授硕士 zhangsz@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9王少军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196506 副教授硕士 3slab@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0邓宏斌地理学 教授经管学院 011鄢志武地理学 教授经管学院 012杜远生同博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海洋195801 教授博士 dxyyz@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3颜佳新同博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海洋196205 教授 博士 jxyan@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4王家生同博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海洋196309 教授博士 js-w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5胡超涌海洋科学、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196309 教授博士 chyh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6刘健 同博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海洋教授青岛海洋所 017桑隆康同博士 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4510 教授硕士 sanglk@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8钟增球同博士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4710 教授硕士 zqzho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9马昌前同博士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5812 教授博士 cqma@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0陈能松同博士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5610 教授博士 nengsongchen@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1廖群安矿物学、岩石学、岩石195904 教授博士 qanliao@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2朱云海矿物学、岩石学、岩石196406 教授博士 yhzh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3郑建平同博士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6407 教授博士 jpzhe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4周汉文矿物学、岩石学、岩石196401 教授博士 dxyky@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5刘嵘 矿物学、岩石学、岩石196804 副教授博士 rongli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6王勤燕矿物学、岩石学、岩石196311 副教授硕士 qinyanw@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7肖龙 同博士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6312 教授博士 longxiao@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8赵珊茸同博士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6212 教授博士 shanrongzhao@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29边秋娟矿物学、岩石学、岩石196309 副教授硕士 bqj4412000@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30张宁 矿物学、岩石学、岩石196501 教授博士 zhangn@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31洪汉烈同博士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6410 教授博士 honghl8311@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32钟玉芳矿物学、岩石学、岩石197109 副教授博士 zhongyuf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33王国庆矿物学、岩石学、岩石197611 副教授博士 gqw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34孟大维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教授 材化学院 035张泽民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教授

036郑广 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教授gzhen25@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数理学院 037於崇文同博士地球化学192402 教授学士 yuchongwen@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院士 038张本仁同博士地球化学192905 教授硕士 brzh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院士 039欧阳建平地球化学 195501 教授博士 ouyb@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0鲍征宇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生态地质学195806 教授博士 zybao@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1李方林地球化学 196105 教授博士 fanglinli@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2高山 同博士地球化学196206 教授博士 gaoshan@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3张宏飞同博士地球化学196211 教授博士 zhanghf@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4乔胜英地球化学197011 副教授博士 syqiao@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5凌其聪

聪地球化学196310 教授博士 qcli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6向武 地球化学196811 副教授博士 xwcu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7谢淑云地球化学197609 副教授 博士 tinaxie@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8凌文黎同博士地球化学196209 教授博士 wlli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49胡圣虹同博士地球化学196407 教授博士 shh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50张利 地球化学 197002 副教授博士 lizh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51刘勇胜同博士 地球化学197106 教授博士 yshli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52吴元宝同博士 地球化学197104 教授博士 yuanbaow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53黄俊华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196401 教授博士 jhhu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54周炼 地球化学 196410 教授博士lianzho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55胡兆初地球化学 197812 副教授 博士 zch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56欧阳自远地球化学 教授院士(贵阳地化057徐伟彪地球化学 教授紫金山天文台 058廖香俊地球化学 教授海南地矿局 059殷鸿福同博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3503 教授硕士 hfyin@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院士 060龚一鸣同博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5708 教授 博士 ymgo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61林启祥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6010 副教授硕士 lqx8501@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62张克信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生态195404 教授博士 kxzh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63卢宗盛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6201 教授硕士 zshl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64冯庆来同博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6107 教授博士 fengqlye@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65童金南同博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6205 教授博士 jnto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66张雄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6309 教授博士 zhangxh6367@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67赖旭龙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6411 教授博士 xllai@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68王永标同博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6511 教授博士 wangyb@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69谢树成同博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第四196710 教授博士 xiecu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70黄定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5206 教授博士 hdhua@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71喻建新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6611 副教授博士 yujx_cu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72顾松竹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7504 副教授博士 bossg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73蔡雄飞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高级工程caixiongfei1952@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74何卫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7202 副教授 博士 whzh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75孙知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9 教授博士

076赵来时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196608 教授博士 lszhao@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77张素新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195908 教授学士 sxzh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78金振民同博士 构造地质学、地质学史194109 教授学士 zmjin@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79赵温霞构造地质学195003 教授学士

080樊光明构造地质学195210 教授硕士

081曾佐勋同博士构造地质学195409 教授博士 zuoxun.ze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82李德威同博士构造地质学196206 教授博士 dewei89@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83王国灿同博士构造地质学196312 教授博士 wgcan@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84杨坤光同博士构造地质学195405 教授博士 dxyjx@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85袁晏明构造地质学195909 教授硕士

086葛梦春构造地质学195301 副教授 学士

087向树元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196006 教授博士 xshy@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88刘德民构造地质学 197510 教授博士 5guc@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89章军锋构造地质学197712 教授博士 jf_zhang98@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90续海金构造地质学197607 副教授博士

091彭松柏构造地质学196308 研究员博士

092 刘祥文构造地质学 教授

093 张国伟构造地质学 教授院士(西北大学)094 马宗晋构造地质学教授院士(中科院) 095 马瑾 构造地质学教授院士(中科院) 096 潘桂棠构造地质学教授成都地矿所 097 费英伟构造地质学教授美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地温梯度:指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 软流圈:地下深度为60-250km范围内的地震波速低速层,是一个具软塑性和流动性的层次。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能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和各种地质体发生或形成的先后顺序或新老关系,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总是老的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部,新的地层后形成,覆于上部。即原始产状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或称叠置原理。 化石:埋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生物演化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相同时期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岩性(矿物组成)的不同导致风化速度不同,使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球形风化:在裂隙发育的岩浆岩和厚层砂岩地区,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表面趋于圆化(球状)的现象。 风化壳: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残积物:陆地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各种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可迁移的成分从原矿物中迁移出来随流水带走,剩下的物质残留在原地称为残积物。 片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 洪流:由片流汇集到沟谷中形成的有固定水道的水流。 坡积物:片流将洗刷破坏的物质从山坡上部搬运到山坡下部较平缓地带堆积形成坡积物。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体,井和泉是它的人工和天然露头。 河流的袭夺:向源侵蚀作用较强的水系把分水岭另一侧侵蚀作用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叫河流的袭夺。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下蚀)达一定深度后,接近某一水面时,下蚀作用即停止,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 牛轭湖:河流截弯取直后,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轭湖。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洪水期限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洪水流速减小,洪水挟带的细粒泥砂,覆盖在河床冲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河床冲积物,上部为细砂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冲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叫“二元结构”。 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武大考研之研究生院介绍

武大考研之研究生院介绍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1955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因"文革"而中断了达十余年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2002年,成为34所自行划定复试分数线学校之一。 扎根于百年武大的深厚底蕴,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锐意进取,推陈出新,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与特色鲜明、学位类型多样、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管理体制健全、教学设施比较完备、培养质量得到很好保证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特别是2000年合校以来,武汉大学进一步深化改革,推陈出新,加强管理,着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明确将“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理念,并通过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教学等诸多环节上的改革,全力打造“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通过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不仅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而且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我校共有21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导师水平的提升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武汉大学非常重视导师队伍建设,推行复合导师制,开办“导师学校”、跨学科导师沙龙,提升导师指导水平;不断完善各种导师管理机制。2012年,学校大胆改革导师上岗招生制度,采取“评聘分离,动态上岗”的方式,实现“博导”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使导师队伍不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目前,在1300余名博士生导师、2800余名硕士生导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人文社科资深教授9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2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5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 在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生源质量,不断完善招生指标“二段制”分配模型,在全国率先举办研究生招生宣传日,组织招生宣传小组到全国重点高校进行招生宣传,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第二,推免生人数也持续增长,2013年推免生人数达到1420人,创历史新高。同时不断优化选拔方式,推出“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入学考核”、“优秀人才单独选拔”等招生考试方式,积极探索特色化研究生选拔机制。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实行以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并建立了新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在学术型研究生中实施以直博生、“1+4”、“2+3”、“3+3”硕博连读制度为主体的多元化贯通式培养方式,多维度搭建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2011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项目,将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融入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此外,学校一直贯彻人才培养中的科研导向原则,积极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和氛围,鼓励研究生大胆创新,并不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参加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等途径,积极开拓国际化教育渠道,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完善规章、加强管理、狠抓质量,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的科学发展;实行“先面试后统考”选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为依托,积极构建以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实习实训、行业前沿讲座为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在国家设置的39种专业学位中,

安全工程各学校研究方向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方向)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 西安科技大学(好像也是矿业)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安全) 北京科技大学(矿业,非金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经济,全国最早开安全的) 东北大学(矿业)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军工:爆炸) 南京理工大学(同北理) 中南大学(矿业)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安全) 重庆大学(矿业)1. 清华大学- 工程物理系-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研究方向:01公共安全科学与技术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6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 复试备注: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安全系统工程 2.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01交通安全控制工程 02人机与环境工程 03安全经济与安全行为 04交通运输安全技术与管理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2 数学二 ④963自动控制原理 复试备注:复试科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或机械设计 博士学位授权点 推荐免试原则上不超过20% 3.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01安全经济与安全行为 02电力系统安全工程 03企业安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2 数学二 ④930组织行为学 复试备注:管理学原理 4.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01交通控制与安全 02人机与环境工程 03安全经济与安全行为 04交通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05电力系统安全工程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2数学二 ④942管理运筹学或941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复试备注:复试科目: 交通安全工程或计算机应用基础或管理学三选一博士学位授权点 5. 北京理工大学- 宇航科学技术学院-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

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介绍网络教育报名专业:

报名专业相关的主干课程: 1、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专科) 测量学、结晶学及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及古生物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矿床学、遥感地质学、地质矿产调查

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专升本) 资源地质学、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矿山地质、地质学基础、结晶学及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及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勘查、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 3、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专科) 测量学、水力学基础、水文地球化学、工程水文学、水文统计分析、水文学原理、水文地质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工程力学、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4、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专升本) 环境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统计分析、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构造地质学、GIS原理与应用、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原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测量学、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监理 6、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升本) 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施工、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桩基工程及其检测技术 7、岩土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学、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桩基工程、建筑工程概预算 8、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升本)

岩体力学、土力学、弹塑性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原理、地基处理、基础工程学、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工程CAD基础 9、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专科)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事故分析、安全人机工程学、燃烧与爆炸学、机械安全工程、现代检测技术、失效分析、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10、安全工程专业(专升本)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燃烧与爆炸学、现代检测技术、机械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过程设备与控制、通风与防尘工程、断裂与疲劳、工业卫生概论 11、法律事务专业(专科)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概论、民法学概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概论、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合同法学、劳动法 12、法学专业(专升本) 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学、企业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保护法学 1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科) 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学、金融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原理、创业管理、组织行为学 14、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 管理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化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概念题50分 2、选择题40分 3、问答题60分 地球化学 一、绪论 考试内容 地球化学定义,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内容(或地球化学基本问题),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地球化学发展趋势,地球化学的主要参考文献与期刊杂志。 考试要求 1. 理解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地球化学的学科特点。 2. 了解地球化学与地质学、化学类学科在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上的异同点。 3. 了解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的新进展。 二、元素丰度 考试内容 关于丰度、元素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浓集系数的相关概念 元素在太阳系、地球、地幔、地壳、地核、月球中的分布规律 研究自然体系中元素丰度的思路和方法 自然体系中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考试要求 1. 理解相关的概念。理解地球、太阳系的结构模型及其对研究丰度的重要性。 2. 掌握太阳系元素丰度研究方法、元素丰度规律。 3. 掌握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大陆上(下)地壳的岩石组成特征及元素丰度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4. 了解地幔、地核、月球的岩石组成特点和丰度特征。 5. 了解研究研究地球、地壳元素丰度的主要方法。 三、元素结合规律 考试内容 地球化学体系的特点、亲合性及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类质同像规律及研究意义、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考试要求 1. 理解自然体系的特点,亲石(氧)元素、亲铜(硫)元素、亲铁元素、亲气元素的概念及分布特点。

2.掌握Goldschmidt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及相关的名词概念。 3.掌握岩浆结晶过程中元素结合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4.理解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5地壳中元素主要存在形式,水介质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四、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考试内容 自然界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元素也包含其中,元素在自然界的地球化学迁移、元素在自然界迁移的形式、迁移沉淀的因素受到内因(聚集状态、存在形式、元素和化合物性质)和外因(环境物理化学条件:温度、浓度、pH、Eh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元素迁移中的热力学规律。 考试要求 1. 理解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概念与完整过程。 2. 掌握元素迁移的形式及影响因素。 3. 掌握水介质中元素迁移的化学规律。 4. 掌握地球化学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5. 理解地球化学过程的热力学规律。 五、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考试内容 微量元素的概念、特点,分配系数表达式、能斯特分配定律、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岩浆过程中的部分熔融模型和分异结晶模型、稀土元素概念与分类、图解、稀土参数及示踪意义。 考试要求 1. 理解微量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岩浆过程中定量模型。 2.理解稀土元素的特点、参数、图解和示踪意义。 3.了解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 4.了解微量元素对示踪地质环境、物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作用。 5.了解微量元素特征对沉积岩、火成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的指示作用。 六、同位素地球化学 考试内容 Rb-Sr、U-Th-Pb和Sm-Nd同位素体系的相关概念、衰变定律、定年公式及注意事项; O、S、H和C同位素体系、分馏系数、分馏作用、同位素标准; 同位素封闭温度、模式年龄公式及意义; 考试要求 1. 了解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最新进展。 2. 掌握Rb-Sr、U-Th-Pb和Sm-Nd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3. 掌握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和应用。 4. 掌握同位素示踪地质体源区性质的原理和主要参数。 5.了解K-Ar、Ar-Ar和14C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证明

在校证明 ,男,年月日出生于,身份证号:,护照号:;班号,学号:,于年月入学,现就读于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按照国家标准该专业本科学制为四年,目前该生属于我校学生,处于在校学习的第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邮编:430074 电话:+86-027-******** 传真:+86-027-******** Email:cugxb@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 证明人: 联系方式: 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本科级辅导员 签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工处 2016年5月1日

Certificate This is to certify that,male, born in, ID No:,Passport:;Class:,Student ID: , has been enrolled as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since, and is majoring in the program of Materials Chemistry in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nd Chemistry. The program is a standardfour-year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The student is currently studying in the year. Address: No. 388 LumoRoad,Wuhan, P.R. China Postcode: 430074 Tel:+86-027-******** Fax:+86-027-******** Email:cugxb@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nd Chemistry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Certifier: Phone Number: Undergraduate student counselors of level 2013 Signature ofCertifier: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Date: May1st, 2016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_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 为提高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课程设置要求 第一条研究生课程应严格按照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安排。 第二条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应在更高层次上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最新进展,而不应是本科生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 第三条根据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而开设的新课程,必须先由主讲教师拟定课程教学大纲,由所在单位论证通过,报研究生院批准备案后,方可正 第二章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条研究生公共课的教学工作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负责安排,并报研究生院备案,由研究生院统一协调。 第五条研究生院于每学期结束前两个月在“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预先安排下一学期的公共课课程表,各培养单位根据公共课表的安排,排定各自的专业课课程表,由研究生院统筹安排教室,并于学期结束前印发各单位。课表一经排定,不得随意变动。 第六条研究生课程一般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其中,博士研究生课程一般应由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担任主讲教师。 第七条主讲教师必须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时数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确有特殊原因需要进行调整,须事前由主讲教师或教研室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未能按教学大纲规定完成教学任务的,该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及成绩不予承

认。 第八条各培养单位应经常到课堂检查本单位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情况。研究生院应做好全过程的教学检查工作,不定期检查各单位的课堂教学,对查明未能按时开课的单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三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第九条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研究生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社会调查、教学实践、专题讨论、文献综述等教学环节以及一部分实验课、选修课、补修课可以采用考查方式。 第十条研究生课程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最后两周,各科考试的具体日期在学期结束前1个月确定。公共课考试日期由研究生院和开课单位商定,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再确定专业课考试时间,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各专业课考试地点由研究生院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 第十一条研究生应按个人培养计划参加课程学习,凡缺课时间超过该门课程规定学时的1/3,或未完成教师要求的报告、实验者,不得参加课程考核。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免修部分课程的申请,免修申请经培养单位同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以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其成绩栏标记为免修。 第十二条课程考核成绩采用A+至D的十级记分制,具体分数级和相应级点列表如下: 分数级A+A A-B+B B-C+C C-D 级点 4.3 4.0 3.7 3.3 3.0 2.7 2.3 2.0 1.7 1.0 相当于百分数96~ 100 90~ 95 85~ 89 80~ 84 75~ 79 70~ 74 67~ 69 63~ 66 60~ 62 0~ 59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平均级点的计算方法为: 平均级点= 第十三条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以C-及以上为合格,考核成绩为D的课程必须重修,重修课程的成绩与正常考试同样记分。 第十四条研究生因故不能参加课程考试,必须事先提出缓考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经主讲教师同意,专业课经培养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公共课经研究生院批准,方可参加缓考。 第十五条研究生必须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凡舞弊者,按《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及有关文件处理。

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大院系简介及20092011年分省录取分数统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大院系及2009-2011年分省录取分数统计 一、地学院 07060地质学基地班 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地质学专业成为全国4个地质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重点培养地球科学领域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学校对“基地班”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如高额奖学金、专用计算机室、享有研究生同等标准的图书阅览等待遇。其课程体系包括自然科学、地球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部分,重视培养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基地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创新型、研究型,毕业生将有90%左右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深造。通过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为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输送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理科基地实行分流—补进的动态优秀人才选拔模式,补进时在全校范围内择优选拔。 0706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本专业学生掌握地质学的野外工作技能、物质成分分析测试技术及基本的地球科学实验和鉴定技术,学习地球化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地层与古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掌握环境及地球化学、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资源环境规划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能。面向地矿、能源、环境、国土等行业的教育、科研和生产部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 070601地质学(地质调查,工科培养,面向行业就业) 本专业学生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数理基础、计算机与外语实用技能及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毕业生能成为科研机构、地勘部门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专门人才,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和国家在资源、环境、灾害、国土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对地质学人才的需要。 二、资源学院 0801地矿类(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 1996年经国土资源部(原地矿部)批准创办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是为适应地球科学发展和实现全球找矿战略需要,探索培养适应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的宽口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是我国地质工科面向现代化、国际化高级工

开设安全工程专业高校名单

高校名称院系名称学位层次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国家重点学科】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国家重点学科】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本科、硕士、博士【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本科、硕士、博士【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重庆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安全学院本科、硕士 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江苏大学环境学院本科、硕士 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本科、硕士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本科、硕士 中北大学[太原]化工与环境学院本科、硕士 江西理工大学[赣州]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广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本科、硕士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环境与资源学院本科、硕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本科、硕士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本科、硕士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本科、硕士 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讯工程学院本科、硕士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本科、硕士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分院本科、硕士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本科、硕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2009年研究生招生导师信息表

地学院2009年研究生招生导师信息表 导师编导师姓名硕士招生专业 博士招生专业 出生日期职称 学位 电子邮件 备注 001 薛重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感194501 教授 学士 chshxue@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2李长安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生态地质195601 教授博士chanli@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3曾克峰地理学 195701 教授硕士 dxy2006@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4张志地理学、地图制图学与196402 教授博士 3slab@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5龙昱 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195308 教授博士 006张旺生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195512 教授博士 007彭红霞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197311 副教授博士 penghongxia@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8张时忠地理学、地图制图学与195512 教授硕士 zhangsz@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09王少军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196506 副教授硕士 3slab@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0邓宏斌地理学 教授经管学院 011鄢志武地理学 教授经管学院 012杜远生同博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海洋195801 教授博士 dxyyz@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3颜佳新同博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海洋196205 教授 博士 jxyan@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4王家生同博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海洋196309 教授博士 js-wa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5胡超涌海洋科学、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196309 教授博士 chyhu@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6刘健 同博士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海洋教授青岛海洋所 017桑隆康同博士 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4510 教授硕士 sanglk@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8钟增球同博士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4710 教授硕士 zqzhong@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019马昌前同博士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学195812 教授博士 cqma@https://www.doczj.com/doc/1215596781.html,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草案-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研究生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研究生合法权益,培养研究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和《武汉大学学生管理规定》(武大学字[2017]31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的学籍管理。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新生入学时,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入学者,应持有关证明请假,假期不能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期满逾两周未入学者,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四条学校在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录取手续及程序等是否合乎国家招生规定; (二)所获得的录取资格是否真实、合乎相关规定; (三)本人及身份证明与录取通知、考生档案等是否一致; (四)身心健康状况是否符合录取专业或者专业类别体检要求,能否保证在校正常学习、生活。 复查中发现学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学校将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复查中发现学生身心状况不适宜在校学习,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需要在家休养的,可以按照第六条的规定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第六条新生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一)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保留一年; (二)参加团中央批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教生等项目保留一年、国防生按规定到部队工作保留一至两年;

2020年武汉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武汉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专业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公布。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安全工程专业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高校

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发表于: 2007-7-07 17:07 作者: rankedu 来源: 高校信息网 学科学科代码学校学位点通过年月备注国家重点学 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安徽理工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北京交通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2006年增 设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北京科技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北京理工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2006年增 设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东北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河南理工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南京工业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山东科技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武汉理工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西安科技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国家重点学 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国地质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2006年增 设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国矿业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国家重点学 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国石油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2006年增 设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中南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重庆大学二级学科博士 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安徽理工大学二级学科硕士 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覆 盖 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北京化工大学二级学科硕士2006年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吐血整理资料

精品文档 第一章: 1、什么是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是用系统的、综合的额、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去审视和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2、自然地理学研究哪些内容? 自然地理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3、地理学的二级学科有哪些? 地理学的二级学科有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4、自然地理学有哪些特点? 自然地理学的特点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 大气圈: 1、大气成分按浓度怎么分类? 按浓度,大气成分可分为:主要成分,N、O、Ar,约占99.96%;微量成分,浓度在22-3-3mL/L10及惰性气体;痕量成分浓度在、H、NHSOmL/L以上,有CO、水汽、CH、、10CO44222以下,有HS、O、NO、HO。23222、大气层从下到上的分层。 大气层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逸散层。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1、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降低;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强烈的圈层;4、受地面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圈层。 4、水汽的主要分布范围。 大气中的水汽在1.5~2km高度上减少为地面的一半,到5km的高度减少为地面的1/10,因此几乎全部集中在近地面12km以下的气层中。 5、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气压梯度。 6、科氏力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科氏力的特征有:1、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2、作用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3、大小与物体运动的线速度成正比;4、大小与纬度的正弦成正比,在赤道处为零,向两极地区逐步增大。 7、气旋与反气旋及他们控制下的天气。 在低压中心附近,大气由周围向中心集中,形成辐合,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就形成了气旋,气旋控制下大气在近地表空气向中心流动,进而向上空运动,传输水汽,容易形成降雨;在高压中心,空气向四周运动,形成辐散,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反气旋,在地表空气向四周流动,上层空气向下流动传输水汽,因此不易形成降雨天气。 8、辐合与辐散。 在低压中心附近,大气由周围向中心集中,形成辐合;在高压中心,空气向四周运动,形成辐散。 9、风、风级、风向、风玫瑰图。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级有蒲福风级的经验公式计算,风向指风的来向,风玫瑰图主要反映风向和级数。

武汉大学2017年优秀研究生公示名单

武汉大学2016-2017学年度优秀研究生名单 一、文学院(共69名) 陈舒楠杨帅李越张星星黄盼马春景刘玉杰孙盼盼邓盼冉晨刘晓吴晨骅罗先海沈闪陈晓宇王美心谭昭彭琪淋聂环程谢飞邓诗悦许娜唐晓庆汪伟颋徐书林吴莹严五代白艳波夏小珊敖宁赵淑敏扈琛王成晨施丽英邱晨樊星王婧苏丁旺刘文嘉马麟李雅欣窦琪玥黄凯伦刘宇余克勤丁岑白婧周星宇唐佳乔杭媛袁姝玥孙凡晰王方王婷程鸿翁荣江吴天蓓李沛霖洪思慧刘婉仪罗丹李晗菲向瑞雪吴莹莹江姝王思张素苗李云杰张盼杰 二、历史学院(共41名) 谢坤姚磊王云燕李超谢盛李瑞居尉侯凯刘小龙洪玲艳张骏杰毛钦赵春光王汉东王丹桂齐娟张庆陈伟杨海清黄帮柱彭尧嘉刘菲雯杨磊刘欢刘彩红胡清波黄瑶郭伦曹振禹高婷婷王旭东赵敏张雨薇司孝林赵凯祺陈思齐董存留周静怡谭雨蓉王凯迪张淼李政澄 三、哲学学院(共66名) 王颖辉黄丹阳彭澧王光洁马克呼国平陈可依郑文搏詹岚吴江玲周泽恩彭虎苗宇武敬刘意李晴晴李彤武星丽卢影王天雨陈亮升曾允刘津韦芳婧刘颖王少芳张晓密姚胜陈杰王琴张义凤张乔生骆元静杨蕾许元博王轶鸣郑棪方杨冬冬马兵孙志强喻素珍张振范婷尚贵君胡乐凯李晓敏喻卿张南王堂生孙伟幸玉芳孙颖涛王晶陈维扬汪光晔魏东方庄严李涛陈亚立吕威李欣吴晓烨汪俭倩郜一芝张晓燕

四、艺术学院(共11名) 陈矿熊鹰胡家翀任志成王鹤翔杨秀刚刘凯姜欣荣罗秋韵黄可佳史鑫涛 五、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共47名) 廖衡刘早王青成珍缘周静宜金美娟童威黄芳芳李琼璐李童悦子窦静刘婷婷刘微梁丹璐滕珂圯刘苗徐晨晨春英刘鲁蓉宋敏邓雪纯罗爽陈杭程陈炜炜李慕贤丛政郝念东张汝琦韩弦君应典郭梦华王鑫婧陈晓侃刘青孙静漪侯泽静汪美芳唐斌夏艳刘鑫段雪晶唐灵杰左蓉黄佳美洪昕王熙侬谭龙灵 六、新闻与传播学院(共63名) 陈星赵红勋战令琦吕铠张婵杨烨杨頔郭慧玲王子尧钟婧圆陈昕怡代小佩吴思李慧敏宋任智徐恬温婧耿书培赵璐阳杨雪姜韬闫泽茹杨娟肖迪秦子茜刘馨玫刘惟真叶琼胡颖娟沈宏宇王玥李硕李阳雪何进进徐青青周夏萍周佳玥李聪何芳周敏刘禹王晓婉许孝媛郭赵一晗侯彤童李泽华邹文雪王婉贞卢俊雅聂迪雪笛吴梦婧石婷梁骥杨琳李磊宋晓旭高程杨金万禹杉黄欣悦赵月郑作龙 七、信息管理学院(共72名) 杨海娟魏明坤魏绪秋方爱华刘荻娜夏宇罗梅芬段先娥何乃东巴志超曾粤亮杨吕乐唐国庆苗淼陈玄凝吕琳露方婧李梦琳刘芳明周知宋宁远马亚雪吴林程磊董晶赵海平宋美琦董雨刘晶王嘉昀杨文任文华汪沁胡孙婕陆柳杏赵鸿玉原源吴子晗黄程松王一鸣王涵徐志武彭鑫李颖庭宋扬扬聂瑞林焱李楠宋雅倩任珂赵婉颖秦垒谢志成贾聪聪张良晗邸铭李娜叶艳曹芬芳谢鑫常大伟王蕊刘福珍贺超城潘建鹏周咏欧阳博段斌斌孙成刘韬程立雪韦佳岑

2020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0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安全工程专业注重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学科。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吧! 安全工程专业 排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中国矿业大学157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7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574山东科技大学1575西安科技大学1576河南理工大学1577安徽理工大学1578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579南京工业大学15710中南大学15711北京科技大学157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5713南华大学15714太原理工大学15715东北大学15716重庆大学1571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718湖南科技大学1571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5720武汉理工大学157 实践教学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一般安排40周。

知识领域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力学、分析化学与物理化学、燃烧学与爆炸学; 3.掌握安全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和安全系统工程等基础知识; 4.掌握电子学、电工学及安全检测与监测仪表与技术; 5.掌握安全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设计、施工、监察和管理的知识与能力; 6.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安全工程与通风工程设计、模拟、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7.掌握安全评价基础事物,能够运用系统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及ABC定性法等确定危险控制点及控制等级,参与现场危险性 培养要求 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就业前景如何推荐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就业前景如何推荐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助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拥有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底蕴深厚,历史沿革系京汉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迁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汉,并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在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建校以来,地大人锲而不舍、开拓创新,用智慧与汗水,用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谱写了地大辉煌的乐章,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毗邻光谷,环境优雅宜求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国家4A级旅

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133496平方米,建筑面积772426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72192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6443平方米。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教学楼群、窗明几净的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的实验大楼、宽阔的林荫大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目标远大,地球科学创一流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突出办学特色,完善学科体系,提升办学水平,完成了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战略转变。全校师生把“建设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阶段性目标,把“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长远目标。正是在这一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学校的各项事业正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空间广阔而深远。 师资雄厚,办学实力呈强势 学校拥有一支研教并重、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30人,专任教师159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博士生导师148人,教授390人,副教授450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4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