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辛与干姜

细辛与干姜

细辛与干姜
细辛与干姜

细辛与干姜、五味子

干姜辛热,长于“去脏腑沉寒痼冷”和“发诸经之寒气”(《珍珠囊》)。主入肺经,善能温肺散寒化饮,用于寒饮咳喘。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而“宁嗽定喘”(《本草备要》),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细辛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主要用于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三者为伍,各司其职,又相须相制。“干姜以司肺之开,五味子以司肺之合,细辛以发动其开合活动之机”(陈修园语)。干姜、细辛相须为用,外散风寒,内化痰饮;五味子酸温收敛,止咳平喘,可防干姜、细辛耗散肺气。三药配伍,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喘咳自平。(周祯祥:细辛配伍药对)

细辛配伍干姜、五味子细辛散寒解表而温肺化饮;干姜温中散寒, 亦温肺化饮.二者相伍, 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可治疗外有表寒, 内有痰饮之证.五味子敛肺气平喘咳而生津, 反佐细辛、干姜, 可防其发散太过而伤气耗津.于散寓敛, 祛邪而不伤正.三者伍用, 有散寒化饮、敛肺止咳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寒留饮之喘咳气急、痰白清稀、苔白滑者.

药对名称: 干姜、细辛

性味: 干姜:辛、热。细辛:辛、温。

归经: 干姜:归脾、胃、肺经。细辛:归肺、肾经。

功效: 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 咳嗽,痰喘,胸痹。

作用分类: 温里药

配伍机制: 二药均有温肺化饮、止痛作用。干姜长于温肺散寒,守而不走。细辛长于化饮、止痛,走窜解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温肺散寒,化饮止痛效力增强。

用法用量: 干姜:6-15g。细辛:3-12g。

临床应用: 干姜: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细辛: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药对出处: 干姜配细辛,见于《伤寒论》小青龙汤。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

药对名称: 五味子、细辛

性味: 五味子:酸、温。细辛:辛、温。

归经: 五味子:归肺、肾经。细辛:归肺、肾经。

功效: 五味子:敛肺止咳,固表敛汗,涩精止泻,生津止渴。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 1.感冒风寒,咳吐白沫,或寒饮咳喘诸症。2.素有宿饮,复感风寒之咳嗽喘急、痰多稀薄者。

作用分类: 祛痰止咳药

配伍机制: 五味子酸涩收敛,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细辛辛散温通,温肺化饮,发散风寒,祛风止痒。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宜宣;外感风寒,易致肺气郁闭,而治宜宣通肺气、温散寒邪为治;细辛辛散开肺,五味子酸收敛肺,二者一开一合,开无耗散肺气之弊,合无敛遏邪气之虞,为开合理肺之妙剂,止咳定喘之效尤为显著。

用法用量: 五味子:3-10g。细辛:1-3g。

临床应用: 临证具体应用时,各自用量应灵活掌握,咳嗽初起,以开宣为主,多用细辛;久咳之后,以敛肺气为要,多用五味子。即前人所谓:“新咳多用细辛,久咳多用五味子”。其要旨即在于此。五味子五味具备,独以酸、咸为胜,故能收敛肺气之耗散,益气生津,并能益肾气固摄真元。其性温而不燥,不论肺肾阴虚阳虚都可使用。适用于肺虚久咳,心衰气短,肾虚滑精,自汗盗汗,津枯口渴,久泻不止等症。

药对出处: 本药对源于《伤寒论》小青龙汤、《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前者主治外感风寒,内有寒饮之咳喘恶寒,吐痰清稀;后者主治寒饮咳嗽,痰稀胸满。

课本的

干姜、细辛配五味子

【出处】: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相关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三十五);“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咳满。”(三十七)

【伍用功能】:干姜辛散温通,温复脾肺之阳;细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干姜、细辛温肺散寒蠲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姜细味三味配伍,有开有阖,有收有敛,化痰饮,平喘逆,止咳嗽,各善其长。

【临床应用】:治疗痰饮犯肺证,即肺寒咳嗽,痰白而稀,量多,状如白沫,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

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温化肺部水饮的要药,是仲景治痰饮咳喘的绝招,。若无表证,而单纯水饮犯肺,可用《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即以姜,细,味为主的方剂。从真武汤证方后加减亦可作佐证。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咳嗽》:“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子,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学者不可不深思其故也。”

甘草干姜汤治顽固性尿频

甘草干姜汤治顽固性尿频 *导读:辛文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王某,男,39岁。患小便频数2年余。尿频不分四季,不分昼夜,平均每天达15~20次,…… 辛文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王某,男,39岁。患小便频数2年余。尿频不分四季,不分昼夜,平均每天达15~20次,颇为痛苦,四处求医,曾在二甲、三甲医院就诊,每次查尿常规均为阴性,膀胱镜、B超等亦未见异常,曾服金匮肾气丸、缩泉丸、滋肾通关丸、八正散,五苓散等中药及偏方外敷神阙,涌泉穴等效果不显,服西药抗胆碱及植物神经调节药、维生素、谷维素及康复锻炼亦均无效。刻诊:小便频数,点滴而出,不能自控,出汗、易感,手和背怕冷,面色苍白,乏力、时气短,食欲欠佳,舌淡,苔白,脉微弱。 辨证:肺脾阳气虚证。 处方:甘草干姜汤。炙甘草60克,干姜30克。4剂水煎服。 服上方2剂后,小便明显减少,4剂服完,多年顽疾痊愈。 按:本例顽固性尿频经中西医久治未愈,常常尿频量少,永远有尿不干净的感觉,意犹未尽,受尽折磨。《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也,https://www.doczj.com/doc/1215000409.html,气化则能出也。《灵枢:十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可见,肺气虚宣降失常,不能将水液布散

周身;脾气虚运化无力,升清无能,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而布全身,导致水液布而不行,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化无权,从而发生小便频数,淋漓不畅之症。究其原因,皆为肺脾阳虚为患也。 《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以炙草补中益气,干姜辛热温阳,辛甘合用,主温肺脾之阳,使肺、脾、膀胱迅速恢复制约,调节小便之功能,从而取效。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 3例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史锁芳 指导李石青 [提要]应用仲景之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总有效率为90〃1% 。本方具有温脾和中、利胆化湿作用,适合于慢性胆囊炎具有脾土虚寒、胆郁湿阻的病理机制者。 自1986年以来,笔者应用仲景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方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作初步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33例中门诊16例,急诊儿例,住院病人6例;男性10例,女性23例;年龄 最大69岁,最小33岁,其中45~60岁之间居多;病程1~5年9例,6~10年16例,超过10年有8例;发作次数最多达儿次(包括术后发作者)。 2 病例选择 有上腹部胀痛及消化不良症状,且呈反复发作者,②本组病例选择符合下列条件:① 全部病例均经B型超声波或胆囊造影检查确诊。根据病史、体征、放射学、B 型超声波检查:属于慢性胆囊炎17例(其中11例属急性发作表现);合并胆石症 9例;胆囊炎或胆石症术后感染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 临床症状:右上腹部胀满或疼痛33例次,向腰背部放射疼痛27例次;恶心呕吐28例次;口干口苦28例次;嗳气纳呆27例次;畏寒乏力3O例次;伴头痛 或失眠26例次,有头汗或上半身出汗、盗汗27例次;大便稀溏23例次,大便不调(或干或稀) 5例次,大便干结5例;舌质淡嫩24例次,舌质胖或有齿印16例,舌质偏红3例,舌苔薄或白腻17例,舌苔薄黄或黄腻16例。查体:巩膜轻度黄染5例,胆囊区有压痛、墨菲氏征阳性33例。血白分:>16×10。/L 3例;1O~16×10。/L20例;<10×10。/L10例。来诊前用过抗生素及解痉剂而症情未能缓解者15例次。 3 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10~15克,桂枝6~10克,干姜5克,黄芩6~12克,栝萎根10 大便秘结去桂枝、~15克,生牡蛎15~30克(先煎),炙甘草3~5克。主要加减:① 减牡蛎为10克,若脾虚加白术45克;若胆经湿热便秘加生大黄6~10克,并 湿热甚,舌苔黄 痛剧加桃仁、川楝子、玄胡各10克。③ 易栝蒌根为全瓜蒌15克。② 腻,去甘草,加茵陈15~30克,藿香10克,滑石12克(包) ,大金钱草30克。④头昏,舌质淡加党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 服法:早晚空腹温服,日1剂,连服2O天为1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进行统计治疗期间忌食油腻、生冷及辛辣之品。 4 治疗结果 近愈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经B超检查或胆囊造影证实胆囊大小正常、炎性①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

始于怀疑终于信仰归于实用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学号:20150931112 姓名:张徽题记:中医学术流派及其各家学说之间的争鸣与更替之路是一条始于怀疑、终于信仰、但必须归于实用之路。 摘要:柴胡桂枝汤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可表、可里、可温、可清、可升、可降、可补、可泻,用于辨治疑难杂症,屡获佳效。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疑难杂症。 柴胡桂枝汤集“柴胡法”和“桂枝法”于一身,寒热并调,正邪兼顾。其制方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由此观之,仲景之匠心独运便展露无遗。余会其意,以此方用于辨治疑难杂症,竟屡获佳效,兹以验案为证,举隅于下,以飨同道。 1.情志内伤而致厥证 赵某,男,50岁,于2008年3月22日初诊。患者近一个月来,频繁在凌晨3点至上午9点之间出现昏倒而不省人事,每次都拨打120急往市医院,但各种检查均显示正常,值班医生无从下手,遂皆令回家观察。刻诊:昏倒前都会出现以胃脘部为中心的紧缩感并伴有汗出及短气,苏醒后一如常人,欲发作时急饮盐水而会稍舒,胃脘及左胁有不适感,自觉胃中似有物从左腹而下并伴有打雷声,大便首次必于五更之时且日计不少于2次而粗细不匀,小便正常,舌胖色淡苔白腻,因察动脉见关上,故追问此病由来,方知始于兄弟不和。处方:柴胡10g,黄芩10g,黄连5g,干姜10g,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枳实10g,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10枚。6剂,每日1剂,水煮2次分2服。3月28日复诊,仅于昨日凌晨四点多发作一次,持续约半小时,早饭后常有困意,口干苦,舌上布有水珠,左脉较右脉为快。守上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用法] 柴胡6~12g、桂枝6~10g、干姜3~6g、黄芩5~10g、天花粉10~12g、牡蛎10~15g、甘草3~6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1.胸胁满,或咳嗽,或胸骨痛,触之更甚。 2.寒热往来,或恶风、盗汗、自汗、头颈以上多汗。 3.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4.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5.苔白厚,舌面干。 [现代应用] 1.外感热性病如感冒、肺结核、脑膜炎、疟疾、肝炎、肺炎、风湿热、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疟疾等出现寒热往来、口干口渴者本方多有应用的机会。 2.仲景每用干姜治下利。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肝炎伴有的腹胀、腹泻或便溏等兼有情志抑郁者可用本方,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出现的胆源性腹泻也常用到本方。 3.对于一些以渗出为病理特点的炎性疾病,如渗出性胸膜炎、中耳炎、上颌窦蓄脓症、梅尼埃综合征等;以及分泌过多性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汗出过多,慢性支气管炎

的咳嗽痰多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 4.牡蛎散结。因此,对于结节、包块性疾病如头疮、瘰疬、乳腺小叶增生症、肝硬化初期、肝脾肿大等也可参照使用。牡蛎还有止酸的作用,故还用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等。 5.其他方面还用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产褥热、赤白带下、阳痿、窦性心动过速、胃下垂、失眠、口吃、糖尿病、眩晕等疾病。 [经验参考] 关于本方证,从原文所说“已发汗而复下之”一语不难推测出“大便溏薄”。对此,刘渡舟先生有深刻体验。治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患者一手指其腹闩:我尤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

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治疗精神抑郁症

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治疗精神抑郁症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 【关键词】柴桂温胆定志汤;精神抑郁症;郁证;心胆阳虚 精神抑郁症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作形式之一,系情感性精神障碍,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女性多见,青壮年起病。西医治本症用大剂量的抗抑郁药,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本症属中医“郁证”范畴。笔者认为,本症属神窍疾病,其发病诱因虽多与精神情志刺激有一定关系,但因心主神志、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此三脏阳虚、气虚乃是易发本症的体质因素。在这一体质因素的基础上,稍遇精神情志刺激则不能耐受,从而形成脑神失养,气郁痰阻,神窍迷蒙之证。经采用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辅以较小剂量的多虑平,治疗重症抑郁症患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中药用柴桂温胆定志汤:柴胡、黄芩、桂枝、赤白芍、半夏、生姜、陈皮、枳壳、竹茹各10g ,茯苓20g ,人参5g ,菖蒲6g ,远志10g ,大枣5 枚,炙甘草6g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服至症状控制后,以太子参10g易人参,去菖蒲、远志,桂枝减量,隔日1剂,继服2~3周停药。本方与多虑平联用,如因服多虑平而见口干、便秘、视力模糊者,可分别酌加天花粉、全瓜蒌、草决明等。 西药用多虑平(Doxepinum),该药是抗抑郁药中副作用较小者,但单用时作用弱,对重症患者见效慢、疗效差。与中药联用后,从最小剂量25mg/d开始,每日增加25mg ,增至150mg/d 时则不再增量,分3次口服。服至症状控制后,继服2~3周开始减量。每减25mg保持5~7天,减至12.5~25mg/d时,再维持2~3周。 2 病案举例 管某,女,42岁,1994年9月16日初诊。因心情抑郁、头痛5月,加重3月,由家属陪来就诊。5个月前,因不明原因的疲劳无力,反应慢,完不成工作任务而心情郁闷,并常有自责内疚感。后渐见头痛,失眠,早醒,食欲不振,肩背时或窜痛、时或酸沉如压重石,四肢木无“知觉”,软弱无力,欲动不能,百事皆无兴趣。诸症清晨尤重,至午仍难起床,傍晚偶有轻时。已愈3月不能上班及理家。因痛苦不堪忍受,时时出现自杀念头。某精神病院诊为精神抑郁症,用抗抑郁药后,出现眩晕、口干、恶心等反应,遂拒绝服药。刻下症见两目呆滞,愁容满面,端坐不动,问十不答一。病情由家属代诉。手足冰凉,脉细小而弦略数,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厚腻。西医诊断: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抑郁型,重症。中医诊断:郁证,辨证为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治疗按上法,予柴桂温胆定志汤和多虑平。 用药仅3日,头痛及肩背痛重感即减轻,四肢已有“知觉”。用药5日,上午已可起床在室内散步,有了食欲,不再想死。用药4周诸症已得到控制,并可独自骑车来诊。此时中药去菖蒲、远志,以太子参10g易人参,桂枝改为6g,隔日1剂,继服两周。用药6周已可上班工作,停服中药。多虑平开始减量,每减25mg维持5天。约4周后以12.5~25mg/d继续服4周停药。随访1年半无复发。 3 体会 人体阳气与脏腑活动有昼夜盛衰变化的自然节律,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清晨是人体阳气由内敛潜闭转为外发隆盛的时候,也是各器官的功能开始活跃,需要消耗更多阳气的时候。既要借助肝阳、肝气的展发疏泄,又要仰赖少阳相火、少阴君火的温煦长养。而心与肝胆阳衰气弱者,清晨得时当旺而不得旺,当疏泄而无力疏泄,但机体耗能却应时而增加,此时脑神失养也必然加重。何况阳虚者浊阴必乘,气郁者痰浊必生。于是痰浊蒙蔽、精神抑郁、思维迟钝乃至疲倦无力诸症就有了清晨乃至上午加重的特征。至暮则阳气内敛,机体耗能降低,心与肝胆的负担也相应减轻,故其症或可缓解。因此据晨重暮轻这一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基本可以判断造成精神抑郁症的病机当是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据此,采用温补心胆阳气,益肝兼助疏泄,养脑涤痰醒神,当属治本之法。定志丸用人参补五脏、益元气、安精神、定魂魄、开心健脑;茯苓利窍祛湿导浊,补心益脑养神;菖蒲、远志豁痰开窍、振心阳、益智慧、醒脑神。但温补心阳、振奋肝胆、疏达郁结、涤痰导浊之力均不足。于是配小柴胡汤疏达郁结,振奋肝胆脾胃。且小柴胡汤本证中嘿嘿不欲饮食、心烦、胸胁苦满等症状,在抑郁症中颇多见。合桂枝汤,取其辛甘化阳以温补心胆之阳,酸甘化阴以滋养肝心之

学习心得:神奇的甘草干姜汤

学习心得:神奇的甘草干姜汤 感冒是现代西医的讲法,在中国古代将各种感冒称为太阳病,也叫伤寒病。太阳病的种类很多,症状各异,因人的体质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主证,使用的方剂也不一样。所以感冒了乱吃药,吃错药的可能性十分大,如果吃出了以下这个问题,就要注意了。 什么问题呢?就是乱吃发汗解表的桂枝汤,结果厥逆了。什么是厥逆了?就是喉咙干,人很烦躁,想吐,还胡言乱语,手脚拘紧,挛急不伸。说实话,如果哪家小孩感冒吃错药变成这样,一定把会把大人吓得惊慌失措。 小小的感冒会不会搞成这样?当然会,吃错药的后果肯定是治不好病,而且重要的是药力助长了病邪的发展,导致出现各种更复杂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严重的就会发生昏厥。关于误治的问题张仲景在东汉末年就提出来了,他用于二味药把下面这个误治问题搞惦了。 比如他说:“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 疾病自有天机 这里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伤寒了,感冒了,他的脉很浮,而且会出汗,还老是要小便,心烦气躁,有一点点怕冷。这种情况就不能用桂枝汤了,用了桂枝汤病情会严。桂枝汤是治什么的?虽然也是治感冒的,但它只是治那种有汗出,怕风,稍微有点怕冷,头痛发热,然后就没有其他特别的症状了。但上面张仲景所说的情况,有这个桂枝汤的症状,却又不止这个症状,它还有小便多,心烦躁。 显然这个情况是有点复杂,不能随便用桂枝汤了。因为桂枝汤证的人不会出现小便数,心烦的情况。又出汗又小便多这种情况的确是很少

见,这种情况病人的体内津液一定是损失很严重的,一方面出汗流失了,一方面小便流失了,上下都阳不制阴,就是阳气控制不住津液了,为什么阳气控制不住了,说明表也虚,里也虚。如果再用桂枝汤发动身体的阳气来攻表,再发汗,表证可能会解了,津液会伤得更多,人都给发干了,哪里还会有津液还滋润筋膜、四肢和肌理。因为表里双虚,里面一点点阳气也被调动用光了,人就变得更加虚弱。有点“阴阳双亡”,人就昏厥。 所以当初没有误用桂枝汤前就会考虑阳气不足,表里双虚的问题。既要补阳气,也要补津液。现在用桂枝汤把这种情况变严重了,因为没有了津液的滋润,人会怎么样?喉咙没有了津液的滋润就会变得干渴;肠胃没有了津液的滋润也会燥热起来,人就会烦;四肢会变得不自如,有点拘紧,就好你门轴没有润滑油一样,硬不得弯,紧不得松,开合不得自如。所以在上又出汗水,下又小便数的情况下,使用桂枝汤会导致更严重的津液损失,由此产生了各种奇葩的严重体症。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内涵与应用

刘渡舟教授(1917-2001),为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对经方颇有独到的见解。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对此,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l 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 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仲景虽未明言大便情况,便溏之证在所难免,不言者,病变虽涉太阴,未必影响大便,故曰有“阴证机转”也。此与太阳病提纲证未言“发热”意义相同。 2 抓主证重视口苦便溏 刘老临证,主张抓主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然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思之,方悟其机理所在。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刘老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这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方的主要依据。刘老曾经说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所以张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证。 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突出了下利为重。所以刘渡舟教授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实证,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见到腹胀满而又下利益甚者,应首先考虑太阴虚寒为病,则庶几近之。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对于便溏之证,理解地极其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组成】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方歌】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功用】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主治】太阳少阳合病。 【方解】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剂。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伤寒六七日,一般为表证解除之期,如不解,则有传变之势。今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知太阳证未罢,风寒犹留连于表;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邪犯少阳,胆热犯胃,经气不利。 【方证要点】 1.太阳少阳合病证: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疼身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腹痛,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

2.常用于肩背疼痛、耳后神经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体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痫等属于太阳未解、邪犯少阳者。 3.体质要求: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一般或偏于瘦弱,部分患者情志不畅或者烦躁、失眠,有些会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 4.江苏省儿科名医王益谦老先生认为:一切外感热病寒热稽留不退,或发热4至5天,先是日晡恶寒,渐渐发热,有时发热至39℃左右,待天明方热退,有轻微口渴,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弦,有时胸闷者,皆可用本方进行治疗。尤其是开始发热即静点抗生素激素,热退后再反复发热者,必用此方。 【类似方证鉴别】 1.柴胡桂枝汤与小柴胡汤:都可以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柴胡桂枝汤证兼有发热恶寒、肢节疼痛等太阳病证;而小柴胡汤证只有少阳病证。 2.柴胡桂枝汤与桂枝汤:都可以治疗发热恶寒、肢节疼痛。柴胡桂枝汤证兼有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等少阳病证;而桂枝汤证只有太阳表虚证。 【原文】 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老年住院患者产ESBLs-ECO的检测与耐药性研究

?588 窑西南国防医药2017年6月第27卷第6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咳嗽消失率均明显提高袁咳嗽症状评分显著改善,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缩短,说明采用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慢性咳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咳嗽症状,缩短咳嗽消失时间,疗效优于单一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李周,陈苗.慢性咳嗽病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3):279-280. [2] 刘维英,余勤,岳红梅,等.兰州地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 因[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62-367. [3] 李丽.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 医药指南,2016,14(10):27-27. [4] 疏欣杨,张纾难.慢性咳嗽中西医研究进展概述[J].世界中医 药, 2014, 9(8): 974-977. [5] 侯安存.慢性咳嗽及燥咳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15,24(1):112-114. [6] 李明心,张维录.用中、西医从病因与发病机制浅谈论治慢性 咳嗽[J].黑龙江中医药,2015,44(2):11-12. [7] 刘学芬.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20(8):1028-1031. [8] 赵力.慢性咳嗽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 24(2):454-455. [9] 吴瑶,王飞,黄琴,等.慢性咳嗽的中医脏腑论治[J].四川中医, 2013, 31(12). 39-41. [10]杨春艳,张爰华,张俊国,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体会[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1):31-32. [11]龙全江,徐雪琴.干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加工炮制研究文 献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29(1):82-83. [12]梁学清,李丹丹.细辛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 报(医学版),2011,29(4):318-320. (收稿日期:2017-04-12) 老年住院患者产ESBLs-ECO的检测与耐药性研究 高弘 [摘要1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感染产E SB L s-E C O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老年住院患者分离出的696株E C O中的产E SB L s-E C O检出率、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检测结果。结果696株E C O中,共检出393株产E SB L s-E C O(56.47%),IC U、急诊科、肿瘤科检出率居前3位,分别为25.70%、16.03%和14.25%;尿液、痰液和血液标本检出率居前3位,分别为33.08%、20.87%和13.49%;产E SB L s-E C O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最高为98.47%,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唑林耐药率均高于90.00%;产E SB L s-E C O与 非产E SB L s-E C O均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均低于3%,产E SB L s-E C O对临床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耐药率,且显著高于非产E S B L s-E C O(P<0.05)。结论产E SB L s-E C O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并加强IC U、急诊科、肿瘤科等科室的监测,以减少产E SB L s-E C O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关键词]老年;医院感染;超广谱茁-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 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0188(2017)06-0588-04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7.06.017 Det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ESBLs-ECO production in senile hospitalized patients Gao Ho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 Daxian People's Hospital,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ESBLs-ECO production in senile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M eAods The detection rat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detection results of the ESBLs-ECO production in the 696 strains of ECO from senil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e Among the 696 strains of ECO, 393 strains with ESBLs-ECO production (56.47%) were detected. The detection rates in ICU,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Department of Oncology "were the top three, 25.70%, 16.03% and 14.25%,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rates in urine, sputum and blood samples were the top three, too, 33.08% , 20.87%and 13.49% ,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the resistance of ESBLs-ECO production to sulfapirazinmetossina/trimethoprim was the highest, 98.47% , and those to gentamicin, tobramycin, piperacillin and cefazolin were higher than 90%; both ESBLs-ECO production and non-ESBLs-ECO production were sensitive to Imipenem and Amikacin, with a 作者单位院635000四川达州,达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甘草的功效与副作用

甘草是一种豆科植物,源产于亚洲和欧洲一些地方。这种植物的根部有甜味,其名字也是由此而来。除了作为糖果的甜味剂,甘草还有广泛的保健功效。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深知这种植物的治疗用途。希帕克拉底的医学文献里曾经提到过这种草药,此外,在中国古代也一直用这种植物的根茎治疗各种疾病。 甘草的功效作用包括可以治疗咳嗽,胃溃疡,口腔溃疡,回肠炎,漏肠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如今,甘草提取物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式,其主要成分是甘草酸,这也是甘草有甜味的原因所在。 甘草的功效主要有: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着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 同时,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甘草的副作用: 据认为,甘草的副作用是由于摄入量过高引起的。其中一些不免影响包括: *甘草提取物中的甘草酸可以引起称作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疾病,其特点是体内叫做醛甾酮的激素水平过高。正常情况下,这种激素有助于平衡体内钾和钠的水平。这种激素的水平过高会阻碍钠的排泄,并导致钾从尿液中排出,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和肌肉损伤。损失钾可导致心脏和肌肉运作异常。它也导致保水,造成水肿。 *根据欧盟2008年的报告,过度使用甘草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肌肉无力,慢性疲劳,头痛,肿胀,男性睾酮水平降低等问题。 *人们还认为,孕妇过量使用甘草可以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导致早产。 *还有报告显示,长期使用甘草,还会引起体重异常增加等副作用。 患有血压过高,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心脏病,或肝脏和月经问题的人应避免摄入甘草。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存在性功能障碍的男性也应避免这种草药。正在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利尿剂药物(如阿司匹林,地高辛,皮质类固醇,胰岛素,口服避孕药和泻药)的人也应该避免使用甘草。 尽管,人们认为消费含有甘草提取物的糖果没有害处,但是过量消费也同样可以产生副作用。

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心律失常32例

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心律失常32例 武志平,闫桂玲(辽宁省朝阳市第三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关键词:心律失常;炙甘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患者,男l0例,女2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病程3月一6年。其中频发室性早搏l2例;多源性室性早搏7例,频发性房性早搏6例,阵发性心动过速3例,心动过缓4例。32例中病毒性心肌炎l2例,冠心病l6例,风心病2例,肺心病2例。 本组病例均经心电图检查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中医辨证为心气心阴两虚兼少阳枢机不利。 2治疗方法 方用炙甘草汤及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基本方:炙甘草20g,龙骨、牡蛎、生地黄各30g,桂枝、麦冬、红参、柴胡、天花粉、黄芩各15g,阿胶(烊)lOg,干姜5g。加减:气虚有热加黄芪30g,知母15g;肝郁肾虚加合欢花20g,枸杞子20g;心动过速加柏子仁15g,石菖蒲lOg;血瘀加丹参15g,桃仁lOg;心阳虚心动过缓去天花粉、黄芩,加附子lOg,麻黄、细辛各5g;胸阳不振兼痰浊去黄芩,加瓜蒌15g,薤白、半夏各lOg。煎服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30天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治疗2疗程后多次复查心电图。显效:频发室早、房早完全消失,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消失。有效:室早、房早偶有出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较前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改用他法治疗者。结果,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4例。 4病案举例 郭某,女,38岁,1998年l0月19日初诊。3月前患感冒〃随之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气短,心律不齐。经某医院做彩超、心肌酶谱等项检查,诊断为心肌炎,经住院治疗3月,病情改善,但遗留心律不齐。做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检查: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诊见:疲倦乏力,心悸气促,面色尅白,语声低微,稍活动即频繁出现早搏、胸闷叹息。舌淡,脉细弱无力或结代。中医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心之气阴两虚。治以养心复脉,和解少阳。基本方加黄芪30g,知母、柏子仁各15g。每天l剂,水煎服。6剂后二诊:心悸、气短、胸闷较前改善,身体较前有力,休息时偶见早搏,活动后早搏增多。继续用上方加减,共服药30剂,早搏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正常工作,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中常见的症状,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心之气阴两虚兼少阳枢机不利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因此运用炙甘草

郝万山教授:这7种病,1个方子就搞定

郝万山教授:这7种病,1个方子就 搞定 柴胡桂枝汤 是《伤寒论》中 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 有同学说少阳和太阳同病, 用小柴胡汤不就可以了吗, 为什么要用柴胡桂枝汤呢? 今天由首都国医名师郝万山教授为大家 讲一讲

什么情况下 一定要用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证 原文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 本证成因

太阳表证未除,邪气又入少阳,并兼太阴表证。 主证病机讲解 发热微恶寒,属太阳表证,恶寒曰“微”,知发热亦微,提示太阳表证已轻。 支节烦疼,即四肢肌肉和关节剧烈痛, “烦”字在这里可以当作“剧烈”讲解。 一般把此证说成是太阳表证。

但是既然太阳表证轻微, 为什么反而出现四肢肌肉和关节剧烈疼痛呢? 《伤寒论·太阴病篇》:“太阴中风,四肢烦痛,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仲景明言太阴中风,当是太阴所主的四肢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导致的证候,其临床表现是四肢剧烈疼痛。 皆因四肢末梢为人体的外周,所以应当属表,脉应见浮象。本证如果脉由浮而转微,依照《黄帝内经》“大则邪至,小则平”的说法,这就是邪气退的表现。 脉由沉涩而转为端直以长,则是正气恢复的表现,正复而邪退,因此是太阳中风将要自愈的指征。 如果表证不能自愈,应当如何治疗? 第276条说:“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什么样的太阴病才可以见到脉浮?只有风寒之邪侵袭四肢所致的太阴中风证才可以见到脉浮。

因此第276条的完整意思是: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也就是说,仲景用桂枝汤来治疗“太阴中风”。 微呕,病机与少阳病胆热犯胃的喜呕相同,但呕吐为微,提示少阳之邪不重;心下支结,是少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所致。 《灵枢·经脉》说: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可见这里的心下支结,和心胁痛不能转侧相比较,还应是少阳经气不利之轻者,于是提示少阳之邪

蔡长福闲聊柴胡桂枝汤

蔡长福闲聊柴胡桂枝汤 撑饱胀满痛,放屁多,你把这几个问题在脑海里面记住,来了病人这样一问,你就把它四个概念全部知道了 身上可疼?疼是怕冷怕热?怕冷可有汗无汗?那就定下来一个表证。疼可出汗?出汗。可怕风?怕风。 还有定下来表证经证,。。经证化热,概念就来了,就好办了,柴胡桂枝各半汤搞定了,无汗加葛根,加麻黄,他说热气大,鼻子冒热气,口干,加白虎汤进去。柴胡桂枝各半汤,加葛根汤白虎汤一起合上去,表、经、热、气、寒一个方干完。他吃过撑胀,肚子满想吃,吃过难受,厚朴七物汤。放屁特多的小承气大承气。再问问是条状还是球状,条状小承气可以,球状大承气可以。如果你要加柴胡桂枝各半汤,可以带替大承气小承气。大黄厚朴枳实带一点多放一点,大黄搞的时间短一点,也可以代替几个承气汤。柴胡桂枝各半汤合一个承气汤,表里都解掉了,都包括了。你再不通也通了,表的热也解除了,经的热也解除了,脾还得到保护了,你把这三个问题想通了,你看病一般不会失错了。一直到中央干部你照使,没错的。 你一摸两手脉一样都是弦,浮弦半弦半沉弦,两脉沉都一样,这就是柴胡桂枝汤,没事的。如果桂枝柴胡汤上去了,你要看,如果脉偏左大,柴胡为主,偏右大的,桂枝为主,偏热大的加石膏,一左一右你分清哪个位置为主。兼方,合方,并方,还要弄清。什么叫兼方,什么叫并方,什么叫合方?太阳病桂枝证、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它俩叫合方。太阳方合少阴方一合叫合方。阴阳相合吗。阳明葛根证出现了,他脾虚,葛根汤加理中汤合方。少阳证对厥阴证,他们俩叫合方。这三合为六合,为六合又为三合,三合里头明白了就好办了。兼方,他左脉大,右脉小,他有桂枝证还有柴胡证,以柴胡为主,叫兼方。并方,太阳病阳明证他们俩出现在同一个位置。 这些搞不清楚,你的病看不圆满,大病复杂病搞不定,处理一时都处理不了,你上不了道上不了路!你把这些问题搞明白了,其实身体就是这些问题,没有那么复杂的。 那柴胡桂枝汤还能治疗什么病? 那多了,各种不明症状都管,难受啊,身上痒胀啊,不想讲话啊,懒洋洋的啊,吃饭不香啊,头昏目眩,口喷抹涎,肚子吃饱闷胀,都管用。把那个三阳一合内里就调了。 古人说三阳常实三阴常虚,常实不是身体好啊,三阳长期携带叫常实啊,长期带在身上,太阳携带、阳明携带、少阳携带。三阳常实,久不解,那三阴必病,三阴还不起头来了,它就不调达了,阴阳就不调和了。他脾气不动,气都不往上来,脾气不降,气机不能下去。少阳证常带,肝气也不调达了。阳明携带,他胃气不调达了,看病得综合一下,看病就容易了。 就怕你看病乱套,又想这个条文,又想那个条文,到底哪头对应,你搞不上,所以思路就在眼前,别想太远,那你一天看病百把几十个人,光你背条文也搞不好,来不及啊。你一个桂枝柴胡各半汤一个兼方合方调和好搞明白了,左手大以柴胡为主,右脉小一点加桂枝汤,这是兼方。他说背后冷,冷到脖子难受,你摸他的脉还不大,那就麻黄附子细辛汤也出现了,也可加。他说眼睛难受,可以加葛根汤。 背部冷还有一个苓桂术甘汤? 那个特殊,那是头眩,冷的巴掌大。 白虎汤也有背后冷? 白虎汤冷是一时啊,它快,刹那就过去了,感觉一阵冷。阳明表证还有汗,桂枝加葛中风传。这种冷一时就过去了。 你把这几个问题结合起来脑子慢慢想,见了病人左右脉全部通了,见病知证知源知脉,马上就出来了,哪用太复杂,我想快,半天看几十个也不费劲。

干姜水的作用与功效

干姜水的作用与功效 干姜水是一种用生姜制作而成的饮品。而干姜是有着一定的要用价值的,比如说赶脚可以温肺化痰、温经止血,对于肺功能不好以及月经期间有痛经问题的人而言,都是一种比较好的饮品。当然,干姜配上一些其他的中药,比如说高良姜、白术、甘草、半夏、五味子等,都是有着特殊的功效的。 一、采收炮制 采集后干燥,去泥沙、粗皮,扬净即成原药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干姜。 取净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呈棕褐色,内部棕黄色,取出,筛去沙子,放凉,即为炮姜。炮姜经过火炮,温经止血功效加强。 二、功效 温中散寒,温肺化痰,回阳通脉,温经止血。主治肤腹冷痛,呕吐泄泻,寒饮喘咳,亡阳厥逆,虚寒性出血,寒湿痹痛。 三、应用 1、干姜配高良姜:两药皆有稳重祛寒的作用,干姜祛寒力较强,长于温脾祛寒;高良姜止痛作用较大,偏重于温胃止痛。两药相须而用,使温脾散寒止痛之功得到加强,用于胃寒腹痛、呕吐泄泻。 2、干姜配白术:干姜温脾胃以散寒,白术健脾燥湿,两药合用,温补并行,共奏温中健脾,散寒除湿之功,用于脾胃虚寒所

致的食少腹泻,若以炮姜易干姜,用于脾不统血的便血、崩漏。 3、干姜配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干姜辛热助阳,甘草补中缓急而止痛,两者合用辛甘化阳,既能复中焦阳气,又能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呕吐涎沫之证,如甘草干姜汤。 4、干姜配半夏:干姜温中散寒化饮,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和胃降逆,两药合用能散寒降逆,用于寒饮呕吐。如半夏干姜散。 5、干姜配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干姜温化寒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开合并用,化痰止咳,用于寒饮内伏,肺气不降之咳喘。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痤疮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痤疮 发表者:章振永 2010年我治疗痤疮大概三十例左右,只要病人能坚持吃药,不论轻重和病史长短,基本上都能治好。不但当时能好,停药后也不容易再犯。 治疗痤疮我采用的基本方子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疗程一般要一个月左右。 一、痤疮的病因病机 痤疮的病机是火郁于内,发散不出来,痤疮就是郁火通过皮肤欲向外发散而形成的。 这里讲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火”,一个是“郁”。那么“火”是怎么来的?而又如何“郁”住的呢? 火的来源:1)青春发育期内分泌的变化,表现为肝火旺;2)过食肥甘厚味;3)情志不舒,郁而化火。 火是怎么郁住的?1)贪凉:比如身热汗出后洗凉水澡、吹空调、吃冷饮;2)压力大,情志不舒。 得痤疮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青少年,一种是中年妇女。前者占比例最大。两者病机相同,但病因不同,后者往往是肝郁化火。 二、痤疮的基本治法与方药 治法:火郁发之。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甘草天花粉生牡蛎白芷夏枯草连翘炒栀子丹皮 药用柴胡、桂枝、白芷发散郁热,黄芩、炒栀子、丹皮、夏枯草、连翘清热解毒,天花粉消肿排脓,生牡蛎软坚散结兼平肝,干姜温脾胃既可助发散又可反佐苦寒药。 三、不同类型的痤疮及不同治法 常见的痤疮分为三种,一种色鲜红、肿硬、有脓头,属于阳疮,患者体质强壮;第二种色暗不红,属于阴疮,患者体弱怕冷;第三种介于前两种之间。 治疗第一种痤疮,加大清热解毒药的药量;治疗第二种痤疮,除了少用清热解毒的药以外,还要加用温阳散寒的药,象麻附辛、吴茱萸等。 如果有脓结,酌加桔梗、白芥子、皂刺等药。 如果病因是情志不舒而致肝郁化火,酌加防风、荆芥、陈皮等药,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发散郁热。 四、痤疮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开始服药的时候,脸上原有的痤疮很快就见好了,但有些患者还会有许多新的痤疮冒出来——原因是患者皮肤下原来就有一些没有长出来的痤疮,服了发散的中药以后,这些痤疮就被发了出来,这是一种好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排病反应。这种痤疮发出来的快,好的也快。 有可能出现这种“越治越厉害”的现象,要事先告诉患者,否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