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与海啸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①东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整个东部地区受灾惨重。日本强烈地震发生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在第一时间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那么地震是否一定会引起海啸呢?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数海低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⑤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⑥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⑦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⑧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华网作者张家伟内容有改动)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3分)

6.请说说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7.选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过长,中间可用省略号省略),并说明其作用。 (4分)

8.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9.根据上文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链接”,说一说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4分)

【材料链接】日本岛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80%的地震发生于此,故而这一地带发生海啸次数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啸记录的85%。

参考答案:

5.(3分)地震与海啸的关系(2分)逻辑顺序(1分)

6.(3分)运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本文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引出下文。(共3分,各1分)

7.(4分)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任写一项即可)示例:①举例子。文中列举“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没有引发大海啸”的实例,具体说明了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②列数字。“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③打比方。“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震发生后,海水发生严重颠簸从而引发海啸的道理。

(共4分。说明方法1分,例子及分析3分)

8.(3分)不能去掉。因为“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表明地震有导致海啸的倾向,但并非一定会发生。若去掉,就显得太绝对。(共3分,意思答到即可)

9.(4分)世界上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日本正处于此地震带,其东北地区发生强地震后,使太平洋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发生严重颠簸,从而引发此次大海啸。(共4分,意思对即可)

海啸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自救 地球的终极毁灭者,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海啸Tidal Wave 海啸图片集萃(20张)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智利地震引发海啸过后一片狼藉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1]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海啸抓拍(14张)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编辑本段海啸的起因 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

人教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40真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40真题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巨龙”腾飞 今年春天,我在传说的“龙宫”里真的见到了“海啸龙飞”的奇异景象。那时我们的潜艇第一次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了。 这一天,祖国的海洋格外碧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我坐着直升飞机在海面上空盘旋着。突然间,我耳边传来一声闷雷般轰响,平静的海面猛烈颤动了一下:海水“哗”地沸腾起来,被撕开一个巨大缺口,一条乳白色的“巨龙”撞开“龙门”,从碧波中飞窜出来,呼啸着带起30多米高的水柱。一个从未见过的奇景在我眼底下出现了。 “巨龙”浑身披着晶莹的水帘,向上飞腾。水帘倒挂下来,犹如龙身的片片银鳞抖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烁烁,令人目眩。顷刻,巨大的气浪压迫升腾的水柱绽开来,珠花迸发,四散溅落在海面上,激起了一堆雪浪花。眨眼间,“巨龙”头一昂,身一抖,迅疾地往九重云霄插去,尾部喷出强大火舌,像它扇动着的羽翼,把蓝天染得金碧辉煌…… 这时,我的心里像海上的波涛,起伏汹涌,感情的神经全牵动在这转瞬即逝的海上奇观中了。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我由衷地感到,这决不是神话的龙,而是科学的巨龙!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自豪,我看到的正是祖国这东方的“巨龙”在世界上空腾飞。(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转瞬即逝:________ 由衷: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句,换个说法是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1)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2)反问;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转瞬即逝: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由衷: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所以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改为: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文中“我在传说的“龙宫”里真的见到了“海啸龙飞”的奇异景象。那时我们的潜艇第一次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了。这决不是神话的龙,而是科学的巨龙!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自豪,我看到的正是祖国这东方的“巨龙”在世界上空腾飞。”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1)1、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2、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北大地震概论复习笔记_第7章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学? 第二节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第三节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 第四节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 第五节地震学发展简史 ◆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可以感觉的仅占1%,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1~2次。全世界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上个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有约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约8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6级以上的地震具有破坏性。我国79%地震烈度在VI以上。 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陕西关中8.0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中国经济损失最多的地震:1990年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损失13亿元。 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大地震,7万人死亡。 ◆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候风地动仪。 智利大地震:1960年,9.5级。 唐山大地震:1976年,7.8级。 中国减灾法:1998年3月1日。 印度海啸:2004年12月26日。 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2个星期三。 汶川大地震:2008年,8.0级。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损失巨大。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XX发布→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地震部门。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 1.1什么是地震学? ◆概念: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内容: ①地震的科学以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后者主要研究地震波的传播,从而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结论; ②弹性波(地震波)的科学,主要研究地震、爆炸等激发的弹性波的产生、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记录以及记录的解释; ③应用:地震勘探、工程地震学、识别核爆。

2018年地震安全知识测试题(答案)

'.

. '. 2、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外,待在原地不要动。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 √ ) 3. 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开动的汽车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 √ ) 4、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开动的汽车上,(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 √ ) 5、针对不同类别的受灾地区设置搜索优先级。最可能有幸存者的地区(根据建筑类型来判断)以及潜在幸存人数最多地区(根据受灾建筑的用途判断)应给予优先考虑。( √ ) 6、地震发生时如果被困在废墟下可以大声呼救。( √ ) 7、地震过后,在检查隐患时,在燃气闸关闭后,必须由专业人员重新打开。不要点燃火柴来寻找燃气泄漏处。( √ ) 8、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和泥石流、水灾;( √ ) 9、地震发生时,应该关闭家中的水电设施来降低灾害风险。( √ ) 10、持续提供安全饮用水的保障,是大灾后最重要的一项防疫措施。( √ )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 1、物资储备中为突发状况准备趁手的应急物品有哪些? 1. 水; 2. 食品; 3. 应急灯和备用电池; 4. 便携式收音机等; 5. 急救箱和急救手册; 6. 灭火器; 7. 特殊用品; 8. 重要文件和现金; 9. 工具; 10. 衣服; 11. 宠物用品. 2、防震演习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知道如何应对地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知道各个房间的安全及危险地点有哪些? (1) 安全地点:最佳安全点是坚固的家具下面或旁边,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之下;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2) 危险地点:窗户、悬挂物件、镜子、壁炉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具边。 3、地震中房间中存在的一些可能的隐患有哪些? (1) 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的又高又重的家具,比如书架、橱柜,或是定制的组合柜,应当设法固定; (2) 可能会从管道上脱离并碎裂的热水器; (3) 可能发生移动、扯坏煤气管道或电线的物品; (4) 悬挂在高处较重的盆栽植物,有可能脱钩坠落; (5) 挂在床上方较重的相框或镜子,有可能在地震中坠落; (6) 橱柜或别的柜子剧烈晃动时,柜子的插销可能会松动打开; (7) 放置在开放式储物架上的易碎品或重物可能会坠落摔碎; (8) 石制烟囱可能压垮无支撑的房顶并崩塌; (9) 易燃液体,如油漆及清洁剂,应储存于车库或是室外储物室中(而不是室内)。 4、灾后搜救要点有哪些? (1) 幸存者可能在坍塌建筑物中的蜂窝状空穴存活2~3周以上。在完全排查所有空穴之前,或搜救时间已超过3周之前,绝不轻易放弃。 (2) 为达到最高效率,搜索和营救应由独立团队完成。 (3) 当使用不能直接确认幸存者存在(如目视、对话)的搜索方式(搜救犬、声学仪器)时,须由两个独立搜索分队确认,以保证之后的营救工作有的放矢。 (4) 搜救区域必须严格戒严,并最大可能保持安静。 (5) 使用固定、醒目的符号对已经完成搜索的区域进行标识,以节约宝贵的时间和人力。 (6) 在搜救人力、资源、时间有限时,须对搜救地点的优先级进行选择。 (7) 每个营救地点都必须指定一人专门负责协调,统一指挥,全权进行人员调度。 五、论述题(20分) 地震来临前,你所处于工作场所(或办公地点)采取哪些应急措施及逃生线路。 蹲下,寻找掩护,抓牢——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地震中的大多数伤亡,是在人们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

地震和海啸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地震和海啸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Time:2011-03-12 1 Quake, Tsunami May Only Add to Economic Struggles for Japan This is IN THE NEWS in VOA Special English. The earthquake that shook Japan with historic strength on Friday created a tsunami wave ten meters high. The water washed away boats, cars and houses in coastal areas north of Tokyo. It also led to tsunami warnings across the Pacific. Scientists recorded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 at 8.9.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says it was the fifth largest earthquake since nineteen hundred. The largest, with a 9.5 magnitude, shook Chile in nineteen sixty. The quake struck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s main island. It was centered under the sea about one hundred thirty kilometers east of Sendai. The tsunami washed away whole neighborhoods in Sendai. President Obama offered whatever assistance Japan needs. He had already planned to meet with reporters Friday, and began by talking about the disaster. A warehouse and vehicles are washed away in Kesennuma . BARACK OBAMA: "First and foremost, our thoughts and our prayers are with the people of Japan. This is a potentially catastrophic disaster and the images of destruction and flooding coming out of Japan are simply heartbreaking. 我们要表达对日本民主的牵挂和祈祷。这可能是一次悲剧性的灾难,日本遭遇的破坏和 洪水的景象非常令人心痛。 "Japan is, of course, one of our strongest and closest allies and this morning I spoke with Prime Minister [Naoto] Kan.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 conveyed our deepest condolences, especially to the victim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I offered our Japanese friends whatever assistance is needed. We currently have an aircraft carrier in Japan and another is on its way."日本是我们最有力,最亲密的盟国之一。今天早上我已经和菅直人通话。

《神秘的海啸》阅读答案

神秘的海啸》阅读答案 2004 年12 月26 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 .9 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 万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 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 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

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 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 14 .从内容上看,本文对说明对象海啸是从其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课题:自然灾害 第四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一、课标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预设 运用资料,说明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成灾的原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习新】 〖知识点一〗地震灾害 1.概念 (1)地震: (2)相关概念 ①震源②震源深度③震级④震中⑤震中距⑥烈度⑦等震线 2.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3.频发地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我国的地震灾害特点和频发地 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思考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5.地震的避防 政府和社会层面: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预警和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个人层面:①在室内迅速关闭电源、煤气,选择开间小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远离窗户、镜子,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被子、枕头、坐垫等保护头部。②在室外徒步选择空旷地带避难,远离电线杆、高大建筑物、大型广告牌。③在野外远离山崖、陡坡和高压线。④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保持呼吸通畅,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适时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叫、敲击物体等。 〖知识点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多发地: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2.泥石流 (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多发地: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区。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4.我国的多发地 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5.滑坡与泥石流的避防

《大地震》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地震 ①全球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②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观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③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④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

2004年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一到两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⑤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⑥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车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困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⑦看来,人类对地震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147.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至少四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括什么是“海啸”?

地震海啸变大自然搬运工

地震海啸变大自然搬运工?珠峰被削地轴偏移 2015年05月08日09:28 中国新闻网微博我有话说(112人参与)收藏本文 核心提示:纵观历史和现在,地震、海啸和火山等大型自然灾难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变地貌的脚步,仿佛大自然的搬运工和魔术师。 中新网5月7日电综合报道,4月25日的尼泊尔大地震不仅给该国带来重大的伤亡和损失,也使得首都加德满都移动了3米,珠峰高度下降2.5厘米。纵观历史和现在,地震、海啸和火山等大型自然灾难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变地貌的脚步,仿佛大自然的搬运工和魔术师,不仅能让高山变矮,让国土变大,还能把岛屿变没,令地轴偏移,令人惊叹。 挪窝了:尼泊尔地震让加德满都移动3米 图为尼泊尔强震后的情景。中新社发张浩摄 专家说,尼泊尔大地震让首都加德满都地面向南移动了多达3米。地震专家根据本次地震发生后从地壳声波录得的早期地震数据,测算出加德满都底下的地基可能向南移动了约3米。 变矮了:尼泊尔地震后珠峰高度降2.5厘米

图为直升机在珠峰上准备降落。 UNAVCO科学家确认,尼泊尔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1英寸(2.5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Sentinel-1A卫星4月29日在珠穆朗玛峰上放采集到的数据。专家称:“地震引起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移动后造成了地壳松动。这导致珠峰高度稍稍下降。” 跑偏了:日本地震致地球地轴发生偏移 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使日本本州岛东移2.4米,同时令地球地轴发生大约10厘米偏移。此外,因为地轴移动可改变地球自转速度,地震也令地球自转加1.6微秒(百万分之一秒)。 变大了:地震拓展智利国土面积 图为安第斯山脉。 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于2010年2月27日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强震造成智利与阿根廷接壤的安第斯山脉边界国土只向西移动了1米,这3.7米的差距使得智利的国土面积一下增大了1200平方公里。

《神秘的海啸》阅读答案

《神秘的海啸》阅读答案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

海啸说明文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 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 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 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 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 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 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 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 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 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 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 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 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 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 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 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 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5.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16.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1分) 17.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 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8.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2分) 19.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2分) 参考答案: 15、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16、海啸是一种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 动,冲上陆地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意近即(转载于:海啸说明文)可)(2分) 17、不能删去(1分)。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 啸有100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意近即可)(1分) 18、举例子、列数字。(1分)运用实例和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强烈的海底地震不一定导致 海啸。(1分) 19、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有: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气候 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2分)篇二:海啸阅读答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

2019-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 (二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一)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日本地震和海啸死亡人数或过万

日本地震和海啸死亡人数或过万 (联合早报网讯)综合媒体报道,日本气象厅今天(3月13日)称,根据分析地震数据,两天前发生的大地震的实际强度为里氏九级。 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日本此次的9.0级地震是全世界第五高,1960年发生的智利M9.5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M9.2地震分别排第一和第二。 与此同时,据日本媒体最新统计,此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1200人,失踪1500人,还有数万人无法确定是否安全。在已经确认死亡的1200人中,宫城县有244人,另外在该县的仙台市和东松台市还各发现了200余具尸体,因为无法靠近现场,所以无法准确统计数字。另外,岩手县和福岛县还分别确认了 302人和208人死亡。 但也有日本媒体称总遇难人数很可能将超过万人。法新社引述NHK报道,宫城县警长Naoto Takeuchi表示,仅在宫城县就可能有超过万人遇难。宫城县属于本次大地震的重灾区。 据宫城县当地政府反映,该县临近海岸边的南三陆町遭到海啸的致命打击,整个町几乎完全被毁,町内有居民1.7万人,其中7500人已经确认安全,其他近1万人目前下落不不明。岩手县的大槌町与南三陆町遭到了同样的打击,整个町几乎被夷为平地,该町有居民1.5万人,目前只确认了4600人安全,其他人去向不明。岩手县陆前高田市有5000户被埋,已发现很多尸体。 绝大多数遇难者似乎是被地震引发的海啸夺去生命。 另,据日本新闻网报道,遭受海啸袭击的日本仙台机场的候机楼上,截止到13日,依然有1200名乘客和机场工作人员被困在里面,等待救援。由于候机楼周围还有3米左右深的水,而且垃圾成堆,因此救援部队目前还无法靠近。乘客中已经有多人因为支撑不住而死亡。 救灾和搜救行动目前仍在紧张进行着。 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说,首相菅直人已经下令日本自卫队投入十万人参与救灾工作。这是日本自卫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行动。 各国救援团队,包括中国、瑞士、德国以及匈牙利等的救援人员今天也纷纷抵达日本。这也是日本历史上首次接受中国救援队。 而美军也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美国“里根”号航空母舰已经抵达日本东北海岸,将与日本自卫队合作进行救援。 福岛第一核电站可能再次爆炸 日本今天陷入核子紧急事故,政府表示在强震中受创的核电厂恐怕已经发生双反应炉熔毁事件,造成辐射外泄。据了解,日本福岛遭受核辐射者人数剧增,从4人升至190人。 日本核工业安全局13日宣布,福岛核电站内的3号反应堆因冷却系统失灵而进入“紧急状态”。此前,该核电站1号反应堆附近涡轮机房曾因氢气泄漏而发生爆炸。自从本地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因冷却系统失灵而警报频传。政府已经要求电站附近21万居民紧急疏散。 日本政府首席发言人表示,福岛核电厂1座反应炉极有可能已经熔毁,而当局行事方针,是假设另1个反应炉也可能发生熔毁情况。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今天表示,在强震中受创的福岛核电厂1号机和3号机,恐已发生放射性熔毁。 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是否有熔毁时,枝野幸男表示:「我们行事方针,是假设核电厂1号机有高度可能已发生熔毁。」 枝野幸男表示:「至于3号机,我们则假设有熔毁的可能性。」 枝野幸男也说,工作人员正在想方设法冷却位于福岛一号核电站的三号机组反应堆,但无法排除该机组发生氢气爆炸的情况。 不过,枝野幸男在介绍三号机组的潜在危险时,同时也表示三号机组应该可以“抵御”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海啸等级与海啸预警 孟 慧 付燕玲 饶扬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不同于因风所引起的波浪,它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和周期的海浪。 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千米,周期为2-200 min ,波高仅为1 m 左右。因此,在深海中,海啸往往静悄悄地通过海洋;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波峰倒卷,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能量极大的“水墙”,速度常快,破坏力大,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 1 海啸等级 国际上表示海啸大小较多采用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1),用于判定某次海啸发生能量的量级。 表1 渡边伟夫海啸等级表 等级 海啸波高(m) 海啸能量 (1010焦耳) 损失程度 -1 <0.5 0.06 能量损失 0 1 0.25 轻微损失 1 2 1 损失房屋 船只 2 4-6 4 人员伤亡,房屋倒塌 3 10-20 16 ≤4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大、房屋损毁严重 4 ≥30 64 ≥500 千米岸段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巨大,建筑物尽毁 这是一个粗略的海啸等级表。由于实时计算海啸能量比较困难,在进行海啸预警时, 多采用索洛维约夫-今村海啸等级Mt [1]: Mt=a log H+b log R +D (1) 式中,H 表示最大海啸波振幅(m ),由验潮仪测量在距离海啸中心R 处测得,a ,b ,D 为常数。通常,a 、b 取1,D 取5.85。当H 表示波峰到波谷的高度差Hc (≈2H )时,D 取5.55。这样,海啸级别通常能够和地震矩震级相匹配。 根据对公元358年至今全球发生的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的统计,约有85%的地震海啸分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弧—海沟地带,原因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沟分布也最广,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其他15%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印度洋中的阿拉伯海以及地中海等地。 2 海啸预警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而接收到地震波后人类发布信息的电磁波速度更快。海啸波传播速度算式如下: gh =υ (2) υ:海啸的速度(m/s ),h :海的深度(m ),g :重力加速度(m/s 2) 在太平洋,典型的水深大约是4000m ,所以海啸的传播速度大约是200ms -1或700km/hr 。由于波浪的能量损失与它的波长成反比,高速度及远距离运行的海啸所损失的能量非常有限。 表2 20世纪以来记录到的特大地震海啸的波高

神秘的海啸阅读答案

神秘的海啸阅读答案 导语: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毁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神秘的海啸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神秘的海啸阅读答案20XX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 终究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毁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剧烈运动,假如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 1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