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测试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测试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测试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测试题

植物组织培养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类型。

2、在分离原生质体的酶溶液内,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其作用是保持原生质体膜的稳定,避免破裂。

3、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第一次提出植物_______的理论概念;1943年White提出植物细胞“_________”学说,并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从而使植物组织培养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4、用烘箱迅速干燥洗净后的玻璃器皿时温度可以设在_________℃的温度范围内,而若用它高温干燥灭菌则需在_________℃的温度下1-3小时;烘干植物材料的温度是_________℃。

5、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能力。

6、1962年,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花叶细胞设计了__________培养基,其特点是__________浓度较高,且为较稳定的__________。

7、 6-BA / NAA的高低决定了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低时促进__________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比值高促进__________的生长,这时

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

8、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的方式分为_______培养和_______培养。

9、组织培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962年印度Guha等人成功地培养毛叶曼陀罗花药获得_________,这促进了花药和花粉培养的研究。

11、在组织培养中,不耐热的物质用__________法灭菌,而培养基常用__________法灭菌。5、 6-BA / NAA的高低决定了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__________促进根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比值__________促进芽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

12、在组织培养中,非洲菊是靠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的,而蝴蝶兰是以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快繁的。

13、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__________状态,并形成__________的现象称为"脱分化"。

14、在通过微茎尖培养脱毒时,外植体的大小应以成苗率和脱毒率综合确定,一般以__________mm、带__________个叶原基为好。

15、原生质体的分离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法。

16、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

17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过程中是否需要光,可分为_______培养和_______培养。

18在组织培养中,不耐热的物质用__________法灭菌,而培养基常用__________法灭菌。

19、组织培养中有三大不易解决的问题,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White培养基__________浓度低,适合生根培养。

21、在无毒苗的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大小与其成活率成__________,而与脱毒效果成__________。

22、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

23、原生质体的分离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法。

24、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培养和__________培养两种类型。

25、在组织培养中,月季是靠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的,而蝴蝶兰是以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快繁的。

26. 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情况。

27、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的方式分为_______培养和_______培养。

28、1960年,英国学者Cocking用_________分离原生质体成功,从而创新原生质体的培养技术。

29、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的适宜温度范围是_______℃,培养基的PH值范围是_______。

30、用烘箱迅速干燥洗净后的玻璃器皿时温度可以设在_________℃的温度

范围内,而若用它高温干燥灭菌则需在_________℃的温度下1~3小时;烘干植物材料的温度是_________℃。

31、在组织培养中,IAA、ZT和GA必须用__________法灭菌,而接种室空间采用__________或__________法灭菌。

32、不同的灭菌剂其灭菌的机理一般不一样,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都是利用分解产生__________来杀菌的;升汞是靠__________来达到灭菌目的。

33、幼胚培养时,其发育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34、植物的胚胎培养,包括__________培养、__________培养、__________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以及子房的培养。

35、不同的灭菌剂其灭菌的机理一般不一样,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都是利用分解产生__________来杀菌的;升汞是靠__________来达到灭菌目的。

36、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类型。

37、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__________状态,并形成__________的现象称为"脱分化"。

38、由胚乳培养可以获得_______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_______倍体植株。

39、去除植物病毒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法,当把二者结合起来脱毒效果最好。

40、花药培养是_______培养,花粉培养属于_______培养,但二者的培养目的一样,都是要诱导花粉细胞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最后发育成_______。

41、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

42、原生质体的融合可实现_______的杂交,其融合的方式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培养室里的湿度一般保持在_________

A 30~40%;

B 50~60%;

C 70~80%;

D 80~90%

2、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

A Kt;

B IAA;

C NAA;

3、影响培养基凝固程度因素有_________。

A 琼脂的质量好坏;

B 高压灭菌的时间;

C 高压灭菌的温度;

D 培养基的PH

4、活性炭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有_________。

A吸附有毒物质;

B减少褐变,防止玻璃化;

C创造黑暗环境,增加培养基的通透性,利于根的生长;

D增加培养基中的养分;

5、下列具有细胞全能性的细胞是:_________。

A 成熟的老细胞;

B 幼嫩的组织细胞;

C 愈伤组织细胞

D 番茄的受精合子

6、第一次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概念的科学家是_________:

A Morel;

B Haberland;

C Schleiden;

D White

7、下列培养基中_________无机盐的浓度最低。

A MS培养基;

B B5培养基;

C White培养基;N6培养基

8、高温易被破坏分解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

A IAA;

B GA;

C NAA;

D Zt

9、从单个细胞或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经历_________三个时期。

A 诱导期;

B 潜伏期;

C 分化期;

D 分裂期

10、下列不属于活性炭在组织培养中作用的是_________。

A吸附有毒物质;

B减少褐变,防止玻璃化;

C创造黑暗环境,增加培养基的通透性,利于根的生长;

D增加培养基中的养分;

11、下列不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

A 6-BA;

B NAA;

C Zt;

D Kt

12、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是_________:

A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B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C管理方便;D取材少

13、影响培养基凝固程度因素有_________。

A 琼脂的质量好坏;

B 高压灭菌的时间;

C 高压灭菌的温度;

D 培养基的PH

14、下列不属于大量元素的盐是_________。

A NH4NO3;

B KNO3;

C ZnSO4.7H2O;

D MgSO4.7H2O

15、下面属于处于愈伤组织分裂期的特征是_________。

A 细胞分裂加快

B 正在分裂的细胞体积小,内无液泡

C 细胞的核和核仁增至最大

D 细胞中的含量减少,而含量保持不变

16、在原生质体的培养中,渗透稳定剂的作用是:

A 稳定原生质体的形态而不使其被破坏

B 支持作用

C 提供营养

D 调节PH值

17、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块茎、鳞茎等提前萌发的激素是:

A GA;

B IAA;

C NAA;

D Zt

18、下列实验中可能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是_________。

A 小麦的茎尖培养;B番茄花药培养;C玉米胚乳培养;D玉米花粉培养

19、在组培条件下,花粉的发育大致有下列几种途径:

A营养细胞发育途径

B生殖细胞发育途径

C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同时发育途径

D花粉的均等分裂

20、同一植株下列_________部位病毒的含量最低。

A 叶片细胞;

B 茎尖生长点细胞;

C 茎节细胞;

D 根尖生长点细胞

21、第一次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概念的科学家是_________

A Morel;

B Haberland;

C Schleiden;

D White

22、赤霉素(GA)需要用_________法灭菌。

A 灼烧灭菌;

B 干热灭菌;

C 过滤灭菌 D高压湿热灭菌

23、从单个细胞或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经历_________三个时期。

A 诱导期;

B 潜伏期;

C 分化期;

D 分裂期

24、下列实验中可能获得三倍体植株的是_________。

A 小麦的茎尖培养;B番茄花药培养;C玉米胚乳培养;D玉米花粉培养

25、原生质体纯化步骤大致有如下几步:

①将收集到的滤液离心,转速以将原生质体沉淀而碎片等仍悬浮在上清液中为准,一般以500r/min离心15min。用吸管谨慎地吸去上清液。

②将离心下来的原生质体重新悬浮在洗液中(除不含酶外,其他成分和酶液相同),再次离心,去上清液,如此重复三次。

③将原生质体混合液经筛孔大小为40~100um的滤网过滤,以除去未消化的细胞团块和筛管、导管等杂质,收集滤液。

④用培养基清洗一次,最后用培养基将原生质调到一定密度进行培养。一般原生质体的培养密度为104~106/ml。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题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已分化的细胞若要表现其全能性,首先要经历脱分化过程。

2、由胚乳培养获得的三倍体植株,也一定要进行染色体倍数的检查。

3、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容易徒长,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生长的粗壮。

4、经过花药培养所获得的植株都是单倍体。

5、 2,4—D可用0.1mol/L的HCl助溶,再加蒸馏水定容。

6、环境的相对湿度可以影响培养基的水分蒸发,一般要求80%-90%的相对湿度。

7、幼年细胞和组织比成年细胞和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容易。

8、一般的说,PH值高于6.5时,培养基全变硬;低于5时,琼脂不能很好地凝固。

9、在配制6-BA母液时,要先加少量的1mol的HCl溶解,再加蒸馏水定容。

10、未成熟胚较小、较嫩、颜色浅,易培养;成熟胚较大、较硬、颜色较深,不易培养。

11、幼嫩的组织比成熟的老组织脱分化难。

12、通过子房的培养,即可能等到单倍体植株,也有可能得到二倍体植株。

13、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容易徒长,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生长的粗壮。

14、在配制NAA母液时,要先加少量的1mol的HCl溶解,再加蒸馏水定容。

15、环境的相对湿度过低会使培养基丧失大量水分,湿度过高时,易引起棉塞长霉,造成污染。

16、 White培养基无机盐浓度低,适合生根培养。

17、由性细胞发育而成的胚叫做胚状体,而由体细胞发育而成的胚叫做合子胚。

18、2,4-D可用0.1mol/L的NaOH或KOH助溶,而后加无菌水定容。

19、经过花药培养所获得的植株都是单倍体。

20、二倍体细胞比单倍体细胞容易诱导愈伤组织。

21、在MS的培养基成分中,MgSO

4.7H

2

O属于微量元素。

22、未成熟胚较小、较嫩、颜色浅,易培养;成熟胚较大、较硬、颜色较深,不易培养。

23、固体培养基可加进活性炭来增加通气度,以利于发根。

24、兰花可以通过芽丛分离的组培途径快繁,非洲菊通过原球茎增殖的途径快繁。

25、用于外植体、手、超净台等的表面消毒酒精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越好。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一步法

2、细胞培养

3、平板培养

4、酶联免疫法(ELSA)

5、外植体

6、原生质体

7、单倍体育种

8、体细胞杂交

9、胚状体

10、细胞全能性

11、指示植物

12、无病毒苗

13、无病毒苗

14、单倍体

15. 植板率

16、原生质体融合

17、花粉胚

18、二步法

19、无病毒苗

20、指示植物法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培养基一般包括哪些基本成分?

2、试比较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异同?

3、原生质体融合有哪几种主要方法?

4、成批培养

5、培养基、培养器皿和植物材料通常怎样灭菌?

6、简述分离单细胞的方法?

7、花药培养的意义?

8、为什么幼胚比成熟胚培养要求的培养基成分复杂?

9、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各有什么作用?

10、什么是看护培养?其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11、试比较花药培养与花粉培养的异同。

12、简述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原理和步骤?

13、高温处理脱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4、幼胚培养时,其发育过程有那些方式?

15、 NA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有何作用和特点?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论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主要环节?

2. 请论述红叶石楠的无菌苗的诱导、继代快繁、生根培养过程。

3、论述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方法及影响其脱毒效果的因素?

4、某地区的一种马铃薯经多年的种植后,植株变的矮小,产量和品质都下降,怀疑是由病毒所至。请你设计一个病毒的鉴定和脱毒的技术方案。

5、请阐述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和活力鉴定的技术过程。

6、为什么花药培养比常规杂交育种的选择效率高?

7、请分别列出七种仪器设备和七种玻璃器皿的名称,并说明它们的作用。最后请设计蝴蝶兰组培主要工艺流程。

8、纯化原生质体的方法主要有哪3种?简述其原理和主要方法?

9、请论述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原理

10、如何测定原生质体活力?请叙述2种测定方法?

11、请论述月季的无菌苗的诱导、继代快繁、生根培养过程。

12、为什么茎尖培养可获得无病毒苗?

13、请论述红叶石楠的无菌苗的诱导、继代快繁、生根培养过程。

14、请叙述花药培养的过程?

15、PEG融合法的原理是什么?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资料.doc

1.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分为______ 、 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等几种类型。 2.一个己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耒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称为 n tv 3.不同的灭菌剂其灭菌的机理一般不一样,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都是利用分解产生 _________ 来杀菌的;升汞是靠 ________ 来达到灭菌日的。 4.去除植物病毒的主耍方法是 _____ 和_______ 两种方法,当把二者结合起來脱毒效 果最好 5.在通过微茎尖培养脱毒时,外植体的大小应以成苗率和脱毒率综合确定,一般以 __________ mm、带 ________ 个叶原基为好。 6.White培养基________ 浓度低,适合生根培养。 7.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_________ 状态,并形成_________ 的现象称为“ 脱分化”。 8.BA/NAA的高低决定了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低时促进 ________ 的生长,这时 _________ 占主导地位;比值高促进_________ 的生长,这时 _________ 占主导地位。 9.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_____ 。 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全能性。 2、组织培养实验室必要的设备有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空调机、夭平、显微镜、蒸饱水发生器等。 3、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但作为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碳源,而且还能维持培养菇渗透压 4、培养基灭菌一般在-108 k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 °C ,维持20-30 min o 5、在离体叶培养中,6?BA和KT利于芽的形成:24D利于愈伤纟FI织的形成 6、在离体叶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屮,茎和芽的分化主要有4个途径:方?接产生不泄芽、由愈伤组织产工不定芽、胚状体形成、形成球状体或小鳞茎等途径。 7、目前培育无病毒苗最广泛和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是茎尖培养脱毒。 8、花药培养前的预处理:低温冷藏是最常用的方法。 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和快速发展和丿、'、/「用阶段。 2、培养基最常用的碳源是蔗糖,使用浓度在1%?5%常用 _3_%o 3、培养基的种类按其态相不同分为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其火菌方法一般采用壷热消毒灭菌方法。 4、 pll的大小会影响琼脂的凝固能力,一般当pll大于6.0时,,培养基将会 ___________ ,低于5.0时,琼脂不能很好地凝同。 5、一般情况下,生长索/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形成和愈伤组织的形成:比值低有利于芽的形成。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与答案(集合版)

植物组织培养练习题 1.植物组织培养:指要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或组织、或细胞, 进行离体培养,使之发育形成完整植物体。所谓人工控制的条件,即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是指根、茎、叶、花、果、实以及它们的组织切片和细胞。 2.愈伤组织培养:将外植体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存在,而使其细胞 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通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 3.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植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 体等。 4.脱分化: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 5、接种:把经过表面灭菌后的外植体切碎或分离出器官、组织、细胞,转放到无菌培养基上的 全部操作过程。 6、褐变: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 物质,这种致死性的褐化物不但向外扩散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而且还会抑制其他酶的活性,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器官分化,最后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二填空 植物组织培养根据培养方式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类型分为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培养、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 3、组织培养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快速繁殖、脱毒、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种质保存、遗传转化、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等几个方面。 4、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可分为快速繁殖和脱毒培养两种类型。 5、一般组织培养的几道工序如下:培养器皿的清洗、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高压灭菌;无菌操作——材料的表面灭菌和接种,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与初期管理。 6、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室设计时,其设计应包括洗涤室、准备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摄影室等分室,另加驯化室、温室和大棚。 7、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营养、氨基酸、有机附加物、维生素、糖、琼脂、激素、活性炭、PH。 8、植物器官培养主要是指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养。 9、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10、玻璃化现象是指试管苗的一种生长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其苗称为玻璃化苗。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基础知识点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2、用途: (1)微型繁殖 微型繁殖就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神的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繁殖过程中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亲、子代细胞内DNA不变,所以能够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 (2)作物脱毒 作物脱毒是利用茎尖、根尖等无毒组织,进行微型繁殖,所获幼苗是无毒的。 (3)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的细 胞培养成在形态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体,也叫作体细胞胚。这种体细胞胚有于叶、根、茎分生组织的结构。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备种子机能。所以,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 ①制作方法:人工种子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然后包上人丁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

子,如图: ②优点:可使在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植物得以繁殖;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该过程为无性繁殖;节约粮食,减少种子的使用;可以控制添加一些物质,如除草剂、农药、促进生长的激素、有益菌等。周期短,易储存和运输,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 (4)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从人工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某种成分,如紫草素、香料等。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重要知识点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2、作物新品种培育 (1)单倍体育种: ①过程:植株(AaBb)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AB、Ab、aB、ab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对其幼苗时期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正常的纯合二倍体植株(AABB、Aabb、aaBB、aabb四种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习题) 一、名词解释 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由培养物产生的无序生长且没有一定结构的薄壁细胞团。 外植体:在组织培养中,由植物体上取下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半连续培养:利用培养罐进行大量细胞培养的一种方式。 无性系变异: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胚状体:在离体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看护培养:用同种或异种材料的愈伤组织作为看护组织培养细胞的一种方法。 无融合生殖:由配囊中卵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 种质: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活体细胞直接传递给子代并决定固有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悬浮培养:将游离的植物单细胞或小细胞团,按一定的细胞密度在受到不断拉动或摇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 早熟萌发:在培养后迅速萌发为幼苗,不继续进行胚状生长,超过正常发育阶段。 选择压:在2个相对性状之间,一个性状被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优势。 细胞全能性:任何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均具有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条件培养基:在培养集中加入高密度的细胞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细胞向培养基中分泌一些促进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使培养基条件化,使原来在合成培养基上不能分裂的细胞发生分裂。 离体授粉:将未授粉的胚珠,子房或柱头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授给无菌花粉,使其在试管实现受精的技术。 同步化培养:培养基多数细胞都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 植板率:(每个平板上形成的细胞团数/ 每个平板上接种的细胞总数) * 100%、 继代培养: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通过更换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分离进行的连续多代的培养。 无性系: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 细胞融合: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二、填空题 1、根据外植体的的种类不同,组织培养可以分为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器官培养、原生质培养和胚胎培养五种类型。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组织培养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两种类型。 2、对高温高压条件下易降解变质的物质,在灭菌时应采用过滤灭菌方法。 . .

《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 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类型. 2. 在分离原生质体的酶溶液内,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其作用是保持原生质体膜的稳定,避免破裂. 3. 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第一次提出植物_______的理论概念;1943年White提出植物细胞“_________”学说,并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从而使植物组织培养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4. 用烘箱迅速干燥洗净后的玻璃器皿时温度可以设在_________℃的温度范围内,而若用它高温干燥灭菌则需在_________℃的温度下1-3小时;烘干植物材料的温度是_________℃. 5. 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

6. 1962年,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花叶细胞设计了__________培养基,其特点是__________浓度较高,且为较稳定的__________。 7. 7.6-BA / NAA的高低决定了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低时促进__________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比值高促进__________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 8. 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的方式分为_______培养和_______培养. 9. 组织培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962年印度Guha等人成功地培养毛叶曼陀罗花药获得_________,这促进了花药和花粉培养的研究。 11. 在组织培养中,不耐热的物质用__________法灭菌,而培养基常用__________法灭菌. 12. 6-BA / NAA的高低决定了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__________促进根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比值__________促进芽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 13. 在组织培养中,非洲菊是靠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的,而蝴蝶兰是以 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快繁的。

18知识讲解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学习目标】 1、指导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2、掌握植物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重点)。 3、掌握植物知识培养的基本过程及操作。 4、说出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及花药例题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5、说出花药离体培养的因素,学习话要例题培养的基本技术。 【要点梳理】 要点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高清课堂: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高清未发布 课题1:基础知识】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简要归纳为: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植物体。 2、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 要点诠释: 细胞的全能性与植物组织培养间的关系 ①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发育、分化出新的植物体。 ②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所有体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均有和受精卵相同的一整套遗传信息。 ③植物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在离体状态下,其全能性才容易得以表达,表达的过程须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④容易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细胞,其全能性容易表达,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要点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无机营养 (1)大量元素:除碳(C )、氢(H )、氧(O )外,还有氮(N )、磷(P )、钾(K )、钙(Ca )、镁(Mg )、硫(S )等元素。 (2)微量元素:包括铁(Fe )、铜(Cu )、钼(Mo )、锌(Zn )、锰(Mn )、钴(Co )、硼(B )和碘(I )等。 2、有机营养 (1)维生素类: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使用维生素C 、维生素B 1(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 6(盐酸吡哆醇)、维生素H (生物素)、叶酸和烟酸等,一般使用浓度为0.1~10 mol /L 。 (2)氨基酸:有甘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水解酪蛋白(CH )和水解乳蛋白(LH )等,是重要的有机氮源。 (3)有机添加物:是一些成分比较复杂,大多含氨基酸、激素、酶等的复杂化合物,它们对细胞和组织的增殖与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培养基中的关键物质,对植物组织培养起着重要、明显的调节作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

最新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库

精品文档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库 一、名词 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植物体上切取的根、茎、叶、花、果、种子 等器官以及各种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统称为外植体。 热处理脱毒:利用病毒和植物细胞对高温忍耐性不同,选择适当的高温处理染病 植株,使植株体内的病毒部分或全部失活,而植株本身仍然存活。 平板培养法:是把单细胞悬浮液与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均匀混合,平铺一薄层在培 养基底上的培养方法。 消毒:指杀死、消除或充分抑制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发生危害作用。 玻璃化现象:在长期的离体培养繁殖时,有些试管苗的嫩茎、叶片呈现半透明水
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 脱毒苗: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 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
即把所有生命的物质全部杀死。 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
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有时使整个培养基变褐,从而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影响 材料的培养。 微尖嫁接: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实生砧木,嫁接无病毒茎尖以培养脱毒苗的技 术。主要程序:无菌砧木培养—茎尖准备—嫁接—嫁接苗培养—移栽。 植物细胞全能性:一个生活的植物细胞,只要有完整的膜系统和细胞核,它就会 有一整套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遗传基础,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分裂、分化 再生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人工种子:将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或不定牙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里,再 在胶囊的外面包上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和防止机械损伤的外膜,形成一种类似自然 种子的结构。 试管苗驯化:植物组织培养中获得的小植株,长期生长在试管或三角瓶内,体表 几乎没有保护组织,生长势弱,适应性差,要露地移栽成活,完成由“异养”到 “自养”的转变,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驯化过程。 器官培养: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包括花药、子房)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 养。 微体嫁接:指将 0.1-0.2mm 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由试管中培养出来的无菌 实生砧木上,继续进行试管培养,愈合成为完整的的植株。 快速繁殖(微繁殖):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使植物的部分器官,组织迅速扩大培养, 并移植到温室或农田繁殖出大量幼苗的繁殖方法. 脱分化:将已分化组织的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从植物体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 恢复细胞的分裂活性.一个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叫脱分化. 原生质体融合(体细胞杂交):就是使分离下来的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在离体条 件下通过诱导发生的质膜融合进而细胞核融合,像性细胞受精作用那样互相融合 成一体的现象. 愈伤组织培养:是指将母体植株上的外植体,接种到无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 织诱导,生长和发育的一门技术
精品文档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复习资料

1 1.细胞的全能性:指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和产生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整株植物从分生组织或幼小状态发育为成熟状态的过程,并在生理、形态上发生的变化。其最大的特征是失去分裂能力。 3.脱分化:植物离休的器官、组织、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使其回复到胚性细胞的状态。其特征是已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重新获得了分裂能力。 4.再分化:指由脱分化的细胞再度分化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生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 5.试管苗:指在无菌离体条件下,对植物组织、细胞、器官进行组培所获得的的再生植株。 6.根芽激素理论:根和芽的分化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率所决定,这一比率高时促进生根,比率低时促进茎芽的分化,比率适中时,组织则倾向于以一种无结构的方式生长。通过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类生长调节物质的相对浓度可以控制器官的分化。 7.污染:批在组培过程中,由于真菌、幼苗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容器内滋生大量的菌斑,使试管苗不能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8.褐变:指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9.玻璃化现象:指试管苗因生理失调而引起的嫩茎、叶片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的现象。 10.无菌操作:亦称接种。指将经过表面灭菌后的植物材料在无菌环境中切碎或分离出器官、组织或细胞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的过程。由于整个过程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以将这个过程称为无菌操作。 11.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

农业生物技术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60) 1.植物组织培养是() 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 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 2.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将植物组织培养又叫() C.器官培养 D.离体培养 A.初代培养 B.继代培养 3.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永久性变化过程称为() A.分生 B.分化 C.脱分化 D.再分化 4.对外植体进行的第一次培养称为() A.初次培养 B.器官培养 C.初代培养 D.继代培养 5.在人工培养基上通过诱导外植体而形成的一团无序的薄壁细胞团叫()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同化组织 D.愈伤组织 6.大量生产实践证明,通过()可以有效地去除植物体内的病毒,获得无毒种苗. A.茎段培养技术 B.茎尖脱毒技术 C.组织快繁技术 D.转基因技术 7.植物体因受伤或生理上分离而失掉组织或器官后,恢复或复制失去的部分,形成新的完整植株的能力,称为() A.植物细胞全能性 B.植物的极性现象 C.植物的再生功能 D.细胞的分化 8.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具有相同的功能 B.生物体内任何一个细胞可完成该生物体全部功能 C.生物体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生物体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9.构成胚的所有细胞几乎都保持着未分化的状态和旺盛的分裂能力,称为() A.脱分化细胞 B.成熟细胞 C.胚性细胞 D.再分化细胞 10.愈伤组织表面和内部形成很多胚状体,称为() B.胚泡C.体细胞胚D.合子胚 A.胚囊 11.植物再生功能的产生是由于植物受伤组织产生了() 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创伤激素 D.生长素 12.草莓茎尖在4℃黑暗条件下,可以保持生活力达()年之久 A.4 B.5 C.6 D.8 13.脱毒培养指的是() A.种苗消毒后的培养 B.种苗及土壤消毒后的培养 D.无毒茎尖的培养技术 C.外植体消毒后的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第一章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原 生质体等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植株 2、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活体(in vivo)植物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 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均称为外植体。 3、愈伤组织: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4、应用 一、农业上的应用 1. 种苗快速繁殖(rapid propagation) 2.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 3.在育种上的应用(breeding) (1)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杂种优势明显; (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和不孕性(胚培养); (3)保存种质 (4)创造变异 二、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用于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植物新种质。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理论研究,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胚胎学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 三、利用组织培养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 第二章 1、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 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2、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或潜在的发育方式 改变的过程。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离体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 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脱分化的细胞重新恢复分化能力,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 能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植株的过程。 5、植物组织培养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污染及防治: 1、真菌污染后,如果已形成孢子,则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扔掉。但若是细菌污染,只 要及时发现,将材料上部未感菌的部分剪下转接,材料仍可使用。 2、用抗生素等杀菌药剂的处理,会影响植物材料正常生长。 二、褐变及防止 (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2)合适的培养条件 (3)使用抗氧化剂 (4)连续转移 三、玻璃化问题及其防止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 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微型培养、试管培养。 2.愈伤组织:是指外植体因受伤或在离体培养时,其未分化的细胞和已分化的 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3.细胞全能性:指植物的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具有该植株的全部 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胚状体: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胚状结构,其功 能类似于合子胚,可进一步再生成一个完整植株。 5.器官离体培养:是指对植物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进行离体培养 的技术。 6.胚胎培养:指对植物的胚、子房、胚珠和胚乳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 整植株的技术。 7.花药培养:是将花粉发育至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以形成花粉胚或愈伤组织进而分化成植株的技术。 8.花粉培养:是将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进行离体培养的过程。 9.细胞培养:是指对植物器官或愈伤组织上分离出的单细胞(或小细胞团)进 行培养,形成单细胞无性系或再生植株的技术。 10.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形成完整植 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融合:也称体细胞杂交,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原生质体融合,经 培养获得具有双亲全部或部分遗传物质的后代的方法 12.植板率:已形成细胞团的百分数(即每100个铺在平板上的细胞中有多少个 能长出细胞团) 1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已分化的细胞、组织 和器官在人工诱导条件下,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掌握) 1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掌握) 15.初代培养:指外植体来源于母本植株的最初培养 16.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得到的培养体移植于新鲜培养基中,这种反复多次的 移植培养称为继代培养。 17.胚状体发生(embryoid):指在组织培养中,由一个非合子细胞(体细胞),经 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5个时期),形成具有双极性的胚状结构。 18.污染: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 象 19.玻璃化:试管植物的玻璃化是指试管苗外观形态呈半透明、水渍状的生长异 常现象,一旦形成玻璃苗,植株的增值系数即明显下降,既不能再用于后续的生根或继代增殖培养,移栽也难以成活。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器官培养:即离体器官的培养。植株培养:对完整植株材料的培养。 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是对植物体的各部分组织进行培养或对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二者均通过再分化诱导形成植株. 细胞培养:是对由愈伤组织等进行液体振荡培养所得到的能保持较好分散性的离体单细胞或花粉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的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是用酶及物理方法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的培养。 初代培养:芽、茎段、叶片、花器等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侧芽或不定芽、胚状体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包括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愈伤组织: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植物体切面上产生。 外植体: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植物细胞全能型:任何具有完成细胞核的植物细胞,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脱分化:已分化好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再分化:脱分化后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再经过与原来相同的分化过程,重新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胚状体:在离体过程中产生一种形似胚(具有明显的根端和芽端),功能与胚相同的结构。 褐变现象:指在接种后,其表面开始褐变,有事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褐变的现象。 继代培养材料的玻璃化:当植物材料不断的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芽,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迹状,这种现象通常成为玻璃化。 人工种子: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的具有正常发育能力的材料,外被有特定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芽成苗的植株幼体。 植板密度:形成的细胞团数/植板的细胞总数×100% 对称融合:双方原生质体均带有核基因组和细胞质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 非对称融合:指一方亲本的全部原生质与另一方亲本的部分核物质及细胞质物质重组产生不对称杂种。 继代培养:是初代培养之后的连续数代的扩繁培养过程。目的:繁殖出相当数量的无菌苗,最后达到边繁殖边生根的目的。 细胞悬浮培养:将游离的植物细胞按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根据培养基的类型分为: 固体培养(琼脂、卡拉胶等固化),半液半固体培养(固液双层),液体培养(震荡、旋转或静置培养)。 液体培养的优点:不使用凝固剂,节约生产成本,营养吸收充分;操作过程简化。 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可分为:植株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过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驯化移栽。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快速繁殖优良苗木;获得脱毒苗;育种上应用;工厂化育苗。 1902年,德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植物学家哈伯兰特提出了高等植物细胞全能性。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图尔德等人,用胡萝卜根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得到了完整植株,证明了细胞全能性。 怀特于1943年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专著,使植物组织培养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腺嘌呤与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这一比例高时,产生芽,这一比例低时,则形成根,相等则不分化。 标准的组培实验室包括:1、洗涤室,器具的洗涤,干燥和消毒,2、配置室,进行药品的保存,配置,消毒,分装等,3、灭菌室,培养基及使用器具的消毒与灭菌,4、接种室,进行材料的接种,内置超净工作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习题) 一、名词解释 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由培养物产生的无序生长且没有一定结构的薄壁细胞团。 外植体:在组织培养中,由植物体上取下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半连续培养:利用培养罐进行大量细胞培养的一种方式。 无性系变异: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胚状体:在离体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看护培养:用同种或异种材料的愈伤组织作为看护组织培养细胞的一种方法。 无融合生殖:由配囊中卵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 种质: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活体细胞直接传递给子代并决定固有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悬浮培养:将游离的植物单细胞或小细胞团,按一定的细胞密度在受到不断拉动或摇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 早熟萌发:在培养后迅速萌发为幼苗,不继续进行胚状生长,超过正常发育阶段。 选择压:在2个相对性状之间,一个性状被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优势。 细胞全能性:任何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均具有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条件培养基:在培养集中加入高密度的细胞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细胞向培养基中分泌一些促进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使培养基条件化,使原来在合成培养基上不能分裂的细胞发生分裂。 离体授粉:将未授粉的胚珠,子房或柱头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授给菌花粉,使其在试管内实现受精的技术。 同步化培养:培养基中大多数细胞都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考试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根据培养的外植体材料不同,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培养、 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遗传转化。 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一般划分为洗涤室、培养基配置室、缓冲室、无菌接种室、培养室、观察室、驯化室等分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对无菌条件要求最严格的区域是无菌接种室。 4、培养基成分主要包水分、无机盐类、有机营养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天然物质、 pH 、凝固剂。 5、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组培基本培养基是 MS培养基。 6、培养基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物质,使用浓度在1%-5% 常用 3%。 7、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减少外植体的褐变。 8、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其比值高则有利于根的形成;其比值低则有利于芽的形成。 9、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称为"__脱分化__" 10、某些生长调节物质及抗生素、酶类物质遇热不稳定,对其灭菌时不能进行(高压蒸汽 )灭菌,而要进行过滤方法灭菌。 11、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压片镜检法。

12、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最主要的区别是: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琼脂粉,而液体培养基一般不添加。 13、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有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14、外植体灭菌常用的消毒剂是酒精,使用浓度一般为 70—75%。 15、具有防止褐变作用的维生素是抗坏血酸(维生素c)。 16、常用防止褐变的试剂有有机酸、硫代硫酸钠。 17、组培中按照污染的对象分,常见的污染类型有细菌性污染、真菌性污染。 18、在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前,应先将借种器械放进超净工作台,并打开紫外线灯和风机组工作进行消毒20分钟左右。 19、配制培养基调节pH值时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 20、某溶液在使用前已配制成100倍的母液,在使用时,若需要配制1/2 L的培养基,则需要吸取母液的量是 5ml 。 21、原球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一种快繁方式。 22、组织培养植株的再生途径有两条,分别是:器官发生途径和胚胎发生途径。 23、一般进行外植体培养时,须诱导形成新的分生组织,即形成愈伤组织。 24、在使用完移液枪后,应注意调回至该移液枪最大量程。 25、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基本过程包括材料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驯化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重点

组培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培养基:是离体植物(外植体)赖以生长、分化的基础,是根据植物的需求,人工配制的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营养液。 2、液体培养:把细胞或生物体的一部分,置于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发育,并不断振荡,使之均匀地在悬浊液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法。 3、种子培养:是成熟种子和发育不全的未成熟种子的无菌培养。 4、叶培养:从母体植株上将叶组织(包括叶原基在内)切下,放在无菌的人工条件下使其生长发育形成植株的技术。 5、热处理脱毒:在一定范围内,用高温处理可部分或完全钝化植物组织中的某些病毒而不伤害或很少伤害植物本身的脱毒方法。 6、花药培养:是把花粉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来改变花粉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杯状体,然后再生植株,或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7、连续培养:是利用特别的培养容器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一种培养方式。(培养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排掉等体积用过的培养基,或者抽取悬浮培养物,使培养物的营养物质得到不断补充,从而保持其恒定体积的培养。—— 8、分批培养:指把细胞分散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建立单细胞培养物的培养方式。(细胞生长在固定体积的培养基中,当主要营养物质耗尽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即停止。) 二、简答题 1、MS培养基特点。 答:MS培养基是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其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具有高含量的氮、钾,尤其是硝酸盐用量大,还有一定数量的铵盐,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合适,不需要添加更多的有机附加物,就能满足植物组织对矿质营养的要求,加速愈伤组织和培养物的生长,当培养物就不转移时仍可维持其生存。目前应用最广泛。 2、植物组培生产特点。 答:①和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具有不占耕地、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而且能够整年连续进行、不受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影响的特点; ②具有人为可控性,可采用更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培养基”代替土壤提供养分和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提纲

(1) 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如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合适的培养条件(包括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使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狭义)组织培养: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2) 什么是"外植体"? 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体。 (3) 按照外植体的不同,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分成几类? 可以分成5类 1、植株培养 2、器官培养(胚,花药,子房,根、茎和叶) 3、组织培养(各种组织、愈伤组织) 4、原生质体培养 5、细胞培养(愈伤组织分离或花粉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 (4) 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特点? ①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②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③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5) 你认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上有什么价值?为什么? (一)快速繁殖种苗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是生产上最有潜力的应用,包括花卉观赏植物、蔬菜、果树、大田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快繁技术不受季节等条件的限制,生长周期短,而且能使不能或很难繁殖的植物进行增殖。 (二)无病毒苗的培养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几乎都要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种类甚至同时受到数种病毒病的危害,尤其是很多园艺植物靠无性方法来增殖,若蒙受病毒病,代代相传,越染越重,甚至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三)在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育种提供了许多手段和方法,使育种工作在新的条件下更有效的进行 (四)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不定芽,被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从而形成能发芽出苗颗粒体。 (五)工厂化育苗 是指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将外植体接种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通过控制环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及答案教学教材

试卷编号NO: 高等函授教育《植物组织培养》试题 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 1、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2、细胞全能性 3、脱分化 4、外植体 5、试管苗驯化 6、间接不定芽发生 7、双极性 8、微体嫁接 9、人工种子 10、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二填空:(30*1分=30分) 1、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广泛的方面是 和。 2、由脱分化的细胞再分化出完整植株有两种途径,一种叫做,另一种叫做。 3、培养用具的常用灭菌方法有、、 。 4、某些生长调节物质及抗生素、酶类物质遇热不稳定,对其灭菌时不能进行,而要进行。 5、一般来说,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的增殖,而往往需要一定的光照。 6、植物离体授粉技术通常包括、、 三个方面。 7、一般液体培养的继代时间较短,继代一次;而固体培

养继代时间可以长些,继代一次。 8、外植体器官发生的三种途径包括、、。 9、从再生植株倍性来看,小孢子培养通常产生植株,胚 培养通常产生植株,通常产生三倍体植株。 10、脱毒苗鉴定与检测的主要方法有、、 、。 11、在生长素中,对于许多作物花粉的启动、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对却有抑制作用。 12、用平板培养法培养单细胞或原生质体时,常用 来衡量细胞培养效果。 13、用药剂处理是诱导染色体加倍的传统方法。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某培养基的配方是MS+BA 2.0mg/L+NAA 0.5mg/L+2.5%蔗糖+0.7%琼脂粉。MS母液的浓度分别是:大量元素20倍,微量元素500倍,铁盐100倍,有机物50倍;BA母液浓度1.0 mg/ml ,NAA母液浓度0.1mg/ml。要配制400ml 该培养基,需要吸取各种母液各多少ml?分别称取蔗糖、琼脂粉各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步骤)四简答题(5*5分=25分) 1、造成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控制污染? 2、简述外植体消毒的一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名词解释 1.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可以用于组织培养的组织或器官。 2.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细胞排列疏松、 无规则)。 3. 植物细胞的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又称去分化。 4. 植物细胞的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重新分化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5. 试管苗的玻璃化 植物组培玻璃化苗的1、叶和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明水渍状; 2、整株矮化肿胀、失绿; 3、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 4、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栅栏组织,仅有海 绵组织。 玻璃化现象的预防措施: 1、适当控制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 2、适当控制培养基中蔗糖和琼脂浓度 3、适当降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浓度 4、增加自然光照,控制光照时间 5、改善培养皿的气体交换状况 6、控制好温度 7、在培养基中添加其他物质 6.胚性感受态:体胚发生的相对容易程度。 7.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任何一种繁殖体,无论是在涂膜胶囊中包裹的、裸露的或经过干燥的,只要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均可称人工种子。 8.微室培养法:即将细胞培养在很少量的培养基中。 9.看护培养法: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并使其生长和增殖的方法。 10.植板效率:已形成细胞团的百分数,即每100个铺在平板上的细胞中有多少个长出细胞团。 11.试管外生根:将生根诱导与驯化培养结合在一起. 试管内生根:茎芽生根诱导有2条途径,其中一途径为试管内生根,在试管内诱导枝条生根叫试管内生根 12.植物离体保存:将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或试管苗,保存于人工环境下,一般需要在低温或超低温条件下进行,以抑制其生长,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13.超低温保存:低温从4℃往下推,-80℃(干冰温度),-196℃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 问答题 1. 母液: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几十种化学药品进行称量,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质量的特定倍数称量配制成的浓缩液。 2.植物激素 ⑴生长素类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的生长,促进细胞脱分化,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有协调作用,在离体培养分化调节中,生长素促进根的形成抑制芽的形成,液体培养中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常用IAA、IBA、NAA、2,4-D。 ⑵细胞分裂素类: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调解器官分化,延缓组织衰老,增强蛋白质合成,能改善其它激素作用,离体培养中,促进不定芽的发生,与生长素协调作用可有效控制培养物的生长与分化。常用6-BA、ZT、KT、2iP。 ⑶赤霉素类: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花芽形成、打破种子休眠以及诱导单性结实等生理功能。有20多种,目前主要是赤霉酸GA3。离体培养下,还与生长素协调作用对形成层分化有影响,刺激体细胞胚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4)脱落酸:对某些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特异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大量合成贮藏蛋白、晚期胚胎丰富蛋白和少量胚胎发生特异性蛋白。通常低浓度促进体细胞胚发生,高浓度抑制体细胞胚的发生。 3.芽的增殖途径 (一)通过愈伤组织 利用植物细胞在培养中无限增殖的可能性以及它们的全能性,可以对若干种植物类型进行快速繁殖。由这些植物的器官或组织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或体细胞胚胎发生都可以分化出植株。 (二)不定芽形成:产生不定芽的器官:根(福禄考属植物、苹果的某些无性系、悬钩子属植物)、鳞茎(风信子—基部受伤以后)、叶(秋海棠、天竺葵等)。通过培养基中适当配比激素的影响,就是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如芸苔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