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农作物植保员试题及答案(一)

高级农作物植保员试题及答案(一)

高级农作物植保员试题及答案(一)
高级农作物植保员试题及答案(一)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植物检疫法规是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的法律依据,它带有( )。 A 、约束性 B 、示范性 C 、强制性 D 、执行性 2.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保护区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 )传入保护区。 A 、病种 B 、病苗 C 、菌肥 D 、检疫对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注明的不符的为( )。 A 、劣质农药 B 、报废农药 C 、禁用农药 D 、假农药 4.昆虫体壁由里向外分为底膜,( ),表皮层三部分。 A 、皮细胞层 B 、上表皮 C 、内表皮 D 、外表皮 5.随着虫体的增长,昆虫体壁加厚,药剂难透入,故防治害虫应在( )期。 A 、1——2龄幼虫期 B 、3——4龄幼虫期 C 、5——6龄幼虫期 D 、卵期 6.麦田中发生红蜘蛛,常见的有( )和麦圆蜘蛛两种。 A 、山楂红蜘蛛 B 、麦长腿蜘蛛 C 、苹果红蜘蛛 D 、朱砂红蜘蛛 7.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 )、组织上、形态上的一系列变化。 A 、器官变化 B 、生理变化 C 、细胞变形 D 、产量变化 8.植物病原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 A 、产生菌丝体 B 、菌体分裂 C 、增值或复制 D 、产生孢子 9.侵染性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为( )。 A 、侵染过程 B 、病害流行 C 、侵染循环 D 、病理程序

10.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有大面积感病寄主,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3个基本条件。

A 、少量感病寄主

B 、发病程度严重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此 线

C、适宜的环境条件

D、损失严重

11.小麦3种锈病的症状区别,主要依据()的分布、大小、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

A、菌丝体

B、闭囊壳

C、孢子堆

D、分生孢子器12.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对种子处理的最佳药剂是()。

A、40%多菌灵胶悬剂

B、3%呋喃丹

C、40%乙磷铝

D、72%克露

13.防治玉米大小叶斑病,最佳药剂是()。

A、代森锰锌

B、克露

C、普力克

D、乙磷铝14.下列杂草中属于禾本科的是()。

A、马唐

B、刺儿菜

C、铁苋菜

D、荠菜

15.杂草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有()。

A、强大的繁殖力

B、顽强的生命力

C、广泛的传播途径

D、前三项都是

16.害鼠身上寄生的()可传播鼠疫。

A、虱子

B、臭虫

C、跳蚤

D、蚊子

17.黑线仓鼠的洞穴可分为临时洞,()和长居洞。

A、玩耍洞

B、居住洞

C、繁殖洞

D、隐蔽洞18.鼠类的活动习性中还有()登高、游水等习性。

A、跑跳

B、趋光

C、趋温

D、趋糖

19.利用毒饵灭鼠属于()。

A、化学灭鼠

B、物理灭鼠

C、生物灭鼠

D、管理灭鼠20.病虫害系统调查包括定点、()、定方法在一个生长季节要开展多次。

A、定计划

B、定性

C、定时

D、定植

21.调查取样的原则有样点要有代表性,取样方法准确()。

A、经济效益突出

B、受试验因子突出

C、安全性

D、有效性

22.对嵌纹分布型的病虫,调查时多采取()。

A、双对角线取样

B、五点取样

C、平行线取样

D、“Z”字型取样

23.显微镜反好光后从目镜观察到视野()、光度最均匀。

A、灰暗

B、黑色

C、有窗格

D、最明亮24.使用解剖镜时,应当根据观察物体大小确定()。

A、焦距

B、视野

C、放大倍数

D、台面颜色25.综合分析预测法是凭测报工作者的知识,经验和掌握的大量(),运用专家特有的直观判断和思维方式进行病虫预测的方法。

A、预测信号

B、预测信念

C、预测信息

D、预测信誉26.经验指标预测法包括:物候法、发育进度预测法和()预测法等。

A、平均气温

B、平均湿度

C、发育时间

D、有效积温27.严重度的分级是根据标准,()严重度的等级。

A、计算

B、目测估计

C、对比

D、分析

28.计算病情指数,首先对病害发生的()进行分级。

A、普遍率

B、虫口密度

C、损失程度

D、严重程度29.损失率通常用生产水平相同的()和未受害田的产量对比来计算。

A、受害田

B、丰产田

C、试验田

D、三类田30.病虫调查的样本容量大,观察值在整个资料中出现的次数不同时,必须用()进行计算平均数。

A、加权法

B、算术法

C、估计法

D、对比法31.根据病虫发生消长规律,对影响病虫发生的多种因素进行调查,取得数据结合资料和气象预报,进行()的工作过程称为预测。

A、判断

B、分析估计

C、预算

D、预计32.()通常指发生趋势的预报,如偏重或偏轻。

A、预报因子

B、预报对象

C、预报要素

D、定性预报33.利用病害的普遍率,严重率、病情指数来划分()的等级。

A、发生时间

B、发生范围

C、发生程度

D、发生标准34.针对某一作物或某一阶段,对一种或几种病虫的预测,面向群众文字通俗易懂叫做()。

A、警报

B、注意报

C、安民预报

D、大众预报35.根据4月份的降雨量和降雨天数,()(感病品种),可预测出条锈病的流行程度,称为经验指标预测法。

A、天敌数量

B、害虫数量

C、菌源数量

D、作物长势36.公式K=N(T-C)公式中N代表()。

A、有效积温

B、发育起点温度

C、平均温度

D、发育时间37.小麦扬花灌浆期百穗蚜量达()头为防治指标。

A、200

B、300

C、400

D、500—800 38.棉铃虫3代的防治指标是:百株累计卵量()粒,或百株1—2龄幼虫5—8头。A、100—150 B、50—80 C、40—60 D、30—50 39.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指标,番茄上部叶片每叶有虫()头。

A、10

B、20

C、30

D、50

40.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条件是高温高湿,冬麦早播()。

A、花期降水

B、蚜虫发生量大

C、自生麦苗多

D、田间密度大41.玉米螟的卵块呈()排列。

A、人字形

B、蜂窝状

C、鱼鳞状

D、纵行

42.粘虫的成虫具有昼伏夜出,取食()的习性。

A、取食叶片

B、咬食根部

C、吸食种子汁液

D、花蜜和酸甜物43.一代棉铃虫主要危害()。

A、棉花

B、玉米

C、番茄

D、小麦

44.温室白粉虱成虫喜将卵产于()背面。

A、下部老叶

B、中部叶片

C、黄叶

D、上部嫩叶45.()能够携带棉花枯、黄萎病菌,造成远距离传播。

A、土壤

B、粪肥

C、病株残体

D、棉籽壳和棉饼46.稻瘟病为温暖、潮湿型病害,发病的适宜气温是()℃。

A、10—15

B、15—20

C、24—28

D、30—35 47.北方冬麦区的重点害虫有()、麦蚜、吸浆虫、麦蜘蛛。

A、粉虱

B、棉铃虫

C、麦叶蜂

D、地下害虫48.对棉铃虫应开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为中心,成虫诱杀为关键,科学用药为重点的综合防治。

A、以虫治虫

B、生态调控

C、以菌治虫

D、激素治虫49.植物检疫是禁止或限制()病、虫、杂草传播的主要措施。

A、常发性

B、偶发性

C、危险性

D、危害性50.抗病虫品种的利用,更要避免品中的()种植。

A、搭配

B、插花

C、单一

D、轮换

51.适时中耕可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调节地温,有利于()。

A、茎秆发育

B、叶片发育

C、根系发育

D、花蕾形成52.合理密植,可使植株之间()、温度增高、直接抑制某些病虫的发生。

A、温度增高

B、通风透气

C、温度增大

D、产量增高53.药剂拌种主要用以防治种子传播的病害和()。

A、玉米螟

B、棉铃虫

C、粘虫

D、地下害虫54.黑光灯的波长一般是330—400 nm功率为()w。

A、40

B、60

C、20

D、100

55.对越冬瓢虫采取室内保护,降低()翌年释放到田间。

A、越冬死亡率

B、体内消耗

C、休眠时间

D、存活率56.生物防治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作用(),多数天敌的选择性、专化性强。

A、快速

B、高效

C、速效

D、较缓慢57.()可以大面积使用机械化操作。

A、植物检疫

B、黑光灯诱虫

C、化学防治

D、以虫治虫58.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微生物寄生现象称为()。

A、抗菌作用

B、交互保护

C、寄生作用

D、竞争作用59.性诱剂与绝育剂混合后引诱雄虫,接触药剂达到雄虫不育,使雌虫产的卵不能正常发育称为()。

A、诱杀法

B、捕杀法

C、迷向法

D、引诱绝育法60.小麦病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是以农业防治为(),因地制宜地协调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措施,控制小麦病虫为害。

A、基石

B、基础

C、基本

D、基点61.80%DDV乳油稀释1500倍喷雾,计算15kg水加药()ml。

A、5

B、10

C、15

D、20

62.对石硫合剂敏感的作物有()。

A、棉花

B、小麦

C、黄瓜

D、苹果树63.农药毒性大小的表示符号是()。

A、CT50

B、EC50

C、ED50

D、LD50

64.高毒农药大白鼠口服LD50的量是( )mg/kg。

A、<5

B、5—50

C、50—500

D、>500 65.农药贮存要做到包装完整()以防误用。

A、包装透明

B、标签清晰

C、包装精致

D、数量充足66.使用背负机动喷雾器,喷雾的步骤是药液开关应停在半闭位置,调整油门开关使机器高速运转,开启把手开关,立即(),严禁停留。

A、后退

B、左转

C、右转

D、前进

67.使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低容量喷雾时走向应与风向垂直,操作者应在()。

A、下风向

B、风向左侧

C、上风向

D、风向右侧68.氨基甲酸酯类重度中毒症状有()、昏迷、抽搐、心肌损伤。

A、呼吸困难

B、呼吸增强

C、呼吸正常

D、呼吸停止69.菊酯类农药经皮肤接触中毒者多数属()。

A、头昏

B、恶心

C、呼吸困难

D、局部过敏70.菊酯类农药中毒后对心血管症状明显者可注射()。

A、氢化可的松

B、阿托品

C、解磷定

D、氯磷定71.背负式喷雾器的双喷头T型喷杆,适用于()全面喷洒。

A、行间

B、定向

C、宽幅

D、行间作物基部72.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是利用气流输粉、气压输液、气力喷雾原理,由汽油机驱动的机动()。

A、农机具

B、动力机具

C、除虫机具

D、植保机具73.使用背负机喷洒农药时气温不能超过()℃。

A、20

B、32

C、25

D、28

74.使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低容量喷雾,对高大的果树或林木喷药,可把喷管的管口(),利用田间有上升气流时喷洒。

A、向左

B、向右

C、向下

D、向上

75.喷雾器使用结束后,应加入少量()喷射,并清洗药剂接触的各部位,然后放入通风干燥的室内。

A、汽油

B、清水

C、酒精

D、蒸馏水76.农药根据原料来源不同可分为(),生物源农药和化学合成农药3类。

A、矿物源农药

B、植物源农药

C、调节剂

D、动物源农药77.药液喷洒后,能很好的粘附展着在作物体表和病、虫、草体上,不易被雨水冲刷,残效期较长的剂型是()。

A、可湿性粉剂

B、水剂

C、颗粒剂

D、乳油

78.根据我国国情,超低量喷雾的容量标准是每667m2( )。

A、≥30L

B、10—40L

C、0.5—30L

D、<0.5L 79.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害流行前施于植物体表面以保护植物()。

A、快速生长

B、不受侵染

C、保鲜贮存

D、安全贮存80.农药经营单位对无标签或标签残缺不清的农药()。

A、不准生产

B、不准使用

C、不准经营

D、不准消除

二、判断题(第81题~第100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每题1分,满分20分。)

81.( )病虫害防治法都具有强制性。

82.( )农药使用后,在规定的安全间隔期内可以采收。

83.(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取食固体食物,被害状成缺刻或孔洞,因此采用胃毒剂会提高防治效果。

84.( )昆虫体壁的主要作用只是接受刺激调节昆虫的行为。

85.( )棉铃虫和大豆食心虫都是一年一代的昆虫。

86.( )麦蚜在为害期间均进行孤雌生殖。

87.( )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可常规喷洒草甘膦、克芜踪防除各种杂草。

88.( )对虫体小,密度大的枝干上的害虫,调查取样时多以网捕为单位。

89.( )调查取样时,调查样本越多,误差会越大。

90.( )调查棉铃虫的卵,多采取“Z”型取样法。

91.( )历期是指各虫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完成发育所需要的天数。

92.( )温、湿度对麦蚜的消长起主导作用,干旱有利于蚜虫的发生。

93.( )利用夏季的日光晒种,消灭种子内外病虫属于热处理法。

94.( )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kg,配成2%的稀释液,需加水190kg。

95.( )制作颗粒剂,是使药和载体混拌均匀。

96.( )撒施毒土每亩用量多在2—2.5kg。

97.( )农药中毒后要迅速喝酒催吐。

98.( )背负机既可喷洒农药,也可喷洒颗粒肥料。99.( )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杀虫、杀菌作用。100.( )药效试验只能做不同农药品种比较试验。

注意事项

一、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二、请根据试题考核要求,完成考试内容。

三、请服从考评人员指挥,保证考核安全顺利进行。

试题1、识别杂草、害鼠

(1)本题分值:30分。

(2)考核时间:10分钟。

(3)考核形式:现场识别。

(4)根据标准答案,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识别杂草、害鼠。

试题2、黄瓜霜霉病调查

(1)本题分值:20分。

(2)考核时间:15分钟。

(3)考核形式:实地操作。

(4)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调查出黄瓜霜霉病病株数或病叶数,计算发病率。

(5)否定项说明:考生若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终止考试,考生试题成绩记为零分。

a) 调查取样方法错误。

b) 调查部位错误

c) 调查数据不准确

试题3、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本题分值:20分。

(2)考核时间:15分钟。

(3)考核形式:现场作答。

(4)根据要求,根据以上准备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叙述出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试题4、液体农药稀释液的配制

(1)本题分值:30分。

(2)考核时间:20分钟。

(3)考核形式:实地操作。

(4)根据农药稀释倍数,在规定的时间内,配制一定数量的药液。

(5)否定项说明:考生若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终止考试,考生试题成绩记为零分。

a) 药、水准备中,选择药剂与水质出现错误。

b) 药剂用量计算错误。

c) 配制方法不规范,不按规程操作。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

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 C

2. D

3. D

4. A

5. A

6.

B

7. B 8. C 9. C 10. C 11. C 12.

A

13. A 14. A 15. D 16. C 17. B 18.

A

19. A 20. C 21. B 22. D 23. D 24.

C

25. C 26. D 27. B 28. D 29. A 30.

A

31. B 32. D 33. C 34. D 35. C 36.

D

37. D 38. C 39. A 40. D 41. C 42.

D

43. D 44. D 45. D 46. C 47. D 48.

B

49. C 50. C 51. C 52. B 53. D 54.

C

55. A 56. D 57. C 58. C 59. D 60.

B

61. B 62. C 63. D 64. B 65. B 66.

D

67. C 68. A 69. D 70. A 71. C 72.

D

73. B 74. D 75. B 76. A 77. D 78.

D

79. B 80. C

二、判断题(第81题~第100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每题1分,满分20分。)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植保工鉴定试题及答案

中级植保工考核试题(B) 1.总分:100分 2.考试时间:60分钟 3.闭卷考试 一、填空:(11分,每一个小括号1分) 1.稻时()科,()属。水稻根系属于()。 答案:禾本、稻、须根系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和()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答案:二氧化碳、水 3.小麦阶段发育分为()和()两个阶段。 答案:春化、光照 4.我国目前植保工作的方针是()和()。 答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水稻螟虫有大螟、()、()等三种。 答案:二化螟、三化螟 二、名词解释:(12分,每个4分) 1、真菌的生活史: 答案: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发育,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最终以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2、昆虫全变态: 答案:昆虫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虫态,称为完全变态。 3、棉花衣分: 答案:皮棉重占籽棉地百分比。 三、是非题:(20分,每小括号2分,对的打√,错的打χ) 1、细胞质在细胞内能不断的缓缓流动,这种环流运动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和气体交换。(√) 2、稻瘟病于田间扩散主在靠风传播分生孢子,水稻白叶病菌则主要靠流水传播菌而稻纹枯病的田间扩散只能靠丝于株间蔓延(√) 3、玉米螟在我省以蛹在土壤和秸秆中越冬。(χ) 4、棉炭疽病的越冬以分孢子在种子短绒上为主,其次以菌丝在种子内及病残体上。(√) 5、品种退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有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 6、冬季到海南岛繁殖种子,是加速良种繁育的有力措施。(√) 7、植物分为C2植物、C3植物和C4植物(χ) 8、水稻“三螟”指的是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 9、水稻引种,要注意纬度关系,否则不易成功。(√) 10、打药时,喷药水点的大小于提高防虫的效果关系不大。(χ) 四、选择题(16分,将对的代号填在本题括号内) 1、培育壮秧时多方面的因素,但起决定型因素是() A、适时播种 B、田平如镜 C、品种抗性 D、播种量。 答案:C 2、小麦赤霉流行的主要因素是由4---5月间的() A、温度 B、湿度(降雨) C、生育决定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1.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为植物检疫对象。 A、气流传播 B、昆虫传播 C、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植物及其产品传播4.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A、低毒 B、微毒 C、高毒 D、中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寄住 B、越冬场所 C、母体 D、越夏场所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个体发育周期 B、发育过程 C、发育阶段 D、发育成熟7.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1个 B、3个 C、2对 D、2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辛硫磷颗粒剂 B、50%1605颗粒剂 C、25%敌杀死颗粒剂 D、40%氧化乐果颗粒剂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粘虫 B、棉铃虫 C、玉米螟 D、地老虎10.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器官变化 B、质量变化 C、产量变化 D、形态变化11.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农作物植保员

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农作物植保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对农作物及其产品的危害,保护安全生产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外,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颜色与气味辨别能力、语言表达和分析判断能力,手眼动作协调。 1.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8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与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具有观测有害生物的仪器设备及相关的教学用具。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1.8. 2.1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 1.8. 2.2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4)取得主管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1.8. 2.3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1.8. 2.4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3)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1.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C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A 、低毒 B 、微毒 C 、高毒 D 、中毒 .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 、寄住 B 、越冬场所 C 、母体 D 、越夏场所 .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 、个体发育周期 B 、发育过程 C 、发育阶段 D 、发育成熟 .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 ,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 、1个 B 、3个 C 、2对 D 、2个 .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 、0.5%辛硫磷颗粒剂 B 、50%1605颗粒剂 C 、25%敌杀死颗粒剂 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 、粘虫 B 、棉铃虫 C 、玉米螟 D 、地老虎 .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 、器官变化 B 、质量变化 C 、产量变化 D 、形态变化 .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 、有性繁殖 B 、无性繁殖 C 、增殖或复制 D 、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农作物植保员题库

1.白粉菌引起阔叶树植物的白粉病,其同一病症为()。 A.白色粉状物和小黑颗粒 B.霜霉状物 C.白色丝状物 D.小黑点 2.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真菌只发现无性态,而有性态还没有发现,这类真菌称为( )。 A.接合菌 B.鞭毛菌 C.子囊菌 D.半知菌 3.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的主要病症是()。 A.菌脓、枯萎、小叶、缩叶 B.猝倒、立枯、腐烂、枯枝 C.粉状物、霉状物、疱状物、毛状物、盘状物、粒状物、点状物 D.肿瘤、萎蔫、溃疡、花叶、畸形 4.植物病原细菌形态都为()。 A.球状 B.螺旋状 C.杆状 5.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菌脓 B.霉状物 C.粉状物 6.蝼蛄的前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7.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8. 蝶和蛾的口器是:( )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9. 甲虫的前翅为:(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0. 蝽象的前翅是:(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1.下列农药中一般不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是。 A.链霉素 B.代森锰锌 C.甲霜灵 D.腈菌唑 12.下列农药中可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是。 A.三乙磷酸铝 B.三唑酮 C. 多菌灵 D. 链霉素 13.下列农药中可用于防治病毒病害的是。 A.农抗120 B.博联生物菌素 C.多抗霉素 D. 链霉素 14.下列农药中是杀菌剂的是。

A. 波尔多液 B. 甲氰菊酯 C. 毒死蜱 D.阿维菌素 15.下列农药中一般不用于防治鞭毛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的是。 A. 霜脲锰锌 B. 三乙磷酸铝 C. 甲霜灵 D.咪鲜胺 16. 下列农药中常用于防治锈病、白粉病的是。 A. 霜脲锰锌 B. 三乙磷酸铝 C. 甲霜灵 D.三唑酮 17. 下列农药中以不属于杀虫剂的是。 A. 白僵菌 B. 波尔多液 C.灭幼脲 D. 吡虫啉 18. 下列农药中以不属于杀螨剂的是。 A. 链霉素 B.浏阳霉素 C.噻螨酮 D. 苯丁锡 19.下列农药中一般不用于防治蚜虫的是 A.吡虫啉 B.抗蚜威 C. 灭幼脲 D. 乐果 20.下列农药一般不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的是。 A. 灭幼脲 B.苏云金杆菌 C.白僵菌 D. 吡虫啉 21.昆虫的“年龄”与脱皮次数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龄期=脱皮次数 B、龄期=脱皮次数+1 C、龄期=脱皮次数+2 D、龄期=脱皮次数+3 22.昆虫是属于节肢动物门的()。 A、重足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昆虫纲 23.白蚁的触角为()。 A、羽毛状 B、球杆状 C、念珠状 D、肘状 24.植物缺铁的典型症状是()。 A、嫩叶失绿但叶脉保持绿色 B、老叶失绿但叶脉保持绿色 C、嫩叶失绿 D、老叶失绿 25.下面属于天敌昆虫的是() A、天牛 B、蝗虫 C、叶甲 D、步甲 26.蜜蜂的后足属于()。 A、跳跃足 B、开掘足 C、携粉足 D、捕捉足 27.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口器为() A、刺吸式 B、咀嚼式 C、舐吸式 D、虹吸式 28.下列病原不属于专性寄生物的是()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120分钟。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气流传播B 、昆虫传播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低毒B 、微毒C 、高毒D 、中毒 .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寄住B 、越冬场所C 、母体D 、越夏场所 .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个体发育周期B 、发育过程C 、发育阶段D 、发育成熟 .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 ,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1个B 、3个C 、2对D 、2个 .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 、0.5%辛硫磷颗粒剂 B 、50%1605颗粒剂 C 、25%敌杀死颗粒剂 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B 、棉铃虫 C 、玉米螟 D 、地老虎 .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器官变化B 、质量变化C 、产量变化D 、形态变化 .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 、有性繁殖 B 、无性繁殖 C 、增殖或复制 D 、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A 、开始发病 B 、再度发病 C 、侵入寄主 D 、接触开始 13.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损失大的现象。 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线

高级农作物植保员试题及答案(一)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高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植物检疫法规是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的法律依据,它带有( )。 A 、约束性 B 、示范性 C 、强制性 D 、执行性 2.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保护区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 )传入保护区。 A 、病种 B 、病苗 C 、菌肥 D 、检疫对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注明的不符的为( )。 A 、劣质农药 B 、报废农药 C 、禁用农药 D 、假农药 4.昆虫体壁由里向外分为底膜,( ),表皮层三部分。 A 、皮细胞层 B 、上表皮 C 、内表皮 D 、外表皮 5.随着虫体的增长,昆虫体壁加厚,药剂难透入,故防治害虫应在( )期。 A 、1——2龄幼虫期 B 、3——4龄幼虫期 C 、5——6龄幼虫期 D 、卵期 6.麦田中发生红蜘蛛,常见的有( )和麦圆蜘蛛两种。 A 、山楂红蜘蛛 B 、麦长腿蜘蛛 C 、苹果红蜘蛛 D 、朱砂红蜘蛛 7.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 )、组织上、形态上的一系列变化。 A 、器官变化 B 、生理变化 C 、细胞变形 D 、产量变化 8.植物病原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 A 、产生菌丝体 B 、菌体分裂 C 、增值或复制 D 、产生孢子 9.侵染性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为( )。 A 、侵染过程 B 、病害流行 C 、侵染循环 D 、病理程序 10.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有大面积感病寄主,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3个基本条件。 A 、少量感病寄主 B 、发病程度严重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高级植保工辅导题

植保辅导 一、选择 1.法律即是要人们强制执行的()规范。 A、法规 B、规则 C、规律 D、法制 2.下列文件中()法规的范围。 A、植物检疫条例 B、奖金发放办法 C、职称晋升标准 D、病虫害防治方法 3.()是规则与章程的简称。 A、规定 B、规章 C、制度 D、条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注明的不符的为()。 A、劣质农药 B、报废农药 C、禁用农药 D、假农药 5.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气流传播 B、昆虫传播 C、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6.昆虫体壁的功能是保持体型,(),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体内。 A、保护内脏 B、延续后代 C、蜕皮 D、控制变态 7.随着虫体的增长,昆虫体壁加厚,药剂难透入,故防治害虫应在()期。 A、1——2龄幼虫期 B、3——4龄幼虫期 C、5——6龄幼虫期 D、卵期 8.植食性的昆虫能取食多种不同科的植物称为()。 A、单食性 B、寡食性 C、多食性 D、杂食性 9.麦蜘蛛危害麦叶后,在叶片上初见()然后变黄,枯死。 A、红色斑点 B、褐色斑点 C、叶片变红 D、白色小斑点 10.粘虫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 A、浅黄色 B、黑色 C、红色 D、白色 11.蛹体黄褐色,纺锤形,腹部第5—7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腹部末端有一对基部分开的小刺的是()。 A、玉米螟 B、粘虫 C、地老虎 D、棉铃虫 12.植物的发病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或()侵染后引起的。 A、害虫 B、有害生物 C、微生物 D、生物 13.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增殖或复制 D、分裂繁殖 14.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A、生长季节 B、收获季节 C、播种季节 D、休眠季节 15.防治小麦锈病,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加水50kg喷雾。 A、15——20g B、5——10g C、40——50g D、50——100g 16.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对种子处理的最佳药剂是()。 A、40%多菌灵胶悬剂 B、3%呋喃丹 C、40%乙磷铝 D、72%克露 17.防治玉米大小叶斑病,最佳药剂是()。 A、代森锰锌 B、克露 C、普力克 D、乙磷铝 18.玉米田除草的最佳药剂是()。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 填在括号()内。 1.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C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4.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A 、低毒 B 、微毒 C 、高毒 D 、中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 、寄住 B 、越冬场所 C 、母体 D 、越夏场所 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 、个体发育周期 B 、发育过程 C 、发育阶段 D 、发育成熟 .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 ,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 、1个 B 、3个 C 、2对 D 、2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 、0.5%辛硫磷颗粒剂 B 、50%1605颗粒剂 C 、25%敌杀死颗粒剂 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 、粘虫 B 、棉铃虫 C 、玉米螟 D 、地老虎 10.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 、器官变化 B 、质量变化 C 、产量变化 D 、形态变化 11.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 、有性繁殖 B 、无性繁殖 C 、增殖或复制 D 、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A 、开始发病 B 、再度发病 C 、侵入寄主 D 、接触开始 13.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损失大的现象。 A 、传播快 B 、发病程度严重 C 、难防治 D 、人为传播 14.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有大面积感病寄主,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3个基本条件。 A 、少量感病寄主 B 、发病程度严重 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精编WORD版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劣质农药 B、假农药 C、报废农药 D、禁用农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气流传播 B、昆虫传播 C、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4.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A、低毒 B、微毒 C、高毒 D、中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寄住 B、越冬场所 C、母体 D、越夏场所 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个体发育周期 B、发育过程 C、发育阶段 D、发育成熟 7.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1个 B、3个 C、2对 D、2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1、考试时间: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低毒 B 、微毒 C 、高毒 D 、中毒 .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 、寄住 B 、越冬场所 C 、母体 D 、越夏场所 .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个体发育周期 B 、发育过程 C 、发育阶段 D 、发育成熟 .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 ,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 、1个 B 、3个 C 、2对 D 、2个 .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辛硫磷颗粒剂 B 、50%1605颗粒剂 、25%敌杀死颗粒剂 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 )。 A 、粘虫 B 、棉铃虫 C 、玉米螟 D 、地老虎 10.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试卷(中级植保工)

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试卷 《中级植保工》理论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 题1.0分,满分80分。) 1.昆虫成虫头部的复眼有(). A.2—3个 B.2个 C.0个 D.6个 2.金龟甲的触角是()。 A.羽毛状 B.具芒状 C.念珠状 D.鳃片状 3.蜻蜓的触角是()。 A.羽毛状 B.刚毛状 C.丝状 D. 具芒状 4.我国的植保工作方针是()。 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B.植物检疫 C. 栽培防治 D.化学防治 5.昆虫属于动物界()。 A.线形动物门 B.节肢动物门 C. 脊椎动物门 D. 软体动物门 6.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蝗虫 B. 蜘蛛 C.马陆 D. 虾 7.下列动物中不是昆虫的是()。 A.蝗虫 B.蝉 C.蜘蛛 D.蜻蜓 8.蝶类的触角是()。 A.丝状 B. 羽毛状 C.棒状 D.锯齿状 9.蝉的口器是()。 A.虹吸式 B. 舔吸式 C. 刺吸是 D.咀嚼式 10.昆虫头部的眼是视觉器官,感受的波长为短光波,诱虫最多的波长为()nm. A.100—200 B.700—800 C.500---600 D.300---400 11.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防治使用()杀虫剂效果好。 A.触杀 B.胃毒 C. 内吸 E. 熏蒸 12.蚜虫的口器是()。 A.咀嚼式 B.刺吸式 C.舔吸式 D. 虹吸式 13.天牛的口器是()。 A.锉吸式 B.刺吸式 C. 舔吸式 D. 咀嚼式 14.()农药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防效好。 A.触杀剂 B.胃毒剂 C. 内吸剂 D.熏蒸剂 15.蝼蛄的前足是()。 A.捕捉足 B.开掘足 C. 步行足 D. 跳跃足 16.椿象的前翅为()。 A.鞘翅 B. 膜翅 C.鳞翅 D.半鞘翅 17.昆虫的呼吸是靠()。 A.气门与气管 B. 口器 C.触角 D. 鳃 18.下列剂型中,()防治效果是最好的。 A.可湿性粉剂 B.水剂 C.乳油 D.粉剂 19.昆虫雌雄交尾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称为()。 A.两性生殖 B.孤雌生殖 C.卵胎生 D.多胚生殖 1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1.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C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4 .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A、低毒 B、微毒 C、高毒 D、中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寄住 B、越冬场所 C、母体 D、越夏场所 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个体发育周期 B、发育过程 C、发育阶段 D、发育成熟 7.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1个 B、3个 C、2对 D、2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0.5%辛硫磷颗粒剂 B、50%1605颗粒剂 C、25%敌杀死颗粒剂 D、40%氧化乐果颗粒剂 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粘虫 B、棉铃虫 C、玉米螟 D、地老虎 10.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器官变化 B、质量变化 C、产量变化 D、形态变化 11.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增殖或复制 D、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A、开始发病 B、再度发病 C、侵入寄主 D、接触开始 13.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损失大的现象。

植保机械操作工(中级)试题B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植保机械操作工(中级)理论知识考核试卷 卷号:(暂空,由部指导站确定)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左侧标封区填写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姓名和单位名称。 3、请仔细阅读题目的答题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4、请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前的括号中。) 1、(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 的总和。 A 、规章制度 B 、行为规范 C 、社会公德 D 、风俗习惯 2、( )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是 与专业技能素质。 A 、文化知识 B 、经济知识 C 、专业知识 D 、法律知识 3、( )人在职业活动领域中所应具备的品质是 。 A 、为人素质 B 、职业素质 C 、心理素质 D 、社会文化素质 4、( )劳动纪律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 和工作秩序。 A 、劳动规则 B 、劳动要求 C 、操作规程 D 、作业安全 5、( )对风送式喷雾机液泵压力的调整,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提高喷雾压力,可以改善雾化状况 B 、顺时针转动泵的调压阀,使压力增大 C 、顺时针转动泵的调压阀,使压力减小 D 、泵压力一般控制在兆帕1.0兆帕~1.5兆帕 6、( )下列关于喷杆式喷雾机停机检查的注意事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液泵调压手柄按顺时针方向推至卸压位置 B 、将液泵调压手柄按顺时针方向推至加压位置 C 、将液泵调压手柄按逆时针方向推至卸压位置 D 、直接关闭截止阀停机 7、( )喷杆式喷雾机施药量的调节方法不包括 。 A 、调节喷雾压力的大小 B 、调节喷幅的大小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植物保护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学试题及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植物保护学 一、名词解释 1. 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2. 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3. 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4. 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5.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二、简答题 1.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侵染性病害的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在病株的表面或者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的存在,有的侵染性病害在病部有明显的病征。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在植物病部没有病征,但是有一些有明显的症状特点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2. 何谓病害的侵染过程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一)病害的侵染过程 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释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 (二)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 (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 3.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介体传染:病毒的自然传播多数依靠昆虫、菟丝子等介体,其中以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最为突出,象西葫芦病毒病、番茄蕨叶病、辣椒病毒病主要是靠蚜虫传播的。 (2)汁液接触传染:田间进行的许多农事活动都可以传染病毒病。另外,叶片间的互相摩擦使病毒通过轻微的伤口传播。 (3)嫁接传染:许多果树病毒病主要是通过嫁接传染的。苹果的病毒病几乎都是由嫁接传染的。 三、论述题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称 名 位 单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 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内. 号 证 考 准 答 I I I I I I I ? 生 I 1 ?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范围. A、规定 B、制度 C、规章 D、规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劣质农药 B、假农药 C、报废农药 D、禁用农药 3 ?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的病、虫、杂草应定 为植物检疫对象。 A、气流传播 C、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4 .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A、低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称为一个世代. A、寄住 微毒 ( B、昆虫传播 D、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C、高毒 D、中毒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 期, 越冬场所C、母体 警 告 6 。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 的年生活史。 A、个体发育周期 D、越夏场所 ()称 为 B、发育过程 C、发育阶段 D、发育成熟 试卷编号:08TL47000000-50101040030001

试卷编号:08TL47000000-50101040030001 9 。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 斜一 条黑色纹的是( A 、粘虫 B 、棉铃虫 C 、玉米螟 10 .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A 、器官变化 B 、质量变化 C 、产量变化 13 .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 )、损失大的现象。 A 、传播快 B 、发病程度严重 C 、难防治 D 、人为传播 14 .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有大面积感病寄主, 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 )3个基本条件。 A 、少量感病寄主 C 、适宜的环境条件 15 .防治棉花枯黄萎病,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是 A 、控制轻病区 7 .玉米螟的成虫体长 10— 13mm , 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 、1个 B 、3个 &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 、0.5%辛硫磷颗粒剂 C 、25%敌杀死颗粒剂 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 2条褐色波状 B 、50%1605颗粒剂 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D 、地老虎 ) 。 D 、形态变化 11.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 、有性繁殖 B 、无性繁殖 C 、增殖或复制 12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 长季节( )的过程。 A 、开始发病 B 、再度发病 C 、侵入寄主 )。 D 、分裂繁殖 到下一个生 D 、接触开始 发病程度严重 损失严重 ( )的重要措施。 消灭零星病区 改造A 、人们栽培的植物 C 、牧草 17 .稻田使用96济大壮乳油防除杂草其用量是每 B 、 D 草坪 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 667πf ( A 、50—100 B 、100— 150 18 .利用鼠夹灭鼠属于( )。 A 、化学灭鼠 B 、物理灭鼠 19 .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发生情况, A 、系统调查 C 、专题调查 20 .嵌纹分布型的病虫在田间分布是 C 、 150—200 )ml 。 200—250 C 、生物灭鼠 需要较大范围内进行调查称为 B 、大田普查 D 、随机调查 ( )的,出现疏密相间的状 管理灭鼠 ( )。

植物保护试题

《园艺植物保护概论》自测卷(五) 一. 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孵化 2.年生活史 3.变态 4.休眠 5.生态系统 6.侵染性病害: 7.侵染循环8.转主寄生 9.毒力 10.致死中量 二.填空题(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我国的植保方针是__、__。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植物病害根据有无传染性可分为_____和______病害两大类。生物性病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____、____、____三个环节。霜霉菌类可引起___病,病征是____。白粉菌类可引起_____病,病征是_____。锈菌类可引起_____病,病征是_____。 2、昆虫身体分为____、____、____三个体段,头部是______的中心,胸部是______的中心,腹部是_________的中心。昆虫的胸足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节组成。昆虫的体壁从外到内由_____、_____、_____三层组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 3、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_____、_____、_____。 4、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害的传播方式; 6、病害的侵入途径: 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蝗虫的口器为( )。 A 咀嚼式口器 B锉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刺吸式口器 2.昆虫的气门多位于昆虫腹面的两侧,属于( )。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 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3.以下( )为昆虫纲的第二大目。 A.鞘翅目 B 鳞翅目 C 膜翅目 D双翅目 4.已经脱了一次皮的昆虫应是( )。 龄 B. 3龄龄龄 5.科赫斯法则为( )。 A.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B.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C.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 来。 D.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A.由于温度过低而造成的冻害 B 由于风力过强而造成的伤害. C 由于田间长期积水而引起的涝害. D 由于阳光过强照射而引起的伤害 7.苹毛金龟甲以成虫为害果树的()。 A 花 B.叶 C.果 8.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病征是()。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i I I :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I I i 注意事项 I I I 1、 考试时间:120分钟。 I i I I I 2、 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 I I 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 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I 称 名 位 单 ° 名 姓 r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 有 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1.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 (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 )的病、虫、杂草 应 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C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 4. 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 、寄住 B 、越冬场所 C 、母体 D 、越夏场所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 称为年生活史。 A 、个体发育周期 B 、发育过程 C 、发育阶段 D 、发育成熟 7.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 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 褐色斑。 A 、1 个 B 、3 个 C 、2 对 D 、2 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 A 、0.5%辛硫磷颗粒剂B、50%1605颗粒剂 C 、25%敌杀死颗粒剂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A 、低毒B 、微毒、高毒、中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