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的概论论文

语言的概论论文

语言的概论论文
语言的概论论文

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摘要: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人为了交流产生了语言,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有各自的语言。而在这个网络时代里,就不可避免的有其自身的语言交流特点,所以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在发展变化上,由于人们所具有审美、兴趣的阶段性特点,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速度是很快的。随着现代网络程度的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激增,未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必然具有很强生命力。

关键词:网络语言产生定义特点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也随着电脑的普及,逐渐的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QQ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日常的沟通习惯,采用文字的形式来进行沟通;随着电子邮箱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随着微博的出现,我们也创造出了另一种关心其他人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看别人的照片,文字来相互了解和关心。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随着新型交流方式的出现,网络语言也就随之而产生了。

一、网络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人为了交流产生了语言,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有各自的语言。而在这个网络时代里,就不可避免的有其自身的语言交流特点,所以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至象形效果等等,属于混合语言,通常使用注音文、拼音首字母或火星文。

而且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联网语言。由于字形怪异,对于不甚了解的人来说,被称之为火星文、脑残文。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二、网络语言的定义:

“何谓网络语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①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②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

①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02-106.

②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等)使用的特殊用语。①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②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

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三、网络语言的性质:

通常采用的观点是,网络语言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语体。至于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学界基本认同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著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③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④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

①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

②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531-535.

③刘乃仲,马连鹏.网络语言: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9-92.

④吕明臣.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48-53.

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①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学界尚无定论。

四、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特点著名语言学家彭育波认为网络语言主要具有四大特点:创造性、形象化、简洁性和欠规范。除了已经提到的创造性和简洁性外,还包括多元性和模糊性。他认为网络语言的多元性具体表现为:网络用语在方言上的多元性;网络用语语言形象的多元化;网络用语语言风格的多变。另外,由于网民在面对陌生的聊天者时常常带有无意识的隔阂心理,这使得他们在回答对方问题时,带有模糊性。②

并且网络语言的特点还可以从形式上和内容上来划分:

(一)、形式上:

1、符号化:人们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常常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号语

言。例如::-)(微笑的象形);:-D(大笑的象形);:-C(撇嘴的象形)等等。

2、数字化: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55(呜呜

的谐音,表示哭的声音)、88(拜拜,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520(我爱你的谐音)等等。

3、字母化:类似于数字的运用,字母也有表情达意的功效。如:BT(变

态拼音的缩写), PLMM(漂亮妹妹), PMP(拍马屁), BF(boy firend的缩写,即男朋友)等等。

(二)、内容上:

1、新词新意层出不穷:像网络新词酱紫(这样子)、表(不要)、杯具(悲

剧)等等,它们是同音替代或合音替代。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可爱(可

①孙鲁痕.网络语言——谈话语体的网上功能变体[J].贵州社会科学,2007(8):93-96

②彭育波.论网络语言的几个特点[J].修辞学习,2001(4):12-13

怜没人爱)、恐龙(丑女或者是褒义词)、天生丽质(贬义词)。

2、超越常规的语法

网络语言已经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倒装句时有出现。如:“······先”、“······都”、“·······的说”,千奇百怪。

3、口语化的表达: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五、网络语言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在我看来,网络语言的形成与语言的形成原理是相似的,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它是依托在其他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具体的单个语言系统没什么区别,是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这一媒体进行交际时所约定俗成的产物。其产生具有简化内容、生动诙谐和引发别人注意的意义,易于同人们产生共鸣的效果。在发展变化上,由于人们所具有审美、兴趣的阶段性特点,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速度是很快的。随着现代网络程度的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激增,未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必然具有很强生命力。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将呈现出更加纷呈的面貌。新的词语、表达形式会不断涌现,新的传播方式也会应运而生。互联网的日益推广与普及,必将带来网络语言的繁荣兴旺,其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2(3):102-106.

2、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

4、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531-535.

5、刘乃仲,马连鹏.网络语言: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3(3):89-92.

6、吕明臣.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2004(2):48-53.

7、孙鲁痕.网络语言——谈话语体的网上功能变体[J].贵州社会科

学,2007(8):93-96

8、彭育波.论网络语言的几个特点[J].修辞学习,2001(4):12-13

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DOC)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 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 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是中央电大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讲授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为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课程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涉及多种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要学好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里给大家谈谈如何学习《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学习《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的意义 第一,语言学的重要性主要是由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语言,说它平常它是真平常,说它不平常它是真不平常。说它平常,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语言,使用语言,语言之于我们,就像水和空气,平常而又平常。说它不平常,是因为关于语言,我们还有许多弄不明白的地方,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发生,语言的习得,语言的运用,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还有许多许多亟待我们探索回答的问题。 其实,语言与我们的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里的生活不仅仅是日常生活,还包括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等。比如汉语方言分歧,大的方言都有七种,各方言差别很大,因此我国一直在推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而普通话的规范如何制定,如何推广,如何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等等,这些都需要对语言进行充分的研究,需要语言学的知识。 第二,学习语言学概论也同我们所选择的专业的特点有关。 我们虽然在专科阶段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那只是围绕某一种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的,理论上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就像我们学习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如果我们不学习系统的文艺理论,我们就感觉这些课程犹如散沙似的,分析作品、任务很难深入,而文艺理论则为我们学习具体的文学提供了较高、较系统的理论支持。语言学概论也是如此,它将使我们的语言理论知识系统化,使我们的语言理论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英语语言学概论精选试题学生版

《英语语言学概论》精选试题1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language is NOT true A. Language is a system B. Language is symbolic C. Animals also have language D. Language is arbitrar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s NOT one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A. Symbolic B. Duality C. Productive D. Arbitrary 3.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A. Interpersonal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 Metalingual 4. Who put forwar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A. Saussure B. Chomsky C. Halliday D. Anonymous 5. According to Chomsky, which is the ideal user's internalized knowledge of his language A. competence B. parole C. performance D. langue 6.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is . A. informative B. phatic C.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7. Articulatory phonetics mainly studies . A.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unds produced in speech B. the perception of sounds C. the combination of sounds D. the production of sounds 8.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 A. the place of articulation B. the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 C. 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 D. the shape of the lips 9. Which is 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and provides methods for their descri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 Phonetics B. Phonology C. Semantics D. Pragmatics 10. Which studies the sound systems in a certain language A. Phonetics B. Phonology C. Semantics D. Pragmatics 11. Minimal pairs are used to . A. find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a language B.find the phonemes of a language C. compare two words D. find the allophones of language 12. Usually,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include ___ ,length and pitch. A. phoneme B. speech sounds C. syllables D. stress 13.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 syllable A. Coda B. Onset C. Stem D. Peak 三、判断

有关语言文字的论文

有关语言文字的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练习设计是现实需要 众所周知,学生语言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言语实践。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浙江省教育厅也在2010年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试行)》,在第一板块“教学准备与设计”第6条中明确提出:“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不论是“标准”还是“建议”,无不以制度的形式,对一线语文老师课堂中的练习设计与安排进行导向和规范:练习的形式必须“多样化”;练习的目的必须指向“语言的理解运用”;课堂练习的时间“不少于8分钟”。 但反观我们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练习设计偏离“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仍不在少数,存在严重的现实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词句练习重“记忆”,轻“运用”; 语言的理解运用离不开词句的练习,但不少老师在词句练习的安排上,习惯进行单项的记忆训练。如“听写”这一常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一层不变地重复着:“老师报词语,学生写词语”的方式。句子练习呢,无非冠之以“采蜜”等花样,让学生抄抄记记。日复一日,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对于如何针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去领悟、内化、运用,则欠缺思考。学生会写词句,但不会运用词句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文本理解重“问题”,轻“语言”; 有人曾笑言,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是“问答课”,教师问,学生答,在问问答答中把一篇课文串讲完了。这一说法,不免有些片面,但也在一定程度

27037 本科自考英语语言学概论精心整理 Chapter 4 Phonology

Chapter 4 Phonology(音位学) 4.1 phonetics and phonology: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区分 Bot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re concerned with speech.语音学和音位学都士对语音的研究。 定义区别 -Phonetics is a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percep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生产、感知和物理性质的。 -Phonology studi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combined,organized,and convey meanings in particular languages.研究语音如何在在特定的语言中结合、组织和表达含义。 ---Phonology is language-specific.it is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organized and used in natural languages.音位学是特定于语言的。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中的声音是如何组织和使用的。 ---Phonetics is a study of speech sounds while phonology is a study of the sound syst em of a language.语音学是一个研究语音的然后音位学是研究一种语言的声音系统的学科。 4.2 Phonemes,phones and allophones 音位、音子、音位变体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phonological systems.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定义: ①Phones are the smallest identifiable phonetic unit or segment found in a stream of speech. 音子就是在连续的发音中可辨认的最小语音单位或片段。 ②Allophones are the phones which represent a phoneme in a language and cannot change word meaning by substituting any of the set for another.音位变体是指代表语言中音位的音子,即使以一个取代另一个也不改变词义。 ③Phonemes are the minimal distinctive units in the sound system of a language.音位是语言系统中最小的独特的单位。 Allophones are the realization of a particular phoneme while phones are the realizatio n of phonemes in general.音位变体是一个特定音素的认知而音子则是一般的音素。 4.3Minimal pairs 最小对立体 The phonologist is concerned with what difference are significant or technically speaki ng, distinctive. Minimal pair---a pair of words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by one sound. Three conditions(情况): 1)the two froms are different in meaning意义不同 2)the two forms are different in one sound segment声音片段不同 3)the different sounds occur in the same position of the two words.不同声音发生在两个单词的相同位置 Minimal set: a group of words can satisfy(满足)the three conditions . Minimal pairs help determine phonemes. 最小对立体用来定义音位。 4.4 identifying phonemes 识别音素 4.4.1 contrastive distribution,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and free variation 对比分布,互补分布和自由变异 The distribution of a sound refers to the collective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 sound concerned may appear.一个声音的分布是指其有关的声音可能出现的集体环境。 1)contrastive distribution对比分布 If two or more sounds can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on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13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 33成人世界的童话——从文体学角度解析现今童话再度流行的现象49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 55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5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62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65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 67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69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 7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7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76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 78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80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 101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137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看文化交流 138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 142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 146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 149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

157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161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162对严复译作中“信”的质疑 167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 168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 177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180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183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189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 204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213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 228论广告英语中的幽默 265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268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 280论清教理念与美国西进运动 282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 300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310论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 324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

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 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 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 356浅议译者能力 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 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 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 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 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 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 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 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 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 1.复习的基本原则:第一,理解和吃透各章的重点内容。第二,以 各章的题目为统领,理解各章节下的具体内容。第三,动手书写和记忆重要内容,部分语言学理论会应用到实际中。 2.各章节复习要点如下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language, linguistic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e VS parole, 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anguage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Which subjects are included in macrolinguistics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coustic phonetics, auditory phonetics, phonetics, phonology, consonants, vowels, allophones, broad transcription VS narrow transcription Analyze the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free variation with ex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and English vowels and the features involv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Understand some processes of phonology: nasalization, dentalization, velarization

规范语言文字论文

关于语言文字规范和学生发展的教学论文 语言文字工作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有效的规范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合理规范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是开展学校德育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在需要。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尤其是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和培养,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 1、细化落实,规范读音 我们孩子生活的地区吴语呢喃,方言非常柔和。但是仔细听来,你会发现方言中竟然没有翘舌音。孩子们在校外基本都使用方言,而方言中平舌音的高频率使用使学生在学习zh、ch、shi以及r的读音时有些困难,发音不是非常到位准确。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耐心的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使每个音节都到位为止。尤其是初学的时候,更要规范每个字的读音,绝不草率敷衍。必要的时候甚至要面对面的一一过关。 中国汉字的读音丰富,一个字与不同的字词组合,它的读音也不相同。这就是多音字。在学习多音字的时候,我们要反复强调这个字不同读音。可以在课上将这个字的多种读音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组词,老师和同学再共同进行纠错。在增加学生词汇量的同时,也使学生区别和掌握了这个字的不同读音。在后面的教学中,再遇到这个字,可以再进行一次补充,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字的掌握。 课上老师讲课,学生回答,师生、生生交流,都统一使用标准普通话。这是规范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师的普通话是给学生示范,所以老师的字字句句首先要绝对的规范正确。上课时一旦发现学生发言中的字音没到位,就应及时进行提醒纠正。尤其是以前就教过的字,特别要求学生掌握好。绝对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蒙混过关。 严谨的教学要求势必也会影响学生对每个字词的掌握,也会潜移默化的养成严格说好每个字词的良好习惯。将此作为自己终身习惯,甚至带动周围的大部分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传递方式吗? 讲授新课时,读通顺课文是最基本的要求。要读通读顺文章,就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个字都掌握的很好。尤其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大都会比较认真的看清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自主认读生字。课上老师就应抓好对生字认读的检验工作。及时强调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以及使用方法。形近字,音近字都要一一引导学生进行分辨区别,用自己的方法掌握文中的字词。决不能闹出就半个部首认读字的笑话。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是没有把握的字、似曾相识的字时,不能一带而过,而要踏踏实实的问老师问家长问字典。就像《读书莫放拦路虎》一课中所讲的,如果这一次你放掉了这个拦路虎,那么下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终于写完了,那个辛苦啊!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体会到努力的快乐,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昨天刚交了,今天就发在博客上,作为一段记录一个回忆,七月继续加油。 浅谈礼貌原则与英语学习 摘要: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指导成功交际的重要原则,它显示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教养和素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的语言有可能有礼貌和不礼貌之分别。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的礼貌原则是有必要的,这对是否能进行成功的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英语学习〈English study〉 日常交际 语用学〈Pragmatics〉 前言: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而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高低的一项主要指标。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礼貌原则的正确使用,能在交际中取得最佳效果。本文将从礼貌原则的概念,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和在英语学习日常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几方面对英语中的礼貌原则作简略的分析。 一.礼貌原则的概念和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所研究的内容之一。礼貌体现出人们对他人“面子”的意识,在语用学中,“面子”被称其为自身的公众形象(public self-image)。(Leech.1994)也就是说,作为说话人,你说的话要达到如下几个效果:既要明确清晰的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又要让对方,即听话人听了觉得舒服痛快,还要让在场的其他人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有素质的人。尤其是在一些气氛紧张严肃容易引起争执或翻脸的场合,说出去的话既能保全他人的颜面,不至于双方都下不来台,又能提升你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是一种艺术,需要在不断地与人交流中去体会和积累。 对英语中礼貌原则的分析,语言学家Leech认为:委婉的话语是建立在礼貌这一文化因素上。(Leech.1994)在语用学的框架内,英语的礼貌原则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类: 1.1得体原则(tact maxim). 即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某件事。适用于我们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祈使句方面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显得礼貌。(章振邦.1999)如:have some ice-cream比close the door 要礼貌。从表示请求方面,越不直接越显得有礼貌。看下面三个句子:Carry the box. Can you carry the box? Can I probably ask you to carry the box? 这三句的礼貌程度是逐步加深的。普遍疑问句比直接祈使句显得有礼貌,而先提出“是否可以提出请求”的疑问句比普遍疑问句显得更有礼貌。 1.2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 即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当发出提供性的示意时,直接比不直接礼貌。如:Let me clean the house.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possibly clean the house.前一句显得真诚有礼貌,表示热忱真心地帮助别人。 1.3赞誉原则(praise maxim). 即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多用于表情和表态。这一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式称赞,就是说,觉得不好,但不直接的批评别人反而说好话。如:-Do you like my new hat? -Well, yes, but it's not my favorite.不直接说不好而是说很好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给别人台阶下,不至于太难堪。另一类是夸大式称赞,用于正式的场合,给足别

英语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通用】.docx

第一章绪论 1.1什么是语言 1.2语言的性质 (1)语言具有系统性(systematic) (2)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是一种象征符号。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与理据性(motivation) (4)口头性 (5)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6)语言是用于交际的 寒暄交谈(phatic communion)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认为语言除了用于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外,还可以用语言营造一种气氛或保持社会接触。这种不用于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语言使用,叫寒暄交谈。 1.3语言的起源 1.4语言的分类 1.4.1系属分类(Genetic Classification) 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比较各种语言在不同时期语音、词性、曲折变化、语法结构上的相同特点来建立语言族系。 将语言分为语系(family)——语族(group)——语支(branch)——语言 英语、德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中罗曼语支。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 1.4.2 类型分类(Typological Classifacation) 根据词的结构类型,可分为 (1)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又叫词根语,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缺少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2)粘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简单词组成复合词,而词性和意义不变。在词根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缀实现语法功能。日语、韩语、土耳其语是典型的黏着语。 (3)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词形变化表语法关系的语言。英语是不太典型的屈折语。 (4)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sis language)把主、宾和其它语法项结合到动词词干上以构成一个单独的词,但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因纽特语是典型的多式综合语。 根据句子的语序类型,可分为SVO、SOV、OSV、OVS等 1.5语言的功能 1.5.1 一般功能 1.5.2元功能(metafunction) 1.6什么是语言学(linguistics)

语言文字论文

让普通话进入我们的地盘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六合中心小学赵广聚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变革的时代给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提高全民使用普通话乃大势所趋,讲普通话是时代发展对语言提出的新要求,使用标准、规范化的普通话,更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推广普通话重要性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产生隔阂,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的深入,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讲则笑话。 笑话是:一天,连长对通信员说:“小李,麻烦你把我的洗脚水给或老。”小李站着不动,连长急了,说:“叫你或你就或,愣什么?”小李端起脸盆就想喝,连长说:“我是叫你把水或(泼)到外面的地上,谁叫你喝到肚子里。” 这是我从书上看来的笑话,看得我捧腹大笑。从这则笑话中可以

看到,普通话说不准就会闹出大笑话来。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西南北中各地人们的口音相差甚远,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地方读音各异。特别是南方,有“十里不同音”之说。不同地方的人碰到一起,常因口音不同,听不懂对方的话闹出很多笑话。例如在已故相声大师侯宝林说的相声《戏剧与方言》中的一段:打打头。说上海人把洗叫“打”,一日侯宝林到理发店理发,剪完后理发师傅指着侯的头说:“打一打啦!”侯宝林心里寻思,怎么理发还得打呀?便问:“都得打吗?”“打,统统的打。”侯宝林说:“那就打吧,别坏了规矩。”理发师傅把他带到洗头盆下给他洗完了头说:“好了。”侯说:“还没打呢!”“打完了!”理发师傅说。侯宝林说:“打完了咋不疼呢?”再如有两个云南人到北京去玩,听说北京烤鸭很出名,就决定去吃。刚坐下,其中一个就对服务员说:“去拿两只烤鸭来甩甩(吃)! ”等了一会儿,他们见那个服务员提了一只烤鸭在他们面前晃了晃,就走了.有一个等急了,就把服务员叫来问为什么不给他们上烤鸭,那个服务员说:“你不是叫我提有只烤鸭来甩甩的么? ”江苏苏北里下河地区方言中的“兜”字,一个词却能表达无数意义。如“曾兜了没有?”(吃饭了没有?)“我兜(打)了他两下。”“我兜(骂)了他两句。”“我兜(睡)了一觉。”“我兜(买)了两斤”等。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从大处讲,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从小处说,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需要。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因南腔北调所闹的笑话,那些因语言障碍所造成麻烦的人还少吗?

语言学概论论文

浅折现代流行语及其让会文化心理 提要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地折射出 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本文从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新词语 的关系入手,简要地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流行语所凸 现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揭示出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 系。 关键词:现代流行语;语言现象;文化心理因素。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流行语 的主体就是新词语。但是流行语并不完全等同于新词语,它与新词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产生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只有由于各种因素流行开来的新词语才能被称为流行语; 流行语也不完全是由新词语构成的,有一部分流行语是一直沿用下来的,如“小白脸”、“拉皮条”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新词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日新月异 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新词语是新事物、新概念、新观念的折射反映。而流行语的流行除了 客观的社会文化条件以外,部分流行语的产生也跟群众的主观心理因素有关,有些流行语 的产生并非完全由于客观的需要,更多的是人们的心理表现,甚至纯粹是一种文字游戏。 一、流行语的来源 流行语的来源众多,包括网络用语、影视用语、方言词语、专门术语等等。 (一)网络用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 里所使用的语言与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 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 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 BBS常用的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它又可以分为五类:(1)字母类,如“GG——哥哥”、“JJ——姐姐”、“IC—— (ISEE)知道了”等等。(2)单字类,如:“当——(DOWN)”、“表——‘不要’的合音(比如‘表太好’是‘不要太好’的意思)” 等等。(3)词汇类,如:“酱紫——‘这样子’的合音”、“东东——东西”等等。(4)数 字类,如:“886——拜拜了”、“5454——我是我是”、“82475——被爱就是幸福” 等等(5)符号类,如:“一)——微笑”、“P——吐舌头”等等。 这些网络语言主要通过谐音、替代、拟形等手段来表情达意,不仅简单便捷,而且幽 默诙谐、符合网络快捷化的要求,也弥补了网络无表情性的缺陷,所以在网络世界备受青睐,为网民广泛使用,有的词语,比如“886”、“恐龙”、“BF”、“酱紫”、“菜鸟” 等等,甚至进入了人们的日常交际的口语中。 (二)影视用语 随着电影电视走进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一媒介传播方式的影响,这种影响所及,当然也包括人们的语言。影视作品中的某些经典语言,成为人们争相模仿 的对象,成为一种时尚的流行语言。中国的第一部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便引起 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的出现,套用这部电视剧的名字,产生了“将独身进行到底”、“将 考研进行到底”、“将胜利进行到底”等一系列说法。又如,近几年来中国走红的贺岁片 导演冯小刚的作品,几乎年年都会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作品的名字比如《没完没了》、 《不见不散》等都成了时尚的流行语。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影视语言,就是广告语。越来 越多的广告语转变为能反映出一些社会进步的潮流和流行趋势,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流行语。例如奥柯玛冰柜的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诺基亚的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等。 (三)方言词语 近年来,许多颇具特色的方言词语因其独有的表现力而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现代流 行语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比如四川方言中的“雄起”、“假打”,东北方言中的“忽悠”,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考试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复习题集(1-6章) 2013-6-1 Chapter I Introduction2012 I.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T1.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F2.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is distinguished by Saussure. F3. A synchronic 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a language through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 T4.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F5. Linguistics studies particular language, not languages in general. F6. A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is based on what the linguist thinks. T7. In the study of linguistics, hypotheses formed should be based on language facts and checked against the observed facts. T8. General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T9. General linguistics, which relates itself to the research of other areas, studies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descriptions, models and methods applicable in any linguistic study. T10. Phonetics is different from phonology in that the latter studies the combinations of the sounds to convey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F11. Morphology studies how words can be formed to produce meaningful sentences. T12. The study of the ways in which morphemes can be combined to form words is called morphology. F13. Syntax is different from morphology in that the former not only studies the morphemes, but also the combination of morphemes into words and words into sentences. T14.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is known as semantics. T15. Both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study meanings. T16. Pragmatics is different from semantics in that pragmatics studies meaning not in isolation, but in context. T17. Social changes can often bring about language changes. T18.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relation to society. T19.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makes it 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have an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现代汉语部分: 著作类: 理论语言学: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933/1980 ,商务印书馆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 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 《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 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 London Fontana ,1977 .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北京,1990。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 《不对称和标记论》,沈家煊,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99。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1。 《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宁春岩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语音学: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王福堂,语文出版社,199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