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青岛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模拟卷

2020青岛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模拟卷

2020青岛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模拟卷
2020青岛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模拟卷

2020年八上月考预考卷

物理试题

座号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叶子姐姐提示: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 本试题分两卷,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答无效。

2. 请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试号!

卷(Ⅰ) 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欣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欣“做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人

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2.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测量结果和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

B.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有关系,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小

C.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随着精密仪器的不断出现,测量方法不断改进,误差不仅可以减小,而且可以避免

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0m/s

B.青岛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

C.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4.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使用刻度尺时,不能使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B.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要让有刻度的一边沿着所测的长度来进行测量

C.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立即开始读数

D.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4:9

B.3:4

C.3:1

D.1:3

6.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

A.迎风飘扬的旗帜(约50Hz)

B.医院的B超

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3Hz)

D.地震产生的声波(10Hz)

7.2019年7月14日17时10分,印度尼西亚哈马黑拉岛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发生地震时会有地震波产生,地震波的频率一般都小于20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可以听到地震波

B.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声音在所有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D.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9.研究声音的产生时,通过水面溅起的水花可以得知音叉在振动,下列用到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A.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B.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C.研究水的沸腾时,用加热时间反应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D.将声波比作水波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一定越快

C.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D.振幅是3cm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一定比振幅是5cm响度的大

1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2.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

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13.下列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不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太阳从东方升起

B.月亮躲进云里

C.客车里的乘客认为司机是静止的

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在运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卷(Ⅱ) 实验·应用·推理·探究(本卷满分70分)

三:基础知识题(本专题满分53分,共6个小题)

(一) 机械运动专题(本专题满分15分,共2个小题,第14小题7分,第15小题8分)

14.实验探究

小面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

(1)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 实验中需要用测量小车下滑的路程;用测量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

(3)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4) 小车从A下滑到C的平均速度是m/s。

(5)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计时工具,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得的平均速度

偏(选填“大”或“小”)。

15.基础问答与计算

(1) 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的,相对于太阳是的。

(2) 乌龟与兔子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直线向前运动,如图所示,为龟兔赛跑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完成以下问题。

①乌龟全程做直线运动。

②乌龟的速度大小为m/s,合km/h。

③0至15分钟内,乌龟的速度兔子的速度。(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④兔子在15分钟至50分钟内处于状态。

⑤0至60分钟内,兔子的平均速度为km/h。

(二) 声现象专题(本专题满分15分,共2个小题,第16小题9分,第17小题6分)

16.实验探究——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改变钢尺,再做几次实验。

结论物体振动得越,音调越低。

方法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相同,这里运用了法。

问题讨论利用上述器材,并且添加一把刻度尺,要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做法是:保持钢尺不变。请设计该实验方案的表格:

17.基础问答与计算

(1) 小韩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铁管的一端,小司用力敲击铁管另一端,小韩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来的。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更。(2) 周末,小林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弦的松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喊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臧,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判断是小臧在叫他。

(3)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定海洋的深度。在一次测量中,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8s后收到回声,则此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103m/s)

(三) 声现象专题二(本专题满分23分,共2个小题,第18小题15分,第19小题8分)

18.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过程

在学校组织的音乐会上,小雨看到弹吉他的叶子姐姐的左手在吉他弦上不断的上下移动,听到声音的音调在不断的变化。于是,小雨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检验: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

______________,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_____,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结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较长长音调的高低

请将上述表格中要记录的内容补充完整

程序

上述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__________——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问题讨论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轻轻的敲击桌面,听到很清脆的敲击声,由此证明______可以传声。

19.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将一个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可以清楚的听到音乐声,音乐声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音乐声将会______________。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你将会听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

__________。

(2)在实验中,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同时

将声音输入示波器,现实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所示,

则____图(填“甲”或“乙”)对应的声音响度大。又用

与图甲相同的力敲击另一音叉,得到了图丙,则

________图(填“甲”或“丙”)对应的声音音调高。

(3)学校开运动会,小雨正好在百米赛跑的起点处,发令枪响后1.2S听到了回声,小雨计算出自己距离反射声波障碍物的距离是______。运动员听到响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裁判员正拿着扩音器指挥现场,扩音器的作用是改变声音的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有同学在背后叫自己的名字,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

四:综合能力(本专题满分17分,共4个小题。第20小题4分,第21小题5分,第22小题4分,第23小题4分)

21.假期里,小石和小魏两家人开车走相同的路线来青岛游玩。小石家的汽车以90km/h的速度行驶6小时到达青岛,而小魏家经过8小时到达,则小魏家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2.国庆期间小雨一家去爬崂山,上山时速度是3m/s,原路下山时速度是2m/s,请问在整个过程中,小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3.一辆汽车在A处鸣笛后继续向前行驶,它的前方B处有一座山崖,已知汽的速度为10m/s,经过4s后听到回声,请问鸣笛处A点距离B处山崖多远?

24.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

原行驶速度/(km/h)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1) 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平均反应时间大约是s。(保留两位小数)

(2) 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 请在右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

v—t图象。(不需描点,只画出图象形状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