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A-02-L2-23(1020-RA-02-23)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RA-02-L2-23(1020-RA-02-23)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RA-02-L2-23(1020-RA-02-23)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RA-02-L2-23(1020-RA-02-23)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公司名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批 准 人:总裁

批准依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制度体系文件管理规定》

(CG-07)

发布文号:中海油风控〔2013〕26号 发布日期:2013年X 月X 日 生效日期:2013年X 月X 日 发布范围:普发

版 本:A

修 改 码:0 1□2□3□4□5□

体系名称:实物资产/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

编 码:1020-RA-02-23/RA-02-L2-23

1目的

为使公司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活动符合策划的安排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确保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公司及所属单位。

3依据

3.1《资产管理有形资产的最优化管理细则》,PAS55-1:2008,

4.6.4条款。

3.2《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19011:2011。

4释义

4.1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4.2审核准则: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4.3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4.4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4.5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4.6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

4.7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8预防措施: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9第三方审核:依据GB/T27000-2004标准解释是:由在合格评定对象中具有使用方利益的人员或组织进行的合格评定活动,本程序指由设备设施完整性主管部门委托相关机构进行的非认证审核。

5要点

5.1检查体系执行情况。

5.2验证体系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6职责

6.1公司开发生产部

6.1.1负责编制《年度审核计划》。

6.1.2负责组织公司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6.1.3负责监督本层级及下级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与验证,必要时进行抽查或

跟踪验证。

6.1.4配合和接受审核的实施,并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6.2公司风险管理办公室

配合成立审核组,必要时参与审核工作,监督审核的执行。

6.3公司各部门

配合和接受审核的实施,并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6.4分/子公司各部门(含作业单元及工程项目组)

配合和接受审核的实施,并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6.5审核组长职责

6.5.1负责编制《审核实施计划》并组织专项审核工作。

6.5.2负责编制《审核报告》。

6.6审核员职责

负责分工范围内的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报告审核结果,对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

7管理要求

7.1流程图:《设备设施完整性审核流程图》附后。

7.2绩效指标

不符合关闭率=被考核部门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关闭数÷该部门内审不符合项总数

×100%。

7.3审核分类

7.3.1公司级专项审核:公司开发生产部组织的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全面审核或局部审核。

7.3.2分/子公司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有关审核的准备和实施执行本单位内部审核管理规定。

7.3.3第三方审核:由公司开发生产部委托相关机构进行的非认证审核。

7.4审核时机

7.4.1定期

公司级专项审核每年进行一次。分/子公司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纳入本单位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由公司开发生产部视情况决定。

7.4.2非定期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增加专项或第三方审核频次:

a)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组织机构和上级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

b)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方针目标有重大的改动时;

c)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d)设备设施发生重大事故时;

e)相关方连续投诉时;

f)外部环境(社会、技术、经济、自然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g)公司开发生产部根据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认为必要时。

7.5审核策划

7.5.1公司开发生产部负责组织编制并报批《年度审核计划》。(下次会议向袁总汇报是否

需要审核机关部门)

7.5.2公司开发生产部负责识别和确定专项审核所需的资源。

7.5.3《年度审核计划》应包括:

a)审核目的;

b)审核准则;

c)审核范围;

d)审核的时间安排;

e)审核组织;

f)审核方式。

7.6审核启动

7.6.1成立审核组

公司开发生产部与风险管理办公室协商,启动审核工作并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组人员。

7.6.2审核准备

7.6.2.1审核组长依据《年度审核计划》编制《审核实施计划》,经公司开发生产部审批

后,提前10个工作日通知所有受审核部门及审核组成员,以便做好审核前的准备工作。7.6.2.2审核组长负责组织编写《审核检查表》。

7.7实施审核

7.7.1召开首次会议

公司开发生产部组织或委托审核组长组织首次会议,接受审核的各部门负责人和审核组成员参加。

7.7.2现场审核

a)听取受审核部门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介绍;

b)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收集审核证据。

审核员按《审核检查表》所列的检查项目到现场进行逐项检查、收集审核证据,并做好记录。审核员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受审部门的有关人员当面确认。

7.7.3汇总审核结果

审核组长负责召开审核组会议,汇总审核结果,讨论审核发现,确定不符合项,审核员负责开具《审核不符合/观察项报告》并经受审核方确认。

7.7.4末次会议

公司开发生产部组织或委托审核组长组织末次会议,参加人员同首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

a)重申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b)审核组长代表审核组报告初步审核结论。

7.7.5审核报告

7.7.5.1《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组织编写,内容包括:

a)审核目的和范围;

b)审核准则:包括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规范、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文件、法

律法规及相关要求等;

c)审核实施情况:包括审核人员组成、审核日期、受审核部门、审核过程及审核的主

要内容;

d)审核不符合分布情况;

e)对体系运行符合性、有效性的评价和改进建议等。

7.7.5.2《审核报告》经公司开发生产部批准后,分发给相关部门。

7.8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7.8.1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受审核部门收到《审核不符合/观察项报告》后,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并实施纠正、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7.8.2验证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由公司开发生产部指定专人对不符合的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7.9审核资料管理

审核组长负责将审核资料归档并报送公司开发生产部,资料的保存及管理执行《设备设施完整性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8相关文件

8.1《设备设施完整性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9相关附件

9.1RA-02-L2-23-C01《设备设施完整性审核流程图》

9.2RA-02-L2-23-R01《年度审核计划》

9.3RA-02-L2-23-R02 《审核实施计划》

9.4RA-02-L2-23-R03 《审核检查表》

9.5RA-02-L2-23-R04 《审核不符合/观察项报告》

9.6RA-02-L2-23-R05《审核报告》

设备设施完整性审核流程图编号:RA-02-L2-23-C01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A 版 页码:2/12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

年度审核计划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A版页码:2/12

审核通知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A 版 页码:2/12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

审核检查表

审核不符合/观察项报告编码:RA-02-L2-23-R04编号:

审核报告

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满足制造使用的要求,并保持有效的过程能力。 2. 适用范围 2.1.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 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的控制; 2.2.本程序适用于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 3. 职责 3.1.公司管理层负责组织经营计划的正确制定和执行过程的跟踪。 3.2.各部门负责提供经营计划的相关数据,并执行与自身范围相关的经营计划要求 4. 定义(略) 基础设施:指生产设备、模具和工装夹具、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包括服务软件的体系。 运行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或使用场所 5. 作业内容 5.1 设施的管理 5.1.1.设施的选购、验收; a)当需购置设备或附件时,由采购课负责采购,必要时,生产部协助采购。 b)设备购置进厂,生产部负责依据设备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收合格准予 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退换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 c)厂房设施购置进厂,由采购课负责依据设施使用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 收合格准予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设施应包括:工作 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 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d) 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 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 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文控中心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 具等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e) 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f) 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并在《公司主要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g) 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 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建立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设备完整性(Mechanical Integrity,简称MI)源自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 A)的高度危险性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第8条款。经过数年的推广,设备完整性已成为一个独立领域,得到了世界各大石化公司的普遍认同与应用。 设备完整性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一般而言,设备完整性是指设备的机能状态,即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应有的状态,也就是采取技术改进措施和规范设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整个装置中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的完好性。其特点为:一是设备完整性具有整体性,即一套装置或系统的所有设备的完整性;单个设备的完整性要求与设备的重要程度有关。二是设备完整性贯穿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直至报废全过程。三是设备完整性管理是采取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整个装置中设备运行状态的良好性,其核心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整合的观点处理设备的作业,并保证每一作业的落实与品质保证。四是设备的完整性状态是动态的,设备完整性需要持续改进。 设备完整性管理包含关键设备的识别和分类、检验试验与预防性维修、设备异常管理、品质保证、作业程序文件化以及培训等6个要素。它不仅仅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责任,而是涉及每一部门,并且涉及的部门和个人职责分工明确。 油田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生产和其他生产经营的机器、工艺设备、工业管道、动力设备、机修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和仪器仪表等,都在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应用范围之内。企业应建立一套程序以持续地保持工艺设备的完整性,予以文件化并确保执行,同时,企业对每一个参与维护设备完整性的工作人员要实施教育培训,令其明了工艺系统的运作、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工作上所需具备的技术、步骤,以确保员工安全地执行工作。 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构架及环节

公司内部资源管理系统

《公司内部资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

文档修改说明

1引言 该文档为了尽量全面详实的描述公司内部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满足后期的项目开发和实施而编写。 1.1目的 尽量全面详实的阐述资源管理需求,确保项目开发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2概述 2.1项目背景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客户群体的不断增多,客户资源信息的不统一给公司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公司管理层能够实时准确的掌握公司资源情况,公司领导提出了公司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将公司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并为公司内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2.2系统目标 通过构建本系统为公司管理层实时的了解公司现有资源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 2.3系统整体要求 1>所有卡片、单据、查询、报表的打印预览及打印功能; 2>所有查询、报表的导出Excel功能; 3>所有查询、报表具有时间切片功能; 4>所有查询、报表都可以按不同的获取方式进行汇总或查询; 5>所有查询明细表,均可以按每个字段排序;

6>所有业务操作必须具备数据批量操作功能; 7>所有查询条件中的下拉列表必须具备输入拼音和内容的快速定位功能; 8>所有维护的代码表定义,均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编码及自定义排序; 9>系统登录后自动出现提醒信息; 10>提醒具有穿透功能。 2.4系统用户 公司各部门相关操作员。 3系统总体结构 3.1体系结构 1>系统采用WEB三层体系结构设计。 2>中间层使用Tomcat 5.0。 3>开发模式:采用Struts2+Spring+Hibernate的方式,所有事务的处理都在Biz(业务层)中进行,jsp页面只是显示数据。 4>系统采用ASA 11.01数据库。

《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1.0目的 使企业的基础设施得到合理配置与优化,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以及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施和工作环境等资源的管理。 3.0职责 3.1装备部负责物资、设施配置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和正常生产所需能源和 工作环境; 3.2装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3.3生产部负责现场的设备日常维护。 4.0定义 4.1工作环境:包括基础环境、工作纪律、各种规章制度、职工的劳防用品等; 4.2设施:为维持正常生产所需的生产办公设施,包括厂房、硬件、软件、工作 场所等。 5.0程序 5.1设施管理 5.1.1确定与提供 a)在进行产品实现策划或项目策划时,主管部门应召集各部门代表以多学科 的方法进行工厂、设施和设备布局策划,根据产品过程流程图,考虑最大限度的增值使用场地空间、减少材料移动和搬运,形成《工厂平面布置图》,并确定相关设施设备的需求。 b)装备部应以策划的结果指导设施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和 使用,以求以较小的投入,合理的布局,最佳的运作获得最大的效益。 c)如运行过程中各部门发现设施不足,各部门填写采购申请信息,报总经理 批准后交采购部采购。 5.1.2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应做到5S+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加安全),保证提供

合格产品需要的良好工作环境。 5.1.3设施保持 5.1.3.1工作场所相关设施的保持和维护由装备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 5.1.3.2硬件、软件等维护与保养由使用部门按5.2条款执行。 5.1.3.3支持服务 运输设备:货车,通讯设备:电话、传真; 当发生故障、异常时请操作人员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5.2生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5.2.1设备的采购和验收 a装备部主管根据企业制程状况,需要添置新设备时,与有关部门研讨,填写采购申请信息,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实现; b采购部接采购申请信息后,按采购要求进行采购,并将设备交相关使用部门; c设备到货后,装备部管理人员负责建立《生产设备履历卡》,并组织有关人员对设备的功能、技术性态进行检验: (1)如设备满足请购单及合同要求,由装备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确认接收。 (2)设备验收后,装备部收齐有关技术资料存档,并移交生产车间投入使用。 技术资料包括:该产品的出厂合格证,验收清单,各种资料,图纸等。5.2.1验收合格的设备由设备管理员填入《设备管理台帐》 5.2.2设备维护修理 本公司所有生产设备的管理执行以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修理、维护为核心的全面设备管理。 5.2.2.1日常检查: 装备部根据设备制造商的建议,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订《设备保养计划》,由操作人员每天按该计划中的日常保养项目进行检修,填写《设备点检卡》,由专业维修人员巡视督促。 5.2.2.2定期检查、维护: 由装备部组织设备使用人员按《设备保养计划》中的定期保养项目进行检修与维护,装备部负责督促、检查。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 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 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 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 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 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 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 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

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

成都地铁3号线2标环境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成都地铁3号线2标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二年八月

目录 目录 (2) 1.全面运行ISO13001环境保护体系 (4) 2.环境管理目标 (4) 3.识别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 (4) 4.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4) 5环境保护体系 (5) 6重要环境因素辨识、评价 (6) 7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6) 8环境保护措施 (7) 9绩效监视和测量 (8) 10土方运输 (8) 10.1车辆情况 (8) 10.2土方装卸 (9) 10.3土方运输 (9) 10.4应急响应 (9) 11弃土处理 (9) 11.1申报 (9) 11.2运输 (9) 11.3其它管理要求 (10) 12污水及垃圾处理 (10) 12.1施工废水的控制措施 (10) 12.1.1施工排水系统 (10) 12.1.2生活污水 (11) 12.1.3运输车辆清洗废水 (11) 12.1.4其它施工废水 (11) 12.1.5排水设施维护 (11) 12.2施工垃圾的处理措施 (11) 12.3其它管理要求 (11) 13施工废气控制 (11) 13.1水泥扬尘 (11) 13.2施工扬尘 (12) 13.3车辆废气 (12) 13.4其它废气 (13) 14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 (13) 14.1施工噪声的控制 (13) 14.2施工振动的控制 (14) 14.3施工运输车辆噪声 (14) 14.4其它噪声 (14) 14.5噪声监测 (14) 15施工环境卫生管理 (15) 15.1生活区 (15)

15.2办公室、宿舍及更衣室 (15) 15.3浴室 (15) 15.4医务室 (15) 15.5饮水卫生 (15) 15.6厕所 (15) 15.7食堂 (16) 16环境监控计划 (16)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一、业务概述 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维人员巡检时发现的问题时,无法快速定位设备维保信息、设备维护使用记录、客户经理及其联系信息等内容,无法及时并直接将设备故障信息反馈给设备相关维护人员,需记录设备编号后再后台查找相关信息后,通知厂家维护人员,维护效率较低。 2.IDC资源的分配流程长,涉及的分配环节和人员较多,分配效率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面向服务转型的需要,需要对分配流程进行优化。 3.在运维过程中,因各种各样的漏记、错记,资源状态不能及时更新,资源状态比较错乱,导致数据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数据错误,保证数据100%准确。 4.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对资源的分配过程、变更过程、历史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不符合IDC资源动态变化分配管理的要求,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 5.资源占用记录不直观,资源统计不方便,不能对IDC的运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传统人工资源管理流程,存在资源分配流程长、维护效率低、资

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

目的识别并提供和管理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部所使用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职责生产部设备组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生产设施和环境进行控制。企管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运输设施、软件进行控制。 操作程序 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管理 4.1.1设施的识别 公司为产品实现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软件、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设施的提供 4.1.2.1生产部设备组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再与相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型号,报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采购。 4.1.3设施的验收 4.1.3.1采购设施到公司后,由生产部设备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填写《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进行签字验收,并保管相关记录和资料。 4.1.3.2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设备组或相关采购员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4.1.3.3生产部设备组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进入设施管理的管理。 4.1.3.4对于低值易耗工具,由仓库凭《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设施的管理 5.1 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设备组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包括《数控剪板机运行规程》、《数控冲床运行规程》、《激光切割机运行规程》、《数控折弯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冲孔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折弯机运行规程》、《单梁式起重机运行规程》、《折边机安全操作规程》、《烘箱操作规程》、《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操作规程》、《立式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切角机操作规程》、《油漆安全操作规程》、《锅炉安全操作规程》、《雕刻机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相关的操作人员由生产部设备组配合企管部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并登记后方可上岗操作。 生产部设备组设备管理员负责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入帐,做好标识,建立《设备总台帐》和《设施履历卡》;对于低值易耗品、工具等的使用,由部门负责人审核,设备组确认,填写《领料单》领取使用,并由设备组做好《工具领用卡片》记录。

RA-02-L2-23(1020-RA-02-23)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设备设施完整性专项审核程序 公司名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批 准 人:总裁 批准依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制度体系文件管理规定》 (CG-07) 发布文号:中海油风控〔2013〕26号 发布日期:2013年X 月X 日 生效日期:2013年X 月X 日 发布范围:普发 版 本:A 修 改 码:0 1□2□3□4□5□ 体系名称:实物资产/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 编 码:1020-RA-02-23/RA-02-L2-23

1目的 为使公司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活动符合策划的安排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确保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公司及所属单位。 3依据 3.1《资产管理有形资产的最优化管理细则》,PAS55-1:2008, 4.6.4条款。 3.2《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19011:2011。 4释义 4.1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4.2审核准则: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4.3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4.4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4.5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4.6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 4.7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8预防措施: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9第三方审核:依据GB/T27000-2004标准解释是:由在合格评定对象中具有使用方利益的人员或组织进行的合格评定活动,本程序指由设备设施完整性主管部门委托相关机构进行的非认证审核。 5要点 5.1检查体系执行情况。 5.2验证体系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6职责 6.1公司开发生产部 6.1.1负责编制《年度审核计划》。 6.1.2负责组织公司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6.1.3负责监督本层级及下级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与验证,必要时进行抽查或

《设备管理系统》word版

摘要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库概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数据库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对于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是具有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在开发应用程序中至关重要,合理的数据表结构不尽有利于软件的快速开发,而且有利于以后对软件的维护。 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高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今天使用最广的现代化工具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并且正在成为未来社会——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学校设备管理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设备管理上,管理和服务平台发生的变化,设备管理工作不再是传统的手工操作,人工管理,而是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 一个简单的设备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的信息、使用人员信息以及借用等信息,系统在XP平台上用SQL语言来编写实现。此系统功能分为面向使用人员和面向管理员两部分,其中使用人员可以进行借用、

续借、归还和查询设备等操作,管理员可以完成设备和使用人员的信息

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以及对使用人员借阅、续借、归还的确认、是否完好的确认。 关键词:SQL语言;数据库设计;设备管理器

设备管理器管理系统 目录 1、需求分析 1.1、系统概述 1.2、需求分析过程 1.3、数据字典 2、概念模式设计 2.1、实体 2.2、E-R图和视图集成 3、逻辑模式设计 3.1、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 3.2、数据模型的优化 4、检查是否满足设计需要 4.1、检查是否满足用户需要 5、其他数据库对象的考虑 5.1、建表 5.2、触发器 5.3、 6、备份及恢复 6.1、备份策略 6.2、恢复策略

机械完整性管理程序

机械完整性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关键设备、配套设施及相关技术资料齐全完整,设备始终满足生产安全、平稳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众诚连锁-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承包商。 3 应用领域 本程序应用于关键设备维修指导书的编制、维修培训、材料与备件质量控制、测试与检查、维修与变更、设备可靠性分析等环节。 4 应用标准 《工艺与设备变更管理程序》、《设备质量保证管理程序》、《审核管理程序》。 5 术语和定义 5.1 关键设备 某些部件、设备或系统,它们的失效会造成或促进足够量的危害性物质、能量的释放或泄漏,从而造成死亡、不可恢复的健康影响、大量的财产损失或重大的环境影响。 5.2 机械完整性 机械完整性贯穿了装置从初始安装直至停止服务和拆除的寿命期。机械完整性着重于在整个装置寿命期内保持机械设备、配套设施及相关技术资料齐全完整,以及持续改进,设备始终满足生产安全、平稳要求。 5.3 关键任务 在关键设备上进行的检修工作中,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严重伤害、环境破坏等事故发生的检修任务。

5.4 设备可靠性 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地完成运行要求的能力。 6 职责 6.1设备部职责 6.1.1 公司设备部负责组织本程序的编制与修订,并对本程序提供辅导和审核。 6.1.2 公司设备部是本程序的日常管理维护部门,负责本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和程序的更新。 6.1.3 设备部负责组织机电仪专业技能培训,各车间负责实施本程序的受众培训。 6.1.4 设备部要参与机械完整性(MI)的全过程管理。包括 1.健全、维护、推动公司内部机械完整性和质量保证(MIQA)管理程序; 2.协调机械完整性和质量保证(MIQA)相关事宜,并将机械完整性和质量保证(MIQA)的要求传递至各车间; 3.提供机械完整性和质量保证(MIQA)培训; 4.确认和协调机械完整性和质量保证(MIQA)所需的资源(人、机、料、法、环); 5.组织开展机械完整性和质量保证(MIQA)内部审核; 6.其他。 6.2 技术发展部职责 公司技术发展部负责及时更新设备技术资料(设计、安装、调试),同时下发给相关部门或车间。 6.3 供应公司职责 供应公司负责按照本程序规定规范采购工作,包括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资质的确认、收集资料档案,并提供给相关部门、协调监造验收等工作。 6.4 各维护车间职责 6.4.1 负责全厂设备检修、维护、保养配件修复和日常管理工作 6.4.2 了解全厂设备的基本运行状态,针对各故障和问题点提出相应改善和检修方案,制定检修周期等。 6.5 使用车间职责 6.5.1 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润滑保养、变更申请、档

基础设施与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与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对基础设施与设备管理的术语和定义、职责、设备管理内容和方法、基础设施控制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公司的各种生产设备、检测检验仪器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水电配套设施、消防系统、厂房等基础设施的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基础设施 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 2.2 设备管理 专指对基础设施中设备部分的管理,包括对机械制造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的管理,不含厂房、工具、通讯技术和运输设施等。 3 职责 3.1 生技科负责: a.对设备的选择和评价; b.设备购置的申请; c.设备的自制管理; d.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 e.锅炉、压力容器的管理; f.设备的更新、改造管理; g.设备的停用、迁移、报废管理; h.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 3.2 质管科负责: a.检验检测设备的申购; b.检验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 c.检验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及日常的清洁; d. 检验检测设备的建档管理。 3.3 办公室负责: a.电话、电脑、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和修理工作。 b.水电配套设施,消防设施、厂房、库房的日常维护和修理工作 各使用部门负责人和使用人员负责: a.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 b.设备备件贮存。

4 设备管理内容和方法

4.1 设备的选型与购置 4.1.2 设备、仪器的购置应根据生产发展、检验检测需要和结合生产车间提出的设备购置与更新计划,由部门负责人填写《请购单》交总经理审批后,由供销部门统一购置。 4.1.3 设备选型应考虑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国内先进设备。 4.1.4 设备购置时,应要求供方提供相应设备技术标准资料。 4.1.5 设备交付时,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应进行仔细查验,有质量问题应立即拒收并更换,设备安装调试后,由使用部门及办公室协同进行验收,直到达到正常使用要求。 4.1.6 新购设备的验收应填写“设备验收单”,验收单需要说明:主机是否完整,附机、配件、专用工具、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与装箱单相符。 4.2 设备安装调试 4.2.1 根据设备性能和装置由生技科组织实施设备安装调试。 4.2.2 设备安装应根据设备技术性能要求、安装图纸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 4.2.3 设备的试车均需设备人员参加,并组织车间操作工、维修工、电工、安装人员共同试车。 4.2.4 试车程序: a.检查设备安装是否按图纸和技术要求完成; b.检查电器部分的电机、指示灯等的运转状态和运转方向是否正常; c.连接皮带或联轴器、手动盘车空运转,安装防护装置、清理现场工器具; d.润滑和再次手动盘车空运转; e.试车时检测有没有松动、震动、阻力; f.按规定小时空转 g.压力容器应按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4.2.5 试车完毕后无问题,可填写“设备安装验收单”。 4.2.6 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应将技术资料归档管理,技术资料应做复印件,复印件交生产维修部门管理。 4.2.7 自制设备 4.2.7.1 由生技科进行图纸设计或提出工艺要求外请设计单位设计。 4.2.7.2 设备自制完成后组织安装调试,并写出试验报告。 4.2.7.3 填写有关人员签字的交接记录。 4.2.7.4 办理设备试用和纳入正常检修的相应手续。 4.3 设备的控制、使用、维护、维修及保养 4.3.1 操作工要熟知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一般技术性能,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做到“三好”和“四会”: a.管好、用好、维修好所操作设备 b.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4.3.2 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 a.整齐——工具、工件和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b.清洁——设备的内外清洁,各活动面、丝杠、齿轮无油污,无碰伤,无泄漏,渣物除净。 c.润滑——按时加(换)油,油质正确,油具、油杯、油毡、油线清洁齐全,油标明亮。 d.安全——实行定人定员交接制度,熟悉设备结构,遵守操作规程,精心保养,防止事故。 4.3.3 生技科负责对设备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事故的处理提出建议,对设备事故的“三不放过”: a.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基础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QP-01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1.0 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 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0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进行控制。 3.2各相关部门协助生产部对实现产品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0工作程序 4.1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施的识别 本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 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设施的提供 生产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本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等,报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采购或自制,须采购的执 行《采购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3设施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供销 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 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施,供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办公室对验收合格的生产设备和模具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和档案,包括使用说明书、附带文件、随货清单、采购单、验收单、安装调试移交单以及事故记录单,档案的建立、记录的管理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满足本公司的生产和服务的要求,对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工作设施,生产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设施的配置、使用、维护、维修管理。 3. 职责 办公室负责厂房、办公楼、水电气供应设施,消防及通迅设施、运输车辆(不含公司内部产品运转工具)等的管理。 工程部负责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备品备件的管理。 相关部门负责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相关设施、设备。 4. 工作程序 工作设施的管理 厂房、办公楼、水电供应设施,消防、通迅设施,信息系统及运输车辆等的购置,根据项目大小类别由总经理或指定项目负责人,成立专门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评审,总经理批准后由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的记录、图纸,资料交文控中心归档保存。 实施投入前,由办公室制定有关的管理规范,操作要求,日常和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生产设备的管理 设备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 主要生产设备:指用于生产加工产品的设备。 辅助设备:如模具、周转箱、周转车等。 备品备件:设备上的易损、易耗件。 设备的采购 a.整条生产线,大型复杂、精度要求高或贵重的生产设备的采购,由总经理组织工程负责 人和生产部及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后再形成文件。由总经理批准 后,同供货商进行谈判,签订采购合同,实施采购。 b.一般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的采购,由使用部门提出规格型号,技朮要求,经总经理 批准后实施。 c.自制设备由工程部生产工程组制定设计方案组织制造,需要外购的零件填写<<请购 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科实施采购。要求难度大、复杂的自制设备要保持完整的 技朮资料。 d.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由使用部门填写<<请购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科实施采购。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 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 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 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 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 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 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

浅谈工作中对设备完整性管理的认识

浅谈工作中对设备完整性管理的认识 设备完整性管理是站场工作的重点,设备的完好运行是安全生产得一进行的基础保障。俗话说“精准的天平才能称量出公平,性能优良的汽车才能日行千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设备完整性管理等有效的管理办法和一系列控制手段加强基础设备管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生产提供先进可靠的设备保障。 一、设备基础数据库的采集是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基础 设备管理优先于站场生产,在站场投产前甚至建设初期就已经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和存放有了严格的要求。想要完全“驾驭”一台设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维护方案,以及运行环境和参数。站场中常常涉及到的设备数据主要包含在设备技术档案、设备维护记录、基础设备台账、设备完整性月报、设备鉴定证书、设备合格证、设备说明书等资料中。详尽的设备数据库将为日后生产中设备故障的判断和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在站场的日常工作中保证设备基础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尤为重要。为保证大量设备基础数据的可靠性,我们不仅要在新装设备初期下功夫,更需要在日常巡检、维护中不断去完善和校对。

二、动静设备分级管理是设备完整性管理的进一步提升 在设备完整性管理规定中要求工艺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和按照设备的边界和分级管理。将同类设备,相同属性的设备划归为一种管理方法这样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效率,为基础管理提供了便宜。但是在日常维护和运行中,特定的生产流程下动态设备和静态设备的维护方法和常见故障却大不相同。这就需要对动设备和静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静设备,通过量化具体每个设备的风险,将具有相似的失效频率和失效后果的设备分类管理,分类维护和检测,并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和维护计划,这样以来就减少了设备停用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延误生产的时间。对于动态设备,设备可靠性随服役年龄和维修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动态部件的维修次数和服役年龄和静态设备的大不相同,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也不尽相同,对于同类动态设备或设备的动态部件分类管理、定期维护和更换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将大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通过动态设备和静态设备分类管理会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的全面性。 三、基于风险的检验和基于可靠性的维护是设备完整性管理的目的。 任何设备都是有寿命的,设备可靠性都是随着服役年龄的增加而削减的。而常见设备的故障和损坏都是从他的易坏部件或者不可替换部件开始的,那么对于特殊部件的专有维

基础设施管理程序.doc

VKWY6.3-Z01基础设施管理程序1 1目的 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确保基础设施在提供服务时,达到服务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3职责 3.1公司或各业务部门行政管理负责人负责基础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3.2各文档管理员或相关设施责任人负责具体的操作、保管工作。 3.3公司品质管理组负责相关设施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4方法和过程控制 4.1办公场地和设施管理 4.1.1办公场所应在相应的位置贴有明显的办公场所标识牌。需设立办公前台和 后堂办公区域。 4.1.2办公前台与后堂办公区域应相对隔离,后堂办公区域不得有非工作人员随 意进出。

4.1.3办公场所的工作人员需交谈时需注意不要影响他人工作,不得交流与工作 无关的内容。 4.1.4办公场地任何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随手关闭照明或其他不 必要的电力浪费。 4.1.5办公场地的设备有行政后勤管理组仓管员或部门负责人指定人员负责管 理。需将工作人员的办公设备落实到责任到头。 4.1.6办公场地工作人员发生工作变化时,办公设备应留在原有部门。到新部门 再另行配置。并填写《资产情况审核单》 4.1.7对办公场地的资产购买、使用、借用、调拨、报废的审批权限及处理流程, 按照程序文件相关资产管理作业指导书文件执行。 4.1.8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和经营管理组每半年至少对办公场所进行检查一次,并 及时将检查结果进行部门内通报。 4.2服务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实施、工具、图纸资料管理

4.2.1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设备、实施、工具的领(借)用,并对使用过程 进行监督。 4.2.2各类设备、实施、工具必须是专人专用,在第一次使用前须经过专业的培 训。 4.2.3各部门设施、设备的图纸资料必须将原件交文档管理员保存,本部门只能 将复印件备份。其他资料不得备份。 4.2.4各部门因工作需要图纸资料时需填写《借阅登记表》到文档管理员处进行 借用,并按时归还。 4.2.5图纸资料应及时根据完善情况进行更新存档目录及资料移交手续。 4.2.6各部门服务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设施、工具的购买、使用、调拨、报废的 审批权限及处理流程,按照资产管理相关作业指导书文件执行。 4.1.9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和经营管理组每半年至少对办公场所进行检查一次,并 及时将检查结果进行部门内通报。

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工具,工装,设备,环境设施,工作场地等资源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获得有效的支持。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用工装机械,附助用工具设施,对及场地等资源 3 职责 3.1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生产用工装设备的校验、定期保养,异常检修,管理; 3.2管理部,负责对非直接用于生产的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规划安置. 4 程序 4.1 设施的确定 4.1.1 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如办公场所)、生产设施(如生产设备、照 明设施、水电气控制设施等)、公司局域网、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设备工具等)。 4.2 设施的提供 4.2.1 设施的采购: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由制造部填写《采购申请表》,具 体按照《采购控制程序》,经审批后实施;办公用品采购,由管理部按《办公用品采购 管理制度》执行,经审批后实施;新开发产品所需生产设施的采购,由技术部门提出 申请,由公司领导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策划确定设施的项目、数量及投入的资金等。 具体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 4.2.2 设施的验收: a.新开发产品生产用设备: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一起负责验收,并填写 《设施验收单》,达不到要求的,应通知设施供应单位整改或退货。验收合格后,设施验收资料由制造部负责保管,设施技术资料由人事行政部存档,生产部借阅 使用。 b.常规产品新购生产设施的验收:由生产部组织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设 施验收单》上签字,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 及资料等。《设施验收单》由制造部保管。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由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 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对公司的电子办公用品,包括:公司计算机的软硬件、复印机、电话机等,由 管理部负责验收。验收时应核实备件、附件、资料、配置、数量、性能等。若合格则办理入库,设备资料、图样等管理部存档;若不合格则联系供货商退货或重新供 货。 4.3 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报废 4.3.1 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报废 4.3.1.1生产部应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在《基础设施一览表》中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数量、

(环境管理)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200 HEBCTC 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程序文件 HEBCTC/CX 0701—2003 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2003-05-10发布2003-06-01实施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发布

1 目的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对检验工作及其相关作业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必须的控制,以确保检验工作正常、安全、有效开展及检检结果的准确有效。 本程序适用于本室各类检验、抽样等作业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也适用于在本室外进行的检验项目的设施和环境控制。 2 职责 2.1 各检验室提出与检验有关的设施和环境配置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和验收,并对本室设施和环境进行日常维护、监控和记录。 2.2 业务室负责配置方案的初审,配合经批准的配置方案的实施和验收,监督检查安全保护措施的落实、执行和非常情况的受理、处理情况。 2.3 技术负责人审核设施和环境配置方案,室主任批准经审核的方案。 2.4 设施、环境监督员对检验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日常监督。 2.5 各检测室负责保存各类设施和环境档案。 3 程序 3.1 设施和环境要求 3.1.1 检验工作(含样品制备、存放等区域)场所、检验设施及环境条件应满足检验方法要求和正常安全检验作业的要求。 3.1.2 检验场所(含样品制备、存放等区域)应与办公场所分离。 3.1.3 对影响检验结果有效性和准确性的各种因素(如灰尘、电磁干扰、电网电压、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应根据检验要求,在检验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1.4 检验场所的布局应不能有相互间干扰,对涉及安全及特殊要求的检验区域,要实施有效的隔离,有防护措施和必要的警示。 3.1.5 检验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满足检验方法、仪器设备、检验物品及工作条件等提出的要求。对于有特殊条件要求的检验区域(危险试验区、高精度测量区、恒温恒湿区、特殊检验物品制备区等)要验证其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3.1.6 当检验涉及有害、有毒、强噪声、污染物时,应配备必要的设施,以使物品妥善保管、存放或处理。污染物处理排放应符合环境规定的要求。检验场所应配备用以排放、隔离等保护、防护的设施、用具,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3.1.7 检验室能源配置(含水、电、气等)由业务室统一管理,合理分配,使负荷均衡安全。 3.1.8 办公室配备必要的办公及服务设施。 3.1.9 在本室以外场所进行检验、抽样等作业时,设施和环境条件按以上规定执行或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执行。 3.2 监控与维持 3.2.1 检测室对检验作业所使用的设施进行保养及维护,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时报修。 3.2.2 检验室应根据检验方法,仪器设备、检验物品管理等要求的控制精度,决定配置必要的监控、记录设备。报批后由业务室组织实施。 3.2.3 检验室使用检验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应进行功能检查,达到检验规定的要求。 3.2.4 检验室负责《试验室环境条件(温、湿度)的记录》。 3.2.5 当发现环境影响检验质量时,检验室应立即停止检验,及时向业务室反映,做到及时采取措施维修或处理,保持检验工作处于最佳环境状态,并检查对以前检验工作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