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振兴实体经济 推动经济转型

振兴实体经济 推动经济转型

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

发表时间:2019-05-13T15:04:46.0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作者:韩雪

[导读] 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艰难,比如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生产出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必须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中共阜阳市颖泉区委党校,236000)

摘要: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艰难,比如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生产出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必须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实体经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创新驱动

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用于描述物质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暴露出的结构失衡、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必须加快对实体经济进行转型以适应我国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一、实体经济改革的背景

(一)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同时暴露了各国在经济结构上的弊端,10年来,欧美国家一直处于经济疲软状态大都极力的恢复经济,例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计划”、英国深入规划工业2050战略等,自此全球性的结构改革开始盛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这种高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众多的问题,比如传统实体经济以工业为主,并且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如果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实体经济改革。

(二)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逐渐凸显

自2014年末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缓慢并出现下降趋势,而致使其下降的原因是的,比如我国经济体系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供给产品质量不行,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关键核心领域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艰难,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投入产出比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生产要素过度集中于虚拟经济,导致经济“脱实向虚”问题频出,等等。

(三)受马克思《资本论》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劳动理论、生产消费关系等问题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比如要重视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不断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因此我们在进行实体经济改革时,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同时要加强注重创新制造技术来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实体经济转型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经济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而实体经济功不可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实体经济也面临这诸多风险和挑战,严重动摇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振兴实体经济,将实体经济有大做强。

(一)加快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质量

产业结构问题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要突破的一大难题,因此必须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实体经济改革的重点工作。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和人民的消费水平的变化,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主导的阶段逐步结束,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①,因此企业在最初的产品设计研发时应当充分考虑产品的高品质、个性化、高附加值等生产方式转型,以此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其次,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要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向数据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式转变;最后,通过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壮大新型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力,争取弯道超车。

(二)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培育经济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这其中大部分企业只是毫无创新能力的基础代加工产业,处于价值链的最底端,面临这种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我们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企业应当主动的加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用产品的使用价值获取消费者的市场份额,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价格战”来争夺市场;其次,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节者,在实体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平台及奖励制度,对企业实施奖免政策,鼓励企业科研创新,培育引进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应当对科研院校的研发大力支持和保护,政府应充当企业与院校的“桥梁”,以确保科研成果最终为企业生产发展所用,解决科研成果落地难的难题。

(三)优化发展环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营商环境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政企关系,需要制度供给来支持,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应从方便、速度、服务三个主题入手。首先,要正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协同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自愿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加快营造商业氛围、健全信用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完善法治环境;其次,政府要从“干预”转向“服务”,做好“店小二”,继续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将“最多跑一次”事项范围扩大,深入到办事为民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上门办理次数,最大限度地惠慧民,真正做到了让流程“瘦身”,政府在做好“店小二”的同时,企业应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才能真正的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关系。

参考文献

[1]黄群慧.振兴实体经济要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N].经济日报,2017(2):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