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考试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成语辨析思路解剖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行测逻辑填空成语辨别方法:语素联想法1500字语素联想法是一个常用的辨别成语填空题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语境和句子中的语素进行联想、分析和推测,来确定正确的填入词语。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语素联想法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第一步:理解句子语境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句子的前后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和文章的大意。
通过理解句子的语境,我们可以对接下来填入的词语的意义和语义进行一定的推测和猜测。
第二步: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进行分析。
通常,句子中的成语填空是在一定的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下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来确定填入的词语的类型和特征。
比如,在填空题中出现了主谓宾结构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主语和宾语的关系来确定填空的位置和需要填入的词语的特征。
又如,在填空题中出现了固定搭配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固定搭配的特点来确定填入词语的类型和特征。
第三步:分析语素和词义在填空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素和词义来推测填空的答案。
语素是词语构成的最小单位,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词语的意义和语义。
通过对词语的语素进行分析和推测,我们可以找出与句子意思最相符的词语。
比如,在填空题中出现了表示原因的句子,我们可以寻找与原因相关的成语。
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汇,我们可以寻找与时间相关的成语。
通过对语素和词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缩小填空词语的范围,从而更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第四步:进行语境联想语境联想是语素联想法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句子的语境进行联想,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填入词语的意义和语义。
联想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义联想:根据句子中已有的关键词和语境,寻找与之相关的成语。
例如,句子中出现了表示动作的动词,我们可以联想到与该动词相关的成语。
2. 词性联想:根据句子中已有的词性,确定填入词语的词性特征。
例如,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名词,我们就可以推测填入词语的词性可能为名词。
3. 固定搭配联想:根据句子中已有的固定搭配和短语,确定填入词语的搭配特征。
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之成语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题中对成语的考查在题型和题量上都有所增加,难度也持续提升。
题型上除传统的一空成语、两空成语、实词+成语外,还出现了三空成语。
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理解成语含义方面最常犯的四种错误,并掌握判断成语是否恰当的方法。
一、理解成语过程中常出现的几个误区理解成语含义是破解成语类题目的基础,也是关键。
理解成语过程中常出现的几个误区也是考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望文生义、断词取义、忽视多义、形近音近混淆。
(一)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指不了解某一成语的确切含义,只牵强附会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的现象。
【示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点拨:“差强人意”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
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将“差强人意”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与其本义几乎相反,属望文生义。
(二)断词取义断词取义是指在理解成语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语素的意义,从而作出错误或片面的解释的现象。
【示例】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点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句中只断取了“首”所含的最先、最早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属断词取义。
(三)忽视多义多义成语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成语。
对于这种成语,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只关注了成语的常用义,而忽视了成语的其他含义。
【示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点拨:考生若只将该句中的“想入非非”理解为“胡思乱想”,则很容易据此认为其用在此处不恰当。
其实,“想入非非”也可理解为“人的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之义。
而本句中恰恰使用的是后者,是恰当的。
(四)形近、音近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在理解时极易混淆。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细解逻辑填空题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于实词、成语的把握与理解能力,然而在考试中实词和成语结合的方式较多一些,需要一定的积累,在积累的同时也需要大家摸索一定的技巧。
下面,我们就针对逻辑填空题的技巧进行讲解。
第一,可以“排除+确定”,根据句意排除一部分选项,并确定选择合适的选项。
第二,可以语病辨析。
代入选项,体验语感与语境。
第三,可以根据上下文、前后句。
考虑上下文和前后句的关联性。
第四,可以近义词辨析。
归根到底还是要进行近义词的判断,对一些常见的近义词一定要熟悉它的含义和出现的语境。
接下来,针对经常出现的语段中逻辑加以梳理:第一,注意关联词分为并列关联词和转折关联词。
根据关联词,来判断上下文或前后句中填空中需要填写词与前后相关词的关系,是反义词还是近义词,然后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确定。
第二,注意分号和句号在句子中要关注分号和句号的出现。
分号表明填写词句子与分号出现的前后有并列的关系。
第三,注意顺承关系句子前后句有一种因果关系存在,即填写词的前后会出现该词的原因或结果。
第四,注意解释关系填写的词是对句子中另外一句话或一个词的进一步解释。
可以是那句话的近义词,也可以是反义词。
第五,情境法根据句子整体表现的含义来表达一种情境,选择与这种情境相近的词语。
这种选择就会注重词义的辨析,可以根据以下进行来辨析和选择。
例题随着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覆盖城乡,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______ 扩大,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 _______ 着社会舆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日益影响B.逐步控制C.渐渐干扰D.不断引领正确答案:A。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如何辨析行测中的成语行测作为公务员的考试科目之一,有些题型需要你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这让许多考生很是摸不着头脑,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如何辨析行测中的成语”,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如何辨析行测中的成语公务员考试行测词语积累中背诵成语是关键。
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公务员笔试行测科目的一个经典题型,其中逻辑填空占比较重,会特别注重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所以接下就一些常见词语来和大家进行探讨辨析。
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不三不四:意思是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
古时候,人们普遍熟读《金刚经》,通常把三比作三心,即:过去现在未来心,把四比作:清净心,不三,自然是理解为:三心不可得大家都理解,自然的要用四来衡量行为规范,可是又不具备清净心,对于这样不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叫:不三不四。
侧重点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指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出自明·吴炳《疗炉羹·絮影》。
侧重点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或说话没有道理,颠三倒四。
形容事情和物时,强调不规范。
例:这几个人贼头贼脑地挤在人群中,乘着元宵之夜的喧闹,干那________的勾当。
【答案】不三不四。
解析:指这几个人贼头贼脑干一些不好的事情,品行不正行为不当,故填写不三不四。
例:典雅的中国风装修风格,却摆设了几个欧式家具,显得________。
【答案】不伦不类。
解析:中国风建筑和欧式家具是两种不同风格,这里强调的是不协调、不规范,故填写不伦不类。
二、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
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自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侧重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鱼龙混杂:意思是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出自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强调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例题.“山寨”并非新话题,但久治不愈,引人忧思。
逻辑填空解题思路1.语境分析(提示信息:关联词,标点,提示语句)2.排除选项(语体风格,感情色彩,语气轻重,语义重复)3.辨析答案(词语搭配,语义侧重,语素差异)最后才辨析!成语辨析一丝不苟:强调的是重视细节的态度,形容办事认真。
不遗余力:强调把力量全使出来,并且主语常搭配人。
滴水不漏:形容的是说话办事细致周密,无懈可击,强调周密。
分毫不差:没有一点差错。
“不拘一格”强调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吐故纳新”(革故鼎新)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是褒义词!削峰填谷:本意就是削低山峰来填平山谷,也就是说用山峰的泥土或沙石来填平山谷,取其比喻义来形容“平均数”汗牛充栋:只形容书多,一般只与书搭配;蔚为大观:指美好的事物很多,给人一种盛大(规模大)的印象。
妙手偶得:指艺术创作灵感可以巧妙偶然间得到,与“千锤百炼”语义相反;一蹴而就:仅形容工作时间较短。
口若悬河:指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说起来没个完,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常用褒义词!侃侃而谈:是指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也是褒义词。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兴味索然: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匠心独运:人独具创新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独特的艺术构思。
巧夺天工:夺: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天然的所能为,形容技艺非常精巧。
“进退维谷”指无论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失据”指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进退两难。
“骑虎难下”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
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备考:助你巧解成语辨析 成语辨析占了逻辑填空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成语辨析题通过短时间积累可以迅速攻破。
第一成语辨析题从来不避讳重复考,即历年国考真题,省考真题中出现的成语会多次考察。
比如“一蹴而就”出现过八次,只要看到它,就可以百分之九十选它。
第二考察点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应知应会,非常熟悉,但普遍用错的成语,比如“空穴来风”,“炙手可热”“七月流火”等。
在明确考察点后,还需运用“语境分析法”,全面把握逻辑关系。
现将成语辨析的几大角度阐述给各位。
一、忌望文生义成语都是从哲理故事中引申而来,字面意思一般都不能解释其更深层次的道理。
【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很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明日黄花】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二、把握成语使用范围、对象范围大小:比如【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是指暗中诽谤,中伤他人。
但前面包括语言、行动等多种手段。
而后者只是语言手段。
固定搭配:【美轮美奂】只能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华丽。
【青梅竹马】只能用来形容从小长大的异性之间。
个体 整体:【莘莘学子】 本身就是众多学生的意思。
前面不能加一些。
谦敬词 谦辞 【蓬荜生辉】 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
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绵薄之力】 微薄之力,常指你帮助他人,他人感谢你说的谦辞。
【从善如流】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敬辞 【虚怀若谷】 虚:谦虚;谷:山谷。
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鼎力相助】 鼎力:大力 。
大力相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把握语义轻重比如【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轻下论断或随意批评。
【信口开河】指不用思考、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前者语义更重,含有恶意诬陷之意。
2021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常用成语辨析导语:2021年事业单位招聘的常见问题和解题的方法已经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只要大家勤加演练,相信能够轻松征服考试问题,祝大家考试成功!【网络综合-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常用成语辨析】:1.词目强词夺理【发音】qiǎng cí duó lǐ【释义】强词:强辩;夺:争。
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2.词目显而易见【发音】xiǎn ér yì jiàn【释义】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3.词目随机应变【发音】suí jī yìng biàn【释义】机:时机,形势。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4.词目一目了然【发音】yī mù liǎo rán【释义】目:看;了然:清楚,明白。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5.词目义无反顾【发音】yì wú fǎn gù【释义】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6.词目通宵达旦【发音】tōng xiāo dá dàn【释义】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
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7.词目诚心诚意【发音】chéng xīn chéng yì【释义】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8.词目信口开河【发音】xìn kǒu kāi hé【释义】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9.词目兢兢业业【发音】jīng jīng yè yè【释义】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10.词目患难与共【发音】huàn nàn yǔ gòng【释义】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
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11.词目患难之交【发音】huàn nàn zhī jiāo【释义】交:交情,朋友。
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一、关系思维(一)行文脉络思维1、行文脉络①引出话题——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对策)②引出话题——直接表明观点——展开论述—(结尾再次强调观点)从文段行文脉络可知,大部分题可以在首尾句找到作者观点,其余文段压缩阅读2、解题技巧①阅读尾句,通过是否存在“因此”“可见”“事实上”“应该”“需要”“不能”等来判断是不是观点(对策)。
圈出主题词,首句稍加验证,然后直接选包含主题词的选项,如果有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那就优选对策。
②阅读首句,表明观点,圈出主题词对照选项同义替换。
(二)转折关系思维1、常用转折词①“但是”“但相反地”“但另一方面”“实际上”②“通过对比”“经与……对比”“相较之下”③“然而”“然而整体而言”“其实不然”2、解题技巧转折词后为文段重点,转折前的表述通常为错误的选项,文段如果出现“很多人/大多数人/传统观点/以前/有些人/不少人认为+转折关联词”的表述,直接看转折词之后的内容,并看哪个选项是转折之后内容的同义替换,即为正确答案(三)因果关系思维1、常用因果词①“因为”“因而”“因此”②“造成”“导致”“由于”③“之所以……,是因为……””……以至于…”2、解题技巧因果关系最典型的格式是“因为A,所以B”,特殊格式是“之所以B,是因为A”二者均强调结论是B。
因果关系正确答案形式:①结论B的同义替换;②强调结论B的原因;③原因A和结论B同时出现,如果选项仅仅描述的是原因部分的内容,则属于非重点应排除。
(四)并列关系思维1、常用并列词①“是……不是……”“不是……而是……”②“既……又……”“又……又……”“既……也……”③“有时……有时……”“一方面……另一方面”2、解题技巧当或上述关联词等出现在句子中时,前后句子为并列关系。
若文段涉及的并列论述的是不同话题,此时需要全面概括;若几个方面的并列论述的话题一致,此时提取共性。
要想概括多个方面,需要用一些表述宽泛、笼统的词语,如:许多、一些、不同、各种等,才可以概括全面,也是正确选项的特征。
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成语辨析解题技巧在行测逻辑填空题中,常常会考察考生对成语的把握,所以,对成语的理解与把握是逻辑填空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今天,小编就教给大家成语辨析的解题技巧。
成语辨析主要包括五大类型:(1)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2)准确辨明成语的感情色彩(3)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4)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5)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考生们主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并积累常见成语的正确含义和适用范围,区分成语的感情色彩,掌握成语句法及其特殊用法。
就能轻松搞定这一类题型。
此类型的题目一般是有两种考察模式。
(1)判断句子中的划线的成语是否使用正确。
(2)根据成语的适用范围选择符合句意的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题型核心知识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闹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真正的含义。
例:考虑问题时没有大局意识,_______,顾此失彼,这就是他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A.目无全牛B.目不识丁【答案】A【解析】在这句话中,成语“目无全牛”的使用是不正确的,说话者没有准确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目无全牛”是指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说话者却将它理解为缺乏整体观念,是错误的。
(二)准确辨明成语的感情色彩题型核心知识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
有一些成语自身就附带有展示褒贬态度的感情色彩。
例:今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______,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A.蠢蠢欲动B.心驰神往【答案】B【解析】“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
此处用来指学生报考显然不对。
(三)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题型核心知识成语作为一种长期流传下来的固定的词语形式,其含义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其适用范围也是固定的,不可乱用、滥用。
逻辑填空之“易混成语”辨析(讲义)第一组:1.(2019 广东模考)今年《再创世纪》首播,前半部分的港岛商战是 TVB 的擅长题材,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但后半部加入互联网经济、新能源等宏大题材,既要讲港岛势力斗争又想聚焦港漂北漂一代,处理上则显得。
比如内地大款带着整袋现金来投资一幕,被观众嘲笑“脱离时代”,三人小作坊研发手机 App 超级电池等,亦被批为“不懂科技”。
因合拍而强行插入内地面孔,也和港剧的整体风格格格不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挥洒自如左支右绌B.得心应手妄自菲薄C.炉火纯青顾此失彼 D.手到拈来捉襟见肘2.(2020 国考模考)大局观指能够地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具有大局观的人,往往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发展演变,从而具有,决策错误就会减少。
缺乏大局观的人往往难于理解领导的战略意图,只会抓住局部一点猛攻,容易。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准确长效性因小失大B.全面可行性挂一漏万C.系统前瞻性顾此失彼 D.合理导向性左支右绌3.(2015 四川选调)农业项目投入大、回收低、周期长、见效慢、比较效益低,合作社自身积累用于再生产和延长产业链条方面的投入显得。
A. 尺短寸长B. 相形见绌C.捉襟见肘 D. 乏善可陈第二组:1.(2018 国考模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负债经营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的被动行为,而被看成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一种正常的必要的经济现象。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杀鸡取卵B. 寅吃卯粮C.左支右绌 D. 竭泽而渔2.(2016 国家)……与此同时,建立矿山生态终身追责机制,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让者得不偿失,这样才能保障矿山资源的有序开发。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杀鸡取卵B. 寅吃卯粮3.(2010 四川)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共同放松信贷、降低利率、发行货币,就是为了加大流动性,满足资本盈利的要求。
事业编考试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成语辨析思路解剖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事业编考试言语理解之逻辑填空之成语辨析思路解剖。
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在近几年的行测考试中,成语在逻辑填空题型中的出现比例不断上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成语会连续出现,多次考察。
纵观这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成语就会发现考官出题的思路,一些关于成语的设错思路也逐渐浮出水面,今天就针对逻辑填空成语设错点中“望文生义”,“不管范围”做一个有效的梳理,来切实提高大家逻辑填空的做题准确率。
(一)望文生义
很多学生在理解成语时常常从字面意思入手,我们不否认有些成语从字面意思可以很好的理解其含义,但如果所有的成语都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极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示例:她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点拨:望文生义这个成语意思是“大体上能使人满意,勉强还行”,差的意思是稍微,大致,比较。
在示例中将其理解为“使人感到差劲”的意思,之所以有人将“差强人意”理解成“使人感到差劲”是将“差”字作“不好”、“差劲”解了。
例题:当天下午,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可谓____,人们携老扶幼,喜气洋洋地来到当地著名的科学城礼堂观看____的文艺演出。
当《春节序曲》等全球华人____的乐曲响彻整个表演大厅时,整个大厅变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 摩肩接踵妙趣横生口口相传
B: 万人空巷异彩纷呈耳熟能详
C: 倾巢而出奇观异彩耳闻则通
D: 人头攒动五彩缤纷烂熟于心
解析:正确答案为B。
“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为贬义,和题干内容不符;“人头攒动”指人很多,且频繁地在移动。
根据材料“喜气洋洋”、“欢庆”等词可知,“万人空巷”这个词最符合语境。
第二空形容的是“文艺演出”,因此用“异彩纷呈”最为恰当。
“口口相传”指不著文字,口头相传;“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耳闻则通”指听到了就明白了;“烂熟于心”形容非常熟悉。
结
合材料“大厅变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可知,B项的“耳熟能详”符合语意。
故正确答案为B。
(二)不管范围
许多成语本身所表达的范围有明确限定,学生如果不了解成语的使用范围,就很容易扩大其适用范围而误用成语。
示例1:汗牛充栋这个词只能用于形容藏书非常多,不能形容人。
示例2: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只能形容文献,资料,书籍。
示例3: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人工胜于天然。
例题:中国的节日历来与文学表现密切相关,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节的诗句____,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A. 数不胜数
B.汗牛充栋
C.罄竹难书
D.不一而足
解析:正确答案为A。
选项中四个成语都有“多”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
“汗牛充栋”只能形容藏书很多;“罄竹难书”意为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词义与句意相符,但“不一而足”一般用于句尾,故不如“数不胜数”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