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中药穴位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中药穴位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136? 临床研究 ?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病,我科于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对177例小儿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法国百科达制药公司生产)联合中药穴位经皮给药(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取得肯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77例均为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年龄6~24个月,大便呈黄绿色蛋花汤样,RTV阳性,均有轻中度酸中毒表现。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发热34例,呕吐51例,轻度脱水46例,中重度脱水14例,大便每日5次以下18例,大便每日5次以上42例。对照组一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发热25例,呕吐49例,轻度脱水44例,中重度脱水16例,大便每日5次以下21例,大便每日5次以上39例。对照组二57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发热40例,呕吐47例,轻度脱水40例,中重度脱水20例,大便每日5次以下16例,大便每日5次以上44例。三组均无治疗禁忌。

1.2 治疗方法

三组均予常规支持治疗及口服蒙脱石散剂,对发热、呕吐、酸中毒者给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1袋/次,婴儿1次/日,幼儿2次/日,首剂加倍;同时给中药穴位(神阙穴和关元穴)经皮给药,1次/d,婴儿20min,幼儿30min,温度37℃,药片保留2h后取下;连续治疗3d。对照组一仅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方法同治疗组。对照组二仅给中药穴位(神阙穴和关元穴)经皮给药,方法同治疗组。

1.3 不良反应

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2h后大便1~2次/d,量少,黄绿色软便,基本成形;有效:治疗72h后大便1~3次/d,量中,黄绿色糊状,不成形;无效:治疗72h后大便每日3次以上,量中到多,黄绿色蛋花汤样。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036(60)18(30)6(10)54(90)对照组一6030(50)20(33.3)10(16.7)50(83.3)对照组二5725(43.8)12(21.1)20(35.1)37(64.9)3 讨 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大便为黄绿色蛋花汤样,常伴发热、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轮状病毒是全球性婴幼儿严重的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1]。确诊主要依据大便轮状病毒抗原(RTV)检测。本组全部177例患儿都经过大便化验RTV阳性。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机制主要是:①小肠黏膜遭破坏,成熟的绒毛上皮细胞受损、坏死、脱落,导致肠吸收功能障碍,造成水样泻。②位于小肠最表面的乳糖酶是轮状病毒攻击的靶位,轮状病毒感染后其活性降低或丢失,肠道乳糖吸收障碍,继发乳糖不耐受,可造成渗透性腹泻。③细菌分解乳糖,产物堆积造成肠腔渗透压升高,引起渗透性腹泻。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均为细菌类微生态制剂,治疗作用主要对恢复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起到生物屏障作用,抵御病原体的侵入[2]。这些制剂即时止泻效果不好,临床上治疗急性腹泻不作为常规用药[3]。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是一种非致病性真菌制剂,在胃肠道内易于定植,耐受胃酸、胆盐及胃蛋白水解酶的破坏,具有抗微生物及抗毒素的作用,并对肠黏膜有营养作用,促进肠绒毛上皮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提高乳糖酶的活性,维护肠上皮屏障作用,因而可改善由于腹泻引起的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的内环境,提高小肠黏膜免疫应答反应。治疗组总有效(90%)明显高于对照组二(64.9%),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的疗效是肯定的。中药贴片组方为:党参、白术、淮山药、陈皮、茯苓、山楂。方中党参、白术、淮山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址泻;陈皮、山楂理气除满、消食化积;党参、白术、陈皮、山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直接抑制肠道病毒及常见致病菌。所取穴位为神阙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关元穴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之功用;此二穴为治疗小儿腹泻常选穴位。经皮给药集超声、电疗、热疗、灸疗、穴位治疗、负压拔罐作用于一体,具有增强渗透、改善细胞供养、提高生物酶的活性,激发受损组织再生的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一(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中药穴位经皮给药疗效肯定。综上所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及对照组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肯定,提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中药穴位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中药穴位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王蕾龙小翠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蒙自661100)

【摘要】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中药穴位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一、对照组二,三组均予常规支持治疗及口服蒙脱石散剂。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中药穴位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明显。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中药;穴位;经皮给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3-0136-02

? 临床研究 ?

137

好于单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及单用中药穴位经皮给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陈宇波,张素桂.盖志敏小儿胃肠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4:406.

[2] 胡亚美,讲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1286-1298.

[3] 沈晓明.临床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9.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尽管临床对此疾病的治疗手段已经不断完善,但是高血压脑出血中60%以上的患者仍会残留有神经功能缺损[1]。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外科开颅手术等。本文探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 10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经过CT 证实,有高血压病史,脑叶血肿量在30mL 以上,丘脑血肿量在10mL 以上,年龄在45~75岁,发病后6h~5d 内就诊并治疗,无凝血功能异常,无全身感染和器质性病变,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平均为(64.84±5.77)岁;发病到入院就诊的时间平均为(18.51±4.66)h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平均为(64.99±5.06)岁;发病到入院就诊的时间平均为(18.74±4.34)h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就诊时间等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内科治疗,①20%甘露醇125~250mL ,q6h~q12h (有肾功能障碍者可应用甘油果糖,慎用脱水剂降颅压);②注意控制血压(SBP ≥180mmHg 或DBP ≥100mmHg 时应采取降压措施);③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及水、电解质紊乱;④脑保护剂的应用。

治疗组在对照组单纯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引流术。根据CT 显示血肿的情况,进行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引流术,备皮后,在CT 下用标志物定位,确定进针点及进针方向,并避开重要血管及大脑皮层功能区,常规消毒,局麻后,根据穿刺点到颅内血肿中心的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YL-1型穿刺针,在充电电钻驱动下,直接穿颅进入血肿中心,接引流管后退出针芯,拧紧盖帽进行抽吸及冲洗,先轻轻抽吸血肿周围未凝固血液,后冲洗半凝固血肿,在此过程中感到血肿腔内为负压状态,及时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后再行抽吸,对固态血肿可

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粉碎血肿,然后注入血肿液化剂(2万U 尿激酶),经针形血肿粉碎器喷注到血肿各个部位,闭管3~4 h 后开放引流,2次/d ,术后复查头颅CT ,无血肿时拔针(一般不超过7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d 及3个月时状况,神经功能相关疗效评定标准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判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 量表判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ADL (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I 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V 级:植物生存状态。将ADL I~Ⅲ级划归为恢复良好;将ADL Ⅳ~Ⅴ级划归为恢复不良。1.4 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 检验。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 <0.05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两周、3个月的神经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3个月治疗2周

治疗3个月

治疗组3024.06±6.0215.02±5.559.51±2.6616(53.33%)24(80.00%)对照组3023.99±5.0718.98±4.2614.77±3.5712(40.00%)17(56.67%)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较为被动,主要需要依赖患者自己对血肿的吸收,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增高。使用开颅手术尽管能够清除血肿,但是创伤较大,患者

微创穿刺血肿粉碎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周旭文1 郑桂华2 刘俊彰1

(1 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广东 揭阳 522000;2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 揭阳 52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 10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两周、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两周、3个月的神经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微创穿刺血肿粉碎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743.3;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3-0137-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