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二 大气环境

专题二 大气环境

专题二 大气环境
专题二 大气环境

专题二大气环境考纲指津

【考点内涵分析】

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

根据考纲要求,本专题的考查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特别是对流层;②对流层大气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③大气降水;④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⑤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考查类型概说】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本专题的考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均会出现,以选择题为主,而且往往与大气环境知识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结合在一直进行考查。考纲中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运动、气候类型判断、气候特点的分析及应用、天气系统等这些内容都有涉及。

【考查趋势预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趋势:

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的考查以及气候的判断、特点和成因等主干知识。

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阅读图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Ⅰ卷选择题中通过读图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37题以表格形式为材料,要求对我国具体地点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命题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往往以某一区域或等压线、等温线图、降水量等图表形式考查。

【考点核心整合】

一、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100m。

2.逆温现象

①什么是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②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沿海地区。

锋面逆温: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地形逆温:在山谷盆地中,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由此形成逆温,这种逆温一般发生在晚上。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③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对流层厚度越来越小;同一地点夏季气温

首先,要明确气温日变化取决于地面热量的收支(储热)状况。其次,明确地面的主要收入为太阳辐射,支出为地面辐射。右图中BD之间,太阳辐射曲线位于地面辐射曲线之上,说明收大于支,热量盈余,此阶段气温升高;D点右侧,太阳辐射曲线在地面辐射曲线之下,说明收小于支,热量亏损,此阶段气温下降。图中

A点为太阳辐射最强时刻,即正午12点;

面必须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所能到达的范围之外,

避免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入城区,并且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时,绿地是必不可少的,城市绿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城市环境资源,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锋面气旋的判读

如下图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OA 、OB 为锋面,那么可做如下判读。

1.判断气流的水平运动:由于锋面

存在于低压槽处,又是北半球,所以气流的水平运动状况为逆时针旋转辐合。

2.判断冷暖气团:因为北半球越往北气温越低,所以在两个锋面之间的北部为冷气团,南部为暖气团。

3.判断锋面性质:北半球来自北方的空气为冷气团,来自南方的空气较暖,为暖气团,又因为气流逆时针辐合,可知

OA 为冷锋,OB 为暖锋。

4.判断天气状况:与单独的冷、暖锋天气原理是相同的。冷锋为狭窄的云系,其降水锋前、锋后都有,

主要在锋后;暖锋为宽广的云系其降水在锋前。

链接·提示:没有。因为在反气旋的

高压脊的位臵,气压比周围高,所以气流向两侧辐散,而不是辐合,所以形不成锋面。

六、副热带高压与中国的气象灾害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夏季,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对我国夏季降水及雨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五月,副高势力开始增强,其西部的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形成的锋面和雨带常位于华南。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进,形成长江中下游直到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七、八月),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九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涝南旱,反之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另一方面,副高位置一方面有规律的移动也

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这一基本气候特征。

静止锋,在我国三种类型的降水都有,只不过我国大部分的锋面降水属于冷锋,长江梅雨和贵阳冬半年的降水属于准静止锋,暖锋降水很少。

七、气候要素等值线图判读

气温、降水、气压和风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往往是通过知识类化如等值线等腰三角形为切入点进行考查。根据等压线、等温线和等腰三角形降水量线图可以判断气压高低、气流状况、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天气状况及其影响,进而考查地形、分析并判断洋流的分布和性质、天气系统、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的影响。

链接·提示: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而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因此等压线上的点的海拔都相同,而等压面上的点海拔则不一定相同。

六、气候类型

1

.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

(1)根据气候类型的地理分布判别: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亚、非、欧为基础)

(2)首先,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其次,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

①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

②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

③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

④最热月均温<10℃为亚寒带和寒带。

最后,根据降水量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

注: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

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

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

和旱季。

夏雨型: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

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冬雨型: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

季,夏季降水较少。

2.在正确判断气候类型的基础上,要准确地使用文字描述气候特征:

如月均温在20℃以上称高温;月均温在10℃—20℃之间,可称温暖或暖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可称凉爽或温和;月均温在0℃以下则称寒冷或严寒等等。

3.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①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

原因: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

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美洲大陆的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布

呈南北狭长的特点: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链接·提示:相同点:全年高温、有

明显的干湿季。不同点:

三年高考

【金题探究】

例1:(2007广东地理)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A.H1>H2 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解析】拉萨海拔高于上海,拉萨地区空气比上海稀薄,在拉萨上空降落伞所受阻力远小于上海,因此为了保证以合适的速度安全降落,在拉萨上空跳伞就必须在比上海更高的上空打开降落伞。

【答案】A

例2:(2007广东文科基础)下图是公园(林草地)、操场(裸地)、足球场(草坪)三个典型地点的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图。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地点是()

A.公园、操场、足球场

B.足球场、操场、公园

C.操场、足球场、公园

D.公园、足球场、操场

【解析】下垫面不同,热力性质不同。地表植被覆盖越高,温差越小,温度曲线越平缓。

【答案】C

例3:(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读下图,回答1~2题。

1.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2.在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小题根据所给气候特征可判断该种气候类型为地中海式气候,此种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Q为地中海气候,R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S为温带海洋气候,T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小题是用图像说明位臵,一方面考查图像的判读,另一方面间接考查典型气候的典型特征。就P地而言,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在500mm以下,受热容量影响气温年内变化也较大。

【答案】1.B 2.A

例4:(2007年江苏地理)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解析】第1题: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农田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由图例及其海拔高程比较可排除CD;第2题: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其增加一方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另一方面是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

【答案】1.AB 2.BC

例5:(2007年四川文综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在图12所示气压形势下,a 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

风向是。若甲天气系统中

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

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

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

风带是。

2.图1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

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成因。

【解析】第1题:由图示等压线信息看出,甲区域为冬半年形成的亚洲高压,而其同纬度的东部则为一低压槽。据图中给出的等压线数值可知两条等压线之间

的气压差为2.5百帕,按等值线的规律可出a等压线数值为1012.5百帕;根据①地气压值大小可判断气压梯度力方向,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可判断①地风向为偏北风或西北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此时②地完全在冷气团控制下,所以在此期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甲天气系统此时为亚洲高压,其消失时,南半球进入冬季,澳大利亚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应为西风带控制。

第2题: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减少,由C至B减少,主要是冬半年从A至B一线受西风及地形影响,降水自西向东递减,即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减弱;夏半年从C至B一线受海陆位臵的影响,自东向西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减弱。

【答案】1.1012.5 西北风(偏北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西风带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中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的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

例6:(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表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量小的地点是。根据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

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原因是。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解析】题目通过图表显示六个城市

的年降水量差异,体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排列各城市各季节所占年降水的比重,以显示各地降水的时间差异性。

第(1)小题看分值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双选的境地。要对照图表仔细研究答案表述,逐一区分、排除。其中“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的表述过于绝对。东部季风区的南方降水春夏较多,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第(2)小题直接依托表格数据和对项目的理解,南昌夏季降水最少,其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降水少。第(3)小题某一季节的降水量等于年降水量乘以该季节降水量所占比重。分别进行计算求得乌鲁木齐是夏季降水量最少

的地方,突出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内陆环境,降水少的原因主要是海陆位臵即距海远,水汽少造成的。

第(4)小题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很明显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形成地形雨。

【答案】1.D

2.南昌。夏季副热带高气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3.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

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金题演练】

2005年高考题:

(2005年上海地理卷)1.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季风气候都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但只有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除了有这一因素之外,其夏季风的形成还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答案】D

(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下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2~3题。

2.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3.上图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他地物

【解析】第2题植被覆盖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因此排除C、D两个选项,由于水的热容量大,所以湖泊的气温日变化最小;第3题可直接从图中来看,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较小,日落后地物①曲线最陡,所以降温速度最快,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不是最低,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晚于其他地物。

【答案】2.B 3.B

(2005年广东地理卷)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4~5题。

4.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O℃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10-95cm

5.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D.生产工艺水平低

【解析】第4题:全球气温升高后,中纬地区变得更加干旱,而高纬地区降水增加,所以B是错误的;第5题A、B、D 都是人类自身问题而导致的,所以容易改

变。

【答案】4.B 5.C

(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6.下图是西亚及周边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填空:上图中的①是 。③是

运河。下图中反映伊兹密尔气候特征的是 图。

(2)简述伊兹密尔的气候特点及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解析】根据资料中提到的该区域为西亚及其周围,然后从各水域的轮廓特征判断①为地中海,③为苏伊士运河,伊兹密尔在地中海沿岸所以为地中海气候,由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所以夏季干旱,而冬季受西风控制,所以降水多。

【答案】(1)地中海 苏伊士 乙(2)冬温,多雨,夏热,干旱。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和地中海沿岸。

(2005年辽宁文理大综合)7.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P 1、P 2两地的气温T 1、T 2值范围 ℃<T 1< ℃; ℃<T 2

< ℃。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 ′属于 ;BB ′属于 。

(4)P 1、P 2两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解析】(1)图中相邻等温线温差为4℃;P 1周边的等温线值均为12℃;P 2周边的等温线数值为24℃和26℃。

(2)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区为我国西北地区,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所以是受地形的影响。

(3)AA ′周边的等温线由西向东部呈半环状分布,且数值由外向内逐渐增大,所以是一个山谷或河谷地区,BB ′周边的等温线呈完整的环状分布,且数值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说明是一个盆地或洼地。(4)从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为新疆。

【答案】(1)8 12 24 28 (2)地形

(3)山谷(谷地)盆地(洼地)

(4)新

(2005年天津文综)8.根据下图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

(1)请比较A 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区域 气温差异 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

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举两例。

【解析】(1)首先从图上的轮廓可判

断出A 图所示区域是亚欧大陆,中部有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比较A 图东部和西部温度的差异,可从图中的数据读出,东部温度比西部温度低。影响温度高低可从纬度高低、大气运动、地势高低、洋流、距海远近等方面分析。(2)A 图所示地区气温的分布规律是西部温度比东部温度高,而这一地区的纬度是相同的,所以,题目要求列举的地理要素必需体现这一特点。

【答案】(1)

月海平面气压等。

2006年高考题:

(2006年江苏地理)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 处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2.图中b 处的气候特征是( )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

D .温和湿润 【解析】第1题从图中风向来看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左偏转而形成,所以为南半球,因此a 处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所以是西北风。第2题从b 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回归线穿过的澳大利亚西部,为热

带沙漠气候,所以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

【答案】1.B 2.A

(2006年广东地理)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

候类型依次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 .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4.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 .长沙

B .宜昌

C .太原

D .合肥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图降水量稀少(注意纵坐标的数值),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际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高,气候干旱;因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降水量很少,且有些月份无蒸发,说明气温极低,因此可能为极地气候,这就能选出正确答案。第4题图中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只有太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长沙、宜昌、合肥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3.A 4.C

(2006全国文综卷Ⅱ)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5~7题。

5.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

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人为因素 D .距海远近

6.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位置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7.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第5题甲、乙两地均为陆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地区,所以影响因素是山地地形的影响。第6题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在陆地上应该考虑地形的影响,另外本区东部临海,从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可以看出来临海气温较低,所以海陆位臵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第7题注意应该先求出各选项中的两地年较差,然后再进行比较。

【答案】5.B 6.B 7.B

(2006年天津文综)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单位:百帕),回答8~9题。

8.图4中,此时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地区是()

A.山东半岛 B.长江三角洲

C.云贵高原 D.台湾岛

9.下列城市中,月平均气温和相应月降水量符合图中所示季节的是()

A.巴黎——3 ℃,35 mm

B.旧金山——14 ℃,51 mm

C.莫斯科——20℃,75 mm

D.孟买——28 ℃,6 mm

【解析】第8题从图中看山东半岛位于冷锋的锋后,可能出现出降水,长江三角洲、云贵高原位于冷锋的锋前,因此无降水天气,台湾岛远离锋面,受单一气团控制,无降水天气。第9题在亚洲的大陆东部出现锋面气旋,锋面雨带在北方,因此表示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因此巴黎、旧金山的气温都不符合此季节,面孟买夏季降水应多,因此只有C正确。

【答案】8.A 9.C

(2006高考江苏地理)10.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读出,该地是大兴安岭;(2)从两地的冬、夏气温角度思考。

【答案】(1)小地形

(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

两年模拟

【名校金题】

2007年模拟题:

1.从烟囱排出的烟流的扩散的形状与大气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风速较小、地面平坦的地区,可以通过观察烟尘的扩散方式确定大气的稳定程度,观察下面一种烟尘的扩散方式,与之对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烟流在同一高度上扩散,说明上升的对流运动受阻,因此出现了逆温现象。

【答案】D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打点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回答2~3题。

2.图中最低温的成因主要是()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地势高

C.夏季风不能影响

D.太阳辐射少

3.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解析】第2题图中最低温在青藏高原,所以是地势高所致。第3题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明显。

【答案】2.B 3.C

下图为沿45°N近地面的气压分布状况,据此,回答4~5题。

4.此时控制图中甲地的气压系统是()A.印度低压B.亚速尔高压

C.冰岛低压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5.图中所示季节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B.贵阳多出现阴雨冷湿天气

C.日本南部正值梅雨季节

D.印度半岛暴雨成灾

【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出甲地为一高压,再根据经纬度可断定为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第5题亚欧大陆上为高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

只有贵阳的

6.下列各地气候类型叙述,正确的是()A.H为热带雨林气候

B.I为热带沙漠气候

C.J为热带草原气候

D.K为地中海气候

7.H地气候类型在当地的分布与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正常分布,在纬度位置

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该地这种气候

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3.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类型?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中C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4)写出流经D海域的洋流名称和E 处的运河名称。

(5)图中F岛国盛产甘蔗,其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

【解析】首先根据北回归线的位臵以及陆地轮廓特征来判断此区域为中美地峡及其周围地区。第⑴题我们可以进行逆向思维,A半岛没有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说明不具备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条件。第⑵题B的气候类型及成因可根据气候的一般分布规律考虑。第⑶题C 地区由于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再加上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第⑷题从D、E的位臵很容易判断。第⑸题F岛国盛产甘蔗说明该地有适合甘蔗生长的条件,因此可以从甘蔗的生长习性考虑此题。

【答案】(1)A半岛位于北美洲东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

(2)B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类型。原因是B半岛地处北纬30°附近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控制,且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寒流有减湿作用。

(3)c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类型,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4)墨西哥湾暖流,巴拿马运河。

(5)F岛国地处热带地区,光照、水热资源十分丰富。

【名师支招】

气候类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考查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会有下列几种情况:1.据气温和降水数据、图表资料判别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形式:

(1)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气温降水要素点图;

(3)气温降水坐标图;

(4)气温降水玫瑰图;

(5)气温降水表格资料。

2.根据气候类型的地理分布判别气候类型。

(1)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2)经纬网图;

(3)局部地区图。

3.根据地带性植被类型、土壤、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判别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判断气候类型时,无论哪种类型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图,在判断过程中即要注意气温、降水的数值和季节变化,还要看两者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在掌握每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时要与地图紧密结合;还要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

一年冲刺

【有的放矢】

考情解读:

2、变化预测:

本专题知识在近三年不同的高考卷中都出现了,而且本单元几乎所有的考点都有了,由此看出本专题仍然是2008年新高考的重点,在高考中这单元的主干内容如对流层的特点、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等仍是明年考查的重点,不过在考查过程中的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如今年全国Ⅰ卷中,选择题中以澳大利亚区域的插图形式出现让学生判断与所给气候类型特点或气温变化特点一致的点,实际上就是考查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明年再考查可能会以新的形式,如给出文字材料、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以及风向或表格等形式出现。

【基础巩固】

当黄昏尚未褪尽,晨曦已经出现,因此,这一时期内这里没有黑夜,只有“白夜”。读上述材料,完成1~2小题。1.在下列国家中,可能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A.新加坡B.中国

C.俄罗斯D.巴西

2.太阳沉入地平线或即将升起前的一段时间内,天空仍(已)光亮,主要是

因为大气对太阳光具有()

A.吸收作用B.散射作用

C.反射作用D.逆辐射作用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回答3~4题。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4.“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的原因是()

A.“放火作煜”,可将地面直接烤暖

B.“放火作煜”,可将大气直接熏暖

C.“烟气”可增强大气的逆辐射

D.“烟气”可以增强地面的长波辐射5.关于下面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摩擦力,b表示地转偏向力

B.c表示风向,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C.该图表示南半球,因风向偏左

D.该图表示高空,不可能是近地面6.下图表示的是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某地气压变化情况,其中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的是()

A.a B.b C.c D.d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喀土穆在1995年与武汉市结为友好城市。

苏丹首都喀土穆,素有“世界火炉”之称,是苏丹最大工商业城市。位于青、白尼罗河汇合处,为尼罗河中游和上游的分界点。与青尼罗河右岸的北喀土穆和白尼罗河左岸的恩图曼合称三镇,彼此有桥相通,形成苏丹最大的集合城市。喀土穆是苏丹最大的交通枢纽,有铁路直通埃及、苏丹港和欧拜伊德,航空、内河运输发达。

我国湖北省省会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江穿过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新中国建国初期,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材料二武汉与喀土穆的分布略图和气候统计资料表。

月份

武汉气候资料喀土穆气候资料降雨

(mm

平均

气温

(℃)

降雨量

(mm)

平均

气温

(℃)

1 34.1 3.3 0.0 23.2

2 59.8 5 0.0 25.0

3 90.1 9.9 0.0 28.7

4 135.3 16.2 0.4 31.9

5 158.8 21.

6 4.0 34.5

6 211.8 25.5 5.4 34.3

7 153.7 28.6 46.3 32.1

8 125.9 28.3 75.2 31.5

9 85.3 23.1 25.4 32.5

10 86.2 17.6 4.8 32.4

11 57.3 11.2 0.7 28.1

12 29.3 5.5 0.0 24.5 气候特点。

(2)分析喀土穆形成“世界火炉”的主要原因。

1.【解析】根据题意,黄昏未尽,晨曦已经出现,说明这个地点昼特别长,在夏半年,高纬地区昼长,所以四个选项中俄罗斯纬度最高。

【答案】C

2.【解析】虽然太阳沉入地平线或即将升起前,没有太阳,但是由于地球大气的存在,通过散射可以把部分可见光散射到地平面以上,因此天空仍是明亮的。

【答案】B

3.【解析】“北风寒彻”,说明是冷气团影响,晴朗天空,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所以夜晚时近地面散热快,与之距离近的大气降温也降的快,因此出现霜。

【答案】B

4.【解析】“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主要是因为烟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答案】C

5.【解析】此题关键弄清风向与摩擦力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由此可判断a为地转偏向力,b为摩擦力,d 为风向,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于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左偏所以为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因此为近地面风向。

【答案】C

6.【解析】反气旋中心过境时气压最高。

【答案】B

7.【解析】第(1)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武汉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而且气温高时降水多,雨热同期,因此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喀土穆全年气候均在20℃以上,且年降水总量少,因此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的描述应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第(2)问喀土穆形成“世界火炉”的主要原因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

知识智囊为什么霜前冷?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如:纬度因素、天气状况等因素考虑。

【答案】(1)喀土穆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终年炎热干燥);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晴天多。

【综合提升】

下图中a、b、c为海平面等压线。读下图回答1~4题。

1.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2.当前,出现偏北风的地点是()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3.未来一、二天,②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情况是()

A.两者都升高

B.两者都降低

C.前者升高,后者降低

D.前者降低,后者升高

4.图示天气系统多出现在()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读下图(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且a

A.pq线有河流经过

B.mn线为山脊线

C.甲地降水多于丙地

D.丙坡植被长势好于乙坡

6.若图中曲线为北半球近地面水平方向等压线分布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线附近天气晴朗

B.乙地盛行西南风

C.甲地风力比丙地风力小

D.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与mn线这样的天气系统有关

7.若图中曲线为等温线,图示地区为35°附近,pq位于海洋,mn位于陆地,则

此时()

A.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B.该地此时盛行西风

C.该地区在北半球

D.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高8.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

环渤海滨海经济带,是以京津两个直

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城,已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城之一。图甲为

环渤海经济区略图。

材料二图乙为影响该地区的部分天气系统图。

(1)环渤海经济区相对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有()A.水陆交通发达,经济腹地更广阔

B.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更丰富

C.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高

D.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引进外资和外贸出口)更高

(2)如果图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下降到1015hp,由此判断,这段时间北京市风向和风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若此时北京正遭沙尘暴的影响,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

1.【解析】由于有锋面,因此中心必然是低气压。

【答案】D

2.【解析】由于锋的符号都标在锋前进的方向,所以该图中①②处为北风。

【答案】A

3.【解析】未来②处将受冷锋的影响,所以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B

4.【解析】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所以B、D处不会出现,A处在赤道附近,由于没有地转偏向力,所以也形不成气旋。

【答案】C

5.【解析】从等高线的数值来看,图中mn处是一山脊,华北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丙在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答案】C

6.【解析】从等压线数值看,图中mn 应为一高压脊,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与之有关。

【答案】D

7.【解析】图中为等温线由于a最小,所以为南半球,mn位于南纬35°大陆西岸,此时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因此为南半球的夏季,所以A正确。

【答案】A

8.【解析】第(1)问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出环渤海经济区所有的区位优势而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洲所没有的。第(2)问48小时后北京的气压下降到1015bp说明,高压脊经过了北京,即开始时北京在高压脊的东部为西北风,48小时后,北京处于高压脊的西部,因此变为东北风,风力的大小要看高压脊两侧等压线的密集程度。第(3)题沙尘天气一方面要考虑到风的影响,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沙尘物质的来源。

【答案】(1)B

(2)风向自西北转东北,风力加大。

(3)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西北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干燥;西北风把西北干早地区的沙尘输送到北京等地。

【新题快递】

读图,回答1~2题。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轴为一天中的时间,Y轴为气温,则实线表示阴天,虚线表示晴

B.若X轴为一天中的时间,Y轴为气

专题五大气环境

专题五大气环境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5.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6.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8.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9.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10.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11.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1 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气温的变化 B类动和运用知识 【例题1】 (09年福建文 综,5-6)云量是 以一是内云遮蔽 天空的百分比来 表示。图3示意 我国某地区多年 平均云量日均值 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例题2】 (09)图2是沿36 度纬线某月平均气 温曲线图,读图回 答4-6题。 4.该月平均气温, 图中②地高于附近 地区的原因是 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5.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 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例题3】 (09年上海文综,18)18.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例题4】 (09年上海地理,六)(六)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12.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电离层 B.平流层、电离层 C.平流层、中问层 D.对流层、中间层 13.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例题5】 (09年广东文基,37-43)37.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例题6】 (10年山东卷文综,3)图

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教案要点(BY HXX 【课程标准】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大纲】 1. 大气受热过程。 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网络】 r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I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一大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Q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的水J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平运动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下垫面是近地面 大气主要、直接 的热源;大气对 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 的受 热过 程 热力 环流 ■?大气的 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成 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 形成因素: 形成过程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厂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中纬环流:南北纬 30° -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 60° -南北纬90。之间 L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Y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J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环境化学 戴树桂 第二章 课后习题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 2 )、二甲基 硫(CH 3) 2 S、硫化氢(H 2 S)、二氧化硫(SO 2 )、三氧化硫(SO 3 )、硫酸(H 2 SO 4 )、 亚硫酸盐(MSO 3)和硫酸盐(MSO 4 )等。大气中的SO 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 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 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 2 SO 4 或SO 4 2-, 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 2 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 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 2 S主要的 去除反应为:HO + H 2S → H 2 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2 O)、一氧化氮 (NO)和二氧化氮(NO 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 2 ),用通式 NO x 表示。NO和NO 2 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 燃烧。大气中的NO x 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 )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 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为 CO 2和 CH 4 );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 2 。 CO 2 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教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3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 1.运用海陆性质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2.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3.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及气压中心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重点)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热力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理解本节内容相对不是很难||,但本节是重点||,需要学生们熟练的掌握||。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内容 一、回顾旧知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2.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位于赤道与__________之间||,形成北半球的__________带和南半球的__________带||。 (2)中纬环流:位于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高纬环流:位于极地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__________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二、基础知识感知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__________分布||。夏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冬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

专题二大气环境

专题二大气环境 一、命题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它与其它 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二、考点精讲 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2.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总结

(2 )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3.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4.全球性大气环流 (1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 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形成因素: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 —30°),中纬环流(30° —60°),高纬环流(60°—90°)。画图说明:

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流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1)气团与天气 性质分类: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一一东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 西北季风:降水少 (2 )锋面系统与天气冷锋与暖锋 准静止锋 (3 )气压系统与天气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 热岛环流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温室效应二次污染物 二、填空 1.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3 、NO3和N2O5。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和化学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4.导致降水酸性的主要物质是硫酸,其次是硝酸,还有有机酸等其他酸类。 5.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6.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溶液中S(IV)和Fe(III)的浓度、pH,离子强度和温度有关。 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NO3-、Cl-、HCO3-。 8.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和HO2·。 9.能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主要有CO2、CH4、N2O、CFC。 10.气团在大气中的稳定性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减温率两个因素有关。 11.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燃料燃烧、工业排放、固体废弃物焚烧和农业排放。 12.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分散性气溶胶和凝聚性气溶胶。 13.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14.大气中的主要碳氢化合物有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它们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一次污染物。 1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燃煤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以及二氧化硫氧化所形成硫酸盐颗粒物引起的。 16.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SO42-、Ca2+、NH4+3种。 17.近海地区的降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Na+、Cl-和SO42-;而在远离海洋的森林草原地区, HCO3-、SO42-、Ca2+和有机成分;在工业区和城市,降水中则含SO42-、NO3-和NH4+较多。 18. Whitby等依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和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三种不同的粒度膜,即爱根核膜、积聚膜和粗粒子膜。 19.温室效应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20.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21.为了防止酸雨的危害,关键是要控制NO x和SO2等致酸物质的排放。 22.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23.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4.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三、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 的影响。 A、风 B、湍流 C、天气形势 D、地理地势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专项测试题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专项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E、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2?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E、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3?大气各组成成分分别有以下作用: A、氧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E、臭氧大量吸收红外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4?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E、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 5?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正确的叙述是: A、大气通过反射、散射方式,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E、大气逆辐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具有纬度差异 D、吸收、反射、散射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6.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E、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

7.大气环流: A、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E、是大气运动的最经常的形式 C、是区域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D、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8.下图中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9?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下沉气流E、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 C、气压带分布是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 10.关于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不同,同一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相同 E、天气系统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C、冷锋锋面是冷空气在锋面上方,暖锋锋面是暖空气在锋面的上方 D、天气系统处在不断地生长、移动和消亡中,使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 11.锋面系统的特点有: A、是狭窄的过渡地带,水平范围约几米到十几米 E、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有明显的差别 C、锋面的移动方向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D、锋面与气旋相伴而生,只有在温带地区能形成 12.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E、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13.目前人类影响局部地区气候的着眼点主要在于: A、改变大气环流E、改变太阳辐射C、改变大洋环流D、改变地面状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环境考点10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10 常见的天气系统 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问题思考] (1)下面四幅降雨类型示意图,表示冷锋天气的是__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__。 (2)填写下表。 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图示 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前:过境时:过境时:过境后:过境后: 答案(1)③①(2) 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图示 天气特征过境前:天晴、气温较高、气 压较低(暖气团控制) 过境前:天晴、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冷气团控制) 连续性降雨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 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 气现象(冷锋控制)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发 生于锋前,多连续性降 水)(暖锋控制) 过境后:天晴、气温较低、气 压较高(冷气团控制) 过境后:天晴、气温较高、 气压较低(暖气团控制) [知识归纳]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比较 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图示锋面示意图

天气图 特 点 暖气团运 动状况 被迫抬升 主动移动,爬升速 度较慢 缓缓上滑冷气团运 动状况 冷气团主动移动,箭头没 有回旋 冷气团箭头有回旋缓慢前进锋面坡度较大较小很小 降水区的 位置 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等 阴雨天气,多连续 性降水 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我国典型的锋 面天气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 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 的大风、沙暴、寒潮,“一 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 暖” ①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梅雨天气;②贵阳冬 季多阴雨冷湿天气, “天无三日晴” 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问题思考] (1)下图中表示气旋的是________,表示反气旋的是________。 (2)填写下表。 气流状况气压气流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由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台风 反气旋由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伏旱 答案(1)甲乙 (2)低气压上升阴雨高气压下沉晴朗 [方法技巧] 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定可借助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3节 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B. 熟记并掌握大气层的特点 C. 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影响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各组成的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特点。培养学 生对图表的观察总结的能力。 B.黑板上画图重点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 C.用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对比点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总结的能力。 3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利用大气环境发展生产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大气的垂直分成和特点。 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教具: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难点: 1.大气的垂直分成和特点。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四、课时课型。45分钟新课。 五、教学过程 师:上课,有谁知道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你能推算出今天的昼夜温差是多大吗?今天老师看到了一则新闻,是这样说的, 月球上,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C;夜晚温度可低到-183 °C ,你们算算月球上的日温差是多少?你们发现什么?(月球温差大约地球)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地球上有大气 师:对,这是两幅在宇宙空间拍摄的卫星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外围有蔚蓝色的大气圈,正是由于地球上大气的存在,才使得生命免受太阳辐射的危害,保证了生命的生存和发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的大气。要了解大气环境,我们首先要简单地了解大气的基本组成,这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学们可以做下笔记 师:我们来看看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就是指不含水汽和杂质的空气,其中干洁空气又分为氮气、氧气、臭氧和二氧化碳;其中氮气是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占到干洁空气的78%,氧气占21%,其余气体包括臭氧、二氧化碳等只占1%; 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 氮气是维持生物体活动的基本成分,比如植物必需的三元素是氮磷钾,所以种植作物需要施氮肥;氧气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氧气维持生物的呼吸;臭氧主要是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的保护伞,因为紫外线的辐射会造成人类皮肤的癌变;二氧化碳现在我们经常提到,因为温室效应,全球海平面上升,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有保温作用;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当空气中含有水汽、杂质比较多的时候,空气遇冷就容易成云致雨。这就是大气的组成及其意义,我们只需要了解。 师:好,了解了大气的组成之后我们来看两幅图片,图片显示的是运动员登陆珠穆朗玛峰的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大气环境(提纲)

大气环境专题二 【考情分析】 1.立足人气关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均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 2.以天气预报的数值图及天气系统图为案例,考查天气变化过程。 3.由单纯考查气候图像向与太阳高度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方面转化;从重点考查地带性规律逐渐转向重点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4.通过图、表等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并考查某气候类型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成因,特点等基础知识,以及气候对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和农业;建筑、交通、旅游等人文社会生产生活影响; 5.运用等值线分布图等图表分析气温、降水、和气压分布状况,内在联系;与天气变化、风的大小、方向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 【知识汇总】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三、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1、作用原理: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温高的地区,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由于空气的堆积形成高压;气温低的地区,空气冷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于由空气下沉而形成低压。在水平永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近地面与高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如下: M :气温高气压低,N 气温低气压高;P :气温高气压高,Q 气温低气压低 四地的气温排序:M ﹥N ﹥P ﹥Q ;气压排列顺序:N ﹥M ﹥P ﹥Q 2、热力环流的表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三节大气环境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2. 3 4. 5. 教学难点1. 2. 3. 4.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5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生 师回答得非常好。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三节大气环境 推进新课

师 师 生( 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投影: 师 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 师 (1 (2 师(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大气的最底层,整个大气质

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因此,该 (2 )飞机飞行在平流层,这是因为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 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 板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师 生 (看书后回答)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和反射。 投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 7%(包括 X γ射 提问:在太阳辐射能中,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哪几类光?各波段能量分别占太阳辐 生 (读表后回答)按波长由短到长分别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为7%,波长范围是040微米以下。可见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50%,波长范围是0.40~0.76微米之间。红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43%,波长范围是大于0.76微米。 师 (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提问)这些光线在经过大气时被大气削弱的情况是否相同,为 生 (合作讨论后回答)不相同。紫外光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可见光绝大部分能直接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易为大气分子所散射。对流层 师 激励性评价,并 问题探究:(1 (2 生 (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1)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散射也具有选 师 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呢,请同学们结合投影图片思考回答。

大气环境问题专题

大气环境问题专题 1.温室效应 例: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 A.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B.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a.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c.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d.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e.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C.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D.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④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例1:试列举两个理由说明“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好处:a. 农业生产的地区范围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b.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的产量提高。

例2: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C02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例3:简要说明我国C0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谈谈我国控制C0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 2.酸雨问题:酸雨是指PH<5.6的各种降水 A.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 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 B.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 C.酸雨带来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D.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姓名:牛子禄指导教师:姜洋(四)16-2班级:自动化12年201730月日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

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治理途径污染源大气污染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三、结语 四、致谢

引言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 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 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

大气专题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地组成及每种成分地作用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地影响 (1)温室效应(常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化合物和一氧化二氮;近 百年来气温升高约0.4—0.8℃) ①成因:<1>(人为原因)A 化石(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 B 森林减 少(尤其热带雨林)破坏,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减弱 <2>(自然原因)目 前地球气候处在间冰期 ... ②危害: <1>海面上升(10—20㎝)(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沿海及岛屿受到被淹没的威胁 <2>中纬地区因蒸发强而变干旱形成草原,高纬地区变得湿润,而影响各国的经济结构。 <3>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欧洲和北美东部冬季变冷(2008年广东卷) <4>全球台风发生频率增加 ③防治:A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B 提高能源利用率 C 保护、恢复植被 D开展国际合作(《京都议定书》《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 (2)臭氧层破坏(目前已下降3%) ①分布:南极上空(9—11月份,春季明显)、北极上空和青藏高原上空 ②成因:(制冷剂)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 ......,消耗臭氧 ③危害: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 牧渔生产(鱼类白内障) ④防治: A 国际合作逐步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 B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3)酸雨(ph小于5.6,小于4.5为重酸雨) ①成因:酸性气体(硫酸型和硝酸型)浓度(排放、扩散)和空气中的水汽结合。 ②危害:A 土壤酸化(危害农、林生长) B 水体酸化(危害渔业) C 腐蚀建筑、古迹 D 危害人体健康(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③防治:A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B 开展综 合利用,化害为利C区域国际合作。 ④酸雨在我国的分布及成因(试从酸性气体浓度,降雨多少加以说明) 活动:试分析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为什么酸雨问题严重? 二、大气的分层 1、对流层:①在对流层 ..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思考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平均 升高而降低?)②计算:某高度气温(即理论气温)=近地面气温-高度差*0.006

《2.3 大气环境》教案2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2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明确全球大气是一个整体,大气环流在物质和能量输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畅游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利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 2.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三、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的成因与分布。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请同学来回答一下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地的地面辐射很不一样,而地面辐射又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能量来源,因此对流层大气的近地面空气也会受热不均。那么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之后又是什么样一个情况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画图分析。 【板书】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讲述】这是等压面,由于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平行与地面。 【板书】 【讲述】当A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而形成高压,同时B、C两地受热较少,空气冷却下降,高空密度变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这时等压面出现弯曲,规律为高压高凸,低压低凸。 【板书】

【讲述】水平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在高空,空气从A 地流向B 、C 两地;近地面,空气从BC 两地流向A 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流,由于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故称为热力环流。 【点拨】请同学们观察这张图有没有问题。等压线表示的气压是由地面向高空递减的,而A处近地面是低压,高空处却是高压,这是什么原因?需要弄清楚的是,这里的高低压是相对的。A 处高空处的高压是相对BC两地高空的低压而言的,而A处近地面的低压是相对BC两地近地面的高压而言的,而同一地点高空的气压总比近地面处低,因此A地近地面的气压还是高于其高空处的气压的,由等压面也可以看出。 【提问】有句话叫做“乡下的风,城里的雨”,同学们能否用刚才所讲的这个原理来解释。(提示:城市近地面温度高于周围乡村地区)。 【多媒体展示】城市热岛效应 【总结】城市各种交通设施、工业生产集中,认为废热排放较多,所以城市可以看做A点,其近地面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乡村温度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高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热力环流。由于城市盛行上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就会成云至雨;而乡村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降水,只是在近地面有吹响地面的风。这就是科学家经常提到的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完成课本48页活动题。(解释等温线) 【多媒体展示】活动题图 【过渡】刚才活动中第三题,提到了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那么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考虑这些因素后P点近地面的风向又会是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看大气的水平运动,包括高空和近地面两种情况。 【板书】(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hpa 1025hpa 1020hpa 1015hpa 1010hpa 【讲述】先来明确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这是水平方向的等压线,数值表示的是大气压强,单位百帕。需要注意的是,这张图是表示水平方向的气压状况,而不是垂直方向上的,区别于热力环流的等压面。由于存在水平气压差,就产生会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垂直于等压线。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的方向和风速。 【多媒体展示】判断AB 风力的大小

2.3-大气环境(教案1)

2.3-大气环境(教案1)

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学形式:小组讨论;教具、课件辅助演示 教学过程: [引入]“南太平洋上空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太平洋上形成一次台风。”这说明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能够传递物质和能量的介质,即现在 我们即将学习的大气环境。 [读图2-23]提问: 1、根据你的认识,地球大气环境含有哪些物质?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4、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小结]大气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从地面到高层可以粗略分为3层,大气中含有各种气体分子、固体颗粒和水汽。由于地球引力的关系,大部分的气 体和固体杂质和水汽集中在大气下层,即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过渡]大气中含有的各种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44页表格] 讨论: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经过大气,被大气吸收的程度如何?为什么? 2、除了吸收可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 要还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二)、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 [过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热量到哪里去了?(地面吸收)地面吸收热量后升温,于是也能对外辐射,称地面辐射。地面的温度远远低于太阳,因此,地面辐射的波长也要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结合44页表格及图2-24,或者制作课件] 讨论:1、地面对外辐射之后,热量又传递到哪里? 2、大气如何留住一部分地面辐射? 提问: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热量,也具有了温度,因此大气也能进行辐射。 结合图2-24(或者课件),大气的热量又将如何传递? [小结]大气射向地面的那一部分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请问晴天和阴天,哪种天气状况下大气逆辐射会强一些呢?答案是阴天,因为此时大气中吸收长波辐射的水汽含量较大。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也是同样的道 理。 [活动]45页思考题。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雪景?为什么我们汕头没下过雪而哈尔滨年年都能把冰雕雪景作为旅游资源?(温度差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为什么会产生温度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图2-26] [小结]因此,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相等的,体现在温度上就是产生温度差异。 [板书]1、纬度因素 [过渡]是不是同一纬度上的任何地区就不存在温度差异? 要求学生查找地图,在北纬23.5度非洲找到撒哈拉沙漠,举例:把鸡蛋埋进沙漠中间的沙堆中,几分钟之后鸡蛋熟了。提问:我们的家乡也在北纬23.5度上,为什么我们在土里埋鸡蛋,鸡蛋就不会被煮熟? [小结]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图2-27] [板书]2、下垫面因素 [自由阅读46页最后一段以及阅读材料] 进行探究活动

大气环境专题

大气环境专题 一、考情深度解读 1.考点分布 2.命题趋向 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尤其是对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一、命题形式上:以一些天气现象作为背景,要求运用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加以解释; 二、考核内容上:侧重对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特点,尤其是逆温层的特点与成因,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考查; 三、能力要求上:强调对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07年考核的热点仍然是:第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天气形势图;第三,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第四,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气候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二、主干知识整合 一、气温高低 1.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1)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量)状况; (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 (3)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 (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与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 分析方法: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 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 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 地方时14:00)左右。如图所示: 首先,要明确气温日变化取决于地面热量的收支 (储热)状况。其次,明确地面的主要收入项为太阳辐射, 支出项为地面辐射。右图中BD之间,太阳辐射曲线 位于地面辐射曲线之上,说明收大于支,热量盈余, 此阶段气温升高;D点右侧,太阳辐射曲线在地面辐射 曲线之下,说明收小于支,热量亏损,此阶段气温下降。 图中A点为太阳辐射最强时刻,即正午12点;D点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