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

1、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2

答:A自然界;B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C科学和技术。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2-3

答A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C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3、自然辩证法创立(或研究)的意义?11

答:A提供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B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C提供思想武器,提高鉴别是非能力;D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7

答: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形而上学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8

答:17乃至18世纪的自然科学,还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造成了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近代自然科学为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它所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分析、解剖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为科学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也是交代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使得近代自然科学观具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

6、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28-29

答:A系统是有若干个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7、物质系统的类型?30-31

答:A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B从系统内发生的实际过程分析,自然界的系统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开放系统。C从人对自然界的参与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天冉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D从系统内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E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F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析,系统分为: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系统。

8、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经哪两种方式进行过渡?31

答:A加和性方式;B非加和性方式。

9、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两个主要特点?37

答:A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物质系统间的纵向关系);B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具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10、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双向因果链的含义?40-41

答:低层系统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引起一定结果,称为上向因果链;高层系统作为原因又会在低层系统中引起某些结果,称为下向因果链。

11、运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43-44

答:A微观物理运动;B宏观物理运动;C宇观物理运动;D化学运动;E生命运动;F社会运动;G技术运动。

12、经典热力学与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对不可逆过程的认识有哪些差异?65

答:A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了不可逆过程的消极作用,认为不可逆过程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B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则更重视不可逆过程的建设性作用,认为不可逆过程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产生。

13、按照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具备哪些条件才会进入有序状态?69-71

答:A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热平衡的状态;B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形的相互作用;D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E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的条件。

14、大爆炸宇宙学得到了哪几个重要事实的支持?55

答:A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B氦丰度;C 3°K背景辐射;

15、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哲学启示?72-73

答: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对如何一般地理解进化的条件和根据提供了有益的启示:A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根据;B从外部获得物质和能量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条件;

C内部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16、进化和退化的特点及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的表现?66-68

答:特点:A自发性特点;B稳定性重建的特点C离散性特点。统一性的表现A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B 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C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

17、恩格斯从哪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自然界的历史观(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48-53

答:A分析了自然界历史观产生的科学前提;B概括了自然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C描绘了自然发展史的辨证图景。

18、自然历史观的科学前提?48-49

答:A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设;B赖尔的地质渐变论;C维勒的人工合成尿素;D施莱登和施望的细胞学说;E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F生物进化论。

19、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95

答:A无机环境(空气、水、矿物、土壤、阳光、气候)B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低等菌类)C生物的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D生物的分解者(微生物)

20、全球性问题是指哪几个问题?98

答:A人口问题;B粮食问题;C不可再生资源问题;D工业化问题;E环境污染问题

21、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途径?102

答:A认识方面:重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B实践方面: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在社会规模、国家规模乃至全球规模上合理地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22、科学问题及其结构?111-112

答:科学问题的定义: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科学问题的结构:A问题指向;B研究目标;C求解的应答域。

23、“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两个命题的关系?117

答:“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同命题。前者着眼于科学研究

的程序,后者着眼与认识的来源,两者层次不同,实质是统一的。作为认识的一般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归根结底产生与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但作为认识的局部或个人的研究过程来看,认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即使已有的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新的认识和实践的起点。科学问题这种认识形式既包含先前实践和认识的成果,也预示进一步实践和认识的方向。因此,科研从问题开始丝毫不意味着对实践基础的否定,而是把一般的认识论原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化了。

24、科研选题的步骤?118

答:A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B提出问题;C初步论证;D评议和确定课题。

25、实验方法及其特点?125-126

答:定义: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特点:A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B实验方法可以强化研究对象;C实验方法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D实验方法可以是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而认识对象的性质;E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26、实验规划的设计程序和注意要点?127-128

答:A要根据对象的属性确定对象的控制变量;B确定参量的测定方法;C要选择适当的试样;D尽可能进行比较实验;E另外还要注意消除实验者的心理偏见和潜意识的个人倾向对实验的影响;F进行实验规划是,特别重要的是要考虑实验应具有可重复性;G在实验规划的基础上在具体进行实验设计。

27、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134-135

答:A科学观察要求实验结果可以用某种标准的方法进行重演;B科学观察要求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C科学观察要求使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观测仪器;D科学观察要求一个科学工作者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28、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128-129

答:A因为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B又因为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而科学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由此可见,理论在观察中既起着“定向”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的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29、科研选题的重要性?117

答:A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B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C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30、科学事实及其应满足的条件?122-123

答:定义: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满足的条件:A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的陈述;B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C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和系统。

31、简要回答科学问题的来源?114-116

答:A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B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问题;C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D从社会需求同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中产生问题。32、自然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142

答:A多义性;B歧义性;C语法结构不够严格和统一。

33、穆勒五法指哪五种方法?151

答: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共用法;D剩余法;E共变法。

34、组成公理化系统的一般程序?155

答:A选择只作公设的概念为基本概念,选择一类自明的称述作为公理,它们无须证明就被置于系统;B 制定推理规则,用以指导系统的所有演算;C依据规则从原初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从公理演绎出新的陈述;D遵循同样的步骤,从寻出的陈述和公理进一步导出其他陈述。

35、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56

答:A二者在科学认识中特定的功能都是整个科学认识中不可缺少、不可完全替代的;B归纳和演绎在运用中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单纯依靠归纳或演绎本身,都无法克服各自的先天缺陷。从认识论根源上看,片面的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都看不到人的认识本来就是在从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往复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它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不但归纳和演绎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归纳演绎同其他许多方法也应当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36、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自然辩证法的影响?

答:一方面使辨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使许多科学家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达到了一些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结论;

另一方面也在急剧发展的各门科学技术的前沿上,在人类与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就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为它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7、类比方法极其思维过程?156-158

答:定义: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其基本环节是联想和比较。(首先是选取何种类比对象的联想和比较;其次是对所研究的对象在形态、属性、结构、功能方面,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方面的联想和比较,以便从已知事物的判断过渡到位置事物的判断。)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其实还有一个潜在的中介物;在科学认识中类比方法有形成假说、解释外推、开拓思想、触类旁通的重要功能。

38、数学方法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67-169

答:定义:数学方法是指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作用:A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B为科学技术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C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可靠的逻辑推理和证明的工具。

39、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158-159

答:A基础:逻辑思维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形象思维以形象的意想为基础。

B一般形式:逻辑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形象思维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40、形象思维的方法与意义?158-160

答:A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

B意义:①形象直观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②突破现实局限,抓住主要矛盾,对研究对象进行纯化和简化,以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③技术领域的意义:关于对象的意象的创造构成了创造任何人工自然物的先决条件。

41、狭义的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形态?163-164

答:A以非逻辑思维形式——想象、直觉和灵感顶为主的创造性思维;B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42、直觉、灵感的基本特征?160-161

答:A认识发生的突发性;B认识过程的突变性;C认识成果的突破性。

43、为什么说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177

答: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但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暴露过程,人民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客观事物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人们掌握的科学资料不够完备时,只有借助于假说的形式,提出猜测性的假定,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自然科学就是沿着假说——理论——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向前发展的。

44、建立假说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179-180

答:A解释性原则:从假说与已知事实的关系来看;B对应原则:从假说与已知科学理论的关系来看;C 可检验性原则。

45、假说的来源?174

答:A当出现了用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会产生对新事物的猜测性的说明;B当把某一理论类推到原来适用的范围以外,对其它事物的属性、规律进行猜测或设想时,会提出新的假说;C为解决新旧事物之间的矛盾会提出假定性说明。

46、建立理论体系有哪几种方法?189-192

答:A公理化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B逻辑与历史相同意的方法:

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

47、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所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的两种类型?191

答:A按逻辑发展程序和自然事物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原则来建立理论的理论体系;

B按逻辑发展程序和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过程相一致的原则来建立的理论体系。

48、公理化体系应满足哪些条件?190

答:A无矛盾性:科学性要求;B完备性:完整性要求;C对立性:简单性要求。

49、科学假说及其构成要素?174-175

答:定义: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构成要素:A事实基础;B背景理论(包括推理规则)

C对现象本质的推测;D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50、简述关于判决性实验的争论及其启示184-186

答:定义:判决性实验是指,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对立的假说H1和H2,并分别推断出互不相容的结论C1和C2,而且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符合C1(或C2),不符合C2(或C1),则认为这个实验肯定了H1(或H2),该实验就是关于假说H1和H2之间判决性实验。

争论:判决性实验不存在(因为一旦碰到反例,人们总可以适当调整理论体系的某一方面而保留另一部分)VS判决性实验是存在的

启示:观察、实验对假说的检验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

①确定性的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复的科学的观察与实验总是具体的和确定的,它在支持一个假

说的同时,又可能为证伪另一个假说提供科学事实。因此,在一定的科学背景下,判决性实验对检验假说有裁决作用。

②不确定性表现为:由于实验技术与有关的科学理论都在发展,已有的实验结果可能被否定或作出新的解释;又由于假说本身是有结构和相互联系的,所以很难直接平定假说的哪一部分有错误。以上分析说明,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的最高法庭,但不要把已有的实验检验绝对化,检验假说是一个历史过程,常常不是一次实验所能完成的。

51、评价科学理论的一般标准有哪几点?195-197

答:A理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B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C理论的简单性;D理论的预见性。

52、现代自然科学的显著特征?259

答:A在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过程中,科学活动逐步从单纯的基础研究扩展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B不但各门传统的基础科学的分支学科按树枝型不断生长,而且各基础学科之间、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也在蓬勃发展;C以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为对象的基础自然学科,向着更复杂、更高级的运动形式方面延伸,逐渐形成了新的基础学科门类。

53、学派及其特点?265-266

答:定义:学派是由一些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他们保持密切的学术思想交流或科学研究的合作,并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为自己的带头人或领袖。特点:A内聚性;B整体性;C传统性;D排它性。

54、技术的两重性?257

答: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的两重属性。A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应用技术变自然我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B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民在应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55、科学共同体及其基本行为规范或精神气质?263

答: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叫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精神:A叛变主义;B公有主义;C不谋私利精神;D有条件的怀疑精神。

56、“无形学院”与学派的异同点?266

答:共同点是:A以优秀科学家为中心;B立足于自由联合;C进不同点是:“无形学院”可以是多学科的,排它性不强。学派基本上是单学科的。

57、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哪些?268-270

答:A经济支持系统;B信息支持系统;C实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D教育支持系统。

58、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观?276

答:逻辑实证主义按照归纳主义的观点来说明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认为科学知识来自于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因此,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其中没有渐进的中断,没有革命;观察事实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出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证据证实,那么它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越强,所包括的非科学的错误成分也越少。根本缺陷:忽视了科学中的革命,因而不能解释人们怎样提出逻辑上和传统理论不同的革命性新理论。

59、科学发展的形式?273

答:纵向(时间轴):表现为渐进与飞跃两种基本形式的辨证统一:内容上是继承与创新。

横向(空间轴)表现为分化与综合两种基本趋势的辨证统一。分化——综合——再分化——再综合……

60、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276-279

答:P1→TT→EE→P2即:科学从问题P1开始,经过试探性理论TT,又经过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EE,进而提出新的问题P 2,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推动科学不断前进。

61、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279-281

答: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范式→……

62、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282-283

答:发展的过程:A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B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C新的进化纲领取代退化研究纲领;D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63、技术进步的渐进形式和跃进形式的含义?286-287答:A技术进步的渐进形式是指在技术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的局部改良。包括一般性的技术发明、技术改良、技术综合、技术转移等,可总称为技术革新。B技术进步的跃进形式是指技术原理性的发展所引起的技术上的创新,称为技术革命。

64、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271-284

答: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A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B不同理论观点和学派之间的矛盾。

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

65、试述星野芳郎的技术进步模式理论的要点?290

答:⑴星野芳郎认为,技术的原理性发展和局部性改良的交替前进,构成技术阶段性发展模式。①局部性改良:在同一技术原理范围内的技术发展,是渐进性的发展;②原理性发展:达到一定技术目的的方法从一个原理转变到另一个原理,是飞跃式的发展。

⑵当基于新原理的技术诞生是,往往不成熟,局部性的改良使新技术趋于完善并走向正轨,这是技术的渐进性发展。

⑶当技术发展到原有原理的极限四,要求有更新的原理出现。

⑷有了更新的技术原理,这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

⑸在其允许的界限内,开始局部性改良……

66、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的?297

答:A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技术推进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C科学技术推进着人类劳动条件的改善。

67、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

答:A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B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C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D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还集中体现在生产的影响上。

68、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317-318

答:⑴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是指将技术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有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即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熊彼特的“创新”不是技术学的概念,而是经济学的概念。

⑵熊彼特的“创新”包括5种情况:①引进新的产品;②采用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的市场;④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⑤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⑶包括以下过程:①技术过程的创新;②组织过程的创新;③管理过程的创新。技术创新是个过程。

⑷在熊彼特看来,人们之所以“创新”,是因为“创新”能带来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一旦一个企业实现的“创

新”,其它企业就会相继“模仿”,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的出现,引起大量的投资、信贷扩张和回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这样就会出现经济高涨,形成经济繁荣;当“创新”普遍化以后,“创新”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便会逐渐消失,于是人们为了追求新的超额利润又开始新的“创新”,从而使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⑸经济发展来自经济生活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变动;这种变动是由“创新”引起的;经济增长通过经济的周期更新来实现,经济周期又是以“创新”为媒介和动力而循环的。

⑹进一步理解“创新”:“创新”是将新的科学技术注入经济过程所发生的经济变动。

⑺所以,“创新”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⑻从“创新理论”出发,熊彼特有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他认为,一种“创新”通过扩散,刺激了大规模的投资,引起了高涨:一旦投资机会消失,便转入了衰退,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波动的周期。

69、高技术及其特点?330-331

答:定义:高技术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知识高度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特点:A高技术是知识高度密集的科学化的技术;B高技术是具有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C高技术是对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战略价值的技术。

《自然辩证法》往年试题

合肥工业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1.简答题:(6*5’=30’) 1.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2.怎样正确理解观察试验中机遇? 3.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试作简要说明4.简述生态伦理规范的内容体系及其社会化路径。 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辨析:(3*10’=30’) 1.相对于要素和环境而言,系统得结构对功能的作用更直接,更根本。 2.绿色设计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作用互利性的标志。 3.技术的创造和应用不仅要体现“真”,而且要体现“善”和“美”。3.论述题:(2*20’=40’) 1.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观”的观点,谈谈你对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等问题的认识。 2.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或生物医学新技术为例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1.。

2007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献给2008的学弟学妹 简答:(6*5) 1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学科群? 2结合自己的专业确立科学理论的过程?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4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 5自然科学的社会功能? 辨析:(8*3) 1系统的非相加性只与系统的组成元素有关,与环境无关。 2科学假说只是归纳科学事实的过程。 3科学与技术无本质区别。 论述(23*2) 1材料:周正龙拍虎等 结合材料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 2生态系统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ps:考试时间:2h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地点:西二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概论》心得体会 摘要: 本文主要是自己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些认识,以及对于这门课程的一些初步的理解。同时,结合物理和数学中的一些历史事件来阐释自然辩证法在基础学科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自己课后的一些思考,并且对于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的教学对老师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数学危机感想建议 引言: 经过一学期系统而又认真的学习,我对《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自己的哲学观念以及辨证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首先是我对自然辩证法的内容的理解,然后是自然辩证法在数理学科中的运用,最后对于课堂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感想以及一点建议。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最初,《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1]。在书中,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在研究过程中,恩格斯从自然界中进行着的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以与人相联系的最复杂的运动结束,并且始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保持着不断发展的批判性。 后来,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今,在高校课堂上,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

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2.自然辩证法在数理学科中的运用 作为数学系的一名研究生,我更关心自然辩证法在基础学科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指导作用。数学,物理,和哲学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17,18世纪,在数学和物理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或者是物理学家也都是出色的哲学家。正是由于他们能够正确的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描述,思考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以及他们的内在逻辑。才能在关键时刻,正确的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做出巨大的成就。下面,我就举数学和物理中的两个典型例子,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知识来分析一下。 2.1自然辩证法与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发表著名的相对论以前,洛伦兹和庞加莱就已经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洛伦兹存在绝对静止以太的观念出发,考虑物体运动发生收缩的物质过程得出洛伦兹变换。在洛伦兹的理论中,变换所引入的量只看作是数学上的辅助手段,并不包含相对论的时空观。庞加莱作为数学家,反而没有拘泥于数学公式,而是从哲学角度,运用辩证思想,看到了普遍的真理。 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而是将前两位的工作和思想合二为一。,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立足于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着眼于修改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重新导出洛伦兹变换,并赋予洛伦兹变换崭新的物理内容。在狭义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是最基本的关系式,狭义相对论的运动学结论和时空性质,如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时间延缓、速度变换公式、相对论多普勒效应等都可以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 因此,在晚年,对于前面两位科学家之于狭义相对论的贡献,爱因斯坦这样评价道:“洛伦兹已经认出了以他命名的变换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分析是基本的,而庞加莱进一步深化了这个远见。”[2]而我要补充一句,爱因斯坦则运用他非凡的智慧将狭义相对论从上帝那里带到了人间。 2.2.自然辩证法和三次数学危机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请简述唯物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由物质及其现象所构成的;人的正确思想是对物及其物质现象的反映。(4分)衡量或判断一个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标准就是:这一思想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及其现象的真实情况。(3分) 2.对科学命题的证实为何是不可能的? 答:因为构成科学理论的命题是无时空限制的全称命题,其外延所指称的分子对象是无穷的,(4分)人们不可能用有限的经验现象去证实一个指向无限时空和无穷分子对象的命题。(3分) 3. 请简述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答: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所持的绝对中心主义认识论及其行为模式: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当作“改造者”,是典型的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表现,视万物为“白云苍狗”,一切为了人的需要,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在动物谱系中扮演了一个贪婪而无节制的物种角色。(2分)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及其行为特征又不可能不是自我指向的,故而,人类又不可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反省而选择一个相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解决之道是:大智若愚,人对自然作用一分自然也对人反作用一分。“克己复礼”,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克己,指克制人类的不恰当的欲望;礼,是指自然界的秩序。寻求替代能源。共同行动。(3分) 4. 请简述技术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对于发明者来讲,技术就是他生命力量的象征,是生命智慧的确证;技术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他在发明感受到了此在不同于历史中的彼岸,生命就是每分每秒,发明让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与快乐。发明使他超越了历史,他达到了一个前人不曾达到的智慧高峰,他因此成为了技术史上的一座高峰。(1分)(1).首先,人是动物谱系中的一个分支。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也适合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自己的身体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则不同,人是通过制造工具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将自然物质转化成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外部设备。(1分)(2).动物是通过自己身机能的进化来获得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而人则是通过“代具”——工具系统,来获得进化的力量。技术进化,即表现为工具系统的改进、更新和代替,从青铜器、铁器刀具到枪支、原子弹等等,工具系统体现了人的智慧水平的代际提高。技术进化,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动物谱系的分支系统的进化。(1分)(3).技术进化是围绕着一个由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技术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事件构成的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集群特征。(1分)(4).技术具有时间性、历史性、自我理解特性和实际功利性。时间性,即是说,过去的技术并不属于此刻的我,我的发明或创新是对前辈智慧的替代力量,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山峰,后人必须从我这里超越过去。我的技术既是历史的绵延,也是技术史的改写者,是对过去的超越,是未来的起点。自我理解特性,即我的技术即能为他人所理解和应用,改善他人的生活,为他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不仅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快乐,我也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那种交换权力(收入回报)。(1分)(5).普罗米修斯原则代表着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积极因素;而厄庇墨透斯代表着技术的负面因素。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厄庇墨透斯代表遗忘、造成过失、欠思考、愚蠢等;普罗米修斯代表沉思、反思、智慧。(1分)(6).人类是双重过失——遗忘和盗窃的产物.人类早期阶段是圆满的起源,然后是沉沦.人类缺乏动物的原始性生理缺陷,所以才需要技术来弥补。(1分) 5. 请简述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答:近代科学具有群体特征,科学是由一群人围绕着共同的兴趣与领域,进行探索未知

自然辩证法习题与答案经典题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畴。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畴。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 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 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性质功能:科学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提供物质财富。 (2)问题结构:科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以知识单元为结构;技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操作单元为结构。 (3)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由特殊到普遍,采用分析的方法;技术由普遍到特殊,采用整合的方法。 (4)目标:科学追求唯一的知识;技术追求多元化形式。 (5)评价标准:科学采用真理性标准;技术则是功利性和效用性标准。 (6)劳动特点:科学劳动存在不确定性,个体性强;技术劳动确定性强,协作性强。 (7)社会价值:科学主要是认知价值,技术主要是生产价值和军事价值。 其次,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为科学发展提供手段和经验材料,是检验科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技术的发明往往依赖于某个科学原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而技术则是科学原理的有目的的应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二者有相互转化的趋势:科学正逐步技术化,科学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在不断科学化,技术是科学的物化,发源于科学;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一些研究同时兼备科学和技术的特点。 弄清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科学和技术的各自特点,充分认识和利用二者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研中有效利用技术手段,以技术推动科学发展;在技术活动中加强科学的引导作用,以科学为指导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注重科技一体化趋势,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进入20世纪以来,以物理学为开端的自然科学革命,把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现代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宇观领域,使得自然科学中出现了新发现、新发明,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心得

1、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突破厂它几百年来所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如果说在19世纪以进化论的创立为标志,生物学首先发展为一门演化的科学的话,那么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科学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复杂性的发现,关于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的建立,关于非平衡的、相干的、一致的结构的研究——使物理学和化学也已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改变着科学关于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可逆与不可逆、对称与非对称、进化与退化、渐变与突变、简单性与复杂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观念。在这一过程小,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但没有远离哲学,而且在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部提出厂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在哲学认识层次上加以认真的研究。处于科学前沿的理论自然科学家们,也不能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的哲学思考。这样,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就个是游离与科学发展之外,更不是强加于科学研究之上的什么多余的东西。而是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完全证实厂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上,新的科学革命正在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以致生活环境、职业性质、文化教养迥然不同的人们都同样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价值;不管西方学者还是东方学者都同样把科学技术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在它们所面临的战略选择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首要地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已发展成为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建制,它又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要素发生和发展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它在社会小发展的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因而,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特别突出的意义。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在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被科学技术不断扩大着的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已经超过作为一个自然系统的地球的自我调节和所能承载的界限。人类把越来越强大的科学技术手段用于社会,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更难以为人们所预料。于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尊崇的理性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已经破裂,代之而起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潮:一种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用计划和控制的世界来扫除习俗和无知的世界的有益过程;一种认为科学技术使人间自然,并同自己的本质相分离,它以对人本身的侵犯代价去征服自然,以内部的精神的丧失为代价去换取外部的物质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面前,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画前,到底获得了多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科学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自然科学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著作,贯穿 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有关问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

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即科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和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和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和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题,重点:2、4、6、7、10、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及其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

我学完自然辩证法的感想

我学完《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感觉 摘要:本文章描述了我对自然辩证法概论学习后的感受。首先,我认识到了自然辩证法包括的三大部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重点学习了科学技术方法论,并从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内涵,意义;最后反思了科学技术成功背后所潜在的各种危险以及它所带来的各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文章最后呼吁我们当代新生的研究力量,应努力学习好自然辩证法,从而更好的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正文: 本学期我学习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虽然总体授课学时还不足10个,可在刘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下,我的确受益匪浅。对于一门经典课程而言,只有两大节的授课学时,实在太短太短,作为学生的我们,心中不失充满了遗憾。所以,我十分珍惜这两次上课机会,当然,也非常庆幸自己参加了刘老师这两节课的授课讲解。课后,再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内心触动颇深,以下便是我学完这门课程的感觉体会。 首先,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有它自己的研究内容。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重新认识了科学和技术的内涵。科学和技术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它们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科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自然界的规律性,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途径;技术的主要任务则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力进行利用、转化和控制。科学,是知识形态,是认识自然;技术,除了知识形态外还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是改造自然。科学技术一体化将会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人类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确实给人类带来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 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 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③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然辩证法试题2

自然辩证法试题 选择题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 D) 人与自然的矛盾 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 A、类比方法 B、实践方法 C、归纳方法 D、演绎方法 E、观察方法 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 A、《人体构造论》 B、《天体运行论》 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D、《心血运动论》 E、《新天文学》 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 A、赛尔维特 B、伽利略 C、布鲁诺 D、哥白尼 E、维萨里 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 科学实验的兴起 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 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E、日心学说的出现 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 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 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 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 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 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 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开普勒 D、第谷 E、布鲁诺 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 岩石分类说 B、地质突变论 C、地质渐变论 D、岩石质变思想 E、板块构造论 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 林耐的人为分类法 B、细胞学说 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 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E、分子生物学 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 A、同化与异化 B、个体与环境 C、遗传与变异 D、连续与间断 E、整体与部分 11、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 D E) A、天圆地方说 B、盖天论 C、壳层说 D、浑天说 E、宣夜说 12、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 B) A、《天体运行论》 B、《人体构造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E、《新天文学》 13、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BDE) A、牛顿力学 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C、微积分创立 D、有机化学成就 E、地质渐变论 14、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B C D)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德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E、苏格拉底 15、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B E) A、析因实验 B、探索性实验 C、模拟实验 D、验证性实验 E、判决性实验 简述题(共30分) 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7分) 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