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标导航] 1.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及其意义。2.了解海水的主要组成元素。

3.了解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熟知从海水中提取溴、碘、金属镁的原理。

4.以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一、海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

2.海水淡化: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3.海水的蒸馏

(1)原理:

(2)注意事项

①烧瓶需垫石棉网加热。

②烧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量的2

3,也不能少于

1

3。

③需向烧瓶中加几粒沸石或几片碎瓷片,以防液体暴沸。

④冷凝器里的冷却水要从冷凝器的下口进、上口出。

【议一议】

1.若实现海水淡化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A.加明矾使海水中盐分沉淀而淡化

B.利用太阳能使海水蒸馏淡化

C.将海水电解,然后让两极气体燃烧得到饮用水

D.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离子

答案 A

解析 明矾具有净水作用,可使海水中的悬浮物形成沉淀而除去,但不能使海水中盐分沉淀。

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海水中H 、O 两种元素,加上Cl 、Na 、K 、Ca 、Mg 、S 、C 、F 、B 、Br 、Sr 等11种元素的总量超过99%,其他为微量元素,共计含有80多种。

2.海水制盐

海水――→日晒结晶

粗盐――→提纯精盐。 3.海带提碘

(1)流程:海带―→灼烧―→浸泡―→过滤――→Cl 2氧化―→提纯―→碘单质。

(2)原理: 2I -+Cl 2===I 2+2Cl -。

4.海水提溴

(1)过程:浓缩―→氧化―→富集―→提取。

(2)原理:2Br -+Cl 2===Br 2+2Cl -。 5.海水提镁

(1)过程:浓缩――→CaO 沉淀―→过滤――→盐酸溶解―→结晶(MgCl 2·6H 2O)――→

脱水MgCl 2晶体――→电解(金属镁)。

(2)原理:①Mg 2++2OH -===Mg(OH)2↓

②Mg(OH)2+2HCl===MgCl 2+2H 2O

③MgCl 2·6H 2O=====HCl △MgCl 2+6H 2O ④MgCl 2(熔化)=====电解Mg +Cl 2↑

6.新能源的开发

(1)从海水中提取铀和重水,铀和重水是核能开发的重要原料。

(2)潮汐能、波浪能是待开发的新型能源。

【议一议】

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海水中含有Br2。()

(2)海带中含有碘,能使淀粉变蓝。()

(3)用SO2溶液吸收溴蒸气,是利用了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1)×(2)×(3)×

一、海水中溴的提取

【例1】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图:

(1)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理论上考虑,下列物质也能吸收Br2的是________。

A.NaOH B.FeCl2

C.Na2SO3D.H2O

(3)步骤③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若反应中生成 2 mol HBr,则消耗________mol SO2。

(4)根据上述反应判断SO2、Cl2、Br2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1)2Br-+Cl2===Br2+2Cl-SO2+Br2+2H2O===H2SO4+2HBr

(2)ABC

(3)Br21(4)Cl2>Br2>SO2

解析(1)读懂流程图,可以写出2Br-+Cl2===Br2+2Cl-,SO2+Br2+2H2O===2HBr+H2SO4。(2)只从理论上考虑,NaOH具有强碱性,能吸收Br2,Fe2+、SO2-3具有还原性也能吸收Br2,但Br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充分吸收。(3)Br2+SO2+2H2O===H2SO4+2HBr,该反应中氧化剂为Br2,还原剂

为SO2,反应中每生成2 mol HBr,则消耗1 mol SO2。(4)最后再向含H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Cl2,蒸馏得到Br2。经过上述反应过程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SO2。

规律小结

海水提溴四个过程

变式训练1溴有“海洋元素”之称,海水中溴含量为65 mg·L-1。实验室模拟海水中溴的提取。

实验方法:将适量新制氯水加入到20 mL富含溴离子的海水中(海水可以用0.1 mol·L-1的NaBr溶液代替),把溴置换出来。氯水中的氯气作________________剂,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得到的单质溴可以用有机溶剂在____________(仪器)中实现萃取富集,萃取试剂用____________、苯等,得到的有机层显__________色。

答案氧化Cl2+2Br-===2Cl-+Br2分液漏斗四氯化碳橙

解析把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时,溴离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需要氧化剂,氯气可以将Br-氧化为Br2。根据萃取的原理,要从水溶液中萃取某种溶质,所选择的萃取剂一定要和水互不相溶。溴单质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是橙色到橙红色。

二、海水中碘的提取

【例2】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从海藻中提取I2的实验操作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溶剂是()

A.甲苯、酒精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D.汽油、甘油

(3)为使海藻中I-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

(4)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提取碘,还要经过蒸馏,指出下列蒸馏装置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行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最后晶态碘在________中。

答案(1)过滤萃取2I-+Cl2===I2+2Cl-(2)B(3)分液漏斗,普通漏斗(4)见解析(5)萃取剂沸点较低,I2易升华烧瓶

解析(1)为了从悬浊液中分离I-,应用过滤;从I2的水溶液中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萃取。

(2)A中酒精,C中乙酸,D中甘油,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所以不能用于萃取碘。

(3)萃取分液所必需的仪器是分液漏斗,过滤时所需仪器必有普通漏斗。

(4)蒸馏的三点错误:①没有石棉网;②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③冷凝管进、出水方向颠倒。

(5)酒精、乙酸、甘油均不能做为I2的萃取剂。

知识拓展

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

(1)反应原理:2H ++2I -+H 2O 2===I 2+2H 2O

(2)实验步骤及证明方法

变式训练2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 -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 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碘的实验方法:

①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埚中。

②灼烧海带至完全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③将海带灰加蒸馏水溶解,搅拌、煮沸、过滤。

④在滤液中滴加稀H 2SO 4及H 2O 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H 2O 2+2H +===I 2+2H 2O)

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海带中含有碘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烧杯、玻璃棒、漏斗、酒精灯 ④ 滴入淀粉溶液后变蓝

三、海水中镁的提取

【例3】 下表是氧化镁和氯化镁的熔、沸点数据:

请参考以上数据分析,从海水中提取镁,正确的方法是( )

A .海水――→NaOH Mg(OH)2――→电解Mg

B .海水――→HCl MgCl 2溶液―→MgCl 2晶体――→电解Mg

C .海水――→石灰乳Mg(OH)2――→灼烧MgO ――→电解Mg

D .海水――→石灰乳Mg(OH)2――→HCl MgCl 2溶液――→HCl 气流MgCl 2(熔融)――→电解Mg

答案 D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分层作业(二)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高一化学分层作业(二) 注:带有※的题目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命题范围: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元素原子的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最外层差一个电子即达稳定结构,该元素是( ) A .Na B .Cl C .F D .H 2.可能呈+2价的金属元素是( ) A .核电荷数为13的元素 B .质量数为35,中子数为18的元素 C .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元素 D .M 层比L 层电子数少6个电子的元素 3. 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K 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 层电子数相等 B .L 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 C .L 层电子数为偶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 D .M 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 层电子数相等 4.在原子的第n 电子层中,当它属于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与(n-1)层相同,当它属于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多容纳10个电子,则此电子层是( ) A .K 层 B .L 层 C .M 层 D .N 层 5.某微粒用 A Z Q n+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含质子数= A-n B 、所含中子数=A-Z C 、所含电子数=Z+n D 、质量数=Z+A 6.与OH —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 、NH 3 B 、HF C 、NH 2— D 、F 7.已知A n +离子有m 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A ,则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 、、A+m-n 8.有五种微粒 、 、 、 2+、 它们属于几种元素( ) A 、2 B 、3 C 、4 D 、5 9.短周期元素X 、Y 、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 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Z 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B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 .1molX 的单质跟足量水反应时,发生转移的电子为2mol D .Y 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Z 的氢化物稳定性 10.已知X 、Y 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 、Y 可形成化合物X 2Y 和X 2Y 2,又知Y 的原子序数小于X 的原子序数,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A .19 B .18 C .16 D .9 11.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 .某原子K 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 .某原子M 层上电子数为L 层电子数的4倍 C .某离子M 层上和L 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 层的4倍 D .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也可能为8 12.氡(Rn )是放射性元素,某些建筑材料中含有氡,人居住其中健康将受到危害。已知Rn 222来自镭,称为镭射气,Rn 220来自钍,称为钍射气;Rn 219来自锕,称为锕射气,下列有关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氡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9.84g/L B.氡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对人体有害 C.氡原子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 D.由题中信息可知,氡有三种同位素 13.A 和B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离子A -和B 2+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A > B B.核外电子数为A > B C. 原子半径A > B D.离子半径 A - > B 2+ 14.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 .Na 、Mg 、Al 还原性依次减弱 B .I 2、Br 2、Cl 2氧化性依次增强 C .C 、N 、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P 、S 、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15.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变化正确的是( ) A .酸性HClO 4>HNO 3>H 3PO 4>H 2SiO 4 B .稳定性H 2S>HCl>HBr>HI C .熔点Rb>K>Na>Li D .溶解性NaHCO 3>Na 2CO 3>NaOH 16.按C 、N 、0、F 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17.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 2+、b B +、c C 2-、d 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A >B >C >D B.原子序数d >c >b >a X 4018Z 4019Q 4019R 4030M 41 30

2020年2月高中化学红对勾必修2课时作业18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课时作业18 乙醇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 2Cr 2O 7酸性水溶液与乙醇可迅速反应生成蓝绿色的Cr 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A ) A.乙醇具有还原性 B.乙醇可发生加成反应 C.乙醇的密度比水小 D.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解析:K 2Cr 2O 7具有强氧化性,乙醇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以 将Cr 2O 2-7还原成蓝绿色的Cr 3+,与测定原理有关,A 项正确; 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加成反应,B 项错误;乙醇的密度大小与测定原理无关,C 项错误;乙醇可看成乙烷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与测定原理无关,D 项错误。 2.乙醇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CH 3CH 2OH +3O 2――→点燃 2CO 2+3H 2O ; ②2Cu +O 2=====加热2CuO,CH 3CH 2OH +CuO ――→加热 CH 3CHO +H 2O +Cu 。 由以上反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D ) A.由反应①②可知,条件不同,乙醇与O 2反应的产物不同 B.由反应②可知,Cu 是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催化剂 C.由反应①可知,乙醇燃烧时,碳碳键、碳氢键、氢氧键、碳氧键均断裂 D.由反应②可知,乙醇氧化为乙醛时,只断开氢氧键 解析:由反应①可知,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 2和H 2O,由反应②可知乙醇与O 2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CH 3CHO 和H 2O,产物不同,故A 正确;由反应②可知,Cu 能参与反应,但前后质量不变,是催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选D 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选D 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试题精选

1.观察右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 A.0.5ml B.1.5ml C.1.6ml D.1.7ml 2.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3.下列名词中,哪个名词不属于物理量() A.长度B.质量C.摩尔D.时间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④②⑤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 5.广州地区的自来水是采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石蕊溶液B.四氯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B.④⑤C.①④D.①③⑤ 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 8.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9.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作业15

课时作业(十五) [学业水平层次(A)] 1.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B.CH3CH2NO2 C.CH2CHBr D. 【解析】烃的衍生物一定含有C、H以外的其他元素。 【答案】 D 2.下列关于羟基和氢氧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羟基比氢氧根少一个电子 B.两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C.羟基不带电,氢氧根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D.羟基比氢氧根性质稳定 【解析】OH-的电子式为,—OH的电子式为(存在单电子),故A、B、C说法正确;由于—OH中氧原子不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OH-中氧原子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羟基不如氢氧根稳定,D说法不正确。 【答案】 D 3.(2015·唐山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为() A.CH3CH2NO2B.CH2CHBr C.CH2Cl2D. 【答案】 B 4.乙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新兴起的车所用的乙醇汽油就是加了一定比例乙醇的汽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乙醇气体和乙烯气体都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B.在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乙醇气体和乙烯气体都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相同 C.用乙醇作燃料不会导致“温室效应” D.用乙醇作燃料会导致酸雨 【解析】将CH3CH2OH改写为C2H4·H2O,再跟C2H4(乙烯)比较,可知A 项正确、B项错误。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SO2的过度排放,可知C和D都错。 【答案】 A 5.(2015·长春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不能氧化乙醇的是() A.氧气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硫酸 【解析】乙醇可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乙醛;也可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成乙酸,但不能被硫酸氧化。 【答案】 D 6.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氢原子不同的是 () A.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水 B.乙醇可以制饮料 C.1 mol乙醇跟足量的Na作用得0.5 mol H2 D.1 mol乙醇可生成1 mol乙醛 【解析】A中,乙醇燃烧时,所有的氢原子均参与反应生成H2O;B项无法证明;D中,乙醇氧化成乙醛时,O—H虽参与反应,可C—H也参与反应,也无法证明氢原子的不同。乙醇和足量钠反应,参与反应的氢原子占醇分子中氢原子的六分之一,说明其中一个氢原子与另外五个不同。 【答案】 C 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4章 第4节 第3课时 硝 酸--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三课时 硝 酸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陕西渭南中学月考)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氢氧化亚铁固体与稀硝酸混合——仅酸性 解析:选D 浓硝酸为酸,具有酸性,且具有强氧化性,则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A 正确;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则不能用稀硝酸与铁反应制氢气,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铁、NO 和水,故B 正确;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则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故C 正确;氢氧化亚铁固体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表现了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故D 错误。故选D 。 2.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 A.Cu ――→浓H 2SO 4△ CuSO 4――――――→Ba (NO 3)2溶液 Cu(NO 3)2 B.Cu ――→空气△ CuO ――→稀HNO 3 Cu(NO 3)2 C.Cu ――→稀HNO 3 Cu(NO 3)2 D.Cu ――→浓HNO 3 Cu(NO 3)2 解析:选B 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CuSO 4+Ba(NO 3)2===BaSO 4↓+Cu(NO 3)2,该过程中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且浪费浓硫酸,所以A 项不符合条件;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CuO +

2HNO3===Cu(NO3)2+H2O,该反应中没有有毒气体生成,且能节约硝酸,所以B 项符合条件;3Cu+8HNO3===3Cu(NO3)2+2NO↑+4H2O,NO有毒会污染环境,所以C项不符合条件;Cu+4HNO3(浓)===Cu(NO3)2+2NO2↑+2H2O,NO2有毒会污染环境,所以D项不符合条件。故选B。 3.(2018·山东聊城期末)实验室中,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少量碳酸钙固体放在广口瓶中 B.新制氯水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解析:选B固体应存放在广口瓶中,方便取用,故A正确;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新制氯水应放在棕色细口瓶中避光保存,故B错误;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反应,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故C正确;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细口瓶中避光保存,故D正确。故选B。 4.(2019·福建福州期中联考)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 第一节 练习题

第1章练习题 1.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 A.实验法B.观察法 C.分类法D.比较法 2.(2010·潍坊模拟)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 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 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 3.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 mL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熔成小球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4.将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是() ①水②NaOH溶液③0.1 mol·L-1盐酸 ④0.1 mol·L-1 FeCl3溶液 A.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5.(2010·金华质检)跟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六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A.H2O B.CO2 C.H2SO4D.Ca(OH)2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2O与Na2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所以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O可以继续被氧化成Na2O2,所以Na2O2比Na2O稳定 C.Na2O与Na2O2均具有强氧化性 D.Na2O与Na2O2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氧气7.下列反应中,过氧化钠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B.2Na2O2+2CO2===2Na2CO3+O2 C.Na2O2+H2SO4(稀)===Na2SO4+H2O2 D.Fe2O3+3Na2O2(熔融)===2Na2FeO4+Na2O 8.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B.CO C.C6H12O6D.C12H22O11 9.有BaCl2和NaCl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稀硫酸,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 10.近两年,全国发生了多起氯气泄漏及爆炸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多人伤亡.作为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 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肥皂水打湿的口罩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 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D.①③⑤⑦ 11.(2010·厦门质检)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敞口放置的久置氯水⑤盐酸⑥用盐酸酸化的漂白粉 溶液 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③④⑥12.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制取,又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制得的是() A.FeCl2B.AlCl3 C.FeCl3D.CuCl2 13.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训练1化学实验安全含答案

课时训练1化学实验安全 一、化学实验安全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A项用胶头滴管滴加试剂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以防接触到试管,污 染试剂;B项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是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冷凝流向热的试 管或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受冷而炸裂;D项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目的是排除装 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答案:A 2.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化学危险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 ) 解析:烧碱是强腐蚀品,不属于爆炸品;甲烷是易燃气体;酒精是易燃液体;白磷能自燃,是易 燃固体。 答案:A 3.我们乘车前都要进行安检,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品、强氧化剂等严禁带上车。下列 物品可让旅客带上车的是( ) ①浓硫酸②氰化钾③水银④汽油⑤黑火药⑥白磷⑦酒精 A.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④⑦ D.没有 解析:凡危险品皆不可带上车,上述物品均属危险品。 答案:D 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B.误食硫酸铜溶液,不可服用氢氧化钠溶液解毒 C.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解析:A项,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可使其吸入新鲜空气,缓解体内组织缺氧状况;B项,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故不可服用;D项,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即可。 答案:D 5.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②CO气体有毒,处理CO气体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 ③在盛O2的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上一层沙子 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以免浪费氢气 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图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氢气易燃易爆,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①正确;CO燃烧时生成无毒的CO2,②正确;铁燃烧生成的Fe3O4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很高,溅落到集气瓶底部,会导致集气瓶炸裂,③正确;应先通入氢气,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④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⑤错误。 答案:B 二、化学基本操作 6.下列图示中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 解析:使用洗气瓶时,气体应长管进,短管出,A错;稀释浓硫酸时,应缓慢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用量筒作稀释容器,C错;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多选 9.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们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已知3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X的氧化物XO有毒 C.Y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D.Z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 10.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族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D.第ⅢB族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12.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A、B、C、D、E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1-1所示,已知E的原子序数为x,则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 ...为()。 图1-1-1 A.5x B.5x+10 C.5x+14 D.5x+25 14.已知115号元素原子有七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5个电子,试判断115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七周期第ⅢA族B.第七周期第ⅤA族 C.第五周期第ⅦA族D.第五周期第ⅢA族 15.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16.已知X、Y、Z、W是短周期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分层作业(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高一化学分层作业(一) 注:带有※的题目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命题范围: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 A. 77 B. 114 C. 191 D. 268 2、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3、(2004上海)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 比4He多一个中子 C. 是4He的同位素 D. 比4He少一个质子 4、168O、188O、O2-、O2、O3是:() A.氧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B. 五种氧元素 C. 氧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D. 氧的五种同位素 5.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14 B.15 C.16 D.17 6.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7.X、Y、Z分别代表4种元素,如果 aX m+,bY n+,cZ n-,dR 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 - c = m – n B. a - b = n – m C. c – d = m + n D. b – d = n + m 8.原子核中有21个中子的粒子是( ) A. 147N B. 4019K C. 2110Ne D.4521 Sc 9. 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它们可能是( ) A、两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B、两种不同的离子 C、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10、3mol H2和3 mol He 相同的是() A.原子数 B.相对分子质量 C.质量 D.质子数 11.等温、等压、等质量的气体:H2、D2、T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密度之比为l︰2︰3 ②质子数之比为6︰3︰2 ③中子数之比为0︰3︰4 ④体积之比为6︰3︰2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中性原子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质子数。 C.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力 D.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 13.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下列关于R原子和R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相同 B.电子层数相同 C.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氢原子的质量都为1g。 B.4g D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 C.1mol13C的质量为13g/mol 。 D.18g 2H2O的分子数为N A 。 15. 现代科学又发现了H3、C60、C90、C240、N5、N60 , 据此可做出的推测是() 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 A B C D

2019-2020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后练习(含答案)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后练习 1.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将海水制成淡水;③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 中的有效成分。上述分离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2.化学实验安全处理不正确的是( ) A.苯酚沾在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 B.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子盖灭 C.制备氯气时,应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碎瓷片 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3AgNO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确定有-Cl 存在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可确定有2+Cu 存在 C.向某溶液中加入2BaCl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2- 4SO 存在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2-3CO 存在 5.用括号中注明的方法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汽油和煤油(蒸馏) B.食盐中的沙子(溶解、过滤) C.氯化钠和水(过滤) D.花生油和水 (分液) 6.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A. B. C. D.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只要是液体混合物就可用蒸馏来分离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称量时,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9.能够用来鉴别2BaCl 、NaCl 、23Na CO 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A.AgNO 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10.实验室用固态不纯氯化钠(含少量NH 4HCO 3和Na 2SO 4杂质,已知固体NH 4HCO 3受热易分解成气体产物)制取纯净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供选用:①逐滴加入稀盐酸,调节pH 值为5;②煮沸;③加蒸馏水溶解;④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加入稍过量的Na 2CO 3溶液;⑥加入稍过量的BaCl 2溶液;⑦过滤。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 ) A .①②⑤⑥⑦③④ B .③④⑥⑤⑦①② C .④③⑥⑤⑦①② D .④③⑤⑥⑦②① 11.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用NaOH 溶液提纯混有MgCl 2杂质的AlCl 3溶液 B.用溴水和KSCN 溶液判断FeBr 3溶液中混有FeBr 2 C.用Ba(OH)2溶液可鉴别(NH 4)2SO 4、NH 4Cl 、Na 2SO 4、NaCl 四种溶液 D.用Ba(NO 3)2溶液和硝酸检验亚硫酸钠固体是否变质 12.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 则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A.2BaCl 、24H SO 、2MgCl B.2CaCl 、3HNO 、3AgNO C.2CaCl 、3HNO 、NaCl D.2BaCl 、HCl 、23Na CO

【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作业:3-3-1乙醇 含剖析讲解

课后作业 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的H+,所以乙醇是电解质 B.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显碱性 C.乙醇分子中只有烃基上的氢原子可被钠置换出来 D.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用白酒浸泡中药制成药酒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若变蓝说明乙醇中含水 ②除去乙醇中的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 ③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是直接加热蒸馏 ④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是先用生石灰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③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与氢氧根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电子式 B.乙醇的官能团是—OH,乙醇是含—OH的化合物 C.常温下,1 mol乙醇可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1.2 L H2 D.已知乙醇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则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的化学键为②③ 5.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发生取代反应 B.能发生加成反应 C.1 mol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 L氧气(标准状况) D.1 mol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 g溴 6.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如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形成________,加快了反应,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____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____极。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______。 3.设计原电池 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________为负极材料(或在 负极上被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例如,利用Cu +2AgNO3===Cu(NO3)2+2Ag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Cu):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 正极(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 4.化学电源 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能,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燃料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至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至电脑、电话、电子手表、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普通锌锰干电池 电池组成:____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带有__________作正极;电解质是______糊。 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充电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最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是铅蓄电池,______是Pb,______是PbO2,电解质是________。 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负极是________,正极是__________,电解质是__________。 另外还有锂离子电池等。 3.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如氢氧燃料电池,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 燃料电池与干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用外加的设备提供______和________等,使反应连续进行。 电池反应:2H2+O2===2H2O (1)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新教材人教20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 一 1.1.1练习含答案 精品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一 物质的分类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2019·石家庄高一检测)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氮钾复合肥,宜在种植水果、蔬菜、花卉时使用。关于KN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其阳离子看,属于钾盐 B.从其阴离子看,属于硝酸盐 C.它属于纯净物中的无机化合物 D.因为含有氧元素,故它属于氧化物 【解析】选D。氧化物必须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是氧元素。 【补偿训练】 下列化合物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 A.Na2CO3碱 B.MgO 金属氧化物 C.H2SO4酸 D.CO2酸性氧化物 【解析】选A。Na2CO3属于盐类。 2.(2019·临沂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解析】选D。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A错误;若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不带电(如酒精溶液)或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带电(如淀粉胶体),则通电时,分散质粒子不发生移动,B错误;溶液中和胶体中的粒子运动都是无规律的,C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有,D正确。 【补偿训练】 分散系是混合分散体系的简称,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体系的稳定性,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但只能是纯净物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D.用光束照射碳素墨水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D。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其依据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故A错误;分散系是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得到的体系,故分散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B错误;丁达尔效应利用的是光的散射原理,可以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错误;碳素墨水为胶体,光线照射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属于混合物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食盐水属于浊液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课时作业2

课时作业(二) A组—基础巩固 一、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 C.在空气中加热均能生成多种氧化物 D.碱金属与水反应,均漂浮在水上面 解析金属锂的密度为0.534 g/cm3,会漂浮在煤油上面,故A项错误;通常状况下,碱金属都属于软金属,即硬度小,碱金属中密度最大的铯仅有1.879 g/cm3,熔点最高的锂仅为180.5 ℃,故碱金属“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是正确的,即B项正确;在空气中加热,Li和O2反应只生成Li2O,即C项错误;铷、铯的密度大于1 g/cm3,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 B 2.钾的活动性比钠强的根本原因是() A.钾的密度比钠小 B.钾原子的电子层比钠多一层 C.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气化 D.钾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解析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可知,钾的活动性比钠强的根本原因是钾原子比钠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原子半径比钠大,失电子能力比钠强。 答案 B 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随着原子序数的减小,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熔点最高的也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 D.密度最小的也是金属性最弱的 解析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单质密度逐渐增大(钾有特殊)。

答案 B 4.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C.氧化性:K+>Ba2+>Na+ D.碱性:KOH>Ba(OH)2>NaOH 解析A项,由于钡的活动性比钠强,所以钡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故A项错误;B项,钡的活动性不如钾,且先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置换出钾,故B项错误;C项,由于金属性:K>Ba>Na,故氧化性为Na+>Ba2+>K+,故C项错误;D项,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KOH>Ba(OH)2>NaOH,D项正确。 答案 D 5.下列对碱金属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组合是() ①Li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②碱金属单质常温下呈固态,取用时可直接用手拿 ③碱金属单质中还原性最强的是钾 ④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最强的是Li+ ⑤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⑥从Li到Cs,碱金属的密度越来越大,熔、沸点越来越高 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D.①③⑤⑥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解答。锂的密度比煤油的小,放在煤油中锂会浮在油面上,不能隔绝空气,在实验室中,锂通常保存在石蜡中。故①不正确,备选项中有①的可选,B、C 两项被排除。因为碱金属能与手上的汗液反应,生成强碱,损伤皮肤。故②不正确,即②也可选,D项被排除。碱金属中,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依次增强。从Li到Cs,碱金属的密度越来越大(钾反常),但熔、沸点越来越低。 答案 A 二、金属性强弱比较 6.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