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服心得体会

汉服心得体会

汉服心得体会
汉服心得体会

汉服心得体会

篇一:汉服社团心得体会

汉服社团心得

由刚开始加入华章汉服,成为社团的一位干事。我经历一个社团一学期的成长经历。还未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对大学的最美的向往并不是学校是否豪华美丽,也不是大学的课堂是否有趣,而恰恰是希望能加入一些丰富多彩的社团,并能在社团里学会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不用太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过多的修饰,有的只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内心中的那一份真挚的感受。

还记得刚来到湖工的时候,许多的同学都在讨论社团,而对于我来说,社团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对我而言我不懂什么是社团,因为以前的学校从没有过内似的社团活动,而来到了湖工,我的一切都好像改变了,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个新的环境,而更大的原因是我加入了“华章汉服社团”在那里,让我认识了很多,让我锻炼了很多,让我明白了很多,更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温暖。也让我又感受到了另一种不可取代的家的温暖还记得刚见到他们每个人的第一眼时,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因为我又多了一个又一个的朋友了,他们每个人都非常的活泼,而且每一个人都能言能语,而我却是一个不愿表达的人,社团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一点,而我因抢红包总是运气王而出名,每一

个人都待我像家人一样,虽然每周在社团的时间不是很多,每周仅一次例会,但我感受到了大家温暖。不知不觉一学期的社团生活已经到了尾声,在这一学期的社团生活中我过的十分快乐!社团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都在心头。

这便是我的社团工作心得,平凡而又非凡,简单而回味悠久。汉服里热情小伙伴让我和社团越走越近。在新的一年,希望更多热爱汉服文化的同胞加入华章,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一起实现汉服的复兴梦!

记于加玥

篇二:汉服文化读书交流心得

“汉服文化知多少”读书交流心得

今天我们12级应用心理班举行了一次以“汉服文化知多少”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这次读书交流我和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关于汉服的知识。

首先我们由主持人详细介绍了汉服。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的体现。然后又有同学补充了汉服的一些基本式样和配饰等等。以前我们看到穿汉服的人都会误以为是穿越,抑或是觉

得很奇葩,现在通过这次读书交流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原来汉服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像藏族、苗族、回族等的少数民族的服饰一样,汉服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不是穿越,也不是复古,只是我们一直未曾重视,未曾意识到汉服是应该深入每一位汉族同胞的心中的。

不仅如此,通过这次的读书交流还使我们对那些穿着汉服行走于路上的人多了一份敬仰,这证明了我们的汉服文化还在传承,并未断绝。一次简单的读书交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扩充,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总之我觉得这次读书交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收获。

篇三:汉服暑期实践报告

研读《中国古代服饰》学习制作汉服

吴婷 XX3458 系部名称: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XX级班级:汉(2)姓名:吴婷学号:XX3458

实践单位:美雅服饰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 XX年7月10日至 XX 年8月10日共 31天

实践报告正文

1. 实习目标

学习最基本的服装制作

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制式

学习并制作汉服

2. 使用资源

美雅服装有限公司沈从文《中国古代汉服研究》

上得来的汉服图样

自己购买的布料及制衣工具

3. 方法

上查找资料

在服装公司实习

请教有经验的汉服同袍。

4. 达到的结果

了解到公司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技术的先进性;

同时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并深入了解了汉服。

自己制作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汉服

5. 个人收获

从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实践后,明白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深刻意义,只有在对理论有一个深刻透彻的理解之后,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应用所学的理论。并且在这次实践中,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6. 展望

汉服和传统文化复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经过汉服

国服和奥运礼服建议提案失败以后,我们应更清醒的意识到指望靠少数人的成功改变汉服复兴的大局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只有从身边宣传做起,从长远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复兴汉服。

实践报告正文

服饰公司实习

我在酷暑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将近一个月的实习和学习终于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甚至是以前渴望得知的知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美雅服装有限公司给我的这一实习机会和负责引导我制图和打板的同事杨小姐。

之所以用“终于结束”这样的放纵词汇来形容这一段实习经历,是因为在这一个多月里,我用自己的努力和辛苦换来了上司和同事的赞许和认可。一段实习的结束,也预示着我学习的新开始,所以我找来了“终于结束”这一词汇来形容我的开心和渴望,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工作经验

和对服装结构的认识也会随之增加的,我更相信工作经验是靠时间来慢慢积累,而对服装的认识是靠个人的心得体会和不断尝试、不断突破固有格局得来的。

在美雅服装公司,我作为最普通的暑期工,学习并观摩了制衣的整个流程,目的是为了认识和学习一般的服装结构,同时更希望以后能够自己亲手制作一套汉服,希望能从制图和打板中来读懂“服装”这一部长卷,这便是我现在的目标和渴望。

首先我在制板企划部学到的是绘制原型样板需要的基本知识,原来原型是用于描述基本的上身衣片、裙片和袖片结构的最流行的术语,所有的设计可以通过它得到。原型也被称为基本样板、原型样板或基础样板。制成的原型样板通常不加缝份,因为缝份有时会影响比例,妨碍设计变化的展开。原型样板也可以用来作为纸样。如果采用,就必须加上缝份和贴边。在学习绘制原型样板的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让我懂得了绘制原型样板与纸样的一些术语和步骤,例如什么是闭合省道,什么是对位、刀眼等等,实践使我对这些专业名词的理解和实际的运用。

还有,实践使我懂得,在检验原型与纸样的平纹细布的准备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例如用平纹细布检验原型样板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所用织物熨烫定型,使织物的经纬纱线彼此间互成直角。若织物的上边没有沿丝缕

裁剪,则通过撕布调整,或是先抽出一根纱线,再沿着抽出的纱线裁剪。织物的经纬纱如果歪斜了,平纹细布必须经熨烫定型,以使经纱与纬纱彼此完全垂直。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测量人体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因为人体测量是针对特定的造型或者个体,由于人体上的线条没有人台上的那么清楚,在人体上测量就显得更加困难。而且,人体是有弹性的,尺寸还会随着人的呼吸变化而变化。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下了很大的工夫和汗水才把握了其中的要点,之前在书本中略有所知,但实际操作情况却更加困难。重要要把握好前颈点、后颈点、侧颈点和肩点,在这些部位放置小块有色胶布,把握好腰节线等等,这些都是测量人体的准确度的基本要素。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绘制原型样板知识和测量人体的技巧之后,杨小姐开始让我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使我后来知道,一套准确的基本原型,对于制作辅助样板和纸样来说是必须的。一套基本原型包括:合身袖片原型样板、直身袖片原型样板、带肩省和腰省的前后片上身原型、带腰省的前片上身原型、带领省和腰省的后片上身原型、单省前后裙片原型、带两个省的前后裙片原型、带省的前后合体上衣原型、无省的前后片上衣原型、前后裤片原型、连衣裤原型、合体连衣裙原型、公主线连衣裙原型、长衣身原型、帐逢式长衣身原型、披肩式长衣身原型、卡夫坦式长衣身原型,其中卡夫坦式长衣身原型还分为有肩

省和无肩省两中形式。但实际上,不同的服装企业甚至同一企业,采用的原型都各不相同。这种差异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某一指定的规格,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采用相同的尺寸;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台制造的差异,使得坚持对指定规格采用同一尺寸的公司亦有不同。但绘制基本原型样板的原理并不受测量值差异的影响。得到基本原型样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标准人台或人体测量值在纸上绘制原型样板,二是将立体裁剪得到的平纹细布转移到纸张上来。不论使用哪一种绘制原型的方法,所有的原型样板均需要平纹细布试穿检验,以保证缝线的准确性、平衡性以及良好的合体性。平纹细布上所做的修正必须更改到样板上。

在短短的差不多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使我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实践的证明和经验的直觉同样重要。

在结束实习后,我根据汉的资料,还有我的经验,总结出一套非常简便、非常实用的做衣服流程,不管是自己做衣服、订做还是选购衣服,依照一定的流程来操作,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从规范民族服饰的角度来看也是利大于弊。下面讲述的是最一般的内容,为一般人提供清晰的讲解内容,指导一般人理解和制作服装,不包括历史特殊的复原形制。

自己制作汉服

第一步:选择款式

汉服尽管款式众多,但是大体是按照穿戴的位置可以分

为内衣和外衣两大类别。内衣就是穿在里面,一般看不见的衣物,外衣就是穿在外面,别人看得见的部分。

内衣又分为亵衣与中衣。简单地说,亵衣就相当于今天的背心、胸衣、内裤,是最贴身的衣物。一般讲,穿戴汉服内衣按照平时穿着即可,不需要一板一眼地恢复心衣、帕腹、牛鼻褌等等种类。中衣相当于今天的衬衫,是穿在中间的衣服,起衬托的作用。就像西装要配衬衫,汉服也要配中衣才适当。

中衣基本款式是交领右衽,普遍为白色,通常采用棉质地面料。里面穿的衣服解决了,我们再来看外衣。基本类型有衣裳、襦裙、曲裾深衣、直裾深衣、直身、褙子。首先按照性别归纳一下:

男:衣裳、直身、直裾、褙子;

女:襦裙、直身、直裾、曲裾、褙子。

看得出,女生比男生多一种选择。

当找到一个原型之后,基本上就有一个基础了,再在上面整理自己的思路,力求清晰明确。这个时候的思考的主要内容就是风格的问题。风格说到底,就是个人的喜好、偏向。

制作汉服的过程是繁琐的也是快乐的。当看到自己制作出来的汉服穿在别人身上,得到别人的夸赞是,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特别是和我一样爱好汉服的同袍们,看到他们为了宣传汉服,不计酬劳,不计辛苦的在各个角落奉献自己的

微薄之力是,是真的被他们感动。关于汉服复兴的意义,圈内的朋友已经说得太多,如:寻根意识:寻找属于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符号;汉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理应一定程度恢复自己的传统服饰;中国需要发展,民族需要找回自信,传统文化需要回归;衣冠文明、服饰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主要特质之一等等。

我理解的汉服复兴:时也,势也!正因为国人对传统断代的反思引发了大陆80年代以来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民俗热;正因为现在汉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而引发了汉服复兴的号召;正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民众开始关注自身形象和文化修养,关注包括汉服文化、民族根源等等除普通物质以外的精神层面。虽然多元化的社会公众对这些现象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出于偶然,而是民间需求产生的行为,有其必然性。但也要客观的看到:这些需求或行为目前也仅仅只是少部份觉悟高国人的需求。短时间内,除非大环境有所改变,否则很难指望通过一纸行政命令让所有中国人都穿上汉服,

学习传统文化。

此外,我一直坚信,只要我们一点一滴去做,让更多国人去了解汉服,学习华夏文化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的(如前所述)。退一步说:即使汉服复兴只是一家之言,也完全可以在多元化的百家中立足!即使汉服不再是生活中的主流

服饰,也可以成为传统服饰中的一种,成为华夏文化的载体和符号之一!

通过实习让我更加直接地了解社会、了解我国传统服饰的特定性,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更加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弥补的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同时也认识到工作中要细心对待每件事,无论大小事都应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

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可以这么说,工作和做人是同一个道理,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汉服运动及发展

汉服运动及发展 汉服运动是汉服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目前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以青少年,青年族群为主体,以重现华夏传统衣冠——汉服为出发点,借此复兴华夏传统文化的一场文化运动,并提出了“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的口号。可以说汉服复兴运动,复兴的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一种文化,乃至一种信仰! 通过穿着汉服入殓传递族群记忆。在清代,由于“生从死不从”的规定,汉族士人通过穿着汉服入殓对剃发易服制度表示抗议,并通过在公共空间举行葬礼这 一仪式展示传统衣冠,使族群身份的记忆持续传递。清末期:民族志士参考日本和服制作汉服 在清朝末年的革齤命宣传中,汉服被赋予了悲情的想象,也被转化为宣传符号。 典型人物为章太炎、秋瑾等。

章太炎汉服照。章太炎在日本时,找不到汉服裁缝,让日本裁缝参考和服样式制作了汉服,虽然形制不正,但他专门在衣服上写了“大汉”二字,这是他一生最爱的“汉服”,该衣服至今 仍展于杭州博物馆。 民国期:政府颁定民国礼制采用汉礼汉服祭天 近代期:台湾政府制定祭孔礼仪服饰 当代汉服运动大事记 2003年7月21日澳大利亚华裔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照,成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第一人。这是汉服消亡三百年后首次以其民族服饰身份亮相。

2003年9月1日李宗伟上传束发着深衣奏古琴照。他也是当代第一个束发着汉服,穿汉服给学生讲课的人。

2003年10月30日武汉“采薇作坊”的邱锦超上传当代第一套汉服商品照,“采薇作坊”也是汉服运动中第一个汉服商家。

2003年11月22日王乐天穿汉服上街,成为首个被媒体报道的人。汉服复兴运动扩大为公共事件,汉服运动的局面为之一新。

大学生对复兴汉服的看法调查报告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历经周朝代的周礼制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汉朝因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使汉朝的影响力到达鼎盛,汉人称谓由此产生。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客观上的汉族人的某些过渡历史阶段的穿着服饰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汉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身影。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近年来,“复兴汉服”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大众对汉服的讨论。“80后新人穿汉服拜堂成亲”、“丁亥年中国长安汉服成人礼”、“百名学者倡议汉服为奥运礼仪服装”等新闻都激起人们对“复兴汉服”的讨论与关注。有人认为“复兴汉服”是哗众取宠,是单纯复古,推广汉服对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没什么作用,是形式主义。也有人认为“复兴汉服”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重建民族自尊、寻回民族自豪、复兴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不同人对“复兴汉服”有不同看法。为了更好了解大众对“复兴汉服”的看法,本人做了大学生对复兴汉服的看法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复兴汉服的看法,同时希望能使大学生对汉服有更多的认识。 二调查对象 广州大学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共50名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形式,当场作答当场回收。 四调查时间 2010年12月5日~2010年12月23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了解了大学生对汉服的认识与态度以及他们对“复兴汉服”的看法。问卷共向调查者提出了16个问题。(见附一) 六调查表 大学生对复兴汉服的看法调查 (请在你选择的选项后画“—”)

浅谈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与市场现状

浅谈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与市场现状 发表时间:2019-08-29T15:14:04.1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作者:杨萌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文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们的穿着也从早期的兽皮、草编发展成了现代时尚且更为舒适的式样。中国的经济化带动了多元化的发展,而我们本土文化的传承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汉族文化和传统服饰,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有必要将汉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本文对现代汉服相关定义进行了了解,分析了现代汉服的意义,探讨了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以及市场现状,希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文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们的穿着也从早期的兽皮、草编发展成了现代时尚且更为舒适的式样。中国的经济化带动了多元化的发展,而我们本土文化的传承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汉族文化和传统服饰,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有必要将汉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本文对现代汉服相关定义进行了了解,分析了现代汉服的意义,探讨了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以及市场现状,希望通过对现代汉服的探讨和研究能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现代汉服;古典文化;改良方向;市场现状 全球经济发展的今天,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服饰作为人类的第二皮肤通常也充当我们社交的门面,新一代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在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放眼现如今中西方交流如此频繁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展示更多自己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其魅力和精髓。汉服作为我国的传统服饰,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对其进行认知、研究、推广以及改良并走上国际市场得到广泛的认可,是我们年轻一代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汉服的相关定义 “汉服”目前在所知的文献中有几层含义,其一是指历史上汉朝所着的服装,其二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流行于华夏文明的服饰,也代表着一种传统服饰。“汉服”一词是人们对传统文化服饰的传承和诉求,也承载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现代汉服是基于传统汉服的传承,在它的基础上加入了比如颜色、花纹等现代元素的服饰。传统汉服制衣考究、工序繁琐、工艺精美且尺幅宽大,而现代汉服是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以及需要进行改良,并加入更多现代审美元素的服饰。现代汉服本质上保留了传统汉服的文化特点,并让汉服发挥出着装的实用价值,让汉服能够成为当今时尚的潮流,被更多的中华子民所接受,让汉服文化发扬光大,让所有人都能体会到汉服文化的魅力[1]。 二、研究现代汉服的意义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服饰文化,汉服的历史悠久,也是汉族文明和形象的外在表现,由于近现代国际局势的变化及历史的原因,东方文化包括服饰文化在内都受到西方非常大的影响,几近被割断。反观这几年,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在开展,当我们对祖先们的智慧发出惊叹的同时,不经应想到作为汉族文化的汉服也同样需要传承,而作为华夏子民我们也应担起这份重任。汉服所蕴含的美学、工艺等领域都极具研究价值,而它的复原道路也异常艰辛。 现代汉服在形式上源于传统汉服,但在其潜藏的意义上又有所不同。首先,在形式上现代汉服对传统汉服进行了简化,在努力挖掘中国优秀文化资源和现代生活的两个点上寻找平衡,第二,现代汉服往往与热爱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观其它少数民族,他们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服饰,而汉族却缺乏一个清晰的民族形象,因此汉服便成为了一种重塑民族形象的选择。现在,国家规定了农历三月三为“中国华服日”,这也是国家鼓励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对于汉服的研究意义重大。 三、现代汉服的改良方向 现代汉服在如今已经有很多新年轻思想加入,街头也能看到不少穿着汉服的年轻男女,丝毫不会觉得违和。近两年购买汉服的人数比往年翻番,高校中出现了不少汉服社团,国漫的崛起、cosplay也将汉服引入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要想将某样东西传承下去,必然要让其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只出现在博物馆或书中。汉服的发展也少不了自媒体的助力,在自媒体兴起的这几年,汉服的销量也呈一路暴涨的趋势,现如今的网络非常便利也利于购买和交流互动。 现在汉服需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式婚礼、活动表演、cosplay、成年礼等等,这些特殊的活动都需要一些特色的汉风服饰来为其曾添色彩,而更多的是出于对汉服本身的喜爱想进行日常穿着,这部分的人群对汉服便需要进行一些改良,去掉一些繁文缛节,便于日常活动,既能有特色不会显得过于招摇,对于设计和服饰的质感和工艺也会有更多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人们的着衣需求各有不同,对于汉服的改良还是有很多方向的,需要汉服的设计者运用优秀的技艺,巧妙利用汉服的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要[2]。 四、现代汉服的市场现状 相比几年前汉服发展初期,还只能在影视剧或者影楼才能看到汉服,现在的汉服市场已经好了很多,不过还是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状况。 汉服的制作本应是特别讲究的,不能破坏汉服特有的造型,现在市场上的汉服也都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定制,但由于喜好差别大,还是没办法满足大部分的需求。汉服的穿戴和配饰也相对较复杂,想要搭配出一套有品位有质感的汉服,还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汉服非常费料,自制的话花大价钱却不一定买得到合适的布料,而且布料的图案、质感、工艺都不可控。而向商家定制的话,费用是一方面,漫长的生产周期更是让消费者苦苦煎熬,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货不对版的情况。 如今自媒体、国漫和摄影的发展给汉服市场带来了生机,这期间也是有不少的服装企业看到了汉服的发展前景,纷纷投入其中。网店可以说是汉服爱好者们的天堂,早期有“汉尚华莲”、“如梦霓裳”等等旨在对经典汉服进行复原的网店,不过由于穿戴繁琐和厚重不便于日常穿着,购买的数量也比较小。之后的市场出现了改良汉服,不过由于经验和审美等各方面的原因,初期的款式并未被人们认可。随着市场的检验还有审美水平的提高,现代汉服也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逐渐出现了更多更适合日常穿着的改良款,在材质上野摒弃了复原款的厚重感,多采用更为轻盈飘逸的布料。 有些知名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汉服的消费人群进行了定位,一部分品牌将其定位在年轻的学生上,不仅价位上更适合学生,在衣型裁剪和布料上也会更向年轻人靠拢,并且适合日常着装方便大范围推广,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另一部分品牌的消费人群则锁定在消费

汉服简介 附图

漢服简介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展品簡介: 第一部分:深衣之曲裾 曲裾 释义: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 記載:见《礼记深衣》“续衽钩边” 唐孔颖达疏。《汉书·江充传》:“ 充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 《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汉代时,服饰制度虽还不够完备,但对宫中的后妃们的衣饰已有了明确的规定,汉代妇女礼服采用深衣制,《续汉书·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后汉书》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饰,绀上皂下;蚕服,青上缥下,都是深衣制(即单衣)。深衣当时是男女通用的服

浅谈“汉服”与中华礼仪复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18313883.html, 浅谈“汉服”与中华礼仪复兴 作者:刘思淼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9期 摘要:每当被人问起自己所属的民族时,一个称谓总会由心底瞬间转化成一种高昂情 绪,似乎这个词的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美,仅是读起也能清晰地感觉到暖流在心中涌动,逐渐沸腾,这个词便是“华夏”。“礼仪之邦”一直被官方所标榜,然而与之相应的“章服之美”却被遗忘。 关键词:“汉服”;礼仪 作者简介:刘思淼,女,1989年8月出生,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在读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K89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1 一、汉服的由来 关于“汉服”说法不一,有些人定义为汉代的服饰,也有些人持不同观点,然“汉服”复兴者大都认为,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相比较少数民族服饰而言,主要包括:衣服、帽冠、发饰、面饰、鞋子、配饰等共同组成的衣冠体系。汉服文化是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 有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是在《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汉是指汉朝,“衣服制度”则是指汉朝的衣服礼仪制度,尤其是以《周礼》、《礼记》为基础的礼典。“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这是儒家礼仪方面的要义。《左传》记载:“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由此可见,我国之所以称之为华夏,是基于衣冠礼乐文明,尤其是衣冠制度的完善。 二、汉服的礼制体现 作为“礼仪之邦”,“礼”既是我们“立国经常之大法”又是我们“揖让周旋之节文”。西周的时候,周人就从“遵祖”和对“天”、“帝”的信仰中独创了伦理的内涵,造物思想具备了神、人想方面的意义,成为了中国礼仪制度思想的根源。春秋时期,“礼”又专指周代的文物制度。《左传》中把“礼”看做是治理国家的规则,稳定社稷的方法,使民有序的途径,有利后代的制度,足以看出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礼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礼仪,更多的起到法度的作用,成为一种伦理道德层面上的准则,对人们进行约束。礼不只是在人,也在天地。当鲁国国君向孔子询问

浅谈汉服及其复兴运动

分院名称:汉语言文学学院 学生学号:0902140133 长春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社科类) 题目:浅谈汉服及其复兴运动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吴小莉 指导教师姓名:邸宏香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3 年5 月

浅谈汉服及其复兴运动 摘要: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服装的发展演变中看到社会经济、历史的变迁及历代审美观念的转变,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代确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大发展的时期,艺术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汉服在继承前代服饰的基础上更加完善。然而汉服在经历了清朝“剃发易服”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之后已经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汉服复兴运动悄然兴起,对研究汉服的特点及其存在意义的迫切性日益突出,本文就汉代服饰样式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对近来的“汉服热”进行简单的探讨。同时研究汉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汉服服饰复兴 一、汉服的源起及衰落 汉服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上古,早在炎黄时期,服装就已经具备了衣和裳的概念,它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来的服装理念,并且成为历代衣冠制度的蓝本,汉朝在经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光武中兴后,它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鼎盛,这也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汉朝人民后改称为汉族的原因。而汉服则是对这一时期华夏民族所穿着的服饰的称谓。虽然历朝历代的服饰都会有所改变,但汉服却一直保持了它惊人的传承性以及腹手笼袖、交领右衽的重要特征,而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也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1]。汉服的衰落则是在清朝的“剃发易服”之后,清初,满族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它统治下的各个民族,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但民间流传有一首民谣:“男从女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生从死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阳从阴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官从隶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老从少不从,役税从而文字语言不从。”也就是说出家人不变,仍可以穿汉服,戏剧表演也多有前朝的事,汉服是舞台表演需要,因此,和尚、道士和戏子等至今仍保留传统的汉服,只不过稍微有点变化,所以,汉服并没有彻底的消亡断代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 二、汉服式样 根据出土的考古资料显示来看,汉服的样式较多,但从它的主要形制上来看,主要有“深衣”制、“襦裙”制、“上衣下裳”制等。其中,“上衣下裳”制中的“冕服”是帝王百官最正式、隆重的礼服;袍服则是百官及士人的常服,而最受妇女喜爱的服饰则是“襦裙”。普通劳动人民多是“上衣下裳”制,即上身穿短衣,下身穿长裤。以下就汉代服饰的几个主要类别做简单的介绍: (一)深衣 深衣是汉服体系中的一种服式形制,它把上衣和下裳缝连在一起,古代的男女都可以穿,深衣的产生源自于“礼”,它可以显示出高雅、端庄的气质,不仅符合封建礼节、

汉服由来及简介

简介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溯源 汉服起源于华夏文明肇始的炎黄时代,定型于春秋战国,汉民族在汉朝正式形成后遂有汉服之名。此后,历朝历代均有沿革,但其基本特点从未改变。宋明两朝为汉服的集大成时代, 古朴、典雅、华贵、明快等多种风格并存,百花齐放,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汉服体系。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隐扣束带、宽袍大袖,不用扣子,而用绳带

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礼服制式严谨,为正式场合穿的服饰;常服一般去掉大袖,适合百姓日常起居。以衣冠(汉服)、礼仪(汉礼)为表征的中国,被邻国评为衣冠之国、礼仪之邦。汉服运动是旨在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媒介,引导人们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寻回失落的华夏情节,由物质的汉服导向精神的文明,并最终实现传统中华文化向现代转型的社会文化复兴运动。“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与华夏衣冠(汉服)相应的礼不是形式,而是民族历史之积淀,民族之根脉,汉服之美更须礼仪之大的依托。礼的卑己尊人、长幼有序、严密规范诠释着华夏社会的理想,而庄重、纯正、质朴的周礼更充分的发挥了礼的内涵。汉服属广义的礼的范畴,通过礼仪的形式,指向华夏文明的内涵,因此汉服是礼与仁的统一。

传统文化之汉服文化

传统文化之汉服文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传统文化之汉服文化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的体现。 界定汉服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第一: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第二:汉服发展的传统性,而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传承性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第三:汉服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通常不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源头,也可以向后预测其发展方向。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两种基础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浅谈:汉服的色彩搭配艺术

在汉服吧潜水很久了,一直关注汉服运动,也为汉服能重现中华而开心与欣慰。常常无事便去些汉服商家,在那些或超逸,或庄重的汉服里,寻找自己喜欢的那一款。现在的商家对待汉服的态度越来越严谨,形制也愈发正规,让人高兴。可同时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配色。 不知道同袍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常常看到一件汉服,会心喜它的雍容,飘逸,庄重和美丽。可一穿到身上,或出去走一圈,就能感觉到一种异样:是环境太过现代化还是自己人不够漂亮?为什么穿在身上总有那么点浮躁,花哨,与环境格格不入,总有点观感上不如和服,韩服的感觉呢? 我是个沉迷于色彩的人。尽管对色彩的了解还只是皮毛,却也隐隐嗅到了一些汉服因色彩不对味所带来的视觉尴尬。一件精致的汉服,形制自然重要,可是若没有合适的面料,和谐的配色,汉服的感官效果与文化韵味便会大打折扣。而我们古人在配色上,是有很高的造诣与完备的系统的。可惜我不才,对色彩的了解不过泛泛,但是这里依旧想把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贴出来。说得不好,还希望各位见谅~ 前面有些冗长,汉服要在后面一点才讲,希望筒子们耐着性子看完。 我想每个国家,都有着最具代表性的本国传统颜色,说两个最为熟知的,中国红与中国黄。然而很多人不喜欢所谓的传统颜色,嫌它俗气,艳丽,乡村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惋惜地叹一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断层得太厉害了。要知道,我们的传统色彩远非只有夺目的红黄二色。中国古色,原是以婉妙,雅致,鲜妍为特点的。而那些笔墨难以形容的色彩,更是都有着自己独特而美丽的名字。灰褐不叫灰褐,叫秋香色,棕黄不叫棕黄,叫琥珀色。青色有雨过天青和鸭蛋青,绿色有绀碧色与松花绿……文化的断层,使这些美丽的颜色只能在染坊和裁缝店的簿本上找到。 幸运的是,有网友因为看到日本的传统色彩谱所感,收集整理了一套中国传统色彩谱。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颜色。虽然整理得不算很全,颜色上也多少有点误差,却已是难能可贵了。下面先贴上来。 下面的图谱,还是很重要的,里面的颜色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为保持连贯性,希望筒子不

浅谈汉服

浅谈“汉服运动” 摘要: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服装的发展演变中看到社会经济、历史的变迁及历代审美观念的转变,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代确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大发展的时期,艺术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汉服在继承前代服饰的基础上更加完善。然而汉服在经历了清朝“剃发易服”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之后已经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汉服复兴运动悄然兴起,对研究汉服的特点及其存在意义的迫切性日益突出,本文就汉代服饰样式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对近来的“汉服热”进行简单的探讨。同时研究汉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一、汉服的源起及衰落 汉服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上古,早在炎黄时期,服装就已经具备了衣和裳的概念,它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来的服装理念,并且成为历代衣冠制度的蓝本,汉朝在经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光武中兴后,它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鼎盛,这也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汉朝人民后改称为汉族的原因。而汉服则是对这一时期华夏民族所穿着的服饰的称谓。虽然历朝历代的服饰都会有所改变,但汉服却一直保持了它惊人的传承性以及腹手笼袖、交领右衽的重要特征,而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也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汉服的衰落则是在清朝的“剃发易服”之后,清初,满族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它统治下的各个民族,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但民间流传有一首民谣:“男从女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生从死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阳从阴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官从隶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老从少不从,役税从而文字语言不从。”也就是说出家人不变,仍可以穿汉服,戏剧表演也多有前朝的事,汉服是舞台表演需要,因此,和尚、道士和戏子等至今仍保留传统的汉服,只不过稍微有点变化,所以,汉服并没有彻底的消亡断代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 二、汉服式样

传统文化之汉服文化

传统文化之汉服文化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传统文化之汉服文化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的体现。 界定汉服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第一: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第二:汉服发展的传统性,而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传承性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第三:汉服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通常不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源头,也可以向后预测其发展方向。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两种基础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中国汉服文化_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汉服文化_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装的简称,是我国各名民族服装中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影响范围极为广大的一种民族服装。据现代人体研究学家研究论证传统的汉民服装最为符合人体健康要求,其舒适程度远远大于大于现代服装。汉服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衣扣,对人体的束缚极小。汉服礼服高雅华贵,气势雍容,汉服常服潇洒飘逸,如仙如云。汉服在千百来曾经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汉服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组合,而并非仅仅是一件衣服。汉服可以分为官服和民服,官服和民服也可分为礼服和常服。衣裳、深衣为礼服;襦裙为女装,袴褶为常服。 一、汉服特征

汉服无扣,系带,宽衣大袖,线条柔美流畅。汉服的以交领右衽为主,兼有圆领,直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 “衣裳”制(上衣下裳,裳在古代指下裙) “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 “襦裙”制(襦,即短衣) “袴褶”制(上短衣,下长裤)等 1衣裳

衣裳,上衣下裳,衣一般是交领大袖的,裳的结构类似裙子,衣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装形式.为了表示尊重传统,衣裳制被作为最高级别的礼服形式。 2深衣 上衣下裳相连,有曲裾和直裾之分。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即"续衽钩边"。深衣被儒家赋予了很多理念与意义,成为文人的基本装. 3袍服 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袍服下摆,常打一排

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 4襦裙 上短衣,下裙,裙以带系扎.有短襦,半臂,大袖衫 二、汉服的种类 常见的汉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曲裾--流行于秦汉时期,到隋唐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汉服文化现状浅谈

汉服文化现状浅谈 近年来,汉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许多的青年人本着复兴汉族传统服饰的信念投身到汉服文化产业中来。随着汉服爱好者人数的增加,影响范围的扩大,这个圈子的各种思想鱼龙混杂,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摩擦不断,甚至以此为基础产生的一些偏激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外界人士对汉服文化的抵触。 回归到最基础的最原始的端头,汉服爱好者们只是想通过对汉服的宣传和推广来达到“使汉民族有衣可穿”的目的。最直接的借鉴就来自于日韩。众所周知,和服和韩服都是对汉服的本地化改良,也算是改良版的汉服。现如今,中国的传统汉民族服饰几近消失,而日韩两国却始终保持着对本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从这两国来看,一件衣服是可以起到维护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作用的。 自汉服复兴活动发展至今,反对者一直存在,他们最主要的论点就是汉服已经被潮流所抛弃,不在适应时代的发展。反对者中激进者甚至认为,主张复兴汉服的人,是对封建旧习的崇拜,是历史逆流。对于这种论调,自然是要受到汉服爱好者的反驳。这两者之间的辩论似乎也日渐走向了彼此的极端。对于汉服文化的发展毫无益处。 要说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可追溯到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到了新中国建立,文革的出现无疑使中国传统文化断了层,中间断裂出现的鸿沟使得我国的文化缺失。到了改革开放,在经济利益的催动下一切东西都进入了功利化轨道,以物质成就为标准。对文化的保护从政府到百姓都不够重视,社会文化尽显薄弱。空虚久了必然就想要充实。到今日,随这国际竞争的转变,国际上对于文化软实力逐渐重视,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自然也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 作为社会上最激情最蓬勃的群体,青年人显然比以中老年人更愿意担负一个民族文化复兴的重担。这或者是汉服爱好者群体年轻化的原因之一。但是,也正是由于群体的年轻化,许多不够成熟的言论和理念自然会受到社会中流的批驳。这是阻碍之一。 确实,现在汉服的爱好者几乎已经遍布了全中国,四处都能发现“同袍”。他们穿汉服工作、学习、活动,出入各个社会场合,且自诩为“汉服复兴者”。虽说有些许的人试图用激进的言论来表达自己对汉服复兴的诉求,但是更多的人把这当成是个人爱好,尽力去影响小范围的人来了解汉服、接收汉服。后者这样温柔的宣传远比前者好,前者只能引起大众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汉服文化的发展。 有人会说,汉服生活化是作秀。这种论调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知道,任何一种内容都需要形式来承载,汉服承载的应该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以汉服为外表,充实古典文化的内里。 其实,最好的榜样还是来自于日韩,中国的汉服复兴也可以依国情照日韩。实在的,汉服宽袍大袖不方便现代生活,不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期望让汉服全民生活化是极其不现实的。若是以此来作为汉服复兴的追求,必定会落空。所谓时代发展,就是要抛弃不适应变化的生产生活的。但是,作为优秀的传统物质文化,汉服不应该得到如此的冷遇。汉服复兴要理智,更要冷静。汉服复兴的内容应该是使汉民族人人能够认识汉服、了解汉服,能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身穿我们的传统服饰,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来自何处,以此为基来重拾传统汉文化,展现华夏千年文化魅力。

中国汉服文化

. 中国汉服文化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穿在身上的文化——浅谈汉服复兴 上个学期学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这门课,首先,我要说,这门课真的很棒!在学习传统服饰制度之前,我对中国的古典服饰一点都不了解,看电视的时候就有一种“看热闹”的感觉,但现在,虽然说不上“看门道”但也有点韵味了!说到时下较热的一个话题——汉服复兴,下面就来“卖弄”一下我的小小看法。我觉得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何为汉服。汉服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主流服装,已经传承了4000多年,足以证明它的魅力所在!“汉服”虽因“汉朝”而得名,但它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的服装主流。只是在明末清初时满清政府实行“剃发易服”,文明被人为的给中断了,从而使汉服中断了300多年!中间尽管历经变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所以,它始终是我国的传统服装,是为中华民族瑰宝,而不仅仅是汉朝的服装。 在明朝和唐朝,韩国人和日本人从我们汉服这里继承后直接变成了韩服和和服,

他们对韩服和和服一直是当作珍宝保护着。可是我们呢?汉服是韩服和和服的母亲,那种儒雅浑然天成的气质,衣裾渺渺广袖飘飘,可是,广袖飘飘今在何方?衣裾渺渺而又终成绝响。如今的中国人有几人识汉服?正如位汉服拥趸感叹“我们懂得了民主自由,却常常忘却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很多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我们看着樱花节身穿和服出行的少女少年,为着那传统与现代交织出的浪漫而陶醉,甚至中国也有不少人效仿。难到在我们在传统的七夕节,女子身穿汉服出游,进行类似灯谜传统节日的活动不比日本来的浪漫吗?汉服能突出身体美的一面,穿上汉服后你会自然而然地注意自己的举止,人不知而不愠,是为君子也;女子,则显淑女风范。 因此,在复兴汉服这一观点上我是持赞赏支持的态度!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以汉服为载体重新审读华夏文化。汉服精神,是华夏的“根”和“体”,汉服不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汉服并不是指汉代或唐代的服装,而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总体的服装,中华民族本身的文化就是一个融合过程。”北京服装学院教师马久成博士认为。第二,用汉服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认同感。我们恢复汉族文化,但也不排斥其他民族文化,我们不要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在这个自由包容的社会中,对很多人而言,汉服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但起码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多一种选择。第三,弘扬华夏礼仪。我们被尊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华夏文化的礼仪就是尊重别人,尤其是提倡“自正正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王道”精神,而不是“霸道”主张。而在你穿上汉服的那一刻,你会自然而然的树立起君子与淑女的形象,男性更显挺拔与潇洒;女性更显清秀与雅致。第四,纠正一些错误看法。一来复兴不是复古,我们只是沿着华夏文化的传

浅析汉服的发展与未来

浅析汉服的发展与未来 摘要:“汉服运动”的兴起,让汉服重新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汉服文化、礼仪正确的使用和传播,都关系着汉服传承与发展。而如何让汉服登上国际舞台,推向国际市场,让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也成为了汉服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汉服运动,汉服发展,汉服未来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汉服不仅是一件衣服,而是包括衣服、冠帽、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礼仪系统。汉服使用独特的裁剪方式,穿在人的身上,配合以束腰等手段,会随着人体的结构,汉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反映了汉族传统的思想和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这短短十几年,围绕着“民族服装”所展开了多种社会活动和文化实践,先后出现了“唐装”的流行、“汉服”的讨论以及“汉服运动”等,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2004年和2005年“汉服运动”被响亮提出,穿汉服从单一的个体行为,慢慢演变为一种公众运动,众多汉服爱好者们围绕“汉服”进行网络大讨论,把最初的朴素“崇古”的想法转为正规的文化运营、商业运营。弘扬传统服饰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汉服的传承和弘扬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雅是俗,汉服毋庸置疑地成为最能抓住人们眼球的服装。汉服的重提,再次让人们思量传统服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一、汉服的发展 近年来,“汉服”的曝光率直线上升,这股汉服掀起的热潮逐渐壮大成为了一场“汉服运动”。它有着明确的社会价值追求,并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1]。 一种文化如果不是真正被人喜欢和向往,不会形成巨大的生命力,特别是80后的我们受到古典影视作品、戏剧、文学的影响,即使穿着批量生产的成衣,也会对古典的服饰有特殊的向往。 (一)汉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汉服运动”刚开始是富有民间性和草根性的活动。但随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加入、赞赏与鼓励,加入“汉服运动”的社会阶层逐渐有所扩大。与此同时,它也开始产生了“精英主义”的情绪与倾向,自认为找到了“汉服”这唯一可以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汉服运动”的目的之一,据说就是要唤醒汉族乃至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 汉服爱好者们不断进行有关“汉服”的各种宣传、造势、表演和实践活动,致力于引起各种现代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他们向群众百姓解释汉服的由来,说

传统文化教案20课汉服

第七单元传统服饰 20课汉服 【教学目标】 了解汉服的发展历程和式样,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阅读书籍和网络搜索等形式,来了解汉族的发展历程和服饰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且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各族的文化,从汉族的服饰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族服饰的发展历程和样式。 难点:通过观看华美飘逸的汉服和汉服服饰的样式,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右边图片,你知道这是谁的剧照吗?他穿着 什么服饰?(利用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 兴趣。) 大家知道,现在在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庆典和礼仪 性的场合,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会让礼仪 小姐穿上旗袍。但是你们可否知道,旗袍并非汉族人 的真正的民族服饰,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民族 服饰。汉服起源何时?让我们走进本课的学习——汉 服。 二、汉民族简介 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而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汉族在汉代以前被称为“华夏民族”。《左传》中对“华夏”两字的解释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板书)也就是说,华就是指的服饰,而夏指的是礼仪,所以说,汉族又叫做华夏民族,而华夏民族中的“华夏“两字,就是服饰和礼仪的结合体。而到了汉代,由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所以从 汉代起,华夏民族又开始被称为汉族。 三、汉服 1、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你知道夏商 时期的中原地区,华夏族穿什么样的服饰? 2、春秋时期,出现什么样的服饰?有何影响?(深衣) 3、汉服的总体风格以清淡平易为主,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 这一风格。这种袍服有何特点? 4、成语故事:你知道“胡服骑射”的故事吗?(请一 位学生讲一讲) 5、你说我说: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改革服饰?对赵国有何影响? 教师点拨:汉族服饰很注重吸收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的精华,汉服宽衣博带、常裙长袍,拖拖沓沓,作战十分不便。而胡人的服装,短衣窄袖,轻便利落。“胡服骑射”极大地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 四、拓展思维:

汉服文化题

一、汉服文化 1.下列关于汉服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交领右衽或领口呈“y”字型的衣服即为汉服。 B.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 C.古装与汉服常常是同一件东西,但古装具有历史时代性,而汉服具有传承及发展特点。 D.汉服是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至明朝末汉人所着服装而形成的一整套服装体系。 2.在汉服复兴运动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句话出自哪部书? A.《论语正义》B.《左传正义》C.《毛诗笺》D.《春秋繁露》 3.明确出现定义“汉服”一词为汉族民族服饰的书是? A.《辽史》B.《汉书》C.《唐书》D.《元书》 4.如果你是一个导演,日前你在拍摄一部相关赵飞燕题材的电视剧,导演要求美术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历史真实,不能有乱穿越的现象,那么,底下有哪个是不符合这个要求的设计: A.高髻分髾B.道袍C.直裾D.垂鬓 5.《礼记?深衣》提到“五法已备,故圣人服之”,是指深衣的五种基本法度,如下表述正确的是? A.规、矩、权、衡、平 B.规、矩、方、直、衡 C.规、矩、绳、权、衡 D.规、矩、衡、方、平 6.对成人礼(男冠礼女笄礼)意义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明确成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B.明确成人所应具备的行为举止。 C.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为重。 D.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僎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光。 7.在汉服宣传过程中,你认为哪种行为是较为不妥的? A.遇到不解温和发问者,耐心细致讲解。 B.面对家人朋友长辈时,找准适当话题润物细无声地普及汉服概念。 C.路人甲疑心拍戏,面带鄙夷火冒三丈朝路人甲臭骂一通。 D.在工作、求学、生活中,争取机会进行合理的推广。 8.“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这句解释婚礼伦理含义的话出自哪部典籍?

汉服知识图文概述(上)

目录 一、汉服概述 (2) 二、历史发展 (3) 三、汉服结构 (13) 四、纹饰配件 (17) 五、汉服形制 (25) 六、汉服文化 (29) 七、地位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汉服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男装汉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女装汉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按功能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按用途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按形制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现代汉服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