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

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

保密级别:内部 

学位级别:硕士 

提交日期: 2002年4月30日 

答辩日期: 2002年 5月21日 

论文中文题目: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

论文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Assets Backed

Securitization

 

作 者:林 涛 

所在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指导教师:赵新华教授 

所在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分类标识:DF433

中文主题标识:金融资产证券化

英文主题标识:the Financial Assets Backed Securitization

中文文摘 

 

论文摘要

 

[中文摘要]

 

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融资工具,金融资产证券化在短短的30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目前,仅在美国金融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的规模已接近5万亿元,其中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的第二大证券市场。本文从介绍美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出发,对证券化的概念、

构架、操作流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和法律环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内涵。首先,笔者从证券化入手,说明证券化为由直接金融取代间接金融的趋势。证券化可分为传统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而资产证券化又可分为不动产证券化和金融资产证券化。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的不同论述的分析,笔者认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做出的定义更易被接受。该定义认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enterprises)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存量资产被移转给一个特别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SPV)或中介机构,然后SPV或中介机构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资产基础证券(ABS)以获取资金 。”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通常来说,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流程由构建资产集合,建立特殊目的机构(SPV)、移转金融资产、防范金融资产证券化风险和发行资产证券五个步骤构成。其中,SPV的建立和金融资产的移转因为涉及到破产风险隔离和表外融资目的的能否实现以及发行证券的具体品种,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流程的重点。在美国,SPV通常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形态。为降低其破产风险,SPV不能从事资产证券化交易以外的任何经营业务和投资、融资活动;在法律和财务上必须保证严格的独立性,并且设独立董事,且其自愿破产申请必须经董事会一致同意,而且自身虽没有场地和职工。而金融资产的移转,在方法上可分为债务更新、债权让与、和信托三种。比较三种移转方式,笔者认为债权让与和信托这两种移转方式相对于债务更新具有成本低,方便易行的优势,更适合在证券化中采用。其中,有关债权让与的立法,根据是否要求履行对债务人的通知义务,可分为通知主义、自由主义和同意主义三种立法例。同意主义立法例,因成本高,不利于证券化的实施;通知主义的立法例为世界上通行的作法;在自由主义的立法例中,虽无需履行通知的义务,但因不通知债务人往往会对证券化交易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金融资产的让与一般都应通知债务人,但通知的方式可能因各国法律要求的不同而有差别。此外,在英美国家金融资产证券化实践中,一项债权让与可能会受到管理机关对其是否构成“真实销售”的审查,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该交易是债权让与还是让渡担保融资。这种审查依据各国的采用的标准不同,又可分为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之分。至于信托,则是英国衡平法的特色产物,其信托财

产二元性结构的设计,即受托人取得信托财产法律上的权利,受益人取得实质的权利,使得信托方式移转金融资产同样可以达到破产风险隔离和表外融资的效果,并降低税收,因而在美国证券化实践也广为采用。 

本文第三部分探讨了金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笔者通过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提出了目前适合我国的三种金融资产证券化模式,即“不良资产模式”、“基础设施收费模式”、“出口应收款模式”,其中“不良资产模式”为近期政府首要推进的目标。在针对我国现行法律的分析后,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在法律环境上已具备了金融资产证券化实施的基本条件,但仍应对相关法律进行调整和制定。建议在证券化移转方式的选择上,采用债权让与式与信托移转式;具体的证券化品种应为债券和共同基金(信托受益凭证);SPV应采用政府组建的双体制方式,即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各负其职两种体制;在证券化的模式上,应先以债权让与式的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为突破,再渐进地开展其他模式和构架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最后,在立法建议方面,应在修订《金融资产公司管理条例》、《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仿效日本、韩国、泰国的作法,制定《金融资产证券化法》。 

最后,笔者得出目前我国虽已具备了实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和基本条件,但这种制度从移植到完全吸纳,将需要一段涉及到制度、文化、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磨合时期的结论。

 

[英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As a financing tool originated in U.S.A., Financial 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 (“FABS”) develops and spreads dramatically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just 30 years. Nowadays, the total sum of the Asset Backed Securities (“ABS”) is about 5 billion US dollar and the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arket is the second largest security market in United States. By introducing the exper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FABS’concept,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en, it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and judicial environment of FABS in China and provides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concept and the meaning of FABS are given. To introduce FABS, Securitization, which refers to the trend that direct finance replaces indirect finance, should the corner stone. And Securit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Securitization and 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 Meanwhile, the 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 is composed of the Real Estate Securitization and the FABS. As for the concept of FABS, different scholars develop different opinions. By comparing those concepts, the concep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Commission is the best.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operating procedure of FABS. Generally speaking, operating procedure of FABS comprises of pooling, establishment of SPV, transfer of financial asset, and protection of risks and issuance of Asset Backed Securities (AB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PV and transfer of financial asset is crucial factor to the bankruptcy remote as well as the detailed type of ABS, the article pays lots of attention to such procedures. In the United Stated, such business vehicle a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s w ell as 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 is often employed by SPV. In order to decrease risks, SPV cannot carry out any business and investment rather than FABS and keep fully independence concerning legal status and finance. As for methods of the financial asset’s transfer, innovation, assignment and trust are commonly used. Compared those methods, obviously,

assignment and trust are more advantaged approaches due to their lower cost and easier operation. With respect to legislation of assignment in the World, there are three types, i.e. assignment with the consent of obligator, assignment without notification to obligator and assignment with notification to obligator. The first kind legislation is a barrier to FABS because of high cost. As well, although the third type of assignment is effective without a notice to obligator, it could lead to some problems to FABS. So notification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in the operation of FABS. But authorities still could challenge the assignment with notification. In such p rocess, the authority has rights to re-characterize the transaction is a “true sale”or a guaranteed loan. In respect to trust, the great creation of the equity court in medieval England,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ABS. The creative design of two-tiered title of trust property makes it possibl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ankruptcy remote control. The tax exemption of trust also explains the popularity of trust employed in FABS in U.S.A.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feasibility of FABS in China is analyzed.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motives in China, three models, including bad loan of business bank model, fees of infrastructure model as well as receivables of export model, are proposed. Within those models, bad loan model is strongly encouraged by China government. Then, after examination of China’s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 conclusion that now China already has basic precondition of FABS, could be made. But revising of laws and legislation are still needed. A helpful suggestion is following: First, trust and assignment should be used as the methods of financial asset transfer; Second, ABS should be issued as the types of bonds and mutual funds; Third, SPV, i.e.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nd Trust Investment Company should be established by government. Forth, FABS in China should start from the bad loan of business bank model and then expand to others.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revising of Regulation Concerning Financial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nd Management Methods of Trust Investment Company, a Financial 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 Act should be promulgated in the wake of laws concerning Securitization of Japan, Thailand as well as Korea.

In conclusion, although China has the basic precondition of FABS, the fully adoption of FABS in China will be a gradual process.

总 页 数:60 

 开本:16K 

是否有图表:有

目 录 

提要

绪论 (1)

第一章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概论 (2)

第一节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概述 (2)

一、证券化的概念 (2)

二、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4)

第二节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7)

一、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 (7)

二、银行信用证券化 (8)

三、应收款证券化 (8)

第三节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分类 (9)

一、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 (9)

二、汽车贷款债权证券化 (9)

三、租赁债权证券化 (10)

四、信用卡贷款债权证券化 (10)

五、贸易应收账款债权证券化 (10)

六、中小企业贷款债权证券化 (10)

第四节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11)

一、对发起人的意义 (11)

二、对投资人的意义 (13)

第二章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操作 (15)

第一节金融资产证券化操作概述 (15)

一、参与各方 (15)

二、操作流程 (17)

三、简单实例 (18)

第二节金融资产证券化操作分析 (19)

一、构建资产集合 (19)

二、设立特殊目的机构 (20)

三、移转金融资产 (21)

四、防范金融资产证券化风险 (29)

五、发行证券 (35)

第三章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分析 (38)

第一节动因和模式 (39)

一、动因 (39)

二、模式 (41)

第二节法律环境分析 (43)

一、民法分析 (43)

二、公司法分析 (45)

三、信托法分析 (47)

四、破产法分析 (49)

五、担保法分析 (50)

六、税法分析 (50)

第三节构架设计和立法建议 (51)

本章小结 (52)

结论 (53)

注释 (54)

参考文献 (58)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后记

提要

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融资工具,金融资产证券化在短短的30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熟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目前仅在美国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的规模已接近5万亿元,其中的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的第二大证券市场。而我国居民和机构投资者巨大的投资潜力和投资渠道匮乏的矛盾以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压力,强烈呼唤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因此,国内金融界、法律界将目光投向金融资产证券化,希望金融资产证券化在中国也同样起到“炼金术”的效果。

本文从介绍美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经验出发,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分类、意义、发展概况、构架、操作流程进行介绍和分析,进而研究我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模式和法律环境,以探求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最后,本文得出我国已基本具备实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条件的结论,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适合我国的金融资产证券化结构设计和立法建议。

关键词:证券化、金融资产证券化 、破产风险隔离、特殊目的机构、资产基础证券、过手证券. 

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

绪论

金融资产证券化,这种被誉为“美国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1的金融创新手段,产生和成熟于60-8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而亚洲资产证券化的前景更为广阔。根据美国著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最近的预计,今后三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潜力,将由68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而我国更被认为是资产证券化的又一个理想市场。因而,介绍国外金融资产证券化经验的和研究它在我国实施的法律环境,进而提出相应的证券化结构设计和立法建议,对改变我国投资渠道匮乏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现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于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已多有论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Tamar Frankel, 《证券化》、Christine A. Pavel的《证券化》、Frank J, Fabozzi著《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等。而国内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从80年代末起步,至今也有众多的专著和论文发表,例如:张超英等编著的《资产证券化—原理、实务、实例》、王开国主编的《资产证券化论》、沈沛主编的《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运作》、以及彭冰著《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释》等。

本文从介绍国外,特别是美国的,金融资产证券化经验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实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进行研究,探讨金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最终提出适合我国的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结构设计和立法建议。

第一章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概论

第一节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概述

一、 证券化的概念

(一) 证券化的定义

所谓证券化(Securitization),指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通行的以更为有效的、公开的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取代传统的、低效率的金融中介的趋势,即通常所说的“间接金融”(indirect financing) 到“直接金融”(direct financing)或“非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

美国学者Gardener 在其《证券化》一书则从信用的视角出发为证券化作出定义,即:“它使储蓄者与借款者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地匹配的一个过程或工具。在这里开放的市场信用(通过金融市场)取代了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市场信用”。2

(二) 证券化的分类

证券化可分为传统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

1、传统证券化

传统证券化,指融资者不再采取向银行借款的方式,而是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直接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也有学者称之为“企业金融证券化”3、“初级证券化”或“融资证券化”4。

传统的融资一般是企业通过银行借贷进行的,而银行则通过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在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之间担当媒介。但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于欧美银行业的信用恶化,银行融资这一中介渠道堵塞,融资者转向通过向公众发行有价证券来筹集资金。由于这种融资方式与银行间接融资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因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得到了充分发展。

传统证券化作为证券化的早期形式,具有证券化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它并不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证券化”(金融资产证券化)。它仍是以融资者的名义发行有价证券,并以自己的全部的资产来担保证券支付义务的履行,这与资产证券化通过特殊目的机构(SPV)发行证券,以特定金融资产的收益作为向投资人支付的基础的特点大有不同。

2、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将其所保有之各种资产,转换成证券形态销售的一种流动化、市场化现象5。根据证券化的资产性质的不同,资产证券化又可而分为不动产证券化和金融资产证券化6。

(1)不动产证券化

不动产证券化,又称为固定资产证券化,指通过以不动产的价值或租赁收益为基础发行证券的方式,使投资者对不动产的持有由传统的直接的物权关系而转化为间接的债权关系,从而使不动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根据其结构形态的不同,不动产证券化又可分为不动产有限合伙(real estate limited partnership)和不动产投资信托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由于不动产证券化不是本文研究内容,故在此不做赘述。

(2)金融资产证券化

金融资产证券化,又称为“非固定资产证券化”7,是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其债权为基础8发行证券的一种证券化方式。目前,国内通常所说的“证券化”或“资产证券化”实际上指的就是金融资产证券化。

为清楚起见,证券化的分类见下图1-1:

[图1-1] 证券化分类图

传统证券化

证券化金融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

不动产有限合伙

不动产证券化

不动产投资信托

二、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一)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关于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国内外文献中多有论述。但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以下列举一二。

有论者认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9。”

另有论者认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有金融资产(如银行的信贷资产、企业的贸易或服务应收帐款等)支撑的债券或商业票据,将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变现,达到融资、资产与负债结构匹配的目的10。”

国外学者James A. Rosenthal 和 Juan M.Ocampo在《信贷证券化》一书中把金融资产证券化定义为:“它是一个精心构造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贷款与应收款被包装并以证券[即广为人知的资产基础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即“ABS”)]的形式出售。”

Christine A. Pavel 在《证券化》(Securitization)中将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理解为:“它指的是贷款经组合后被重新打包成证券并出售给投资者。它与整笔贷款出售和部分参与相似的是,证券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来源并可能将资产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剔除11。”

而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做出的,即“将企业(enterprises)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存量资产被移转给一个特别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SPV)或中介机构,然后SPV或中介机构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资产基础证券(ABS)以获取资金12。”

在上述定义中,笔者认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定义既指出了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又简述了它的操作过程,较为全面和准确。

(二)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根据对上述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金融资产证券化具有以下内涵:

首先,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主体为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证券化中被称为发起人,Originators),虽然在从名称上,金融资产证券化从名称上,容易使人误解只有金融机构才可成为其主体13,其实凡是拥有稳定的现金收入的企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航空公司、运输公司、计算机公司均可成为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主体。

其次,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客体为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一词由英文“Financial Assets”而来,而不是指金融机构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一般来说,金融资产为会计学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法律上的固有的概念,它并不特指某种法定的财产权利,而是一个包含各种财产在内的集合概念。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AS No.32)中的定义,“金融资产指下列资产:a.现金;b.从另一企业收取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的权利;

c.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权利

d.另一企业的权益工具。”金融资产证券化中,一般金融资产仅指该定义中的b项中的第一点,而且收取的对象也不仅限于企业。换言之,金融资产证券化中的金融资产指的是对个人、政府、企业或其他实体要求支付金钱的请求权,也就是债权,因此在我国台湾的证券化论著中也将金融资产证券化称为债权证券化14。虽然,在理论上讲,一切金融资产都可以成为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标的,但在实践中只有具备转让无障碍、交易成本低、未来收益稳定的金融资产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标的。

最后,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内容实际上也就是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过程。通常由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将其适合证券化的金融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移转给特别目的机构(SPV)或中介机构,以实现与发起人的破产风险隔离,再由该等机构向广大的投资者发行资产基础证券(ABS)15进行融资,其目的是使流动性差的资产变现和达到资产与负债相匹配。

(三) 金融资产证券化与相关概念辨析

1、金融资产证券化与贷款参与

所谓贷款参与(Participation of Loan),指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金融实践中,银行(牵头行)在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同时或之后,将贷款权利分割成若干参与份额

(Loan Participation Share, LPs)并转让给其他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以获得资金的一种形式。

贷款参与中存在两个平行的法律关系,即牵头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和牵头行与参与份额持有人之间的投资本息返还关系。虽然贷款参与的资金流通过牵头行而连接起来,但参与份额的持有人、借款人之间并没有任何法律关系。

贷款参与通过发行表彰贷款权利(金融资产)的LPs获得资金方式与资产证券化的特征相似,因此,在一些文献中往往将贷款参与归于资产证券化的初级形式来介绍。但贷款参与在实质上还是一种间接金融方式,LPs偿付资金虽来源于该借款人或资产组合的债务人,由于金融资产并不由牵头行(发起人)转移给参与份额持有人,即偿付资金并不直接付给参与份额持有人,不能达到与牵头行的风险隔离的目的。因而区别于本文以与发起人的风险隔离为特征的金融资产证券化。

2、金融资产证券化与债转股

所谓“债转股”,指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将这部分不良资产所代表的银行债权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人的股权,从而实现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消化,以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的方式。债转股包括对不良银行的债权的收购和债权转换为股权两个阶段。

虽然在资产收购环节上,债转股与金融资产证券化相似,但两者有较大的区别:首先,债转股的目的是剥离和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虽在我国当前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处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但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初衷则是将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变现,达到融资、资产和负债相匹配的目的;其次,债转股后,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原债务人的股东,对其持有股权;而金融资产证券化中,金融资产移转后,SPV为原债务人的新债权人,对其持有的仍是债权;最后,债转股中所转换的债权仅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债权;而进行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范围广泛,不仅限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债权。

3、金融资产证券化与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指通过设立持有所建项目的项目公司对外贷款,并以该项目所产生的未来收入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的一种融资方式。

项目融资和金融资产证券化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点:首先,两者都是通过建立一个专门实体来持有资产,只不过在项目融资中称为项目公司,在金融资产证券化中称为SPV;其次,两者都是以资产所产生的收入对外偿付。在这一点上,金融资产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与项目融资更为相似,因为它们的偿付资金都是未来预期收入,而不是现存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如果项目融资不是采用银团贷款而是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获得资金,也就成了一种资产证券化16。

但是,项目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除采用银团贷款和发行证券的区别之外,还是有一些的其他区别的:首先,项目融资中项目公司所拥有的是所建项目的所有权,而金融资产证券化中的SPV所持有是债权,因而在项目融资的贷款人来说,对他的偿付除未来收入外,还有项目资产可担保债的履行(这里的担保指一般的债的担保);其次,在项目融资中,发起人设立项目公司的目的是为了使项目风险与自己隔离,这一点,与金融资产证券化中设立SPV,与发起人的风险隔离的目的是反向的。换言之,在项目融资中,风险隔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发起人,而在金融资产证券化中的目的则是为了保护投资人。17

第二节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作为一种融资工具,金融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80年代欧洲各国进而吸收仿效,90年代开始在亚洲各国的蓬勃发展,目前仅在美国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的规模已接近5万亿元,其中的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的第二大证券市场18。

从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60年代末,美国),银行信用证券化(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应收款证券化(90年代,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三个阶段。

一、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

金融资产证券化最早产生于60年代末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当时由于美国法律对的住房融资的限制,只能由地方性的储蓄机构依靠所在地居民的储蓄存款为个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为了获取新的资金来源和转嫁信用风险,当时美国的三大

半政府机构,即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NMA)、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HLMC)收购美国储贷协会(S&L)的住房贷款债权并按利率和期限予以组合,担保或直接发行抵押担保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1968年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发行“过手证券”(pass-through securities)开创了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先河,目前,抵押担保证券市场已成为仅次于联邦政府债券的第二大市场。

二、银行信用证券化

20世纪80年代,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开始对其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这样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等非抵押债权证券化出现。.80年代为金融资产证券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该阶段,不仅证券化的规模、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其发生的地域也由美国扩展到欧洲各国。

三、应收款证券化

90年代至今,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标的继续扩大到各种企业应收款,如基础设施(电力、公路、铁路等)收费、贸易公司的应收账款、服务公司的应收账款、版权、专利权收费等,在性质上,也由现有的债权扩大到可预测的未来债权。在地域上,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的发生导致的传统的融资渠道的萎缩,刺激了金融资产证券化在亚洲新兴的市场的发展。日本、香港、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纷纷调整现有的法律框架并进行了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尝试。

根据美国著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最近的预计,今后三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潜力,将由68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19,而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更被金融评论人士看好,被认为是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又一个理想市场20。因此,近期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趋势应是以亚洲证券化的勃兴为特征。

第三节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分类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分类,除发展较早的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外,还包括汽车贷款债权、租赁债权、信用卡贷款债权、贸易应收账款债权、中小企业贷款债权证券化等21。以下就各种类型分别介绍:

一、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

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指以土地或建筑物等财产为抵押担保的贷款债权作为证券化资产的一种证券化方式。

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如上文所述,起源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美国。它发行的证券称为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是最早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品种。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与其他种类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证券化的贷款债权附有不动产抵押担保,因此在资产(贷款债权)移转时将涉及到抵押权变更登记的问题。

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一般采用信托构架,由发起人(拥有贷款资产的金融机构)将附有不动产抵押权的贷款予以集合并信托于信托机构,由该信托机构担任SPV,发行表征信托财产受益权的过手证券(Pass-through Securities),再由证券承销商出售给投资人。

二、汽车贷款债权证券化

汽车贷款债券证券化,指以银行、汽车贷款公司的无抵押的汽车贷款债权为证券化资产的一种金融资产证券化方式。汽车贷款债权因具有贷款利率高、本息支付期固定、债权同质性高的特点,成为非抵押债权中最早应用于金融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商品。

汽车贷款债权证券化通常采用信托构架,一般先由发起人(银行、汽车贷款公司)将各种汽车贷款予以集合(pooling), 直接信托给信托机构或出售给由其设立的SPV, 然后再由SPV将资产信托于一信托机构。该信托机构发行表征信托财产受益权的汽车抵押贷款证券(Automobile-Backed Securities),并由证券承销商出售给投资人。

三、 租赁债权证券化

租赁债权证券化,指以出租财产所应收的租金债权为证券化资产进行的金融资产证券化。

租赁债权证券化的结构与汽车贷款债权证券化类似,亦采用信托构架,即由信托机构发行表征信托财产受益权的租金债权基础证券(Lease-Backed Notes, LBNs),通过证券承销方式出售给投资人。

四、 信用卡贷款债权证券化

信用卡贷款债权证券化,指以信用卡贷款债权作为证券化资产的一种金融资产证券化方式。

信用卡贷款债权证券化也是通过信托构架完成的,即首先由发起人将大量的信用卡贷款债权予以集合,再信托与信托机构,然后由该信托机构通过证券承销的方式向投资人发行表征信托受益权的信用卡债权基础证券(Certificate for Amortizing Revolving Debts, CADs)。

五、 贸易应收账款债权证券化

贸易应收账款债权证券化,指以企业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而发生的付款请求权作为证券化资产的一种金融资产证券化方式。

贸易应收账款债权证券化通常通过发起人将应收账款出售或设立权利质权给SPV以获取现金, SPV向投资人发行贸易应收账款基础证券(Trade Credit-Backed Notes, TCBNs)的形式实现的。

六、 中小企业贷款债权证券化

中小企业贷款债权证券化,专指对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为中小企业提供保证的贷款债权所进行的证券化。

中小企业贷款债权证券化以信托方式进行,其发行的证券为SBA贷款债权证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