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半坡和河姆渡遗址表格

[历史]半坡和河姆渡遗址表格

[历史]半坡和河姆渡遗址表格
[历史]半坡和河姆渡遗址表格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一.原始农业的开始

1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约旦河谷)3 .生产工具的改进

2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采集者→生产者) 4 .陶器的发明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

虹口区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高三历史试卷 2019.04考生注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姓名。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在夏史探究中,考古发掘在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文化遗址是 A. 姜寨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三星堆遗址 2.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其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下图的哪处? A. A B. B C. C D. D 3. 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孔子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后世儒家多认为正统的是 A. 董仲舒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4.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诗中提到选拔人才的“长策”是指 A.军功授爵制 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

5. 右图为中国某一朝代机构设置示意图,这一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这些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此话评论的是A. 洋务运动 B. 维新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8. 右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下列 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 A.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B.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埠 C.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 9. “窃以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中国败弱之由,百弊丛积,皆由体制尊隔之故。”此论证变法图自强的必要性的《上清帝第四书》,上书者是 A.谭嗣同B.严复 C.康有为D.梁启超 10.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 2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 兽面纹细颈壶(新石器时代) 小口尖底瓶(新石器时代) 鱼纹葫芦瓶(新石器时代) 葫芦瓶(新石器时代) 陶斝(新石器时代酒器) 陶鬶(新石器时代) 玉刀(新石器时代) 饕餮纹四足鬲(商代中期) 凤柱斝(商代晚期) 羊首勺(商代晚期) 长胡四穿戈(商代晚期) 饕餮纹分裆鼎(商代晚期) 宗仲盘(西周晚期) 柞钟(西周晚期) 史迹角(西周早期) 梁其壶(西周晚期) 祖辛爵(西周早期) 日己觥(西周中期) 它盘(西周晚期) 它盉(西周晚期) 西周晚期,传世品。古代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器方口,短颈,扁圆腹。鸟形盖,后端有一兽形活链,与器鋬相连。腹底两侧各一隶童为足,后有犬首环鋬,前有张口犬形管状流。腹部饰双风鸟纹,周围绕以斜角凤角纹。 整器造型别致。 梁其壶(西周晚期) 鸟盖瓠壶(战国) 1967年绥德废品站征集。通高33.5厘米,口径5.8厘米,圈足径8.8厘米。盖作立体鹑鸟形,与壶颈相合后,器腹以下部分呈前鼓后曲状。鸟嘴处有环扣,可以闭启,鸟颈有带纹一周,似鸟之颈环。鸟盘冠,双翅,尾翎羽毛清晰可见,胸饰鸟、蛇纹。盖尾部有环,环系蛇形自绕的链条,上连壶。肩至腹饰五道宽带纹与六道蟠螭纹相间,螭纹皆相纠。盖、腹纹饰的空隙处填以小圆点珠纹。腹曲恻施八棱形壶,两端饰螭首。此壶造型极为逼真,纹饰细密繁缛,生动形象, 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师丞钟(西周中期) 金怪兽(战国) 陕西神木纳林高兔出土。战国器物,圆雕、透雕、浮雕兼施。鹰喙兽身头生双角如鹿,偶蹄,立于四瓣花形托座上。托座正中凸起呈覆斗形,周边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怪兽眼珠凸出,大耳竖立上双角内弯,作倒八字形向侧后展开。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怪兽头象,也为立耳环眼鸟喙,脖颈屈曲虬结,前后相连构成兽角的主干。怪兽前肢挺直前倾,后肢跨前,弯颈低头作角斗状。细腰,体内中空,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象。通身及四肢上部饰凸云纹,颈脑部饰鬃 纹,双角及钩喙饰凸楞纹。角、尾和托座系另铸 利簋(西周早期) 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述及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与《尚书武成》、《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牛尊(西周中期) 五鼎四簋(西周中期) 豹纹瓦当(战国) 鎏金蟠虺纹铜扁壶(战国) 兵马俑(秦) 兵马俑彩绘跪射俑(秦) 青铜鹤(秦) 青铜鹅(秦) 杜虎符(秦) 铜质,虎形。器物高4.4、长9.5、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一小孔,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 是小篆,规整挺秀。 龙纹空心砖(秦) 半两钱铜合范(秦代) 龙纹空心砖(秦)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 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重2.57千克。1981年陕西兴平市茂陵1号无名冢1号从葬坑出土。铜炉系博山炉形式。由炉体、长柄、底座分铸铆合而成,通体鎏金鋈银,精雕细镂,是一件至为罕见的艺术精品。炉口外侧和圈足外侧刻有铭文,记其原为未央宫物,后归阳信家,应是汉武帝赐给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物。 绿釉孔雀陶灯(东汉)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武汉 开幕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 协办单位:上海市服饰协会 展览地点:武汉市博物馆书画厅 展览时间:2012年7月18日-9月10日 由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将于2012年7月18日在武汉市博物馆开幕。 《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市服饰协会中4家高级旗袍定制企业珍藏服饰中精选出70多件精品旗袍,配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图影,以服饰文化为主线,围绕旗袍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创新,反映了海派旗袍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在中西文化会通交融、移民文化碰撞合璧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独特旗袍服饰文化。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随着泰西礼俗的东渐和近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海的社会风俗发生了深刻变化。民国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上海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与孕育了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奇葩——“海派”旗袍。“海派”旗袍的面料选择从中国传统的丝绸、棉织物到进口的羽纱、天鹅绒等,丰富多样,应有尽有。旗袍的款式变化多样,既稳定又无常,袍身的长度、立领的高低变化来回更迭,不断引领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服饰时尚。海派旗袍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尽显女性体态和曲线之美。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又无形中为女性解放树立了一种标记,成为时尚领域卓尔不群的一道风景。 开幕式上,主办方将举办了“海派”旗袍秀活动,现场演绎旗袍东西交融的独特神韵。本次展览的时间为2012年7月18日至9月10日。在此期间,

中国红色之旅—上海教学内容

中国红色之旅—上海

中国红色之旅—上海 摘要:上海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许多“第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中共中央机关,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组织,党领导的最早的全国工人运动指挥机关,党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这些“红色之源”,是上海开掘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宝藏。 关键词:红色旅游、上海、历史、遗址、资源 红色旅游,是指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受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路由线路和经典景区,即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只是,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养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将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请打物质基础,正在称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上海作为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纳入了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上海旅游部门近期将首先向全国重点推出五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左联”旧址纪念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为几代中国人所传唱,至今仍激昂振奋着人们的精神。 中国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已沉淀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人们传之颂之舞之蹈之,如今更是“游之”!红色旅游,乃缅怀之旅、记忆之旅、精神之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那处处染就红的的景地,是我们们革命的故乡,心灵的故乡,如上海。 风华绝代,迈向国际化的现代都市,又与古典交相辉映,上海也! 上海的繁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老上海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那是的上海日夜笙歌,那是的旧外滩霓虹绚彩。那是的繁华如梦,放纵的享乐中有一股锥心刺骨的悲凉,这悲凉,十里洋场说不出来,浓妆艳抹的舞女说不出来,上海深深的把它埋在了心里。 物换星移,几十年过去了,上海依旧美丽,却不用再强颜欢笑了,因为她的笑容是属于祖国的。上海,格外的繁荣发达,白天,蔚蓝的天空,成荫的绿树,鲜艳的百花,加上繁华的市街,琳琅满目的服饰,便捷的交通,各种不同肤色的行人……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这里也被称为“文化三角洲”。追本溯源,位于浙江省余姚时期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米钱已发展的最早的新时期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这是长江文化的起源,它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又一摇篮。上海的车水马龙掩不住古典的气韵与风华。且不说享誉江南的水乡古镇朱家角,其水之美、乔之古、街之奇、园之精、酒之醇、花之香,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且不说始建于明代末叶的老城隍庙、亭台楼阁古色古香;也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 1973年,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中央为发展农业,提出了“以粮为纲”的口号。河姆渡村所在的罗江公社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频发生。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使境内地势低洼的稻田旱涝保收,获得稳定高产,决定对河姆渡村北面紧靠姚江的小河边上一座旧排涝站进行改造。 6月,工程正式动工。当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了许多黑陶片、骨器、动物骨骼以及少数石器,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古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横空出世! 在这之后的几年,考古工作者对河姆渡遗址进行了两期发掘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研究成果,从而使人们对这个远古时期的文明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七千年前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吧! 河姆渡人的衣饰 你知道图一展示的物品是什么吗?太简单了,只要看到那锋利的前端和钻孔的尾端,答案就自然会从脑子里跳出来:缝衣针。没错,那么下一个问题是: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呢?问题 有点难度了,是竹的、木的、骨的……? 别瞎猜了,还是让我来揭晓谜底吧:图 一是从河姆渡遗址中发掘出来的骨针, 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它们是怎 么做出来的呢?首先,把粗大的兽骨裁 成细长条,用细小的利器在上面钻出一 个小孔作为针眼,再在砺石(图二)上 将针的另一端磨成针尖而制成的。没想 到吧,在我们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的缝 衣针,在当时没有点“铁杵磨成针”的 精神还真拿不下来。我们的祖先就是用 这些针缝制出了一件件简单而实用的衣 服,度过了几千年的寒暑。 那么有谁知道,河姆渡人的衣服的质料是怎样的呢?树叶? 原始人肯定用过,但它的缺陷实在是 太明显了:容易干燥变形,而一旦干 燥变形就容易脱落,而一旦脱落的 话……所以到了河姆渡人的时候,树 叶基本已经不用了。兽皮?答案正 确。兽皮是河姆渡人重要的衣料来 源。我怎么知道的?给你看点儿证 据:研究古动物骨骼的专家,根据对 遗址中出土的33件貉的下颌骨标本 的观察,发现其下颌骨和水平骨连接 部分的上下边缘上,常见有经过人工 砍割后留下的缺痕和条痕, 在其他兽图一 图二 图三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到达上海博物馆之前,对上海博物馆没有多少了解,对它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我是抱着一种为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的,只想着去稍微看看,拍几张照片回来再写些感想应付一下作业,甚至给自己定好了时间2个小时要搞定来回路程和参观,进入了展馆以后,才发现自己一开始想得太简单了。 离博物馆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就看到了矗立在不远处的博物馆,当看到那个建筑的时候,虽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却能感受到那份稳重,感觉那儿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很亲切的feel,开始有点迫不及待。(回来后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那个建筑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整体相对来讲是,高大时尚)。在靠近博物馆的一路上,发现路边停了很多旅游大巴,陆陆续续有游客,其中有很多外国人,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博物馆,里面的事物肯定不是自己起始想得那么简单。便抱着好奇的心态边欣赏着广场的花秾草绿走向博物馆。 到了南入口,先看了建筑前面的上海博物馆的简要介绍和空间排布,大致了解了不同馆的位置。当进入门口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那样的环境有些陌

生,也没想什么就“钻”进了第一展览馆,这是个临时展览馆,现在展览的是“毛利人的世界”。据了解,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于大约公元13世纪这群开拓者登上了这片陌生又美丽的土地,他们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很快他们就熟悉了前所未见的植物、鱼鸟和矿石资源。毛利文化古老而神秘丰富而独特:雕刻、编织、纹身、神话……每一样都包含了毛利历史的足迹。入门看到的是一块生命石,毛利人相信一个地方的山、水、森林的生命力可以凝聚石头或其他物件中,生命石就是这样一个载体,它被毛利人看作是部落领土的守护神。 先附上两张毛利的石器、玉石等总览图: 可以看出毛利有很多木器、骨器、玉器、石器、还有编织物。在这个展览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陕西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给我一天,还你万年”: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西安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精华,藏品丰富精美,是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陕西历史文化的艺术殿堂。 2011年5月26日,在“青马工程”的组织下,我们青马班的学员踏上了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路。这次参观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参观,使我更深的领悟到,西安,这座拥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古城所深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短短的几小时,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瞬间苏醒,,逐一呈现在我们眼前,除了惊叹古时先者的智慧,还深深的为自己是一名华夏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游览之前,我曾在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 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经过长时间的排队等候,我们终于办理好门票,我顺着喷泉径直走入陕博的大门,来到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展览馆面前。从门口的介绍词得知,陕博的

上海考古出土古船

上海考古出土古船 2015年,是上海商船会馆建成300周年。致力于沙船研究的上海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潘君祥研究员,希望我能写一篇有关上海考古发现古代船只的文章。本文就浦东川扬河唐代独木舟复合型船,南汇黄路、嘉定封浜宋代沙船,闸北区明墓随葬的木沙船明器和奉贤三团运载瓷器的宋代毁船,以及同船密切相关的南汇海滨出土的铁锚等一并做一梳理研究。 一、浦东川扬河唐代独木舟复合型船 船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水上运输工具。最早的船是独木舟,有心人发现,树叶、树干在水里漂浮,又发现树叶的负荷量很小,而树干的负荷量就大。原始先民为了渔猎、渡河需求,随手捡来了树干,用最原始的石锛、石凿等工具,将圆木一面剖平并挖成凹形,用树枝作为船桨划行,这就是最早的独木舟。在浙江钱山漾、河姆渡、跨湖桥,福建连江,广东化州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出土独木舟或船桨。特别是2011年跨湖桥遗址发现8 000年前的独木舟及其制作场地,可以 说是中国最早的船和造船基地。这艘独木舟长5.6米,宽0.52米,在独木舟两侧,遗存2把木桨,各长1.4米,宽分别为22厘米和16厘米,同《淮南子》古人“见窍木浮而知为舟”,

与《舟赋》中“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的记载相吻合。 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直至1 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仍在沿用,出现了独木舟的复合型结构。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发现的8艘唐代沉船,其中一艘为一整棵巨大的香樟树而制成的独木舟,长10.05米,最大宽度近1.5米。山东莱州发现的2艘独木舟,其中一艘保存较完整,是由一根独木挖凿而成,长6.6米;一艘却是由几段独木衔接而成的复合型结构,出土的两段独木总长7.1米,舟体最宽处1.05米。早于1979年上海浦东川扬河发现的独木舟形木船,是较早发现的由独木舟向木帆船过度的复合型结构,它的发现在中国造船史,特别是独木舟向木板船的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川扬河独木舟形木船发现于川扬河开挖过程中,位于唐代捍海塘以东约1公里处的北蔡地段,即今沪南公路交叉口的陈家桥车站向东约1 000米,深距地表4.6米处。船头、尾部残缺,舷侧板散落。残长14.5米,残宽0.8米。由独木挖凿而成的船底和舷侧板构成(图1、2)。 船底,由前中后三段独木上下搭接插合成一体。中段较粗长,首尾段略细短。中段长11.62米,宽0.8米,厚0.42米,从厚度看,正好是圆木一剖为二的一半。在两端各锯出长75厘米的上接口平面,并在平面上掏挖了4个边长10厘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是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为1944年6月成立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50年改称西北历史陈列馆,1952年改称西北历史博物馆,1955年6月改称陕西省博物馆。198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指示,开始在现址筹建新馆,1986年夏破土动工,1997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开放,并定名现名。[1-2] 2008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确定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3]中文名称陕西历史博物馆 外文名称Shaanxi History Museum 类别历史博物馆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

1952年1月,又改称为西北历史博物馆。 1953年3月,西北历史博物馆拆除了碑林与孔庙之间的隔墙,正式把孔庙扩充为馆区。 1955年6月,由于西北大区撤销,西北历史博物馆又归属陕西省政府管理,馆名也改定为陕西省博物馆。 1963年,陕西省博物馆新建的西安石刻艺术室正式对外开放,从此,历史陈列、雕刻艺术和碑林就成为陕西省博物馆的三大常设陈列。随着陕西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已达数十万件之多。 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在陕西建一座新博物馆的指示。 1983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筹建,属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兴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舍的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担任。 1991年6月20日上午,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典礼仪式在展厅前大院隆重举行,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标志着中国博物馆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镶金玉

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北麓的姚江之滨。1973年夏天,当地群众在兴修水得时发现了这一总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达4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的遗址。根据碳—14测定遗址第四文化层的年代距近约7000年。1973年和1977年的两次考古发掘,合计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了骨、石、陶、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文物6700余件,还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稻谷、大批干栏式木构建筑遗址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农业、建筑、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起源提供了极其贵的实物资料,被学术界公认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该遗址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主要表现为:已经开始栽培水稻,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经济活动;为适应潮湿环境,防止野兽侵扰,住房采用木结构干栏式,并运用榫卯木作技术;驾驭舟楫、活动范围从陆上拓展至水上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利用大量珍贵的文物,展示了河姆渡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了保存和展示河姆渡这一古文化遗址的发掘成果,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拨专款建造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1993年5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60亩,由文物陈列馆和遗址现场展示区两大部分组成。文物陈列馆紧邻遗址西侧,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由6幢建筑组成,单体之间用连廊相接。建筑造型根据河姆渡7000年前“干栏式”建筑风格,“长脊、短檐、高床”的特点而设计,构筑出高于地面的架空层,人字形坡屋面上耸起5-7组交错构件,象征着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术,再配以土红色波纹陶瓦、炒米黄毛面墙砖,显得古朴、野趣,与河姆渡文化融为一体。序厅屋面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文物陈列馆有3个展厅,共展出文物400余件。第一展厅为序厅,以序言、照片、图表、模型、文物,概括地介绍了河姆渡文化的基本情况。其展出的两个完整的人头骨和复原的头像,让观众见识到我们远祖的模样;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的模型,形象地再现了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狩猎等生产、生活场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第二展厅“稻作经济”,反映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展出的实物有 7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及照片,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石球等稻作经济的全套耕作、加工工具。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釜、钵、盘、豆、盆、罐、盉、鼎、盂等贮器,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河姆渡先民发明了农业以后,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改变,但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从这里陈列的骨哨、骨箭头、弹丸等渔猎工具,以及酸枣、橡子、芡实、菱角等丰富的果实来看,证明渔猎和采集仍是河姆渡人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第三展厅反映河姆渡人定居生活和原始艺术两个内容。陈列着被称为是建筑史上奇迹的带有榫卯的干栏式建筑木构件和加工工具。此外,陈列的还有种类繁多的纺织工具,展示了当时成熟的纺织技术。在生产和生活领域里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划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创造了辉煌的原始艺术,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展出的以象牙、骨、玉、石、陶、木为材质的文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构思奇巧、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那种讲究对称、追求平衡的审美意识和整齐、稳重、沉静的艺术作品,令人赞叹不已。在众多艺术品中,尤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其中就有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蝶形器。发掘现场馆距文物陈列馆100米,可以供人们考察当年的发掘现场,得到实地感受。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以其众多的文物精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化的陈列手段,为人们翻开了河姆渡文化这部埋藏了7000多年的巨著,因而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中外游客近3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垢教育作用。门票:30元。学生、军人凭有效证件:13元。老年人凭优待证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

上海地区行业博物馆的现状及展望

二、结题报告 上海地区行业博物馆的现状及展望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刘超逸韩海姣 指导老师胡志祥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行业博物馆认识的不断深入,上海地区会有越来越多 的行业博物馆发展起来。在探究上海地区发展行业博物馆条件的同时,笔者就行业博物馆的主创机 构,审批和注册流程,文物来源,人员结构和观众调查等方面对上海行业博物馆的现状进行调查了 解,从而总结出行业博物馆发展经营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将探讨解决问题之办法以及上海行业博 物馆发展的总体方向。 关键词:上海市行业博物馆现状问题展望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 many kinds of industry hav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dustry museum . More and more industry museums have been built in Shanghai . In this article , we will explor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museums in Shanghai . In order to know well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 museums in Shanghai , we will start our research from aspects about the establishing institutions ,the processes of examination and registration , the source of cultural relics , the personnel structure and the audiences . Then we well try our best to summarize the questions industry museums are faced with . At the same time , we hope to find the solutions and the general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museums in Shanghai . Keywords: shanghai,industry museum ,current situation ,question ,the future 引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各行各业的繁荣,行业博物馆作为一个新型的博物馆正悄然兴起,它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2001 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文物局会议,提出了“鼓励发展科技类、产业类的行业博物馆”的倡议。2000 年5 月,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召开了“行业博物馆发展座谈会”,决定从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特点出发,将行业博物馆建设纳入到上海市文化建设和都市旅游发展的规划之中,大力发展上海行业博物馆1。上海市文管会则提出了要在2010 年建成100 座行业博物馆的构想2。 1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2019.04 考生注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姓名。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夏史探究中,考古发掘在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文化遗址是 A. 姜寨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三星堆遗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研究夏史的重要遗迹,故C项正确;姜寨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故A项错误;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故B项错误;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化遗址,位于西南地区,不符合夏朝地理区域,故D项错误。 2.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其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下图的哪处?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图中的B 处,故B项正确;A是黄河上游地区,C是长江流域,D是黄河、长江源头,故ACD错误。3.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孔子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后世儒家多认为正统的是 A. 董仲舒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后世儒者大多认为孟子是儒家正统,其继承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故A项不符合题意;荀子熔礼、法于一炉,后世儒者多不认可,故C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代表,故D项错误。 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诗中提到选拔人才的“长策”是指 A. 军功授爵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发展了科举制,大大吸纳了饱学之士,因此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之说,故D项正确;军功授爵制是秦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故ABC错误。 5.下图为中国某一朝代机构设置示意图,这一朝代是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博物馆建筑资料实例分析(陕西历史博物馆)2 2.1实例气候水文地理条件 2.1.1:地形水系:度和109.49107.40度~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 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度~34.4533.42北纬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年,2016116公里。截至公里,南北宽约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 1066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西安面积9983条河流。其中,渭河、泾河及石川河西安境内河网密集,共有54绝大多数河系过境河流,其余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地或骊东南丘陵,流由南向北流经渭河平原注入渭河。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46%。 西安各条河流的流域面积相差悬殊。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黑河、灞河与沣河。上述三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境内总面积82.37%。发源于秦岭山地的渭河南侧支流,因秦岭北坡山势陡峭,沟谷深邃,谷峰相间,状若梳齿,使河流具有以下结构特征: 一是流向多呈东南—西北向。河流在秦岭山地沿沟壑曲折南向,地质构造断裂带也大致沿东南出峪后,顺地形斜面自东南流向西北,—西北走向,灞、浐、沣诸河等均沿断裂带走向流动。二是河道纵向比降大。各条河流上游段流经秦岭山地时,谷深、坡陡、流急。出峪后

中游段切穿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坡度减小,水流较缓。 三是下游河道横向摆动显著,具有游荡性河流特征。渭河不断向北迁移,灞河由东向西摆动,沣河由西向东演变,潏、滈交替泛滥,形成片状展布的古河道、边滩和心滩。秦岭 四是上游河道曲折深切,多峡谷险滩。秦岭北侧峪口多达70余处。五是河床堆积物明显。从河源到河口,随着坡度减小,河流挟沙能力降低,悬移物在下游形成沿河有规律的堆积分布。 2.1.2:区域地质概况: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2.2历史与民俗文化及建筑设计者简介 历史与民俗文化2.2.1.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多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11003100年文明史、多年建城史和丝开

河姆渡遗址导游词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河姆渡遗址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伙儿好! 欢迎你们来到河姆渡遗址。我是导游阮琳云,我愿陪同大伙儿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大伙儿对河姆渡遗址也许还别如何了解,那我就先概括地向大伙儿介绍一下。河姆渡遗址总面积为4万平方米,它是在1973年被发觉的。经两期挖掘,共出土文物6700余件,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这些惊人的数字,相信大伙儿都很好奇,确信都想去亲眼目睹了。那好,接下来咱们就去“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一饱眼福。 如今,在我们眼前的这座造型别致的建造物算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大伙儿瞧,那个馆名依然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呢! 好,下面就随着我进博物馆参观。整个博物馆有三个展厅,如今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第一具展厅。那个展厅总的介绍了河姆渡先民当时的一些活动事情,具体的大伙儿可读读墙上的文字说明。大伙儿快点看,这个地方有许多动物的骨骸,特别是鲨、鲸等海生鱼类骨骸的发觉,证明河姆渡先民差不多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江河及近海地区。真是够厉害吧! 别知别觉中,我们差不多进入了第二展厅,那个展厅的主题是“稻作经济”。你们瞧,这个地方的稻谷可基本上7000年前的先民种植出来的,别看它如今灰灰的很别起眼,可在当时出土的时候,却基本上金灿灿的。大伙儿看这边,这个地方陈列着的则是当时的农作工具,有磨石块、骨箭头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农具就数这种骨耜了,这是当时最要紧的农作工具,一共出土了170余件。 游客们,第二展厅我们差不多参观得已经了,接下来我们就向第三展厅进军。大伙儿注意,第三展厅的主题则是“定居日子”,那儿展出的要紧是一些古人的日子用具,先请大伙儿自由参观。 看过未来,是别是是觉得这些用具很熟悉呀,有些物品自己家里别也有吗?对,早在7000年前,古人就开始用这些锅、碗了。大伙儿可看这个地方,这是一枚骨针,模样跟我们如今在用的针已经,只稍大了一些。大伙儿可别小瞧了它,从这一枚针中,我们就能够知道河姆渡先民在当时差不多开始纺纱织布。 鲁迅祖居导游词·宁波市导游词·杭州市导游词·大慈岩导游词·岳庙导游词 好,各位朋友,河姆渡渡遗址博物馆参观到此就结束了,希翼我的说解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顾。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心小学xx1班阮琳云 (指导老师:许奇峰) 注:此文发表于全国发行的杂志《优秀作文名师点评》(20xx.1—2)期上

上海市虹口区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试题(含解析)

虹口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高三历史试卷 2018.12 考生注意: 1.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姓名。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其核心区域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黄河下游地区 C. 中原地区 D. 辽东地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甚至到夏商时期,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其核心区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地区,故B项错误,C项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虽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明地,但不是核心地区,故A项错误。辽东地区文明发展相对迟缓,故D项错误。 【点睛】苏秉琦曾提出“满天星斗说”,他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一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黄河文化中心;二是以泰山地区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山东、苏北、豫东地区的文化,其突出特点是不同于仰韶文化红陶的黑陶文化;三是湖北及其相邻地区,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四是长江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五是西南地区,从江西的鄱阳湖到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六是从陇东到河套再到辽西的长城以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和甘肃的大河湾文化。 2.《国语》讲“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的象征。可见商

上海有哪些好玩的博物馆

上海有哪些好玩的博物馆 2014-04-13 14:54灰机_小佑7l4i|分类:上海|浏览148次 分享到: 2014-04-13 21:30提问者采纳 (一)历史建筑 共大会址、新天地、大世界、百乐门、上海美术馆、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国泰大戏院、诺曼底公寓、徐家汇大教堂、华懋公寓、枕流公寓、美琪大戏院、兰心大戏院、百老汇大厦、黑石公寓、马勒别墅、爱丽园、上海音乐厅、花园饭店、浦江饭店、仙乐斯、沐恩堂圣母院、上海自博物馆、小红楼、西郊宾馆、田子坊、1933老场坊、永安百货、爱丁堡公寓、基督青年会、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大堂普洱会、孙山故居、宋庆龄故居、鲁迅纪念馆、金门大酒店、衡山路、静安区石库门建筑区等 (二)现代建筑 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心、上海国际金融心、上海科技馆、恒隆广场、正大广场、上海欢乐谷、热带风暴水上乐园、上海心、尚街、8号桥、M50、智造局、同乐坊 (三)著名景观 外滩、豫园、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四)自佳地 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昆虫馆、世纪公园、东滩世界地质公园、滴水湖 (五)人文古迹 枫泾古镇、朱家角镇、老城隍庙、玉佛寺、大观园、七宝古镇、陈云故居、上海文庙、上海老街、静安寺、下海庙、鲁迅故居、方塔园、古城公园、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玉佛禅寺、韬奋纪念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国共产党第次全国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刘海粟美术馆、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李白烈士故居、德艺陶瓷陈列馆、鲁迅墓、陶行知纪念馆、宝山烈士陵园、黄炎培故居、周恩来故居、张闻天故居、叶家花园等沪上八景 1外滩晨钟(外滩区域) 上海市政府对外滩滨江地区进行大规模改造既完整保留了外滩原有风貌又巧妙地利用防汛墙设施新建滨江观光平台及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陈毅广场、音乐喷泉等风格各异建筑小品和浮雕并配全景式建筑景观灯光和大型艺术灯光表演及浦江夜游 2豫园雅韵(豫园老城厢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