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框架初探

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框架初探

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框架初探
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框架初探

2010年第6期N o 62010 Journal of Ch i nese P eop l e s Pub lic Secur ity U n i versity (Soc ial Sc i ences Edition) 总第148期Su m 148

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框架初探

乐国安,薛 婷,陈 浩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摘 要 以往研究对现实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cro w d event)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在对网

络集群行为或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论述中,存在着概念不统一或混淆的现象。根据网络集群行为和网络集群的特征或发展程度,可将网络集群行为分为基于共同关注点的网络集群行为、基于共同信念的网络集群行为和基于共同行动目标的网络集群行为,反映网络集群行为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可能与现实集群行为之间发生交互作用。

关键词 网络;集群行为;定义;分类 中图分类号 D63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40(2010)06-0099-06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课题!网络行为社会学研究与定量指标?(项目编号:

2010CB7314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网络集群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NK ZXB1014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乐国安,男,江西东乡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婷,女,辽宁锦州人,南开

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博士生;陈浩,男,天津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讲师。

集群行为作为一种非制度性的集体行动,由于其独特的群体心理特征和社会影响力,一直是各学科学者重点研究的领域。随着网络影响的日益扩大,网络集群行为或网络群体性事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网络集群行为或网络群体性事件以及网络上出现的各种群体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由于对网络集群行为的概念和分类还未形成统一认识,容易造成研究中的概念界定不清或概念混淆问题。为了对网络集群行为有更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了方便学者之间的交流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初步提出有关网络集群行为的较为全面和清晰的定义和分类框架。

一、网络集群行为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群体、集群和网络集群

对现实环境下的群体(group )和集群(cr owd)概念的理解,是界定网络群体和网络集群行为的基础。社会学中的群体通常指的是相对于个体的各种社会成员的聚合,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的集合体[1],可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准群体。集群行为涉及的基本都是准群体,即没有组织结构,人与人之间有某种联系,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关注点,有可能在某些时候形成集团,但目前还没有组织起来的人群[2]。一些学者用!集群?(cr owd)(或翻译成!群众?、!聚众?)来特指集群行为中的群体。按照波普诺的定义,集群就是!有着共同的关注点而临时聚集到一起的人群?,!集群与其他更为普遍的社会群体区别开来的特征是不确定感和紧迫感,但集群中的每个人并非都有同样的期望,其情景相对模糊不清,情景本身也无结构性特征,目标不明确,不过集群中的成员都会感到有事将要发生?[2]。日本学者青井和夫对!群体?和!集群?进行了区分,他认为构成群体

需要五个必要条件,即!共同的目标和兴趣、基于一定角色分工的组织性、制约成员行动和关系的

#

99#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规范、统一的感情、互动的持续性?,而!集群?是!以临时事件为契机偶然集合在一起的匿名集合体?,属于非组织性群体[3]。由此可见,社会学界中的!群体?和!集群?是有所区别的,后者的互动水平相对较低[4],只要满足对某件事情的共同关注而使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精神统一体,就可以成为!集群?[5],并且在群体心理和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也可能产生实际的共同行动。

借鉴上述概念,可以将网络集群行为中的群体称为!网络集群?。因为互联网作为人们生活的另类场所,其自身的特性为上述心理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有学者认为,虚拟社区是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中通过频繁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并且这种!共同体?更多地体现了精神方面的功能和特性[4]。在虚拟社区中形成的各种网络群体则可看成是数字化的个体以共同的需求或关注点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进行网络社会互动的集体[6],当其参与到组织和互动程度不高的网络集群行为中时,就是!网络集群?。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形成网络集群的三个关键特征是:共同关注点、共同信念和共同行为(包括网络上与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言行)。三者间的关系是逐渐递进的,揭示了网络集群和网络集群行为的发展方向与可能的内在机制,从而为理解网络集群行为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脉络提供了线索。

(二)网络集群行为和网络群体性事件

目前对现实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cr owd e vent)的界定仍未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与概括力的是将集群行为定义为!在相对自发的、不可预料的、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相对于组织行为和制度行为,集群行为缺乏事前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此外,集群行为是动态的,它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激[2][7][8]。

相对于西方的社会学视角,我国主要从法治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和研究[9],强调该类事件的反社会性、破坏性甚至是违法性,并通常称为!群体性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或!群体性突发事件?[1]。台湾学者吕世明指出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群体性事件并不一定具有反社会性,而是!基于某个特定或不特定的事件或目标,纠集一群不特定的人,本着其高潮的情绪,或请愿、或游行示威?[10]。因此,从综合的角度看可以将群体性事件作为集群行为中组织性、结构性或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一个子类。对网络集群行为或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论述中,目前也存在着概念不统一或混淆的现象。夏学鉴将网络集群行为界定为!在某一时间内,网民自发或有组织地聚集在某一个网络公共场域,由多个网民发帖或回帖等进行网络表达的行为?[11]。田育才认为网络集群行为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一种相当数量的网民聚合起来,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网络新技术,自发产生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制约的网络表达和网络狂热行为?[12]。这两个定义强调的是网民群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言语或行为表达,没有涉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而杜俊飞等则认为网络集群行为是指!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围绕特定的现实主题,在一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以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的,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13][14]。并进一步指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就是!网民群体围绕某一主题、基于不同目的,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发社会行动的传播过程。它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可能是有序的、健康的,也可能是无序、不健康的甚至是非法的?。该定义不但包含了网民在网络上的言语和行为层面,同时也暗含了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但在其论述中并没有将网络集群行为和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明确区分。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中,有学者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集群行为?[15]。也有学者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产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16]。周湘艳则将网络群体行为定义为!数量众多的网民在非预期的特定阶段为达到共同诉求而通过网络集中参与社会事件?,并认为!网络环境下,包含了情绪上的利益表达和切实的需求满足,并且运用直接的网络技术实践,发生在网络环境中或通过网络组织发起的群体性努力都可以纳入网络群体行为的范畴?[17]。这些定义多是借鉴了现实集群行为或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来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同时也强调了虚拟行为与现实行为之间

# 100 #

的密切关系。综合上述观点,为明确网络集群行为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参照现实集群行为和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关系,可以尝试将网络集群行为界定为一定数量的、相对无组织的网民针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在网络环境中或受网络传播影响的群体性努力。它既包含了网络上的言语或行为表达,同时也包含了涉及现实行为的群体活动,并将后者统称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包括那些因网络传播引发、发展或恶化,或是通过网络传播动员或组织起来的现实集群行为,即与现实情况相对应,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可作为网络集群行为整体分类框架中的一个影响或发展程度较高的子类。

二、网络集群行为的分类

目前国内对网络集群行为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一些学者已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如按照引发的事件类型,将网络集群行为分为民生事件、自然灾害事件、法治事件、官员腐败事件、文化事件和国际性事件等;按照集群方式或聚集地,将其分为讨论组、聊天工具、博客、自建网站和新闻跟帖等;按照事件中对抗的主客体,将其分为以群体舆论来抗争个人、一个群体抗争另一个群体、网民对政策或制度的抗争,以及网络文化阵营对现有文化权力体系的抗争等;或者按照规模将网络集群行为分为小群体(千人以内)网络集群、大群体(以万计)网络集群和超大群体(以百万计)网络集群;按照性质分为社会学失范行为、文化叛逆行为、表达权利行为和犯罪行为等[13][14]。这些分类大都从一个侧面对网络集群行为进行客观描述,但并未反映出网络集群行为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过程以及网络和现实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另有一些学者针对涉及现实行为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根据诱因和发展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现实与虚拟并存型网上群体性事件、现实诱发型网上群体性事件与现实诱发网内网外变异型群体性事件[18][4]。或针对网络在现实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将其分为:网络可以通过形成舆论声势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网络媒介的误导或网络谣言的泛滥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失控或恶化;网络媒介作为人们(特别是利益受损群体)发动群体性事件的工具;网络被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作为制造矛盾、酝酿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工具[19][16]。但对于其他类型的网络集群行为,上述分类则未涉及。此外,相关领域的文献中不乏对常见的网络集群现象如网络流言和谣言、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进行重点分析和论述。对这些具体的网络集群类型的特征、发展机制和影响的探讨,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与发展过程,有助于从新的角度对网络集群行为进行更为全面的分类。本文在明确网络集群行为和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基础上,基于网络群体心理特征和行为发展规律,结合已有的对各类网络集群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将网络集群行为分为基于共同关注点的网络集群行为、基于共同信念的网络集群行为和基于共同行动目标的网络集群行为(包括网上行动和现实行动,即网络群体性事件)三类(见表1)。

表1 网络集群行为分类

网络集群行为

类基于共同关注点

的网络集群行为

基于共同信念的

网络集群行为

基于共同行动目标的网络集群行为

网上行动

涉及现实行动(网络群体性事件)

由网络传播

引发现实集

群行为

因网络传播

而进一步发展

或恶化的

现实集群行为

利用网络传播

动员或组织的

现实集群行为

事例网络流言

网络谣言

网络舆情

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暴力

网络审判

人肉搜索

网络恶搞

网络追杀令

网络集会

人肉搜索

网络行为暴力

!快闪族?行动

涉日游行等

!1#17?四川

大竹群体性事件

!瓮安事件?

厦门反PX事件

河北省天主教事件

浙江!瑞安事件?

#

101

#

特征网民针对某

一特定的事

件或刺激形

成各自的或

潜在的态度、

意见或说法

网民群体针

对特定事件

或关注点达

成一定的共识,

但只限于语

言表达层面

有明确的行动目

标和实际行动,

但只限于网上行

动,多是自发的,

无组织的

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并且行动延伸到

现实生活中,但相对来说,仍以自发

性和无组织性为主要特征,维持时间短

有明确的行动目

标,相对具有一

定的组织性,并

且具有有意识的

资源动员特征

该分类体系反映出各类网络集群行为所涉及的主要群体心理以及在整个网络集群行为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揭示了影响网络集群行为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体现了系统、动态的分类思想。

(一)基于共同关注点的网络集群行为

此类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点是,网民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刺激形成各自的或潜在的态度、意见或说法。它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类别,也可以作为网络集群行为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包括网络流言、网络谣言和网络舆情等。

其中,网络流言主要指!通过BBS、博客、论坛、电子邮件、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20]。网络谣言则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21]。由定义可知,网络流言和谣言都有信息真实问题,信息的真实程度可能决定了两者的不同,但有学者认为鉴于网络传播的复杂性,两者并不存在实质差异,并且很难区分[20]。

对于网络舆情,王来华认为!网络舆情既是网络外社会事项刺激产生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被带到了网络上,也是受网络上传播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信息刺激而随时产生的民众的(主要为!网民?)社会政治态度?[22]。但有学者认为舆情表达的并不仅限于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还可包括社会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冲突、社会活动以及公众人物的言行等公共事务,从而将舆情概念扩展为!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并进一步指出!当这些情绪、态度和意见趋向一致并被大多数人认同时,才会成为舆论,即?社会整体知觉综合意识%?[23]。此外,一些学者认为网络舆情不仅可以昭示出群体性事件所处的发展阶段[24],而且可能对其起到一定的引发或推动作用[25][26]。

(二)基于共同信念的网络集群行为

该类网络集群行为的特点是,网民群体针对特定事件或关注点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只限于形成统一的信念或语言表达,并没有涉及实际的行动(主要表现为现实行动)。以往学者所关注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暴力、网络审判等现象都可归于这一类。

如前所述,相对于网络舆情,网络舆论强调的是网民对某一公共事务的广泛认同和公开表达[23][22]。舆论的形成首先需要有能引起公众关注或聚焦的话题以及经由不同意见的交融而形成的比较统一的意见或看法,并且随着舆论的发展,这些意见或看法可能会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照集群行为的特点,可以将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集群行为,而且还可以作为连接初级形式到实际行动的中间环节[4][27]。

与网络舆论的特征相似,网络舆论暴力主要指在热点网络事件中网民发表具有攻击性或侮辱性的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或形成网络舆论压力,即主要是网络暴力的舆论层面[28]。而网络审判则指网民为了达到某种正义的目的而在网络上聚集,通过使用语言暴力为目标定罪和实施惩罚[13]。

(三)基于共同行动目标的网络集群行为

根据行为发生的场所,这类网络集群行为可以进一步分为限于网上行动的网络集群行为和涉及现实行动的网络集群行为。

1 网上行动。

此类网络集群行为的特点是,具有较为明确的行动目标和实际行动,行动多是自发的、无组织性的,并且最初只限于网上,但却可能引发各种形式的现实集群行为,包括!人肉搜索?、网络恶搞、!网络追杀令?和网络集会等各种网络现象。

其中,备受重视的是!人肉搜索?。从最初只作为满足信息供需的商业工具到后来的群体谴责、隐私曝光等群体极端行为,!人肉搜索?越来越具有浓厚的社会和道德意义,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广泛[29][30],因此有学者从新的角度将其定义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人为主体,以网络

# 102 #

中人机对话为渠道,跟踪事件进程、追查事件真相或本质的具有传播性质和传播功能的社会活动?[31]。参与人数众多、无组织性和自发性以及依赖人们之间的互动等特征,说明了其与网络集群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人肉搜索?不仅包含网络上的大量聚集和网络行动,也包括一些由此引发的现实行为,因而将其划分在网上行动和由网络传播引发的现实集群行为两个子类下。

以!人肉搜索?为主要手段的!网络追杀令?则是指!一条新闻,在网上激起众网友广泛关注,并最终经网友合力,将事件当事人进行彻查,并将事件当事人的所有真实信息全部挖掘出来(网友称之为!扒皮?)并公布到网络上进行曝光与谴责的行为?[30]。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网络追杀令?不但可以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集群行为,同时也可看作是网络舆论暴力到现实集群行为的重要过渡[32]。

网络恶搞主要是指!以网络为载体对图片、文字、影视作品等进行的颠覆性解构行为?[33],网民通过娱乐性的模仿、文化批评、创意作秀和恶意侵害等网络行为来达到反抗或颠覆主流文化和强势文化的目的。而网络集会则主要指!围绕特定现实主题、以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的、具有一定组织性和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其自身虽未涉及现实行动,但却可能引发各种现实集群行为,具有较大现实影响力[13]。

2 现实行动。

如前所述,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对网络集群行为进行概括,并将与网络有关的各种现实集群行为统称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借鉴以往相关分类,按照网络在现实集群行为的发生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之分为:

(1)由网络传播引发的现实集群行为。如涉及现实行动的!人肉搜索?、由网络暴力引申出的网络行为暴力、!快闪族?行动以及2005年发生的涉日游行等具体事件。这类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是,事件的导火索普遍来自网络,事件的发展可以视为网络舆论或网络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进一步延伸。

(2)因网络传播而进一步发展或恶化的现实集群行为。如!1#17?四川大竹群体性事件、!瓮安事件?等,这类事件的导火索均发生在现实环境中,因网络媒介的误导或网络谣言、偏激性言论等不适当信息的泛滥而导致事态的失控或恶化,进而引发大规模的现实集群行为。

(3)利用网络传播动员或组织起来的现实集群行为。如厦门反PX事件、河北天主教事件以及浙江!瑞安事件?等。以上两种网络集群行为虽然都涉及现实行为,可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相对来说还是自发的、无组织性的,且维持时间较短。而这种集群行为则更具组织性和社会影响力,并体现了一定的资源动员特征,实质上是人们基于一定的诉求或目的,有意识地利用网络作为沟通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动员和组织起来的现实集群行为,是网络集群行为中最为极端的一种形式,也是与现实集群行为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形式。

三、结 语

鉴于有关网络集群行为的研究和论述中出现的概念不统一或概念混淆现象,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集群行为定义,并对网络集群行为和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了区分。结合已有的针对各类网络群体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并根据网络集群行为和参与群体的特征或发展程度,对网络集群行为做了进一步的分类。该分类体系勾画了网络集群行为的全貌和基本框架,体现了系统、动态的思想,其中的每个类别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类,又可作为网络集群行为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可能与现实集群行为之间发生交互作用(见图1)

图1 网络集群行为的发展以及各类别或各阶段

与现实集群行为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该过程可能由于网络传播、群体内互动或群体外干预以及事件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将各种网络集群行为以及网络和现实集群行为联系起来。但该示意图所体现的动态思想以及网络集群行为具体的发展过程和影响机制都还处于设

#

103

#

想阶段,需要对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进一步分析、整合,继而开展实证研究,这也是未来网络集群行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亚静 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之界定[J] 河北公安

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7(3):26-28

[2] 美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第10版)[M] 李

强,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日青井和夫 社会学原理[M] 刘振荣,译 北

京:华夏出版社,2002

[4]邱建新 为!网络公众舆论?正名&&&关于!网上群

体性事件?概念适当性的思考[J] 江苏社会科学,

2009(6):91-95

[5]S m else r,N J T heo ry of Co llecti ve Behav ior[M] N e w

Y ork:T he F ree P ress,1971

[6]郑志勇 网络社会群体研究[C] 2006年中国传播学

论坛论文,2006

[7]杨松 什么是集体行为&&&帕克对集体行为的解释

[J] 百科知识,1996(4):21-22

[8]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M] 南京:江苏人民出

版社,1991

[9]王彩元 中外群体性治安事件之比较[J] 广西公安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24-27

[10] 台湾吕世明 警察对群众事件的应有认识[J]

世界警察参考资料,1989(6)

[11]夏学鉴 网络社会学建构[J] 北京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4(1):86

[12]田育才 网络集群行为与!周森锋事件?[J] 新闻

世界,2009(12):135-136

[13]杜骏飞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J] 国际新闻

界,2009(7):76-80

[14]杜骏飞,魏娟 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

与效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43-51

[15]葛琳 网络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J] 新闻爱好

者,2008(9):20

[16]杨久华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

防范[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89

-92

[17]周湘艳 从传播学视角反思网络群体行为[J] 东

南传播,2007(8):53-54

[18]代群,郭奔胜,季明,黄豁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

现实考验[J] 浙江人大,2009(8):23-25 [19]彭知辉,龚心斌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J] 山东

警察学院学报,2008(1):106-109

[20]田大宪 网络流言与危机传播控制模式[J] 国际

新闻界,2007(8):55-58

[21]巢乃鹏,黄娴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

[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6):586-590 [22]王来华 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J]

天津社会科学,2008(4):66-69

[23]刘毅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J] 理论界,2007(1):11-12

[24]张亮 W eb数据挖掘在群体性事件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J] 光盘技术,2009(6):27-28

[25]徐乃龙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

策[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6):11-14 [26]郑大兵,封海东,封飞虎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

对策略[J] 信息化建设,2006(11):34-35 [27]王雪 网络舆论、集体行为与社会控制[J] 探求,

2007(1):57-62

[28]梁丽,吕瑞超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暴力初探[J]

法制与社会,2009(12):238-239

[29]卢春伶,谭有模 网络!人肉搜索?集群现象浅析

[J] 中国集体经济,2008(3):120-121

[30]任娟娟 !网络正义?还是!网络骚乱?&&&从几

起网络道德追杀事件看网民的集群行为[J] 社会

科学论坛,2008(3):45-49

[31]殷俊 从典论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

的多维研究[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2

[32]罗昕 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J] 当代传

播,2008(4):78-80

[33]聂晶磊 网络恶搞的特征、原因与对策[J] 新闻

界,2009(4):58-59

(责任编辑 王新华)

# 104 #

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特征、知识获取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特征、知识获取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蔓延使得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重新分布,世界日益呈现平坦结构。然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未在空间上趋于均衡,反而更加突出了生产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现象。鸟瞰世界经济版图,人们不禁惊叹,以地方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亮点区域正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而,过去的数十年间,产业集群问题也成为各国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 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环境区域,无论是产业集群整体还是个体层面的集群企业,得益于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作用,都会显现出卓越的创新能力。正如马歇尔所说,在产业集群中,有关产业的技术知识和行业信息遍布于空气当中。随着研究者对产业集群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在富有创新性的产业集群内部,集群企业分享“产业空气”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具有均等性,集群企业之间在创新绩效上具有迥然的差异。探寻创新环境下的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形成过程和机制成为集群理论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且这一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制造产业集群在全球化的生产网络中进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研究分析的层面深入到产业集群内部,以对集群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的创新网络为分析的起点,通过融合产业集群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和组织学习等相关理论观点,应用网络分析的范式和方法,对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中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形成的过程机制进行探讨,尝试从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视角来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差异进行解释。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本研究将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形成的过程机制问题分解为三个关键问题: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主要构成主体有哪些;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特征对企业从创新网络获取知识的影响如何;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特征、知识获取、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观察,构建概念模型和综合分析框架。 本研究对产业集群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辨析了集群研究多个理论学派间的联系和演进轨迹。基于对理论文献的掌握和笔者多次针对浙江地方产业集群进行的实地访谈和调研,本研究选取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产业集

到底互联网是什么意思

到底互联网是什么意思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到底“互联网+”是什么意思 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去百度搜索,出来的结果大多都是总理在两会提出来的,同时也指明了“互联网+”已经处在了国家级战略的高度。这写解释代表什么呢我的理解是,第一,“互联网+“已经是个国策,其落实与执行是会有相关部分参与及推动的;第二,“互联网+”是个方法论,以后社会各界都要用这个方法论来指导千万中国企业的转型及升级;第三,“互联网+”具有极强的使命感,是必须执行与推行的。 试着给“互联网+”下个定义 以上背着所述,是笔者对政策的一种片面或者不严谨的解读,大概各级政府的官员们于政治方面对“互联网+”会了解的更深。伟哥当然不是为大家解读政策的,还是需要在互联网及商业角度说一下“互联网+”的。纵观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自从互联网诞生、到、及时代,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互联网+传统商业”的模型。时代是互联网+信息,时代是互联网+交易,时代是互联网+综合服务。互联网技术不断推陈,商业模式不但出新,只是万变不离其宗,一直遵循“互联网+360行”的模式。以此,“互联网+”是互联网融合传统商业并且将其改造成具备互联网属性的新商业模式的一个过程。 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这种模式是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有大量例证证明其可行性,所以由政府牵头立这个项目并推广、督促社会各界执行,是件非常靠谱的事,也是在将来能够改善民生的事,是符合的大方针的。 “互联网+”的几层含义 当前非常流行“解构主义”,无论是商业、行业,还是电影、音乐,都会因为解构而焕然一新,同时也能够让人们能够看透其本质上的一些东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词或者一个事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遍,将其内涵也挖掘出来展示在用户面前。这里,伟哥也试着对“互联网+”做一个解构,以挖掘“互联网+”更深的几层含义。

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南瑞的培训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力系统是一门较“传统”的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原理本身并没有象通讯领域那样不断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发展。变电站保护和监控等二次领域也不例外,只是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及通信等基础领域技术的发展,实现的方法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保护从最早的电磁式到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直到现在的微机保护;变电站监控也从原先的仪表光字牌信号到集中式RTU 直到现在的综合自动化。原理都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我们在综自调试工程现场碰到的很多信号(比如事故总,控制回路断线等)的概念都是从原先传统电磁式的变电站二次控制系统/中央信号系统延伸过来的,同时在现场调试碰到的很多问题都跟开关等二次控制回路有关。操作回路看似简单,似乎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我们只有了解了有关基本概念的由来,同时熟练掌握我们产品操作回路的特点和应用,才能在工作中灵活处理有关问题。 1、KKJ(合后继电器) 1.1KKJ的由来 南瑞RCS和LFP系列中几乎所有类型的操作回路都会有KKJ继电器。它是从电力系统KK操作把手的合后位置接点延伸出来的,所以叫KKJ。传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对开关的手合手分是采用一种俗称KK开关的操作把手。该把手有“预分-分-分后、预合-合-合后”6个状态。其中“分、合”是瞬动的两个位置,其余4个位置都是可固定住的。当用户合闸操作时,先把把手从“分后”打到“预合”,这时一副预合接点会接通闪光小母线,提醒用户注意确认开关是否正确。从“预合”打到头即“合”。开关合上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KK把手返回自动进入“合后”位置并固定在这个位置。分闸操作同此过程类似,只是分闸后,KK把手进入“分后”位置。KK把手的纵轴上可以加装一节节的接点。当KK把手处于“合后”位置时,其“合后位置”接点闭合。 KK把手的“合后位置”“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定义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目录 1市场价值 2当前格局 3模式 4模式分析 5典型案例 6中国现状 1市场价值

互联网金融不会对银行造成颠覆[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包括融资金额、期限和风险收益匹配)可通过两类中介进行:一类是商业银行,对应着间接融资模式;另一类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对应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这两类融资模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交易成本巨大,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和薪酬。2011年全国银行和券商的利润约1.1万亿元,税收约5000亿元,员工薪酬1万亿元。 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则应该定义在跟货币的信用化流通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国内涌现了P2P等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出现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这样的研究机构,同时也可以看到很多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悄然出现。 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最终可以让金融机构离开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曾经的主导型地位,因为互联网的分享,公开、透明等等的理念让资金在各个主体之间的游走,会非常的直接,自由,而且低违约率,金融中介的作用会不断的弱化,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日益沦落为从属的服务性中介的地位。不再是金融资源调配的核心主导定位。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努力尝试摆脱金融中介(金融脱媒)的行为。 2当前格局 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为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创新以及电商化创新等,非金融机构则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人人贷(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挖财类的手机理财APP,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3模式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及简答

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4.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5.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6.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7.ARPANET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8.点对点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9.Ad hOC网络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10.P2P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1.0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3.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4.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5.数据链路层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6.网络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7.传输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8.应用层.0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2.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3.移频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角频率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4.振幅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5.移相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6.单模光纤光信号只能与光纤轴成单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单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7.多模光纤光信号可以与光纤轴成多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多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8.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9.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同一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 10.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11.模拟信号信号电平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12.数字信号用0、1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的电信号 13.外同步法发送端发送一路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一路同步时钟信号 14.内同步法从自含时钟编码的发送数据中提取同步时钟的方法 15.波分复用在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 16.脉冲编码调制. 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1.纠错码让每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2.检错码让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是不能确定哪个比特出错,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3.误码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4.帧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5.数据链路层协议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继电保护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南瑞培训资料) 上传者:高级电工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力系统是一门较“传统”的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原理本身并没有象通讯领域那样不断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发展。变电站保护和监控等二次领域也不例外,只是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及通信等基础领域技术的发展,实现的方法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保护从最早的电磁式到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直到现在的微机保护;变电站监控也从原先的仪表光字牌信号到集中式RTU直到现在的综合自动化。原理都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我们在综自调试工程现场碰到的很多信号(比如事故总,控制回路断线等)的概念都是从原先传统电磁式的变电站二次控制系统/中央信号系统延伸过来的,同时在现场调试碰到的很多问题都跟开关等二次控制回路有关。操作回路看似简单,似乎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我们只有了解了有关基本概念的由来,同时熟练掌握我们产品操作回路的特点和应用,才能在调试工作中灵活处理有关问题。 1、KKJ(合后继电器) 1.1 KKJ的由来 包括RCS和LFP系列在内几乎所有类型的操作回路都会有KKJ继电器。它是从电力系统KK 操作把手的合后位置接点延伸出来的,所以叫KKJ。传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对开关的手合手分是采用一种俗称KK开关的操作把手。该把手有“预分-分-分后、预合-合-合后”6个状态。其中“分、合”是瞬动的两个位置,其余4个位置都是可固定住的。当用户合闸操作时,先把把手从“分后”打到“预合”,这时一副预合接点会接通闪光小母线,提醒用户注意确认开关是否正确。从“预合”打到头即“合”。开关合上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KK把手返回自动进入“合后”位置并固定在这个位置。分闸操作同此过程类似,只是分闸后,KK把手进入“分后” 位置。KK把手的纵轴上可以加装一节节的接点。当KK把手处于“合后” 位置时,其“合后位置”接点闭合。 KK把手的“合后位置” “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 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和开关实际位置对应不起来,开关的TWJ(跳闸位置)接点同“合后位置”接点串联就构成了不对应回路。开关人为合上后,“合后位置”

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网络视频直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恶意竞争,运作方式同质化 近年来,网络直播逐步进入人们视野,门槛低、获利快,在2016年迅速成为国内创投圈一大热词,不仅名人大咖加入直播行列,各大手机APP也陆续推出直播功能,例如罗胖上映客、网易BOBO直播、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直播页卡等,网络视频直播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内,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网络直播行列,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甚至出现一些恶意竞争,例如:一些直播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恶意攻击其她平台;某些网络直播平台的观瞧人数涉嫌造假;行业潜规则,挖走其她平台人气主播;利用不正当营销手段恶意炒作,哄抬主播身价等等。其次,网络直播商业运作方式雷同,缺乏创新性。纵观国内各大直播平台,都就是以游戏电竞与美女主播为主,颜值、猎奇内容成为秀场主题元素,虚拟礼物打赏为主要变现模式,没有形成精细化与个性化的平台发展策略。 (二)内容过度娱乐化、低俗化 一方面由于直播门槛低,直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为博粉丝眼球,拉近关系,部分主播突破了行业底线,直播一些大尺度、低俗化的内容。另一方面,观众窥私欲驱动直播内容向低俗化方向发展,尤其就是近几年,网络直播出现乱象,内容的过度娱乐化与低俗化就是目前网络直播平台最大的隐患之一,特别就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渗透力越来越强,网民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这种隐患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危害会越大。 (三)监管不力,打“擦边球”现象频现 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国家对于网络市场的监管存在技术上的难度。网络直播无法实现技术拦截,只能依赖人工监管。特别就是移动视频直播,没有上传步骤,按下摄影功能,云端就会同步抓取、同步储存、同步传递,即时性强。对于PC网络直播平台也很难实现对直播画面的实时监控。这样一来,网络直播中“擦边球”现象增多,由于直播场就是匿名制的虚拟社交,部分网络主播为了吸引眼球,打“擦边球”现象在直播秀场很常见。 在网络直播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属于虚拟社交,虚拟社交就是各种关系、等级的混合体,它甚至要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这就容易导致直播用户的网络集群行为,引发舆论狂潮。因此,网络直播场也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蓄意制造网络骚乱的场所,例如,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传播一些虚假视频,误导观众等。另一方面,一些暴力失德行为也不断出现在网络直播中,这也就是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的原因。 网络视频直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平台建设,创新运作方式

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创新网络关系到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及发展,完善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对于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以及推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成及功能,全面分析我国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并从观念、主体间联系、政府、中介机构以及战略规划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集群,技术创新 经济全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技术全球化,使得高技术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日益成为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培育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集群式创新作为高技术企业创新成功的新模式,已经得到理论和经验的证实。世界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高新区,它们的集群创新网络已成形,而且实力强大,如美国的硅谷、中国台湾的新竹科技园、韩国的大德科学城等。我国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建设起步较晚,尽管已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空间聚集,但企业集群创新网络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我国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影响了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政策和创新网络,对提升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效果和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下载。 1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概念及功能 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是集群创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核心企业网络、外围辅助网络以及创新网络所面临的系统环境组成。企业是集群创新网络的核心要素,作为网络的主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顾客、供应商、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构成了外围辅助网络;而集群的基础设施、文化基础、制度环境和企业创新活动所面临的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则作为创新环境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 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对于高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了集群内主体间的沟通,形成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优势;②为群内企业提供了集体学习机制,利用知识溢出效应获得个体难以获得的知识;③降低了企业参与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更有利于集群创新功能的发挥。 2我国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 观念问题是培育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比较薄弱,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一些有相当

网络的相关概念

网络的相关概念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开始资助高速、分组通信网的开发项目以用来把各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连接起来,这就是ARPANET,并且这个网络是首先采用层次结构的通信系统之一。ARPANET模型比ISO的OSI参考模型早十年。率先采用了目前对等和分组交换网络使用的许多通讯方法。随着ARPANET的发展,他所面临的技术商业化的挑战,主机互连问题的重要性、协议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把TCP/IP推向市场。回头看来,我们选择TCP/IP是正确的,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也有人怀疑TCP/IP是一个过时的协议,可以肯定,不能期望这个协议能够解决现代连网的全部要求,在这一期间内出现了许多通讯协议,显然TCP/IP现在非常成熟,是更现代化的协议,后来加入的如OSPF(1989)、PPP(1990)和SNMP(1993),继续显示了TCP/IP的演化性质,而且大多数的ISO协议的发展都沿用这一开放性的模式,于是TCP/IP便成为了“永不消亡的协议”。 开放性的标准化协议带给网络互联的是又一个春天,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三十年时间,网络技术已全面影响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革命带来的冲击,用美国人的说法:变革之巨大犹如10月工业革命和基督教改革加在一起发生在一代人之内。 网络发展必将影响和改变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式;通过对互联网、内域网、外域网的整合,我们正在逐渐地用网络化来武装劳动力,以创造新的工作效率。今后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是一个集成了数据、语音和视频应用的一体化平台,这一点无庸置疑。三网合一的网络平台以千兆以太网为核心,提供IP QoS的城域和局域骨干网,它是企业数据、语音、视频一体化应用的基础。目前IP语音和视频应用已经开始在运营商市场上普及,在企业中加速其应用的时机已到。网络设计和管理人员必须确保基础设施有处理IP语音和视频应用所需的高可靠、高性能和智能性,这要求高可靠和可用性;成熟的QoS机制;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以及高性能的一致性。 “最后一公里”一直是0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实现宽带接入。目前存在着多种宽带接入方式,ADSL和Cable Modem接入是面向个人和小型商业用户的低成本高效率宽带接入方案,这两种方式是目前最被看好、也是最有潜力的宽带接入方式;通过局域网来实现高速接入在中国独特的密集型居住方式下也很有潜力,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宽带无线技术也是发展趋势之一,目前主要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有三类,即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直播卫星系统(DBS)和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为了满足未来Internet/Intranet访问的需求,业界正在开发新一代的无线局域网和蜂窝网络技术,如

网络基本概念..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习题: 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答: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讯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又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⒉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计算机网络具有下述功能: ⑴数据通信。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这是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⑵资源共享。入网的用户可以共享网络中的数据、数据库、软件和硬件资源,这是网络的主要功能。 ⑶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用户可以借助硬件和软件的手段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⑷能进行分布处理。可以把工作分散到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上完成。 ⑸可以集中控制、管理和分配网络中的软件、硬件资源。 ⒊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计算机网络都应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若干台主机(Host)、一个通讯子网和一系列的通信协议。 1.主机(Host):用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各种计算机。 2.通讯子网: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链路和结点交换机。 3.通信协议:这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好的也是必须遵守的规则,这种约定保证了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以及通信子网中各节点之间的通信。 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何含义? 答: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相连通的标准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简称OSI/RM。OSI参考模型共分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⒌简述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区别。 答:局域网在距离上一般被限制在一定规模的地理区域内(如一个实验室、一幢大楼、一个校园。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⑴地理范围(小)有限,参加组网的计算机通常处在1~ 2km 的范围内;⑵信道的带宽大,数据传输率高,一般为1~ 1000Mbps;⑶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⑷局域网大多采用总线型、星型及环型拓扑结构,结构简单,实现容易;⑸网络的控制一般趋向于分布式,从而减少了对某个节点的依赖性,避免一个节点故障对整个网络的影响;⑹通常网络归一个单一组织所拥有和使用,不受公共网络管理规定的约束,容易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引用,不断增强网络功能。 广域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机器分布范围广,一般从数千米到数千千米,因此网络所涉及 的范围可以为市、省、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Internet。广域网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电报、电话)网来实现。数据传输率较低,再加上传输距离远,因此错误率也比较高。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联到网上的用户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标准和规程。

二次回路基础知识

二次回路基础知识 1.二次回路的概念 (1) 2.继电保护的概念 (1)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1) 常见的保护: (2) 带时限过流保护 (2) 电流速断保护 (2) 瓦斯保护 (3) 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及不正常状态 (3) 变压器的保护 (3) 3.常见的电器 (3) 4.二次图 (4) 二次图的分类: (4) 看二次图的技巧: (4) 二次图 (5) 自保持功能的实现 (5) 互锁功能的实现 (5) 中间继电器 (6) 热继电器 (6) 1.二次回路的概念 一次回路:由电力变压器、各种开关电器及配电线路,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表示电能输送和分配路线的电路。 二次回路:对一次回路的运行进行控制、监测、指示和保护的电路。 常用的二次设备有:测量仪表、控制及信号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电网安全自动装置、远动装置、操作电源等。二次设备通常由互感器二次绕组的出线和控制信号回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 2.继电保护的概念 继电保护是一种能反映电力系统故障和不正常状态,并及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自动化设备。 继电保护回路包括测量部分、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测量部分就是把能反映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的特征的物理量检测出来。并与保护的整定值进行比较,当其值达到整定动作值时,逻辑部分将根据被测量物理量的大小、性质、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是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确定应有的动作,执行部分立即或延时发出报警信号或跳闸信号。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供电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或异常运行状态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在

于: 1)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供电系统中快速、自动切除,使其损坏程度减至最轻,并保证最大限度地迅速恢复无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异常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维护的具体条件和设备的承受能力,发出警报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对继电保护系统的要求 1)选择性: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2)速动性:指快速地切除故障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3)灵敏性: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它主要决定于被保护元件和电力系统的参数和运行方式。 4)可靠性:指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可靠不拒动和可靠不误动。 常见的保护: 带时限过流保护 过流保护通常是指其起动电流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一种保护装置。它在正常时不应该起动,而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则能反应于电流的增大而动作。在一般情况下,它不仅能够保护本线路的全长,而且也能保护相邻线路的全长,以起到后备保护的作用。 定时限就是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是按整定的动作时间固定不变的,与故障电流大小无关。反时限就是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与故障电流大小的平方成反比关系,故障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 电流速断保护 对于仅反应于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电流保护,称为电流速断保护。不可能保护线路的全长,并且保护范围直接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变压器的差动保护

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容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15767241.html, 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容分析 作者:谢和平田晓红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网民对苏家权事件的评论文本数据为样本,进行高频 特征词分析、内容分析和情感分析,认为在此次事件中网民表现出了高参与性、高互动性、高针对性、相对扩展性、情感倾向性等特征。 【关键词】网络集群行为内容分析苏家权事件 网络集群行为是指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围绕特定的现实主题,在一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以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的,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①。不同于传统的集群行为,网络集群行为以具有虚拟性、隐蔽性、交互性等特征的网络为平台,以网络虚拟社区(论坛、博客、个人空间等)为集聚和言论空间。参与主体的广泛复杂性、参与形式的虚实交互性、网络事件效应扩散的难以控制性、事件演变的鲜明结构性、事件效应的双重性是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②。 近年来,网络集群行为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研究领域来看,多集中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向,如沈晖(2009)从集群行为理论和社会工作视角对网络集群行为的作用机制和暴力倾向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干预设想③;魏娟、杜骏飞(2009)运用斯梅塞尔的价值累加理论,以魔兽世界玩家集群事件为例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④。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机制、演变过程、组织特征、应对与调控策略等。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为基于相关理论视角下的质性探讨,缺乏量化研究。 网络空间的自由开放、虚拟隐蔽等特性使其能够较真实准确地反映网民对某一具体事件的认知与情感倾向状况,而内容分析法是对媒体报道的信息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和量化描述最为合适的方法之一⑤。基于此,本研究以腾讯新闻评论文本数据为样本,采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博导沈阳教授领衔开发的ROST CM6内容挖掘软件对网络群体行为进行相关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处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2.1%。腾讯公司作为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和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其网民数量在中国网民总数中占有较大分量,影响力不言而喻。苏家权事件是发生在2013年3月的城管商贩流血冲突事件。3月17日下午,广州天河区车陂街道城管执法中队的两名城管队员 对一位卖菠萝的占道经营小贩进行劝导执法,不料该小贩突然挥刀袭击,其中一名执法队员苏家权被砍7刀,包括头部和面部5刀,可能因此毁容。该事件性质恶劣,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

影视行业介绍

黄金十年下的新三板影视行业 影视是以拷贝、磁带、胶片、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从而实现视觉与听觉综合观赏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的综合形态,包含了电影、电视剧、节目、动画等内容。 数据 2011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入达2894.79亿元,同比增长17.72%。广告、有线网络、电影票房“三驾马车”增长强劲,其中,广播电视行业广告资源价值不断提升,广告收入实现19%以上大幅增长,达1122.90亿元;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49.43%,用户首次突破2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全年电影票房超过131亿元,增长近29%,中国电影城市票房连续9年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影院建设快速增长,全年新增加803家影院,截至2012年1月底,已有约9600块银幕,银幕总数跃居世界第二。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共计469部14942集,稳居世界第一。全年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435部26.12万分钟,跃居世界首位;电影产量791部,其中故事片558部,产量保持世界第三。2011年,全国影视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总额共计1.56亿美元,出口覆盖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设备 随着我国广播影视、舞台剧场等行业的发展,影视文化照明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和视音频制播传系统集成行业的客户规模和市场容量不断增长。各地区演播室建设、舞台建设、影视制作环境建设等都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客户资源和产品服务需求。近几年来影视设备行业市场容量快速增长,预期未来这一发展趋势还将继续保持。 近几年来我国影视设备制造与集成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正处于稳定增长阶段,行业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制作 影视是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应运产生并发展壮大的,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信息时代,影视传媒得到了空前长足的发展。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市场逐渐消失了国界,使得竞争更加激烈,所以影视传媒就成为在今天信息时代成为宣传的最佳方式,随着国家对影视传媒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得影视传媒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迅速的发展扩张其在传媒市场中所占有的分量。而且随着网络发展,电影的网络化使影视制作对人才的要求进入了空前的阶段,出现了几何级的增长,同时各级电视台对影视制作的巨大要求使得影视行业出现了很好的就业前景与无可限量的商机。 影视制作,最重要的一步是后期制作。 影视后期制作主要是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基础,在掌握影视编辑设备(线性和非线性设备)和影视编辑技巧的同时,利用三维软件给影片加入文字、特效,并且经过配音,使影片变得完整。 影视制作 1, 选择剧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缺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但是导演在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但是在21世纪的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剧本改编权利的,如果他在开拍前希望改变剧本就必须经过公司上层董事会的批准. 2, 资金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每

互联网广告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广告 基本含义 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Internet是一个全新的广告媒体,速度最快效果很理想,是中小企业扩展装大的很好途径,对于广泛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更是如此。 简单地说,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 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Internet是一个全新的广告媒体,速度最快效果很理想,是中小企业扩展壮大的很好途径,对于广泛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更是如此。 目前网络广告的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广告发挥的效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以致广告界甚至认为互联网络将超越路牌,成为传统四大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因而众多国际级的广告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媒体分部”,以开拓网络广告的巨大市场。 起源 追本溯源,网络广告发源于美国。1994年10月27日是网络广告史上的里程碑,美国著名的Hotwired杂志推出了网络版的Hotwired,并首次在网站上推出了网络广告,这立即吸引了AT&T 等14个客户在其主页上发布广告Banner,这标志着网络广告的正式诞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网络广告点击率高达40%。 发展史 中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3月,传播网站是Chinabyte,广告表现形式为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Intel和IBM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我国网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主要是得益于因特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特征。然而,正是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因特网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安全隐患。本章介绍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即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保密技术和签名与认证技术,以及有关网络安全威胁的理论和解决方案。 6.1.,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 网络威胁是对网络安全缺陷的潜在利用,这些缺陷可能导致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资源耗尽、资源被盗或者被破坏等。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可以来自很多方面,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网络安全威胁的种类有如下几类。 (1)窃听。在广播式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可以读取网上传输的数据,如搭线窃听、安装通信监视器和读取网上的信息等。网络体系结构允许监视器接收网上传输的所有数据帧而不考虑帧的传输目标地址,这种特性使得偷听网上的数据或非授权访问很容易而且不易发现。 (2)假冒。当一个实体假扮成另一个实体进行网络活动时就发生了假冒。

(3)重放。重复一份报文或报文的一部分,以便产生一个被授权效果。 (4)流量分析。通过对网上信息流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网上传输的有用信息,例如有无传输、传输的数量、方向和频率等。由于报头信息不能加密,所以即使对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流量分析。 (5)数据完整性破坏。有意或无意地修改或破坏信息系统,或者在非授权和不能监测的方式下对数据进行修改。 (6)拒绝服务。当一个授权实体不能获得应有的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或紧急操作被延迟时,就发生了拒绝服务。 (7)资源的非授权使用。即与所定义的安全策略不一致的使用。 (8)陷门和特洛伊木马。通过替换系统合法程序,或者在合法程序里插入恶意代码,以实现非授权进程,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9)病毒。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依赖程度的增加,计算机病毒已经构成了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严重威胁。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行为模型分析(精)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行为模型分析 李萍1闫秀霞2 (1.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尽管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能给集群内的企业带来创新优势,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机制。基于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构建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行为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分析,探讨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形成的行为的优势以及约束条件。 关键词: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激励模型。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 A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cts of co-innovation network model analysis Li Ping Yan Xiu-xi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Shandong Zibo 255049 Abstract:Althoug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dustrial clusters co-innovation networks of enterprises within the cluster can give new advantages, but the industrial cluster form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 has its complicated mechanism. Based on knowledge of game theory to build the industrial cluster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network formation behavior mode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l, it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第 5 章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5.1 网络互连 1、多彩的网络世界 (1)网络类型多种多样 ?以太网 ?FDDI ?ATM ?帧中继 (2)技术特点丰富多彩 ?寻址机制 ?分组最大长度 ?差错恢复 ?状态报告 ?用户接入等 2、互联的提出 (1)网络孤岛:物理网络不能直接相联 网上的用户有与另一个网上用户通信的需要 网上的用户有共享另一个网上资源的需求 (2)互联网络(internetwork)简称互联网(internet) 利用互联设备(路由器)将两个或多个物理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单一大网就称为互联网络(internetwork),简称为互联网(internet),如图5.1所示。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用户只要遵循相同协议,就能相互通信,共享互联网上的全部资源。国际互联网Internet就

是由几千万个计算机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联起来的、全世界最大的、覆盖面积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 3、互联网的功能 (1)屏蔽各个物理网络的差别 ?寻址机制的差别 ?分组最大长度的差别 ?差错恢复的差别等 (2)隐藏各个物理网络实现细节 (3)为用户提供通用服务 4、虚拟网络 ?虚拟网络系统是对互联网结构的抽象 ?虚拟网络能提供通用的通信服务 ?虚拟网络能将所有的主机都互联起来 5.2 网络互连解决方案 1、网络的哪个层次解决互联问题? ?ISO/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 ?TCP/IP 体系结构的互联层 2、网络互联解决方案 ?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 ?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 5.2.1 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

两个节点在通信时需要建立一条逻辑通道,所有信息单元沿着建立的逻辑通道传送,要求每个物理网络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5.2.2 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 1、特点 通信前不需要建立逻辑通道,网络中的信息单元被独立对待,简单而实用,最流行的解决方案(IP 、IPX ) 2、IP协议 IP 协议的主要特点:效率高、互操作性好、实现简单、比较适合于异构网络 IP 协议定义的主要内容:IP 数据报格式、数据报寻址和路由、数据报分片和重组、差错控制和处理 IP路由器:支持IP 协议的路由器 IP 数据报:IP 协议处理的数据单元 5.3 IP协议和IP层服务 5.3.1 IP 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以及 解决办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网络视频直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恶意竞争,运作方式同质化 近年来,网络直播逐步进入人们视野,门槛低、获利快,在2016年迅速成为国内创投圈一大热词,不仅名人大咖加入直播行列,各大手机APP也陆续推出直播功能,例如罗胖上映客、网易BOBO直播、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直播页卡等,网络视频直播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内,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网络直播行列,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甚至出现一些恶意竞争,例如:一些直播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恶意攻击其他平台;某些网络直播平台的观看人数涉嫌造假;行业潜规则,挖走其他平台人气主播;利用不正当营销手段恶意炒作,哄抬主播身价等等。其次,网络直播商业运作方式雷同,缺乏创新性。纵观国内各大直播平台,都是以游戏电竞和美女主播为主,颜值、猎奇内容成为秀场主题元素,虚拟礼物打赏为主要变现模式,没有形成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平台发展策略。 (二)内容过度娱乐化、低俗化 一方面由于直播门槛低,直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为博粉丝眼球,拉近关系,部分主播突破了行业底线,直播一些大尺度、低俗化的内容。另一方面,观众窥私欲驱动直播内容向低俗化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网络直播出现乱象,内容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是目前网络直播平台最大的隐患之一,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渗透力越来越强,网民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这种隐患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危害会越大。 (三)监管不力,打“擦边球”现象频现 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国家对于网络市场的监管存在技术上的难度。网络直播无法实现技术拦截,只能依赖人工监管。特别是移动视频直播,没有上传步骤,按下摄影功能,云端就会同步抓取、同步储存、同步传递,即时性强。对于PC网络直播平台也很难实现对直播画面的实时监控。这样一来,网络直播中“擦边球”现象增多,由于直播场是匿名制的虚拟社交,部分网络主播为了吸引眼球,打“擦边球”现象在直播秀场很常见。 在网络直播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属于虚拟社交,虚拟社交是各种关系、等级的混合体,它甚至要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这就容易导致直播用户的网络集群行为,引发舆论狂潮。因此,网络直播场也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蓄意制造网络骚乱的场所,例如,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传播一些虚假视频,误导观众等。另一方面,一些暴力失德行为也不断出现在网络直播中,这也是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的原因。 网络视频直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平台建设,创新运作方式 网络直播作为新兴产业,门槛低、盈利快,但模仿是目前网络直播行业的现状,缺乏创新意识。首先,树立创新意识,对用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推出高质量、原创性、专业化的内容资源,并加强品牌产品的打造,增加用户消费欲望和潜力。其次,线上线下相结合,巩固稳定用户数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