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学具的有效应用3页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学具的有效应用3页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学具的有效应用3页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学具的有效应用3页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学具有效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科学,它研究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数与形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恩格斯在其著作《反杜林论》)”。数学具有抽象与现实两重性特点,那么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学具就是抽象性与现实性对结桥梁。

幼儿园数学活动具有高度抽象性与严密逻辑性,它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幼儿来说非常难理解。只有提供丰富、有效操作材料,让幼儿摆弄、剖析,才能根本解?Q这一难点,帮助幼儿形成并掌握正确数概念。

由于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最基本方法,同时也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主要方法。所以教学具有效制作与科学投放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制作与投放数学教学具都不能有效地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与质量。而教学具使用,除了制作本身原因,还应考虑材料投放时机与层次性。为了提高幼儿园数学活动质量,培养幼儿良好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关于操作材料使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怎样做到教学具有效应用,使其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服务呢?

一、科学合理地投放教学具,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与幼儿发展

1.紧扣教学目标与内容,提供体现数学本质教学具

目标是行动宗旨,教学具提供必须从活动目标出发来考虑,把教师教育意图与要求融进材料之中。如: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时,提供几何图形板、钉子板、小棍、画剪工具材料等,这样就把图形概念属性转化成具体事物,成为幼儿操作材料。通过看看、摸摸、拼摆图形,用皮筋在钉子板上套图形,用小棍摆图形及用画笔画,剪子剪图形操作过程,使幼儿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图形特征感觉与体验,进行概念属性抽象,形成几何图形概念。这样得到知识是幼儿理解,有意义。

2.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提供遵循期数学知识内部逻辑顺序教学具

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 符号层次逐步抽象与内化过程。为了适应每一个阶段幼儿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具应包括完全直观教具(实物教具、贴绒或带磁性教具等)、半直观教具(图片、实物卡片、点子卡片等)及带抽象成分教具(数字卡片、试题卡片等)。如:大班幼儿学习7分解,可以先通过给每个幼儿7块积木或雪花片分成数量不同两组,体验7分解有6种不同分法;然后可以通过看图填分合式,根据物体形状、大小、位置、动态等变化,按标记进行7分解;还可以通过“给点子分家”材料,让幼儿先数数有几个点子,然后把点子分在两个格子里,每次分数量不同,但总数相同,然后学习记录分合式及加减计算题。

3.了解幼儿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应幼儿学习需要与学习兴趣教学具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剖析活动常常发端于对剖析对象兴趣上,这种兴趣越浓,幼儿剖析活动就越持久。同时,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数学经验方面最近发展区,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能够接受怎样挑战度。结合幼儿兴趣与需要,将幼儿关注话题与热点融入到教具设计当中,从而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增强教具本身实效性。

4.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提供满足不同水平幼儿教学具。

每个幼儿都具有与生俱来独特性,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个别差异变现很明显如:思维发展、发展速度、学习风格上差异,例如:在进行某一内容学习时,提供教学具应尽量设计成不同层次、不同难度材料,以供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与能力活动,同时,在实践中留心观察,剖析幼儿活动中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困难,给予不同指导,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与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自我发现、自由剖析、自我发展目。

二、建立良好操作教学具规则,保障教学具在活动中正确而灵活地运用

为保证幼儿在操作学习中目性、方向性,并能从操作活动中发现所有学习数学规律及关系,

教师在提供适宜材料同时,还要制定操作规则,让幼儿能在规则指导下学习。

1.规则建立途径

根据幼儿认知特点与能力,操作规则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让幼儿领会:

(1)材料中蕴涵规则

例如:5以内序数活动,只要给幼儿提供1―5张扑克牌,幼儿能连续使两张牌吻合,就表示对了。幼儿在反复操作这些材料后便会领悟到:这个活动规则就是把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起来。

(2)范例暗示规则

例如长短排序活动,给幼儿提供一份范例与等长6根木棍,幼儿可以用重叠法将木棍放在范例下对应位置上,通过幼儿自己尝试找出规律,领悟到:范例暗示规则是从短到长排列物体顺序。

(3)语言表述规则

由简单规则到复杂规则,小班孩子一、二条够了,随着幼儿理解能力增强,中、大班逐步增加。

2.操作规则要体现数学概念属性、关系与规律

例如大班学习二次分类,给幼儿提供若干几何图形卡片,要求幼儿“把同样颜色同样大小图形放在一起”。这条规则反映了集合属性,这些颜色、形状各不相同集合图形,有其共同特征:它们分别是同样颜色同样形状集合中元素。再如大班学习9加减,要求幼儿“用三个数摆四道题”,这条规则包含了交换、互逆含义,让幼儿体验了加法交换律与加减互逆性。

3.灵活运用操作规则

规则制定不是一成不变,当发现幼儿领会规则有困难时,教师应该即使调整规则。此外,可以通过改变规则,充分利用材料,使一物多用。例如,给小班幼儿提供不同颜色塑料飞机,提出“把同一颜色飞机放在一起”要求就是分类活动,提出“给每只小动物送一架飞机”要求就是一一对应比多少活动,等等。

由此可见,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规则使用将直接影响教学具在活动中成效。

三、运用教育评价手段,促进教学具在操作活动质量提高

数学教育目标实施是一个连续螺旋式上升与有序层次发展过程。通过对幼儿数学活动评价,对保证数学活动质量至关重要

1.对幼儿数学认知水平评价:

(1)师测:

即幼儿在自己操作材料后面写上学号(大班)或标记(中小班),便于教师课后检测。我设计了《幼儿操作情况观察表》与《教师汇总表》,上面清晰地反映出每一次操作材料投放名称、小样、幼儿操作情况等。

(2)互测:

即幼儿间相互检测。操作活动时幼儿可两两或多人在一起,你出题我做,我出题你做,一方面让幼儿做小老师,检测别人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也使幼儿巩固验证所学知识。

(3)自测:

即幼儿将操作结果与教师提供正确答案相比较来评价自己活动情况。

2.对幼儿思维能力评价:

(1)思维过程:

观察幼儿解决问题方法:分组操作时,注意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剖析,独立思考。

多观察当天新授内容:由于操作材料中经常采用新旧内容相结合形式,对于新授内容幼儿往往会有陌生感,因此要特别关注幼儿在操作新授内容时情况,给予有效帮助与指导。

(2)对幼儿剖析、综合、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评价。

3.对幼儿学习兴趣培养与学习习惯评价。

综上所述,在数学活动中,提供带教学目标、适合幼儿年龄特征与能力特点幼儿数学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正确而灵活地操作教学具,以及根据目标设定以不同方式评价幼儿,这样才能最大发挥教学具在活动中作用。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丁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