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单元测试新人

教版选修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公元前7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

A.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B.将雅典的民主推进到新阶段

C.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D.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解析雅典统治者之所以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是因为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日益尖锐。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举行了暴动。在暴动被镇压后,为了缓

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

答案 D

2.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平原派”( )。

①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阶层②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③最关注海

外贸易的发展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平原派”是指雅典的贵族阶层,他们当然希望维护贵族的寡头政治,

这也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他们的原因。

答案 D

3.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的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这主要是因为( )。

A.梭伦出生于普通公民家庭

B.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C.雅典从没有实行过君主制

D.雅典城邦拥有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B、D三项的表述都与史实不符。之所以出现题干

所说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梭伦改革使公民能够充分参与国家事务,在国家政治

生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答案 B

4.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

分之一作为地租交给债主。“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

照。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 B

5.公元前631年,雅典贵族、古代奥运会冠军基伦试图利用平民和贵族的矛盾称王雅典。可是从乡村赶来的雅典平民反而帮助贵族把他们围困。雅典平民与贵族联合反对基伦暴动说明

( )。

A.雅典社会的危机已彻底消除

B.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已经消失

C.雅典人不希望彻底改变旧制

D.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反对社会变革

解析在雅典平民与贵族的联合抵制下,基伦暴动失败。这表明当时雅典人对

彻底改变旧制,建立僭主政治并不认同。

答案 C

6.全面研究梭伦改革的措施后我们可以看出梭伦在改革中实际上扮演了( )。

A.调和者的角色B.革命家的角色

C.贵族阶层的代言人D.平民阶层的代言人

解析梭伦改革中兼顾各方利益,具有中庸特色,故A项说法正确。

答案 A

7.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梭伦在他的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据此分析梭伦代表了下列哪一社会政治阶层的利益?

( )。

A.债务奴隶B.平民

C.贵族D.工商业奴隶主

解析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背景是,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

一触即发,所以梭伦才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同时梭伦由于

率军夺回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使他成为调解双方矛盾最合适的人

选,从他的诗中“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语句可以分

析出,他既不想实施平民所要求的激进的民主,不想让平民享有政治优势,同

时也要保护平民不受贵族经济盘剥,削弱贵族的政治上的特权。这与工商业奴

隶主阶层的政治要求一致,所以选D。

答案 D

8.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前提: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

结论:梭伦改革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前提、结论皆正确D.前提、结论皆错误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是为了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但从结果上看,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答案 A

9.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

A.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

B.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C.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

D.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解析根据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大,所尽的义

务也越多。因此,A、B、D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 C

10.雅典的“四百人会议”( )。

①由四个等级各选100人组成②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③主要职责是为

公民大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④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四百人会议是由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的。

答案 B

11.塔斯鲁克是雅典郊区最著名的贵族,他经营着大片土地,拥有众多的奴隶。他对梭伦改革的态度最有可能是( )。

A.热烈拥护B.坚决反对

C.无动于衷D.顺其自然

解析“解负令”的颁布,大量奴隶被释放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们对改革的态度最有可能的应是反对,故选B。

答案 B

12.之所以说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的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原因有

( )。

①“解负令”的颁布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③“四百人会议”的创立④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

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打

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恢复公民大会和创立“四百人会议”,确保了公民

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答案 C

13.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行深入。这充分说明( )。

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雅典民主政治已深入人心

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

D.改革促进了雅典社会发展

解析庇西特拉图实行的僭主政治,这说明他实行的是个人独裁,因此B、C

两项不符合题意。题干要求的内容与雅典社会的发展无关,D项也可排除。梭

伦改革的成果之所以得以保留,是因为它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14.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凭借武力建立了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僭主政治的建立

( )。

A.使贵族权益失而复得B.削弱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C.贵族政治得到加强D.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庇西特拉图执政时期,并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并进一步打击了贵

族势力。

答案 D

15.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 )。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解析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在于他们的血缘资格。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的利益、制约官员,曾经

实行过“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

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

个人就要被流放到国外10年,但其家人不受牵连,本人亦在流放期满后恢复

公民权。

材料二铁米斯托克里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的政治家,是希腊联军战胜波

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对雅典遗

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人刻写。

请回答:

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陶片放逐法”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解析由公民投票决定的本身就是民主性和公开性的表现,但材料二的内容表

明有人利用“陶片放逐法”徇私舞弊。所以,对“陶片放逐法”的评价与认识

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

答案“陶片放逐法”把以贵族为首的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

之下,不失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这种方法也往往成为一些野心家用

来左右政局、徇私舞弊的手段,以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材料二就说明了这一

点。

17.(26分)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同步练习

历史选修一课时作业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梭伦改革前,雅典一度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状态。据此回答1——3题。 下列关于雅典城邦初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氏族或部落之间纷争不休 B.建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C.氏族成员包括贵族和平民 D.平民是指贵族和手工业者 下列关于荷马时代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公元前20——公元前12世纪 B.处于公元前12——公元前9世纪 C.部落和氏族之间长期纷争不休 D.这一时期的命名依据荷马

史诗 雅典城邦时期的最高决策、监察和审判机关是( ) 长老会议 B.首席执政官 C.公民大会 D.“四百人会议”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据此回答4——7题 雅典城邦的“海岸派”主要是指( )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者 D.债务奴隶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 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6.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包括( ) 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②雅典政局动荡不安③奴隶制经济发展,形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④ 7.“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要求反对贵族专权 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②③④ 8.“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目标是 ( ) A.反对债务奴隶制 B.削弱长老会议的权力 C.反对贵族专权 D.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9.梭伦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的原因有 ( )

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②梭伦曾带军队收复失地③在雅典各阶层中树立了崇高威望④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 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②③④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C.西部城邦梅加腊占领了萨拉米斯岛 D. 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 10.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是( ) A.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C.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D.国王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边丙幅图反映了雅典 公元前8世纪前后经济发展的状 况。 材料二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 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 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 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 我都使他人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三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年春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练习试题卷:专题一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梭伦改革把解决“六一汉”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有益于( ) ①维护平民的公民身份②削弱小农经济③为政治改革创造条件④限制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 A.劫富济贫 B.公平公正 C.倾向权贵 D.崇尚峻法 3.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4.梭伦改革注重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但平民对梭伦的改革多有抱怨,主要是由于其改革( ) A.使平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给平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太少 C.不在雅典推行僭主政治制度 D.没有实现广大平民的任何要求 5.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中说:“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梭伦为雅典独创的政治制度起到的作用是( ) A.确立了这种制度 B.完善了这种制度 C.把雅典引向了这种制度 D.使这种制度达到顶峰 6.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这里的“社会矛盾”中最主要、最急迫的是( )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贵族内部之间的矛盾 C.人多与地少的矛盾D.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7.在雅典卫城博物馆里,有一块公元前6世纪的石碑,记载了拉奥孔从土耳其移居雅典,并成为雅典公民。据此我们判断,他从事的职业最有可能是( )

单元质量检测(一) 梭伦改革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右图是顾銮斋教授所著《如歌岁月》书影,该书对古希腊文 明的勃兴进行了系统释读和探秘。影响古希腊文明勃兴最重要的客 观条件是() A.大河流域 B.延绵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D.亚非文明影响 解析:选C古希腊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古希腊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这里的“双方”指() A.奴隶和奴隶主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C.平民和贵族D.改革派和保守派 解析:选C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梭伦本人是“改革派”,故D项错误。 3.梭伦改革中,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判死刑的部分,还制订禁止厚葬、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这些改革措施() A.具有一些人文主义色彩 B.维护工商业奴隶主利益 C.援引罗马自然法的精神 D.体现梭伦改革中庸主张 解析:选A材料中关键信息“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体现了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4.有学者说,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其中,“稳定

了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推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解析:选A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公民的基础,与材料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相符,故A项正确。 5.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发展工商业 解析:选B由“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分析: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氏族贵族的血缘纽带和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6.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 A.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 B.引导公民切实关心国事 C.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解析:选B“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意味着每个公民都应当参与政治活动,故本题选B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7.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 B.梭伦以法律来保障所有人利益 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 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保障 解析:选D梭伦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民主固定下来,为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酝酿与爆发 1.革命思想的传播 2.革命团体的建立 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4.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 2.《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权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约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历史功绩 难点: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讲述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从《南京条约》签定后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到《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要求.从此以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酝酿与爆发 1.革命思想的传播 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威胁,像一个可伯的阴影,笼罩着人们的心头."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同旧式的举人秀才不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对帝国 主义的压迫有敏锐的感受,有比较强烈的爱国心.1901 年至1905 年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 广泛传播.那时候,到国外的不少留学生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 壮大起来.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翻译出版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书籍,还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进步报刊,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等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 引用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的一段话:"在此以前,我还只知道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那一套改良主义 的思想;到上海以后,我即开始接触到孙中山、章太炎他们关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虽然知而不详, 但稍一比较,就觉得革命的道理更为充分.于是,我对康梁的信仰便一落千丈." 让学生思考:这说 明了什么?然后概括指出: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在国内相继建立起来. 2.革命团体的建立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 年初,黄兴、宋教仁 等建立了华兴会,重要成员有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同年冬,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建立了光复会,蔡 元培任会长.1906 年,湖北进步人士刘静庵在武昌建立日知会,成员是学界和新军.资产阶级革命团 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做了准备.各地起义的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迫切性.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 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制定纲领和建立政党的不要性)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70 多人集会,决定成 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 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 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Ⅲ),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较为全面地叙写了春秋战国至西汉武帝时儒学兴起,发展,“坑儒”,独尊的经历。 1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把“道”当作万事万物的本体,它是超时空的存在,是永远不可感知的精神实体。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是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就是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着对立面的统一,对立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紊乱,礼乐崩坏,他消极悲观,提出了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 作为哲学思想的“仁”,内容非常宽泛。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一梭伦改革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一梭伦改革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改革前,雅典一度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状态。下列关于雅典城邦初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氏族或部落之间纷争不休 B.建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C.氏族成员包括贵族和平民 D.雅典社会形成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 2.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3.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 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 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 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 4.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自由民B.雅典贵族 C.雅典执政官D.雅典平民 5.古代雅典各阶层解决贵族制下社会危机的尝试中,对于雅典走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但又不能化解社会矛盾的尝试是() A.建立僭主政治B.制订成文法 C.武装暴动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6.下图是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D.禁止粮食出口并坚决抑制粮食涨价 7.下列关于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既有经济原因,又有政治原因 B.两者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C.二者之间的斗争促成了梭伦改革 D.梭伦改革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8.在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雅典社会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下列对雅典国家形成初期的平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一选修1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下图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轻装步兵,该兵种是当时雅典军队的三大兵种之一。轻装步兵装束简单,手持简易的武器。在梭伦执政时期,轻装步兵主要来源于第四等级,主要是因为该等级( ) A.政治地位较高,很少参与作战 B.交纳赋税太多,无力参与作战 C.拥有财产较少,所尽义务较小 D.拥有财产较多,所尽义务较小 2.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和长矛的重装步兵是古希腊文明时期各城邦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图),也是最受到重视的部分。梭伦改革后,为雅典提供重装步兵的是( ) 雅典重装步兵 A.第一等级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D.第四等级 3.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 A.废除债务奴隶制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4.下图是顾銮斋教授所著《如歌岁月》书影,该书对古希腊文明的勃兴进行了系统释读和探秘。影响古希腊文明勃兴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

A.大河流域B.延绵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D.亚非文明影响 5.梭伦改革前雅典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 A.国王与贵族B.贵族与平民 C.贵族与奴隶D.国王与平民 6.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5/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7.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 ) A.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 B.引导公民切实关心国事 C.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8.梭伦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废除债务奴隶制,归还借贷抵押的土地,尽管富人曾经强烈抗议,但未有结果,这一举措后来得到充分执行。这说明该举措( ) A.符合了城邦整体利益 B.获得了各阶层普遍支持 C.打破了贵族权力垄断 D.保护了平民的根本利益 9.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下列不属于这场改革内容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B.创立公民大会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 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形成的任内阁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标解读:根据学生知识实际、课标和升学愿望,初中生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观、初步地了解其革命过程和政治制度。因此,我该在知识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做适合学生学习就近发展区地设计,重点落在《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发展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方面,难点放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据课标和历史教育对人情感、价值观影响特殊作用。我应充分发掘历史知识的内在精神,发挥其“读史明智”“古为今鉴”作用,培养学生接人待物,认识社会的良好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人格。教学中不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精神,更要突出得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及历史发展过程。 B.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国革命、《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史实。 2.熟记《权利法案》核心思想(内容)、责任内阁和首相产生、内阁与议会关系和首相权力。 3.理解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特点和代议制。感悟对今天社会问题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史料解读历史来龙去脉,生动展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潜移默化养成“论从史出”等历史意识。 3.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思考,感悟得到知识地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地学习,感悟妥协和协商是血的教训,感悟传承和创新的历史智慧,培养学生法制观念、有限权利和责任意识。 2.通过历史和现实联系,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C.教学设计思想 我对课标和课本研读,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突出学生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发展中蕴含的法制、民主、妥协、协商、责任、有限权力等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教学要注重知识逻辑性、开放性和历史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兴趣和广阔思维空间。我整合了教材,直接突出主题最先讲解“议会权力的确立”,学生就能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也有了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条件的制度背景,更好回答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然后随历史发展,再学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也为学生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铺垫完整的知识基础。为拓展学生知识、思维维度和照顾知识完整性,留了选作题,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能力、史学意识和理解知识等,为此,我亲自精心挑选切合的史料。为突出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史料分析和回答问题时,要点明依据。教学中设计悬疑、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分组抽签展示和“七嘴八舌”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到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D.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语: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我有个疑问,能帮我解决吗?“君主”给你们什么印象?“宪”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同时给出两幅图片,给学生思考启发点。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堂练习文档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堂练习(人教版选修一) 1.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2.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3.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 4.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公民( ) 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 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 5.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 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 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 C.创立了最早的抽签选举法 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 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7.“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柏拉图改革 8.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9.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的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 10.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1.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12.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l/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单元测试新人 教版选修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公元前7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 A.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B.将雅典的民主推进到新阶段 C.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D.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解析雅典统治者之所以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是因为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日益尖锐。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举行了暴动。在暴动被镇压后,为了缓 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 答案 D 2.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平原派”( )。 ①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阶层②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③最关注海 外贸易的发展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平原派”是指雅典的贵族阶层,他们当然希望维护贵族的寡头政治, 这也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他们的原因。 答案 D 3.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的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这主要是因为( )。 A.梭伦出生于普通公民家庭 B.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C.雅典从没有实行过君主制 D.雅典城邦拥有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B、D三项的表述都与史实不符。之所以出现题干 所说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梭伦改革使公民能够充分参与国家事务,在国家政治 生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答案 B 4.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 分之一作为地租交给债主。“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 照。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 B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 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 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 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 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 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 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 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 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 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 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 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 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 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源 远,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国家渐成雏形,其标志有 ①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设立 中涉及的是哪一位人物 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 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6、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 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7、 “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 往往长达数十 年。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 设计了一个出路。”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 .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 C.剥夺贵族的土地 D .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8、 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 B .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C.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出题:李红敏 测试题 审题:曹红英 2014 、2、11 ③阿提卡地区4个部落的形成 ④公民陪审法庭的设立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他的改革开始的。 “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 ”材料 ②氏族成员逐渐分化为贵族和平民 A.伯里克利 B .梭伦 C .克利斯提尼 D .亚里斯多德 4、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 赋诗说:“我注目凝视, 竟至 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 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 A.民主制度面临威胁 B. 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 C.自己将被陶片放逐 D. 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 5、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 他谈至U“ eunomia ” 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 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 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单元测试题 第1单元梭伦改革

第1单元梭伦改革 (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材料二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高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什么措施?有何积极意义?(9分) (2)材料二中“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在梭伦时代真正实现了吗?为什么?(6分) 【答案】(1)措施:梭伦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2)没有。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就越多。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为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定权。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领导地位的希腊城邦。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9分) (2)梭伦改革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如何?(6分) 【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包括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2)发展历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雅典的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1~前9世纪),阿提卡居民分属4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3个胞族,每个胞族包括30个父系氏族。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彼此互不相属,长期纷争不休。到“荷马时代”末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进一步加剧。由于多利亚人南侵,迈锡尼各部的一些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逃至雅典居住,他们成为氏族之外的居民。由于居民混乱,原有的氏族管理机构失灵。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便出了传说中的提修斯改革,其主要内容,一是在雅典设立中央议事会,把各部落的重大事务收归起来管理;二是把阿提卡自由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并规定唯有贵族才有担任公职的权力。通过改革,氏族部落管理机构正式发展成为贵族独占的国家机构。 ——《(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 材料二从氏族部落废墟上产生的雅典国家,氏族贵族垄断了一切主要官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高一新教材人民版《历史》第一册) 一,课前知识认知 1、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①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②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分析:设置这一专题让学生的近现代人类类社会生活历史研究的趋势。尤其,近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传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冲击,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的表现。 (2)此专题内容是经济成长历程模块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首先,通过本节教给学生鲜活的历史、有激情的历史、平民的历史。 其次,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变化根本目的和根本体现都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学习本课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观点,培养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判断。 再者,此专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平和的心态实施为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学情调查 (1)学生在此前历史学习中已经大体了解了近现代社会进步在中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表现,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 (2)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较欠缺,创造性、自主性思维有待进一步引导开发,利用本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强训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学习方式设计 加大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辅助以模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

二,课堂系统 1、导入: 教师身穿整洁的西装革履,脚穿一双老板鞋,头戴中国传统瓜皮帽进教室。(同学们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在笑什么? 生:老师的服饰是“土洋结合”、“不伦不类”。 师:那么,你们看看哪样是“土”的,哪样是“洋”的?怎么搭配才合适呢? 生:(七嘴八舌)瓜皮帽+长跑马褂+老板鞋;西式礼帽+西装+衬衫+领带+皮鞋等等 师:同学们,你知道除了服饰之外,社会生活还有哪些方面出现了中国传统向西方的学习和变化吗?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吗?让我们来学学历史课本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吧,它会给你答案的。 2、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划分的5个小组吗?现在,我们5个小组展开竞赛,用8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总结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在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呀!开始! 生:紧张的阅读课文,对比课本图片,在草稿上列出变化 “竞尚洋装”:长跑马褂——西装革履,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结辫陋习——断发——染彩发 缠足——放足——高跟鞋 “异味争尝”:中餐——西餐、“一品香”、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洋房和里弄:四合院——里弄住宅、花园洋房 读报刊和看电影:《申报》、《点石斋画报》、阅报会; 电影《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阮玲玉礼仪的革新:纲常礼教、跪拜、作揖、包办婚姻、厚葬风气——鞠躬、握手、自由结婚、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 (说明:这些是课本表面知识,主要是归纳和比较能力,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程度较低的同学完成即可。教师在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图片、影视材料的直观教学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