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_以安吉_中国美丽乡村_建设为例

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_以安吉_中国美丽乡村_建设为例

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

——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柯福艳 张社梅 徐红玳

(浙江省农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摘要:安吉县在10年生态立县的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两年多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不仅体现了生态立县的成效,而且其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效演示了新时期我国欠发达山区通过持续拓展山区的多种功能,开创性地实践了我国欠发达山区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动,城乡均衡发展,生态富民及绿色低碳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运作轨迹。在总结安吉这些重要新型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对我国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般性启示意义。关键词:欠发达山区;生态立县;美丽乡村建设;山区多功能性;跨越式发展

文献引用:柯福艳,张社梅,徐红玳. 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J]. 生态经济,2011(5):113~116.中图分类号:F127;F32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al Road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Mountainous Rural Areas: a Case Study in Anji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KE Fuyan, ZHANG Shemei, XU Hongdai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Zhejiang 310021, China)Abstract: After 10 years of ecology construction, Anji's ''the C hinese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 is paid much attention and also is acclaimed highly since the construction has been issued from two and a half years ago. It is said that ''the Chinese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 is marked with some Anji's features of ecology leading development. However, its great construction effects 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fast increase in farmers' income showed some general meanings which are about how to construct new countryside, how to integrate rural-urban development, how to rich the farmers by mainly pioneering the mountainous areas' multi-functionality. Lastly, Anji's illuminations to the Chines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developed mountainous rural area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underdeveloped mountainous rural areas; ecology leading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 multi-function of the mountainous rural areas;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2009年度浙江省农业资源区划研究课题(NQ2009–04)作者简介:柯福艳,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通讯作者:徐红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安吉自2008年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1~4]。学者们认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彰显了安吉生态立县特色,其引人瞩目的阶段性建设成效演示了安吉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运作轨迹,是我国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开创性地实践了山区通

过拓展山区的多种功能,依托山区资源发展相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促进山区农村走上低碳绿色的生态富民之路,揭示了山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和一般规律。这条道路折射出的一般性的意义不仅仅适用于安吉,还能够为我国众多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山区县/市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本文对安吉的相关实践进行深入总结,以期获得能够为同类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帮助的启示意义。

1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与初步成效

安吉是浙西北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迅速崛起的一个对外开放景区,拥有太湖和黄浦江之源,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1%。太湖和黄浦江之源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安吉不能走传统工业立县之路,在经历了污染

之痛和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后,安吉于1998年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年提出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2003年正式提出建设生态县,2006年被评为我国首个“国家生态县”。经过10年左右的实践和探索,安吉通过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2008年初,结合国家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与生态建设的成效,安吉提出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提升工程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通过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休闲经济的转变,使安吉休闲产业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有核心竞争力、最富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安吉的绿色实践。在10年左右生态立县的基础上,通过两年多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安吉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收入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主要表现在:(1)农村环境全面优化。安吉在全县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活动,2008年和2009年在全县187个村中共有91个村达到考核要求,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60个、重点村29个、特色村2个。达标的村庄个个干净整洁,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深入其中,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感,这些美丽的村庄使安吉在全国基本上打响了“中国美丽乡村”这个建设品牌。(2)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通过实施系列帮助农民就业和创业的措施,安吉农民年人均收入连续以两位数的速度上升,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从2007年的40.6%下降到2009年的38.7%,城乡收入差距由2007年的2.02倍缩小到2009年的1.98倍[5],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33倍[6]和浙江省的2.46倍[7],成为浙江城乡差距缩小最快的县市之一。(3)竹产业的主导实力进一步增强。安吉做大做精竹业主导产业,2009年竹产业总值达到112亿元,从业4.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30%,竹产业为全县农民平均增收6 500元,占农民收入的近60%。无论是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还是竹子旅游资源的开发,安吉都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列。(4)农业布局优化。安吉是个山区县市,山林较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安吉通过在山地开发有机笋、有机茶、发展碳汇竹业,平原种植无公害稻米,河网养殖优质水产,构建了立体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5)形成了跨越式发展模式。工业发展上,安吉坚持“一产接二连三”的发展战略,依托山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其中竹制品加工物尽其用,实现了叶到根、从物理到化学的全竹高效利用,为本地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三次产业发展上,安吉实现了从观光旅游到休闲经济的转变。安吉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融合,依托山区生态、文化等资源,初步建成了“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为从观光旅游到休闲经济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打响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品牌。2009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亿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万余人。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使安吉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状况,让农民在乡村中享受到像城市社区一样完备的公共服务,让人们从安吉这样的山区县市看到了美丽富饶、和谐幸福的新农村风貌。

2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路径

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才开始两年多,离“人人幸福、家家创业、村村优美、处处和谐”的最终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以10年左右的生态立县成效为起点,其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取得了引人瞩目的阶段性建设成效,这些成效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接下来对安吉“中国美丽乡村”两年多来的开创性的建设实践进行一个尝试性的总结,以期引起关于如何在我国欠发达山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讨论。

2.1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走上了一条又快又好地推动新

农村建设之路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安吉在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实践中,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提升工程为切入点和主要抓手,协调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生态和文化建设,将我国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方面具体化、形象化、可操作化,努力在安吉构建了互融互促的城乡统一体。在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方面,安吉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城乡建设一盘棋”的原则进行村庄规划,将要素和资源向农村倾斜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农村基本上完成了人畜饮水卫生改建、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垃圾与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农村危房改造等基础建设工作,使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依托山区绿色资源大力发展相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城乡产业间的合作,走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之路。该种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在社会保障方面,安吉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出台了《安吉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努力实现人人享有老有所养。在公共服务方面,安吉投资1 200万元建立了全县劳动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在187个村建有全县联网的大屏幕信息系统,实时显示用工、就业培训信息,农民不出村就能了解相关的信息。目前,在

安吉全县“市民”和“农民”的概念正在淡化,农村和城市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接近,城乡差别正在不断缩小。

然而,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整体上还基本停留在就“三农”谈“三农”、就“三农”抓“三农”上,造成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城乡在多个方面的差距难以缩小。而安吉把农业放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中,通过拓展山区多种功能,深挖农业纵横两个方面的附加值,依托第一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进而促进三者协调、联动发展,从根本上消除了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障碍,建立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安吉把农村建设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通过资源与要素向农村倾斜的办法,实现城乡资源配置均等化,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差别,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安吉把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纳入到全县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之中,而不是让农民通过出让土地等办法换取社会保障,弱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的公民权利。安吉以科学的理念和发展思路破解了“三农”工作难题,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快又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2.2 坚持生态立县,走山区跨越式发展之路

安吉是太湖和黄浦江之源,在1998年“太湖治理行动”中放弃了工业立县之路,逐渐转入生态立县发展之路。在忍受经济发展停滞的痛楚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安吉初步确立了生态立县产生的良好发展势头。从2000年起,安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的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并于2004年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自此,安吉在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中,更是始终牢牢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理念,围绕发展提速、经济提质和产业提升,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之间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一是在发展战略上,安吉依据山区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效应不断拓展山区的多种功能,依托农业和山区资源优势谋划制订“无烟”发展。安吉通过特色农业的观赏休闲作用结合当地的人文景点、风景名胜等大力发展休闲产业,不断拓展山区的美食、观赏、休闲、娱乐、文化、养生等多种功能,将山区的农业和生态资源转化为资本,成功实现了“一产跨二进三”的跨越发展。二是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安吉按照“集中布局、集聚产业和集约发展”的原则,优化县域功能布局,打造不同的生态精品实体产业区块,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在具体项目选择上,安吉按照“高技术、高成长、高税收”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的“三高三低”的产业发展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生物医药、生命养老等绿色产业,放弃了一些经济效益好而生态效益差的项目,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能级跃迁和高位起跳。总体来看,安吉通过不断拓展山区的多种功能,全面坚持全新的绿色发展道路,将绿色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资本,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山区占国土面积70%的发展中大国。山区与平原、城市相比存在资源制约和诸多发展差距,担负着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是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区块,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任。但随着人们对绿色服务和绿色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山区也是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绿色经济高地。广大山区应当学习安吉的发展思路,放弃工业立县的传统发展之路,依托第一产业和山区资源,努力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建设绿色生态与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走绿色跨越式发展道路。因此,广大山区只要找准产业发展路径,把握好项目发展关,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准确定位,科学决策,农业资源可以转化为农业资本,生态、环境和文化等资源同样也可以转化为发展资本,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资本化的互动发展道路,就可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实践证明了山区完全可以通过拓展山区的多种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走绿色生态富民之路。

2.3 在农村内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走城乡

均衡发展之路

城市化通常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战略选择,其基本观点是:以工业化为发展动力,促进城乡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向城市转移,推动产业、要素向城市集聚,强化城市经济发展,拉动周边农村经济的起飞。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非是一般意义上城市化战略理论的实践。递铺镇是安吉的工业中心城镇,如果按照城市化战略,安吉应通过大力发展递铺镇来带动周边直至全县的经济发展。但安吉在大力发展递铺工业中心镇的同时,将经济重心转移到全县的村域经济发展。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创业人居品味,在农村大力发展依托第一产业的第二产业加工业与第三产业休闲业,立足生态资源及时捕捉并引领社会绿色消费动向,积极发展休闲生态经济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从而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壮大、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安吉的实践既不同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并最终转化为市民的传统城市化路径,也不同于集中精力首先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城镇并依此向外围辐射的增长极战略。安吉通过拓展山区农业、生态、文化的多种功能,向休闲养生、观光旅游和环保等新型绿色产业方面转移,实现山区农村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就地就业;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农民不离

开自己的故土就可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并享受和城市市民一样的现代文明。安吉的发展路径为新形势下我国欠发达山区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绿色经济转型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即立足山区绿色资源优势,发展相关第二产业使农民就地就业,发展休闲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帮助农民创业,不但能够在农村内部实现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在城乡间实现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城市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而安吉的发展不是等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来吸纳剩余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走被动城市化道路。在安吉这样一些特殊山区,当城市化带动经济发展起飞的条件尚不成熟时,完全可以积极主动通过拓展山区多功能性将山区资源转化为发展的资本,进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这种农村人口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产业重心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看齐,但人口、资源不向城市集聚的发展模式是对一般意义上城市化战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4 坚持绿色发展,走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快速增长期,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适应国际“碳减排”、“碳关税”等贸易新规则、新秩序的压力,又要面对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这都迫使中国必须改变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发展之路。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多方位地展示了一条低碳发展之路。第一,安吉十分重视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并严格按照控制污染物总量的目标要求,提高企业污染物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着力实现企业低碳化发展。第二,在推进环境整治中,安吉重点整治村庄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等问题,积极开展改路、改水、改厕和改塘建设,并不断完善村民参与监督机制,逐步实现村庄环境的自我管理,着力实现生活低碳化。第三,在农业生产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化生产技术,重点推广再生能源利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农业生产节水节肥节能新技术,着力实现农业生产低碳化。同时,由于毛竹的固碳功能超群,安吉持续积极发展碳汇竹业,开展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竹子速丰林建设、竹子良种基地和林区作业道路建设四大工程,将全县的竹林面积扩大到100万亩左右,不断增强全县竹林的生态功能,形成区域小气候,着力强化农村的固碳功能。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系列发展策略和措施体现了农村是重要的固碳空间,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地。在城市工业经济还没有全面转型升级的阶段,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在农村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及碳汇林业的发展,倡导低碳生活,能积极有效地降低我国整体碳排放量。占我国国土面积70%左右的农村,其绿色生态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低碳社会的进程,绿色生态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赢得较好的声誉。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无疑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参考。

3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启示意义

山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但安吉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创造的发展轨迹与取得的巨大成绩,充分体现了生态立县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实践意义,对我国广大山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一,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根本之路在于农村自身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要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为重心,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的建设路径,在农村内部确立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从而使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经济实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之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只有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才是农村缩小与城市发展差距的真正出路,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根本意义上的成功。对于广大山区来讲,在农村内部要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主线,极力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从而均衡城乡经济,建立起农村内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工业反哺农业为农村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第二,拓展山区多功能性能帮助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山区是发展生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美食、观赏、休闲、娱乐、文化、养生等多种功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绿色服务与绿色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山区的多种功能在纵横两个方面能够不断拓展。山区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以拓展生态山区的多种功能为基础,从以农业为重心的发展道路上转变到以休闲经济为重心这条道路上来,才能在农村经济不利的发展条件下,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的繁荣,欠发达山区才能走上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袁亚平. 浙江省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N]. 人民日报,

2008-05-12(1).

[2]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新农村建设课题组. 打造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研究报告[J]. 中国乡镇企业,2009(10):6~13.

[3]彭真怀. 安吉“美丽乡村”的示范意义[J]. 决策,2009(4):

34~35.

[4]唐忠祥.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路径[J]. 生态浙江,2009

(6):51~52.

[5]安吉县统计局. 安吉统计年鉴:2007~2009[Z].

[6]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 中国统计年鉴[M]. 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7]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浙江统计年鉴[M]. 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09,2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