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苏联-俄罗斯月球探测(2)

前苏联-俄罗斯月球探测(2)

前苏联-俄罗斯月球探测(2)
前苏联-俄罗斯月球探测(2)

前苏联/俄罗斯月球探测(2)

胡经国

9、俄科学家提议在月球背面建造望远镜

据报道(20181130),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1月30日电,俄罗斯普希诺射电天文观测台台长鲁斯塔姆·达格萨曼斯基对卫星通讯社表示,俄科学家提议在月球背面建造望远镜来研究宇宙起源的过程。

11月28日,俄航天国家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和俄科学院航天委员会,研究了月球研究和开发构想。据消息称,该构想提议在月球上建立两座观象台。

达格萨曼斯基指出:“该望远镜的工作只安装在月球观象台内才能进行,因为地球大气层不会传播所需的波。建议在月球的背面建造该观象台,以免受到地球干扰。因为,我们在计划进行研究的波段内制造了很多噪音。”

他补充道,该望远镜将探索那些从地球观察到的短波段相同来源,以及银河系和宇宙的共同背景无线电辐射。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对宇宙发展最早阶段的研究,对此信息极少。

达格萨曼斯基说,还有一台望远镜最好安置在从地球上能看到的地方,因为计划让它与地球上的望远镜配合工作。

专家称:“建议放置的方式,让它可以与地面厘米波段射电望远镜配合工作,并且将其用于导航目的。”

10、俄登月任务需首先发射四次“安加拉-A5B”号火箭

据报道(20151130),卫星新闻莫斯科10月30日电,俄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裁弗拉基米尔·索恩采夫表示,为了实现俄宇航员登月计划,在初步阶段需要发射四次“安加拉-A5B”号重型运载火箭。

此前有消息称,俄罗斯将从2016年开始准备登月。计划于2029年将俄宇航员送至月球。

俄联邦航天署在脸书页面上援引索恩采夫的话称:“我们计划在初步阶段进行四次发射任务。在积累经验以后,转入超重型运载火箭的工作。我们不会对此无视。”

索恩采夫还介绍了研制中将用于登月的载人飞船。他指出,新的飞船将完全由俄产组件构成。

登月任务包括在联邦太空计划内,并且分为数个阶段。其中,包括月球自动考察站与载人太空飞行。计划于2021年,开始用复合材料建造并且用于登月的新太空飞船进行飞行。而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将在2023年进行。2025年,实现飞船至月球的自主飞行,并且调试搭载宇航员的技术。2029年,执行直接的载人登月任务。

11、俄罗斯计划于2029年登月

1

中国国防科工委正式成立月球探测工程等三大中心文档

中国国防科工委正式成立月球探测工程等三大中心文档 China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 y Commission officially established three central docum ents including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编订:JinTai College

中国国防科工委正式成立月球探测工程 等三大中心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讲话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 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感情, 表达主张、见解,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本文档根据讲话稿 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科教文卫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仪式,正式揭牌成立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军工项目审核中心和特种核设施核安全技术审评监督中心,标志着中国月球探测工作、军工项目审核工作及特种核安全技术审评监督工作从此走上规范化、专业化道路。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要负责组织探月工程的系统论证、总体设计、项目实施,并承担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目前该中心已基本确立管理架构,初步制订出工程技术、质量、计划、经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新成立的军工项目审核中心主要承担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尤其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的政策、措施研究;二是具体组织对军工项目监督、检查、审计和后评价工作;三是对军工项目进行论证、评估和咨询。 特种核设施核安全技术审评监督中心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国防科

前苏联-俄罗斯月球探测(2)

前苏联/俄罗斯月球探测(2) 胡经国 9、俄科学家提议在月球背面建造望远镜 据报道(20181130),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1月30日电,俄罗斯普希诺射电天文观测台台长鲁斯塔姆·达格萨曼斯基对卫星通讯社表示,俄科学家提议在月球背面建造望远镜来研究宇宙起源的过程。 11月28日,俄航天国家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和俄科学院航天委员会,研究了月球研究和开发构想。据消息称,该构想提议在月球上建立两座观象台。 达格萨曼斯基指出:“该望远镜的工作只安装在月球观象台内才能进行,因为地球大气层不会传播所需的波。建议在月球的背面建造该观象台,以免受到地球干扰。因为,我们在计划进行研究的波段内制造了很多噪音。” 他补充道,该望远镜将探索那些从地球观察到的短波段相同来源,以及银河系和宇宙的共同背景无线电辐射。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对宇宙发展最早阶段的研究,对此信息极少。 达格萨曼斯基说,还有一台望远镜最好安置在从地球上能看到的地方,因为计划让它与地球上的望远镜配合工作。 专家称:“建议放置的方式,让它可以与地面厘米波段射电望远镜配合工作,并且将其用于导航目的。” 10、俄登月任务需首先发射四次“安加拉-A5B”号火箭 据报道(20151130),卫星新闻莫斯科10月30日电,俄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裁弗拉基米尔·索恩采夫表示,为了实现俄宇航员登月计划,在初步阶段需要发射四次“安加拉-A5B”号重型运载火箭。 此前有消息称,俄罗斯将从2016年开始准备登月。计划于2029年将俄宇航员送至月球。 俄联邦航天署在脸书页面上援引索恩采夫的话称:“我们计划在初步阶段进行四次发射任务。在积累经验以后,转入超重型运载火箭的工作。我们不会对此无视。” 索恩采夫还介绍了研制中将用于登月的载人飞船。他指出,新的飞船将完全由俄产组件构成。 登月任务包括在联邦太空计划内,并且分为数个阶段。其中,包括月球自动考察站与载人太空飞行。计划于2021年,开始用复合材料建造并且用于登月的新太空飞船进行飞行。而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将在2023年进行。2025年,实现飞船至月球的自主飞行,并且调试搭载宇航员的技术。2029年,执行直接的载人登月任务。 11、俄罗斯计划于2029年登月 1

人类的探月历程

人类的探月历程及看法 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 中国卫星专家、中科院院士叶培建院士介绍说,截至目前,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洲和日本,已经开展的月球探测活动123次。 在近50年的月球探测史上,人类为了这个执著的梦想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成功率不到50%。”“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美国进行的56次探月试验失败43次,俄罗斯(前苏联)也有19次失败的记录。 在早期探月活动中,高发的火箭故障率是导致探测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近年来探月活动的大部分故障主要集中在探测器上。 1959年,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5年以后,美国的“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 1969年7月20日,人类迎来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从1969年开始的3年中,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美苏开始发射月球探测器。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小心翼翼地踏上月表,“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迅速传遍地球。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具高风险的工程,据统计,1958年至今,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但成功率仅51%。 探月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站的高就望得远,目前,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其次,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矿产,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同时,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环境,既能生产特殊强度、塑性等性能优良的合金和钢材,还能生产诸如超高纯金属、单晶硅、光衰减率低的光导纤维和高纯度药品等.因此,人类探月是对的,探月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将促进空间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深入.月球环境是进行空间天文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场所.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地球的光反射,屏蔽了地球的低频噪声,月震很微小.月球有漫长的黑夜,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月球科普知识竞赛题01

月球科普知识竞赛题 班级姓名成绩 1.我国首颗探月探测器是从发射升空的。 A.海南发射场 B.酒泉发射场 C.西昌发射场 D.太原发射场 2.1990年升空的空间望远镜又叫望远镜,它的口径为2.4米。 A.阿波罗 B.哈雷 C.哈勃 D.东方红 3.月球上有4座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环形山,这4位古代科学家是。 A.郭守敬、张衡、祖冲之、万户 B.李时珍、郑和、沈括、葛洪 C.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 D.沈括、郦道元、蔡伦、毕升 4.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采用方式对月球进行探测。 A.绕月飞行 B.在月面软着陆 C.与月球擦肩而过 D.在月面硬着陆 5.月球直径约为地球的十一分之。 A.一 B.二 C.三 D.四 6.太阳的能量来自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核裂变 D.核聚变 7.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围绕月球飞行的轨道,距月面的高度是。 A. 50千米 B. 100千米 C. 150千米 D. 200千米 8.我国月球探测三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A.发射自动采样返回探测器,取回月球样品 B.派航天员登月 C.建设月球基地 D.安装月震仪 9.目前,正在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空间局和。 A.印度 B.加拿大 C.德国 D.巴西 10.月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核聚变材料,这种材料在地球上极为稀有,它是。 A.铀 B.钚 C.氚 D.氦-3 11.从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成功地实现了航天员登月,有6批、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 A.8名 B.10名 C.12名 D.14名 12.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的名称是。

天文知识竞赛题目(附答案)56471.

宣传和普及天文知识竞赛题(简单题) A1:我们都知道,天体的运行在经典近似下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请问万有引力定律是谁发现的?(B) A伽利略 B牛顿 C哈勃 D哥伦布 A2:现代最杰出的宇宙学家是谁?(D) A伽利略 B牛顿 C哈勃 D霍金 A3:在星系间起主导作用的是那种力?(A) A引力 B磁力 C电场力 D洛伦兹力 A4: 日地距离光要走约多长时间?(C) A 6分钟 B 7分钟 C8分钟 D 9分钟 A5: 潮汐是怎么形成的?(A) A主要是月球和地球的引力 B主要是月球和火星的引力 C主要是太阳和水星的引力 D主要是月球和火星的引力 A6: 我们生活在几维世界中?(D) A一维 B 二维 C 三维 D四维 A7: 太阳系中哪个行星的体积最大?(B) A地球 B木星 C火星 D水星 A8: 太阳系内8大行星从内到外的顺序是什么?(A) A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B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水,金, C水,金,地,火,木,海王土,天王, D水,金,地,土,天王,海王,火,木 A9: 太阳系中哪个行星有美丽的光环?(D)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土星 A10: 太阳系中,哪个行星的大气环境与地球最为接近(C) A 火星 B木星 C火星 D水星 A11: 目前太阳系有几大行星?(C) A 6 B 7 C 8 D 9 A12: 太阳的主要物质成分是什么?(D A氢 B氦 C氢、氧 D氢氦 A13: 太阳死亡之后,会变成什么?(D) A.中子星 B.恒星 C.行星 D.白矮星 A14: 天文学上常用的距离单位是什么?(C) A 公里 B千米 C光年 D米 A15: 小行星带处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中间?(C) A 火星、水星 B金星、木星 C火星、木星 D水星、星 A16: 冥王星属于什么类行星?(C)

负担灭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卫星等航天发射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核心是我国继酒泉、太本卫星发射核心之后,于1970年组建的第三个卫星发射核心,负担灭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卫星等航天发射任务。组建40年来,核心几代航天人视故国好处高于统统,创做觉察了第一次发射试验通讯卫星、第一次发射适用通讯卫星、第一次发射国际贸难卫星、第一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等我国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 ——从近控模式测试发射到近控模式测试发射。比年来,跟灭火箭测试发射指挥监控网的建立,核心实现了火箭、卫星的近间隔测试发射节造,具备了指挥表现、消息互换、数据措放、实时监测、计较机辅帮决定等诸多功效,测试发射安然性及数字化、消息化节造水平大大删强。 西昌卫星发射核心发射高中低多轨道航天器(图)2010年08月04日 07:34解放军报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核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乐成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邓孟摄 本报西昌8月3日电驰晓霞、记者驰晓祺报道:8月1日5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核心乐成将我国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至此,核心组建40年来,未先后,分析发射本领实现了六大跃升。无关博家表示,现在西昌卫星发射核心未跻出身界一流航天发射场行列。 ——从发射国内卫星到发射国际贸难卫星。西昌卫星发射核心是我国对外开放最迟、承揽国际贸难卫星发射次数最多的航天器发射场。从1990年至今,核心先后将“**一号”、“澳星”、“委内瑞拉一号”等近20颗国际贸难卫星乐成送入太空,向天下表达了我国宁静*擒太空造福人类的一向主旨,展示了**航天走向天下的果断法度。 ——从单射向发射到多射向发射。长期以来,西昌职业教育西昌卫星发射核心只能施行单射向发射任务。2004年4月18日,核心初次接纳北射向编造乐成将两颗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标记取核心逐步具备了不合射向发射卫星的本领。 ——从每年最多施行3次发射任务到年发射10颗以上卫星。现在,西昌卫星发射核心具无测试发射、测量节造、通讯、景象抽象、技术勤务保障等5大体系和2座当代化发射工位,发射转换周期大幅收缩,具备了施行高密度发射任务的本领,从火箭进场到实验发射最短时间仅需21天。健身舞教学视频。 ——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范例号火箭。1984年,西昌卫星发射核心只能利用长征三号一范例号火箭,运载1400多公斤的无效载荷。现在,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二号丙等6范例号火箭,可将无效载荷从数十公斤至数千公斤不等的卫星送入太空,运载本领不竭攀升。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概况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 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 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 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 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 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 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 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 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 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 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 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 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 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 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 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 个新的台阶。 中国 探月工 程标识 中国 探月工程标识设计者顾永 一弧两点,写意探月 “我在这个作品中给观者留下一些思考空间,那对脚印可以是每个人的。” 创作灵感来自书法 顾永江是浙江绍兴人。长在书法圣地兰亭之畔的他,深受乡风熏染,从6岁开始临摹碑帖从未间断。扎实的书法功底为“月亮之上”灵感打下铺垫。顾永江告诉记者,中国书法文化内涵深厚,是取之不尽的设计源泉。 回忆起两年前,顾永江说他偶然看到网上征集探月标识的启事后便决定参与投稿,因为创意设计是他的职业,而中国探月工程也引发了他对太空探索领域的浓厚兴趣。 谈到创作灵感,顾永江说:“一开始就想到‘月’在古文中可以写得圆圆的,就像个月亮。中间那两点可以用脚印来代替,象征着人类登上月球。”就是这“两点”,使这个设计既有中国元素,又有跨文化的世界胸怀,从而避免了思路的狭隘。 虽然投稿的时间非常紧,但顾永江从理清思路到最终交稿就花了1小时左右。对于这个设计,顾永江最满意的就是那对小脚丫。他说:“我在这个作品中给观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空间,那对脚印可以是每个人的。” “月亮之上”意味深长 2006年2月10日,顾永江设计的月球探测标识“月亮之上”在网民投票中一举夺冠。专家评论说,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小脚印踏临其上,象征着探测月球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如巨龙腾空而起;整体图形由一弧

《1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

《1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从未间断。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能力——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资源途径来查阅资料,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情感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资源这一途径,对有关月球的资料进行查询。通过自主探索研究分析以及小组的交流、团队的协作,初步了解月球的情况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教学难点:通过网络资源途径研究月球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屏幕演示相关课件,师生在音乐伴奏下共唱歌曲《十五的月亮》。 谈话:从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不断地对月球进行观察,探索月球的秘密。于是就产生了“嫦娥奔月”这样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皓月当空,凝望着月球,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月球的那些知识? 学生思考后提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研究学习 1.提出研究要点 (1)引导学生给提出的问题归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月球的历史传说; 人类的探月历程; 月球的概况(屏幕演示)。 (2)合作分工 讲述:为了让我们能够在一节课时间里对月球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来研究这些问题。每组自主选择一个方面组成相关专家组。(保证每方面都有人研究。)A:历史学家族。学习、研究有关月球的历史神话传说。

B:月球探险家组。研究人类探月历程。 C:月球地质学家组。研究和学习月球的基本情况。 (3)提问:“各位小专家,你们准备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讨论后回答。 (5)讲述:的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通过网络手段上网查阅资料来研究月球知识。 (6)讲述:在上网查阅资料的同时,同学们要完成研究记录,这需要个位小专家共同来完成。 2、学生实践体验自主研究 (1)上网查阅资料。 (2)完成研究表。 三、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信息研究情况,与他人共享成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学生的介绍转播给全体同学。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对月球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那么现在,如果我们要去月球的话,你认为我们应该乘什么去?(学生讨论:乘宇宙飞船) 2、创设情景:让我们乘坐“神州五号”飞船登上月球。 3、提问:如果是你登上月球,你最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4、提问:现在我们到达了月球,如果要想在月球上定居下来,我们需要解决那些困难? 5、讲述:看来在月球上定居困难重重。但是“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月球勘测者’号探测器,开始对月球进行为期一年的探索活动。这时25年前美国宇航员最后一次登月以来首次探查月球。在这次探测活动中,月球勘测者号发现月球上存在总量大约60亿吨的冰态水”。 6、提问:这个发现,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同学们请到月亮网站的讨论区自由的发表你的见解。 7、学生讨论。

资料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星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珠宝、钻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想登上月球和星星,然而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侯才发现,月球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有山有土,是凹凸不平的。”我们从这段文字引出一个话题:人类探月登月的意义。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明朝官员万户把自己绑在椅子上,梦想用47枚捆扎在一起的火箭将自己送上天空,无不表露出人类对宇宙星空的向望与憧憬。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星空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前苏联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美国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1969年7月,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想,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他与另一宇航员奥尔德林在月面插上美国国旗,放置科学仪器,搜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即便是今天,人类仍在不懈的探求着月球星空的奥秘。 经众多科学家研究表明:月球内部能量早已在31亿年前被耗尽了,现在的月球只是一个古老、僵死的星体,月震和表面热流极低,无水、无氧、昼夜温差大,没有任何生命迹象,极不适宜人类的居住。那么人类耗费巨资探月登月有意义吗? 有意义,而且意义重大! 首先,人类居住的地球的能源总归有一天会枯竭,寻求新能源,是人类面临的一重大科研课题。月球作为地球最忠实的卫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能源仓库,它上面的玄武岩里钛铁矿的体积占25%,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将来人类能直接用这种玄武岩生产水、液氧燃料等资源。月球上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象地球上稀缺的铀、稀土等,特别是月球土壤中特有的氦―3作为核聚变的原材料,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将成为人类未来取之不竭的能源宝库,月球表面土壤中蕴藏着几百万吨的氦―3,1吨的氦―3所产生的电量足以供全人类使用1年……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是主要航天国家组织探月登月的最主要的动力。 第二、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和高洁净的环境,可以进行生物制品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月球背面不受地球无线电波干扰,可以建立月球天文观测基地、实验室,把月球建成人类探求宇宙星空的前沿哨所。总之,月球是人类研究月球科学、天体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对地观测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 第三,人类探月登月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和进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支撑,带动和促进了一系列基础科学、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耗资是巨大的,达265亿美元,但它在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创造出3000多项新技术,从经济效益方面评估,“阿波罗”登月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高中阅读)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材料一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任务。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摘自《百度百科?探月工程》) 材料二 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

作,这将惠及全人类。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 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沙特和瑞典。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 (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1月3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这 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由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只有中国。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 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早期的

美国月球探测(2)

美国月球探测(2) 胡经国 7、美国重启登月计划 据报道(20191227),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是,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了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直到1964年1月30日发射的徘徊者6号,才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徘徊者6号是美国的无人行星探测任务“徘徊者计划”的第6颗无人探测器。它被设计成撞击月球表面的探测器,并且在撞击前的最后几分钟飞行时间内传送回月球表面的高分辨率照片。但是,由于摄影机系统的故障,因而没有任何影像被传送回来。 在随后的4年间,美国发射了9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在不同的距离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以了解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的可能性;发射了5个勘察者月球自动着陆器,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发射了3个月球轨道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获得1000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了10个登月点;发射了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测之后,月球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了。 在经过1966到1968年6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和在1968、1969年的3次载人飞行试验以后,美国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在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整个阿波罗登月工程历时约11年。自1972年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以后,美国登月计划戛然而止。 将近半个世纪过去,NASA没有复制阿波罗的壮举,再次踏上月球。经过47年的发展,人类的航天工程实力也早已有了新的飞跃。2019年5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公开讲话中又宣称,美国将重返月球计划再次提前4年,也就是说美国将在2024年实现重返月球计划。 为了加速推进这一计划,美国政府考虑将NASA的部分任务外包给商业化的技术公司。“如果商业火箭是未来五年内能让美国航天员重返月球的唯一途径,那么就采用商业火箭。”彭斯说。彭斯之所以这样说,是美国出色的商业航天在撑腰;此次重返月球计划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建成名为“深空门户”(Gateway)的小型国际空间站。 按照构想,该空间站建立在月球轨道上;建成后可作为通往月球表面和深空目的地的门户。它的组成部分包括:航天员的生活舱、实验场所、物资运输舱、对接口等。NASA计划于2022年,借助商业飞船开始发射相关组件,并且于2026年基本组装完成。其关键步骤主要为: 第一步,2024年,进行第一次演示任务,着陆器只包含登陆舱,从“深空门户”出发降落月球表面。 第二步,2026年,进行第二次演示任务,月球上升舱、登陆舱、转运舱由 1

航天史上的四次荒唐事故_人生故事

航天史上的四次荒唐事故 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于1965年3月18日在执行“上升2号”任务时完成了人类第一次舱外活动,行走持续了12分钟,最远到达距飞船5米远的地方。当“上升2号”飞越里海上空时,气闸舱的圆形舱盖开始移动并逐渐开启,接着,身穿航天服的列昂诺夫先从舱口伸出了他戴着头盔的脑袋和肩膀,然后是整个身体。31 岁的列昂诺夫挥手致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茫茫太空漫步的人。 航天员落到森林里,担心自己被狼吃掉;飞船在发射过程中竟然被闪电击中……诸如此类的离奇故事绝非杜撰,而是确有其事。在人类航天史上,即使计划最周全的任务,也有可能遭受一些荒唐事故的困扰,有时候这种荒唐事故甚至会接踵而至,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些事故中,航天员竟然全都幸存了下来。

“上升2号” 20世纪60年代,苏联把搭载两名航天员的“上升2号”飞船送入轨道,这标志着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中一名航天员,即飞行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离开飞船,成为世界上在太空行走的第一人。虽然这是一项伟大成就,但它差点演变成一场灾难:苏联忽略了真空环境对列昂诺夫身穿的航天服产生的影响。 离开飞船12分钟后,这位航天员发现因为太空服膨胀得太厉害,他竟无法通过舱门返回舱内。苏联人只好停止转播,因为他们担心最糟糕的情况发生。列昂诺夫最后不得不打开航天服上的一个阀门,放掉部分气体,才得以顺利返回。回到舱里后,列昂诺夫和他的副驾驶员贝拉耶叶夫又差点关不上舱门。当时的报道并未提及列昂诺夫在太空行走期间遇到了任何麻烦,但是这位航天员稍后透露,12分钟的严酷考验惊险不断,令他汗流浃背。外界所不知道的是,假如太空行走

继3年前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

继3年前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1日又从这里成功发射升空,备受瞩目的中国“嫦娥”工程迈上一个新台阶。“嫦娥”工程发展大事记如下: 1991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中国也应该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建议,并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成立“月球探测课题组”。 1994年,中国科学家经过近1年的工作,完成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月球探测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1998年,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的专家完成中国月球探测发展战略的研究项目,提出开展中国月球探测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2000年,该研究组完成《中国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科学目标》的研究报告。 2000年11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首度披露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1年1月,原国防科工委在哈尔滨召开首届深空探测

会议,与会科学家就加快中国探月工程论证、推动中国探月工程立项达成共识。 2001年12月,原国防科工委委托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协调构架中国探月工程框架。 2002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有中、美、俄、欧空局参加的深空探测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将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3年2月,原国防科工委召开月球探测工程预发展会议,宣布月球探测工程进入预发展阶段。 2003年9月,原国防科工委成立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单位工作,并起草国家月球探测工程的专项立项报告。 2004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004年2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4月,国家航天局正式宣布绕月探测工程立

专题5.20 月球探测(能力篇)(原卷版)

第五部分万有引力定律和航天 专题5.20月球探测(能力篇) 一.选择题 1.(2020年5月北京朝阳模拟)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主要实现采样返回任务,部分过程可简化如下:探测器完成样本采集后从月球表面升空,沿椭圆轨道在远月点与绕月圆轨道飞行的嫦娥五号完成对接。已知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器从月球表面发射时的速度至少为7.9km/s B.对接前嫦娥五号飞行的加速度小于1.6 m/s2 C.若对接后嫦娥五号在圆轨道上运行,则其速度比对接前的大 D.对接前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大于嫦娥五号的运行周期 2.(2020江苏高考仿真模拟3)2018年12月8日发射成功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若将发射过程简化如下:探测器从地球表面发射后,进人地月转移轨道,经过M点时变轨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km的圆形轨道I,在轨道I上经过P点时再次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之后将择机在Q点着陆月球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四号”在轨道Ⅰ上的速度小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B.“嫦娥四号”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C.“嫦娥四号”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 D.“嫦娥四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M点的动能大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点的动能

3.(2019安徽江南十校二模)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发射后,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距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环月轨道。若忽略月球自转,月球的半径为R ,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环月轨道视为圆形轨道,运动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不计因燃料消耗而损失的质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嫦娥四号在轨道上的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是R h R + B 嫦娥四号在轨道上的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是 R h R + C.嫦娥四号在轨道上的加速度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是22 ) (h R R + D 嫦娥四号在轨道上的加速度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是 h R R + 4.(2019山东聊城一模)嫦娥四号探测器平稳落月,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已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G 1,在月球上受到月球的引力为G 2,地球的半径为R 1,月球的半径为R 2,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B. 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C. 若嫦娥四号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 D. 月球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美国航天发展史

美国航天发展史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活动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 发展概况 20世纪初,R.H.戈达德开始研究和试验固体火箭,后发表著作论证向月球发射火箭的可能性。1921年,他转向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26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汽 油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1936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T. von卡门等人也开始研制液体火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缴获的德国V—2火箭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大型火箭和导弹。陆军在W.von布劳恩等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于1945年发射了V—2火箭,1949年开始研制“红石”弹道导弹,1954年制定用“丘辟特”C火箭(“红石”导弹作为第一级)发射卫星的“轨道器”计划。美国海军利用V—2火箭技术研制“海盗”号探空火箭,并从l949年开始飞行试验。美国空军于1954年开始研制“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并提出以这种导弹为基础发射卫星的方案。为了不影响弹道导弹的研制,美国决定由海军以“海盗”号探空火箭为基础,研制发射卫星的“先锋”号运载火箭。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促使美国在执行“先锋”号计划的同时抓“轨道器”计划。1958年1月31日用“丘辟特”C火箭(改名“丘诺”1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为了加速发展航天事业,美国在1958年2月成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在同年10月成立主管民用航天活动的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61年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7月首次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从1972年起,美国航天活动的重点转向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并开始研制航天飞机。1982年11月航天飞机进行首次商业飞行。 美国的航天活动包括军用和民用两个部分,分别由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均有独立的科研和试验机构、发射基地和测控系统,并与政府其他部门、高等院校和私营企业广泛协作。美国主要的航天器发射场是空军东靶场、西靶场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从1958年到1984年底,美国使用了8种运载火箭:“先锋”号、“丘诺”号、“红石”号、“雷神”号、“宇宙神”号、“侦察兵”号、“大力神”号、“土星”号和航天飞机,共发射了1019个航天器,居世界第二位,耗资约1700亿美元。 人造卫星应用 从1958年至1984年底,美国共发射人造地球卫星923颗,包括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应用卫星约占加呢。60年代初和以后,相继发射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和测地卫星。1964年8月19日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使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从70年代起,预警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相继投入使用。到80年代,在继续改进原有几种应用卫星的同时,又发射了广播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等。 载人航天 从1961年至1984年底,美国先后实现了5项载人航天计划,完成46次载人航天,耗费约500亿美元。1961年5月A.B.谢泼德乘“水星”号飞船首次完成轨道飞行。1961年9月组建约翰逊航天中心,它的任务是设计和制造载人飞船,选拔和训练宇航员。印年代实现了“水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样文

cháng é y ī h à o w è ixīngjiǎnj i è
嫦 娥一号卫星简介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于 2005 年底完成了卫星初样产品的 研制和相关试验,2006 年 10 月前完成探月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研制、总装、 测试和各项试验,20071年已完成了产品研制,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
嫦娥一号卫星选用东三方号红卫星平台,并进行了○适 ○应 ○性 改造。其卫星本体为一个 2.22m×
1.72m×2.6m 的六面体,两侧各装有一个大型展开式太阳电池翼,当两侧太阳翼完全展开后, 最大跨度可以达到 18m,重量为 2350Kg,设计工作寿命为一年,将运行在月球表面 200km 高的极月圆轨道。
1 2007 年 8 月
嫦娥一号由以下多个分系统组成。
1. 结构与机构 2. 热控制 3. 供配电i 4. 制导 5. 导航与控制
? 推进 ? 数据管理 ? 测控数传 ? 定向天线 ? 有效载荷
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中星上有效载荷用 于完成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的保障系统。嫦娥一号将直接执行 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月壤厚度探测的地月空间环境探测等 4 项科学任务。
中国的航天器已经达 到的距地球最远的距离为 7 万公里,而月球距地球 38 万公里,而且月球以及月球
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关系非常复杂,所以嫦娥一号卫星与一 般的地球卫星有很大的不同,在轨道设计、测控、制导导航 与控制、热控和数据接收天线研制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和关键技术。
---------------------------------i 2005 年 10 月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分析综述在月球探测器的研制过程中,软着陆动力学分析是其关键环节之一,它是通过探测器的着陆冲击过程进行模拟,来预测探测器的动力学特性。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着陆稳定性分析。确定不同着陆条件下探测器着陆稳定性的包络边界,保证探测器在一定姿态范围内不翻到、不陷落,并为探测器系统的工作提供牢固的支撑。它是在系统层次上进行的动力学分析,主要关心整体结构的全局动力学响应。 2)动力学响应分析。预测不同着陆条件下探测器上有效载荷处的加速度响应,进而确定其最大期望力学环境,为探测器结构设计和环境模拟试验提供依据,保证搭载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它是对探测器局部响应进行的动力学分析,主要关心细节处的动力学响应。

第 1 章国外研究历史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阿波罗”计划的需求推动,美国宇航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针对月球探测器的软着陆动力学分析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1]。在此期间,NASA的载人飞船中心(Manned Spacecraft Center,MSC。1973年更名为约翰逊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JSC)、兰利研究中心(Langley Research Center,LRC)、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George C.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MSFC),及其合同商——班迪克斯公司(Bendix Corporation)与格鲁曼飞机工程公司(Grumman Aircraf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GAEC)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探测器简化模型并针对各自的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软着陆动力学分析方法。 1963年,MSFC的Lavender[2]将月球探测器简化为二维刚体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考虑了缓冲器的刚度、阻尼和压溃特性的软着陆动力学仿真算法。 同年,Cappelli[3]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三维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的算法,并采用该算法得到了月球探测器的稳定性边界。Lavender就该算法中对摩擦力和压溃力不恰当的假设与Cappelli进行了多次交流[4,5]。 1964年Lavender[6]在文献[2]的基础上考虑了足垫在月面上的滑移,研究了月面倾角、摩擦系数、初始着陆速度、探测器质量、着陆腿伸展半径、探测器质心高度、质心与探测器中轴线距离、主制动火箭推力、缓冲器压溃力以及着陆腿数量对探测器着陆稳定性的影响。指出月面倾角、摩擦系数和初始着陆速度对着陆稳定性的影响最大。 同年,Bendix公司的Black[7]针对“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建立了软着陆动力学模型,并利用量纲分析原理建立了一系列试验模型。研究了月面坡度、缓冲器压溃力和着陆腿数量对探测器着陆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四腿探测器的稳定性最优等结论。 同年,兰利研究中心的Walton[8,9]针对“阿波罗”号飞船登月舱建立了软着陆动力学模型,基于非弹性碰撞理论,分析了探测器在四种不同着陆姿态情况下的着陆稳定性,得出非对称着陆相对于对称着陆更加危险的结论。另外,兰利研究中心的Carden[10]和Blanchard[11]也对探测器的着陆稳定性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1965年,MSFC的Admir[12]对以往的二维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了重大改进,新的方法可以考虑足垫的三维运动和缓冲系统中包含任意数量

美国探月卫星LCROSS七大法宝

美国探月卫星LCROSS七大(光学仪器) 可视摄像仪(VIS)

该摄像仪包括一组摄像仪模块和一个透镜,摄像仪焦平面CCD传感器分辨率为752 x 582象素,闪光频率为30赫兹。 工作目标:监控碰撞后的烟尘云喷射物;探测土壤微粒样本性质。 中红外摄像仪(MIR) “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装配着两个中红外摄像仪(6.0-13.5微米),每个摄像仪的微型测辐射热仪焦平面传感器分辨率为164 x 128象素。 工作目标:在光谱(6.0-13.5微米)范围内,监控碰撞后的烟尘云喷射物;探测中红外范围内土壤微粒性质;测量喷射烟尘云的热量演化;对碰撞弹坑残留物进行拍摄成像。

近红外摄像仪(NIR) “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装配着两个近红外摄像仪(0.9-1.7微米),每个摄像仪包括美国古德里奇公司传感器模块SU320-KTX和一个CCTV摄像镜头。虽然该摄像仪最初拍摄的图像分辨率仅为28.7 x 21.7象素,但将图像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时图像分辨率将改变为720 x 486象素。 工作目标:在光谱(0.9-1.7微米)范围内,监控碰撞后的烟尘云喷射物;探测近外线范围内土壤微粒性质;水浓度勘测成像 总亮度光度计(TLP)

总亮度光度计能够拍摄到波长范围为400-1000纳米等级的可见光,闪光频率为1000赫兹。它包括两个部分:传感器电子模块(SEM)和传感器数字模块(DEM)。 工作目标:探测碰撞闪光光度(425-1000纳米);探测星光以及光曲线衰减。 可视分光计 该分光计是在一种商业分光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其核心是COTS QE65000模块。据悉,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也装配了类似的可视分光仪。目前可视分光计装载入VSP纳迪尔输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完成太空飞行任务后,胜利返航……不料,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飞船在两个小时后将要坠毁。 面对巨变,地面指挥中心马上向中央报告,中央领导研究后,出乎意料地决定:向全国直播实况。最著名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发生故障,两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殉难。 举国上下都被震撼了,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科马洛夫心情也很沉重,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要求先向地面汇报此次飞船探险的情况。汇报用了70分钟。在科马洛夫生命消失的分分秒秒中,全国电视观众只能通过屏幕看到科马洛夫无声的形象(因保密而关闭了声音传递),人们的紧张情绪已经超过了当年听到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程度,而科马洛夫却目光泰然,就像在办公室里正常工作一样,神态是那么从容…… “儿子,我的儿子,全国电视观众也看到了科马洛夫的母亲。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心如刀绞: 你……”她不知和儿子说什么好。科马洛夫脸上露出笑容:“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很清楚,每一根白发都能看清,您能看清我吗?”“能,看得很清,儿啊,妈妈一切都好,你放心吧!” 科马洛夫的妻子,也泪如雨下。科马洛夫给妻子送去一个调皮而又深情的飞吻。妻子说:“亲爱的,我好想你!”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科马洛夫也很激动,他拿出一支金笔对妻子说:“亲爱的,这支金笔随我飞入太空,我用宇航服把它包好,一会的大爆炸不会对它造成损伤,请你把它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我想我不会下地狱,我会在天堂里祝福你们。”面对此情此景,屏幕前的人全部落泪了。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屏幕上,她还只有12岁,看到女儿,科马洛夫的眼睛里骤然飘过一层阴云:“女儿,不要哭!” “我不哭……”孩子已是泣不成声了,“爸爸,您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您,英雄的女儿,是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你真好!”科马洛夫仿佛也是对全国的小朋友说:“可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视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疏忽的悲剧。同学们,记住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只剩下1分钟了。科马洛夫毅然和女儿挥了挥手,面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飞船像流星一样掠过长空……1.飞船即将坠毁,全国电视观众的“紧张情绪已经超过了当年听到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程度”,而即将殉难的科马洛夫“目光泰然,就像在办公室里正常工作一样,神态是那么从容”。科马洛夫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马洛夫殉难前首先做了什么事情?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马洛夫殉难前为祖国所做的事情和与亲人告别中体现了同样的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如果删去科马洛夫与亲人告别的篇幅,增加对他赞颂的议论、抒情,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答案1.对祖国、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2.汇报工作,他把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3.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4.不好。因为一个人的生活是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是丰富的,“无情未必真豪杰”,真正的英雄肯定也爱他的亲人,而能够战胜自己的“小爱”,使它服从于大爱,更写出了他的英雄气概。而且,这样写文章才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