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新课标)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新课标)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新课标)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新课标)

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1.光年

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走过的距离,大约是94605亿千米。 2.冥王星出列

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的原因: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 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它被划为矮行星。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 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的天体: 、 、 、 、 、 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 、 ,形成天体系统。 系

(2)层次:总星系 系

系 系 系

(3)光年是计量 单位,1光年表示 。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是由 、 、 、 、流星、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2、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为 、 、 、 、 、 、 ;其中在 与 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运动方向: ;轨道平面: ;运动轨迹: 。

4、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 、巨行星、 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 、 。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 C. 天空中飘动的云 D.总星系 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准确的是( )

Ⅰ 知识准备

Ⅱ 教材助读 Ⅲ 预习自测

1、请在课前用15分钟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完成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

3、能够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第一章 行星地球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卫星个数适当

C.地壳运动的缓慢性和稳定性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当

1.请同学们用5分钟认

真思考学始于疑的4个

问题。

2.请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质疑探究。

3.试着完成本节知识网

络图

1.什么是天体及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3.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是如何划分的?小行星带位于那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一:根据段2和“图2”,说出什么是天体系统?水星和金星能否构成天体系统?为什么?

问题二:把“图2”转化成“图4”设计出你能用几种方法标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找)Ⅱ质疑探究

——志存探究学无止境

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出来,等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

探究解决

探究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针对训练:1、下列可称为天体的是 ( )

A .北极星

B .地面上奔驰的汽车

C .太阳系

D .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2.下列天体系统中比河外星系低一级的是 (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问题一:读课本P4

“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从而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问题二:分析课本

P5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结合图4图5说明地球为什么是一个普通的行星

问题一: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问题二:阅读、理解教材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三:想一想,一个星球存在生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火星有生命存在吗?请陈述你的理由。

、、、、、、、、、、、、、、、、

探究点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探究点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Ⅳ 当堂检测

——有效训练 反馈矫正

Ⅲ 我的知识网络图 ——归纳总结 窜连整合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1、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 )

A .金星

B .火星

C .月球

D .太阳 2.小行星带位于 ( )

A .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B .火星与地球轨道之间

C .木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D .地球与木星轨道之间 3.下列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星云由众多恒星组成,属于天体系统

B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C .总星系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D .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

完成时间不超过5

分钟,完成后再参考答案查找问题完成时间不超过2分钟,成后再参考答案查找问题。 的为中等难度题, 为难度较大题 为能力题

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 ) A .地球、火星 B .地球、木星 C .火星、土星 D .木星、金星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三者关系的是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1年01月27日报道,一颗小行星10月8日在印度尼西亚上空的地球大气层中爆炸,释放出的能量有三枚原子弹那么大。读“太阳系成员示意图”,完成3—4题。

3.这颗小行星来自

A .①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D .④和⑤之间 4.以下不是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运动共同特点的是

A .共面性

B .同向性

C .近圆性

D .类地性

省以

——反思静悟 体验成功

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可见光

1、请在课前用15分钟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完成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 Ⅰ 知识准备 1、理解记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能够列表总结太阳活动的主要类

2、结合具体生产、生活实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做学习的主人。激发探究关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兴趣。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 2. 太阳风

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200-800km/s 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流。 3.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区

成都平原是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区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的炽热气体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 K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 。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_______ _。

2.阅读课本图1.7,结合现实生活举例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3.做课本P9页活动题。(进一步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说说你对太阳活动的理解。

2.黑子:发生在 层中,黑子温度比周围区域低

1.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由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太阳内部进行着一连串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表面的温度处处皆为6000K

D.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2、太阳能量来自于 ( )

A.原子核裂变反应

B.原子核聚变反应

C.可燃气体的燃烧

D.黑子的增多

3.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使太阳辐射加强,地面得到的能量增多

B .使地球上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使地球上传输的短波信号加强

D .使地球上降水以11年为周期呈正相关关系变化

1.请同学们用5分钟认真思考学始于疑的4个问题。

2.请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质疑探究。

3.试着完成本节知识网络图

Ⅱ 教材助读 Ⅲ 预习自测 Ⅰ 学始于疑

—我思考 我收获

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太阳辐射对地球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3、 太阳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那个层,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是多少?

4、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问题一: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发布有什么规律?

问题二:描述图1.9所示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问题三: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针对训练:1. 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回答:

(1)我国140千卡 / 厘米2

的年太阳等辐射值线从大兴安岭向西

南,经 、 、 再折向到西藏南部。

(2)为什么四川盆地的太阳总辐射量特别少?

(3)为什么西藏西南部太阳总辐射量特别

高?

问题一:读课本P11“太阳黑字数的变化图”,完成后面的三个活动题。

问题二:探索: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的

Ⅱ 质疑探究

——志存探究 学无止境

探究点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探究点二: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规律

Ⅲ 我的知识网络图

——归纳总结 窜连整合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1.如建立四座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其地点分别是:①青藏高原 ②北疆 ③东北平原 ④成都平原则年总发

电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①③ 2.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

①引起潮汐现象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诱发降水量变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太阳光球层上产生黑子和耀斑,二者周期相同

B .从太阳活动极大年到相邻的太阳活动极小年之间的平均周期为11年

C .太阳活动发出电磁波扰动对流层大气,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D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1.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引发"磁暴",影响短波通讯

Ⅳ 当堂检测

——有效训练 反馈矫正

省以

致善

——反思静悟 体验成功

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直接导致地球上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是

A.日珥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3.下列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①鸽子飞行失踪②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③狮子座流星雨④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⑤两极地区美丽"极光"的产生⑥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4.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5.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6.读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太阳辐射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较高。

(2)上海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旧金山,其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洋流

C.大气环流D.地形

(3)A、B、C、D四处太阳辐射季节变化量小的是______。

(4)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人类活动对太阳辐射有哪些影响?

1. 地球的年龄

地球已有44~46亿岁了,它目前正处于青年期 2. 1天文单位

1天文单位是指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9,597,870公里 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千米,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一、地球的自转

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 的,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方向:自 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自转 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 ,用 。 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 ,用 。

角速度:极点为 ,其他各处相同,即 。

速度

线速度:自 向 减小(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从南极上空看呈 。 周期:一个 年, 日 时 分 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 1.公转 轨道 近日点: 初。

远日点: 初。

角速度:平均: , 点较快, 点较慢。 速度 线速度:平均: , 点较快, 点较慢。

Ⅰ 知识准备

1、请在课前用15分钟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完成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 、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一般规律;能够列表对比分析。

、运用图形明确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 3、极度热情,体验成功。利用所学解释常见生活现象,并养成求真务实的科

学态度。 Ⅱ 教材助读

1.试用三种方法表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1)标在两极附近的地轴上 (2)标在以北极为中心的极视图上 (3)标在纬线上

2.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注:公转方向、太阳(用?表示)以及近日点、远日点、春分日和秋分日时的地球

位置( 用·表示 )。

Ⅲ 预习自测

个 年

1.请同学们用5分钟认真思考学始于疑的4个问题。

2.请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质疑探究。

3.试着完成本节知识网络图

1、 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是怎样的?

2、

黄赤交角的度数是怎么得出来的?

3、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问题:地球自转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变化规律。

Ⅰ 学始于疑

—我思考 我收获

Ⅱ 质疑探究

——志存探究

学无止境

探究点二:不同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速度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问题:完成课本P14页读图1.17“地球公转轨道”后的读图思考。

问题:绘制黄赤交角示意图。

拓 展 提 升

Ⅲ 我的知识网络图

——归纳总结 窜连整合

探究点三:地球公转速度

探究点四

:黄赤交角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A .日月升落

B .登高可以望远

C .月相变化

D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 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 )

A.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 先变慢再变快 D 先变快再变慢 3.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

B.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o34/

C.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D.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 4.若黄赤交角变为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B.温带范围变大到300

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 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

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 ) A 、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 、在北回归线上。

C 、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 、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6、下图 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 .昆仑站 B .中山站 C .长城站 D .南极点

(2)

我国有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中昆仑站于 2009 年 1 月 27 日建成,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中国国庆节到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 .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 .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C .位于南半球,先南移后北移

D .位于北半球,先北移后南移

Ⅳ 当堂检测

——有效训练 反馈矫正

省以

致善

——反思静悟 体验成功

完成时间不超过20分钟,完成后再参考答案查找问题。的为中等难度题,为难度较大题

为能力题。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在地球公转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的字母里,分别填写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2、北京时间 2007 年 10月 24 日18 时 05 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问题。“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3、图中,XOY 为地轴,MN 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B.∠TOF

C.∠FOND.∠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 ST 与 EF 之间为。

(3)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为北半球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3)甲与乙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_________该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

(4)该日,地球出现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____________(较快、较慢)。 (5)在元旦附近,地球位于图13中的________

位置

28、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图9)和地球位于甲位置时东半球昼夜状况图(图10),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当地球公转到图9

中丙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公转速度较 。 (2)图10中ab 为晨昏线,请在图10中用 绘出夜半球的范围。

(3)此时图10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是 ,荆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分。 图12太阳光照图 图 9 图 10

第三节

证明地球自转的简易方法

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细牙签(木质),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记号,记住细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最好超过10个小时),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细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像是细牙签在转动,其实它并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简易的傅科摆证明法;牙签在北半球作顺时针(向右)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向左)方向的。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

一、昼夜更替 1.识记的关键词

(1)分界线:④_______。

(2)周期:⑤__________,常被用作基本的时间单位。

思考:若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能否产生昼夜及昼夜交替?交替周期为多少? 若地球既不自转又不公转,能否产生昼夜及昼夜交替?

2.在日照图上如何进行晨线与昏线的判读?

判读口诀:顺着自转方向,走向光明的为晨线,走向黑暗的为昏线。

思考题:(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 线,该线上的各点为 (日出或日落)时刻;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 线,该线上的各点为 (黎明或黄昏)时刻。夜半球东侧为 线,西侧为 线;昼半球东侧为 线,西侧为 侧。 (2)昼夜更替

在下图中找出晨线和昏线 晨线 昏线 判断NS 是晨线还是昏线?

Ⅰ 知识准备

1、请在课前用15分钟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完成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

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意义,并能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 2.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3.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及其影响。 Ⅱ 教材助读 第二课时

人教版

二、地方时、区时 1.地方时

(1)成因:由于地球________ __自转,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的时间要____ __ (2)概念:因______不同的时刻。 2.时区和区时

(1) 时区划分:图中共分为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A 是______,B 是_______,C 是______。图中 D 与 E 合称东西十二区。

(2)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__小时,东时区的区时较早,故“东早西晚”。 3.什么是北京时间?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产生原因:存在__________

2.偏移规律:北半球向 _____,南半球向 ,赤道上没有偏转。

1.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

A .一个恒星日

B .一个恒星年

C .24 小时

D .23 时 56 分 4 秒 2.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晨昏线将地球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B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 0 度

C .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

D .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不垂直

Ⅲ 预习自测

甲地位于(40°N,120°E),乙地位于(20°N,20°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的时间比乙地早

B .甲地位于东十二区

C .乙地位于西二区

D .甲地的时间比乙地晚

4.(2011 年东莞期末检测)“北京时间”不是( )

A .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 .东八区区时

C .120°E 的地方时

D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5.北半球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高纬偏转

B .向低纬偏转

C .向西南偏转

D .向北偏转

6、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 .四季更替 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C.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我的

疑问

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出来,等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 探究解决

4个问题。

1.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怎么判读晨昏线?

3.时区是怎么划分的?地方时是怎么计算的?

4.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是什么?

问题一: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如何判读晨线、昏线?

晨昏线的特点、判读及应用

1.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Ⅰ 学始于疑

—我思考 我收获

Ⅱ 质疑探究

——志存探究 学无止境

探究点一:昼夜交替现象

拓 展 提 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 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杜芹意教研组长签字: 肖平平包级主任签字: 赵连宏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 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一) 设计人: 杜芹意 学习目标: 1、地球得形状与大小;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3、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4、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重点: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难点: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得大致距离 课后反思: 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 表格1-经线与纬线对比 经线纬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相互关系间隔 指示方向 表格2-经度与纬度得对比 经度纬度起点线 划分 分布规律 表格3-区分0°经线与180°经线得两侧经度分布 经度区分向西为 ,向东为 , 向西为 ,向东为 , 经度变化向西 , 向东 , 向西 , 向东 ,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经线与地轴得区别 探究点2: 在地图上如何辨别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三、随堂训练: 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任何地方,纬度差1°得经线长度都相等 B.经度差1°得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O°纬线得长度就是O°经线得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2.关于东西半球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东经度得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与1800经线就是东西半球得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得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3.用200W与160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得依据就是( ) A.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 B.这两条经线正相对 C.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 D.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与欧洲得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知识拓展: 读右经纬网图,回答4—7题: 4、穿过海洋最长得经线就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5、比较不同纬线得长度:( ) A、①线就是②线得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6、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前进得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7、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得就是:( ) A、E点 B、G点 C、H点 D、K点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0°18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综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 1.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题。 3.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 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 4.上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2.1969-1972年,美国人登月成功。他们在月球可能上看不到() A. 太阳黑子 B. 流星现象 C. 夜晚的星星 D. 彗星的长尾 阅读以下材料和图示,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2014年10月8日傍晚,上海的夜空开始上演今年国内可见的唯一月全食;18时25分,月亮开始变红,红月亮过程持续近1小时。 3.月球所属于的天体类型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4.下列天体系统与此次月全食所涉与的天体系统无关的是()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5.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新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2(含答案解析)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课堂互动与探究 抓要点 知识详解 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能力 太阳常数的数值为8.24焦(厘米2·分),表示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力的大小。在太阳辐射的三种光中,辐射能力最强的是可见光,所以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长短,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②天气:天气晴朗,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反之,太阳辐射少。 ③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④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点拨: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结合①可得:太阳高度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小,光热越集中,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愈多,太阳辐射强度就愈大;反之愈小。 结合②可得:太阳高度愈大,太阳辐射所经过的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多;反之愈少。 【例1】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的城市中,有“日光城”之称的是________市。 (2)在我国四大直辖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是________市,

简述原因。 (3)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________(高或低),解释原因。 (4)我国台湾岛、海南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均比东侧的多,请试着说出理由。 [解析]第(1)题,拉萨市有“日光城”之称。第(2)题,我国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中,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中,由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所以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第(4)题,台湾岛、海南岛两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应从两侧降水差异入手分析。 [答案](1)拉萨 (2)重庆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中,盆地地形使水汽不易扩散,阴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3)高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4)台湾岛、海南岛的西侧地处夏季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东侧处于迎风坡,降水多,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的多。 知识点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圈层剖面示意图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学案模块复习课

[核心知识回顾](教师用书独具) 一、人口的变化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①时间上: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上:地区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划分: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 (2)分布: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但有一部分正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中间类型。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 3.人口的迁移 (1)概念: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的现象。 (2)分类:人口迁移根据是否跨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5.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一个地区或国家利用本地及他地的资源,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生活消费水平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三种观点:乐观、悲观、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 6.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内涵: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条件: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的生活质量。 (3)意义:影响人口战略、人口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二、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土地利用: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导致同类活动的高度集聚。 (2)城市功能分区 ①特点:一般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常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3)形成的因素 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等。 ②其他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4)发展变化 ①初期:各个功能区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 ②后期:各功能区逐渐分类布局。 3.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 ①标准: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②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2)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 (3)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等级高,职能多,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 (4)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地理位置、地形、资源、交通等。 4.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含义: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城市的空间组合。 (2)特点: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5.什么是城市化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一、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2、人口迁移概念:一_________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_____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_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国 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____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填表) 、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和图填表) 6、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 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因素的综合反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等式最主要的, _____________ 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式主要因素。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更好的 ______________ ,改 善 ___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10~11题。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章章末小结与测评含答案

[巩固层·知识整合构网络] (教师用书独具) 请你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原始型 ②现代型 ③经济因素 ④国际人口迁移 ⑤环境承载力 ⑥自然资源 ⑦人口合理容量 [提升层·专题讲练深拓展] 专题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1)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所决定。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增长率的高低。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率(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的自然增长:即人口数量的增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人口增长。 (3)人口的机械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迁入率高于迁出率则人口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只是对世界的局部地区而言,对全球化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2.人口增长影响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常见的人口年龄失调有两种情况: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文化素质总体过低→ 不利于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 → 国家要加大劳动者 的职业技能培训 [对点训练] 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17252022】

高中地理必修一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章考点: 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标解析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 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2)具有适宜的温度(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导学案(阆中中学校师廷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导学案 阆中中学校师廷成邮编:637400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名校交流,其目的就是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状况,探索新的高效课堂模式。随着我校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索、主动学习等新的课程理念已逐步为我校的地理教师所接受。如何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采用“导学案”的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导学案内涵 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而导学案能很好的满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和目。 导学案教学是目前运用较普遍的自主学习形式。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教学策略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

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进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而优化课堂效率。 二、导学案作用 1、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此,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而地理导学案易实现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2、教师可以关注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学生读书读图做题时,在学生中间浏览,看他们做的情况,给学困生以指导,对做得好的、有进步的进行及时表扬。 3、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最终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三、导学案的编写 在导学案编写前,要对导学案的编写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导学案的编写要坚持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编写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好的学案。 1、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崖城高级中学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 学科:地理 (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老师:周秀云 审核人: 第一卷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C.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 3.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 气旋与反气旋 B. 热力环流 4. 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D.冰川和生物水 A.干燥 B.狂风暴雨 C.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6?9题 6. 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东岸为暖流 7. 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 图中最有 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减湿 B .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 D .降温增湿 9. 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 B C. C 10.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A.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 B.海洋水和冰川水 A.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 ) 色球、光 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 日冕、色球、 光球 .大气垂直运动 ) D .大气水平运动 以上都不是 D. 晴朗 图10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区)。北侧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等,南侧支流主要有乌江、湘江、赣江等。 2.流域内有哪些地形类型?据上图分析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提示: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在上游河段,长江从青藏高原奔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象灾害》学案

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学习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过程】 ) 一、知识体系导引 二、学习新知,挑战自我 知识点一: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 学法指导: 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 干旱 -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 ↓ 旱灾 知识点二:干旱灾害 1.概念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 ~ (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 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思考1: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

高一地理必修导学案正式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宇宙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P4图1-1-6:

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 (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年。 (二)地球 [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2.20XX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XX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 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23时56分23°26′ 火星0.11 0.15 1.9年24时37分23°59′ 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