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徐志摩的诗歌

试论徐志摩的诗歌

试论徐志摩的诗歌
试论徐志摩的诗歌

试论徐志摩的诗歌

肖小云

(网名:江天月)

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青坪小学校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基本艺术个性以及徐诗的时代价值意义。其中主要以爱情诗展开论述,以抒情诗为落脚点,从而得出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明显的矛盾性,他在矛盾中生活着、奋斗着,拼搏着,尽管他写了一些消极颓废的诗,但是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他是我国现代诗坛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他高举人道主义的大旗,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提倡个性解放,他追求光明和单纯的人生信仰而付出自己一生的青春和热血,徐志摩的美好信仰将伴随他美妙的诗篇一起响彻中国大地。

关键词:徐志摩的诗歌思想与内容艺术个性突出特点

时代价值意义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哪方或地的哪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

他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云游》

志摩啊,他在无垠的天际云游,他的诗魂永驻人间,至今诗坛仍争论不休。他是一只痴情的鸟,他用他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绚白的花儿染成鲜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一片的。

1931年11月18日是一个十分悲痛的日子,徐志摩不幸撞机身亡。他的爱妻陆小曼失去了亲爱的丈夫;他的红颜知己林徽因失去了亲密的朋友;他的前妻张幼仪失去了心中的挚爱;新月诗坛失去了可亲、可敬、可佩的盟主。从此一颗中国诗坛的明星陨落了,一颗曾经光芒四射的巨星就这样消逝了,一个曾经为爱疾苦奔嚎的人走了,一个追求爱、理想与自由结合的人从此只能遗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他生前编撰的《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两集中的前期作品,少数流露出一些消极虚幻的情思。迟来的佳音带来《天国的消息》:“无声的落叶随着秋风飘落小路上,脚踩上去软绵绵的,这时竹篱内传来小孩的笑声,不知是秋叶飘落大地的声音,还是儿童灿烂的笑声,装扮着这个宁静安谧的乡村。”使诗人紧闭的思绪豁然开朗,犹如撕裂昏沉的黑夜开启那无垠的光明,可是人生的欢欣是短暂的,悲哀长存。

秋天黄叶遍地,诗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迈步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迈步枫林红叶飘香。可是他感到孤独寂寥与惆怅,没有谁能够明白他

在想些什么?他推测人生犹如树叶在无声中飘落大地。来年又见新叶摇曳。他更觉察人生就是欢乐与悲哀的交织,是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运行。他觉得人生是短暂的,他不想销声匿迹,他想张开理想的翅膀去触摸时代的脉搏,去感应伟大时代的号召。他的想象犹如山洪爆发,掀起灵海的波涛,他好似在天国中得到了永生。从这里看出诗人独具匠心,将“深秋”这一充满虚幻的意象构思得淋漓尽致,情景交融更加增添诗人的内在哀愁。

诗人推开天国的梦幻,走向人间《去吧》:“诗人假设如果去到人间,将高峰与苍穹对应;如果去到青年中,那么,香草埋没幽谷,群鸦付与悲哀;如果去到梦乡,摔破幻景笑贺山峰与海涛;如果舍弃种种与一切,则当前有出插天的高峰与无穷的无穷。”

整首诗歌共分为四节,每节四行,用“去吧”一词贯穿始终,同时每节的一、三行循环复踏,遥相呼应,第一节与第四节前后照应。初读感觉曲折动人,荡气回肠。再读感觉人生有许多无奈,同时也有些佛教的韵味。反复吟咏逐步感悟到诗人学成归来,看到中国的现状是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青年一代都在努力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诗人沉思着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如何在祖国大地施行呢?中国的现状确是一座插天的高峰,诗人苦苦找不到出路。

诗人迈着迟缓的脚步,在远处聆听着《常州天宁寺的礼忏声》:“犹如初夏鹧鸪的叫声穿越云霄响彻天际;犹如骆驼的铃声轻灵的由远及近;犹如空虚的笑声。失望与痛苦的呼吁声,厌世与自杀的高歌声,残杀与淫暴的狂欢声在生命的舞台上合奏着,光明的翅羽飞舞在

伟大、庄严、无疆、和谐的静定中。”

整首诗歌呈散文态势,用各种声音构织全诗,将丰富的比喻句和奇特的想象熔为一炉。读来让人浸润在无极的乐感之中,同时明显的感觉到诗人在矛盾中挣扎。志摩回国后看到中国大地充满了血腥气,军阀混战,贫穷的人民苟且偷生。他苦于找不到出路,因而将社会现实融汇于诗句中,借助我国的遁世涅槃,寻求心灵的出路。

徐志摩创作的前期诗歌,大多数具有比较积极地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与争取民主自由融为一体,高举人道主义的旗帜,诗歌中随时灵活多样地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线索,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先驱的使命。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懈地追求光明与自由,将理想主义隐藏于意象之中。

探究徐志摩的身世,知道他出身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富豪之家,后又长期接受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所以。在创作《婴儿》时寄托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他希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他期盼着那个肥白的“馨香的婴儿出世”。那就是能够在中国大地实现他的远大抱负,将人生自由与爱的自由融为一体。“婴儿”在母体里挣扎着、奋斗着、拼搏着,他渴望出世给漆黑的人类带来光明的福音。充满可怖痛感的母亲,在死神逼迫里追求着快感的永生。

是的,诗人有他自我的精神寄托,他希望早日实现心中的理想。可是理想的实现谈何容易,正如产妇在临产前经受生与死的较量一样

可怕,死神随时有可能夺取母亲的生命,同时危及婴儿的生命。可是母亲是无私的,她忍受着地狱般的煎熬,只为婴儿的出世。诗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比喻铺陈产妇的痛苦,用排比的句式展现即将临盆产妇的痛苦,这一生动的意象无疑暗示自我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然而,诗人时常期盼着理想的实现,婴儿的出世。中国大地劳动人民的生活正经受着像产妇一样的痛苦煎熬,如何实现诗人的理想主义呢?辗转覆侧,诗人只有用他的生化妙笔赐予“婴儿”的出世来实现。

志摩在《雪花快乐》中采用柔和隽永的笔墨,生动地描绘出优美雪花的形象。再现了雪花的快乐。全诗读来感觉节奏轻快、疏朗、和谐悦耳,在优美的意境中寄托着志摩追求自我单纯的人生信仰。将人生自由与恋爱自由紧密的交织在一块儿。“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你看,我有我的方向!/粘住她的衣襟,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一生都在追寻他的理想主义,即美与爱与自由的结合体。可是现实的中国不能给他提供实施的舞台,那只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又由于他在剑桥大学结识的红颜知己林徽因与他的师兄梁思成(梁启超之子)结成终生伴侣,致使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恋爱破灭。

这段时间创作的诗篇总是在不同程度上蒙上忧郁、苦闷、悲凉的格调。这充分地说明了徐志摩创作诗歌时受他主观情感因素的制约。诗人总是将主观的感受与客观的物象,凝结成生动的意象再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引起心灵的共鸣。

二、通过描述底层劳动民众来反映黑暗社会的现实生活。

诗人在《太平景象》、《大帅》、《人变兽》中揭露了反动军阀统治的罪恶,发出了对黑暗现实生活的诅咒。志摩创作的《太平景象》看似太平,但从买油条的士兵的对话中不难窥见现实生活的残酷。“前边稻田里德尸体,简直像牛粪,全的,残的,死透的,半死的,烂臭,难闻。”“天生是稻田的牛粪——唉,稻田里德牛粪。”军阀统治简直视人命如草芥,诗人为此惊怒痛斥当今社会人道主义到底何存呢?

在《大帅》诗中,志摩更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了军阀的凶残暴虐:“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住回挪(叫人看了挫气),就在前边挖一个大坑拿瘪了的兄弟往里掷,掷满了给平上土,给他一个大糊涂,也不用作记认,管他是姓贾还是姓曾!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娘抱着个烂了的头,弟弟提溜着一只手,新娶的媳妇到手个脓包的腰身!”剪取这样一幅凄惨可怖的画面,诗人强烈地表露出对不断挑起战祸,陷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官僚、军阀的憎恶,对违反人道主义的暴行的愤恨。

那么,在《人变兽》诗中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全诗共分三节,第一节用了“乌鸦为分不匀死人的脂膏争吵”暗示军阀开战后的残杀凄荒的景象:第二节用“跳舞着没脑袋的英雄”直指战争的可怖现象:用“碧葱葱的豆苗全是用鲜血浇”暗指血流成河的残暴。最后一节用“挑水的姑娘走道带伤”暗指对女性的奸淫启遍地,人已经丧失了人性,人由于战争的驱使变成野兽一样可耻、凶残。

诗人在《先生!先生!》、《叫化活该》、《盖上几张油纸》里写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如《先生!先生!》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个

“衣衫破烂的孩子追赶着铄亮的车轮”那个“先生”却坐在车里“戴大皮帽”这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真实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个小姑娘多么天真善良,为了“又饿又冻又病”的妈妈来讨吃,而那个先生却扔来一句:“没带子儿”再从小孩的反问中知道那“先生”是那么轻视贫穷,“可是你出门不能不带钱,你哪,先生。”小姑娘明明知道那位“先生”非常有钱,但是却无奈的“紧紧的跟”着“铄亮亮的车轮”可是让他绝望,那车像旋风“飞奔”,只留下那小孩“气喘着断续的呼声”。

诗人在《叫花活该》中深刻地记录了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可怜我快饿花了,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可怜我快冻死了有福的爷,”大门外西北风笑说,“叫花活该!”,“我是战栗的黑影一堆,蠕伏在人道的前街:我也中要一些同情的温暖,遮掩我的剐残的余骸——”他将目睹的底层民众惨淡饥寒交迫的现状浓缩成“叫花”这一鲜明形象,可谓用心良苦。

他觉得从前自我生存环境和阶级与现在看到的具体情况完全是

天壤之别。因而他用诗歌的形式,在《灰色的人生》中号召资产阶级的兄弟姐妹们到广大的底层劳动民众中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和着深秋的风声与雨声——合唱的“灰色人生”的灵魂的悲怆呻吟。他殷切的希望资产阶级能够用人道主义的标准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尤其希望像诗人一样的资产阶级青年们走出自我生长的行宫,用实际用动来拯救国民。然而,救国救民出路在哪里呢?

徐自摩在忧叹中呐喊,在颓唐中昂奋,在同情中批判,在愤怒中伤感。他的笔下不由自主地突现出为了求人生的理想与自由,在希望中绝望,在爱的威灵中获得荣光,诗人的思想在混乱、矛盾中挣扎着。

志摩在《盖上几张油纸》中则真实在再出了一位爱子如命,有点神经错乱的母亲,在雪地里独自哽咽,啼哭。以梦幻为铺垫显现骨肉亲情,用冰天雪地来衬托人世的沧桑,现实生活的困惑与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的痛心。

那么,在《庐山石工歌》的附录中诗人是怎样记叙的呢?“我那时住在小天池,正对着鄱阳湖,每天早上太阳不曾驱净雾气,天地还只暗沉沉的时候,石工们已经开始工作,浩唉的声音从邻近的山上度过来,听了别有一种悲凉的情调。……尤其是浓雾凄迷的早晚,这悠扬的音调在山谷里震荡着,格外使人感动,那是痛苦人间的呼吁,……那浩唉的声调至今还在我灵府里动荡,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悟到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出苦难劳动人民在贫困中挣扎与生存着,但是他们高亢的精神响彻天地。

徐志摩的以上这些诗篇虽然不可避免的带有阶级的局限,如不能正确解释苦难的根源和铲除罪恶的途径,但确实明晰地显了诗人关注社会现实,憎恨封建军阀,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表现出这种现实与诗人的理想主义的尖锐矛盾。在写法上,这一类诗与他大多数抒情诗不同,比较严峻、写实。

三、以自身经历或“假想”恋爱描绘爱情体验。

徐志摩有时以自我的感情经历为基础,有时则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坦率地表现纯真的爱情,真挚的追求、讴歌高尚的爱情。他以“本色当行”的爱情诗赢得了现代诗坛的崇高声誉。我国著名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早年也曾是现代诗歌的爱好者,他研究徐诗发现“徐志摩的情诗是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真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如西方的诗家一样。”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茅盾先生,嗟来之研究徐诗发现“志摩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它当作单纯的情诗来看,透过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的信仰。”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胡适先生,研究徐诗发现“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涵概自由、美、爱三个大字。他梦想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汇合在一个人生里,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徐志摩在诗坛授课的最后一名学生,当代著名诗人卞之琳先生研究徐诗发现:“徐志摩诗艺、诗思几乎没有越出过英国十九世纪的浪漫派雷池一步。”现在以《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为凭证认为卞氏的研究值得商榷,十九世纪西方文论在实证主义、意志主义等诗潮的影响下,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创作实践为基础,突破了古典主义文论的束缚,形成了以浪漫主义(含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含自然主义)为主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尽管象征主义思潮是继浪漫主义思潮后,但作为诗人的徐志摩不可能没有受到象征主义的波及。瓦莱里象征主义诗论的核心,就是认为“诗的世界”‘实质上是:语言(词)

——意(形)象——感觉(情)三者之间的和谐、合拍的音乐化关系。

这其实与徐志摩追求诗歌的“形式化的节奏”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沙扬娜拉》中用“低头、娇羞、忧愁”衬托出水莲花似的日本姑娘那惊人的娇艳、温柔充满东方情韵的凄怨之美。尤其在离别中,这情,这美,这万种风情更令人柔肠寸断。紧密地将意象与感情融为一体,从而引起读者内心强烈的共鸣。这就是一种内在情感与自然和谐的音乐化,这说明诗人正尝试着象征主义的运用。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推论出徐志摩的情诗,以浪漫主义为母体,象征主义为延伸。在很大程度上诗中的恋爱指的就是这种对于单纯信仰即理想人生的追求。真挚、坦率地表现对纯真、高尚爱情的追求和讴歌。诗人在《起造一座墙》里宣誓:“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蕉衣似的永远裹住我的心;我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诗人有时将爱深深地隐藏,是为了获得更加自由的爱,诗人用“墙”这一特殊的意象安置在充满爱意的空间里,使人感觉沉闷或快要窒息。但是只要冲出这围墙,爱的灵魂就可能获得最大的自由,诗人寻求爱的自由是何等的高洁。

诗人抬头《望月》:“这使我想起你,我爱,当初也曾在恶运的利齿间捱!但如今,正如蓝天里明月,你升起在幸福的前峰,洒光辉照亮地面的坎坷!”这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获取爱的自由的真情流露与表白。诗人感慨月儿在厚重的云层里穿梭前行,时而灰暗,时而明亮,

时而阴沉,时而清辉。犹如恋爱充满坎坷,要想获得幸福,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一样,勤于穿梭奋斗和挣扎。

凝定《再休怪我的脸沉》:“恋爱我要更光明的实现,我要你我的爱高比得天!劈去生活的余渣,为要生命的精华;给我勇气,给我勇气,我要的是力量,快来救我这围城,再休怪我的脸沉,快来,乖乖,抱住我的思想!”全诗共16节,每节4行,读来气势磅礴,给人以深深的震憾,诗人认为恋爱的世界才是和谐的世界。用“围城”象征诗人煎受爱的困扰,努力寻求真爱,渴求上苍赐予勇气冲出这围城,生活是一座坚固的围城,爱情更是一座圣洁的围城。诗人表达了为自由恋爱勇于向旧礼教挑战的决心,斥责“容不得恋爱的”世界。请看:这是一怯懦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着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

快上这轻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欣,自由——辞别人间,永远!

——《这是怯懦的世界》

全诗共分4节,每节7行。每节参差错落,富了很强的建筑美,

同时也富有一定的音乐性。全诗表现了逃出旧礼教的牢笼,恢复自由的决心。

窗外的寒风吹奏着不安和夜,诗人如何《决断》:“我的爱;再不可迟疑;误不得这唯一的时机。/生,爱,……死——三连环的迷谜;拉动一个,两个就跟着挤。/看那……星,多勇猛的光明!看这夜,多庄严,多澄清!/走吧,甜,途不是暗昧;多谢天,从此跳出了轮回!”全诗共分10节,每节4行,诗人直抒胸臆,下定决心冲出这束缚的樊笼,获取爱的自由。前途是无限光明的,爱是自由的。

意大利风景迷人,诗人在努力探寻爱的避风港,诗人暂住《翡冷翠的一夜》: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在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诗人对爱是那么的执著,为了寻求心中的理想与信仰,他愿化作一束萤火来照亮这个暗淡的世界。诗人心中永远有一颗理想主义的明星,始终将爱意捧在胸口,不管是生与死,诗人对爱永不停留。

他也表现爱情生活的痛苦。诗人醉心看爱的世界,原来爱情是那

么痛苦,尤其是那位体态丰盈的痴心女子《苏苏》:“像一朵野蔷薇,惨遭暴雨的摧残,摧残了她的身世,芳草丛中淹埋着她的墓碑,悲伤的运命叫坞的手来攀,攀尽青条上的灿烂,苏苏她又遭一度的摧残!”

全诗共分四节,每节四行,诗人含泪而泣,双眼在血钯中营造出这一悲惨的女性人物命运。虽然生前有美丽可爱的身姿,但是可悲的命运让她掩埋黄土。诗人对爱的破灭,这说明志摩在追求爱的过程中的艰难苦涩,在追求理想人生过程中的无可奈何。诗人一生探寻爱的运命被摧残着,可是诗人那不屈的性格仍支撑他向爱的营地冲锋陷阵。

秋雨淅淅沥沥的下起来,滴落在诗人心坎上,诉说《丁当——清新》:“檐前的秋雨在说些什么?它说摔了她,忧郁什么?我手拿起案上的镜框,在地平上摔了一个丁当。/檐前的秋雨又在说什么?还有你心里那个留着做什么?蓦地里又听见一声清新,这回摔破的是我自己的心!”

诗人心中充满了失落、沮丧、忧郁,可又放心不下,千回百度荡气肠,放手吧,哪怕心中像刀割,像火烧,哪怕心尖滴着血。只要她幸福,即使摔破了自己的心也愿意。这是自我的一种心灵的慰安剂。漫步深秋,是谁在中颤抖,远处缓缓的传来《落中小唱》:一阵声响转上街沿

我正挨近着梦乡边;

这加准是她的脚步了,我想——

在这深夜!

……

一声喟落在我的枕边

我已在梦乡里留恋;

“我负了你”你说——你的热泪

烫着我的脸!

……

这声响恼着我的梦魂,

落中在庭前舞,一阵,又一阵;

梦完了,呵,回复清醒;恼人的——

却只是秋声!

诗人用秋天的,表现一种心灵的哀愁。秋天应是收获的季节,可是却逃不过自然规律的惩罚,只能悄然的落向大地的怀抱。用梦幻的形式展现爱情就像梦一般,令人捉摸不透,就犹如一样不知秋风什么时候让它从树枝上落下来。诗的张力较大,使人悲喜交加,最后带着失落走出梦境。

这些诗篇包含着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既热烈又严肃,趋势、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弊。个别作品有宣扬爱情至上,以爱调和一切的倾向。如暗暗:《问谁》:

问谁去声诉,

在着冻沉沉的深夜,凄风

吹拂她的新墓?

……

这黑夜,深沉的,环抱着大地;

笼罩着你与我——

你,静凄凄的安眠在墓底;

我,在里摩挲!

正愿天光更不从东方

按时的泛滥;

我便永远依偎着这墓旁——

在沉寂里消幻——

……

但为你,我爱,如今永远封禁

在这无情的地下——

我更盼天光,更无有春信;

我的是无边的黑夜!

诗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用“黑夜”来笼罩大地,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浓缩象征。用墓这一特殊的意象构置对爱的至上宣扬。只要人世间有真爱,不论在哪里诗人也甘心。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中国所在的位置,诗人寄托了一颗爱国之心。诗人坚守着爱的阵地,躲在自我单纯的信仰里爱来调谐人世的不平,这是诗人泛爱思想的流露。

蔚蓝的天空再不见春风的流动,五彩缤纷的世界笼罩着《最后的一天》:“在春风不再回来的那一处,在枯枝不再青条的那一天,那时间天空再没有光照,只黑蒙蒙的妖氛弥漫着,太阳,月亮,昨光死去

了空间;/在一切标准推翻的那一天,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赤裸裸的灵魂们匍匐在主的跟前;——/我爱,那时间你我再不必张皇,更不须声诉,辩冤,再不必隐藏,——你我的心,像一朵雪白的并蒂莲,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全诗分3节,每节5行。诗人逐层深入以时空为构架,假设“春风不在回来”、“枯枝不在青条”、“在没有光照”、“一切标准推翻”、“一切价值重估”唯有爱能抚平这一切,唯有爱给人以希望和荣光。诗人认为政治、法律、社会道德、评价标准、价值尺度严重失衡甚至破产的时候,只有爱能拯救这个快要毁灭的世界,但诗人深信爱是人类一切文明的至高者。

四、用真切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歌咏美妙神奇的大自然。

徐志摩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奇书”。在他不少诗作里,经常出现落叶秋声、空谷幽兰、白云流泉、大海星空等众多美丽的物象景观。《朝雾里德小草花》、《五老峰》或精致或雄伟,表现了诗人幽雅健美的情趣。后来所写的那首《再别康桥》与早年所写的《康桥再会吧》都是以自己曾经留学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校园景色为对象而写出的佳作,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深厚情谊。试着欣赏《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离别的声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来源于现实,真实的反映了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生活。诗人用善良的心灵寄托着友善的情感。诗中有画,志摩这首诗里有一幅西方人物画,绘声绘色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像音乐在我们耳畔柔响着。对美的理想追求是诗人不懈的努力。这是一首音乐感非常强的诗,节奏轻柔、委婉,语气充满忧伤和深情,宛如冥想。整首诗虽然不严格押韵,但非常注意对意象的选择安排,句型非常新颖。行与行的连接,节与节的内在联系,呼应过渡都非常自然,非常注意诗歌的整体感觉。尤其是整首诗在语气上的变化,微妙而又深切动人。这或许是陆小曼在《云游》序中说的:“志摩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气。”

收在猛虎集和云游两集中的后期诗作,虽也有一些不乏积极进取的篇章(如《拜献》、《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技巧又趋于圆熟,但大体说来,思想的矛盾乃至混乱历历可见。随着革命的深入,他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他的资产阶级理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大,于是苦闷更深。由于对政治的厌倦,导致了他的厌世、恨世,甚至连爱情也觉得无聊。如在《西窗》、《秋虫》中,阶级的偏见和思想的混乱,使诗人流露出对革命实践和理论的恐惧和敌视。再如《深夜》、《别拎我,疼》描写男女之间的戏逗、调笑,格调不高。而《残破生活》等感慨人生易老,向往遁世涅槃。诗人无可奈何的哀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这已经不是徐志摩对爱情的失落的悲哀,而是代表整个中国资产阶级幻想破灭的共同心态。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起来,徐志摩的诗歌确乎是他所出身和代表的这个阶级的真实写照。

那么,徐志摩的诗歌到底有什么基本艺术个性呢?由于他在诗歌创作时随时贯穿“性灵说”,其实就是来源于内在心灵的真实情感。真是这种率真、坦荡、真诚的情感,使他的诗读起来总感觉有某些自然神力的辅佐,几乎没有斧凿的痕迹。又因这种真性情的牵引,在他的诗歌中生动的表现了对爱情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与崇高理想的追求。从而可概述成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是追求个性解放,真挚地独抒性灵。

徐志摩在诗歌中营造了美的意象,使他的诗歌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生动的形象取材于社会生活或神奇的大自然,经过诗人苦心孤诣的孕育,构建出独特而新颖的意象。初步分析徐诗发现,他构建意象时常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平常的意象增添动人的光彩。如《杜鹃》中写杜鹃:“多情的鸟,他终宵声诉,是怨,是慕,他心头满是

爱,满是苦,化成绵绵的新歌,柔情在静夜的怀中颤动,他唱,口滴着鲜血,斑斑的。”这既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又引起读者强烈的震撼与共鸣。鹃鸟是诗人的化身,他借助鹃鸟想世人呐喊爱的情歌。

第二、恰当的比喻能够使意象更加新颖。如在《生活》中里形容生活“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使读者感到生活的沉闷、忧郁,生活像毒蛇一样在四处蔓延,给人塑造一种恐怖的空间。又如在《火车擒住轨》中形容火车“虫似的一条,呼吸似火焰,一死儿往暗里闯,不顾危险。”使读者形象的了解了火车的运命,及其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再如《在病中》诗人用博喻来形容他病中的心情:“如同天空,在碧水潭中过路”、“又如阴影闪过虚白的墙隅”、“又如缕缕的炊烟,才袅袅,又断……”、“又如暮天里不成字的寒雁”连续用七个比喻形容诗人病中复杂易变的心情。

第三、灵活的运用排比手法,能渲染出意象的生动可感性。如《婴儿》中连续用四个“因为她知道”的句式,完成了意象的铺陈,即将临盆产妇的苦痛经历,就是诗人实现理想人生的艰难历程。又如《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中连续用六个“有如在”的句式,生动的描绘出礼忏声这一博大精深的意象,使诗人思绪得到净化,读者的心灵在礼赞声中达到共振。

徐志摩以他精湛的诗笔描绘出这些独特的意象,产生独具旨趣,使读者产生新颖神往意趣。徐志摩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1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中文摘要:徐志摩的诗歌的思想和艺术表现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动向和艺术表现、艺术趣味,其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他的大量诗作在感情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探索等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体现了其特殊的美学价值。对中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诗应该表现作者的“性灵”。真挚的感情、亲切的抒怀是徐志摩诗歌中“性灵”的流露。在语言风格上追求华丽的夸饰,把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还通过多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性灵”,丰富的想象、象征的比喻、反复、排比等一系列艺术手法大量灵活的运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其诗作增添了无限魅力。` 关键词:诗歌,艺术表现,个性特征,美学价值,性灵,语言风格。 Discusses the Xu Zhimo poetry shallowly the beauty of art Abstract: The thought and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Xu Zhimo’s poem reflect Chinese Bourgeis’s thinking trend , art istic expression and art interest. His creation has vivid characteristics’ art style. Most of poem reserve precious enlightenment for the following generation. It expresses his special aesthetic values. He asserts that poem should display the author’s “spirit” . The true feeling is Xu’s spirit. In the language style, he persues euphuism, displayes his art sentiment. Meanwhile, through various artistic expression to display spirit and rich imagination. He used lots of symbol and analogy on his poem to give us deep impression .It increases the poem’s fascination. Key words: Xu Zhimo, poem, artistic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 aethetic values, spirit, language style。 徐志摩,浙江海宁县硖镇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诗人,作家;新月诗派的盟主,他一生是短暂的,只活了三十六年;文学生涯更是短暂的,只有十余年。但是,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的文坛上,他却是活跃的人物。他的诗歌的思想和艺术表现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动向艺术表现、艺术趣味,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他的大量诗作在感情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探究诸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体现了其特殊的美学价值,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茅盾对徐志摩一生曾作过颇高的论断,指出他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诗人,“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因而“志摩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并驾齐驱”的,半个世纪后,茅盾又评论说:“我认为在‘五四’以后的诗人中,徐志摩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诗人,是很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 文艺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是作家对现实感受的艺术表现。因此,对作品的科学评价就离不开对作家的思想把握。同样,对徐志摩诗歌的研究,首先我们应对诗人的生活经历,理想追求有所了解,这是很有必要的。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定稿)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 (定稿) 钟英 【摘要】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在康河的柔波里,有一位追逐“爱”、“自由”和“美”的诗人,他就是徐志摩。本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经典文本的解读,分析了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探讨了徐志摩诗歌浪漫情调的成因,以及浪漫情调下的理想悲剧,试图走进他的浪漫世界,去感受一个诗人的成长过程及其短暂人生中的浪漫气氛。 【关键词】徐志摩;浪漫情调;康桥;理想悲剧 浪漫一词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它的创造特色是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徐志摩的人生恰恰就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人生。从童年到成年,他总是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童年的徐志摩心头贮满千奇古怪的幻想,他爱天上闪烁的星,他爱活泼跳动的水,他爱枝头的花,他爱地上的草,他更羡慕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大鹰。他幻想自己背上像安琪儿那样长出一对粉嫩嫩的肉翅来,到月宫里去攀桂花树,到银河里去钓大鱼,这和他成年后浪漫不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嫌地面太脏,他嫌地球太小,他要冲破空气的笼牢。到广碧的宇宙去遨游,到万里外去寻找一颗不灭的明星。”他的诗歌也是“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的诗歌。常常以温馨和想象、清新的气息引起人们的关注。 徐志摩1921 年始作新诗,“拜伦,雪莱,济慈一代诗风,给了他诗灵冲动最初的灵感。”他继承了英国第一代浪漫派的人侧重感情,歌颂自然,制造幻异,寻求口语的特点,他讴歌自然界神秘的美。他全盘接受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他美化自己憧憬 1

试论徐志摩的诗歌

试论徐志摩的诗歌 肖小云 (网名:江天月) 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青坪小学校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基本艺术个性以及徐诗的时代价值意义。其中主要以爱情诗展开论述,以抒情诗为落脚点,从而得出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明显的矛盾性,他在矛盾中生活着、奋斗着,拼搏着,尽管他写了一些消极颓废的诗,但是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他是我国现代诗坛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他高举人道主义的大旗,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提倡个性解放,他追求光明和单纯的人生信仰而付出自己一生的青春和热血,徐志摩的美好信仰将伴随他美妙的诗篇一起响彻中国大地。 关键词:徐志摩的诗歌思想与内容艺术个性突出特点 时代价值意义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哪方或地的哪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

他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云游》 志摩啊,他在无垠的天际云游,他的诗魂永驻人间,至今诗坛仍争论不休。他是一只痴情的鸟,他用他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绚白的花儿染成鲜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一片的。 1931年11月18日是一个十分悲痛的日子,徐志摩不幸撞机身亡。他的爱妻陆小曼失去了亲爱的丈夫;他的红颜知己林徽因失去了亲密的朋友;他的前妻张幼仪失去了心中的挚爱;新月诗坛失去了可亲、可敬、可佩的盟主。从此一颗中国诗坛的明星陨落了,一颗曾经光芒四射的巨星就这样消逝了,一个曾经为爱疾苦奔嚎的人走了,一个追求爱、理想与自由结合的人从此只能遗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他生前编撰的《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两集中的前期作品,少数流露出一些消极虚幻的情思。迟来的佳音带来《天国的消息》:“无声的落叶随着秋风飘落小路上,脚踩上去软绵绵的,这时竹篱内传来小孩的笑声,不知是秋叶飘落大地的声音,还是儿童灿烂的笑声,装扮着这个宁静安谧的乡村。”使诗人紧闭的思绪豁然开朗,犹如撕裂昏沉的黑夜开启那无垠的光明,可是人生的欢欣是短暂的,悲哀长存。 秋天黄叶遍地,诗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迈步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迈步枫林红叶飘香。可是他感到孤独寂寥与惆怅,没有谁能够明白他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务必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技巧,闻一多主张的“三美”来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略作分析。1923年徐志摩与闻一多等人成立了新月社。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徐志摩的白话诗技巧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淳朴感人、乡情浓郁的抒情诗歌。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抱以利刃,感情奔放,多用口语,也是徐志摩诗歌的一艺术特色。 【关键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徐志摩浙江海宁县人,生于徐门长孙独子。自幼过着舒适优俗的公子哥生活。他曾与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社,也是新月社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志摩是20世纪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的诗歌收集在以下集子中:《徐志摩的诗》这部诗集的大体内容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诗。《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这部诗集可看作是记叙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折,他的热烈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作者还出过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的《猛虎集》另一个是他人编写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份与现实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和秘密”有的诗歌无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朝流抗衡。本文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 一.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描写贫富悬殊,人类苦难,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一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如《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等一些作品就深刻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在玉杯:《叫化活该》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

论徐志摩的中国诗歌情结

英年早逝的徐志摩在诗艺方面的探索有开疆裂土之功。在其两百多首诗中,被人一唱三叹的正是大量的清新淡泊、情真意挚的抒情之作,情之真、境之美、艺之精震撼着人的感情,净化了灵魂。他成长的传统文化环境,五四前后活跃的思想氛围,从小与中国文化的广泛接触,形成了其中国诗歌情结。本论文拟在此语境中分析徐志摩诗歌的中国诗歌情结。 一、徐志摩幼时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硖石镇传说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游览到此而取名。是一处“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水乡闹市,此地风光秀丽,文化昌盛,经济发达,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地方商贾,为人正派,是有正义感的乡绅,曾任硖石商会的会长。正因为家庭富裕,徐志摩又是独生子,父亲自然对其寄予厚望。1900年,入家塾读书,师从当地秀才孙荫轩读“四书五经”。1901年,5岁。读家塾,跟随查桐珍学习传统文化。1907年,11岁。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仲梧。1909年,13岁。毕业于硖石开智学堂。尽管徐志摩非常活泼好动,还经常搞些恶作剧,但是他表现出天资的聪颖,还是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在童年、少年时代,徐志摩除接受私塾和正规教育外,还受家乡自然风物的浸染和启发,为硖石的民俗风情所感怀。屡次从师,接受传统的中国文化熏陶,从而奠定坚固的古文基础,这都可以从他与梁启超等人的书信往来可窥一斑。 从创作论来看,正因为幼时受到中国文化的教育,从而在徐志摩的意识里烙下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朱光潜在《山水诗与自然美》所说的:“传统的影响是特别顽固的,一种体裁或风格既已奠定,就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传统。尽管时过境迁,还本着习惯势力,长久地维持它的统治地位,山水诗就是如此。”徐志摩与古典文化的深厚渊源,决定了他会契和于中国古代自然山水诗传统,有意无意地受其影响。另外,“穷情写物”的山水诗产生的社会心理,是在于通过追求山水林野之美来追求独立于社会规范礼教之外的人生理想,凭借自然去解放情感。如开山建幢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因此徐志摩在传统文化影响下,自觉得在内心世界对中国文学艺术进行艺术摹仿,并一直调整、改变、变异,到成人时已成为自己特有风格。也就是“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的发生,徐志摩出生在富裕家庭,生活优越,家乡人文气氛浓厚,使他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乐观的、好奇的心态,使他对文学充满幻想与追求。在与自然和人文的对话中,使自己被丰富被改造,使他的身心得到升华,进一步充实自身的本质力量。 二、徐志摩的诗歌借助中国诗歌意象表达情感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四本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和《云游集》(1932)。毫无疑问这些诗集都闪耀着五四时期光辉的人文理想,首首诗充满了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真挚感情。探讨徐志摩的诗歌的意象构造,就需从业已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诗词中,他经常会运用的韵律以及意象系统中寻找启发点。 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1921年,他的“生命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震撼”而诗情爆发,开始创作

徐志摩及其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赏析》课程论文徐志摩及其作品赏析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重庆 2012年6月

徐志摩及其作品赏析 专业: 班级姓名: 学号 摘要:徐志摩是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阶段中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 表。他的“康桥信仰”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为他的信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诗歌过分抨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加上与陆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在上世纪的文学史里根本没有这位浪漫诗人的一席之地。他的诗歌既有追求时的兴奋狂喜与忧郁烦恼,也有既得后的失落与沮丧悲观。虽然徐志摩的康桥理想与社会主义社会格格不入,但他的抒情诗歌还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关键词:徐志摩个人资料爱情历程文学活动诗学理念修辞艺术 徐志摩个人资料: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学历:1 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爱情: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与林徽因的感情没有结果,而后遇到了陆小曼。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为证婚人。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 徐志摩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其诗歌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小编搜集了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欢迎阅读。 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与性格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他从小生活富足,虽然以后家境渐渐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少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他的性格,再加上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他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惊世骇俗。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诗名,也是他诗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适宜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开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浅

薄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更有深度 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其实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规范。 先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无穷,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的美感。 徐志摩在诗歌的构造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构造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两格。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第四是每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轮美奂的 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妙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作的艺术魅力却没有因为其生命的消逝而消逝。徐志摩生前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他逝世后又由陈梦家编写陆小曼作序出版了诗集《云游》。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读他的诗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善于在诗歌中创造各种美。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歌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具有了很高的美学价值。本文就其意境美谈谈拙见。 一、情景交融之美 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在表现诗歌关于“情景交融”这一文学特征方面,徐志摩做得非常出色。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景中藏情式 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然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月下雷峰影片》“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彩云,纤纤的波粼--假如你我荡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造一个完全的梦境!”仅短短八句,其浓郁的诗意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构思手法。由于诗人自我的切入,写景不再成为复制或呈现,写景即写诗人之景——“完全的梦境。”在切入之时,现实的我抽身离去,自我的情感看不见了,个人的经历、思想看不见了,闪耀于读者眼前的是自然之美的形体和光辉。整首诗的韵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旋律。这首诗在写景但更是在写情。 (二)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为要寻找一颗明星》是比较纯粹的抒情诗之一,这首诗歌不是现实世界的誊写,而是感觉领域的探索。在这首诗里,拐腿的瞎马、骑手、明星、荒野、天空、黑暗,这些具体的意象全不指向实在的生活内容。凡是这些景物总会在被理解后消失,然后被诗人的某种情感替代,这使得诗歌情中见景,景中有情,使诗歌达到了通常文字难以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独到之处。 (三)情景并茂式 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再别康桥》可谓是这一意境类型的力作:“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徐志摩是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歌思想丰富,情感饱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出独特且丰富的意象,音韵优美、和谐,是学术价值、美学价值的有机统一。 标签:徐志摩诗歌;性灵;意境;意象;情感;韵律 一、徐志摩的“詩和远方” 徐志摩是浙江嘉兴海宁砍石人,出生于一个富饶的商人家庭,然而舒适优裕的贵公子生活并没有把他变成一个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反而使他有了接收更好教育的条件,在他留学剑桥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并于1923年成立了新月社。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深刻的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解放个性的渴望,他的诗大多颂扬自由、纯美的爱情、美好的自然景物和肆意的青春。他把自己对封建礼教的憎恶,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全部倾注在自己的诗作中,他用精巧的构思,优美的韵律、朦胧的意境和意象、独特的想象,展现出藏在心底的他那向往的远方。 二、诗歌中的“性灵” 徐志摩曾亲眼目瞩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中国的封建政治感到失望,这也使他在比较中发现了英国人民主主义的优势,他更加坚定地在自己的诗歌中高扬爱与自由的旗帜,主张抒发自己的个性,在诗歌中把“性灵”发挥到极致。 何谓性灵?关于“性灵”众多先贤,文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袁宏道认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李商隐曾说“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性灵”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美学价值,它与徐志摩的情感有相通之处,例如徐志摩对当时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封建制度的痛恨就与李贽宣扬“童心说”,主张文学要写“童心”即真情,不应写“伪情”有相似的地方。 在《云游》中,徐志摩用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感写下“那天你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他用自己的想象和空灵的意境向大家表达自己对“爱、自由和美”的信仰,他渴望“惊醒并将你的倩影抱紧”,他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徐志摩的感情尤其是爱情,也给他的诗歌增添了“性灵”之美,他在《我有一个恋爱中写道“我有一个恋爱,他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他将自己的恋爱对象比作“天上的明星”,这“明星”曾使他“尝味、容忍、心伤甚至泪零”,但他依然不顾艰难险阻,坚定地“坦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这与他对纯爱的追求相契合,在这具有自然与情感双重属性的“明星”中,他寄托了自己对冲突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极

浅析徐志摩的艺术特征

浅析徐志摩的艺术特征 2010-09-02 22:27:15| 分类:论文 | 标签:徐志摩诗人意象创作诗歌|举报|字号订阅 内容摘要:新月诗派作为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流派,对新诗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具有较高的文学史地位。作为新月诗派最有成就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的诗歌典型地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风格与追求,又具有自己的特性。本文主要从徐志摩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影响、徐志摩诗歌的丰富意象与独特意境以及浪漫主义主调下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这三个方面对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徐志摩、意境、意象、抒情性、风格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作的艺术魅力却没有因为其生命的消逝而消逝。徐志摩生前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他逝世后又由陈梦家编写陆小曼作序出版了诗集《云游》。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读他的诗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善于在诗歌中创造各种美。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歌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并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美学价值。①徐志摩诗歌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质又与他的性格特征和个人经历密切联系在一起。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徐志摩的传奇经历及其浪漫气质对其诗歌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徐志摩的个人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徐志摩生于1897年,于1931年坠机身亡。虽然只有短短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但徐志摩所取得文学创作成就不俗,尤以诗歌创作成绩最为突出。徐志摩辉煌的诗歌创作成就,除了得益于他充沛的才情和自觉的诗歌创作意识之外,还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徐志摩出身封建富商家庭,其父徐申如在镇上开办各种实业,又是当地一个镇的商会会长,在当地是个有钱有势的人物。徐志摩是长孙独子,从小受到家里宠爱,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读高中时,他学习成绩优异,对文学很感兴趣。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条件对徐志摩的成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918年,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的爱国壮志,赴美留学。但他违背了其父让他学习金融的初衷,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的诱人荣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是新月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到一九三一年因飞机失事遇难为止的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涉猎多种文学体裁,其中以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对白话新诗及其格律所进行的有益的探索,为我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徐志摩的大部分诗作,收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这四个集子里,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代表他诗歌创作的全貌。徐志摩诗歌艺术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腾挪自如;表现手法自由灵活,变幻无穷。然而最能体现徐志摩风格之妙的,还在于他诗歌中浓浓的音乐意味,即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关于诗歌的音乐美,闻一多先生在《冬夜评论》中这样说: 声和音的本体是文字里内含的质素;这个质素发之于诗歌艺术,则为节奏、平仄、韵、双声、叠韵等表象。寻常的言语差不多没有表现这种潜伏的可能性底力量,厚载情感的语言才有这种力量。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所以能将这种潜伏的美十足的充分的表现出来。 对这段话,我们可以作如下归纳:⑴诗歌的音乐美来自语言文字的内部,厚载情感的语言才能将这种潜在的美发挥出来;⑵语言文字内部潜在的音乐美须借助节奏、平仄、韵、双声、叠韵等语言形式才能表现出来;⑶只有厚载情感的语言才可能将诗歌内在的音乐美表现

出来。因此,诗歌的音乐美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它既是诗歌总体美的不可分割的侧面,又在强调形式美的基础上促进诗歌主题情感的表达,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不难看出,闻一多先生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诗歌音乐美的本质、表达途径和表现形态,可以作为我们解开徐志摩诗歌音乐美的“钥匙”。 一 作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徐志摩可以象《雪花的快乐》那样,表现对爱情对理想热烈追求的狂热,也可以象《我不知道风——》那样,为理想幻灭和前程迷茫流露出郁郁哀愁;他可以在俄国公使馆的红旗下,为正义事业高歌颂赞,却又冷不防从“西窗口”扔出几片污言秽语。尽管诗人也认为,“感情不能不受理性的相当的节制和调剂,而实际上,他却又很少以理性来衡量自己的感情。他把自己比作是不到呕血不住口的“痴鸟”,凭着青年的血性,吟唱着多情的诗句,陶醉在所谓“诗化”的生活里。无怪乎梁启超要把他称之谓“多愁善感之人”。但这种太热烈的感情,对于徐志摩的创作来讲,倒是不无裨益的。他很少会煞费苦心地去经营那些艳丽的辞藻和雕琢的语句,而总是将心头“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直接喷入诗中,凝聚成明媚清丽的诗行。诗人追求的是“在梦的轻波里依回”的境界,他的诗歌常常是漫不经心地唱出来的,没有雕琢,没有造作,潇洒淡远,一片天籁: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朦胧美、意境美、节奏美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自由,他的一生创作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就在于他将意境、意象、韵律共同组成的诗歌整体之中,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朦胧美、意境美、韵律美、意象美之中。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朦胧美。徐志摩善于选择使用具有空灵色彩的自然现象,无论是在他的创造早期还是在后期,他的诗歌中都采用了许多来自大自然的意象。例如:“清风”、“云草”、“雪花”、“明星”、“大海”、“浪涛”、“秋叶”、“青松”、“幽谷”、“田野”、“卷烟”、“云彩”、“橹声”等等。这使诗歌对读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其最大的原因就是诗中的意象都具有朦胧美,这些意象使读者深深的迷恋这种朦胧之美,感受诗歌的美妙。“那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花,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美的忧愁”——沙扬娜拉! ”这首《沙扬娜拉》在一开始便以一个构思巧妙的比喻,描摹了一个少女的娇羞之态, 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娇羞, 两个并列意象贴切的重叠在一起, 人是花, 花亦是人, 已经很难让人分辨清楚, 但却可以使人感受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沙扬娜拉”也因此成为日语“再会”一词最美丽和富有诗意的解释。这首诗简单, 但也美丽,其美丽正因为其朦胧。那萍水相逢, 执手相看的朦胧诗意被徐志摩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他的很多诗歌作品就是用他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形式创造意象并抒发情感的。徐志摩诗歌的意境在这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 同时又输入了心灵暖处的情感才变得充满轻柔、动态、朦胧之美。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意境美。徐志摩的很多诗歌都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之美,他的诗歌讲究诗情画意,既有发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又有如景似画的生动美妙的自然环境。他诗歌中的意象蕴涵着新颖而鲜明的美学特征。徐志摩诗歌意象丰富,“飞”、“水”、“云”、“花”、“月”、“星”等意象经常出现,有丰富的思想内函。这些意象新颖别致,内蕴丰富。徐志摩诗歌中,有很多“飞”的意象,比如《雁儿们》“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雪花的快乐》里“雪花”的“飞扬,飞扬,飞扬”,《黄鹂》里的“黄鹂”,“……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但它一展翅,/冲破密云,化一朵彩云……”。徐志摩用“飞”来象征他追求的“自由”,“飞”的意象是他浪漫气质的体现,是他灵动个性的写照,以无拘无束、轻盈飘逸展示了生命自由的本质。诗歌意象总是同诗人独特的感受相关,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乡村里的音籁》、《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涡堤孩新婚歌》等诗中出现形式多样的“水”的意象,如波心、漪绒、银波、清露、轻波、清泉、大海等。在徐志摩的诗歌当中,“云”的意象也反复出现,如“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杜鹃》),“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云的外形轻盈飘动,蕴含着“自由、潇洒”的内在神韵,同作者潇洒自如的个性,自由浪漫的理想契合的天衣无缝。徐志摩的诗歌是真正以白话形式传达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他把握住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节奏美。徐志摩曾说: “一首诗是有机整体, 整体与部分想关联, 一首诗的关键就是它内含的音节的匀称流动, 明白了诗的生命在于它内在音节的道理, 我们才能领悟到诗歌的韵律的波动性。”谈到徐志摩诗歌的节奏

论徐志摩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 1 论徐志摩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张晓军内容提要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都始终“追求爱美与自由”?其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给广大读者以丰富的语言艺术享受。就其诗歌而言他非常擅长运用比喻而使用比喻则巧妙地反映出作者内心强烈的感受。就语言艺术来说在徐志摩作品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笔者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对徐志摩的语言艺术特色谈些简单的不太成熟的看法就辞格上来说徐志摩善于比喻手法的运用从句式的选择来说徐志摩酷爱以问句代陈述从标点修辞来说徐志摩喜符号变式。而这种符号能与读者起到共同探讨的作用使读者对其作品产生共鸣。关键词徐志摩诗歌语言特色修辞前言近代以来国内外都把文学语言提高到了重要位置并一直试图从理论上加以阐释进而掌握语言的本质。此篇论文在语言论转向的大背景下把语言哲学应用于具体的作品分析用现代语言哲学和诗学的方法视角来审视徐志摩诗歌作品。最后得出结论徐志摩的诗歌语言是在对语言的精心建构中完成的这种精心建构又统一于符号学。可以说徐志摩的语言和符号共同构成了他自己的独有的特色本文着重以举例的形式来进行阐述。 2 一、比喻的应用语言是一个人思想现实的直接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在语言艺术的运用方面来翻新求变已经成为广大诗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一方面徐志摩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标杆”徐志摩生动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例。在我国现代文坛上徐志摩和郁达夫同时被称为是一对杰出的“宝贝”他始终追求爱美与自由的形象给广大读者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就语言艺术而言在徐志摩作品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技法。这些具体技法有的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有的是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改革还有的则是一种从所未有过的崭新创造。本文着重从修辞的角度出发来看徐志摩作品语言艺术手法的运用。在现代作家中徐志摩使用比喻与其作品中的比例可以说是比较多的。

最新徐志摩诗集大全赏析

徐志摩诗集大全赏析 1、徐志摩诗集读书笔记字 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 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徐志摩(.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

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 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难得 徐志摩 难得,夜这般的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详论, 更没有虚娇,猜忌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的干裂的口唇; 你添上几块煤,朋友,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徐志摩善于成功而巧妙地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鲜明跳跃和意境美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互为映衬,共同营造了如山泉般叮咚、俊逸、清新的优美诗歌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意境美包括清新恬静美、情景交融美、空灵美。徐志摩善于选取富有空灵秀逸之美的自然意象和富有比喻、象征意义的美好意象,来营造情景交融、空灵宁静的意境美,来书写他不懈追求着的理想、爱情和灵性的自由。 一、清新恬静之美 徐志摩曾说:“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他还说:“要使我的心灵,不但消极的不受外物的拘束与压迫,并且永远继续的自动趋向创作,活泼无碍的境界是我的理想……领受到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精神是我们的理想。”他认为只有大自然是最纯真、最自由、最美好的,大自然就是自由的象征,那么大自然所具有的秀逸空灵、清新幽雅的美就是生活中所要追求的真正的美。而且他还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得自由,生活得纯真。要实现这些理想,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寻觅。当然徐志摩擅长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述来抒发思想感情。 徐志摩最喜欢最常用的喻体有花、鸟、明星、水晶等等。他喜欢选择莲花最为诗歌意象。例如《她是睡着了》:“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敬的白莲,/她入梦境了,/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用“星光下一朵斜敬的白莲”这个意象来表现少女睡态的安宁祥和;用“香炉里袅起的一缕碧螺烟”这个意象来表现少女入梦后的幽静和谐;用“涧泉幽抑了宣响的琴弦”这个意象来比喻少女睡熟时轻柔的鼾声;用“晨曦下在荷盘中颤动的露珠”这一意象来表现处于欢欣梦境中少女酒涡的甜美;用欢快飞舞的彩蝶这个意象写少女入梦后的欢欣愉悦……这里的比喻意象绚丽多姿、摇曳多情、美妙绝伦。又如:”你我的心;像一朵雪白的并蒂莲,/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最后的一天》)“她脸上浮着莲花似的笑”(《爱的灵感》)。特别是短诗其代表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将莲花描写到极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风中水莲的柔美姿态,来比喻心爱的日本姑娘那一低头的深情、温柔与娇羞,作者抓住美丽姑娘的那一瞬间的传神动作,写出了一位姑娘与朋友道别时的含情脉脉、楚楚动人的神态。在他的笔下,纯净无瑕的白莲成为抒情载体,它是那样的清丽绝俗、纤尘不染,这包含着诗人对圣洁美好爱情的真挚渴求和对情人的赞美之情。 二、情景交融之美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在表现诗歌关于“情景交融”这一文学特征方面,徐志摩做得非常出色。 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作者寓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表面上从不谈及情感,但情感寓于景中,并且更显得情意绵绵,情真意切。如《沪杭车中》一诗,徐志摩一连用了“烟、山、云影、水、桥、橹声、松、竹、红叶”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画卷:山水相连,云烟弥漫,雾霭缭绕,松涛阵阵,修竹俊秀,红叶映衬,秋色绚烂。在自然景物中流露出“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的感叹。最后一句“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点题显意,道出了作者“人生几何”的感叹。这里绘出的影像是一幅山水画,但透出的神韵是抒情诗,

论徐志摩诗歌的古典浪漫主义精神_孙书平

2008年11月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v,2008 第6期(总第136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o.6Nov.No.136 收稿日期:2008-06-20 作者简介:孙书平(1976-),山东肥城人,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论徐志摩诗歌的古典浪漫主义精神 孙书平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0与/古典0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古典浪漫主义;抒情 中图分类号:I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8)06-0125-05 Abstract :Having carried on and developed the romantic lyric tradi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Xu Zhimo .s poems brought romantic ideal pursuit into artistic form of classicis m to realize perfect harmony between /romanticism 0and /classicism 0.Based on i mages and the artis -tic mood,the musical glamour arisi ng from meter,rhyth m,repeti tion and the innovation to poetic style,this paper d wells on Xu .s poems .de -velopment of classical romanticism and probes into reasons why they are glorified with eternal artistic charm. key words :Xu Zhimo;poetry;classical romanticis m;lyricism 文学史上历来存在/古典0与/浪漫0之分野,一般认为古典派偏重意象的完整优美,浪漫派则偏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徐志摩那里,/浪漫0与/古典0却神奇地统一为一个整体。他的诗歌既充分彰显浪漫主义追求/爱、自由与美0的理想主义姿态,又不像同一时期的所谓/感伤派0、/伪浪漫派0那样毫无节制地放纵情感,而是自觉地寻求一种理性的规范,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合理的艺术形式之中,追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0 [1](p25) 的古典主义艺术境 界。徐志摩虽然是一位受欧诗影响极深的作家,但其诗歌却体现出/古典精神0,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他对中国古典诗歌抒情传统的传承。正如艾略特在5传统与个人才能6中指出的,在成熟的诗人身上,过去的诗歌是他的个性的一部分,过去是现在的一部分,也受到现在的修改。 [2](p40-41) 中国是抒情诗的国 度,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抒情传统。因为是/抒情0的,所以也是浪漫主义的,按照蓝棣之先生的说 法,可以称之为/古典浪漫主义0传统。[3] 它以/抒情 言志0为基本训条,以意境的创造为最高审美追求,以赋比兴为一般表现手段,以格律美为最高形式追求,而这些都已融化在了徐志摩的艺术创作中。在浓厚的西化色彩下,他的诗歌深层仍然渗透着传统诗歌的养分,流贯着传统诗歌的血脉。而对于西诗的吸收借鉴,又为丰富中国抒情诗的表现手法并推动其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在古今中外的珠联璧合中,创造出了崭新的诗歌形式。 一、境生象外 /意境0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基本范畴,其特定的内涵是/境生于象外0。[4](p268) 美的意境创造是中国古典诗歌获得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徐志摩属于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有着深厚的古典诗词涵养。他借鉴西诗经验又适度熔铸进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多方探索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并建立起个人诗作的风格。这种/熔铸0,首先体现在其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创造上。 1.民族化的意象呈现 意象是作家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观照中,物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 色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务必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技巧,闻一多主张的“三美”来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略作分析。1923年徐志摩与闻一多等人成立了新月社。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徐志摩的白话诗技巧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淳朴感人、乡情浓郁的抒情诗歌。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抱以利刃,感情奔放,多用口语,也是徐志摩诗歌的一艺术特色。 【关键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徐志摩浙江海宁县人,生于徐门长孙独子。自幼过着舒适优俗的公子哥生活。他曾与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社,也是新月社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志摩是20世纪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的诗歌收集在以下集子中:《徐志摩的诗》这部诗集的大体内容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诗。《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这部诗集可看作是记叙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折,他的热烈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作者还出过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的《猛虎集》另一个是他人编写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份与现实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和秘密”有的诗歌无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朝流抗衡。本文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 一.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描写贫富悬殊,人类苦难,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一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如《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等一些作品就深刻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在玉杯:《叫化活该》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