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生态学 鱼类学真题

2010生态学 鱼类学真题

2010生态学 鱼类学真题
2010生态学 鱼类学真题

普通生态学部分(共计75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这一理论称为。

A.限制因子法则B.耐受性定律C.最小因子法则D.耐受性调整定律

2.水分子对不同光线的散射不同,被水分子最强烈散射的是,散射最弱的是。

A.红光,绿光B.绿光,红光C.蓝光,绿光D.蓝光,红光

3.在肥水池塘中,当环境条件一致时,微型浮游生物的分布可能接近。

A.均匀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聚集性分布

4.在各年龄期死亡率相等,村后曲线为对角形曲线。

A.人类B.大型哺乳动物C.鸟类D.产卵性鱼类

5.以下不属于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

A.气候调节学派B.行为调节学派C.内分泌调节学派D.遗传调节学派

6.根据K. Winemiller和K. Rose的理论,使用的鱼类表现为低的幼体成活率、少数的后代数量和早的性成熟,使得种群在不断变化且变化不可预测的生境中具有最大的拓殖能力。

A.平衡对策B.机遇对策C.周期性对策

7.在生态金字塔中,金字塔最能保持金字塔形,不可能出现倒置的情形。

A.数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8.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是不完全循环。

A.磷循环

B.硫循环

C.碳循环

D.氮循环

9.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会影响的合成,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A.叶绿素

B.叶黄素

C.胡萝卜素

D.藻红素

10.由于水中氧含量的日周期波动,夏季鱼灾常发生在。为避免鱼灾发生,养鱼池需控制鱼类密度

A.夜间

B.中午

C.下午

D.傍晚

11.最常用而简便的检验内分布型的指标是方差/平均数,当方差/平均数等于零时,种群的内分布型为。

A.成群型

B.均匀型

C.随机型

D.泊松分布型

12.如果表型与适合度的关系是单向型的,选择对一侧极端个体有利,这种选择属于___。

A.稳定选择B.定向选择C.分裂选择D.歧化选择

13.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在期种群密度增长最快。

A.开始期B.加速期C.转折期D.饱和期

14.群落中有两个物种,个体数分别为70和30,按照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这个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是。

A. 0.42

B. 0.88nit

C. 0.61bit

D. 0.27dit

15.茎花现象是生态系统常见的现象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夏绿阔叶林

16.血液渗透压与环境相比基本上是等渗的,其高渗透压的维持是依靠血液中储存的大量尿素和氧化三钾胺

A.淡水鱼类B.海水鱼类C.洄游性鱼类D.软骨鱼类

17.根据Lotka-Volterra模型,当K1>K2/β,K2

A.物种1获胜B.物种2获胜C.两个种群共存D.出现不稳定平衡

18.根据Grime的GSR三角形,在高严峻度,低干扰的生境,支持对策。

A.竞争B.杂草C.胁迫耐受D. r对策

19.根据MacArthur平衡说,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其中的留居种数最多。

A.近的大岛B.小的大岛C.近的小岛D.远的小岛

20.陆地上单位面积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湿地C.温带常绿林D.耕地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渐变群:

环境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连续变化,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或表型的渐变、表性特征或等位基因频率逐渐改变的种群称为渐变群

他感作用:

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演替:

群落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替代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限制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和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层片:

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种群集群生活的生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

(2)有利于共同防御敌害;

(3)改变小环境;

(4)有利某些动物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机会,取长补短;(5)促进繁殖

2.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空间结构

(2)具有时间变化

(3)具有自动调控的功能

(4)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5)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3.简述造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1)过度捕捞;

(2)环境污染;

(3)生境破坏;

(4)xx

4.根据地理物种形成学说,简述物种形成的过程和方式

物种形成具有三个步骤:

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生殖隔离机制有多种。

物种形成的方式包括同域、异域和邻域三种形式。

5.说明最大持续产量MSY模型的价值及其在应用中的问题

简单介绍最大持续产量的基本原理。得出NMSY=K/2 ,MSY=rK/4.最好图示最大持续产量与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关系。应用中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是一个静态的模型,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综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综述全球气候变化的起因,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减缓途径、

答:

起因及内涵

(1)人口增长;

(2)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3)全球气温升高;

(4)海平面上升;

(5)xx和覆盖变化;

(6)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生物圈的生产力、呼吸和分解;

(2)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3)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5)生态系统的功能;减缓途径:

(1)减缓气候变化;

(2)提高生态系统管理水平

2.论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育对策

答:

生物多样性一般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伦理价值。目前生物多样性正由于物种损失、生态系统或生境破坏逐渐丧失。

生态系统的保育对策的原理:

(1)一定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2)一定要坚持持续发展的原则;

(3)要做好生态系统管理;

(4)要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研究具体保育对策:

(1)保育对策应改包括全球的、国家的、地球的和地方的一系列不同层次;

(2)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3)进行迁地保护;

(4)建立种子库和xx;

(5)进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7)制定环境和野生动物法律

鱼类学部分

一、填空和填图(共15分,每空0.5分)

1.软骨鱼类、硬骨鱼类

2.板鳃亚纲、全头亚纲;内鼻孔亚纲、辐鳍亚纲

3.静脉窦、心耳、心室、动脉圆锥

4. Clupea、harengus

5.肾脏、体腔、脊柱

6.主鳃盖骨、前鳃盖骨、间鳃盖骨、下鳃盖骨、鳃条骨

7.

(1)嗅球

(2)嗅束

(3)大脑

(4)脑上腺

(5)小脑瓣

(6)小脑

(7)迷走xx

(8)中脑

(9)面叶

(10)延脑

二、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吻:

从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xx。

2.脂鳍:

有的鱼类在背鳍后方有富含脂肪的小型鳍,即为脂鳍。

3.喉鳔类:

鲱形目、鲤形目等鱼类的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故称这类鱼为喉鳔类。喉鳔类。

4.幽门盲囊:

大多数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的许多盲囊突出物,具有增加吸收面积的作用。

5.xxxx:

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分布于头的背腹面。它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呈管状或囊状,内有粘液,一端扩大为壶腹,另一端开口于体外。主要机能与侧线基本相同(测定方位和感觉水流)。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

1.答:

每组2分(下列特征只做参考,其他可区别特征也可采用)

序号鱼名特征区别

1 2 3

①鲢腹棱完全鳃耙互不相连咽齿齿面具羽状纹

鳙腹棱不完全鳃耙互相交错连成海绵状咽齿齿面平滑

②大黄鱼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倍余背鳍与侧线间具鳞8-9行

小黄鱼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倍余背鳍与侧线间具鳞5-6行

③鲻脂眼睑不发达上颌骨后端不急剧下弯

xx眼睑不发达上颌骨后端急剧下弯

2.答:

标本采集与保存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选择体表完美,鳞片整齐,内脏无缺损,发育正常的个体(2分);②数量一般为5-15尾,附标鉴注明产地、日期、渔具渔法、体色等(2分);③洗净后用5%-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个体大的要腹腔注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用新配的固定液保存(2分)。

3.答:

淡水鱼类通过两个方面调节渗透压(1分),一方面是由肾脏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所以淡水鱼类肾小体发达,排尿量敢较多(2分);另一方面是肾小管上有一种吸盐细胞,使通过肾小管的过滤液中的大部分盐分重新吸收回来(1分),同时淡水鱼类鳃上有特化的

氯细胞,可以从水中吸收氯离子(1分),还有从食物中也能补充一些盐分(1分)。

4.答:

小黄鱼具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9-10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鳍棘和31-36鳍条组成(2分);小黄鱼的侧线鳞数为50-62,侧线上鳞数为5-6,侧线下鳞数为8(2分);草鱼的上鳃耙数(咽鳃骨和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为5-6,下鳃耙数(角鳃骨和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为9-12(2分)。

5.答:

内耳是鱼类的听觉器官。内耳埋藏在头骨内,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椭圆囊(0.5分),在它的前、后及侧壁各连接一条半圆形的管子,此即半规

管,管的两端开口于椭圆囊,这三条互相垂直的半规管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及侧半规管(1分)。每一半规管的一端有一个由管壁膨大而成的球状壶腹(0.5分)。内耳的下部为球囊(0.5分),它的后方有一突出,称为瓶状囊(0.5分),球囊与瓶状囊内部是相通的。内耳各腔的内面有感觉细胞,和听神经的末梢相联系。在壶腹内的感觉上皮形成听嵴,在椭圆囊和球囊内的感觉上皮为听斑,其基本结构与侧线的感觉器相似。内耳腔内充满内淋巴,并有固体的耳石,它是由各囊的内壁分泌而成,在椭圆囊内耳石称为小耳石,球囊内的称矢耳石,瓶状囊内的称星耳石(1分)。这些耳石和听斑紧密相贴,当身体改变位置时,耳石对感觉器的压力发生变化。鱼类内耳的重要机能为听觉和平衡作用(2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答:

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鱼类的鳃片着生在鳃弓的外缘,一般前后各一片,分别称前、后半鳃,合称一个全鳃。鳃片由许多鳃丝紧密排列而成,每一鳃丝的两侧又生出许多突起,是为鳃小片,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板鳃类:

多数具5对鳃裂,鳃裂之间一鳃间隔隔开,鳃间隔发达,两侧着生鳃片,鳃片短于鳃间隔,末端部分游离。板鳃类舌弓后面有一(鳃片)半鳃,第一至第四鳃弓都有两个半鳃,第五鳃弓不长鳃,因此,板鳃类共有9个半鳃。

真骨鱼类:

具有5对鳃弓,一般第一至第四鳃弓都有两个半鳃,第五鳃弓不长鳃,共有8个半鳃4(对全鳃);多数种类鳃间隔退化或消失。

五、将下列6种鱼编一连续检索表(共10分)

评分标准:

本题可有多种编写方式,但检索表条目必须为10条,每条1分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鱼类学教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鱼类是海、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又是人们生活中主要蛋白质来源。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鱼类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鱼类形态、分类、生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鱼体各部分的一般结构、功能,掌握鱼类分类学的一般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类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鱼类生物学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包括鱼类形态学、鱼类的系统分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以后学习鱼类增养殖学奠定基础。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绪论 (1)鱼类学的地位、性质、任务; (2)鱼类的定义。 要求:了解鱼类学的发展简史、鱼类学的基本内容,掌握鱼类的定义。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 (1)鱼体外部分区 了解鱼体的分区,头部分区。 (2)鱼类的体形 了解鱼类的基本体形,了解体形与生活方式的相互统一关系。 (3)鱼类的头部器官 了解头部器官的位置、机能及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4)鳍 掌握各种鳍的位置、机能。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和腺体 掌握鱼类皮肤和腺体的结构。 (2)鳞片 掌握软骨类、硬鳞类、真骨类鳞片的结构特点;重点掌握骨鱼鳞的结构特点,鳞式。 (3)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了解鱼类的三种色素细胞、发光器的一般结构。 第三章骨骼系统 (1)轴骨骼 了解鱼类头骨、脊柱、肋骨和肌间骨的构成,了解鱼类骨骼保护和支持作用。 (2)附肢骨骼 学习鱼类带骨和支鳍骨的构成。 第四章肌肉系统 (1)肌肉的类别

了解鱼类三种不同的肌肉组织,了解鱼类肌肉的命名。 (2)肉的结构 了解体节肌和鳃节肌的结构。 (3)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了解鱼类发电器官的一般结构与机能。 (4)鱼类的运动方式 了解鱼类在水中的三种主要运动方式。 第五章消化系统 (1)消化管 掌握齿、舌、鳃耙、食道、胃、肠的结构与机能,掌握齿式、鳃耙式的写法。(2)消化腺 了解胃腺、肝脏、胰脏的位置、结构与机能。 第六章呼吸系统 (1)鳃的构造 了解鱼类鳃的一般构造,圆口的鳃囊、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鳃。 (2)鱼的呼吸运动 了解鱼类的呼吸运动方式。 (3)辅助呼吸器官 了解几种辅助呼吸器官,了解其代表种类。 (4)鳔 了解鳔的一般构造与机能。 第七章循环系统 (1)血液 了解鱼类血液的成分。 (2)心脏 了解鱼类心脏的构造与机能。 (3)动脉和静脉 了解鱼类动脉、静脉的分布,主要血管的名称。 (4)淋巴和淋巴管 了解鱼类淋巴、淋巴管的组成。 (5)造血器官 了解脾脏、淋巴髓质组织、头肾。 第八章尿殖系统 (1)泌尿系统 了解肾、输尿管、膀胱的结构与机能,各类鱼泌尿器官的特点。 (2)泌尿机能和渗透压的调节 肾和鳃的泌尿机能,各类鱼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方式。 (3)生殖器官 了解生殖腺、生殖管的结构与机能。 (4)雌雄区别及性逆转 掌握从外形区别鱼类雌雄的方法,了解某些鱼类性逆转现象及鱼类的生殖方式。

生态学排名

071012 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兰州大学A+ 2 北京师范大学A+ 3 华东师范大学 A+ 4 东北师范大学 A+ 5 东北林业大学A 兰州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11331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7012 北京师范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11331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069 华东师范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11331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7347 东北师范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11331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5697 东北林业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11331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620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

鱼类学简单总复习

脂眼睑 若干鲱形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 瞬膜和瞬褶 瞬膜:有些鲨鱼的下眼睑所具有的斜行褶,可以自行移动眨眼,膜状。如真鲨科。 瞬褶:有些鲨鱼的下眼睑所具有的横行褶,可以自行移动眨眼。皮状。如皱唇鲨。 口鼻沟 有些鲨鱼连接鼻和口隅之间的沟状结构,水由鼻孔经口鼻沟到口,可以看作是鼻孔通口腔的最原始型的通道。 鳍的组成 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 鳍条的类型 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 鳞质鳍条: 1、分枝鳍条 2、不分枝鳍条 3、假棘 4、鳍棘(真棘) 鳍的种类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小鳍和脂鳍:鲭科等鱼类的背鳍和臀鳍后方的一系列的小形鳍,每一小鳍都由1枚分枝鳍条组成。又称副鳍。 脂鳍:在背鳍之后的一个小形鳍状物,位于后面的尾柄上,形状肥厚,内无鳍条,由脂肪组成。 鳍脚:现代软骨鱼类雄鱼所具有的由腹鳍内侧转变而成的交接器官。 鳍式:以不同数字来记录鳍条数目的表达式,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鱼类表皮的特点 1.薄而柔软,角质化程度极低,甚至完全没有角质化。 2.具有大量的单细胞腺。 鳞片 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 盾鳞:软骨鱼类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分为鳞棘和基板二部分。又称为皮齿(dermal teeth)。 硬鳞:硬鳞鱼类所特有,由真皮形成,具有硬鳞质,不作覆瓦状排列。 骨鳞: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形成,呈覆瓦状排列。 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包括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色素细胞和体色 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 性别色: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 警戒色:一些鱼类所具有的具有警戒作用的体色。 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象周围的环境的现象。 发光器

鱼类学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鱼类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2分/题) 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具鳞或鳔 的变温脊椎动物。 2、体长:吻前端至尾柄的最后一椎骨的水平直线长度。 3、腹棱:位于腹部由肛门向前到腹鳍基部或胸鳍基部的刃状皮质棱 起。 4、膜骨:由结缔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分泌羟基磷灰石(骨质)直接骨 化而成的鱼类骨骼。 5、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 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 6、血尿过滤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 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管内压力较高,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叫原尿。 7、鳃心:(答案:位于鱼类鳃弓基部的动脉血管,周围生长大量骨骼 肌,随肌肉收缩,鳃瓣张合,对血管有加压作用。)(老师给我的解释:本题考点考的是鱼类鳃弓的功能及结构,同时也有鱼类循

环系统的知识,鱼类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心脏加压及泵出能力不足,微弱的动力无法保证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此才有了一些列辅助结构如动脉圆锥或动脉球等,而鱼类的鳃间隔肌肉是另一种血液加压装置,通过肌肉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在控制鳃片张合(进行水呼吸)的同时,也挤压了鳃弓动脉,间接起到了心脏加压的功能,因此形象地称为“鳃心”。) 8、喉鳔类:终生具有鳔管与食道相通,鳔内气体由口经食道、鳔管 入鳔,也由鳔管排气,红腺不明显或不发达,鲱形目、鲤形目。 9、成熟度系数:(鱼类性腺重/鱼体空壳重)*1 00% 10、罗伦氏器: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 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翁、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 二、单项选择填空(1分/题) 1、吻长是指 A 到吻端的直线距离。 A: 吻端至眼眶前缘B: 吻端至口前缘C: 吻端至鼻孔前缘D: 吻端至口角前缘 2、侧线上鳞是从 A 数到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片为止的鳞片数目。 A: 背鳍起点处B: 背鳍基部中间C: 背鳍末端D:沿鳃孔后缘顶部

2016湖师院鱼类学期末试题(不完整)

选择题 1.鳜鱼的鳞片为(B) A.栉鳞 B.圆鳞 C.刺状鳞 D.棱鳞 2.有胃鱼类其胃的贲门部是在近(C)处 A.口咽腔 B.肠道开始 C.食道 D.鳔咽管之后 3.在鱼类的鳍式中,P为(C) A.背鳍 B.尾鳍 C.胸鳍 D.腹鳍 4.鲤鱼摄食方式是(C) A.啃咬 B.刮取 C.翻掘 D.掠食 5.延脑后方与脊髓相接,脊髓直接通入(B) A.椎体中央 B.髓弓内 C.髓弓上方 D.髓棘内 6.大口胭脂鱼隶属于(B) A.鲤科 B.胭脂鱼科 C.鳅科 D.平鳍鳅科 7.下列鱼类中属于鲱形目的是(A) A.鲥、鳓 B.攀鲈、鲳 C.鲻、鲮 D.青鳉鱼、食蚊鱼 8.鲢、鳙的雄性个性,其(A)上珠星分布明显 A.头部 B.胸鳍条 C.腹鳍条 D.臀鳍条 9.团头鲂属于(B) A.水层产卵鱼类 B.草上产卵鱼类 C.水底部产卵鱼类 D.其它基质产卵鱼类 10.鱼消化管道的肌肉属于平滑肌,称为骨骼肌的是(B) A.平滑肌 B.横纹肌 C.心脏肌 D.括约肌 11.白鲢的主要食物是(B) A.原生动物 B.浮游植物 C.固着藻类 D.轮虫 12.鱼类最适宜的pH为(C) A. 4-5.5 B. 5-6.5 C. 7-8.5 D. 9-10.5 13.黄鳝摄食时间(A) A.夜间摄食 B.白天摄食 C.傍晚摄食 D.白昼均摄食 14.淡水中以肠辅助呼吸的是(A) A.泥鳅 B.黄鳝 C.斗鱼 D.鳗鲡 15.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鲟科鱼类是(C) A.中华鲟 B.长江鲟 C.鳇 D.西伯利亚鲟 16.鲫鱼的尾鳍呈(B) A.新月型B.叉形C.平截型D.凹型 17.鱼的呼吸场所在 C 上。 A.鳃片B.鳃丝C.鳃小片D.鳃耙 18.下列鱼类具有护幼、护卵习性的是A 。 A.乌鳢B.银鲴C.赤眼鳟D.棒花鱼 19.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C) A.鲸鱼B.鳄鱼C.海龙D.娃娃鱼 填空题 1.鳞片根据它的形状、构造和发生,分为盾鳞、硬鳞和骨鳞,骨鳞由真皮产生,根据露出体外的部分有无棘刺可分为栉鳞、圆鳞

鱼类学习题

名词解释 1.侧线鳞:真骨鱼的体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穿过的鳞片,叫侧线鳞、2.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一种固定格式。 3齿式:齿式是用来描写硬骨鱼的齿的行数和每行的颗粒数 4.动脉球; 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指硬骨鱼类的心脏从心室前方发出的动脉干(腹大动脉)起始处的球状肥厚部。) 与心脏的心室相通 不能搏动 硬骨鱼类具有。 5.动脉圆锥:软骨鱼类的心脏最前端有一个肌肉质的圆锥状结构 6.螺旋瓣: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小肠的肠壁向肠管腔内突出螺旋形的褶膜,称为螺旋瓣 7.拟态: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 8.鳍脚; 由雄性软骨鱼类腹鳍变异成的适应体内受精的交接器。 9,伪腮:伪腮是一退化的腮,不生长在鳃弓上,多无呼吸功能。但可见鳃丝状构造,故称为伪腮。 10.头环;鱼类头部血围成的环 11.鳍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是鱼类分类上的鉴定标准之一 12.咽齿:着生于鳃弓上 二.鱼类代表体型及代表种? 纺缍形——从体轴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如鲤、金枪鱼等。最常见的体形,游泳快。 侧扁型头尾轴较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即变成短而高的侧扁形。其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如团头鲂、长春鳊、乌鲳、银鲳等。 平扁形——鱼体背腹轴缩短,左右轴特别延长,成为背腹扁平左右宽阔的平扁形。如鮟鱇、棘茄鱼、鳐、魟等。多生活于水底层,运动较迟缓 棒形(鳗形)——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特别缩小,而且二者几乎相等,形如一条棍棒。如黄鳝、鳗鲡、烟管鱼等。多潜伏于水底泥沙中,适于穴居或在礁石岩缝中活动。 三.分类依据: 1.侧线鳞的数目、大小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齿的形状,大小数目,利钝和排列情况随鱼的种类而异,齿的着生位置,形状 等常作为分类标志 3.须→具味蕾,辅助觅食。位置、形状、数目、长短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鱼类学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1.大黄鱼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 黄鱼属 2.鱼类的体型 体轴分为三种: 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奇鳍 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胸鳍P 腹鳍V 5.鳍的组成。 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软骨鱼类);鳞质鳍条(硬骨鱼类) 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鳞片类型。 三种:《盾鳞、硬鳞、骨鳞》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 8.脊柱作用。 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 9.尾鳍类型 (1)原型尾<外部形态,内部结构都对称> (2)歪型尾<外形内部都不对称> (3)正型尾<外部上下对称,内部脊椎骨末端上翘> 10.肌肉的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肌肉细胞(肌肉纤维) 11.鱼类的肌肉分类 分类:平滑肌、横纹肌(骨骼肌)、心肌 附加:硬骨鱼类的轴上肌与轴下肌有呈条形暗红色的肌肉,称为红肌,内含丰富血管与脂肪。活泼游泳,大洋洄游鱼类,红肌特别发达。 12.鱼类消化管 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 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

取食器官类型: (1)捕捉型:口大,往往有利齿,鳃耙短而稀<鲈、带鱼、马鲛、真鲨等> (2)吸盘型:无颌骨,齿为角质突起,舌上有齿<盲鳗、七鳃鳗等> (3)吸吮型:吻呈长管状,一般无齿,无鳃耙<烟管鱼、海龙等> (4)研磨型:口中大,齿强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鹞鲼、鲷类等> (5)食浮游生物型:口较大或中大,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鲢、斑鰶、遮目鱼、姥鲨等> 14.胃组织的组成。 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 肝脏、胰腺、胃腺 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 主要呼吸器官是鳃 辅助呼吸器官:皮肤、肠<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血球组成。 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 18.鱼类的泌尿器官,起源 鱼类主要泌尿器官是肾脏,发生经过前肾和中肾两个阶段。肾脏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19.鱼类的精子形态结构 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根据形态结构分为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三大类。栓塞形为七鳃鳗、鲟和肺鱼类特有。真骨鱼类精子为圆形。 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端脑:脑的最前端,分为嗅脑和大脑两部分 间脑: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由上丘脑、丘脑、下丘脑三部分组成 中脑:脑腹面的基部(被盖)及脑背部的顶盖。鱼类最高视觉中枢所在。 小脑:中脑后方单个的圆形或椭圆形体。鱼类运动主要调节中枢 22.鳔由红腺分泌气体,由鳔管吸收气体。 23.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 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岛、后腮腺、性腺及尾垂体等 24.圆口纲 体裸露无鳞,细长呈鳗形,骨骼完全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带和腰带,亦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脊索终身存在,无椎体。具有单独不成对的鼻孔。由内胚层形成的鳃处于肌肉囊中各自开口于体外。口为吸着式,舌成为舐刮器。齿为角质,起源于外胚层。包括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25.软骨鱼纲 内骨骼全为软骨,但软骨中常含有多量的钙质沉淀,无任何硬骨组织。外骨骼表现为盾鳞或棘刺或退化消失(体表光滑)。脑颅无接缝。鳍条为角质鳍条。头部每侧有5~7个鳃裂,各自开口于体外;或有4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具一总筛孔。雄性腹鳍内侧特化为交配器,称之为鳍脚。肠短,具螺旋瓣;无鳔,无大型耳石;泄殖腔或有或无。卵大,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尾为歪型尾。 两个亚纲:板鳃亚纲(鳃裂5~7个,上颌不与脑颅愈合)和全头亚纲(具膜状假鳃盖,具腹前鳍脚和额前鳍脚)。 26.硬骨鱼纲 主要特征: (1)内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性的,膜骨的加入更促进骨骼的坚硬程度。

904 鱼类学与淡水生态学考试大纲

904 鱼类学与淡水生态学考试大纲 鱼类学部分 一、考查目标 鱼类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鱼类形态结构特征、分类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鱼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考生应掌握鱼类形态和分类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了解重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空和填图15分(每空0.5分);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论述题10分(每题10分);检索表的编写10分(每题10分)。 共计75分。 2、内容结构 形态部分(40%)、分类部分(30%)、生物学部分(30%)。 三、考试内容 1、形态部分 1) 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常用测量指标,以及基本专业术语。 2) 鱼类皮肤的基本形态结构,衍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形态结构。 3) 硬骨鱼类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韦伯氏器的组成与功能。 4) 鱼类肌肉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功能,发电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5)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6) 鱼类鳃的基本构造,辅助呼吸器官的类型,鳔的构造与功能。 7) 鱼类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心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8) 鱼类泌尿生殖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各器官的功能,渗透压的调节机理,鱼类的生殖方式。 9) 鱼类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10)鱼类感觉器官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11)鱼类主要内分泌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2、分类部分 1)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类的基本方法。 3) 鱼类分类系统的结构体系。 4) 检索表的编写与应用(鲤形目或鲈形目)。 5) 圆口纲及代表种的主要特征。 6) 软骨鱼纲及各亚纲、总目、目、科、属、代表种的主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7)硬骨鱼纲及各亚纲、总目、目、科、属、代表种的主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3、生物学部分 1)鱼类的生活史、发育期和寿命;年龄鉴定的方法;生长的基本特性。 2)鱼类食性的类型;食性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日粮和饵料系数的应用。 3)鱼类的性腺、产卵群体、繁殖策略、繁殖方式、繁殖行为;鱼类早期生活史。 4)鱼类与环境的关系;洄游的机制;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影响。 参考书目: 《鱼类学》,谢从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鱼类学实验—鲈形目分类

实验十一鲈形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鲈形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花鲈、鳜、髭鲷、梅童鱼、黄姑鱼、真鲷、黑鲷、蓝圆鯵、沟鯵、罗非鱼、绵鳚、鮣、黄黝、鰕虎鱼、弹涂鱼、鳗鰕虎鱼、带鱼、鮐、蓝点马鲛、银鲳、斗鱼、乌鳢、月鳢 三、检索表 1(40)第一鳃弓没有由上鳃骨扩大而成的鳃上官器 2(39)食道无侧囊 3(34)上颌骨不固着于前颌骨上 4(27)左右腹鳍不显著接近,也不愈合成吸盘 5(26)第一背鳍不特化为吸盘 6(25)腹鳍胸位,由1枚鳍棘和5枚鳍条组成 7(24)侧线连续 8(21)臀鳍前方无游离棘 9(18)两颌侧方无臼齿 10(15)臀鳍棘3 11(14)背鳍前无一向前鳍棘 12(13)栉鳞,尾鳍凹形……………………………………………………………花鲈

13(12)园鳞,尾鳍圆形………………………………………………………………鳜14(11)背鳍前方具一向前鳍棘……………………………………………………髭鲷15(10)臀鳍棘2 16(17)头背中央枕骨棱明显……………………………………………………梅童鱼17(16)头背中央枕骨棱不明显…………………………………………………黄姑鱼18(9)两颌侧方具臼齿 19(20)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行……………………………………………真鲷20(19)体黑色,上下颌两侧臼齿3行……………………………………………黑鲷21(8)臀鳍前方具游离棘2枚 22(23)背鳍,A后方各有1个小鳍……………………………………………蓝圆鯵23(22)背鳍,臀鳍后方各无1个小鳍……………………………………………沟鯵24(7)侧线中断……………………………………………………………………罗非鱼25(6)腹鳍喉位鳍条数小于5………………………………………………………绵鳚26(5)第一背鳍特化为吸盘……………………………………………………………鮣27(4)左右腹鳍接近或愈合成吸盘 28(29)左右腹鳍不愈合为吸盘……………………………………………………黄黝29(28)左右腹鳍愈合为吸盘 30(33)两背鳍与尾鳍,臀鳍不相连 31(32)眼不突出于背缘…………………………………………………………鰕虎鱼32(31)眼突出于背缘……………………………………………………………弹涂鱼33(30)两背鳍与尾鳍,臀鳍相连……………………………………………鳗鰕虎鱼34(3)上颌骨固着于前颌骨

生态学考研试题

生态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体4分)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因子生活型谱构件生物 原生演替林德曼效率群落排序生态对策种间关联 二、填充(共15分,每空1分) 1、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种群动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试述种群两种进化动力的关系。 3、用能量流程图简述在最适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能形成净初级生产力(千卡·米-2·天-1)。 四、计算题(15分) 用比例重叠法计算A、B两物种利用食物资源(以食物大小表示)的生态位重叠值? 物种食物资源大小(mm) 1-10 11-20 21-30 A 11 2 0 B 5 2 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生态型协同进化生态入侵演替群落排序 生态位食物链初级生产力负载量(carrying capacity) 同资源种团(GUILD) 二、问答题(70分) A 必答题(10分) 绘图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和基本特点。 B选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1、试论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试分析野生生物管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3、试述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4、比较三种演替理论模型的异同点。 5、试论“冷血生物——温血生物(cold-blood vs warm-blood)";"同温生物——异温生物(homentherm vs poikilotherm)";"内热生物——外热生物(ectotherm vs endotherm)"三对术语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一、名词解释 生态位内禀增长能力生物地化循环生态入侵生活型顶极群落

鱼类学试题:2002级试卷B

水产学院2002级《鱼类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es(ELHF): 2、替代食物: 3、骨鳔鱼类: 4、肥满度: 5、食物选择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鱼的生长率不同且抵达性成熟的年龄和大小不同,是指鱼类生长式型的()。 A 不确定性 B 可变性 C 阶段性 D 季节性 2()淡水白鲳属于()。 A 鲳亚目 B 脂鲤亚目 C 鲤亚目 D 鲑亚目 3()乌鳢的副呼吸器官是()。

A 口咽腔 B 肠 C 皮肤 D 鳃上器官 4()青鳉个体很小,属于()鱼类。 A 卵生 B 卵胎生 C 胎生 D 草食性 5()下列鱼类中具性逆转现象的是()。 A 胡子鲇 B 胭脂鱼 C 黄鳝 D 泥鳅 6()下列鱼类中,鳔具三室者有可能是()。 A 鲢亚科 B 鲌亚科 C 鲤亚科 D 鲃亚科 7()下列鱼类中,胸鳍条特别延长的是()。 A 鳀科 B 鲱科 C 鲑科 D 鳢科 8()被认为是活化石的矛尾鱼属于()。 A 内鼻孔亚纲 B 辐鳍亚纲 C 板鳃亚纲 D 全头亚纲 9()在淡水鱼类中,仅具有一根须的鱼,必定属于()。 A 颌针鱼目 B 鳕形目 C 鲻形目 D 合鳃目 10()美国鲟鱼属于()。 A 匙吻鲟属 B 鲟属 C 白鲟属 D 鳇属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华鲟的生物学特点包括()。 A 体具5行骨板 B 吻须2对 C 溯河洄游 D 鳃膜与峡部相连2()不能用于鉴定年龄的鳞片是()。 A 侧线上鳞 B 侧线鳞 C 再生鳞 D 臀鳞 3()区别鲇与南方(大口)鲇的方法是后者()。 A 尾鳍分叉 B 口裂超过眼中部 C 胸鳍前缘锯齿明显 D 须2对 4()长江鲟所具有的形态与生物学特征是()。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2.取下性腺称重,计算成熟系数。 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体重)×100 在卵巢前后部位各取主0—20粒卵,放在培养皿里,即置于有目微尺的解剖镜下测量称取1克IV期卵巢,前后部平均取,放入4%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全部计数,将所得乘以性腺总重,就得到绝对怀卵量。

四川大学各专业全国排名

四川大学各专业全国排名 (摘自中国统计出版社) 一、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在全国大学研究生院(部)中的位置;;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在全国410所大学研究生院(部)中位居第14名,A级;其中自然科学第15名,A级/345;社会科学第14名,A级/328。;; 二、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情况;; (一)自然科学;;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居全国大学研究生院(部)第15名,A/345。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第14名,A/232;工学第29名,B /267;农学D/65;医学第7名,A/109。;; 1、理学:第14名A/232。4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 (1)数学:第7名A /147。5个二级学科。;; 基础数学☆:第6名A /96;计算数学△:B/4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39;应用数学☆:第5名A /114;运筹学与控制论△:第6名A/51。;; (2)物理学:第12名A/113。8个二级学科。;; 理论物理△:B/76;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B/28;原子与分子物理☆:第3名A /29;等离子体物理△:第8名A/25;凝聚态物理△:C /63;声学△:B /27;光学△:第3名A /54;无线电物理△:B/25。;; (3)化学:B /102。5个二级学科。;; 无机化学△:B /50;分析化学△:B/60;有机化学△:第8名A/61;物理化学△:B /68;高分子化学与物理△:C /44。;; (4)生物学:第15名A/149。12个二级学科。;; 植物学☆:第13名A/75;动物学△:B /58;生理学△:B /66;水生生物学〇:第12名A/38;微生物学△:B /60;神经生物学〇:第11名A/39;遗传学△:第8名A/54;发育生物学〇:B /38;细胞生物学△:B /4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 /98;生物物理学〇:B /43;生态学〇:B/56。;; 2、工学:第29名B /267。20个一级学科43个二级学科。;; (1)力学:C /87。2个二级学科。;; 固体力学△:B /56;流体力学 /29。;; (2)机械工程:B/149。3个二级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B /82;机械电子工程:C /85;机械设计及理论△:C /116。;; (3)光学工程△:C /43。1个二级学科。;; (4)仪器科学与技术:C/54。1个二级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B/49。;; (5)材料科学与工程:B /127。3个二级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B/64;材料学☆:第6名A /105;材料加工工程△:B/80。;; (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C/73。1个二级学科。;; 化工过程机械△:第6名A/33。;; (7)电气工程:C /70。3个二级学科。;; 电机与电器:C /27;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B/3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B/48。;; (8)电子科学与技术:C/80。2个二级学科。;; 电路与系统:B/5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43。;; (9)信息与通信工程:B/93。2个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B /74;信号与信息处理:C /58。;; (10)控制科学与工程:C/125。3个二级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C/100;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B /65;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B/38。;;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 /164。3个二级学科。;; 计算机系统结构:B /7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B/85;计算机应用技术△:B /150。;; (12)土木工程:C /92。2个二级学科。;; 岩土工程△:B /51;结构工程:C/70。;; (13)水利工程:B /43。5个二级学科。;; 水文学及水资源△:B /2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第3名A/14;水工结构工程△:B/18;水利水电工程△:B/21;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B/13。;; (14)化学工程与技术:B /118。5个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C /35;化学工艺△:B /49;生物化工△:B/28;应用化学△:B /101;工业催化△:C /22。;;

2010-2011鱼类学试卷A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鱼类学》A 卷 1.18世纪瑞典的 明确了物种与杂种的概念,指出了同物异名,被后人称为“鱼类学之父”。 2.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所著 是我国最古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书籍。 3.鱼类的真皮紧接在表皮层内,由外向内依次为 层、 层和 层。 4.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其中咽颅包括 、 和 。 5.热带珊瑚礁鱼类具有鲜艳的色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是由体表各种色素细胞所形成。鱼类的主要色素细胞有 、 、红色素细胞和光彩细胞。 6. 鲢鱼和鳙鱼属于 鲤 科 鲢 亚科。 7. 鱼类腹鳍的位置有腹位、 胸位 和 喉位 。 8.鱼类的口须因着生所在位置不同而有各种命名,如颌须、鼻须 、颏须 和吻须。 9. 鱼类的体长是指从吻端到 尾鳍基部 或到 最后一个尾椎骨 的直线长。 10. 软骨鱼纲分为 板鳃亚纲 和 全头亚纲 两个亚纲。 1.鱼类的骨骼起源于( )。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 D.外胚层和中胚层 2.鳃耙的数目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大黄鱼的鳃耙式可书写为:8-11+16-21。其中,8-11代表的是第一鳃弓( )上的外鳃耙数。 A.咽鳃骨和上鳃骨 B.上鳃骨和角鳃骨 C.角鳃骨和下鳃骨 D.下鳃骨和基鳃骨 3.鱼类最大的消化腺体是( )。 A.胃腺 B.肝脏 C.胰脏 D.肠腺 4.鱼类间脑中的脑室为( )。 A.第一脑室 B.第二脑室 C.第三脑室 D.第四脑室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二、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5.鱼类的肾脏位于体腔背壁,肾小体是其基本结构,肾小体是由( )构成的。 A.肾小球囊与血管小球 B. 肾小球囊与肾动脉 C.鲍氏囊与肾动脉 D.鲍氏囊与中肾小管 6.世界上鱼类共约有( a )种。 A .2万余种 B. 4万余种 C. 5000余种 D. 1万余种 7.在记载鳍式时,“D ”代表( a )。 A.背鳍 B.尾鳍 C.臀鳍 D.腹鳍 8.矛尾鱼属于( b )。 A .软骨鱼纲 B .肉鳍鱼纲 C .辐鳍鱼纲 D .盾皮鱼纲 9.鳡鱼隶属于( c )。 A .鲈形目 B .鲇形目 C .鲤形目 D .鮋形目 10. 分类阶元科的学名一搬是用字尾( c )来表示。 A .formes B .phylum C .idae D .class 1、高等鱼类的栉鳞是由表皮和真皮共同起源的。 ( ) 2、鱼类的发光器为皮肤衍生物,发电器官为肌肉变异。( ) 3、横纹肌属于非随意肌。 ( ) 4、软骨鱼类的动脉圆锥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 ) 5、大多数鱼类的膀胱属于泄殖腔膀胱。 ( ) 6. 团头鲂属于侧扁形鱼类。 ( √ ) 7. 鲥隶属于鳀科鱼类。 ( X ) 8. 鰕虎鱼亚目的鱼类左右腹鳍愈合成吸盘。 (X ) 9. 腹鳍喉位的鱼类较低等。 ( × ) 10. 鲤鱼的学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书写是正确的 ( × ) 1.韦伯氏器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鱼类学试题:2003级鱼类学期末试卷-A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鱼类学(A)姓名: 学年学期:2004-2005-1 学号: 考试时间:2005-01-17 班级: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试卷与答题纸都要写姓名、学号、班级)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es(ELHF): 2、替代食物: 3、模式标本: 4、瞬时生长率: 5、食物选择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6. 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鱼类的生长率不同、达到性成熟年龄与大小不同,是生长式型的()。 A 不确定性 B 可变性 C 阶段性 D 季节性 7. 湖北“春鱼”、庐山“石鱼”和安徽池州的“麦鱼”均为()的幼鱼。 A 栉鰕虎鱼类 B 银鱼类 C 鮈类 D 鳅类 8. 攀鲈的副呼吸器官是()。 A 口咽腔 B 肠管 C 皮肤 D 鳃上器官 9. 食蚊鱼个体很小,其生殖方式为()。 A 卵生 B 卵胎生 C 胎生 D 其他 10. 下列鱼类中,下咽齿数量特别多,呈梳状排列的是()。 A 胭脂鱼 B 鲤 C 鲢 D 鲨鱼 11. 下列鱼类中,鳔具3室者可能是()。 A 鲢亚科 B 鲌亚科 C 鲤亚科 D 鲃亚科

12. 下列鱼类中,胸鳍条特别延长的是()。 A 鳀科 B 鲱科 C 鲑科 D 鳢科 13. 胸鳍带骨中由膜骨构成的部分称为()。 A 初级肩带 B 次级肩带 C 初级腰带 D 次级腰带 14. 视叶发达,纹状体不发达,小脑发达,延脑不太分化的鱼类属于()。 A 中上层鱼类 B 鲤科鱼类 C 鲈形目鱼类 D 底层鱼类 15. 以北方为起源中心,向南扩散分布的鱼类是()。 A 鮈亚科 B 鲢亚科 C 鲱科 D 鲑科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中华鲟的生物学特点包括()。 A 体具5行骨板 B 吻须2对 C 溯河洄游 D 鳃膜与峡部相连 17. 鳃是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此外还具有()功能。 A 排泄氮代谢废物 B 参与渗透压调节 C 排泄尿素 D 吸收营养盐类 18. 区别鲇与南方(大口)鲇的方法是后者()。 A 尾鳍分叉 B 口裂超过眼中部 C 胸鳍前缘锯齿明显 D 须2对 19. 草鱼与赤眼鳟的外形十分相似,但后者具有()。 A 网纹清晰的鳞片 B 2对须 C 眼上方有一块红斑 D 咽齿2行 20. 鱼类个体繁殖力包括()。 A 绝对繁殖力 B 繁殖季节繁殖力C相对繁殖力 D 种群繁殖力 四、填空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恰当的词、词组或数值填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空1分,共10分) 21. 鲤科鳅鮀亚科的典型特征为;鲃亚科的典型特征为。 22. 解剖150尾鳡的消化道,其中空肠30尾,摄食鲢的个体计60尾,则鳡的摄食率为%,鲢在鳡消化道中的出现率为%。 23. 团头鲂的鳔为3室,其室最大。 24. 鲇科与胡鲇科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背鳍鳍条。 25. 一尾鱼前肠、中肠、后肠的食物充塞度记录为“2.1.0”,表示这尾鱼的摄食处于状态。 26. 依据洄游的目的,可将鱼类洄游分为索饵、和繁殖洄游3类。 27. 区别乌鳢与月鳢的最简便方法是后者没有。

鱼类学实验—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分类

实验十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胡子鲇、鲇鳗、鲇、海鲇、黄颡、青鳉、鱵鱼、飞鱼、鳕、中华多刺鱼、烟管鱼、玻甲鱼、海龙、海马、油与、鮻、黄鳝 三、检索表 1(10)有须2-4对 2(7)无脂鳍 3(6)背鳍一个 4(5)须四对………………………………………………………………………胡子鲇 5(4)须两对……………………………………………………………………………鲇 6(3)背鳍两个………………………………………………………………………鳗鲇 7(2)有脂鳍 8(9)须三对…………………………………………………………………………海鲇 9(8)须四对…………………………………………………………………………黄颡 10(1)无须或仅有1 颏须 11(32)体不呈鳗形,左右两鳃孔不愈合成v形 12(19)背鳍无棘,吻不呈管状

13(18)背鳍一个,腹鳍腹位 14(15)体无侧线,每侧鼻孔两个…………………………………………………青鳉15(14)体有侧线,每侧鼻孔一个 16(17)下颌延长,胸鳍正常………………………………………………………鱵鱼17(16)下颌不延长,胸鳍特别长大………………………………………………飞鱼18(13)背鳍三个,腹鳍胸位…………………………………………………………鳕19(12)背鳍有棘,若无,则吻呈管状 20(21)背鳍有游离鳍棘……………………………………………………中华多刺鱼21(20)背鳍无游离鳍棘 22(29)吻呈管状 23(26)有腹鳍,鳃孔宽大 24(25)有侧线,身体不包被于透明骨质甲中…………………………………烟管鱼25(24)无侧线,身体完全包被于透明骨质甲中………………………………玻甲鱼26(23)无腹鳍,鳃孔小 27(28)有尾鳍,尾不弯曲,身体与头在同一水平线上…………………………海龙28(27)无尾鳍,尾弯曲,身体与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海马29(22)吻不呈管状 30(31)体具侧线……………………………………………………………………油与31(30)体无侧线………………………………………………………………………鮻32(11)体呈鳗形,左右两鳃孔愈合成v形………………………………………黄鳝

2000年四川大学生态学试题

四川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生态学 适用专业:生态学 研究方向:(1)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管理:(2)资源生态学 1、名词解释(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静态生命表 营养生态位 气候学派 捕食者·食物的共同进化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2.1 美国Clausen, Keck 和Hiesey 等研究植物,Arermisia vulgaris,发现该种植物在加利福尼亚海滨( 气候干燥)的染色体n=9,在美国内陆(湿度适中)染色体n= 27,在美国大盆地和大平原(湿润)染色 体n=18,从生态学上讲,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2.2试说明a多样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区别。 2.3试说明Logistic 方程中参数r和K的生态学意义,用它来描述种群增长有什么优缺点? 3.计算(4小题,3.1-3.3每题5分,3.4题6分,共21分): 3.1 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所含的氮为500千克,这些氮在400天的时间里全部循环一次,求该湖泊氮的转周率。 3.2 一个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为10-2,在种群为指数增长的前提下,求该种群的密度的加倍时间。 3.3 假设一个植物群落有4个物种,其种群密度分别为128,64,16,4(株/平方米),用Shannon指数 表示其物种多样性。 3.4为估计一个湖泊中某物种的鱼的数量,先在湖中捕捞一网,捕获该种鱼50条,将50条鱼的一侧胸鳍剪去 后 放回湖中。然后再捕第三网,发现第二网40条鱼中有4条被剪去了胸鳍。试用Pearson方法估计湖中 该种 鱼的数量,并说明用这种方法估计鱼的数量应该有哪些假设。 4.回答下列问题(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4.1说明生态系统进化(或叫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 4.2说明生态学对人类的意义。 5.说明下列各图的生态学意义(2小题,5.1题12分,5.2题7分,共计19分): 5.1Gause 先用营养充足的培养液在不同容器中分别培养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和Paramecium caudatum,观察两个物种在18天中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图)。 试说明两个图的生态学意义。 5.2 下图是一个寄生者-宿主系统在30个世代中成年个体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说明它的生态学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