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名词解释-7页文档资料

林业名词解释-7页文档资料

林业名词解释-7页文档资料
林业名词解释-7页文档资料

林业名词解释

林业: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好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能,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而服务。林业与农、牧业互相依赖,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也是国民经济的根本问题之一。

森林: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群落。

林分: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疏密度、年龄、起源、地位级等主要调查因子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体的长有林木的地段。

林木: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主体。它决定森林的外貌和内部基本特征,以及森林的经济意义和影响环境的作用,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对象。根据经济价值和经营意义分为主林木,即由主要树种所构成者,和

次要林木,即由次要树种所构成者。林木也泛指林内生长的乔木,与孤立木相对。

孤立木:空旷地上单独生长的树木。

辅佐木:对主林木有加速生长和改善干形发育,提高木材工艺价值等作用的乔木或灌木。

幼苗:森林中一年生树木的总称。慢生树种2-3年生者也列入其内。

幼树:年龄不大,生长比较低小的树木。一般是从2-3年生算起。

下木:林内灌木及当地条件下生长达不到乔木层的乔木种类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

活地被物:林地上苔藓、地衣、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的总称。与死地被物相对。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

林业用地:专门供林业生产的土地。其中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以及暂时尚没有林木的宜林地和无林地。

有林地:生长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森林(天然林或人工林)、竹林及特用经济林(乔木或灌木)的土地。有林地是森林资源面积中的主要部分。

疏林地:林业用地的一个类别。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

宜林地:林业用地的一个类别。凡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以及不能种植农作物而宜于林木生长的一切荒山

荒地,统称宜林地。

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构成,以培育灌木为目标的或分布在乔木生长范围以外,以及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大于或等于30%的林地。包括人工灌木林地和天然灌木林地两类。

采伐迹地:宜林地中的一个类别。指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未超过5年的迹地。

无林地:宜林地中的一个类别。由于采伐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空旷而暂时又没生长起森林的土地。

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保存株数大于或等于造林设计株数的85%,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年或飞播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

林冠:林分内所有树冠的总体。

郁闭:林分中树冠彼此互相接触闭合的状况。

林窗:林冠上出现的较大的空隙。其宽度约等于树高的四分之一。宽度在树高的四分之一以上但不超过树高的空隙,称为林中空地,空隙宽度超过树高以上者,称为林中旷地。

纯林:也叫单纯林。由单一树种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一成的林分,如杉木林、油松林、刺槐林等。

混交林:两种以上的树种所构成的林分,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一成。

单层林:具有一个林层的林分。同龄的或由阳性树种构成的纯林,立地条件很差的林分,多为单层林。

复层林:具有两个以上林层的林分。混交林中的上层林木常由阳性树种组成,阴性树种多居其下。阴性树种组成的林分,尤其是经过择伐以后,容易形成复层林。

萌芽林:由伐根萌芽更新形成的林分,有时也泛指由无性更新所形成的林分。

实生林:由种子繁殖而形成的林分。包括天然下种,人工栽植实生苗或直播后长起的林分。

原始林:尚未经人类经营活动或人为破坏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多指天然次生林。即原始林经过采伐或多次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

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

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幼龄林:林龄为最幼小的林分。

中龄林:也叫壮龄林。通常指林龄为Ⅲ龄级的林分。

近熟林:生长速度下降,接近成熟利用的森林。通常指Ⅳ龄级的林分。

成熟林:林木已达到完全成熟,可以采伐利用的林分。通常指林龄为Ⅴ、Ⅵ龄级林分或达到主伐年龄的林分。

过熟林:超过Ⅵ龄级以上的林分。

商品林: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原料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它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生态价)(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为重要,为生物提供选择自身需要的生活条件。 小气候:指进地面大气层中以内的气候。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每种生物的分布区室友它的生态幅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内稳态只是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利用太阳光谱的有限带。 *红光有利于糖类合成,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红光合成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这是光对植物形态建成作用典型例子。 光合能力:当传入芙蓉辐射能是饱和的、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阳地种:生长在阳光充足、开阔的栖息地为特征; 阴地种:遮阴栖息地为特征。 *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差异是由于叶子生理上的植物形态上的差异造成的。日照长短对生物气到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外源性周期与内源性周期;只有光周期使动植物的似昼夜戒律与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同步起来。

林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林业:指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 2.林业经济学:是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叶生产经营的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林叶内部及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 3.林业现代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叶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林业转化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林业 4.环境性林业资源:是以保护,控制,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森林资源 5.最大永续木材收获量:是指从长期(每年)来看木材最大生产和供应的最大数量,即平均年生长量(MAI)最大化的轮伐期。 6.林产品:是指用于商品交换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木材及其制品、林化产品、以木材为原料加工的纸和纸浆及其他制品、林副产品等。 7.林产品流通:林产品在不同的部门、区域转移的过程。包括商流、物流、服务流、信息流 8.木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木材商品的数量 9.木材需求:是指消费者和使用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木材商品量 10.林产品市场:林产品商品交换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 11.林产品市场的结构:指林产品交换活动中各要素之间数量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 12.林产品国际贸易:林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林业技术贸易以及木材技术贸易 13.林业经营:林业经营是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 14.现代林业:是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15.产权:是指确立了权利的持有者所能享有一个特定商品或资产的程度 16.林业产权:指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17.林权:是指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18.林权制度:是对林权所包含的权能界定、主客体设定、确立和保护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19.承包经营:按照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通过承包合同的形式明确国家、集体与林业生产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和收益分配关系的经营形式。 20.租赁经营:国有林业企业把一部分生产资料租赁给集体或职工个人经营的经营形式。 21.森林认证: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简称,又叫木材认证,它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 22.森林经营认证:按照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对申请认证的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管理进行评估 23.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对林产品从原产地的森林经营,到采伐的原木及其运输、加工、流通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进行认证。 22.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基于自然的、可持续的旅游和娱乐 23.社会林业:通过有效的和有意义的群众参与,实现永续性的森林资源管理、发展、公平分配与利用和促进生产发展。 24.广义社会林业:是以保存生物基因,协调全国、大区域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社会林业 25.狭义的社会林业:是指森林的社会功能在特定的社区内发挥作用,由社区组织林业活动,同时社区和参与者直接受益于林业。

林业名词解释

林分: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 林木: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 幼苗:一年生树木总称 幼树:年龄不大,生长比较低小 林冠:林分中所有树冠的总体 郁密度:乔木树冠彼此相接,遮蔽地面的程度。 纯林:单纯林单一树种组成 混交林:两种以上树种所构成的林分 单层林:具有一个林层的林分 萌芽林:由伐根萌芽更新形成的林分 实生林:由种子繁殖所形成的林分 原始林:未经人类经营活动或人为破坏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天然次生 林龄: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 林级:对林木年龄的分级 龄组:照林龄划分的不同阶段 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超过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幼龄林:林龄为最幼小的林分 中龄林:也叫壮龄林。林龄为三级龄级的林分 近熟林:生长速度下降,接近成熟利用的林分4级 成熟林:树木已达到完全成熟,可采伐利用的林分5、6级 过熟林:超过6级以上,停止生长,出现焦稍或自然死亡 生境:生物个体的具体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影响生物环境要素 样方:在林地上进行植物描述和测定或调查统计计算的方形小区 覆盖率:盖度 针叶林:以松柏类为主的森林 阔叶林:有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 阔叶树: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树木. 立柱度:竹林林分疏密程度的指标 地位级: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生产能力的指标 造林类型:根据条件所制定的造林方案。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林分组成、造林方法等造林密度:初值密度、栽植密度。 株行距:株距与行距。株距同一行,行距相邻两行 胸径:离地1.3米胸高树干直径 林分平均高:林分树木高度平均高 标准地:有代表性的小块地样 优势树种:林中比例最大的为优势树种 森林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的多少 林业用地:专门供林业生产的土地 有林地:生长各种不同性质的森林、竹林、经济林 疏林地:疏密度为1-2级的幼龄林 灌木林地:不易改造城乔木林的其他灌木林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15、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林业名词解释-7页文档资料

林业名词解释 林业: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好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能,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而服务。林业与农、牧业互相依赖,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也是国民经济的根本问题之一。 森林: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群落。 林分: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疏密度、年龄、起源、地位级等主要调查因子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体的长有林木的地段。 林木: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主体。它决定森林的外貌和内部基本特征,以及森林的经济意义和影响环境的作用,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对象。根据经济价值和经营意义分为主林木,即由主要树种所构成者,和

次要林木,即由次要树种所构成者。林木也泛指林内生长的乔木,与孤立木相对。 孤立木:空旷地上单独生长的树木。 辅佐木:对主林木有加速生长和改善干形发育,提高木材工艺价值等作用的乔木或灌木。 幼苗:森林中一年生树木的总称。慢生树种2-3年生者也列入其内。 幼树:年龄不大,生长比较低小的树木。一般是从2-3年生算起。 下木:林内灌木及当地条件下生长达不到乔木层的乔木种类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 活地被物:林地上苔藓、地衣、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的总称。与死地被物相对。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 林业用地:专门供林业生产的土地。其中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以及暂时尚没有林木的宜林地和无林地。 有林地:生长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森林(天然林或人工林)、竹林及特用经济林(乔木或灌木)的土地。有林地是森林资源面积中的主要部分。 疏林地:林业用地的一个类别。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 宜林地:林业用地的一个类别。凡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以及不能种植农作物而宜于林木生长的一切荒山

林业基础知识试卷

黑龙江省嫩江县林业管护人员岗前培训考试题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2.森林按用途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类 3.管护人员以________的责任区为管护单位,以___________的形式上山联合巡护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____。( ) A 扑救为主,综合治理; B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C 预防为主,打早打了; D 综合治理,积极消灭 2.《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____ ( ) A 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 B 每个公民的义务 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 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3..特大森林火灾是指受害面积为____ 的森林火灾。( ) A 100公顷以上; B 100公顷至500公顷 C 500公顷至1000公顷; D 1000公顷以上 4.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原则是____ 。( ) A 打早、打小、打了; B 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 C 小火当大火打; D 发现早、灭在小 5.黑河地区的森林防火办法规定,本区防火期为______( ) A 本年10月至翌年5月底; B 本年11月至翌年5月底 C 本年9月至翌年4月底; D 本年10月至翌年4月底 6.燃烧的三要素是____。只要缺少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就不能进行。扑救森林火灾时,只有消除其中一个要素,森林燃烧就会停止。( ) A 可燃物、氧气、温度; B 可燃物、氧气、湿度 C 氧气、温度、气压; D 可燃物、气压、氧气 7. 三级火险预警挂_____旗。( ) A 黄 B 红 C 蓝 D 橙 8.发现林政案件时首先要_____( ) A 保护好现场 B 立即上报 C 协助调查 D 做好记录 9.黑龙江省山区半山区造林整地通常安排造林前一年的_____季( )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10.国家重点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划分____个保护等级? (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引起的,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用火可概括 为两种:____。( ) A 生产性用火; B 非生产性用火; C 上坟烧纸; D 农事用火 2.下列哪些属于林下经济的开发模式________( ) A 林菌模式 B 林畜模式 C 林粮模式 D 林药模式 3.在森林分类经营中________属于公益林( ) A 用材林 B 防护林 C 特种用途林 D 经济林 4. 人工造林的方法有______( ) A 植苗造林 B 播种造林 C 插穗造林 D 压苗造林 5.在______情况下对国家重点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进行抚育( ) A 郁闭度为0.8以上(含0.8),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被受光 拉困难. B 林木生长发育已不符合特定主导功能的林分 C 林分密度大,竞争激烈,分化明显. D 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病腐木已超过标准 …………………………………装…………………………………………订…………………………………… … … … …………

林业专业知识笔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次生林: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自然演替形成的森林。 2、林种:根据森林的不同培育目的而区分的森林种类,我国《森林法》规定了五大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林种结构:是指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类型森林的组合构成,是森林资源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3、植物分类单位(阶元):植物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各级单位之间,有时因围过大,不能完全包括其特征或系统关系,而有必要再增设一级时,在各级前加亚(Sub)宇,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对整个植物界分成多少门,在门下设多少纲,就其分类法不同也就不一致。 4、立地条件:在林业生产中,影响树木或林木的生长发育、形态和生理活动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各种外部环境条件的总和,称为立地。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即立地条件。 5、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6、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7、林业三地位:温家宝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坐了精辟概况,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8、小班:是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差别,是森林资源清查和经营利用的基本单位。 9、湿地::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底层土主要是湿土;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10、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简答题 1、简述主要造林方法(按造林所选材料划分):造林方法是指造林施工的具体方法,造林方法按所使用的造林材料(种子、苗木、插穗等)的不同,一般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 2、简述自治区主要沙漠、沙地:主要沙漠有巴丹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腾格里沙漠、巴彦温都尔沙漠;主要沙地有浑善达克沙地、毛乌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乌珠穆沁沙地。 3、简述森林资源主要调查方法:在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中,由于各类调查的对象围和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技术方案和所提供成果

林业综合知识

林业综合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特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 2、有限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尽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3、自然环境:广义: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义: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基本特性:(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自然保护目标:人类自身生存发展 5、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6、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①核心区: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②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 ③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旅游活动) 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8、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对象能代表该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情况,并确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9、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0、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物分布的区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高度复杂的有序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历史的演变着,并不断趋于稳定的平衡。 1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狭义: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总和。 12、化学镶嵌体:不同植物种含有不同的次生化合物,化合物随物种的参差分布而彼此镶嵌,形成的复杂体系。 13、独立食物网: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植物的次生物质产生与动物的解毒机制协同进化) 14、协同进化食物网: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它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生态价)(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为重要,为生物提供选择自身需要的生活条件。 小气候:指进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每种生物的分布区室友它的生态幅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内稳态只是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利用太阳光谱的有限带。 *红光有利于糖类合成,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红光合成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的复习内容 试卷类型组成: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题; 复习内容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几部分: 一、 1.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Forest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现代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管理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有: 信息时态:过去、现状、未来 信息范围:点、线(带)、面、域 信息载体: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 信息来源:地面调查、遥感、基础地理数据 信息质量:综合、动态、最小新度 表现方式:个体与总体、量、结构、单位占有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 5.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如主伐、抚育伐、更新造林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调查,一般在生产作业开展的前一年进行。其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调查目的,例如:林业上常见的伐区作业设计调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等。 6.森林资源信息编码原则 答:1)唯一性:每一编码对象仅被赋予1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1个代码唯一表示1个对象。 2)简单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提高机器处理效率。 3)可扩展性: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对新的编码对象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4)规范性:在一个信息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保证同类信息的代码长度相同。 5)适用性:代码要尽可能地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易识别,便于记忆,便于填写。同时,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空间信息编码应兼顾制图与G IS空间分析。 7.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答: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有三种表示方法:栅格(raster)、矢量(vector)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法。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1)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以上(含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2=16分)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工程:指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4.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生死存亡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1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13.系统工程: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控数学方法和工具研究一般系统的分析、规划、开发、设计、组织、管理等问题,使系统整体最佳地实现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 14 可持续发展:指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来满足当代的怜惜需求称为可持续发展。 15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6.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7.农田防护林: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牲畜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防护林。 18水土保持林: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防护林。 19 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20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内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 21 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1、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为:(A) A: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 B:活动区、实验区、功能区 C:核心区、活动区、实验区

4、造林地也称(3) (1)幼林地(2)林地(3)、林种(4)、宜林地(4)、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 5、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和称为造林地的(3) (1)环境条件(2)生长条件(3)立地条件(4)生活条件 6、树种选择应遵循经济学和(4)项顾的原则。 (1)景观生态(2)林木育种学(3)社会学(4)生态学

7、适地适树的主要途是(1) (1)选树适地、选地适树(2)改地适树(3)改树适地(4)引进外来树种 8、混交林是由(2)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1)一种(2)两种(3)三种(4)、四种 9、混交林中作为人们培育目的的树种称(4) (1)伴生树种(2)灌木树种(3)次要树种(4)主要树种 10、干旱区造林,整地的主要目的是(1) (1)蓄水保墒(2)排除多余水分(3)增加热量(4)提高养份含量 11、同一树种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其他树种混交叫(4) (1)株间混交(2)行间混交(3)带状混交(4)块状混交 12、占用或征用林地的,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B) A、育林资金 B、森林植被恢复费 C、更改资金 D、管理费 13、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砍伐有争议的林木。(C) A、可以 B、应当 C、不得 D、能够 14、《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B---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10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15、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审核同意后再办理建设用地手续。(C) A、村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D、土地主管部门 16、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证,也是林地流转的重要法律依据。(D)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绪论 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以前叫造林学)属于应用学科。是林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第一章森林立地 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简称立地。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一些因子对树木的生长起主要作用,这些因子即主导因子。 立地分类:是根据组成立地各自然因子以及立地生产力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立地进行归类的过程。(也叫立地类型划分)。 地位级:林分达到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 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 生长段法:用胸高以上连续5年高生长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简称立地。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1)空间位置; (2)这一空间内存在的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 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 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 其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 是哪种途径?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 通常采用综合分析下的主导因子法划分 4.采用综合因子途径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哪些流派? 乌克兰学派 德国巴登—符腾堡的立地分类系统 加拿大的生物物理分类系统 5.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立地因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城市林业参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城市: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城市是一 个人口集中,有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并具有一定边界和管辖范围的行政单位。 从经济学观点看:城市是一个经济单位,劳动分工是城市经济组织基础,可把城 市看作是一种有机体,看作是一种心理——物理过程。 从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一种生态系统,他具有一般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最基本性征, 即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有生命部分-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无生命部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条件,在他们间进行着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 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有两种形式A城市数目的增多B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 3.生物圈: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物组成的总体。又指生物可以自然生存的部分。 4.生物多样性: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 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5.可吸入颗粒物:大气中直径小于10μm 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颗粒物,对人体健 康有危害作用。 6.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7.择伐:森林主伐方式之一。在预定的森林面积上定期地、重复地采伐成熟的林木和树群。 8.皆伐:在一个采伐季节内,将伐区上的林木全部伐除的森林主伐方式。 9.渐伐:在较长期限内(一般不超过一个龄级)分次伐掉伐区上全部成熟林木的森林主伐 方式。又称遮荫木法或伞伐法。 10.温室效应:大气通过对辐射的选择吸收而使地面温度上升的效应。产生该效应的主要 气体是二氧化碳。 11.森林演替: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森林群落所替代,称为森林演替,或森林树种更替。 12.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 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3.天然更新:利用林木自身繁殖能力形成新一代幼林的过程。 14.景观: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 15.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科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 规律。 16.稳态机制:作用于生态系统水平而导致生态系统稳态的机制,包括营养物质贮存和释 放的调节、有机物质生产和分解的调节。(生态稳态机制) 17.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 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格栅状,鱼骨状,叠状,混合型 18.生态适应性原理: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 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 19.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物之间及其与森林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学 科。 20.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是指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状况,它

林业专业术语

始终坚持“四个不动摇”:坚持目标任务不动摇,坚持高位推动不动摇,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积极稳妥原则不动摇。 “三系统、两工程”: “三系统”,就是大力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大力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大力治理和改善石漠化生态系统;“两工程”,就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 林业基础设施“三大战役”:重点实施通道绿化、城市绿化和村屯绿化三大战役 林业基础设施“五大会战”(“五大战役”): 1、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大会战 2、乡镇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3、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大会战 4、森林公安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5、区直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大会战 林业改革发展“三个依靠、两个重点、一个确保”: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深化改革,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着力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确保实现2020年“双增”奋斗目标。 林业“双增”目标(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万立方米。 打造林业强区的“三步走”战略: ——2008年到2010年为“打基础”阶段,争取到2010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 亿元,三年累计完成全社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来源于林业的财政收入超过5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50元。 ——2011年到2013年为“攻坚”阶段,争取到2013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三年累计完成全社会林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来源于林业的财政收入超过8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超过200元。 ——2014年到2015年为“冲刺”阶段,争取到2015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两年累计完成全社会林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来源于林业的财政收入超过15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超过250元。 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25% 以上,实现我区全社会林业产业总产值二年内进全国前七位,五年内进全国前五位。 “12345”工作思路——造一个龙头,建设两个基地,推进三个项目,培育四个上市公司,构建五大产业。 一龙头:将广西林业集团打造为全区林业产业发展龙头,成为全国知名的林业企业集团。 两基地:做大做强速丰林、经济林两大商品林原料基地。 三项目:大力推进北海、钦州、梧州三大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 四公司:努力培育广西丰林、高峰容洲、桂峰林业、梧州林化四大上市公司。 五产业:打造林浆纸一体化、木材深加工、林产化工、油茶、花卉五大优势产业 “十二五”跨越发展上台阶工程取得的成效——“1234567” 1个融资平台 2家上市公司(1家区直国有林场集团公司(1+N)) 3大木材生产基地: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大径级用材林、珍贵树种用材林 4大产业集群:培育林浆纸一体化、木材加工、林产化工业一体化、林下经济 5大优势产业:做强林浆纸业一体化、木材综合加工、林化精深加工、油茶、花卉 6大区域性林产工业园区:南宁、桂东、桂中、玉贵、桂西、桂南沿海

林业术语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术语林业基础知识 1、《林权证》代表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凭证,也是确认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在林权流转时它是明晰产权归属的重要法律依据。 《林权证》是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并加盖国家林业局监制章。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代替本县人民政府进行登记发证。 2、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森林法实施条例》明确指出: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单位和个人所有的林木,所有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林木所有权。 使用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 3、《林权证》由谁核发? 答: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的林权证书核发工作。根据目前的规定,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只是依法负责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国有林业单位的林权证书核发工

作。除此之外,其它地区的林权证书核发工作,均由县级以上地广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林权证》实行林权登记发证制度,是保护林权所有者合法权益,维护林区稳定的重要措施。 林权登记和林权证书的核发工作,必须严格按照2000年国家林业局第一号令《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对违反法律规定和程序而发放林权证书的,依法予以撤消;对违反法律规定而占用基本农田植树的,一律不得发放《林权证》。 4、如何鉴别《林权证》的真伪? 答:客户可通过网上查询,如果网上没能查到,可通过颁发《林权证》所在地的林业局,提档查验,以便确认。 5、《林权证》能保证经济效益吗? 答:不能。前面已经提到,《林权证》只是一种法律凭证,所以它不能保证经济效益。 6、有《林权证》就可以随意采伐林木吗? 答:不是这样的。《森林法》规定,采伐林木必须取得采伐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上的规定从事采伐活动。这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和保护森林资源的需要决定的。森林资源除具有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在对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利用管理方面,正在采取“趋向更加灵活便捷”的政策,以有利于森林、林木财产处置权的落实,充分调动社会各行业、各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如《辽宁省森林及林木采伐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的主伐年龄和采伐时间由林木所有者自主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