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涵和实现条件之探微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涵和实现条件之探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81423343.html,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涵和实现条件之探微作者:周云

来源:《学理论·上》2015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迷失自我,失去道德航标,于是就出

现了这样的现象,物质愈丰富,幸福感愈低,而无法获得幸福感的人也越容易失去道德航标,这个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重视关于幸福的问题,我们开始追问——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已经对幸福做出了解释。本文根据《尼各马可伦理学》提出了“幸福是一种合于德行的实现活动”以及“幸福是至善”两个概念,并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研究如何获得幸福。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关键词:幸福观;德行;至善

中图分类号:B1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082-02

一、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涵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是基于他关于人性的两个论断——“人是理性的动物”以及“人是政治的动物”——而提出的,这里也根据这两个论断提出了关于幸福的两种解释。

1.幸福是一种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

首先,根据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分类,我们把他的德行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智德行,一类是伦理德行。这两种德行是不同的,理智德行大多是由教导而生成、培养的;而伦理德行则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来的。”[1]25

那么,德行到底是什么呢?“在灵魂中有三者生成,就是感受、潜能和品质”[1]32,亚里士多德把感受和潜能都否定了,他认为德行就是一种品质,而德行更是这样的一种品质,不仅以它为德行,更加要使它优秀。动物不能说是幸福的,正是因为它们没有理性灵魂,所以它们不可能从事现实活动,而孩子们也不能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理智灵魂还未受到教化,他们没有这样合于德行的行为,但我们可以说他们有希望获得幸福。

其次,在了解了德行的概念之后,我们应该着重于现实活动这个关键词。幸福是一种德行与幸福是一种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并不是同一概念,因为在占有和使用中把握幸福,还是在品质和现实活动中把握幸福存在很大区别。我们不能说一个睡着的人或是一个感觉迟钝的人是幸福的,即使他拥有某种品质,可他却不能做出好的结果。而现实活动不是这样的,它必然要行动,而且是美好的行动。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桂冠并不授予冒昧的人和健壮的人,而是授予参加竞技的人,只有那些行为高尚的人才能赢得生活中的美好和善良”[1]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