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教案

课题:研究《弟子规》的总序

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研究《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XXX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上堂课的内容

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二、讲解题目

《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XXX。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XXX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三、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研究时间,需要念几遍。

四、讲解内容:

1、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研究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研究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2、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XXX、XXX等。我们通俗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3、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4、次谨信——次:主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讯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誉。从小培养优秀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气。

5、泛

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凡间一切众生、花卉树木,小植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6、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研究,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7、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研究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研究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研究?

五、总结:为什么要研究《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

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研究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六、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门生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乐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七、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门生规》总序

课题:弟子规——信

教学目的:

通过研究,教育学生说话要诚实,不撒谎,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老师讲《狼来了》的故事。说说为何那个小孩子的羊会被狼吃了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研究1——3行。

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凡出言,信为先”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你说话守信任吗?

2、研究4——6行。

这几行文字告诉我们什么?

(1)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更不要在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去乱传言。(2)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不要轻易承诺。

3、研究7——11行。

说说你能读懂什么?

(1)见人好的,应该想怎么去向他看齐,看到有人不好的,就要自己自我检查,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缺点,有就改正,没有就要做为自己以后的警戒。(2)如果你的思想、才艺不如别人,就要自己努力,争取赶上别人,如果是你的穿着、你的生活不如别人,不要悲伤。

4、研究12——15行。

(1)理解“过”和“誉”的意义。

听到别人的攻讦和赞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读文,理解。一个人要想进步不能光是想听表扬,听好听的,要正确看待攻讦,那是对你的进步有好处的。

(2)如果有了缺点,应该立时改正,那样还是一个好孩子。如果不改正,那就不好了。

三、读文、背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全文。

2、逐行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四、说说经过今天的研究,你明白了什么?你今后会怎样做?

课题:弟子规——谨

教学目标:

读背《弟子规》——谨,通过研究,了解并自觉遵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能在成人的督促下,初步养成良好的研究,劳动和生活惯,学会做文明人。培养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现在是小学生了,我们平时总是说要做一个文明的孩子,你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文明?文明的行为有哪些?今天老师带同学们研究《弟子规》的谨。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这一节经典,借助拼音读文。

2、老师指点读文。如果有已经会读的小朋友,就请小朋友当小老师带读。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师生共同解读。

(1)研究1——4行。师对学生进行讲解。

这四行文字,对我们的生活起居进行了规范要求。要早早起床,晚上可迟一点睡觉,要珍惜时间。早上起来,必须漱口,便后要洗手。衣服要穿整洁,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不要弄脏了。

生在老师的指点下,读文。

(2)研究5——15行。这几行是对学生平时的行为惯的规范要求。A、指导读文,自由读文,谈谈你读懂了哪一句?

B、衣贵洁,不贵华,对饮食,勿拣择。

你知道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说说你平时做得怎样样?你有没有挑食的坏弊端?

C、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这几句话通知我们什么?平时有人问你,你是怎样回覆的?那么,学了这几句话后,你知道了什么?你以后会怎样做?

D、研究16、17行。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A、我想问问小朋友,如果你发现自己上课没有带铅笔,你会怎么做?(指名上台演示)全班评议。

师指出,要借人家的东西,必须跟别人讲,不能不经过别人的同意,就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就是用人物,须明求。

如果你不跟别人说就拿别人的东西那就不好了,弟子规告诉我们,倘不问,即为偷。

B、借人家东西用完后,应该怎么办?

你知道门生规上面是怎样说的吗?(借人物,及时还)

为何要这么做呢?后有急,借不难。

三、辨析导行。

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用弟子规里面的话回答)

1、下课了,XXX要更正一道数学题,可是她没有铅笔,同坐的不在,XXX想,反正我就更正几道题目,拿同坐的更正一下吧。

2、早上7点,妈妈叫XXX起床,XXX说,我不想起来,让我再睡一会儿吧。

3、妈妈叫吃饭了,XXX从卫生间出来,马上坐到桌子上吃饭。

4、早上起来,XXX的衣服找不到了,鞋子、袜子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找了好半天才从床底下找到,可是,他上学迟到了。

四、朗读、背诵《门生规》——谨

课题:门生规——泛爱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虚心研究别人的长处、优点,与同学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文。

1、在熟读的基础上,全班背诵。

2、指名读,小组读。

二、学文,理解意思,明白道理。

1、研究第1行。

(1)后能理解什么?(凡是人,皆须爱)

你们在家里但愿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爱,在学校但愿得到老师同学的爱,那么,同学之间应该怎样样做?

(2)你做得怎么样?

2、研究第4行(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师: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师所教的内容,自己懂得的,如果其他同学请问,要耐心讲解,别人会的而我不会,要虚心向他们研究、请教。要热心帮助别人。

3、研究7——10行。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XXX说,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1)读这几行文字,说说你懂得一些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呢?

(2)师解说:我们要赞扬别人的优点,不批评宣扬别人的缺点。

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想怎样样去处他研究,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自己检查自己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缺点。

与同学互相勉励进步,同学朋友有过错,找时机悄悄地提醒。

三、用经典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1、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课题:弟子规——馀力学文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要有优秀的研究气,学会自己收拾整顿自己的书籍、文具,收拾整顿自己的房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应该怎么样读书吗?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呢?

门生规的馀力学文里有这么几句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就是讲的读书的方法。在门生规的馀力学文里对于我们的研究讲了很多的要求,你想知道吗?

二、读文明理。

1、学生读文,一边读,一边想,根据文字,你能理解哪一些?

2、师讲解:

(1),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讲的是要我们做完第一件事再做第二件事。(2),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要抓紧时间,不要老是看电视,要主动做功课,不用人催。

(3),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是讲要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使房间整洁、卫生。

(4)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写字时,书要放正,人要坐正,字要写好,写端正。

(5)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做完功课,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书籍文具。要将东西放到一定的地方。

(6)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不管有什么急事,你的书籍课本要放整齐,有坏了的地方,就要修补好。

(7)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选择益智、提升道德品性的课外书,不看打打杀杀、情情爱爱的各种污染心志的书和电视节目。

三、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

1、你平时是自己收拾自己的书包、自己的房间吗?

2、你最喜欢看一些什么样书和电视节目呢?

课题: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XXX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预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说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XXX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今天XXX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对,他就是XXX。(多媒体显示XXX像)同学们请看:XXX“生而首上圩(wéi)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XXX”,“长九尺有六寸(注:约合现在2.13米),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谁来介绍一下XXX?(学生根据课前的预回答)

作为记实XXX言行的《论语》(出示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典范。谁说一下《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学生按照课前的预回覆)

相传,宋代名相XXX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觉只有半部《论语》,以是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因而可

知,《论语》的影响之大。今天,让我们走近XXX,走进《论语》,研究他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整体感知:

(一)自主研究

将课文读1——2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写法。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传不乎XXX乎是知也

(二)朗读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4——5遍。

3、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4、小组读。

5、齐读一遍。

(三)感知:

本文主要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合作探讨:

(一)学生试译。

先细致读几遍,联合课下注释,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义。如果开始不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

将问题提出来。(教师指点学生按照句子理解词义,按照词义理解句子。)

(二)小组合译。

四人小组分工,每个同学讲2——3则,不懂的或者有异议的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三)质疑点拨

1、学生质疑

2、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还要加以点拨。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诲女知之乎!(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穿插几则小故事:

(1)清代时关于“子曰”的故事:

(2)XXX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3)XXX服见XXX

(4)XXX谦虚好学的故事

四、朗读背诵,同桌互查:

五、拓展体验: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2、在本文论述的教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代价的是哪一点?为何?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短缺?应怎样改良?

六、知识积累:

归纳成语、格言、警句: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XXX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教师小结:

XXX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中国文明的主流。他也被尊为“XXX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小故事:据说孔庙的大成殿仅比故宫太和殿矮三层砖,而大成殿前的十根雕龙石柱却比太和殿还好,因而清乾隆天子来曲阜祭祀XXX时,雕XXX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天子看到,恐怕天子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以是有“皇上看龙柱,中距离层布”的说法。)其推崇水平因而可知一斑。”

我们今天学的《<论语>十则》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聆听孔先师的教诲,

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八、课外延伸:

1、背诵全文。

2、搜集收拾整顿《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5——6个。课题: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研究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XXX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课本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朗读的节拍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朗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操演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一)教学目的: 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 (三)教学过程: 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 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

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 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次谨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5篇)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5篇)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5篇)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1 教学备课 备课的目标: 1、对所教学课程内容的准确把握。 2、让自己完全掌握教流程和内容。 备课中的注意点: 1、深入浅出的解释所教内容的意思。 2、可适当加入一些知识性的内容。 3、只做学员思考的引导,不可实行错误的思想诱导。 教学目标 1、协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培养对国学的热爱。 2、让学生诵读教学内容,完成当日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3、协助学生树立符合国学传统观点的价值观。 4、协助学生培养、形成尊师重教、礼待他人的行为规范。 5、重视国学、弘扬传统积极文化。 教学难点 1、保持教学活动中孩子和家长的兴奋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将当日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现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使易于理解和记忆。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总计时间35分钟以内。 2、课堂教学:总计时间50分钟。 3、课后总结:总计时间25分钟。 教学内容 《大学》 教学要求及课后作业 背诵相对应段落、列举身边类似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管理 1、开课前将当天上课的新内容打印出来,做好开课充分的物资准备。 2、确保教室内桌椅的整齐,地面的清洁卫生。 3、课程结束后打扫教室的清洁卫生,摆放好桌椅。 《大学》及译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赏识、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细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支配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进展的进程中,制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

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日,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抱负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每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老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老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舞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老师要每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舞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沟通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育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研究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研究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XXX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研究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XXX XXX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XXX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 “庭”字共( )笔,第七笔是( ),第八笔是( )。 “亭”字共( )笔,第九笔是( ),组词( )。 三、相识古诗意思 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识的意思是:(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 1.设想画面,豪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 2.假如你是“XXX”XXX,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XXX”XXX,你会如何吟诵《望洞庭》—— 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 ),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四、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诵读,开端感知:

有关国学的教案

有关国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国学的概念和历史渊源 2. 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华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4.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学的概念和历史、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国学经典的思想和精华 三、教学内容 1. 国学的概念和历史 - 介绍国学的概念和内涵 - 讲解国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2. 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华 - 选取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诗经》等,进行适当的解读和讲解 -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3. 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和技巧 - 教授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和技巧 -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讨论,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领悟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解读国学经典,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和精华

2. 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自主探索国学经典的内涵和价值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学经典的内容和魅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国学经典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国学的概念和历史,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华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阅读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思想和内涵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表达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阅读和思考作业,检查学生对国学的掌握程度 3. 测验评价:设计国学知识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国学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一)教学目的 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 (三)教学过程 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

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7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7篇)》,您浏览的《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7篇)》正文如下: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在海南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早在

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 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闲然矣”!意思是: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这是孔子的原话。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你想读一读吗?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是任何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无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与荀子《劝学》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教案篇一 《弟子规》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三、教学难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 (3).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 (4).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 (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 3、学习“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2).读《兄弟折箭》的故事。 (3).从故事中你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吃不下饭呢经过折箭这件事,后来这些兄弟有没有团结和睦呢看着和睦相处的几个弟兄,这时如果你是母亲你心情怎样会觉得这几个儿子怎样 (4).是呀兄弟之间和睦就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呀。这就是—— 4、学习“财物轻,怨何生” (1).我们再看《兄弟折箭》这个故事,几个兄弟因为什么差点打起来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他们不去争那只鹿还会打起来吗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内容和意义等。 2.能够理解《论语》中的经典教诲,并能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提高幼儿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律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2.理解《论语》中的经典教诲,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 1.《论语》的课本或资料。 2.幼儿园的黑板、彩纸和其他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讲述孔子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师傅,他教过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位学 生很有名,叫子贡。他很聪明,想了很多问题问孔子。 2.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你们在学校或家里有遇到过困惑吗?你们通 常是怎么解决的? 二、学习《论语》(20分钟) 1.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

2.带领幼儿一起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故事,解释其中的经典教诲。 3.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故事的意义,并提问让幼儿思考:你觉得这些教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运用《论语》(40分钟) 1.设计小组活动: a.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则《论语》故事。 b.让每组根据选定的故事设计一张海报,表达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可行的行为方式。 c.每组派代表出来解释他们设计的海报。 2.游戏互动: a.运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其他孩子合作解决问题。 b.例如:"如果你有一个小伙伴做错了事情,你会如何做?"等类似问题。 3.角色扮演: a.将《论语》的故事改编成简短的戏剧,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来理解故事的教诲。 b.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表演,也可以选一节主要故事由全班进行表演。 四、总结(10分钟) 1.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论语》中的经典教诲能够让我们学到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教诲?

幼儿园国学启蒙经典故事教案

幼儿园国学启蒙经典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论语》四本经典的形式和特点。 2. 学会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论语》中的部分内容,增强对国学经典的了解。 3. 了解国学经典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其传承的文化,提高儿童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国学经典故事的形式、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背诵并理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论语》中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1. 教学如何生动有趣地向儿童传授国学经典故事。 2. 通过分类模块来区分不同的经典文本类型,使儿童了解和学习不同类型的经典。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启发 1. 明确宣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和孩子们共商学习国学经典的好处。 第二步:介绍国学经典故事的概念 1. 让孩子们从亲身经历的故事入手,逐步引导孩子们了解国学经典故事。 2. 明确国学经典故事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如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中国历史、哲学思想等。

3. 介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论语》四本经典。 第三步:讲解经典故事 1. 通过运用丰富的故事配图、课堂造句、活动等方式来介绍和讲解。 2. 让孩子们从重点、难点、文化等多个方面了解和学习四本经典的形 式和特点。 3. 从内容上剖析经典故事,进行深度解读,理解不同类型的故事的不 同表现形式。 第四步:背诵经典 1. 通过唱歌、绘画、朗诵等方式来让孩子们背诵4本经典故事中的重 要篇章 2. 可以将学生分组来参加竞赛、展示等活动。 第五步:总结 1. 总体回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孩子们对国学经典故事的了解和认识。

国学经典唐宋词教案

国学经典唐宋词教案 教案标题:《国学经典唐宋词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发展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并欣赏唐宋词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 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学习词牌、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分析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 分析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唐宋词选集。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具:黑板、粉笔、词牌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唐宋词的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激发学生对唐宋词

的兴趣。 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唐宋词的了解,例如词的特点、代表 作品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唐宋词的发展背景和文化价值,包括唐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学环境等。 2. 解释唐宋词的特点,如抒情性强、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等。 3. 分析唐宋词的词牌、韵律和修辞手法,如七绝、五言绝句、借景抒情、咏史 怀古等。 三、欣赏与分析(20分钟) 1. 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唐宋词,进行朗读或播放音频。 2. 分析词的意境、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形象。 四、创作实践(25分钟) 1. 给学生提供一些词牌和主题,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牌、韵律和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唐宋词作品。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如继续学习其他唐宋词的代表作品或进行词牌曲演 唱等。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唐宋词作品,并进行欣赏和分析。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是中国古代圣贤孔子的经典著作。 2.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道德修养。 3. 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论语》的相关内容和故事。 2. 多媒体设备或翻页书籍以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3. 幼儿园国学经典《论语》相关活动教具。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论语》是中国古代圣贤孔子的经典著作,它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对话和言行。 2. 展示《论语》相关图片,让幼儿们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 3. 询问幼儿们对《论语》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步骤二:讲解(20分钟) 1. 教师选取《论语》中的一则故事,如“论语·子罕篇:孔子见到一个死者的尸体时,悲哀地说:‘吾日三省吾身!’”。 2. 教师通过图片或文字展示该故事,解释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3. 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和孔子的思想。 4. 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幼儿们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步骤三:互动活动(30分钟) 1. 分组活动:教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论语》中的故事进行表演或创作一个小剧场。 2.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进行讨论,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并找出其中的精彩片段。 3. 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角色并进行扮演,通过表演展示故事的情节和思想。 4. 表演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表演,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步骤四:总结(10分钟) 1. 教师向幼儿们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论语》中的道德思想和孔子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在学习《论语》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为幼儿们制作一个小册子,写下他们的感受和思考。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校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国学作为中华之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可分为经、史、子、集、蒙五部。下面是我带来的三篇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1 一、活动目的: 1. 使同学理解“国学”的含义,体验学国学的欢欣和喜悦,掀起学校生学国学的热潮。 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校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3.激发同学喜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同学乐观参与各项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力量。 二、活动预备: 1预备具有古典特色的音乐。 2.预备孔子画像、将教室布置成古代书塾环境。 3.相关的孔子及其弟子讨论学问的课件及孔子游历各国讲学的 课件。 4、孔子格言课件 三、活动形式:班会形式

四、活动时间:2022年5月13日 五、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六、活动内容: 1.观赏古典音乐,营造气氛。 2.全体同学以古典方式向孔子画像敬礼,以示尊崇。 3. 观赏孔子及其弟子共同做学问的课件,引入情境。 4. 同学活动展现:⑴ 以接龙的形式背诵弟子规。⑴“弟子规节选文字”情景表演⑴两人一组,以竞赛的形式背诵国学经典。 ⑴以创新形式翻唱国学经典。5.观赏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国游历讲学的课件。6.全体同学共同诵读孔子名言。七.活动过程: (一)课前观赏,营造氛围:播放古典音乐。 (二)激情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国学作为中华之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可分为经、史、子、集、蒙五部。学习国学,对于同学们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作为国学的代表人物,孔子在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国学,不能不提孔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向我们的先辈以古礼祭拜。(礼毕) 主持人:孔子一生诲人不倦,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学问有才能的同学,“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下面我们大家就和老师一起观赏孔子及其弟子在一起做学问的课件,。 (三)观赏孔子及其弟子做学问的画面,(播放课件)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引言: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价值观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 意义。在幼儿园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能让孩子从小接触和了解传 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本文将以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为例, 探讨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学习这 一经典篇目。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 在开展《千字文》教学前,教师应详细准备,确保课堂活动的规划和 准备充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下面将从这三个 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教学目标: - 帮助幼儿了解《千字文》这一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意义; -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2. 教学内容: - 介绍《千字文》的背景和起源; - 学习和认读《千字文》的每个字,了解字的意义; - 学习《千字文》的韵律和节奏; - 制作《千字文》的主题手抄本。 3. 教学资源: - 《千字文》的课本或绘本; -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 学生们的手工制作材料。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1. 《千字文》的背景和起源 首先,教师可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千字文》背后的故事。可以提到作者、创作目的和意义等内容。通过生动的讲解,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和认读每个字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千字文》,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拼音或者与幼儿相熟的易懂词语的方式,逐字逐句地教授《千字文》的内容,并解释每个字的意义。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内容和意义; 3.培养幼儿的国学意识和文化素养; 4.通过国学经典,促进幼儿的德育教育。 二、教学内容 1.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 2.《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内容和意义; 3.幼儿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幼儿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出来; 2.让幼儿理解并记忆《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中重要内容,并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幼儿感受到国学经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幼儿听到并记住国学经典中重要内容,并培养

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3.互动探究法:通过幼儿的参与,让他们在探究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0分钟) 教师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并让幼儿自己描述一下对于国学经典这一概念的理解。 2.情景模拟环节(20分钟) (1)教师以《三字经》为例,讲述其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内容,并引导幼儿思考,这对于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一个好孩子有什么启示;(2)教师以《百家姓》为例,讲述其中“黄、赵、周、吴”等姓氏的来历,并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姓氏背后蕴含着什么文化内涵。 3.朗读环节(30分钟) (1)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读《三字经》,并通过反复朗读,让幼儿记住其中重要内容; (2)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读《百家姓》,并通过反复朗读,让幼儿记住其中重要内容; (3)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读《千字文》,并通过反复朗读,让幼儿记住其中重要内容。

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国学经典故事《三字经》和《百家姓》。 2.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提高幼儿的国学意识和爱国情感。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引入环节 先和孩子们聊一聊“国学是什么?”、“你们学过什么国学?”等问题,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学习环节 (1)《三字经》 1.先向幼儿简单介绍《三字经》的由来和作用,告诉孩子们这是一本教

人做人的好书。 2.教孩子们快乐诵读《三字经》,注意抑扬顿挫,动情地朗诵出每个字。 3.通过多彩的故事情节,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贤达卓识、忠诚孝顺、正直诚恳、识人不惑、学富五车、追求进步等内容。 4.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配上动画视频展示、互动问答等,让孩子们对《三字经》的内容深入领会和理解。 (2)《百家姓》 1.向孩子们介绍百家姓的来由,帮助孩子们认识各种姓氏。 2.用口诀教会孩子们黄、陈、李、张、王、赵、钱、孙、周、吴等常见姓氏,并让孩子们重复默诵。 3.借助各种游戏形式,来帮助孩子们记牢各类姓氏及写法,如拼音连连看、姓氏接龙等。 4.通过分组互相模拟扮演,让孩子们领悟《百家姓》中所传达的历史感和家族之情。

3.实践环节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中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简单的实践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1)绘制国学名句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国学常识,可以给孩子们一张白色大纸让孩子们用五彩缤纷的颜色大力抒写国学名句。 (2)制作折纸 国学文化是有严谨和典雅之美的,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折纸练习,感受国学文化的细腻和美好。 4.总结环节 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总结,让孩子们通过教学的方式全面了解中国的文学经典,激发孩子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探究兴趣,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阅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评价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幼儿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操。 3. 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 1. 《三字经》的背景和意义。 2. 《三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通过朗读、歌唱、绘画等方式学习《三字经》。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三字经》的背景和意义。 2. 让幼儿能够正确朗读《三字经》的内容。 3. 通过歌唱和绘画等方式巩固对《三字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问答法:通过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2. 听说法:通过听和说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视听法: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五、教学准备: 1. 《三字经》的课本和音频材料。 2. 照片和视频素材,用于引发幼儿的兴趣。 3. 奖励小礼物,用于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三字经》中的图片,询问幼儿是否见过,并简单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30分钟) a. 教师播放《三字经》的音频,让幼儿跟读。重点关注发音准确和语调抑扬顿挫的表达。 b. 通过问答的方式,向幼儿讲解《三字经》的内容和特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并提问。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分享,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总结和解释《三字经》的重要内容。 3. 巩固(15分钟) a.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三字经》中的经典句子或诗句,加深记忆。 b. 幼儿自由绘画,表达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感想。

4. 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 七、教学延伸活动: 1. 组织教师和家长一起开展《三字经》诵读比赛,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2. 制作《三字经》折叠书,鼓励幼儿带回家与家长分享。 3. 制作《三字经》的卡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展示对经文的理解。 4. 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和音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精华部分。 八、教学评价: 通过幼儿的听说读写和绘画作品评价幼儿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九、反思: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确保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性和兴趣。同时,要注重对幼儿的个别差异的关注,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和挑战。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教育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教育教案 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和含义。 2. 学习《三字经》的经文,培养幼儿平和善良、礼貌待人、孝顺父母等良好品质。 3. 了解华夏文化经典的重要性,增强民族意识和自信。 二、教学内容: 1.《三字经》的内容和含义。 2. 背诵《三字经》。 3. 分析《三字经》中的名言警句,引导幼儿理解。 三、教学准备:

1. 一份《三字经》。 2. 学习资料包括幼儿识字卡片、哆啦A梦卡片或其他图示工具。 3. 视听设备,如多媒体设备、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a.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三字经》的起源和作用。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三字经》吗?《三字经》的故事源于什么? 帮助:等待幼儿的回答,可以从《三字经》的作用、华夏文化经典等方面入手,引导幼儿理解其重要性。 2. 正文(25分钟) a. 教授《三字经》的内容和含义。 提问:《三字经》中有哪些名言警句?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帮助:通过幼儿的回答,让每个人都能够理解每个名言警句的含义。 b. 帮助幼儿分析和理解《三字经》的内涵。 提问:什么是孝,什么是忠,什么是信? 帮助:通过幼儿的回答,让每个人都能够理解《三字经》中各个名言 警句的背后含义。 c. 帮助幼儿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提问:通过学习,《三字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简述。 帮助:通过学习,《三字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很多好品质,如孝顺、忠诚、诚信等,帮助我们成长并展现我们最好的一面。 3. 制定策略(5分钟) a. 给予幼儿时间,让他们准备和练习背诵《三字经》。可以为他们提 供学习资料和图示工具。 b. 安排反思期,引导他们总结、审视和反思学习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